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保证金制度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投标保证金作为买卖双方即招投标双方承诺、约定的规范化模式,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含金量”不言而喻。在政府的采购合同中起到了纽带作用;杜绝了少数供应商的“低成本”甚至“无成本”投标。本文在对现阶段政府采购投标过程中涉及保证金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政府采购保证金制度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政府采购保证金制度论文 篇1:

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管理法律问题完善建议

摘 要:设置投标保证金是当前我国政府采购招标文件中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自身具有极强的重要性与实用性特征。随着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当前模式下的投标保证金管理依然存在部分难题并亟待解决。从当前我国的投标保证金管理现狀入手,通过分析与讨论具体的法律法规体系来提出建议,以期推动政府采购招投标作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关键词:政府采购招投标;保证金管理;法律问题

1 政府采购活动中投标保证金的作用体现

1.1 投标保证金是得到投标资格的前提

投标保证金被作为政府采购招投标中招标文件的核心内容,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其中,政府采购招标文件中关于投标保证金的支付方式、数量金额和时间限制有着明确的规定。依据《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相关法规文件规定,投标保证金的缴纳是投标人能够递交投标文件的重要前提,只有缴纳了投标保证金,采购方才可接受其投标文件,当存在不缴纳投标保证金行为时,投标人则被视为无效投标或自动放弃投标资格,失去了参与竞争的权利,因此缴纳投标保证金实质上是对参与招标活动作出的承诺,为保证投标人有效参与招标并通过资格和符合性审查奠定基础。

1.2 约束作用,维护政府采购招标市场环境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第二十三条和第三十八条、《条例》第三十二条条款均对投标保证金的管理作了规范,起到了对投标人和采购人双方的约束作用,《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三条条款中也明确了采购人和投标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要依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以合同形式商谈确定。由此可见,投标保证金的设定是与市场准则相契合的,投标保证金基于市场准则作为采购双方要约与承诺的标准性形式,体现了交易双方的平等,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1.3 投标保证金可弥补采购人的损失,为其提供资金保障

我国最新颁行的《政府采购法》中第四十六条规定,当正式发出中标、成交通知书之后,存在成交供应商放弃自身中标项目情形时,需要自行承担法律责任。《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中标、成交供应商拒绝签署合同的,采购人可按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排序顺序确定其后候选人为中标、成交供应商,也可停止本次招标,取消中标、成交候选人资格,重新进行招标。从上述条款看,中标、成交供应商出现的违约行为均可通过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来弥补给采购人造成的损失,损失金额超过投标保证金的还应当补偿超出的部分。由此可见,投标保证金的设立不仅是对投标人特定行为的制裁,也对采购人合法权益提供了资金保障。

2 政府采购活动中投标保证金管理难题

2.1 投标保证金管理相关法律规定缺失,制约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管

根据《政府采购法》内容来看,当前我国政府采购方式主要分为六类,即竞争性谈判、公开招标、询价、单一来源采购、邀请招标和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上述六种方式同样可以被细化为非招标采购和招标采购模式,其中的邀请招标属于具体招标,其他方式属于非招标,而在非招标模式下的保证金管理相对于招标模式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撑,其相应的适用范围偏小,主要表现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的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八条条款,其相应条款也应在非招标模式下同样适用。

在招标和非招标模式下均存在的另一项法律法规问题是没收投标保证金的主体责任方该如何明确,在我国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中均未对其做出相关规定,也没有对其产生的没收行为进行规范,从而缺失了对没收行为的监管。

2.2 投标保证金管理超出规定部分法律制度存在空白

《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非现金形式是投标保证金基本提交形式。在实际操作中,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在相应招标文件中要求用支票形式提交,以到账为准,实则还是现金的形式,这样无形中给予投标人增加了企业资金压力。

《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采购项目预算金额需要高于投标保证金金额的2%以上。在具体操作中,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往往将其规定置之一旁,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设定,最终要求缴纳保证金的金额会超出项目预算金额的2%。

《条例》第三十三条条款规定,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还未中标人的投标保证金,签署合同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还中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在具体操作中,由于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以各种缘由的无端拖延,导致保证金退还时间都会远超出规定的时间,同时因缴纳保证金产生的银行利息也不会给予退还。

以上超过规定以外的情形,在我国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中缺乏规定,法律制度存在空白,间接影响了正常的政府采购招投标市场秩序。

2.3 各方主体出于自身利益对投标保证金收缴工作观点不一致

在实际的政府采购工作中,采购人往往直接将所有涉及采购工作的事务全部委托采购代理机构办理,其中包含着投标保证金。然而,当出现投标人通过法律手段要回被扣罚的投标保证金情况时,采购代理机构和采购人之间将会存在一定纠纷,采购人会将责任方推向采购代理机构,而在实际操作中此种方式是不予被认可采信的,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之间是委托代理,属连带关系,应由双方共同承担,这样采购人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工作量来处理而不是从中获益,而导致采购人在投标保证金管理态度上的消极。

对于采购代理机构、银行和投标人而言,银行作为负责开设保证金账户、管理投标保证金的金融机构,在投标保证金管理过程中,若存在没收投标保证金行为时则将不会从保证金滞留账户中获益。同样采购代理机构和投标人其自身经济利益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这三者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投标保证金管理相关规定中往往会持反对态度。

对于财政部门而言,不仅是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主体部门,同时又承担着监管政府采购部门的角色,对投标保证金缴纳行为进行实时监管。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与监督过程中,因财政部门没有真正走进投标保证金实际流转环节,使得其对于投标保证金中的约定情况掌握程度较低。

3 全面优化政府采购工作中投标保证金管理的具体方式与策略

3.1 健全与完善法律制度,细致梳理与解决投标保证金制度中的短板

细化政府采购工作内容,梳理立法层面的投标保证金制度是提升我国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的关键与核心。例如,在《政府采购法》中将保证金收纳责任主体明确为采购人,并通过细化职责来更好地厘清监管部门与采购双方的职责分工。为此,只有积极做好立法工作才能有效提升政府采购工作的条理性与系统性,从而形成完整的约束与规范。

通过立法明确采购人与采购代理机构的责任,同時积极做好监督工作,以期全方位提升投标保证金管理质量。通过制定相应管理实施细则,确定投标保证金界定范围、缴纳形式、标准,确定没收原则,加强对其管理行为的监管。

3.2 优化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强化技术支撑效力

财政部门作为监督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缴纳工作的主要责任方,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监管职责,需要以健全与完善政府采购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建立相关管理系统不断提升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和投标人的约束行为,不断优化保证金的返还机制、辨识预防采购代理机构和采购人挪用投标保证金等特殊情形行为,不断提升实际监管质量,以期发挥良好的监管效果。

3.3 构建完善的政府采购信用体系

现行市场制度建设体系下,信用建设与道德建设、法制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各自的长处和作用,共同规范着市场经济秩序。信用体系的建设可将违法违规行为的采购各方纳入诚信惩罚体系,并且将会纳入黑名单,在此期限内,上述主体被禁止参加任何形式的政府采购活动。

4 结束语

大力推动优化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管理,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需不断以完善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投标保证金法律问题为基础,积极做好完善立法、优化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并行之有效的提升财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质量,积极应对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净化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环境,促进财政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的政府采购市场环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日清,林思捷.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管理法律问题浅析[J].中国政府采购,2019,(08):3641.

[2] 黄雪苹.完善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制度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80.

作者:刘栋

政府采购保证金制度论文 篇2:

浅论政府采购中的投标保证金问题

摘要:投标保证金作为买卖双方即招投标双方承诺、约定的规范化模式,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含金量”不言而喻。在政府的采购合同中起到了纽带作用;杜绝了少数供应商的“低成本”甚至“无成本”投标。本文在对现阶段政府采购投标过程中涉及保证金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 投标 保证金

1 投标保证金的定义及其重要作用

实行政府采购是财政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采购项目的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活动占政府采购工作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为了保障政府采购活动的顺利正常进行,规范政府采购供应商的投标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的管理秩序和双方的合法权益,通常采购代理机构要对参与投标的供应商收取一定数量的投标保证金。因此有关部门出台了投标保证金的管理制度。投标保证金,是指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向招标人出具的、以一定金额表示的投标责任担保。投标保证金的作用,是为了保护招标代理机构和招标人免于因投标人的失信行为而蒙受损失。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招标代理机构和招标人因投标人的失信行为受到损害时,可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没收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现阶段政府采购中投标保证金存在的问题

2.1 投标保证金的数额标准不一 由于财政部第18号令只是规定投标保证金的数额不得超过采购项目概算的1%。且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十万元。这个标准的上下限均不科学,比如一个600万元的政府采购项目,最高只缴纳6万元的投标保证金。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政府采购的金额小、项目少,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也就少。这样的话,即使供应商违规,投标保证金也很少的。另外在政府采购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投标保证金的标准上出现了多种问题。

2.1.1 当保证金为固定的的金额的时候,对于这个数额的把握是很困难的,如果投标保证金的数额要求较大,那么就会使得投标人的成本大大的增加,会影响到投标人参与投标的热情,但是如果投标保证金的金额比较低的话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投标约束作用了。

2.1.2 这个投标保证金如果是按照项目预算的百分点计算,那么投标人就比较容易判断项目的预算了,这样对于投标的竞价就缺乏实质性的意义了。

2.1.3 但是如果按照投标价的百分点交,那么竞标者就比较容易的酸楚投标的总价格,这样招标代理机构所要求的保密工作就做不好,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

2.2 投标保证金的账户设置有漏洞 由于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是非盈利事业法人。很多地方没有开立专用的保证金专户,在财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实行收支两条线。这就使得减少供应商反复交退保证金的烦琐手续成了保证金管理中的又一个难点。

2.3 保证金的缴纳方式存在风险

2.3.1 现金的收取。如果投标保证金的数额比较大,所以就需要提前的准备先进,并且招标代理还需要对现金进行保管,这样一来存在很大的风险,容易出现保管纰漏,对双方精力的损耗也很大。

2.3.2 收取现金支票、转账支票。这种方式虽然方便了投标人参与投标,却又使招标代理机构存在着资金安全风险。

2.3.3 收取银行保函、保兑支票和银行汇票。这样的话,投标保证金的资金真实性和安全性由银行承担责任。但办理这些票据的手续较为复杂,而且如果企业预留资金和业务量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话,银行不会出具相应的银行保函或保兑支票,从而使得企业失去参与投标的机会,这样的招标代理机构会被质疑公平性的。

2.4 投标保证金的退还工作存在难点

2.4.1 由于我国很多的招标代理机构属于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财务有关规定,投标人必须提供资金往来发票,才能办理退还手续。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税务局都不提供资金往来发票得,这就造成了很多的投标人无法提供资金往来发票,使投标保证金的退还工作无法进行。

2.4.2 由于投标人的联系方式发生变化,招标代理机构无法与投标人进行联系,导致退还保证金工作陷入停顿。

2.4.3 一旦投标人由于银行账户被法院冻结或者监管,投标人为了自身利益,故意拖延投时间,给退还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

2.5 违约保证金的归属存在问题

2.5.1 对于采购人来说,投标人一旦出现违约行为,一般都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利益侵害,例如延误工程进度、造成经济损失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投标保证金可以弥补采购人的损失。

2.5.2 从招标代理机构的角度来讲,负责项目招投标的过程,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因此一旦在招投标活动中投标人发生违约行为,招标代理机构也可以从没收的投标保证金中获得补偿。

2.5.3 对于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来讲,一旦投标者违约,从本质上来讲,损害的都是国家利益,都会造成财政损失,因此财政监管部门也是有权力没收投标保证金的。

3 投标保证金的管理体制完善举措

3.1 完善投标保证金的标准规范 首先要体现招政府采购的严肃性,避免投标人的随意性;其次要能对弃标的产品供应商进行有一定的经济性制裁,使其不能随意弃标;还要在发生供应商无故弃标情况时,弥补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随后的招标投标活动的相关费用。因此,投标保证金的设立,应当同时考虑供应商采购人和代理机构的利益,不能因为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暂时有困难而改变投标保证金的标准。此外,还应注意与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相互衔接。

3.2 确定投标保证金的交纳方式,并对其交纳时间以及到账情况及时核实

3.2.1 《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投标保证金可以采用现金支票、银行汇票、银行保函等形式交纳,因此集中采购机构必须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项目负责人在制作采购文件时注明其投标保证金不得以现金方式交纳,并告之应采用的交纳方式,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采购文件的规定执行,拒绝收取现金。

3.2.2 投标保证金的交纳有非常严格的时间要求,集中采购机构应当拒绝收取超过采购文件规定的时间点递交的投标保证金,并告知该供应商的投标为无效投标。

3.3 投标保证金收退体现相互制约的原则 按照集中采购机构内部工作要求,由财务人员审核供应商交纳投标保证金的情况,无误后开具投标保证金收款收据,对不同的采购项目,分类统计供应商保证金交纳情况,在竞标活动开始前交给相关采购项目的有关人员,以此判断供应商是否按规定交纳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退付工作通过不同岗位人员的共同办理,形成合作与制约并存的关系,有效的制约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人员,有利于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运行,维护集中采购机构的良好形象。

3.4 完善违约保证金的归属机制 集中采购机构属于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既无权自行处理违约投标保证金,也不会出于私利没收违约投标保证金。在确定受益主体时,集中采购机构可以作为中立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蒙受损失的一方以及其受损金额,如果认定采购人损失较大,没收的投标保证金就应归采购人所有,如果确认是国家财政受到损失,就应将没收的投标保证金及时上交财政,视情节严重的,还应对投标人进行相应的处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投标保证金的作用。

4 结束语

政府在采购过程中之所以设置投标保证金,就是为了使政府采购活动真正成为智者和能者公平的竞争,保证了政府采购活动的严肃公正性;体现了政府采购活动符合我国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性,保证了政府采购活动的利益与政府采购工作的完成。所以我们一定要此志不渝的完善和健全保证金制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天明.招投标保证金的制度欠缺[J].经济.2006年07期.

[2]田文水,杨志勇,王志磊,王锋.招投標中的保证金面临尴尬[J].施工企业管理.2007年04期.

[3]政府采购中标信息[J].中国政府采购.2001年Z1期.

[4]中国政府采购杂志社考察团赴韩考察交流[J].中国政府采购.2006年05期.

[5]国际政府采购[J].中国报道.2006年05期.

[6]汪朝朝.政府采购当规范行事[J].发展.2005年02期.

作者:王天忠

政府采购保证金制度论文 篇3:

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

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功能,是运用市场手段调控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稳定农产品市场。因此,可以借鉴农产品期货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从而稳定农产品市场,降低市场风险。

农产品期货市场起源

美国农业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功不可没。经过长期的市场洗礼,美国出现了众多影响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而芝加哥农产品期货交易所(CBOT)是最久负盛名的。1848年,美国在芝加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期货交易市场。这一概念很快在商贾之间广为传播。1865年,芝加哥市场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份标准的谷物期货交易合同,同时实行签约双方收取不超过合约价值10%的保证金制度,这有利于规范谷物贸易。直到20世纪60年代,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仅仅局限在那些耐储藏、不易变质的商品,而不考虑品种的收获时间。1964年,交易所率先推出了活牛期货品种,后来又推出了活猪期货合约。到1969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已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和畜类期货交易中心。凭借悠久的历史、发达的现代期货交易技术以及完善的市场网络,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全球市场中居绝对领先地位,左右着美国甚至全球农产品市场价格。

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现状

经过160多年的发展,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在农产品现货市场、期货合约品种、参与主体、交易环境等方面,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体系建设居世界领先地位。

农产品现货市场发达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统一、规范的现货市场,科学、高标准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发达的现代物流设施。发达的农产品现货市场能够与农产品期货市场无缝对接,让期货实物交割成本无限接近于现货交易成本。

农产品期货合约品种丰富美国是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也是上市交易农产品期货品种最多的国家。上市交易玉米、大豆、豆油、豆粕、小麦、大米、白糖、棉花、柑橘等30多个农产品的期货合约和相关期权合约。

农产品期货参与主体广泛美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农业中小企业和农场主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多数中小企业都直接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美国农民是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参与期货市场。少数大的农场主资金实力雄厚、信息充分,可以直接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更多的农民则是通过合作社间接参与期货市场。投资者和投机者广泛进入,不仅可以分散农业价格风险,而且有利于发现农产品的远期真实价格,增强农产品市场流动性。

农产品期货交易环境宽松宽松的交易环境能使期货流动性更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美国政府和市场主体为农产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营造了极为宽松的市场环境:首先。一系列制度创新为保证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效率“保驾护航”。为了保证交易流畅、公平,政府积极规范交易制度,出台相关法律,包括保证金制度、结算制度、交割制度、持仓限制制度、涨跌停板制度,还有最早制定的合作社法等。其次,配套设施完善。例如,各方面的农业信息已经纳入本国的信息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包括农产品生产、流通和价格等市场信息,各种农业环境、资源信息,农业灾害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农业各领域的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都能够充分享受农业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和效率。第三,完善的银行系统能够满足跨地区、跨国界的金融需求,这些使美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定价的基础。第四,负责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业务监管的机构包括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各地的期货交易所,这些机构提供的咨询、教育培训、法律支持和风险监管,降低了农产品期货交易费用。

农产品期货对市场调节作用

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形成市场价格和吸引国际资本发挥了基础作用,提高了美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作为发达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也起到了对国内市场的稳定和调节作用。

利用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通过公开透明的报价,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市场主体的价格预期,以及农产品的未来供求关系和真实价格。由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信息灵敏,政府和农民可以此为依据调节资源配置比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种植结构。同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产业政策支持,甚至政府采购,影响农产品期货价格,主动调控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让政府和农民有效调控农业资源配置。

利用套期保值功能降低市场风险除了自然风险外,农产品生产总是面临市场风险。农民按照滞后的市场价格安排农业生产,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在美国,农业企业和农场主充分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冲抵”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即交易者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目相同,而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在未来一段时间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

利用价格发现功能熨平供求农产品期货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者的重复博弈,使农产品期货价格逐渐接近真实价格。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远期价格发现功能,平衡农产品供求。农产品供给方根据期货市场价格合理安排生产总量和结构,需求方根据期货价格安排购买规模,确保农产品中长期供需基本平衡。

留给我们的启示

自1993年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正式开业以来,一批以农产品期货为主业的期货交易所相继成立。但是在发现价格、稳定市场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完全靠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建立起来的。滞后的现货市场必然会影响和制约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中国农产品期货主体资格限制多,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进出自由的市场,对进入主体资格存在限制。一方面是硬性的制度限制,另一方面是软性的“进入壁垒”限制。本应该作为农产品期货主要参与者的农民并没有真正出现在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应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和农民增收作用。在进行农产品市场监管机制建设的同时,重点支持现代农村金融、农业政策性保险、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体系建设。

另外,大宗农产品是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但现有大宗农产品由不同部门管理,影响了市场合作,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大宗农产品市场监督机制,有序监管农产品市场体系,保障其健康发展。同时,也应该建立独立的农产品期货监管机制,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秩序,防范农产品期货市场风险,防止出现过度投机、人为操纵、不正当交易等问题。

国家还应支持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政府应该通过补贴、税收减免等财政税收方式以及风险准备金制度,支持现代农村金融发展。农业具有很大的自然风险和很强的外部性。政府应加快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建立相应的国家级农业保险机构,对农业生产损失进行政策性补贴,减少农民损失。

此外,还要整合各种支农资金,着力支持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现代农产品批发中心和物流中心,让农产品期货价格接近真实价格。重点支持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能力,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参与主体范围。

作者:胡振虎

上一篇:个人工作的工作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