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贯彻“优先发展工业”战略,部分行业订单增加,产能利用率提高,效益逐步改观,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但是工业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和活力还略显不足,进一步向好的势头发展但并不稳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受到考验。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8月,全市47家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1872万元,同比增长11.8%。8月当月完成产值27438万元,同比下降15.6%;实现销售产值218490万元,同比增长11.6%,产销率98.5%;完成工业增加值73181万元,同比增长5.1%;1-7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451 万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润总额12818万元,同比增长33.6%。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速远快于重工业增速。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65992万元,同比增长16.8%,重工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55881万元,同比下降0.9%。
分行业看,大多数行业产值增速平稳,部分行业产值增速下降。全市30个行业中24个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其中,谷物磨制累计完成产值43585万元,同比增长10%,拉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上升22个百分点;饲料加工累计完成产值18858万元,同比增长6.7;牲畜屠宰累计完成产值17564万元,同比增长23%;精制茶加工实现累计产值10445万元,同比增长18%;中成药生成实现累计产值16818万元,同比增长37.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实现累计产值13860万元,同比增长39.5%;
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实现累计648万元,同比下降65.8%;水泥制造实现累计产值6327万元,同比下降11.6%。水力发电实现累计产值13541万元,同比下降39.1%。
分产品看,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形势平稳。从列入统计的18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保持增长的有16种,占主要工业产品的88.9%。增幅达两位数的有10种,占55.6%。增长排前10名的产品分别是:小麦粉增长15.6%、大米增长10.7%、精致食用植物油增长203%、鲜、冷藏肉增长27.1%、速冻米面食增长11.2%、涂料增长231%、初级形态的塑料增长95%、中成药增长116%、水泥增长22.4%、小型拖拉机增长21%。
工业增加值持续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1-8月,全市47家规模企业完成增加值73181万元,同比增长5.1%,居全州第七。增速比1-7月回落6.3个百分点、比1-6月回落9个百分点、比增速最高的1-2月回落18.2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强(详见下表)。主要原因:
(一)规模以上企业近四成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受天气和原材料生长季节的影响,开工不足;
(二)水电企业因今年上半年降雨锐减,发电量减少,降幅在40%以上;
(三)煤炭企业因市场行情低迷、扩能技改进度减缓等原因致使企业停产或掉产幅度增大。
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各月同比增幅25201510501-2月1-3月1-4月1-5月1-6月1-7月1-8月月份8.87.95.114.214.111.423.3增幅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平衡。全市47家规模企业中,有30家属于农副产品加工业,占规模工业总数63.8%,实现累计产值163073万元,占总产值73.5%,累计完成增加值45413万元,占总增加值62%。由此可见,农产品附加值低,缺少深度开发,产品竞争力小,财政的贡献率小。
(二)停产企业的影响。一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影响,齐岳山水泥有限公司今年一直未开工;二是煤矿因市场低迷和技改未完成,造成产量大幅减产,其中石坝煤矿由于内部股东纠纷问题今年没有开工。石洞子煤矿因探放老窖水暂时停产;三是金海生物万寿菊还未采摘暂时停产。四家停产企业拉动工业产值增速降低4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工业增长。
(三)亏损企业逐渐增加。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形式影响,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工业总产值累计下降的企业有10家,占规模工业总数的21.3%。同比减少绝对额为13967万元,占1-8月总增长量的60.7%,影响全市总量增速降低7个百分点。其中,水力发电受今年降雨量的影响,产值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市经济增长总量。国电长顺水电开发有限公司1-8月实现累计产值2585万元,增速同比下降41.8%;郁江流域水电实现累计产值6189万元,增速同比下降41.7%;杨东河水电实现累计产值4767万元,增速同比下降33.5%。
(四)缺乏新增的大中型工业项目拉动。虽然2012年年底新增了10家规上工业企业,但这些企业产能较小。1-8月累计实现产值24440亿元,占累计增速11%,未起到支撑作用;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近年来,虽然市委、市政府注重产业发展,出台了相应政策,出现了一些龙头企业,但单个企业产值都未突破2亿元,引领作用不强,亿元企业的发展势头减缓。从数量上看,我市规上企业的绝对数量上增加到了47家,随着一部分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下滑或因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倒退,对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增加有较大影响。
三、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建议。
(一)加强领导,增加工业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家协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作用,推动企业将康发展;二是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制定的扶持、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到位,使企业及投资人感受到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效果。特别是在企业遗留问题清理上,相关部门如环保、税收等考虑企业过去实际情况,减少对企业发展的阻碍。三是精简办事程序,将审批程序透明化、即时办理化,让企业老板真正感受到xx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
一、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运行情况
(一)总体运行平稳,增速逐步下行
据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对全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和对613家规模以下工业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05.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7.4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85.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20亿元,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均增长6.0%。增速比2013年回落1.5个百分点,比2014年一季度回落2.0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 , 比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二)主营业务收入低速增长,增速趋于放缓
2014年内蒙古 规模以下工 业企业实 现主营业 务收入1212.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00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5.3个百分点,与二季度持平,比三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7.14亿元,同比下降0.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微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4.87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
(三)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效果明显,惠及面扩大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暂免征收部分规模以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降低了规模以下企业缴纳税金的额度,直接减轻了企业的税费负担,为规模以下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应缴税金总额56.77亿元,同比下降2.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6.1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下降5.9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下降5.6个百分点。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户均应缴税金46.3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569元。户均每月缴纳税金3.86万元,平均每户每月比上年少缴税金381元,惠及面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效果明显。
(四)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营业利润首现负增长
受市场需求不足、资金短缺和生产成本过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盈利水平逐步下降。2014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9亿元,同比下降1.4%,为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营业利润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5.8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回落8.3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74.18亿元,同比下降5.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微型工业企业营业利润50.69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
2013年和2014年各季度的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营业利润增长速度的读数轨迹呈现出两上两下的“M”形轨迹,上升力量不足,下降趋势明显。
(五)样本企业对自身综合经营情况不乐观
问卷调查显示,认为2014年四季度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的样本企业仅占12.9%,这一比重分别比2013年和2014年前三个季度下降7.9、6.5、6.5和6.6个百分点;认为综合经营状况—般的企业占67.4%,分别比上年同期和前三个季度上升11.3、4.9、5.5和5.8个百分点;认为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占19.7%,比上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比前三个季度上升1.6、1.0和0.8个百分点。
二、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受生产成本升高、市场需求不足、流动资金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企业数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企业预期发展信心走低。
(一)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加重企业成本负担
由于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劳动者对薪酬的期望值也普遍提高,助推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44.4% 的企业认为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用工成本上升过快。2014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年平均应付职工薪酬为2.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49元,同比增长4.7%。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月人均应付职工薪酬比上年同期增加104.07元,比三季度增加了151.74元,很多企业不涨薪资就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无论企业效益如何,每年都要保障员工待遇有明显提高,否则可能就会面临用工荒,人工费用上涨甚至成为很多企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客观原因。
(二)生产成本大幅提高,部分企业经营艰难
由于劳动力、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等成本不断攀升,自2013年一季度以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各季度主营业务成本的上涨幅度均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发展速度。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882.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9.27亿元,同比增长9.1%,主营业务成本的上涨幅度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3.4个百分点,高于营业利润增速10.5个百分点。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42.6%的企业认为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原材料成本上升过快。
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使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利润被成本上涨因素抵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68.72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提高4.22元、8.25元、8.59元和1.51元,分别增长6.5%、13.6%、14.3% 和2.2%。尽管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高,但是为了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企业无法将成本的上涨压力完全释放到产品销售价格上,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在亏损的压力下,加剧了不少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关闭、停产、转产或被兼并,企业数量明显减少。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截至2014年末,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估计量有1.23万家,比2013年减少840家,同比下降6.4%。
(三)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形势严峻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和季节因素的影响,当前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订单下降速度较快。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35.2% 的样本调查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2014年末,全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期末剩余订单额为55587.2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3%;全年出口销售收入3.92亿元,同比下降5.5%,其中,小型企业出口销售收入同比下降0.9%,微型企业出口销售收入下降23.3%。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工业产品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生产能力利用率较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逐步放缓,盈利水平不断下降,规模以下工业继续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四)流动资金短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销售价格下滑、订单数量下降、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等诸多困难,企业维持正常生产所需资金相应增加,资金紧张依然是当前制约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扩大规模、技术创新和开拓市场的一个突出问题。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35.2% 的企业认为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资金紧张。在613家样本调查企业里,有301家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占被调查企业的49.1%,这一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和前三个季度提高了2.0、6.6、3.5和5.0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1%-20% 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41.8%,流动资金缺口在20% 以上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7.3%。
另外,由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减弱,银行基于违约风险考虑,还一定程度地存在惜贷、限贷现象,融资难问题还是企业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20.2% 的企业认为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融资难,这一比重分别比前三个季度提高了4.8、2.9和0.9个百分点。在有银行贷款需求的259家被调查企业中,有74.1% 的企业没能借到所需资金,有10.4% 的企业只借到少部分资金,仅有2.0% 的企业全部借到所需资金,另有13.5%的企业借到所需的大部分资金。
(五)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企业预期信心走低
受国内经济持续放缓影响,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下降。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32.18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98万人,同比下降5.8%。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62.5% 的样本调查企业没有招工需求,分别比上年同期和前三个季度提高3.7、1.7、2.6和2.7个百分点。
【关键词】“三经普”数据;衡水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民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全市深入实施“项目立市、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升级、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多项工业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在衡水市31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大类中,能带来高产出份额、高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高就业的支柱行业不多。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型及聚类分析法依据衡水市“三经普”数据对2013年衡水市规模工业进行了分析,就大中型工业企业(大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期为衡水市进行合理的产业调整及制定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策略依据。
一、主成分分析的衡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结果
主成分分析法是统计学上常用的一种方便、快捷、準确的量化评价功能的新方法,在经济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本文按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选取反映各行业效益的指标时,从实际出发,力求完善、全面、客观地反映行业的效益状况,指标选取如下:(1)工业增加值率(%);(2)产品销售率(%);(3)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4)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5)工业资金利税率(%);(6)总资产贡献率(%)。这6项指标对反映各行业经济效益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计算简洁、实用性强、易于操作。为了使主成分更加有效,要求样本个数(即行业个数)要远远大于指标个数,但考虑到指标数据采集的方便性,选取了衡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19个大行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具体数据依据衡水市“三经普”结果,所选行业目录如下:
1.农副食品加工业
2.食品制造业
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4.纺织业
5.纺织服装、服饰业
6.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7.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9.医药制造业
1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3.金属制品业
14.通用设备制造业
15.专用设备制造业
16.汽车制造业
1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9.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应用衡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19个大行业的数据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为了消除不同量纲带来的影响,将数据标准化,得出相关系数矩阵(见表1)。
由相关系数可以看出,这6项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说明这6项指标反映的经济信息有很大的重叠。通过计算相关系数阵的特征值及累积贡献率(见表2)可以观察到前三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2.638%(≥80%),符合主成分分析法的原则,也就是说,可以用这三个主成分来代表原来7项指标,而且这三个主成分是互不相关的,所以设Y1、Y2、Y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主成分。
求出前三个特征值相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即主成分系数),可以得到前三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即:
Y1=0.165Z1-0.23Z2+0.479Z3+0.356Z4+0.535Z5+0.527Z6
Y2=0.827Z1-0.369Z2+0.136Z3+0.04Z4-0.302Z5-0.265Z6
Y3=0.273Z1+0.8Z2+0.061Z3+0.52Z4-0.038Z5-0.105Z6
式中:Zi(i=1,2,……,6)是7个指标经标准化变换得到的标准化指标。从以上表达式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Y1在Z3、Z5和Z6上的系数的绝对值较大,反映了各行业的资金运用的效率,因此可以认为它代表了各行业运营能力;第二主成分Y2在Z1上的系数的绝对值较大,反映了行业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认为它代表了各行业的发展能力;第三个主成分Y3在Z2和Z4上的系数比较大,反映了行业的产出和销售情况,因此可视为各行业的产销能力。运用spss19.0软件中得出的因子得分乘以该主成分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分别计算出三个主成分得分,将三个主成分得分分别乘以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并求和,从而得到综合得分,即综合得分:
score=Y1*59.48%+Y2*21.86%+Y3*18.66%
根据这个模型计算出衡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19个大行业经济效益得分和位次(见表3)。由于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各行业平均得分为0。若某行业得分大于0,则表示该行业经济效益水平在衡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19个大行业平均水平之上;反之,经济效益水平在衡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19个大行业平均水平之下。
由表3显示,有6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在衡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19个大行业平均水平以上。从综合得分大小排序来看,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三个行业的得分较高,位次居前,综合效益较好。这些结果是综合各指标信息得到的,它与每个指标下的结果有可能不完全一致,用综合指标反映和概括了工业各行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情况。
根据各主成分得分情况来看:通用设备制造业第一主成分Y1得分最高,反映出该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运营能力最强;第二主成分Y2得分为负数,反映该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在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其发展能力弱;第三主成分Y3得分虽为正,但数值不高,反映该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产销能力也有待提高。医药制造业三个主成分得分均为正且相差不大,说明该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相比来说,该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能力最强、产销能力稍弱,有待进一步提高;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第一主成分Y1得分也较高,反映该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运营能力也较好,第三主成分Y3得分为正并且高于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两个行业的得分,说明该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产销能力较强,但是第二主成分Y2得分也为负数,反映该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在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nlc202309081113
二、衡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聚类分析及结果
聚类分析法又称群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原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根据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本或指标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然后利用统计量将样本或指标进行归类。本文采用组内联接法,通过衡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各行业的经济效益综合得分的数据,对所有参与评价的各工业行业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大体分为四类,分类情况见表3,聚类图见图1。
三、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比较分析
比較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由图1和表3可以看出,可以发现各行业的聚类结果与各行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排名情况是一致的。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在前三位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三个大行业归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在第4位到第9位的六个大行业归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在第10位到第18位的九个大行业归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在第19位的一个大行业归为一类。归为第一类的三个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大行业)经济效益最好,这三个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大行业)总体运营在衡水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两个大行业的发展能力指标较弱,需要其在以后发展中进一步提高其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两个大行业的产销能力指标稍弱,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市场开拓能力,且三个行业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为衡水市支柱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望发展成衡水的支柱行业,若各行业能够把握住现有的优势,则经济实力会更上一层楼。
前文在对衡水市支柱行业进行分析时,综合排名比较靠前的行业均处在第二类和第三类中,且属于衡水市支柱行业的金属制品业、橡胶及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三个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较低,反映出衡水市很多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虽然规模大、数量多,但投资回报率欠佳。.
四、总结
本课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应用SPSS19.0软件依据衡水市“三经普”数据对衡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19个大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总之,应以技术进步为主导,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努力提高工业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质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从而推动衡水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衡水市统计局.2014衡水统计年鉴[R].2015.
[2]衡水市统计局.2013衡水统计年鉴[R].2014.
[3]衡水市统计局.2013年经济统计月报[R].2013.
[4]衡水市统计局.衡水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2015.
[5]罗东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衡阳市规模工业支柱行业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3).
作者简介:高媛媛(1984-),女,河北阜城人,衡水学院经管系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尹健伟(1971-),女,河北故城人,衡水学院经管系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一)经济效益整体态势较好。截止2013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6.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39.61亿元,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05.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1%和28.1%,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6个百分点。
(二)四大支柱产业增长迅速。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企业户数为1475家,比上年增长17.2%。其中机械电子企业为324家,比上年增长45.3%;纺织服装企业为312家,比上年增长23.8%;林木加工企业527家,比上年增长8.2%;酿酒食品312家,比上年增长5.1%。酿酒食品业总量最大,机械电子业增速最快。以“洋河酒厂”为代表的酿酒食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39.28亿元,占全市支柱产业总量的31.7%,增长11.9%;以“天能电池”为代表的机械电子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96.67亿元,增长41.0%,高于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5.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13.7个百分点。以“箭鹿毛纺”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0.19亿元,增长33.8%;以“东佳木业”为代表的林木加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13.37亿元,增长26.1%。
(三)结构调整积极稳步推进。在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带动下,我市工业企业积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截止2013年末,全市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和机械电子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52.8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6%,与上年相比,下降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45.53亿元,比上年增长33.2%,高于全市工业增速7.2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9.2%,高于上年0.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趋于优化。
二、工业经济发展主要亮点
(一)生产及用电同步增长。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年工业用电量94.8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7%,增速继续处于全省前列,工业用电量是反映工业经济的“晴雨表”,充分验证了我市工业生产平稳发展。
(二)50强企业实力雄厚。2013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前50强企业(以下简称50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6.5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99.1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8.7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8%、12.5%和14.1%。虽然50强仅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的2.1%,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8.6%、45.3%和48.7%,对全市工业经济支撑作用突出。
分企业规模看:2013年,全市50家企业中洋河酒厂、双沟酒业和可成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处于前三甲,是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三户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1.41亿元,占50强企业27.5%,占全市的7.8%。
利税130.97亿元,占50强企业65.8%,占全市的29.8%。利润104.32亿元,占50强企业70.1%,占全市的 34.1%。
分县区看:全市50强企业中,沭阳县户数最多,为13家,占26.0%;宿豫区总量最大,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163.9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0.3%。
(三)大中型企业支撑明显。通过大力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战略,采取政府扶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全力帮助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质态。截止2013年末,全市大中型企业发展较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3.1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5.6%,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为28.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
三、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与苏北四市比较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3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速继续位列全省首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与苏北其他四市相比,分别高于盐城市2.5个百分点、连云港市3.7个百分点、淮安市4.6个百分点和徐州市5.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分别高于盐城市15.6个百分点、连云港市7.2个百分点、淮安市7.2个百分点和徐州市8.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39.6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05.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1%,28.1%,增速均远超苏北其他四市,位居全省首位。
四、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形势较为严峻。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市出口市场总体不容乐观。一是欧美等主要国际市场需求没有显著改善,贸易摩擦层出不穷。二是我市劳动密集型中低端制造业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从长期来看,外贸环境的日趋复杂一定程度上倒逼出口企业进行转型,实现逐渐由低端
制造向上升级的步伐,但企业转型仍需较长过程,难以快速实现,出口形势难以乐观。
(二)企业体制建设不够完善。我市本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现象较普遍。企业为节省用工成本,把选人、用人限制在家庭、近亲这个小圈子,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短缺,产品层次较低,当企业需要上档次、上规模,产品向“精、特、优”方向发展时,就明显暴露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三)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产业结构等直接影响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潜力。尽管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逐年增多,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由于受外部宏观环境趋紧、部分行业行情整体不景气、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部分小微型企业很难抵御冲击,只能选择暂时停产歇业等方式规避风险。唯有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才能实现后发快进、崛起赶超。
五、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整体来看,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企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量做到节能减排,为企业进一步实行有序合理发展,强化资源管理,转变发展结构,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促进转型。要坚持把调结构、抓创新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推动产业、企业、产品转型升级,不断改善运行质态,实现效益和速度同步增长、同步提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要以清洁生产为突破口,切实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以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促增长、强后劲、增优势,加快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大力改造提升家族式企业,转变企业管理模式,完善企业体制建设,提升企业产品层次,提高企业发展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
(二)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开拓市场。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鼓励以优势企业为主体,组建行业技术中心联合攻关,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产业链前端研发和后端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全面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引导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争夺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对走专业化差异化道路的特色企业,鼓励企业坚持“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专业化、差异化生产经营,牢牢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切实做到规模不大效益好、块头不大竞争力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宁南县经济局
(2010年4月)
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内经济企稳向好的机遇,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增强信心,落实责任,强化服务,克服持续干旱天气的不利影响,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2010年一季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3月,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工业增加值1.89亿元,同比增长137.3%,完成州下目标1.2亿元的157.5%;完成销售收入4.17亿元,增长146.2%;实现税金3784.9万元,增长140%;实现利润2877.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倍。主要产品产量:生丝338.6吨,增长140%;水泥6.52万吨,增长3%;铅锌精矿1.36万吨,增长56%;工业硅1111吨,增长341%;白糖8187吨,减少56.9%;酒精907千升,减少59%;铁矿石原矿16.88万吨,砖9939万块,发电6090万度。
二、工业经济主要运行特点
(一)工业经济总量、效益实现“双提升”。一季度,全县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重要工业品价格持续-1-
回升,产销衔接良好,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部分企业加班加点地进行生产。1-3月,全县规模工业实现产值4.56亿元,同比增长121.3%;在22户规模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达到20户,盈利面为91%,盈利总额达到2941万元;产销率为95.4%,比去年同期增加14.8个百分点,90%以上的企业产销率达到99%以上。
(二)茧丝、有色行业发展迅猛。2010年,我县新增茧丝企业1户即南丝路集团公司,1-3月生产生丝338.6吨,增长140%,仅3月就生产生丝112.7吨;实现增加值1668.2万元,增长268.3%;实现销售收入7819.5万元,增长192.2%;实现利税1486.6万元,增长221%。6户有色金属企业生产铅锌精矿1.36万吨,增长56%;实现增加值7234万元,增长117.7%;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增长155.5%;实现利税2407万元,增长111.5%。特别是有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38.3%,是我县工业的重要支撑点。
(三)工业品价格上扬,拉动工业发展明显。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双提升”,价格的上扬拉动作用较为明显。1-3月,吨丝均价24.2万元(不含税,下同),比去年同期增加8.4万元/吨,净增产值2844万元。吨白糖均价0.36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131万元/吨,净增产值1070万元。吨铅锌精矿均价1.0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33万元/吨,净增产值4488万元。以上三大行业因价格上涨净增产值8402万元。
(四)新增规模企业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我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户,分别是南丝路集团公司、瑞丰建材公司、点石矿业公司和码口砂场。1-3月,新增企业实现增加值5941万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1.4%;特别是点石公司实现增加值3051万元,占新增规模企业增加值的51.4%,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6%。一季度4户企业全部实现盈利,利润总额达887.4万元,占规模企业全部利润总额的30.8%。新增规模企业是今年全县工业实现“双提升”目标重要“助推器”,也是我县实施“亿元企业工程”的重点培育对象。
(五)重大工业项目有序推进。一季度,全县在建重大工业项目有5个,累计投资2.5亿元。其中,华弹赤铁矿开发完成1.5亿元,100万吨水泥生产项目完成4700万元,东升碳化硅技改扩能项目完成4128万元,其他2个项目完成1172万元。坤顺电站、2000吨蚕蛹深加工等项目,正在进行相关工作的准备,近期内将相继恢复建设。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但在运行中也存在较为的突出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制约第二季度及至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轻工行业的增加值明显偏低。目前,我县的轻工行业有2个即茧丝和制糖,涉及企业5户。1-3月,实现总产值1.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6.3%;而增加值仅为2645万元,仅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4%。这充分说明我县轻工企业的增加值率太低。
二是持续的晴热干旱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生产。持续的晴热天气,宁南境内的河水径流量明显减少,造成缺水、缺电现象较为突出,矿山、高载能企业因缺电而被迫停产,春茧大幅减产已成定局。
三是制糖企业原料、产量大幅度减少。县委、县政府实施调整甘蔗产业政策后,制糖企业规模由3000吨/日减至1500吨/日;09/10榨季的甘蔗入榨量也由17.93万吨减至8.48万吨,减幅为52.7%。1-3月,生产白糖8178吨,减幅为56.9%;酒精907千升,减幅为59.1%。
四是有色金属资源储量情况仍然不明晰。去年,金德、旷世等公司专门请地质专家进行资源调查,但均没有结论,有色企业发展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原有的发展规划被迫搁浅,金德公司的2000吨/日选厂、三鑫公司的1000吨/日选厂等项目一再延迟。
五是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仍然突出。目前,由于资金不足阻
碍宁南工业发展最突出表现在2000吨蚕蛹深加工项目上。2000吨蚕蛹深加工项目是我县的重点新兴产业项目,已被省政府列为“十二五”产业振兴项目,受到国家、省、州的资金扶持,但由于贷款上出现问题,项目一再延迟建设。
四、第二季度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
第二季度,州下达我县的主要指标为增加值1.5亿元、销售收入2.7亿元,产销率98%。结合州下目标,县政府确定目标为增加值1.6亿元、销售收入4亿元、产销率98%。
由于持续晴热天气,缺水、缺电仍然制约着我县企业的发展,春茧的减产、缫丝企业原料储备不足和制糖企业停产等因素,虽然白糖、生丝价格呈持续上扬趋势,轻工企业发展减缓已成定局,加上高载能企业的继续停产,第二季度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将有所放缓。
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或积极引进投融资业主,尽快解决2000吨蚕蛹深加工项目资金紧缺问题,促成项目早日恢复建设。
二是力争在第二季度内完成点石公司98万吨选厂项目和100吨水泥生产项目的征地工作,促使2个项目的基础建设尽早开工。
三是加快宁南工业集中区的设计工作,力争在第二季度内
完成设计的评审工作。
四是督促全县小水电站做好设备、沟渠的检修和维护工作,保障丰水期的满负荷发电;电力公司加快输电线路的更新和维护,保障丰水期的供电质量。
五是督促东升碳化硅公司尽早完成技改扩能工程建设,在6月前完成试生产工作,保障在第三、四季度开足马力进行生产。
一、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规模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上半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35.3亿元,同比增长31.7%;完成工业增加值325.5亿元,同比增长24.8%,比上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2、轻重工业同步增长,重工业贡献突出。轻、重工业分别累计实现总产值274.6亿元和7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7%和32.8%。其中重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3.5%,对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贡献率高达75.4 %,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3.9个百分点。
3、七大支柱全面增长。上半年,全市七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85.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5%,其中能化、医药、建材和装备工业增势强劲,实现工业总产值786.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6%,同比增长31.7%;食品工业受金龙鱼、雅虎调味等一批食品工业的注入,完成产值136.7亿元,同比增长27.1%;纺织工业在纱和布价格同时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艰难运行,完成工业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25.7%;电子工业完成产值19亿元,虽然由于康佳电子退出,同期减掉30.2亿元,扭转了5月以前电子工业一直负增长的局面,但上半年电子工业仅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8%,比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电子工业持续萎缩,形势堪忧;能化、医药、建材和装备工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4.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76.1%。
4、工业用电结构有所优化。上半年,咸阳市全社会用电量为4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为5.1亿度,同比增长13.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7.5亿度,同比增长23.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总的来说,上半年工业用电效益明显提高,工业化进程加速;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大幅增加,城镇化步伐加快。上半年,工业用电增幅较小而工业增加值增速较高,主要是因为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市场波动和节能减排调控三大推手的共同作用下,咸阳市高能耗产业以及落后产能的用电需求明显受到抑制,发电量、水泥、化肥等重工行业企业因实施技改、淘汰落后产能等因素,用电量增幅较小,而食品、饮料和纺织制造业等轻工行业企业用电量大幅上升。
5、县域工业竞相发展,速度平稳较快增长。咸阳市各县市区利用各自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县区工业呈现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十三县区工业产值增速高于30%的有八县区,其中:永寿县(59.6%)、秦都区(50.3%)、彬县(42%)、旬邑县(41.4%)、乾县(38.2%)、武功县(37.5%)、长武县(31.7%)、泾阳县(31.4%)。
6、工业生产逐步加快,六成主要产品产量实现增长。重点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72种主要工业产品, 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的有44种,占61.1%,其中原煤产量2164.4万吨,同比增长22.4%;洗煤299.5万吨,同比增长72.1%;合成氨(无水氨)27.7万吨,同比增长110.5%; 纯碱(碳酸钠)10.6万吨,同比增长256%;平板玻璃285.4万重量箱,同比增长54.4%;商品混凝土204.1万吨,同比增长76.3%;机制纸及纸板7.7万吨,同比增长51.2%;水泥587.6万吨,同比增长16.3%;纱5.1万吨,同比增长42.2%;橡胶轮胎外胎31.3万条,同比增长106.8%;中成药5839吨,同比增长40%;部分重点产品生产下降应引起重视。多晶硅533.4吨,下降28.8%;彩色显像管68.2万只,比同期减少30万只;乳制品6.1万吨,下降21.1%;电子元件370.1万只,下降40.8%。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主要产品价格走低,规模工业压力增大。受宏观调控和金融紧缩、出口疲软、投资下降等多重影响,企业综合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盈利空间受到双重打压,订单不够,开工不足,销售疲软,价格下降,导致工业发展压力增大。一是纺织业工业受国际国内棉花价格波动影响,棉布和纱价格持续走低,上半年棉花购进价格为14593元/吨,比同期减少13480元/吨;棉布6.6元/米,比同期减少2元/米左右;纱31600元/吨,比同期减少1万/吨左右。二是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其原因,首先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沿海出口型企业限产停产或倒闭;其次是我国电力、钢铁、水泥等用煤企业表现不佳,产能过剩;再次是煤炭自身产能增大,相对过剩;致使咸阳市原煤由年初的620元/吨左右降至目前的510元/吨左右,平均下降100元/吨左右,据测算,上半年因煤炭价格下降,影响咸阳市工业总产值减少21.6亿元,导致咸阳市规模工业少增长2.7个百分点。三是受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咸阳市水泥价格同比走低,上半年水泥价格同比下降12元/吨左右。
2、随着CRT全面退市,电子工业形势堪忧。一是咸阳市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彩虹集团总部外迁,咸阳彩虹企业的更新改造、扩大再生产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二是新兴电子产业不给力。一方面是彩虹光伏一期炉窑发生漏料事故,影响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彩虹集团玻璃基板3条生产线,由于产品认证问题,未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三是由于陕西康佳电子被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全面停产,已退出规模工业企业统计范畴;四是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偏转线圈的市场份额急剧萎
缩,生产呈现逐年加速下滑的趋势。CRT彩管将在年底全面退出市场,光伏玻璃和玻璃基板对电子工业贡献不大,导致电子工业生产持续走低成为定局。
3、建材工业增速趋缓,发展不利因素增多。咸阳市建材生产以中小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本薄弱、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人才缺乏、经营粗放、抗风险能力较差。特别是缺乏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竞争力强,对行业发展能起到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全市建材企业达到160多家,但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39家,仅占全部建材企业的42.2%,上半年建材工业完成63.1亿元,同比增长33.5%,比一季度下降10.8个百分点,比1-5月下降1.6个百分点,咸阳市建材工业增速逐步回落,不利因素增多:一是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建材产品消费水平较低,建材市场需求主要靠基本建设投资拉动;二是全省水泥行业产能总体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三是当前通货膨胀预期加大,建材工业面临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的压力;四是水泥行业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品生产的能耗远高于咸阳市平均水平,其矿山开采也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和旅游景观有一定影响,对咸阳市的节能降耗任务产生一定压力;五是水泥产业下游产品较少,水泥产品以供应商品混凝土企业建筑工地使用为主,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应用产品市场极为有限。
三、几点建议
1、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强化管理,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结构调整是经济工作的永恒主题,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哪个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抓得早、抓得实,哪个地区的经济就发展快、效益高。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体制创新为保障,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集约发展,促使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调整优化食品、医药、建材、纺织产业和产品结构,引进培育知名品牌,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精品粮油、方便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酒饮品、果蔬加工等产业,打造陕西食品工业基地。二是依托现有的中医研发生产基础,加大新药、新辅料、新剂型、新器械的研发力度,重点发展现代新型中药、生物制剂、保健产品以及医疗器械等产业,打造西部重要医药保健品基地。三是加强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品的开发推广,重点发展浮法玻璃、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产业,形成以玻璃工业、水泥工业为主体,以煤建材、冶金建材和化学建材等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建材工业体系,打造西部建材工业基地。四是建设新型纺织工业基地,推动市内纺织企业外迁。加快提升纺织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培育纺织服装自主知名品牌,形成纺织、印染、设计、服装等终端产品加工一体化生产体系,打造西部轻纺工业基地。
2013年, 北海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在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困扰下, 依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企业科技投入快速增长为北海工业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科技的投入包括人才的投入和经费的投入, 2013年北海科技投入中人才投入和经费投入双双齐飞, 成倍数增长。
1.1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科技人员队伍不断扩大,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为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人才保障。
1.1.1 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活动人员快速增长, 为北海工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013年全市参加项目的科技活动人员1468人, 比2008年的508人, 增长1.89倍;其中反映企业自主研发水平的研发人员达到1259人, 比2008年226人, 增长4.57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748.1人年, 比2008年160.15, 增长4.67倍;28个企业研发机构中科技人员就有1023人, 比2008年7个企业研发机构144人, 增长6.1倍。
1.1.2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投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人员的65%以上, 引领北海工业发展的方向。
2013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员达到958人, 比2008年144人增长5.65倍, 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人员增长3.76倍。
1.1.3 两大产业园区成为企业研发人才集聚地。
2013年我市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共有研发机构14个, 全市研发机构28个, 有一半落地在这两个园区, 共有研发人员810人, 占全市规模以上研发人员六成以上, 其中硕士以上45人, 占全市一半居多。
1.2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地位已毫不动摇, 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 为企业开展科技活动提供了经济保障。
1.2.1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快速增长。2013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3.8亿, 比2008年1.5亿元, 增长1.5倍。
1.2.2企业内部科技经费投入成为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主力。2013年科技经费中八成以上来自企业内部资金, 企业内部资金高达3.1亿元, 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的84.2%, 比2008年增长3.76倍。
1.2.3政府对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2013年政府扶持资金0.17亿元, 比2008年0.04亿增长3.25倍。
2 北海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产出情况
2.1 发明专利增长急剧
2013年, 广西实行专利倍增计划, 使我市专利申请量急剧增长, 当年申请的专利就达226件, 发明专利124件, 发明专利比重为50.44%。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仅8件, 发明专利3件, 比重为37.5%。2013年专利申请量是2008年的27倍多, 发明专利是2008年的40倍之多。2013年有效发明专利111件。
2.2 新产品研发投入结硕果
2013年全市有新产品研发项目103个, 比2008年的48个项目增长了1.14倍;全市投入新产品研发经费2.4亿, 比2008年的0.4亿元增长5倍;新产品研发经费投入喜结丰硕成果, 2013年全市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3.6亿, 比2008年的4.3亿增长4.48倍, 其中新产品出口2.3亿, 实现零突破。
3 北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工业企业产学研紧密度不够
2013年北海与国内高校合作的项目仅有20个项目占总项目数的14%, 仅投入93万元, 占外部经费支出的35%左右。
3.2 人才缺乏制约创新能力提高
2013年北海规模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61825万人, 仅有博士生22人, 研究生65人, 高科技人才比重仅为0.14%, 严重制约着北海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3 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2013年北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达到226件, 其有发明专利124件, 但专利转让许可数仅为2件, 不足专利申请量的1%;专利转让许可收入为0, 创新成果专化率低, 将影响企业家创新热情, 伤害企业科技投入的热情, 影响企业发展, 最终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4 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 科技创新活动面较低
2013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6家企业, 有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40家, 科技创新面为21.5%, 科技活动面低下。小型、微型企业创新活力不足, 2013年全市小型微型工业企业128家, 只有21家企业有科技活动, 仅占小型微型企业的16.4%, 低于全市创新面5.1个百分点。
4 增强北海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能力的建议
在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渐崛起的背景下, 科技创新已经取代能源、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飞跃的主要瓶颈。
4.1 推动产学研的紧密合作, 形成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北海市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实力不强, 在大多数产学研合作中, 企业并不是主角而是配角。加快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紧贴企业搞研发, 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4.2 营造良好环境, 为科技创新转化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易平台, 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研究开发经费逐步增长的政策措施, 健全科技投入体系。完善所得税优惠、创新产品激励和奖励、收益分配等政策,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4.3 要在建立人才辈出机制上求突破
近年来, 北海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但中青年人才没有像雨后春笋般一茬茬冒出来。要给拔尖的中青年人才以施展身手的舞台和独挑大梁的机会, 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 努力让创新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崭露头角, 激发创新源泉。
4.4 筑巢引凤, 实现产业带动创新
通过对北海地缘、资源等经济环境、生态环境进行分析, 如何在政策环境上下功夫, 打造具有北海特色的产业集群, 实现产业发展对创新的需求, 鼓励企业与科研联动, 用创新的成果再促产业的升级。
摘要:本文依据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 分析了北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从产学研一体、完善政策环境、创立人才机制等几方面提出了提升北海科技投入和产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贷规模:经济增长;协整;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
一、前言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经济都出现大幅下滑。我国为了尽快从危机中复苏,采取了大量刺激经济的政策,其中就包括宽松的信贷政策。在2009年第1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已经完成了全年信贷总量指标的90%以上。大量信贷的投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投放的巨额信贷能否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带动整个经济系统复苏,就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加以研究。信贷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之一,可以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之前不少学者对我国信贷与经济增长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得到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陈飞、赵昕东、高铁梅(2002)采用1991-2000年的季度数据,在VAK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分析。得到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导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上下波动,其中信贷增加对GDP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曾令华、王朝军(2004)以1976-2001年数据为样本,通过点估計、协整检验等方法得出银行贷款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孙连友、胡海鸥(2005)研究证明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即信用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这种亲周期性能推动经济周期的形成和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姜琳(2006)运用年度数据,在vAR的框架下,得到信贷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单向的GraIlger因果关系,信贷总量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信贷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信贷扩张可以带来经济增长。由于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通常表现出不平稳性,不同的样本区间、不同的实证方法都可能得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为了更确切地得到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将研究区间延伸到2008年,选取2000年以来的季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分析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信贷规模的扩张能否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最后,本文得到结论:信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帝来经济增长且一般滞后两个季度,但拉动作用却不是非常明显,需要国家在信贷配给与信贷质量上进一步调控。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GDP作为反映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信贷规模则选取短期的人民币贷款增加额来衡量。所用数据为2000—2008年的季度数据,均来自于中经网数据库。为了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先对数据按基于2000年第1季度的消费物价指数进行调整。考虑到变量会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继而对经物价调整后的数据进行季节调整。最后,为了消除异方差的问题,本文对所有数据取对数且分别表示为LGDP、LLOAN。本文的计量过程均通过E~EWS5,1软件处理。
(二)ADF检验
在进行基于VAR框架的分析时,必须检验所有变量的平稳性,即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从表1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零阶变量存在着单位根,但一阶差分变量是平衡的,即为一阶单整变量。这符合下文继续进行分析的前提条件。
(三)协整检验
在完成变量序列的平衡性检验后,我们得知变量是一阶单整的,故继续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方程反映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本文使用Johnansen&Juselius;极大似然估计,根据变量表现出的数据特征,估计时含有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最佳滞后项由AIC值最小确定,即最后滞后阶数为2。从Ⅱ检验的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无论是迹统计量还是最大特征值统计量都显示变量之间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
协整方程为:LGDP=0.191847LLOAN+0.059116T-1283706
①
从式①中可知,LGDP和LLOAN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当LLOAN增加1%时,LGDP会增加0.191847%,即信贷的产出弹性为0.191847。这反映出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非特别明显,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Granger表述定理。若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则它们的短期非均衡关系总能由误差修正模型表述出来。协整关系反映的是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而误差修正模型则反映出了变量之间的一种短期动态关系,其中误差修正项系数反映了系统对于偏离长期均衡的一种调整力度。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见式②。根据t统计量显著与否,在模型结果中,本文只选取了显著性的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从表2中可知。滞后一期的LGDP的变化、滞后一期、二期的LLOAN的变化都对LGDP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系数都不是比较大。而误差修正项ECM的系数却相对比较大,说明了系统的短期调整力度是比较明显的。
D (LGDP)=03149891)(LGDP(-1))+0.420614D(LLOAN(-1))+0.210825D(LLoAN(-2))-1241603-1.651813ECM②
(五)脉冲响应分析
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具体的短期动态关系。本文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形象地反映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刻画了VAR系统内一个内生变量对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从脉冲响应效果图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当给LGDP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正向冲击时,第一期就会给LGDP有一个明显的正向影响,这种冲击在第二期就明显减弱,然后逐渐收敛于零,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受自身的冲击影响相对还是较小的;当给LLOAN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冲击时,第一期就会对LGDP产生一个正的冲击,这种冲击效应在第二期达到最大值,然后慢慢收敛于零,但总体来看,冲击反应不是很强烈,这说明我国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滞后一期,在第二季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促进作用却不是特别大。这与之前的误差修正模型所反映出来的结果基本是吻合的。
(六)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上文的实证分析了变量之间的短期和长期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解释这种关系是否具有因果性,引入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到,在滞后三期内,LLOAN都是LGDP的Granger因,但LGDP却不是LLOAN的Granger因,这说明信贷与GDP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即信贷能够影响GDP,但GDP的增长却并未带来信贷总量的增长。从滞后期来看,滞后一期、二期、三期,LLOAN都能明显的影响LGDP,这也正好印证了前面的实证检验,在短期内信贷都能拉动经济增长。总的来看,我国信贷总量主要还是受经济政策的影响,而且对经济增长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推荐阅读:
罗甸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06-05
规模经济10-14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06-09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06-26
2024.3工业经济运行分析07-11
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09-11
全县2021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10-01
阜南县2011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