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金融市场是指独立于在岸市场金融循环系统的特殊制度安排[1]。因而法律制度建设对离岸金融市场而言至关重要,是保证其有效运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岸金融市场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意义、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
摘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具有重要影响,对所在城市的经济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虽然国际离岸金融已步入成熟期,但我国离岸金融尚处于试点和发展时期。针对我国金融业的现状,笔者介绍了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意义和模式选择,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金融创新;战略意义;模式选择;对策建议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作为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最大的金融创新,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又称境外金融市场(External Financial Market)或欧洲货币市场(Euro Currency Market),是指非居民之间以离岸货币进行各种金融交易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货币是货币发行国国内金融体系之外的货币。
离岸金融市场之所以能得到迅猛发展,在于它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鲜明的特征: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种完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参与交易的主体都是非居民,交易货币主要是国际流通的发达国家自由兑换货币,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均面向全球,资金价格具有全球统一性,任何一个离岸金融市场都以伦敦的同业拆借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LIBOR)为基础派生出自己的利率,存款利率略高于货币发行国国内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则略低于货币发行国国内贷款利率,存贷利差很小。一般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金,税率低,管制松,政策优惠多,存贷款程序简便,广布全球的离岸金融市场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跨越时空,形成一个彼此之间具有一定内在关系的有机整体。
随着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它对于国际经济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也是其内容之一,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国际化的客观要求。纵观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一个国家一般只建一个离岸金融市场,而我国提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城市有几个,其中主要是上海、深圳和天津,前二者均是国际性金融城市,国际金融离岸业务已经开展多年,天津于2006年9月获批在滨海新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二、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意义
各国之所以积极创建离岸金融市场,是因为其对市场所在地区的好处非常明显,不但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对整个国家的金融改革开放也有重要的意义。从国家整体利益看,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对推动国内金融深化,进而带动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1.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理性选择。虽然我国经济前景对外资具有吸引力,但由于国家的政策环境依然有待完善,诸如投资审批程序不够简便、金融体系离国际惯例尚有差距等问题使某些外国投资者踌躇不前,而目前的政策体系是历史产物,其政策的改进尚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条件下,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不失为一种过渡性选择,既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外国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要求,通过离岸金融市场直接吸引境外资金来弥补本国外汇资金的不足,又可避免对国内现行的政策体系形成不必要的冲击,从而达到既积极合理引进外资又防止外资流入干扰宏观调控的目的。
2.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需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一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化与离岸金融的发展关系密切,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是开放本币自由流通的缓冲区,是对本币国际化的支持。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就是个很好的借鉴。日本离岸市场创立初期,交易中的外币部分占到总数的80%左右,随着日元管制政策的放宽,日元逐渐成为市场主要结算货币,离岸市场账户中欧洲日元交易蓬勃发展,日元比重迅速窜升至交易总额的2/3左右,显然,日元借助离岸金融市场成为国际货币。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发展道路,通过建立离岸市场,实现人民币的离岸化经营,从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3.为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资金提供出路。我国近年来一直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持续的顺差转化为巨额的外汇储备资产,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见图1)。2006年10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了一万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0096亿美元,2007年6月底达13326.25亿美元,同比增长41.6%(注: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但目前我国还缺少一个消化外汇储备资产的有效渠道,这不仅给人民币造成很大的升值压力,也使大额外汇储备面临汇率风险。为缓解外汇储备增长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流动性过剩矛盾,2007年6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以及调整2007年来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发挥离岸业务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方面的潜力,使外汇储备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4.有利于形成我国合理的经济全面发展战略布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个高度开放的地区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先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以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为主的环渤海地区20多年的发展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形成明显落差,造成了我国南北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均衡,布局不尽合理。为了支撑起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大国的经济容量,我国应选择多元经济中心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布局。构建离岸金融市场时,沿太平洋,在濒临南海、东海和渤海的地区各选一个城市——上海、天津、深圳,以上海为中心,天津、深圳分居南北,分别针对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复式多层次离岸金融市场,构建离岸金融市场的“磁极”战略,通过这些城市的辐射效应与先导作用带动相邻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
5.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创立离岸金融市场有利于缩小我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距离,是一条较好的实现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的过渡性发展途径。
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为促进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9月份争取获得了国家外汇管理局通报批准的七项外汇改革政策。从综合性分析,此次改革囊括了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开放四大领域全方位的改革;从系统性分析,以前的金融改革只是注重技术层面,而这次是系统性、制度性的改革;从广泛性分析,以前的金融改革只是涉及到某一领域,其特征不具备广泛的区域性和整体性,而这次滨海新区的金融业务范畴运作空间很大。[1]
6.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水平。离岸金融要求开办地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以及较高水平的从业人员,这有利于提升当地金融生态环境及金融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离岸业务的开展将使东道国与国际市场接轨,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在家门口学习和借鉴外资金融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培养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人才;通过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促进中资银行学到新的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锻炼队伍,转变机制,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金融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本地银行业的发展。
7.有利于带动我国贸易、生产和就业的增长。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和建立离岸金融市场,能确保外商来华投资利润不必直接汇回母国,也便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自由调度资金需要。另一方面,进行离岸金融功能的创新可望为出口加工业解决外汇瓶颈。例如,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加工项目,如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尚无报关清单,因而要履行复杂的报批手续,不能马上收汇,业务开展受制约。而离岸金融功能的创新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今后滨海新区的贸易增长奠定良好的金融基础。[2]
通过提供为市场配套的设施和服务业可以刺激当地经济的增长,增加当地的收入和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金融业的活跃无疑会对会计、律师、保险、航运、证券业、旅游以及生活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国内的离岸金融市场还可以从主要金融中心如日本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和香港离岸金融市场争取到后勤服务业务,如清算、股票登记、信用卡制作及其它金融劳动密集型的活动,从而为市场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增加就业机会。
三、当前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借鉴
纵观当前全球近70个离岸金融中心,按业务经营和管理方式可归结为四种模式,即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和簿记型离岸金融市场。
1.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也称为“内外混合型离岸金融市场”或“伦敦型离岸金融市场”,是最早出现的离岸金融市场管理模式。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合为一体的市场,离岸金融业务和国内金融业务相互交融。资金可以从国外流入国内,也可从国内流出到国外,出入境不受限制,资金可以自由出入离岸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入境资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征收利息税,也不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离岸业务不设单独的账户,与在岸账户并账操作,非居民的存贷款业务与居民存贷款业务同账运作。不过非居民经营离岸金融业务之外的在岸业务和所在国的国内业务必须缴纳存款准备金和相关税收,金融管理机构严控“全面业务”执照的发放。离岸金融市场业务和国内金融市场业务不分离有助于发挥两个市场资金和业务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
因为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经营高度自由,境内市场几乎完全开放,非居民间资本流动往往会冲击市场所在国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乃至整个宏观经济,所以该类型市场对所在国经济管理提出了挑战:(1)须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完善的运行机制以便当局作出及时、灵敏和理性的反应。(2)须有足够的外汇干预能力以迅速有力地干预投机引起的市场波动。(3)要求当局取消外汇管制以利居民与非居民间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很少的金融体制完善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如伦敦和中国香港,它们都是自然形成。
2.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又称为“严格的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或“纽约IBF型离岸金融市场”。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是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隔离、离岸交易与在岸交易分开、居民存贷款业务与非居民存贷款业务分开、严禁资金在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间流动的市场。这种专为非居民交易而人为创设的市场对非居民交易予以各种优惠,离岸业务在税收、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方面均没有任何限制,然非居民交易与国内账户严格分离,禁止非居民经营在岸业务和国内业务。离岸金融市场是和国内金融业务相分离的一个独立市场,进入离岸市场的金融机构必须开设离岸业务专门账户,所有的离岸金融交易必须在此账户内进行,而且必须是境外与境外的交易。典型的市场有纽约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简称IBFs)、东京离岸金融市场(Japan Offshore Market,简称JOM)和巴林等离岸金融市场。
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通常是在所在国家或地区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推动下,专门为非居民交易而创立的。账户分离便于当局监控国内业务、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从而有效预防和阻挡国际金融市场投机或动荡对国内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冲击,但账户多了易致混淆,尤其过分严格的内外分离不利所在国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对外资的有效利用。
3.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也称为“以分离为基础的渗漏型离岸金融市场”或“雅加达型离岸金融市场”。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是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分立、居民交易和非居民交易基本分开运作,但允许两个账户之间有一定程度渗透的市场。该类型市场同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有相似的特征,如对非居民交易税收上的优惠,对境外流入资金不实行国内税制、利率限制及存款准备金制度,但居民和非居民的账户以及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分离不是很严格,或允许资金在一定限额双向渗透,或允许开辟一个单向的资金进出通道。“渗透”主要有三种情况,即允许把离岸账户上的资金贷放给国内企业,允许居民投资于离岸账户或者允许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之间双向渗漏。典型的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有雅加达、曼古、纳闽岛等,新加坡的“亚洲货币单位”(Asian Currency Unit 简称ACU)也允许居民在有限额度内参加交易。
相对于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该市场的灵活性更适合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金融实力较弱,资金缺乏且干预能力有限,市场不够成熟和完善,为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势必实施外汇管制,这就不适合建立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而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为市场所在国开辟了一条简捷而又安全稳妥地利用外资的渠道,缓解其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为在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外资,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采用对宏观调控机制和政府干预能力没有太高要求的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既便于金融管理当局对国内业务、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分别加以监控以有效阻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又充分地利用了世界市场的资金为国内经济建设所用。
4.簿记型离岸金融市场。簿记型离岸金融市场又可称为“避税港型离岸金融市场”或“开曼型离岸金融市场”。簿记型离岸金融市场是通过在不征税的地区设置名义中介机构、在账簿上处理境外与境外交易的市场。其实质是为欧洲货币存贷业务建立一个记账结算中心,相当部分业务一般只是记账而不进行实际交易,只需在该市场有一个邮箱,实际业务是在业务相关方母国总行进行的。故该类市场的金融机构相当多的是所谓的“空壳银行”(shell bank)或“纸上银行”(paper bank),簿记功能非常明显,故而得名。
市场所在地不征直接税或直接税税赋较低,或虽有正常税制但提供特殊优惠。税赋低加上政局稳、管制少使记账业务获得很大发展,到避税地注册的法人机构很多,产生了大量间接税、其它费用收入以及由此引致的对其它配套第三产业的需求,对所在地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典型地区有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哈马、开曼以及百慕大、巴拿马和西欧的海峡群岛等。
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模式的选择
上述四种类型的离岸市场基本上反映了不同的金融业发展水平和金融监管水平,从实践来看,各国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金融业发达程度、金融监管严密程度等,选择不同类型的离岸市场。现在各类型离岸市场的分布状况是,资金缺乏且干预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多选用分离渗透型;而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其本币在本土上充当离岸货币,为防止离岸市场干扰国内货币政策,在国内对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严加隔离,采取内外分离型;只有英国、中国香港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有足够的监管措施实行内外一体型,大多数国家显然现在还未达到这样的条件;至于加勒比海等地区的空壳银行只是在纽约或其它地方的银行总部设立的一套独立的账簿,其地理位置和时区的天然优势造就了这种类型的离岸市场。
1.我国离岸金融市场不宜采用内外一体型模式。内外一体型需要金融业具有高度的经营自由,境内市场几乎完全开放,因此对所在地的经济、金融发展基础和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尚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仍实行外汇管制,资本项目下不能实行自由兑换。我国的金融改革正在深化阶段,体制性的变革才刚拉开序幕,银行内部的商业化改革进程还任重道远,金融监管水平还有待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尚不充分。在这样一个较为薄弱的金融基础上建设“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显然条件尚不成熟。
2.簿记型模式不符合中国泱泱大国的身份。簿记型模式适合自身经济规模较小的小型国家或地区建立离岸金融。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初衷是为降低资金筹措成本,加强国际经济协作,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但簿记型离岸金融市场不具备资金集散和转口功能,它通常只起一个“记账中心”的作用,对本国经济发展缺乏推动作用。簿记型离岸金融市场对法律环境要求高,我国尚不具备条件,它还存在逃税、洗钱以及被恐怖组织利用融资之嫌,也可能被利用成为一条赃款外逃的通道。
3.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创建初期不宜立即采用分离渗透型模式,可先采用内外分离型。目前我国尚未完全放开外汇管制,尚未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金融业尚未实现完全的自由化,为了保持金融秩序稳定和市场健康运行,保障实施在岸金融外汇政策措施的调控效果,应首先采取绝对分离的离岸金融业务模式,以维护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如贸然采用分离渗透型模式,当国内为反通胀或抑制经济过热而采取诸如提高利率、发行大量国债或票据、限制资金投放等紧缩银根的措施时,国内机构很容易从离岸金融市场借入低成本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紧缩政策的效力。而内外分离型模式是一套针对非居民的金融制度安排,可以和东道国货币绝缘,对在岸金融市场没有多少影响。况且,我国当前外汇储备充足,通过“渗透”以吸引外资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是很迫切,我国引进外资的重点应放在中长期资金,而离岸银行业务的资金来源多数是短期性质的。
4.待条件成熟,可逐步转变为既有真实资金和筹资功能又能避免国际流动资本冲击的内外渗透型模式。长期采取内外分离型模式从政策上杜绝了国际离岸资金向国内市场渗透,不利于利用外资推动经济发展,发展离岸金融中心的意义和必要性大打折扣。但离岸金融市场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监管体制的不断健全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待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基本成熟,稳健运行并积累了足够的市场管理经验之后,可以在内外分离的基础上允许有限制的渗透。
不过,在渗透的方向上要循序渐进,建议初期规定渗透方向为只能渗入,不能渗出,在银行离岸与非离岸账户之间设立一个单向的过渡科目,作为离岸资金流入的必经账目。当市场发展成熟时,也可以允许离岸和在岸两种账簿之间进行有条件的双向渗透。在渗透的渠道上,初期可允许离岸资金贷放给国内企业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成熟之后,可逐步放开让境内企业到离岸市场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在渗透的规模上,要限定较低的“渗透”比例和额度,以免资金大规模地进入在岸市场。
五、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
1.通过政策推动形成适合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环境。从世界各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看,离岸金融中心不同于传统国际金融中心,前者的形成和发展不在于所在国经济实力强大与否,关键是能否保障离岸资金收益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的环境。收益性的重要条件是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及监管的宽松,便利性来自完善而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以及发达的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安全性由稳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严明的法律体系以及金融隐私权等确保,提供这些市场运行环境的只可能是政府当局。
除了伦敦、中国香港及部分簿记型离岸金融市场属自然形成的外,其余大部分离岸金融市场都是在政策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典型的例子如新加坡ACU、美国IBFs、日本JOM以及马来西亚的纳闽等离岸金融市场都证明了政策推动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离岸金融市场而言,已经没有自然形成的气候和时间,建立政策推动型离岸金融市场是其建立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众多成熟的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要迅速发展起来,务必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提供比其它市场更为优惠的条件和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2.鼓励金融创新、完善游戏规则。离岸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过去半个世纪全球最大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为从事离岸金融活动的投资者提供的广阔想象空间和赢利空间是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因,因此要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就应该赋予这一市场业务创新、市场创新的自由权。市场东道国担心离岸市场的发展会冲击国内金融系统,但离岸金融市场的“离岸”性质注定它无论是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关键是要把它当作一个真正独立的运作体系来运营。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发挥离岸金融市场的积极功能就必须从现在起按照国际惯例,在市场准入、账户独立、税收优惠和保密制度等方面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离岸金融市场游戏规则,来保护正常的市场创新及其正常的利益得失。
3.借力人民币离岸化促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美国IBFs和日本JOM的创立都是通过在本国境内设立本币的离岸市场发展起来的,其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建立人民币的离岸金融市场,形成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外的人民币交易中心不但是管理境外人民币的理想途径,而且有助于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势所必然,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坚挺,周边的不少国家早已把人民币用作该国可流通的硬通货,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甚至已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
可以考虑根据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状况和实际需要,适时在国内离岸金融市场开办境外人民币离岸业务。这对于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和金融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提高国内离岸金融市场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该市场的快速发展。刚开始可争取信誉良好的外国企业在国内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通过这种方式,人民币可以输往国外,从而开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我国离岸金融市场也以此为契机发展和壮大起来。
4.培育和吸引国际非居民优质客户。要做大我国离岸金融市场,一个重要方面是吸引到真正优质的国际“非居民”客户。国内开展离岸业务的银行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都难以根本改变国际信誉不高、国际网络少和客户群都是中国境外机构的局面。因此,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应主动积极地对国际上大金融机构开放,国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离岸金融市场业务是禁止外国金融机构参与竞争的,一些典型的功能型离岸金融市场都是先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3]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应积极培育自己的离岸公司,吸引国际大离岸公司登陆以吸引相当一部分国际资本流入。
参考文献:
[1] 赵梓雯.滨海新区离岸金融业务意义重大[N].中国企业报,2006-9-25.
[2] 张玮.创办天津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2007.
[3] 杨咸月.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3.
作者:鲁国强
构建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的意义及相关思考
摘要:依据上海拟定的“十四五”计划,国际金融中心成为非常重要的发展规划。离岸金融市场,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关键构成,市场建设对全球经济建设有极大影响。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一种新的探索尝试,对此借鉴一些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经验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和完善这些离岸金融市场,对上海自贸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目前国内的金融环境为切入点,从国际离岸市场中寻求经验,为我国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与完善提出以下多种方面的意见。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上海自贸区;国际金融中心
一、研究背景
上海自贸区是2013年8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的,根据自贸区设计的改革方案,离岸业务将成为其重要发展方向。2020年4月,央行发文指出上海自贸区预计上线适用于离岸业务的财政措施,减少公司推进离岸业务的税收压力。上海自贸区预计在3~5年的时间中,将离岸业务扩展为自贸区的新增长动能。2021年8月24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重磅发布,预计至2025年金融领域的交易规模提升至2800万亿元,推动金融能级的大幅度增长,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功能大幅强化,预计到2035年发展为世界范围内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考虑到离岸金融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离岸金融市场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有助于完善上海的金融体系,同时对我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设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二、目前上海自贸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不足
自贸区正式建立之后,就在主动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然而,上海自贸区目前的金融环境与离岸金融中心的特点和需求并不匹配。首先,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税收立法体系存在明显缺陷。其次,具体税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离岸金融税率偏高;离岸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缺失;离岸金融市场有很严重的重复征税现象等。最后,上海自贸区缺少离岸金融的相关法律及风险监管,同时金融工具单一,不够创新多样。
三、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建议
本论文基于多种金融市场的优势与不足,参考国外市场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中国市场的完善,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一)离岸金融市场概述
其也可称之为离岸金融中心,即在自由、全球化的金融管理体系以及优惠税收体系下,不被市场所在的国家法律和税收制度限制,以自由兑换货币为工具,交易地点位于货币发行国之外,核心是非居民所构成的流通市场以及交易中心。
(二)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
1.资金交易成本低,业务活动很少受法规的管制
不管处于何种国家,追溯其本质均为自由的金融市场。其存贷款利率不受所在国家法律的限制,仅由境外银行和投资者相互约定。税率方面,减征或免征包括利息预扣税等在内的大部分交易税负。该模式有很高的自由度,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个市场的运转效率,也有助于减少交易投入。
2.业务创新能力强
该业务有着持续外扩的特征。核心业务并非是单纯的离岸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业务也有极快速的成长。不同的离岸业务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甚至不同的业务也可以相互融合,业务模式也可以变化,这将进一步加快离岸业务的多元化和创新。
3.资金运作效率高
离岸金融市场不同于发行国的存贷款利率体系。它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大量投资者,极大程度扩大了在岸市场的资金来源。同时,离岸金融市场所覆盖的主体是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政府等主要客户,交易规模大、交易量高,加速了资本流动。
4.资金自由流动兑换,鼓励贸易自由
离岸金融市场汇集了世界上众多的大型银行、跨国公司等机构,具有资金规模大、交易效率高的特点。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离岸金融市场实行本外币自由流动兑换,并提供多种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贸易机会,致力于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贸易环境。
(三)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
依据金融业务的差异与监管体系的差异,当前离岸金融中心重点有三大类别:香港以及伦敦等城市,建立了内外混合型的发展模式;纽约等城市,建立了内外分離型的发展模式;巴哈马等建立了避税型的发展模式。对不同模式的特征,可参考表1所述,下表介绍了主要的监管模式与各个模式的基本特征。
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在前期应该采用内外分离模式。内外分离模式是由政府的政策推动的,并为非居民交易所创建。离岸机构需要面临当局审核。离岸和在岸业务之间有非常严格的区分。严格区分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不同账户。禁止资金在境内外、在岸账户和离岸账户之间流动,防止外币的流入和流出对境内货币市场造成干扰。日本和纽约就是这一模式的代表。
日本自由贸易区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着离岸资金渗透到在岸市场的问题,即内外不能完全分离。随着国内外金融联系的不断加深,一旦离岸金融市场的隔离体系变得薄弱,国内金融风险就会增加。因此,风险管理是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中需考虑的首要因素。上海自贸区应当参照日本的经验与教训,将离岸、在岸账户进行严格的分割,从而有效管控离岸账户所产生的资本渗透。
(四)上海自贸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相关提议
1.金融开放问题
(1)工具创新。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金融工具的革新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国金融领域的创新产品,多数是初级创新时期。大多数产品在现有金融业务上仅仅进行了初步创新,未能衍生出复杂的产品。同时,现有的金融工具并没有贴合市场需求。缺少创新的金融工具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应当着手构建专业的离岸债券市场。满足条件的境内外公司,可依靠境外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进行人民币或者美元债券的发放,对境内外公司上线专业的跨境融资服务。一方面可以对自贸区公司上线丰富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减少国内公司的融资成本。这也将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改变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的现状。
其次,应当着手构建专业的离岸人民币股票市场。海外公司在本土上市,是判断海外金融市场完善水平的关键指标。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对“国际板”市场的发展创设了重大机会。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可对境外公司创设配套的股票发行以及交易市场,对自贸区之中的大批跨国企业,创设配套的融资渠道以及跨境股权融资等支持。
最后,应该建立离岸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相对落后,金融创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衍生品市场可对自贸区中的公司上线专业的风险管理与对冲支持,也有助于加速离岸中心的建立与成长。而且还可设计配套的衍生品以及专业的投资工具,对于投资者创设期权、期货等配套平台,提高衍生品的开发水平,上线股指、个股期权期货等配套的衍生品。
(2)人才开放。当前,为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要求更高,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更大、更迫切。上海自贸区紧盯全球最顶端产业,需要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各行人才,这就要满足自贸区的人才发展必须形成国际竞争力超前的标准。因此,上海自贸区需加速建立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培育人才的完整制度体系,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相应的人才环境。
(3)打破国企行业垄断。通过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引入离岸金融机构,国内银行将加入全球资本大循环,加大对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参与,这将有助于打破中国金融业现有的“垄断”格局。增强金融竞争系统,加快国内金融公司的发展与完善,塑造多元化的业务体系,降低企业承担的综合成本,提升整体的经营效率,提高整体的风险防控水平,实现倒逼机构改革的重要功能。
(4)降低准入门槛以及融资成本。从全球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定数量的离岸金融机构的参与对于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跨国银行是整个业务体系的核心,若是缺乏充足的外资银行介入到相关业务,那么离岸金融中心难以发展到理想的状态。所以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借助配套的政策调整,减少外资银行的准入限制以及其所承担的融资成本。
2.税收政策
为了吸引国外金融机构参与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应给予离岸公司优惠的税率和税收减免政策。分析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给予离岸企业税收优惠,这在各国的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中是一样的,也是全球资本流动的一种现象。例如亚洲美元市场,香港与新加坡在地理区位以及金融条件等方面的区别较小,香港中心的成型早于新加坡。然而,由于新加坡对离岸业务大幅减税,同时取消了1.5%的利息预扣税,亚洲美元市场最终在新加坡落户。可以看出,未来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上海自贸区需要确保其海外业务的税率低于类似的国内企业,同时上海离岸金融中心的税收负担低还要于香港、新加坡等其他离岸金融中心。
3.法律监管问题
随着离岸金融市场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出现一些金融风险。我们需要对风险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目前的监督制度主要是事后监管,缺乏事前的防范。原因是缺乏数据统计和共享的能力。而我国银行间缺少数据共享的功能,也没有明确的风险防范体系。现阶段,我国实行“一行三会”直接领导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与国际成熟的离岸金融市场的金融监管体系相比,该体系明显更加集中化。目前,我国应在上海自贸区建立独立的离岸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并建立可靠的法律体系。这不仅可以提高法律监管的效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且可以更好地解决国家层面金融监管机构与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地理位置不同所造成的信息获取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增强金融监管机构的综合效率,对于离岸金融的发展有巨大的积极影响。
四、构建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的意义
(一)国际离岸金融市场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经验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金融基础设施、法制体系和人才储备等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利用离岸金融中心在多方面的优势,将有效提高人民币的交易规模,增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其次,在离岸市场上,金融机构可以支持24小时无间断交易,支持了金融资本在国际间的高速流动。
(二)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发挥“试验田”作用
一方面,離岸市场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利用离岸市场所在金融中心的创新优势开发一系列有吸引力的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包括人民币衍生品;另一方面,成熟金融中心本身的离岸市场在金融监管方面比在岸金融市场更加先进。这使得金融创新在离岸市场比在岸市场更容易监管。在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的同时,境内金融市场可以逐步引入成熟的金融产品,以及在境外市场长期实践的对此类产品的监管方法,促进境内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降低新产品推出初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与发展需要有离岸金融市场来防范风险
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对境外资本、市场对接等创设全面的支持。在该环境下,因为欠缺配套的隔离措施,非常容易遭遇跨境资本流动,对于国内的宏观经济以及金融机构所产生的影响。自贸区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建设离岸金融中心,以限制区域内跨境资本流动,防止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冲击影响。而且离岸人民币业务还可运用和外界有所区别的利率以及汇率。更为市场化的利率以及汇率指标,有助于规避境外金融机构的套利掠夺。除此之外,离岸金融中心一方面有助于规避自贸区金融业务的问题,还能够创设更为高效的风险防火墙。
(四)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有助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资本项目在并未采取全面开放的状态下,离岸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对人民币国际化会有极大的影响。当前,积极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加快区域结算之中的跨境运用,增加区域之外的外汇交易规模,是具备较强实用价值的国际化战略。目前,在中国资本项目还不能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形成资本进出市场的缓冲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对国内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为人民币国际化积攒有用的经验。
不仅如此,我们可以考虑发行一些人民币和外币双币种产品。例如,债券可以部分发行人民币,部分发行外币;或者在发行时,同时以人民币和外币计价,投资者可以自由选择以人民币或外币购买。这类债券可能会在后期的交易中会拓展出多种交易方式。这同样可以丰富市场上的产品种类,激活市场,增加市场的吸引力。
(五)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石
目前,纽约、东京、伦敦、新加坡、香港等重要国际和区域金融中心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离岸金融市场。所以,对于积极转型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而言,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与成长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外,当人民币短期内无法实现完全可兑换时,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将遇到一些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离岸金融市场可以避免相应的外汇管制,实现资本流动。所以,依托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与快速发展,有助于缩减上海转变为国际金融中心耗费的时间。此外,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对于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使上海的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逐步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殷凤,陈允宏.浦东构建离岸金融体系的重点举措与风险防范策略[J].科学发展,2021 (11):7.
[2]蒋一乐.从全球人民币市场发展看上海浦东离岸金融中心建设[J].中国外汇,2021 (19):3.
[3]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发展离岸金融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J].中国外汇,2021 (19):2.
[4]卢季诺,孟辰.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 (01):3.
[5]杨付红.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及风险防范研究[J].营销界,2021 (01):46-47.
[6]于婕.离岸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7]张蕾.论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法律规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8]陈晓.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建设的现状及政策建议[D].武汉:湖北大学,2016.
[9]吴崇迅.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及风险防范策略探析[J].商业观察,2021 (01):47-49.
[10]张珮瑶.海南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21.
[11]杨付红.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开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21):2.
[12]冯稚飞.国际局势变革下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D].杭州:浙江大学,2021.
[13]王守贞.海南自贸区(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J].海南金融,2019 (03):8.
作者:王芾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分析了离岸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的作用以及对市场所在国或地区的影响,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在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特殊战略意义。
[关键词]离岸金融市场;国际经济;战略意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一、引 言
离岸金融市场最早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伦敦,初期曾称欧洲美元场,后来称欧洲货币市场、境外金融市场,是指非居民之间以离岸货币进行各种金融交易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货币是货币发行国国内金融体系之外的该货币。其自身的特点使国际金融活动在时空上获得了广阔的自由度,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低成本、高速度资金流动体系的形成,一经产生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二、离岸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一)离岸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的积极作用
随着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它在国际经济于国家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①,它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
1.促进资金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离岸金融市场打破了过去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相互隔绝的封闭状态,消除了地方和部门对金融资本的垄断,使各国金融中心相互联系起来,促使国际融资渠道十分畅通,鼓励资金在区域内甚至全球内的流动和配置,为各国之间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和筹集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提供了调配的有效场所和条件,自从产生以来,离岸金融市场一直在为全球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
2.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离岸金融市场的存在使国际银行业可以24小时连续营业,缩小了各国间时空上的距离,形成国际借贷资金高速运转的全球流动体系;离岸金融市场的低税或免税等优惠措施以及批量交易,降低了全球资金交易成本;跨国银行的不断对外扩张有助于加强全球金融业之间和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提高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效率。国际资本在竞争状态下低成本高速度流动,必然使得资金资源在全球间配置的高效率。
3.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进出口商通常更愿意从低成本、高速度的离岸金融市场获得以短期融资为主的资金融通,离岸金融市场为国际贸易提供的强有力的资金融通便利促进了后者的迅速发展。
4.缓和国际收支失衡
离岸金融市场在数次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过程中都很好地扮演了产油国及其它顺差国盈余资金向非产油国融通的角色,成为石油进口国经常项目逆差赤字弥补的重要资金来源,缓和了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调,有利于恢复国际收支的均衡。据IMF估计,1974年~1981年间世界各国高达810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逆差中的7530亿美元是通过离岸金融市场筹集解决的。
5.推动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发展
离岸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发展,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投资提供了很大便利。离岸金融市场资金成本低、快捷方便、提供的资金量大,自然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重要融资场所;而跨国公司规模大、实力雄厚、信誉较高、贷款风险相对小等优势使得离岸金融市场愿意对它们放款。正是离岸金融市场提供的大量资金融通使得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投资、收购和兼并得以顺利进行。而且一些跨国公司也有意利用避税港型离岸市场避税以攫取更高的利润。
6.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
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将世界各地区的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连成一体,促进了国际资金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比如国际间大量游资的套利和套汇使得不同国际金融中心的汇率和利率差异在短时间内趋于均衡,形成全球范围内较为统一的利率和汇率,促进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这种一体化促进全球信息的对称性和一致性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有利于资金从低效益地区向高效益地区流动以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国际资本加速流动以提高资金的效率。
7.培育金融创新
离岸金融本身就是最大的金融创新,它进而又促进金融创新。离岸金融市场管制松、竞争激烈、风险大,为金融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刺激了大量国际清算和风险防范创新工具的产生,如货币互换、远期利率协定、浮动利率债券等。
(二)离岸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的消极作用
离岸金融市场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可能促发金融市场动荡和危机以及破坏各国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推行。
1.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离岸金融市场由于管制松弛,自由度高,资金调拨容易,来去悠忽,对国际政治经济动态反应异常敏感,在当今普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汇价波动频繁,汇率起伏额较大,引起巨额的离岸货币到处流窜,在汇市、股市、房市间来回倒腾,加剧金融市场的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历次国际货币危机,都有人指责上万亿国际游资在其中推波助澜的作用。
离岸金融市场借贷业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短放长,存款一般是短期而贷款趋向长期,存在着存贷资金期限结构上的不合理。这个市场不设存款准备金、缺乏最后贷款人作为最后融资支持者,加上其内在的信用扩张能力,一旦出现较为集中的客户提款,就可能造成银行资金不足而出现银行倒闭的危险,严重的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触发一场国际性金融风波。
对离岸金融监管的不力,也可能导致部分离岸金融市场成为非法资金逃税、犯罪分子洗钱、恐怖分子筹集活动资金的场所。
2.影响各国推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当一国为反通胀或抑制经济过热而采取诸如提高利率、发行大量国债或票据、限制资金投放等紧缩银根的措施时,国内机构却很容易地从离岸金融市场借入低成本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本国紧缩政策的效力;如为刺激经济实行放松政策如降低利率、扩大国内货币信贷规模等时,国内工商企业或银行又可能将资金调往离岸金融市场去追逐较高的利息,使政府的扩张目的难以实现。国内货币政策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效果偏离预定目标。
三、离岸金融市场对市场所在国或地区的影响
(一)各国之所以积极创设离岸金融市场,是因为其对市场所在国或地区的好处非常显然[2]
1.提高本地金融业的经营水平。离岸金融要求开办地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以及较高水平的从业人员,这有利于提高本国金融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金融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本国银行业的发展;
2.使本地金融业尽快融入国际市场。离岸金融市场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东道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缩小本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距离,是一条较好的实现本国金融业国际化的过渡性发展途径;
3.东道国可以通过离岸金融市场直接吸引境外资金来弥补本国外汇资金的不足;
4.有利于本国政府加强对本币的掌控。开辟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回流相当数量的境外本币,从而便于东道国加强对境外本币的监控,减少这部分本币对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冲击,进而进一步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保证本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5.带动本地的生产和就业。通过提供为市场配套的设施和服务业可以刺激当地经济的增长,增加当地的收入和就业;
6.所在国可以从税收和本国离岸银行业利润以及其它费用收入中获得相当的外汇收入;
7.提升所在国和地区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树立其经济开放的形象和声誉。
(二)离岸金融市场对所在国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1.一定程度上冲击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效果。离岸账户与国内账户的分离只是相对的,二者之间可能发生资金转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明确允许资金在一定限度内进出,资金的流出流入对国内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大量外资进入会给东道国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大量资金在政治、经济波动时的抽逃必然会造成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对国内货币政策效果的削弱在本文前面已述及。
2.加大了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管难度。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的多头性和松散性,加上没有设立存款保险制度、没有设立准备金,没有最后贷款人,大量集中在离岸市场的存款的安全性保障不够,隐患随时潜在,离岸金融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是监管的薄弱部分。而且离岸金融享受的优惠就是非离岸金融的劣势,发展离岸金融不可避免地会与国内金融产生各种联系,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增加国内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整体上提升了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业的监管难度。
四、我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战略意义
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不但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对整个国家的金融改革开放也有重要的意义。从国家整体利益看,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对推动国内金融深化,进而带动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
1.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虽然我国经济前景对外资具有吸引力,但由于国家的政策环境依然有待完善,诸如投资审批程序依然不够简便、金融体系离国际惯例尚有差距等等问题使某些外国投资者踌躇不前,而目前的政策体系是历史产物,其政策的改进尚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条件下,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不失为一种过渡性选择,既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外国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要求,通过离岸金融市场直接吸引境外资金来弥补本国外汇资金的不足,又可避免对国内现行的政策体系形成不必要的冲击,从而达到既积极合理引进外资又防止外资流入干扰宏观调控的目的。
2.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需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一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化与离岸金融的发展关系密切,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是开放本币自由流动的缓冲区,是对本币国际化的支持。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就是个很好的借鉴。日本离岸市场创立初期,交易中的外币部分占到总数的80%左右,随着日元管制政策的放宽,日元逐渐成为市场主要结算货币,离岸市场账户中欧洲日元交易蓬勃发展,日元比重迅速窜升至交易总额的2/3左右,显然,日元借助离岸金融市场成为国际货币。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发展道路,通过建立离岸市场,实现人民币的离岸化经营,从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我国政府可以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加强对境外人民币的掌控。开辟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回流在周边国家流通的相当数量的境外人民币,从而便于我国加强对境外本币的监控,减少这部分本币对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冲击,进而进一步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保证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3.为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资金提供出路
我国近年来一直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持续的顺差转化为巨额的外汇储备资产,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10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了一万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0,096亿美元,2007年9月底已达到14,336.11亿美元[3],同比增长45.11%,年底超过1.5万亿美元应不成问题,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但目前我国还缺少一个消化外汇储备资产的有效渠道,这不仅给人民币造成很大的升值压力,也使大额外汇储备面临汇率风险。为缓解外汇储备增长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流动性过剩矛盾,2007年6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以及调整2007年来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内部消化方式。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发挥离岸业务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方面的潜力,使外汇储备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4.有利于形成我国合理的经济全面发展战略布局
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个高度开放的地区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先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以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为主的环渤海地区20多年的发展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形成明显落差,造成了我国南北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均衡,布局不尽合理。
为了支撑起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大国的经济容量,中国应选择多元经济中心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布局。构建离岸金融市场时,沿太平洋,在濒临南海、东海和渤海的地区各选一个城市——上海、天津、深圳,以上海为中心,天津、深圳分居南北,分别针对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复式多层次离岸金融市场,构建中国离岸金融市场的“磁极”战略,通过这些城市的辐射效应与先导作用带动相邻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
天津作为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将对整个环渤海地区乃至东北、西北的经济金融合作提供有利条件;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市场是京津地区,京津两地优势联动互补,北京作为全国金融管理中心的工作重点是对全国金融的管理和调控,天津作为北方区域性金融中心,可成为国家金融改革的试验地,通过积极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使其成为北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基地;天津区位优势明显,历来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为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对三北地区有较强的辐射能力,作为东北亚中心地带,面对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建立天津离岸金融市场将带动我国北方的经济发展及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对接;天津要想在未来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带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金融业的超常规发展,建立区域离岸金融市场无疑是一种快捷发展的选择。
5.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
创立离岸金融市场有利于缩小我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距离,是一条较好的实现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的过渡性发展途径。
拿天津滨海新区为例,为促进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9月份争取获得了国家外汇管理局通报批准的七项外汇改革政策。从综合性分析,此次改革囊括了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开放四大领域全方位的改革;从系统性分析,以前的金融改革只是注重技术层面,而这次是系统性、制度性的改革;从广泛性分析,以前的金融改革只是涉及到某一领域,其特征不具备广泛的区域性和整体性,而这次滨海新区的金融业务范畴运作空间很大。
如果以滨海新区为中心的天津能探索出一条金融改革的新路子,那么其改革经验就可考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铺开。2006年5月国务院以国发[2006]20号文件下发《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正在成为全面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试水中国的试验田和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的缓冲地带。
6.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水平
离岸金融要求开办地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以及较高水平的从业人员,这有利于提升当地金融生态环境及金融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离岸业务的开展将使东道国与国际市场接轨,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在家门口学习和借鉴外资金融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培养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人才;通过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促进中资银行学到新的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锻炼队伍,转变机制,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金融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本地银行业的发展。
7.有利于带动我国贸易、生产和就业的增长
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和建立离岸金融市场,能确保外商来华投资利润不必直接汇回母国,也便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自由调度资金需要;另一方面,进行离岸金融功能的创新可望为出口加工业解决外汇瓶颈。比如,在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加工项目,如OEM(Original Equipment Maker)尚无报关清单,因而要履行复杂的报批手续,不能马上收汇,业务开展受制约。而离岸金融功能的创新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今后滨海新区的贸易增长奠定良好的金融基础[4]。
通过提供为市场配套的设施和服务业可以刺激当地经济的增长,增加当地的收入和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金融业的活跃无疑会对会计、律师、保险、航运、证券业、旅游以及生活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国内的离岸金融市场还可以从主要金融中心如日本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和香港离岸金融市场争取到后勤服务业务,如清算、股票登记、信用卡制作及其它金融劳动密集型的活动,从而为市场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我国可以从税收和离岸银行业利润以及其它费用收入中获得相当的外汇收入,提高财政收入,改善外汇收支状况,给整个环渤海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8.有利于提升市场所在城市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
以天津为例,历史上天津曾是我国北方经济金融中心②,目前天津不仅初步形成覆盖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监管机构和市场体系,而且外资银行纷纷抢滩进驻,国外跨国公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天津北方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开始进入恢复阶段,建立天津离岸金融市场将使新区的中资银行得以开辟以非居民为服务对象、基本按国际市场规则操作的离岸金融业务,外资银行的离岸业务将进一步扩大和规范,从而在新区内形成局部范围内的国际资金流动,增强新区金融的国际化功能。新区在全球及地区资金聚集和运作能力上的增强,将提高天津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树立其经济开放的形象和声誉。
[注 释]
①目前离岸金融市场占全球金融市场的比重约在一半以上。
②天津曾是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创建地。
[参考文献]
[1]连 平.离岸金融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刘振芳.离岸金融市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EB/OL].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html.
[4]张 玮.创办天津滨海新区离岸金融市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2007.
The Impact of the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on the World Economy
Lu Guoqiang
(Business School,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China)
Key words: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international economy, strategic significance,positive effect, negative effect
(责任编辑:张改兰)
作者:鲁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