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工业设计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项目式教学工业设计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项目式教学工业设计论文 篇1:

项目式教学在工业设计专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践

摘 要 为了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入项目式教学,将三维设计软件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三维建模能力,设计创新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基础上,将设计方案用Rhino软件或者Solidwork工程软件进行建模,并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将设计概念产品化。在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三维软件建模能力以及机械装配相关知识技能。为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思维的工业设计师,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 工业设计 实际问题

0 引言

工業设计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缘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在人才培养中涉及到设计基础理论、工程设计理论、人机工程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1]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融合碰撞的一门学科,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人才。

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在工业设计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快速加工成型的技术。主要通过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建模,再将模型导入切片软件进行切片分层处理。[2]可将所设计的任何复杂造型的三维模型快速成型,可缩短新产品开发的周期,成本较低,效率高,可最快的实现从设计到加工制造成型一体化。便于设计师进行后续的用户体验及产品改进设计。从事工业设计行业的学生,掌握一款三维设计软件是必备的技能,可以快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通过解决实际的项目式教学,[3]引导学生运用三维软件建模并使用实验室已有的3D打印机将模型制作加工装配,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1 工业设计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定的调查了解到目前工业设计学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文科艺术背景为主,这类学生有较强的美术绘画基础,在手绘快速表达创意想法和色彩搭配、审美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二是以理科工程背景为主,这类学生有较强的逻辑理性思维,在机械工程与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4]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偏向于机械输入型,主要以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为主,很多课程作业与考试的形式也过于呆板,无法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造意识。教学内容无法与当前行业中所需要解决的实际任务相衔接,导致学生毕业比较难找到相关对口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工业设计学院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里面属于工科学院中,工程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相互影响,但没有很好的融合,机械类工程老师教学方法偏向于理性严谨的思维,艺术类老师教学方法更加偏向于感性,创意想法大胆有新意。学生比较难将两种课程有效的结合吸收融会贯通。

2 引入实际项目

本实际项目的引入是基于机器人工程实验室的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原型样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设计一款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人机把手。通过草图绘制,方案选择,三维模型,以及运用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来完成实物模型的制作。并与已有机械结构进行安装适配,后续还可继续进行用户体验研究和产品设计改进。将文科艺术背景的学生与理科工程的学生进行合理化小组分配,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交流,合作完成实际项目从概念到实物模型的转换。在潜移默化中将艺术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交叉融合,通过项目式教学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出更加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3 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建模

要求学生设计一款可以与机械结构合理装配,并且可通过调节长度来适应不同人群人体尺寸的人机把手。已知与人机把手相连接的机械结构尺寸,可通过实际测量确定具体尺寸。引导学生查阅相关人机工学资料,确定人体小臂在运动过程中的人机工学尺寸范围,可调节长度范围和人机把手的尺寸。在小组内通过快速手绘表达,头脑风暴等确定设计草图。根据设计草图运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将设计想法在三维软件中构建。通常使用Rhino三维建模软件或者solidwork工程类软件。Rhino软件的优势是可以将想法通过形体切割等方法快速呈现。solidwork软件偏向于机械设计,在需要模型尺寸精确装配等问题时,solidwork软件更能发挥其软件的优势。培养学生精通其中一种三维建模软件,并对另一种建模软件达到可以掌握简单操作和建模思路即可。在学生解决实际项目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通过熟练的运用三维软件技能既可快速实现设计想法,也可在完成具体项目落地时进行精确建模,加工制作成型。

4 运用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三维设计软件的掌握程度,使用Rhino或者solidwork三维软件进行建模。将最终确定的三维模型另存为.stl 格式导入Cura切片软件进行切片处理。本实验室提供给学生使用的打印机型号是极光尔沃3D打印機,成型尺寸为350€?50€?00mm,使用ABS、PLA塑料材质通过加热逐层叠加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形态如果三维设计模型的尺寸超过打印尺寸范围,需要引导学生将模型进行拆分打印,然后再组合。通过对3D打印机的具体操作,学习切片软件和3D打印机的成型原理,掌握3D打印快速成型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可以将三维模型中的设计产品通过3D打印技术快速成型,缩短设计周期。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可与导师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三维软件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使用PLA塑料打印出来的实物模型毛刺较多,需要进行后期打磨光滑喷漆处理,并与原来机械模型进行安装匹配,如图1所示。看所制作手柄是否可以进行长度调节及使用,可通过用户体验评价学生所制作的手柄模型是否满足用户使用,可培养学生制作实物模型的能力。

5 小结

通过解决工业设计中一个实际问题的综合性教学项目,可以较好的融合工业设计的基础课程,将手绘快速表达,三维设计软件建模和3D打印技术相结合,将理性思维与感性美学想融合。本项目式教学的开展,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三维设计建模能力,并且熟悉掌握Rhino软件或solidwork工程软件,培养专业建模技能;另一方面通过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培养学生从三维设计软件到实物成型的整个过程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需要把三维设计图纸转变为实际使用物品。有助于重点院校工业设计类专业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英.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构想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17,119.

[2] 尹光辉,陈杭,游俊,夏娟.3D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上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4):52-54,57.

[3] 孟超莹.项目式教学在三维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8(04):115-116.

[4] 陈锦霞.工业设计专业协同创新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0):40-41.

作者:涂细凯 李佳璐 甘畅

项目式教学工业设计论文 篇2:

工业设计工作室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思路。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工作室项目为驱动,不同层级任务为主线,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实践新时期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厚基础、重实践、強能力、能创新”的办学理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工业设计 工作室 项目制 递进式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此同时,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对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急迫的要求,要求我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大规模的技术人才的支撑,推动我国工业设计快速发展,提升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竞争力,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但是,由于传统的本科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上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加之课堂教学内容较陈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使得培养出来的工业设计人才很难满足现阶段社会需求。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工业设计人才,更好地为区域和地方经济服务,是本科工业设计教学改革要深入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教学模式现状综述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其中最为典型的教学模式有德国包豪斯模式、“双元制”模式和美国、加拿大的cBE(Cornpetency BasedEducation)模式,即“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体系”。其共同点都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结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教师会根据企业标准来制订教学流程:将市场调研、设计方案、材料选择、工艺结构、成本核算等严谨的工作过程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反观国内,除了少数几个院校将工业设计专业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大多数院校的工业设计教学依然维持着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走马观花式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应付作业、考试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专业基础非常薄弱。到了实践环节,学生又被集中限定在无法获取设计素材的固定教室中,围绕着虚拟命题开展设计,有的学生甚至凭空捏造不切实际的设计创意,设计出的作品从生产、制造到销售等各个流程都面临着重重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很难真正地学好专业,进而造成学习心理上的不自信,以至于对本专业产生逆反心理。

近几年,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得到了许多高校的重视,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院校只是单纯设立几个工作室而没有与本专业实际情况进行深度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室成果并没有太多关联,其组织和服务教学的功能都被大打折扣,很难让每位同学都享受到递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工作室情境化实战过程,最终流于形式,徒有虚名。

二、改革基本思路

依据应用型本科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进行工作室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时,可充分结合地方企业环境和资源优势,建立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校企资源共享的生产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工作室,分别针对不同的课程和项目,将传统封闭式教学转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教师可依托学校和企业的现有资源与优势,以企业委托设计、校内设计业务、竞赛命题设计等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载体,并围绕项目由简单至复杂循序渐进地展开三个层级——基础层级、设计应用层级和综合创新层级的递进式教学,各个层级相互关联,训练强度逐层递进(如图1)。学生学习完基础层级的课程理论知识后,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依次开展设计应用层级的单项技能实训,如软硬件学习、学科竞赛项目等,和综合创新层级的综合技能实战,如企业实题项目等。根据自己对当前项目的分析理解,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和个人思维进行研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掌握始终贯穿在各个任务驱动环节,本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也使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企业发展需求,有目的地就自身专业技能补短板,强弱项,以适应企业人才需求,进而有效地推动普适化到个性化能力递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三、改革实施方案

(一)加强工作室设备及职场环境营造

工作室可以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为运行载体,深化校企合作,根据工业设计专业方向不同的设计流程,进一步完善工作室容量及实训设备等相关硬件条件,对不同类别的工作室进行相应的改造,环境布局,划分功能区域与软装布置全方位营造真实的职场氛围如:承担产品造型设计、产品专题设计、产品系统设计等与产品设计、创新、开发相关课程的产品创新设计工作室,可以用隔断区分出设计师工作区、会议区、业务洽谈区等工作空间,分区域设置照明(如图2);而承担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信息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与人、机、环境、心理相关课程的交互设计工作室,则是将空间隔断出设计师工作区、控制区、观察区三个相互联系的工作区域,控制区与观察区之间有单向透视玻璃使控制区的研究人员可以看见受试者的行为而受试者看不见控制区,从而减小干扰,观察区设置几个行为采集摄像头从不同角度采集受试者的行为影像,几个拾音器采集受试者的声音并将音视频信号(行为数据)传送给控制室中的CAPTIV(如图3)。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中进行专业实践活动,才能逐渐形成“职场观念”,最终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无界化。

(二)建立工作室教学运行机制

首先,明确各工作室研究方向,建设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组,联合校内专家和校外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共同组建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全程指导,重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应能完成的企业项目为标准,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设计相关课程,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及教材编写,使教学标准与企业项目能力需求相衔接。

其次,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职业教育运转合作关系,共同管理和运作工作室教学中的各项项目。结合地区产业优势,为各专业方向的工作室引入行业标准,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理论优势与企业实践优势,从项目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能力模块分析到课程实践考核,所有環节都围绕着分层递进模式进行。并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和项目化课程实施要求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强化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需求的对接,增强专业课程的灵活性、规范性和市场性,真正做到实践教学的产教融合,促进学生的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再次,将工作室较成熟、有效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以作品展、研讨会、公开课、专题片、专著、论文等形式向全市或更大范围辐射,努力使工作室在校内外赢得良好的口碑,成为行业标杆,在创造学术影响力的同时,赢得更多的实践项目,继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保证工作室良性运转。

(三)优化教学体系

工作室项目制递进式教学体系优化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层级划分的合理性;二是构建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三是构建分阶段的考评体系。

1.教学目标“分层级”:教学目标是教学体系的基础,实质上也是明确“教什么,怎么教,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的基础。结合学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定位及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能力要求,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确定为整体目标,从中提炼出“专业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应用、综合创新能力”三项子目标,并落实到各个课程和项目的教学大纲及实践大纲中,由此形成一个由整体到个体,由初级到高级的分层级的教学目标体系,遵循人们在认知和学习中“学习——认知——实践——再认知”螺旋式渐进的合理过程,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教学内容体系的创建起到指引的作用。

2.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内容是教学体系的主体,也是整个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部分。在“分层级”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构建“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根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整体教学目标要求,将各项专业能力要求进行分解,分别对应三个子目标。其中以基础性知识、专业态度为主的内容对应“专业基本素质”的子目标,即将这部分课程和实验实训组合成为基础层级的教学模块;以专业技能和各种关键能力为主的内容对应“专业技能应用”的子目标,将这部分课程和实验实训组合成为设计应用层级的教学模块;由创新性设计能力训练为主的,例如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企业委托项目等内容对应“综合创新能力”的子目标,将这部分针对职业能力训练的实训内容组合成为综合创新层级的教学模块;再由这三个层级的教学模块组合构成一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基础层级和设计应用层级的教学内容属于必修环节,是相对稳定的,能够体现专业特征;而综合创新层级的教学内容则可供学生选修,相对灵活多变,能够体现就业方向特征。整个教学内容体系在结构及方向课程上有多种选择性,同时,加强基础层级模块,将理论与实践随时地结合起来,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考评体系“分阶段”:“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下各个层级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非常密切,这决定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考评体系也必须突破以往由课程老师根据卷面给定分数的考评传统。改由企业、客户和课程教师成员共同组成考评小组,采用:基础知识考核、技能考核、项目成果考核的分段考核方式来进行考核,即课程每个阶段完成后考评小组都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和评价,最后综合评价和讨论后给出课程最终成绩,优秀作品的项目成果由企业或客户方验收,并给出指导意见和相应的项目奖励。分段考核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每一环节学习中的情况,同时学生能够更及时、深入地发现自己在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哪里有缺陷和不足,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为有效地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管理,对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结语

工作室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既要有外部机制的支撑,又要有内部机制的保障,在内外机制的关系上,内部机制更为关键,二者互补才能从整体上推动专业发展建设,取得良好效益。在改革的过程中借助工作室平台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成果,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提出更准确、更深入的优化方案,为应用性本科工业设计专业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更新、更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探索路径,使学校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岗位所需,更好地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

作者:侯佳希

项目式教学工业设计论文 篇3:

《造型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造型设计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

1 项目化教学概述

项目化教学是指根据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把产业发展需求和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作为依据,以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为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最终考核目标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以专业技能要求为基础,以实际工作内容为核心,把课程的主体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项目“阶梯式”递进,逐步深入讲解职业技能要求,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的课程体系[1]。

2《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概述

《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知道造型设计基础的概念、内容、源流、方法,理解形态原理、色彩原理、空间原理的相关概念及表现方法,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不同造型元素,按照造型设计的规律和法则创造具有形式美感的二维、三维及空间作品,探索造型设计中形式美法则的应用规律,熟悉空间设计法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与审美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其先修课程为素描、色彩、速写,后续课程是室内表现技法等专业课。

3《造型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3.1 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实践实训内容与理论知识的表征方式与结构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应用”实质上是打破知识的内在关系结构,重构知识与行动的产生式结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实际职业情境为背景,把理论与实践的产生式表征方式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强调激发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3.2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打破相对枯燥的概念、名词、方法等知识点的碎片化讲授,所有的知识点围绕项目展开,学习的目的性与实效性大大增强。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团队协作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实现学以致用中“所学”与“所用”的精准對接,逐步形成学习者角色与工作者角色的统一,提供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3 有利于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

《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造型设计基础》课程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学改革。造型基础教学与项目专题设计教学在主题内容上的体现相互分离的现状。项目化教学,通过一个实际的项目或着虚构的项目来完成教学内容。《造型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是将项目作为任务的形式交予学生,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项目要求分配任务,前期要收集具体项目的所学要素,进行分析资料、草图的设计绘制、项目实施、项目制作、自我评估总结。通过教学改革使造型基础的训练和专业设计的研究更加有效和具有针对性。因此,《造型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有利于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为专业设计教学服务[2]。

4《造型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策略

4.1 调整教学目标

原有的教学课程目标主要围绕:一是,造型设计基础的概念、源流、内容及学习方法,理解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及造型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二是,依据造型设计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形态、色彩、空间等不同课题的造型设计草图,并根据设计草图独立完成造型设计作品。

将《造型设计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教学目标需做以下调整: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题要求能独立分析项目主题的设计思路,完成作品制作,作品符合美学原理及力学原理;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利用教辅资料、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获取与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图片资料并综合应用于项目设计中。

4.2 调整教学内容

4.2.1 理论教学内容与项目相结合

在《造型设计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引入相关项目化教学内容,用项目化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理论教学内容需结合具体的项目。将阶段性、递进式的教学模式与项目内容进行衔接和交叉,让学生从日常空间中创造“二维”平面、“二维”平面中创造“三维”立体以及将“三维”立体向“四维”立体空间转化到具体设计的整个过程,是专业设计程序与方法训练的练习。如,开展素描理论教学的时候,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要将重点放置在空间结构上,使之在实践教学上使用结构素描替换全因素描,在理论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上,在感官上强化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和结构把握能力。在实施色彩构成的时候,可以对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案例教学,通过色彩归纳和勾线方式替代纯艺术类的色彩表现形式进行优秀的案例分析[3]。图1为造型基础应用于画室宣传的广告设计。

4.2.2 实践教学内容与项目相结合

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项目任务形式进行安排。《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立足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具有联系多学科、多门类课程的纽带作用,教学实践内容上让学生通过主题设计,运用和掌握造型原则与规律及其空间构成,整合形态基础、机能原理、材料基础、结构基础、工艺基础等课程知识与项目要求[4]。因此,工业设计专业中基础课程需要将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充分展示,在实际基础课程内容设计的时候,要针对重点进行设计。在《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上,《造型设计基础》课程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素描、色彩课程的具象环节训练,下接各专业设计课程,通过课程项目化教学,以画室的宣传为设计主题,构成广告设计与理论实践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机载体。在学习“形”与“形”的基本关系时,要让学生通过分离、相遇、重叠、透叠、联合、差叠、剪缺、重合等组合方式,形成新的图形,根据项目主题进行设计等[5]。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构成训练的时候要结合实际需要,将《造型设计基础》的训练基础课程与项目专业教学进行整合,实现专业项目与《造型设计基础》课程知识点的有效衔接和结合,既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又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起到项目的指导作用。通过项目化教学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完整项目中每一个环节,可以深刻体会到项目里造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4.3 调整教学实践评价与展示

《造型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效果,一方面可以采用过程性、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小组的课程项目作业效果汇报和展示进行评定。例如,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对实践作业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角度评价。在课程教学内容结束后,对课程掌握情况通过总结性、综合性式展示[6]。

5 结论

利用企业项目开展工作场所情境教学,让生产实践导入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外在的环境资源,如学校、政府、企业、社会合作等具体项目的实践,探索应用型教育进行项目化教学。将设计专业课程纳入项目参考标准中,便于教学各方面的检查和编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其专业技能。《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是建立在“宽口径、厚基础、创新性”基础核心思想下进行的思考,在日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教学情况不断地深化和细化,将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7]。《造型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进最终的着力点在于具体课程教学活动的改进,以及课程定位、学习目标、考核标准、学生的成功机会、教学过程控制和教学支持条件等。将项目化理念引入到《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中,希望对课程项目化的实施及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黄诗智

上一篇:党支部要点工作下一篇:企业创新工作思路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