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喜忌看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数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中英文化中的数字具有十分丰富的意涵,并且在传统文化价值观、神话宗教、谐音与谐义、虚指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了解东西方的数字文化观,重视数字文化,对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字喜忌看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字喜忌看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篇1:

从数字喜忌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摘 要:数字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的书写符号,用来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模、大小。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字不仅仅表达记数概念,还能反映使用数字的民族的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对数字产生不同的观念,特别是对某一个数字产生喜爱和忌讳心理,甚至对同一数字产生天壤之别的感情。当前,东西方文化彼此互相交流融合,比较数字文化差异和东西方不同民族对数字的理解,有助于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数字;文化;差异;东西方民族

数字不单单用于计数,还有丰富的哲学内涵。现在国际上计数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它由0-9十个数字组成,但这些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古代印度人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后来被阿拉伯人用于经商而掌握,经改进传到了西方。数字本无好坏和褒贬吉凶之分,但随着数字在全世界衍化,各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不断丰富其内涵,增添其色彩,形成了各自的数字文化,而这些数字观念文化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人们的心理和行动,产生了对不同数字的偏好和禁忌。深受传统儒学、佛学文化侵染的东方,多根据数字的发音喜忌某些数字;而在西方,则是根据数字的宗教意义对某些数字产生喜忌。即使相同的民族之间,由于对数字的理解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差异。

一、东西方数字文化差异对比

在所有数字中,并不是每个都会受到关注。中国和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往往对数字4、6、8、9等数字产生喜忌感情,而在西方文化中,7、13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一)中国文化中的数字喜忌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们对“六”、“八”、“九”、“十”这四个数字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崇拜,对它们的喜爱可谓是源远流长。中国人认为“六”是最吉利的数字,古代就有喜欢“六”的传统,如先秦时期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亲属关系有“六亲”,味道有六味,音律有六律,易经有六爻之说;民间也有六六大顺、六畜兴旺等俗语。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对“六”更是趋之若鹜。农历的初六、十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和开店营业的黄道吉日,若阴历和周六碰到一起,更被视为难得一见的好日子;在使用车牌、电话号码时,人们特别钟爱尾数为“6”的数字,最近有新闻报道,尾号为6个6的手机号码,被拍卖出了30万的高价。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对“九”特别看重,《楚辞·九辨》中说“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由此引出无限之说。大禹铸“九鼎”,分天下为“九州”,帝王称“九五之尊”等。因汉字中“九”与“久”同音,从古代开始,就用九来寓意“久”,中国的古老节日之一重阳节,也选择农历的九月初九,寓意老人长寿安康。到了近代,人们更是喜爱“九”这个数字,与爱情有关的时候,年轻人一般送给心爱的人9、19、99支玫瑰,且日益成风。中国人对于数字八的喜爱,则是起源于近代。在广东、香港等南方地带是佛教盛行的区域,所以特别崇尚和迷信“八”。改革开放之后,这里的“八”的谐音“发”刚好与发财致富有关,因此传遍全国,几乎所有中国人开始选择“八”作为最吉利的数字,寓意发财的意思。现在,中国人对“八”的迷信和崇拜已经成为汉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十”也是中国人喜爱的吉祥数字,自古以来,国人视“十”为完整、圆满、吉祥的象征,有十全十美之说,生日祝寿和国庆节等,逢“十”都要举行盛大庆典已经成为一项传统。

对于数字禁忌,在中国人的心目之中,“4”这个数字肯定是排在首位的。在古代,人们对于“4”并无特别的忌讳,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得使用到了数字,如门牌、手机号码、车牌号等,而因为“4”的发音与“死”相近,所以尾号有“4”的就不受欢迎。

(二)西方国家的数字喜忌

在西方文化中,7被普遍视为幸运数字,而有Luckly 7的说法,用来表示幸福、美满、多数等。数字7有这么多的寓意,主要是它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上帝用7天来创造世界,身边有7个天使,一个星期有7天等。每年7月7日,都被美国人视为吉祥的日子,很多美国年轻人选择在这天结婚。

在西方国家,人们最忌讳使用的数字主要有13、星期五等。其中,13被认为是最凶险不祥的象征,尤其在欧美国家成为头号大忌。西方人对13这个数字的忌讳,最早起源于基督教传说——耶稣最后的晚餐,耶稣门徒犹大向罗马当局出卖了耶稣,之后耶稣就被逮捕处决了,13代表叛徒犹大,代表耶稣受难,因此基督国家一般比较讨厌13;在北欧神话中,火神洛基(Loki)是诸神中的第13位,他本身邪恶而狡诈,他欺骗盲神(Hoder)害死了自己的兄弟——光明之神(Balder),又成为葬礼上的第13位吊唁者。此后西方就有迷信:如果葬礼中有13个人出席,那么其中一人会在第二年死去,这也是13数字恐惧症的来由之一。西方人在言行中总是千方百计地避开这个数字,甚至忌讳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如在宾馆、医院中就很难找到“13”这个房号。星期五在西方人的心中既是不幸又是晦气的日子,据说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另外,据说亚当和夏娃被上帝赶出伊甸园也是在星期五。数字13和星期五若恰好碰到一起,在西方人眼中就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称为“黑色星期五”。

(三)日韩、东南亚等东方国家数字忌讳

在韩国人的历史中,处处都有“3”的影子,认为“3”代表着完成、最高、稳定、神圣,是带福气的数字。这个传统和思想已经融入韩国人的“无意识”当中,韩国的文字是以“天、地、人”的原理创制的,韩国的建国神话——檀君神话中就出现3个“天符印”,3千随从、3神等,韩国人取名喜欢用“三”也是这个原因。日本人民对奇数非常偏爱,3被认为是最吉利的数字,它既是奇数,又是基督教中的吉祥数字;同样,数字7也是日本人比较喜欢的,因为它是奇数的缘故,日常生活中带有许多带“7”的名词,如“七福神”等。日本人最忌讳的数字同中国人一样,也是4,无论是医院的病房,还是饭店、宾馆,都尽量避免使用4或由4组成的数,这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偶数天生不吉利外,还因为4与“死”同音。

印度作为一个宗教信仰繁多的国家,不同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人有不同的数字爱好。比如印度的穆斯林人口更喜欢6、7、8。而不少印度教徒则不喜欢6和8,由于在印度占星术里,第6宫预示疾病,第8宫则代表死亡,有些印度人不喜欢接触这两个数字;而忌讳13则主要是因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印度与中国最鲜明的一个数字区别在送礼随份子上。中国人喜欢好事成双,而印度人却青睐单数,特别是在赠送礼金的时候,一定要多出1卢比,这才被收礼者认为是吉祥的。泰国人对于数字的喜好与中国完全不同。首先,泰国人不讨厌“4”,在泰语发音中,“4”的发音与中文的“洗”是一个音,但和“死”字发音却完全不同,因此泰国人对“4”没有忌讳。但是,被中国人视为吉利、象征着顺利的“6”在泰国非常不讨好,因为“6”的发音是泰语“下坡路、不好”的意思,泰国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选择“6”这个数字。另外,泰国最喜欢的数字是“9”,因为其发音“告”与泰语的“上升、发展、进步”是一个音。对菲律宾人而言,7和8是最幸运的数字。英文中数字7的发音与“平安(safe)”的发音有点接近,因此对菲律宾人而言7代表平安。而受华人文化的影响,菲律宾人也认为数字8意味着“发达”,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数字13是不吉利的。

二、中外数字文化观差异比较

中外数字文化观中的各种差异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规律,就是忌讳与死亡有联系的数字,相信数字的魔力,而各种形式的中外数字禁忌也表达了人们祈福、避祸、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些差异,也是中外完全不同的文化观和心理作用造成的。

(一)东方数字文化观及起源

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以汉民族为代表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受先哲思想、易经的影响,崇信阴阳二元学说和天人合一,着重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关事物,并认为世界各部分之间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整体,相信万物都有对称性;事物都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偶数在汉语文化中表示幸运和统一,自古以来也形成了对双数的传统审美之心。形容喜事连连为“双喜临门”、处事为“四平八稳”、百事顺心为“六六大顺”、机灵程度为“八面玲珑”等,形容事物的完美最高境界为“十全十美”等。另外,因为汉字同音字比较多,因此比较追求口彩,特别是对汉语中表达美好意义的发音相同的数字更是情有独钟,数字6、8、9均是如此,而对于数字4的厌恶之感,更同样如此。此外,由于中国幅员广阔,不同的环境也造就了人们对同一个数字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之差,如对于数字“18”,部分国人在购买房屋的时候则是比较忌讳的,因为在中国封建迷信中,有十八层地狱之说,开发商也深刻理解人们的这种心理,往往设置楼层的时候,不设置18楼,而是用17A或者17B来代替;但当结婚或者开店营业的时候,18寓意着“要发”,而往往成为人们乐意选择的日期。还譬如数字“7”,因为有“起”的谐音,因此,在某些特定场合,如公司职位晋升中,往往博得一些人的喜爱;但是数字7也与中国祭奠死者的传统习惯有关,如死者逝世后,家人有过“头七”习惯。

东亚的日本和韩国,自古以来受到汉文化的侵染,因此他们对某些数字的喜忌与中国人对数字的喜忌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韩国人对数字3的喜爱,日本人忌讳数字4,也是深深受中国对数字4厌恶的影响。但是,由于近代以来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日本和韩国人也对数字13和星期五等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忌讳心理,并且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当然,中国年轻人也深受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如过“2.14”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但是中国的年轻人还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13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厌恶感,却不如日本、韩国及其他国家深。印度、东南亚国家如泰国等,因为深受印度教、佛教等宗教的影响,同样也对某些数字产生了一定的喜忌心理。

(二)西方数字文化观及起源

从古希腊起,西方各民族就信奉“天人相分”的宇宙观,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对立的,故西方民族重对立,强调矛盾和冲突,认为不和谐才是美。反映在数字文化上,就是西方民族视偶数为不详,奇数为大吉(13和星期五除外)。所以,给亲朋好友表示祝贺时送鲜花的数量一般为奇数,而寄托哀思之时送花一般为双数枝。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斯拉称“three”为完美数字,他认为数字3体现了“开始、中期和终了”;希腊神话中宙斯、波塞东和哈德斯以其不同的作用控制了希腊世界,因此3似乎被赋予了一种无穷的力量与权利。另外,7这个数字深受西方人喜爱、13这个数字被西方忌讳,也是与其有着浓厚的宗教寓意有关系。这些宗教传统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数字的使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结论

从上文分析来看,东西方文化中,对不同数字的喜忌之情产生的原因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差异比较明显之处就是对某个数字产生的喜忌是受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对数字6、10的喜爱和崇拜,韩国和日本对数字3的喜爱),也有受发音谐音的影响(中国人对数字8、9的喜爱及对数字4的忌讳,泰国对9的喜爱),甚至也有受封建传统的影响(对数字18的喜忌);而西方对某些数字产生喜忌,则是受宗教文化及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共同点就是东西方对数字文化的喜忌是受人们趋福避祸的心理作用影响。近几个世纪以来东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日韩等东方国家对数字的喜忌受西方外来影响较大,特别是年轻人一代,更是深受影响,如对数字13的忌讳。因此,数字除了本身的计算意义之外,还有丰富神秘的文化蕴涵。东西方数字的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比较文化研究,东西方数字文化的意义因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而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分析,阐释这些不同数字文化的差异和起源,了解东西方数字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扩展大家的视野,在对外交流中坚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达到交际或沟通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白春阳.中西方数字文化差异[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1).

〔2〕吕雯雯.英汉语言数字的文化内涵对比解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3〕常雁.英汉数字词语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2).

〔4〕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李萍.浅谈日本人的数字禁忌与喜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

〔6〕王晓澎,孟子敏.数字里的中国文化[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7〕黄兵.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3).

〔8〕殷莉,韩晓玲.民族文化心理与英汉数字习语[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

〔9〕何丽萍.东西方数字“三”的文化对比分析及其翻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

(责任编辑 姜黎梅)

作者:任稳稳

数字喜忌看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篇2:

谈数字中的中西方文化

摘 要: 数字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中英文化中的数字具有十分丰富的意涵,并且在传统文化价值观、神话宗教、谐音与谐义、虚指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了解东西方的数字文化观,重视数字文化,对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字 中西方文化 数字文化差异

在文化语言学课上,老师讲到了数字中蕴含的文化含义,比如说“七”这个数字,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受人欢迎的数字,为什么呢?在古代传说中,明明有关于牛郎和织女在七月初七这一天相见的故事,这一天是中国的情人节,应该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七”也应该是一个吉利的数字才对。我对英语很感兴趣,自然就想到英语中是否也会有相应的说法,发现在英语国家中,人们看重“七”,认为它吉祥有力。对数字的喜好,以及人们赋予数字的内涵都是与文化紧密相连的,于是我对数字中的中西方文化进行了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词汇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因此数字作为词汇中的一部分内容必然承载着文化的内容。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其初始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使用数字的名族的不同,在宗教、历史、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的数字虚化了,并且产生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形成了独特的“数字文化”现象。

1.数字的起源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就意识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一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产生了“数”的概念。最早人们利用自己的十个指头来记数,当指头不够用时,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在经历了上万年的发展后,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年前,才出现了书写的记数和相应的记数系统。因此,从词源上看,数字最初的意涵就是数目的标记。中国和西方的数字在起源上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用以记数的。

西方人用的阿拉伯数字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并改进,随后传入西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十四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加速了“阿拉伯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和应用,并最终被全欧洲人使用。而中国数字,即汉字数字的起源始于甲骨文。中国古代长期使用筹算记数,并逐渐演化下来,形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后来随着古人认识的深入和思維的发展,汉字数字单位不断增加,后又有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等等。阿拉伯数字大约在十三世纪时传入中国,但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中国人广泛采用。现在中国的记数系统被承认和采用这两种记载方式,但是阿拉伯数字在计算方面的优势使得它的运用性更加广泛,更易被科学界和广大群众所接受,大有取代汉字数字的趋势或者说在“使用认同感”上不断占据上风的趋势。

2.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

2.1数字文化与传统文化价值观。

华夏文化自古崇信阴阳二元说,《易经·系辞上》讲:“易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国人的这种宇宙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审美心态中,就是认为偶数是吉利的。由于对偶数的偏爱,再加上原始宗教和道教都尊崇偶数,便形成了汉民族崇尚偶数的习俗,汉语中偶数及其倍数几乎都含褒义,预示吉兆。而西方国家的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是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它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中,“六”是一个和谐的数字。常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中,六路又称六合,即前、后、左、右、上、下,或者天地四方,即三维空间的六个方向。《庄子·齐物论》中有:“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当时似乎就已经有了可能存在四维空间或多维空间的问题。中国人对“六”情有独钟,把它看做吉祥的数字,俗语“六六大顺”就是最好的印证。我国古代有“六经”;诗经中有“六艺”;周代兵书现存有六圈,称为“六韬”;明代有“六子全书”;古代农牧社会以“六畜”、“六谷”为本;周代政区分为“六乡”,官制设“六府”、“六官”。美国前总统里根离任前在贝莱尔市买了幢别墅,当获悉别墅门牌号码是666号时大惊失色,因为三个连写的“6”在《圣经》里是个可怕的“野兽数字”,是魔鬼的代号。这使得里根想起了肯尼迪总统是在11月22日被刺身亡的,这几个数字之和正好是6,那天又是星期五,而在英语里“Friday”恰好由六个数字组成,凶手又是在六层楼上向肯尼迪开枪的,这三项“6”组合在一起正好是666。由于这些原因,迷信的里根不惜动用总统权力为新别墅更改门牌号。

2.2数字文化与神话宗教。

出于恐惧和迷信,古人把原本不具有任何超自然力量的数字神秘化了,像迷信宗教神魔一样崇拜或畏惧。不同或相同的数字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可以成为或神圣、完美、幸福,或罪孽、丑恶、不幸的象征。数字禁忌,各种文化都有,古今中外相通,虽是迷信,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里就涉及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关于“七”这个数字的文化内涵。

虽然“七”在中国文化中有“七日来复”、“正月初七为人日”、“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之说。但是“七”在汉语中是人民常常忌讳的数字。这一是与中国人崇尚偶数的心理有关,二是与中国祭奠死者的传统有关。在我国某些地区,农历的七月七日为凶日,绝对禁止嫁娶,因此有“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节”之说。汉语以“七”组成的习语大多都带有贬义,如:七零八落、七手八脚、七嘴八舌等;在西方国家,人们看重“七”,认为它是吉祥的,因为上帝在七天之内完成了创造世界万物的壮举,圣母玛利亚有七件快乐的事,主祷文分为七部分,等等。英语带有“seven”的习语很多,如: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好用场。)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seven.(得之艰难,失之易。)To be in the seventh heaven.(极其快乐。)等等。

2.3 数字文化与谐音、谐义。

由于任何语言的语音结构都是有限的,而客观对象是无限的,用有限的语音结构去表现无限的客观对象,便有了同音词,因此谐音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

数字文化在汉语中的谐音现象很常见。中国人对数字“四”特别忌讳,因为它与“死”谐音,中国人大都不愿意要“174”和“154”为尾数的车牌或电话号码,因为这些数字听起来像“要气死/要妻死”和“要我死”。而由于“八”在汉语中与“发”谐音,“六”与“路”谐音,因此很多商人喜欢“888(发发发)、168(一路发)、918(就要发)”这些数字。数字的谐义现象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存在。以“八”为例,由于该数字在汉字中写为“捌”,有“别”在内,因此许慎《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与分别有关的意义,这种离别之忌依然保留在一些地方的民俗之中。美国更有一个以“88”为名的小城,8月8日是该城的法定假日。“8”在英国也是吉祥数字,最难得的是,1988年8月8日下午8时18分,安德鲁王子的妻子生下一女婴,英王子在一个世纪之中只有这一次集中了这么多“8”的时候喜得千金,成为举国美谈。

2.4 数字文化与虚指。

在众多的英汉数字习语中,数字并不只是局限于计数,数量的虚拟,在习语中已失去数字的计数意义,而转化为表现时间、空间、物状和心态的形容词,时间之久暂、时空之广狭、物状之大小、心态之忧乐,有时用数量来形容,比起一般的程度定语和状语,更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如:用“三分钟热度”来比喻因为一时冲动而产生的短暂热情,用not in a hundred year来表示“决不,永不”的意思。

英汉数字习语中虚指“多”、“少”或“程度的高、低”等,往往借助于夸张或比喻的手法给人以较为深刻的印象或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但由于英汉满足文化的差异,英汉习语中所喜用的具体数字并不完全相同,且英语习语中数词这种虚指的情况要比汉语少。汉语习语中的数字虚指多借助于一至十,以及百、千、万等数字。例如:用“九回肠”表示心中的愁闷、痛苦到了极点,用“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诫,“十步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等等。英语中的数字虚指则多借助于较大数目的数字,如“hundred”等所构成的数字短语或将其用作复数,“hundreds of”,等等。例如: a hundred and one(许许多多,数以百计),not hundred miles away(近在咫尺,本习语常用于说话人不愿意说出准确位置),a thousand to one(千对一,几乎绝对的),a chance in a million(非常侥幸),a million to one(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等等。

3.结语

数字词,以及与数字有关的知识在东西方的语言文字、习语表达、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了解东西方的数字文化观,对于学习东西方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如果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不了解东西方数字文化观的差异,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问题,包括误解、不快、关系紧张,以致产生严重后果。数字文化中不少数字都与文化禁忌、宗教禁忌、社交禁忌有关,所以应该重视数字文化并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有助于不触犯对方禁忌,恰当得体、成功地与他人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胡明扬.语言学概论.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2]黄勇.英汉语言文化比较.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卢红梅.华夏文化与翻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李儒寿.英汉语言与文化研究.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华辰

数字喜忌看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篇3:

浅议英汉数字“七”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摘要:数字“七”在东西方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英汉语言中所包涵的文化传统、思维观念,以及对“七”的感知取向不同,英汉语言中“七”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涵义。本文主要针对中西方对数字“七”不同的文化传统观念、英汉语言中“七”包含的内涵意义,来探讨英汉数字“七”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数字“七”;翻译;文化差异

“七”是英汉数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数字,许多人体及自然现象都与“七”有关。太阳的光线有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人还有七窍。地球分成七块大陆。道家将人体分成七魄等等。 “七”的功能是多样的,不仅可以用来计算、表义,也有着丰富的内涵。由于受东西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东西方人对“七”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并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内涵。而本文主要探讨中西方对数字“七”的不同传统观念,英汉两种语言中“七”蕴涵的不同意义及英汉文学中和生活中碰到的有关“七”的翻译

1、英汉数字“七”的文化差异

1.1中国文化中的数字“七”

中国文化中同时存在对数字“七”的崇拜和禁忌两种现象。在中国文化中,便有不少与“七”有关的例子。古诗多以七言为主体。汉代刘向著《七略》,枚乘作《七发》。曹植、王粲等皆有《七哀》诗。古代有战国七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佛教把水、火、风、空、见、识等七种要素,谓之“七大”。古乐理分为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在中国文化中有“七日来复”、“正月初七为人日”、“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之说。

不过,在汉语中人们也常常忌讳数字“七”。给人送礼时忌七件或七样,饭桌上的菜不能是七盘。人们在挑选良辰吉日时不选七、十七或二十七。其原因一是与中国人崇尚偶数的心理有关,二是与中国祭奠死者的传统有关,如我国延续至今的传统,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称为“断七”。古代的灵车称之“七星车”,停尸床谓之“七星床”。停尸床上及棺内的木板谓之“七星板”。在我国某些地区,农历七月初七为凶日,绝对禁止嫁娶。这种习俗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传说中牛郎与织女一年中只能在七月七日相逢一次,这比两地分居还要痛苦。所以,忌七月七日婚嫁,是在情理之中。因此汉语以“七”组成的成语大多带有贬义,如:七零八落、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扭八歪、横七竖八、乱七八糟等。

1.2 西方文化中的数字“七”

西方许多神话传说中都多次出现数字“七”。如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和人类,规定第七日为安息日;上帝用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等等。西方人认为“七”表示完美、吉祥、幸福。在西方“seven”是个神圣的数字,人们看重“七”,崇尚“七”。投掷中以“七”为胜利,商标有“mild seven”,“7—up”(七喜),seven gifts(天赋)。西方人讲究七种美德,七种文理学问;耶酥劝告人们原谅别人要七乘七四十九次之多;圣母玛丽亚有七件快乐,七件悲哀的事;主祷文共有七部分;圣灵有七件礼物。因而,英语民族的美德、善事、罪恶都要凑足“七”件。如:seven virtues(七大美德)、seven deadly sins(七宗罪)、the seven gifts of the spirits(七大精神财富)、the seven corporal works of mercy(七大肉体善事)、the seven spiritual works of mercy(七大精神善事)、the seven sacraments(七大圣礼)。此外,西方人也视“七”为吉数,有“lucky seven(幸运之七)”的说法。英语中有关“七”的习语很多,大多带有褒义。如: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好用场)。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seven.(得之艰难失之易)等。

2、英汉数字“七”的翻译问题

2.1数字“七”的实指义与虚指义

对于带实指义(即数字本身的意义)的数字习语,我们在翻译时应采取的方法是:保留数字,直接翻译。 如上文所说的seven virtues(七大美德)。

数字的虚指义是指数字并不代表它本身的具体数目,而是一种脱离了数字实指的文化意义 。数字的虚指用法出现在文章中,多半具有夸张、强调或比喻等修辞功能。作者如将数词词组恰当运用,可使文章语言凝练生动、生辉添色,达到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的效果。 因此在翻译数字“七”的虚指义时不能从字面上的意义去理解,而应该从文化意义上去领会。 如to be in the seventh heaven(极其快乐)。

在翻译英汉数字“七”时应首先注意它表示实指义还是虚指义,再根据它所蕴涵的真正含义进行翻译,以避免错误的理解而造成交际的困难。

2.2数字“七”的主要翻译方法

保留数字直译

指英汉互译中应尽可能真实准确地再现原文特色,保留数字形象。所以一般情况下,当数字“七”所指实义时,凡在两种语言对应范围内,若直译并不影响理解,就尽可能地采用直译法。

例:七步诗 Written While Taking Seven Paces

七步诗源自中国三国时期的一个典故,曹植在其兄曹丕的逼迫下,在七步内做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所以,七步诗在此表示七步内完成的诗,强调时间短。如保留原数字直译,不仅不影响理解,而且更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特色。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

Seven hours’ sleep will make a clown forget his design.

睡七小时的觉,小丑把花样都忘掉

转换成各民族喜爱的数字

指译者根据民族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选择恰当的数字将原语的数字转换成译语中人们熟悉的形象。

例:He had one over the eight after he drank only half bottle of the wine.

他才喝了半瓶酒就醉得七歪八倒了。

They have just moved into the new house and everything is at sixes and sevens.

他们刚搬进新居,因此一切都乱七八糟的。

舍弃原文数字

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原因,有时原文的数字形象难以被读者理解,翻译时也很难解释,而不得不舍弃数字形象。

例:China is developing at seven league strides.

中国正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Rain before seven, fine before eleven.

清早一场雨,傍午必放晴。

同时,为了尊重东西方民族文化传统,沿用两种语言中丰富的习语,保留中英语言的形象意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综合遵循民族性原则、习语性原则、形象性原则,并加以灵活应用。

总之,由于受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东西方数字“七”存在共性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变化,数字“七”的文化意义也随之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英汉数字“七”的翻译并非易事,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裴邦清,浅谈英文数字的翻译[J]。科技信息,2007,(05)

[2]陈雪芬,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J]。文教资料,2007,(05)

[3]杨晓军,杨祝英.东西方数字九的文化对比分析及翻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2)

[4]严娟珍,张成功.英汉数字文化对比与翻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 (07)

作者:吕彤

上一篇:社区学雷锋活动方案下一篇:商品房销售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