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教学论文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题式教学论文(精选8篇)

专题式教学论文 篇1

主讲人:杨彩云

一、什么是语文专题式教学

根据专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给语文专题式教学下一个粗略的定义:语文专题式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立足于学生问题解决而集中某一学习主题展开,在教学流程、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评价有规定性要求的一种语文教学范式。

二、“专题式教学”的特点

(一)精神和语言共生

一个先进的教学模式背后,一定有一个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支撑。“专题式教学”语文观的精髓就是“精神和言语共生”。“精神和言语共生”,把传统的语言观和现代的语言观融合为一体:传统的语言观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现代语言观重视语言的存在性,语言的本体性即语言可以生成思想。把这两种观点融合就是共生,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吴泓曾说,“过去的教学给学生的是一杯水,最多是一桶水。而我给学生的是一条江、一条河。”

语文研究专家对于“专题式教学” 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阐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张秋玲教授认为,专业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组合学习材料,运用发现学习和随机接入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辐射——聚合”的思维方式。张教授认为,研读过程中有五个必要环节:一参——引入相关资料,如作者、评论等;二读——深度阅读,探究思考;三比——进行对比阅读同类题材、体裁、主题,或者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四议——在阅读过程中的分享与交流;五写——用文字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与收获。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语室主任刘宇新,在《专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中指出,专题式教学提出的课程背景,是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需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适应《课标》构建的模块课程的需要。刘宇新主任认为,专题教学有八种优势:①生成优势。可以在原有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或者根据需要,产生新的学习内容。②聚合优势。可以将篇与篇、单元与单元、教材与教材、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聚集到一起,③变换优势。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做出变化或调整。④高效优势。教学容量更大、针对性更强、问题更突出,对运用、审美、探究能力要求更高。⑤提升优势。在比较、归纳相关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上位的认识。⑥补偿优势。可以补足教材或系统教学中欠缺的内容。⑦个性优势。不同的学生可以在基本一致的框架内有自己的选择,包括内容、方法等。⑧自主优势。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整合、开发教学资源。(二)一个专题多个文本

“专题式教学”颠覆了传统的“单篇讲练”的教学模式。北师大二附中认为,专题教学是以组织学生专题研究的形式打通课内外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从课内单独篇目出发去研读原著、自选研究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深入研究,进而形成学习成果、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专题教学从课内教学的知识点、能力点和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点出发选择专题,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合作、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以单篇课文传授为主,习惯从词语教学、段落层次、主旨写法等几方面组织教学,这几乎形成了一种规范。专题教学就要从单篇课文教学的框框中跳出来,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把握教材;要从课文的“苑囿”中解放出来,着眼于教材的拓展、延伸,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信息。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地位,从原来身居讲台、居高临下、灌输知识的“指挥者”变成“教练”、“导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老师是和他们一起参加学习活动、共同研究的“同道者”。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教会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在专题教学中,教师的设计立意要高,考虑要周全,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

确定“专题式教学”方案的基本思路如下:由“篇”到“组”再到“类”。“篇”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精细研读教材内其支撑作用的经典篇目,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思想情感,体会写法特色,并对有爆发力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确立教学专题。其间将探讨问题的所得写成书面语言,进行有准备的发言。此环节大体需要2-3课时。

“组”是指选取和经典篇目有相似点(人物、中心、写法等)的其它三两篇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对组内起支撑作用的文本也可以像单篇教学那样进行精细研读。在比较中发现相同点或者不同点,写成有理有据的研究文章在班内宣讲。选取的文本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其它文章,也可以不同作者的文章,但一定有相关点。此环节可以用5-10课时。

“类”是指继续扩大阅读范围,既可以是与专题有共性的文章,也可以是前人对这个专题的研究文章,通过比较、辨析、提取、归纳、综合,探究一类文章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写成研究论文,以作结题报告,有条件可以印成文集永久保存。此环节可以用4-6课时。

为了说清“篇”“组”“类”之间的关系,试举“亲情专题”为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选录冰心散文《荷叶 母亲》,而这一课,正好和泰戈尔的《金色花》编在一起。冰心的《繁星》正是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的零星的感受记录下来,把零碎的思想集中起来而成集的。这册教材名著阅读推荐篇目之一就是《繁星 春水》。此外本册教材还有《风筝》和 《散步》。

本专题可以用2课时精细研读教材内其支撑作用的经典篇目《荷叶 母亲》,体会“荷叶”形象的象征意义,找到荷叶护荷花与母亲呵护我间的联系点,感受母爱的伟大,应要求将课文背诵下来。在此基础上,用5-7课时让学生延伸阅读背诵《繁星 春水》中的诗句;比较阅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学习《风筝》和《散步》,可以让学生写出读后感并交流。可以再用4-6课时学习《背影》《牵着母亲过马路》《木兰诗》《斑羚飞渡》《母爱》等亲情文章。这些亲情文章,既有教材内的,也有教材外的;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既有不同人物关系的,也有动物之间相互关爱的。最后让学生提炼、归纳出亲情是什么,亲情有多少种,都有怎样的表现形式,动笔写成优美的语句或者是总结学习收获。专题学习结束后,可以把学生的写作成果结集编印成册。

三、采用“专题式教学”缩小学生语文学科学业水平差异

1.发挥专题式教学的聚拢优势,整体把握教材特点,建立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专题式教学的聚合优势是指教学中可以将篇与篇、单元与单元、教材与教材、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聚集到一起。将学情、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导读与文本教学目标、文本理解及课后习题、教参结合起来,明确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导读、课后习题等教学资源,更好地落实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发挥专题式教学的聚拢优势,对教材中相关篇目进行专题式教学设计。如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的教学任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要体会“爱”这一主题,感悟“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来说,要了解叙述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本单元我们可以设计以“爱的颂歌”为主题的专题式教学,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带领学生梳理关于长妈妈的几件事,体会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着重感悟“爱”的博大;在讲授《背影》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感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至情至爱等等。这种专题设计主要是建立某一单元之内不同篇目之间的联系,不仅缩短了教学时间,更有利于挖掘本文的主旨。当然,专题式教学设计的文本的选择也可以跨越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版本。例如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和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孔乙己》《变色龙》均为小说,教学时,可以从文体的特点出发,设计以“小说人物形象”或“小说对比手法的妙用”为主题的专题式教学。这样的设计关注文本的内在联系,发挥专题式教学聚拢的优势,使初中三年语文教学有系统性,才能真正架构完整的、清晰的语文知识能力体系。

2.发挥专题式教学的自主优势,提升自主设计能力,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专题式教学的自主优势是指教学中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主观能 动性,整合、开发教学资源。实验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进行专题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不再一味地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或仍然沿用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而是依据学情、教材对教材内外的文本进行自主地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设计中凸现了教师的自主性和个性化,这样才能避免课堂中概念化的重复,确保课堂的高效性和实效性。例如从八年级(上)的课文《泥人张》《好嘴杨巴》入手引导学生阅读冯骥才《俗事奇人》中的其他文章,并选择了“俗事奇人”这一专题研究,同学们通过课前大量的自主阅读探究,认识了正骨医生“苏七块”,看病前必先收七块银洋;粉刷匠“刷子李”干完活全身不沾一个白点;造假画的黄三爷以假乱真耍得行家丢了饭碗等等。老师收集学生们阅读后的疑问,有针对性的从“俗事看社会” “奇人品个性”“语言读作者”进行归纳引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主动权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归纳探究过程中解决疑问。利用这样一组文章进行专题教学不仅加大了阅读量,还对社会、对作者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设计的过程中,从课内出发,整合了课外相关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答疑解疑,逐步落实跟进,每一步的设计都是教师自主研究,都体现了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了解在天津码头生存的小人物的大智慧大本领,还洞悉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手艺人的生存状态,同时,也了解冯骥才的创作风格,了解冯骥才在保护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上所做的贡献。此专题设计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自主分析、整合,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收效显著。

3.发挥专题式教学的提升优势,加强教学设计梯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

专题式教学论文 篇2

一、确立学习专题

(一) 了解初中阶段课本的特点

现今的初中语文教材, 是“人文话题”结构, 以一个人文母题为教材组元主题, 围绕这一主题选用文本, 设计教材要素, 排列组合选文。这种“人文话题”结构完全把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集中指向了人文话题。而根据初中现代文选文的特点, 从文章体裁的角度, 我们则看到记叙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童话、戏剧、说明文、议论文等一些具体的类别和形式。可这些体裁过于分散在各个单元, 有的更是跨越了年级。况且, 语文课本独有阅读教材, 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 虽说新编课本中有了“写作与口语交际”, 但很明显地处于附庸地位。这样一来就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困扰, 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 确定初中阶段学习的专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 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和创新, 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思考之后, 我决定以高中专题教学的思路为基础, 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在初中就对学生进行有序的专题式教学。

根据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 小学开始阶段由口语交际带动读写, 后期由口语交际过渡到读写, 初中则可由读写带动听说。因此, 我将初中现代文教学的训练重点定为“以写来带读, 以读来促写。”又根据学生的特点:小学三四年级, 刚有简单的作文练习;五六年级, 才有初步成篇的作文;初中一年级, 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读的范围扩大了, 对读物的内容的领会也比以前深刻了。从知识的积累和模仿、想象、表达能力的提高来看, 是开始练习写比较复杂的作文的时候了。但刚开始, 还未形成这种能力, 这就要教师认真引导, 使学生从以读为主逐步过渡到读写结合方面来, 逐步养成在老师指导下独立阅读、独立作文的能力。中学的写作训练主要以记叙、说明、议论为主。遵循这一原则, 我将初中现代文教学设为三个大专题, 这三个大专题按其难度大小是先记叙文, 再说明文, 后议论文。它们分以下三个阶段来完成:七年级为记叙文专题;八年级为说明文专题;九年级为议论文专题。

(三) 拟定教学训练的小专题

我们常说“文虽无法, 文亦有法”。语言有语法, 文章有章法。要想写出好的文章, 只有象查德智先生所说的那样———先“死”学, 后“活”练。先“死”是指学生写作中首先要学会写规范性文章。而先学会“死”的关键是要先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依据这一原则, 我将三大专题下又分设出若干重点小专题:一、记叙文 (包括小说、散文) :记叙要素、记叙顺序、记叙结构、记叙的表达方式 (叙述方式) 、记叙的线索、记叙的详略、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如何写景、小说的情节、表现手法、词语的含义、句子的含义、修辞手法等等。二、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结构、说明的语言等等。三、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法、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语言等等。

二、打开写作通道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材, 其入选的现代文都是精选入册, 原本就是学生写作的样本范例, 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 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此, 在教材安排上, 我打破原教学单元的内容安排, 根据专题的需要开放性地编排教学内容, 将六册语文书中的记叙文 (散文、小说) 结合在一起, 挑选出最具写作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七年级的教学, 然后依此类推。典型性的说明文结合在一起, 形成八年级的教材, 而典型性的议论文结合在一起, 构成九年级的教材。整个专题的教学编排体现了主体发展性语文教学在课程安排、教学方式上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三、构思教学方法

现代文这个专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而在教学中, 我采用“写———读———导———写———评———移”六个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以写为主导, 以读为辅助, 写在读的基础上展开, 读又在写的过程中得到强化与深入。对一篇课文阅读教学的完成, 其实也是对一篇文章写作教学的完成, 反过来, 一种写作教学形式的完成, 也是一种阅读教学形式的完成。读和写完全结合在一起, 在训练写的同时也训练读, 在训练读的时候也指导学生的写。在运用这个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 我还将一次多篇教学法 (在一课时内读、教两篇以上的文章) 、比较法等教学方法融入其中。这样, 即突出了“写”的重要性, 又做到了文道结合, 同时还使学生的听与说得到了训练, 更加节省了课时。

四、设计教学过程

(一) 确立专题。确定出每堂课的小专题。

(二) 整合教材。将按专题组合的典型文章印发给学生, 学生自由进行课外阅读。

(三) 自由写作。

根据训练目标写一篇相应的文章, 然后按小组互相评定习作, 并将在写作中所遇的困惑或作文中的不足点记录下来。

(四) 自主阅读。

带着写作困惑或习作中的不足点, 学生自主阅读体现专题性的典型文章或片段, 在比较中寻找解惑之法。

(五) 合作探究。

利用课堂教学组织全体同学以恰当的形式研讨选文, 落实教学的重点。作为教师则指导研究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维策略。通过师生合作, 解除写作困惑或不足点, 并得出科学的评价和总结。与此同时, 透过专题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切合点,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能学到应有的方法, 又能获得思想与心理的双成熟。

(六) 走向实践。

为了突出研讨的重难点, 由教师选编或设计出科学的练习或活动, 让学生通过解答或具体活动来达到复习、巩固, 运用实践以形成实际的能力。

(七) 修改习作。

通过教师写作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我的感知后, 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修改自己的作文。

(八) 交流评价。

学生相互间交流或老师进行评讲。

(九) 拓展迁移。

这个过程只体现单个知识点专题的训练, 而整个大专题的循环则在每个学期末的复习中体现。

五、开展专题研讨 (以“人物描写技巧”的研讨为例)

(一) 通过导语引出对人物的描写。

要将一个人物写活就必须注意运用恰当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提示在分析人物描写的技巧时, 应当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感受、分析、比较、鉴别。

(二) 引导同学们仔细阅读所选课文中有关描写人物的片断, 通过比较来研讨描写人物的技巧。

1、阅读材料:《孔乙己》, 《背影》, 《故乡》, 《最后一课》, 《羚羊木雕》段。

2、引导学生从描写人物的方

法方面去讨论各篇文章中人物描写的特点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从而得出理论性的结论及解题方法和答题方法。在研讨的同时, 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3、在理解的基础上, 对照自己的作品, 得出理论性的写作结论。

六、运用方法实践 (以“写人的作文”为例)

(一) 修改课前习作

强调修改自己的习作时, 一定要对照所学的人物描写技巧, 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修改。

(二) 再写前的指导

1、要恰当地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2、描写要使人物形神兼备,

个性鲜明, 给读者具体明晰真切的感受, 使人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3、描写一定要为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思想服务。

(三) 命题设计

(1) 我的同桌

(2) 我的老师

七、评定实践成绩

(一) 选出好、中、差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朗读或印发, 让学生比较评析;

(二) 注意个别当面批改, 其他则由同学互相交换修改;

(三) 老师评讲时, 要多肯定其优点, 委婉地指出不足。

八、迁移拓展思维

(一) 开展多种活动, 加深对方法的掌握。

如:“课外小练笔”、“课前三分钟口头人物描述”等

(二) 走向“名著”, 阅读“名著”, 把握方法, 深入体会。

通过一年的教学摸索, 我发现所带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不像的作文现象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 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较以前有了提高。这充分证明了, 专题式教学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专题研讨式教学的探索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专题研讨 教学方法 探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理念,本学期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专题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有了一些体会,在这里抛砖引玉,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专题研讨式教学是教师指导若干名学生针对某一课题或项目,团队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撰写论文并精心设计演示方案的整个过程。

1.课程的选择

并非任何课程、每一节课都适用专题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经济地理》这门课程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这门课的信息量非常大,知识面广,知识的更新也非常快;而教材中的数据滞后,内容也不够全面。

第二,教材中缺少插图,不利于学生掌握;必须广泛地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

第三,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法吸引学生,课堂效果一定不会好,必须增加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而目前我院的校园网、教学设备等硬件到位,因此,这门课可以采用专题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2.专题研讨式教学前的准备

让学生接受专题研讨式教学首先要让他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感兴趣。我在第一次课时就与学生进行交流,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随后指导学生全面准备。

一备教材,让学生充分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要点与关键字。

二备素材,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效素材。当然如何搜集有效素材是我要给学生补的另一堂课。

三备课件,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

四备课堂,指导学生如何讲授,如何配合,如何互动,同时提醒应当注意的问题;课前还要求学生将他们准备的内容完整地演示一遍,提出建议,供学生参考。

3.专题研讨式教学安排

第一次专题研讨式教学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由我带领大家回顾了上一节课的内容,让部分学生回忆知识要点。然后,引入新课内容,通过许多特色内容,比如精美图片、动听音乐或小故事等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然后请两组(4人一组)同学分别上台,进行全面讲授。学生一般用半个小时左右讲完,然后我对他们的讲授进行点评,先鼓励和表扬好的表现,再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最后,我再全面地讲述知识要点,强化重点内容。

4.专题研讨式教学的优缺点

专题研讨式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搜集能力、对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课件制作水平、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互动能力、整体策划能力等都有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专题研讨式教学进入第二轮(全体同学进行一次为一轮)时,课堂教学渐入佳境,并出现了许多喜人的场面。

第一、同学们搜集素材的能力大大加强,课件制作手段也多样化,除PPT外,还制作网页等其他形式;

第二、互动大大加强,通过有奖竞答或知识竞赛等形式展开教学内容,极有创意,吸引住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

第三、不断提高课堂效果,有效运用一些特色元素,如民族音乐、地方风俗等充分营造不同国家与民族氛围;

第四、团队协作大大加强,学生们运用巧妙的方式,将各部分内容串接起来,具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第五、学生们对知识要点与关键词的把握更准确,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而且显示出个人的不同语言风格,有的可爱,有的严谨,有的轻快、有的情感丰富。

第六、各组学生互相竞争,争取有更好的表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们也感受到了自己各项能力的进步,课堂结束后也有较强的成就感。我也通过赏识教育强化他们的这种感受,保持他们较强的热情与兴趣。

近期针对专题研讨式教学,我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搞了一次座谈。广大同学认可这种教学方式,谈了许多优点;同学们也指出,这种教学方法占用了较多的课余时间,学生感觉压力很大,另外还有使用网络的困难等,建议不要大量使用。

5.我的收获与体会

我从专题研讨式教学中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学生们制作了大量的精美的课件,提供了不同视角的素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第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全体学生的课堂管理与教学质量控制;

第三、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才能给学生意见,进行点评;

第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好的创意,对老师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教学相长。

第五、专题研讨式教学需要占用较多的课余时间,课余的辅导,内容的准备等都大大加强;

第六、当然专题研讨式教学不是任何课程都适用,有些课程适用,有些课程可能不适用。

第七、专题研讨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胡小桃.让研讨式教学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报2002.(3)

(2)郭汉民.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04.73~77

城镇小学专题式讲座活动方案 篇4

为转变我校教师教学观念,与我校教学实际及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城镇小学于9月开始进行教师专题式讲座。

我们准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适当减小课堂讲授时间,加大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比例。

2、革新家庭作业的内容。

3、加强对学生提问,质疑精神的培养。

二、结合教师平时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六变”“三个重视”

“六变”:

1、变教案为学案;

2、变讲授式为座谈对话式;

3、变师问为生问;

4、变教为导;

5、变讲理为悟理;

6、变师导为自导。

“三个重视”:

1、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指导。

2、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3、重视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的类型:按时间分:课后思、周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

按教学进程:课前,课中,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的内容:记录课堂中的优点、败笔之处、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教学再设计

教学反思的建议:及时,持之以恒。收集资料。做好反思循环工作

9月14日下午6:30在会议室开展第一次活动,倾苗利勤教师的专题讲座——《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苗老师的讲座全面系统,穿插事例生动具体,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为激活校本培训工作,努力使每一项校本教研活动产生实效,学校教导处按照“挖掘本校教师资源,发挥教师专长”的工作思路开展系列校本教研活动。活动中教导处充分尊重教师意愿,为每一位有专长的教师量身定制“活动项目”。一项项活动的成功开展,调动了教师参与校本工作的积极性,营造出“用身边的事说服身边人”的良好校本教研氛围。

时间安排:

9月14日——《什么样的课算一节好课》

苗利勤

9月23日——《我学校的ET》

王 洁

10月16日——《平凡也很美》 10月27日——《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11月12日——《教师如何关爱学生》

11月26日——《用赏识激励法转化学困生》乔瑞琴

康小琴

奥彩莲

专题式教学论文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二、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

三、了解结构和结构分类

1、何为“结构”

所谓的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2、分类

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一篇文章,结构是它的骨骼,语言、材料是它的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所以,虽然文章无定法,但作文有常规。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骨架。

四、并列式

(一):分论点并列式

1、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2、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3、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分论点并列式特点

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锦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那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

一、多么可怕啊!上一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我说,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杂,让城市创造奇迹。当越来越多的人赞叹上海腾飞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是那些外来的“阿拉”为我们推波助澜。同时,纯正标准的普通话和上海话甚至日语、英语“和平共处”、“互相渗透”。“人与人之间呈现不同的个性,但又彼此包容,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一个新上海的奇迹!”这是余秋雨所说的话。上海的今天,没有杂,是绝对不可能繁荣发

高二作文训练系列

结构模式(并列式)第 1 页

达的。

杂,又让文学创造奇迹。文学可以酸,可以甜,但不能没有味道。杂就成了芸芸众生的调味品。你可以“古道西风瘦马”,当然也能“小桥流水人家”;你可以张开双臂,尝试和尼采、卡夫卡拥抱,你也可以十指紧扣,和棉棉、陈丹燕窃窃私语。文学正因为有了“杂”这面三棱镜,才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

杂,更让自然和人类精神创造奇迹。梅兰竹菊,蜂蝶雁莺,不一样的生物带来不一样的神采。脱尘、修长、卓然、轻盈、栩栩如生的词汇传递给我们美的享受,人类的胸怀也因这道不尽、说不完的大自然而博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恬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雅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豪放;“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人们在对自然的感悟中,竟有那么多“最难将息”的表达,冥冥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种奇迹,不但映红了大自然中的枫叶,更映红了生命的旌旗。

因为有杂,所以有繁荣、有创造、有融合、有奇迹产生。生活在城市之中,不免有单调之感,那么就让我们静静地放松身心,倾听一下窗外的声音——是什么?你听见什么?是车水马龙?是鸟语花香?还是那首:“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的广告歌?不论是什么,你已经会发现,我们触及大东西,任何东西,都不是单一的。正因为有杂,才让万国建筑、山上春花、爵士鼓点、苏杭花茶、城市、文学、自然……一切的一切,显得如此生机盎然,如此风姿绰约,如此妙不可言!朋友,让我们感叹吧,感叹杂,感叹生命的奇迹!

《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思路:

参考:作者首先运用一组优美的排比句引出论点: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接着作者将三个分论点进行并列论证: 杂,让城市创造奇迹;杂,又让文学创造奇迹;杂,更让自然和人类精神创造奇迹。最后总论“因为有杂,所以有繁荣、有创造、有融合、有奇迹产生。”

(二):分论据并列式

1、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2、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分论据并列式特点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人,活在世上,不仅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庭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高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庭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 高二作文训练系列

结构模式(并列式)第 2 页

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相信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终会找到归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终会看到明媚的阳光,虽然我们在宇宙中微小的如细雨闲花,但只要努力,不同命运低头,终有一天我们的灵魂会照亮未来。

细雨一定看得见,闲花定然听有声。《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思路:

参考:作者首先运用对比引出话题,然后列举了李白、与康熙相伴31年的臣子纳兰容若和萧红,最后对三个例子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细雨一定看得见,闲花定然听有声”。

(三)学以致用:按照要求习作。

题目:

1、站直了做人(分论点并列)

2、笑对人生(分论据并列式)。要求:

1、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完成作文。

2、文体:议论文。

3、结构模式:并列式。

4、800字左右。范文1:

站直了做人

我赏菊,品菊,爱菊,试看那秋风飒起,“荷尽已无擎雨盖”,而“菊残犹有傲霜枝”。“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被称为花中君子,因为它的色彩艳丽,因为它的不畏寒冷,更因为它挺直腰杆的骨气。

花既如此,人更应如此。我们要挺起胸,抬起头,站直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站直了是一种意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顺境中,我们要站直了,不要乐得弯了腰,不要被功名利禄绚丽的外表所迷惑而俯身去拾,因为那很可能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你要站直了,眼里只有远方,心中只有目标,踏着大步直奔终点。逆境中,我们也要站直了,不要因为一些挫折而使你低下高贵的头颅。逆境是一种磨练,而逆境也更能造就英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古人告诉我们,逆境中站直了依旧能够站出飒爽的风姿。

站直了是一种气度。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一种豪气,是“行

高二作文训练系列

结构模式(并列式)第 3 页

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一种洒脱,是“试玉要烧三月满,辨材需待七年期”的一种坚韧。检阅军队,当士兵们踏着整齐的步伐,挺直腰板高昂的从我们眼前走过时,我看到了一种气度,是飒爽英姿,是威风凛凛,是笔直的腰板震撼出的魄力。

站直了还是风格,是信念„„也许诸葛亮觉得站直了做人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因三顾茅庐而出身仕蜀,然后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以至最后六出祁山,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依然是站直了的楷模。

也许孔子觉得站直了做人就是“克己复礼,礼乐文明”,于是周游列国,编纂六经,开堂讲学,门人三千,贤者七十二,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和谐社会。

也许文天祥认为站直了做人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是才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才有被俘却爱国之志不改。

站直了做人,只为更好的人生。范文2:

笑对人生

人生,是一场旅行,而且是单程的旅行。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品尝千百种滋味。在不幸面前,我们要积极乐观,直面苦难,笑对人生。[亮出观点]

一壶浊酒歌遍了山河八百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历史长河中,李白曾满怀兼济天下的宏志,却无奈满腹飞扬的文采却成为帝王妃子的鹦歌燕舞的唱和,壮志难酬,纵然万千华贵又如何?于是他笑对人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载一叶轻舟,邀明月剑气美酒相伴,攒得一江秋水,月朗风清。

在不得志的仕途面前,他没有垂头丧气,颓唐消沉,而是豁达地看到了不幸的另一面——坚持一份傲骨,一颗炽热而又旷达之心,永存于世,活出另一种洒脱的人生。在他的口中吐出了半个盛唐.柳宗元“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永贞革新”却使她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碾碎了他峨冠博带的梦。然而,岭南的瘴疫也未能将他击倒。他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他打了井,放了奴婢,筑了愚溪,在这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会有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她——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卫国家的重担。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见难。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她仍能笑对人生,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似乎玉般的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昭君,在人生的苦难面前,昂首挺胸,也以一身傲骨谱写了一曲永垂不朽的赞歌。她将“韶华易逝”,化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只求一个无愧于心的灵魂。在她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举典型事例进行阐述]

人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幸和苦难,然而,只要你鼓足勇气,坦然微笑着把这一切接受下来,就会发现,人生原来也会有另一种美丽。不要叹气,不要苦闷,不要绝望,当你骄傲地站在胜利之颠,你又会收获另一种财富。其实乐观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我们都能笑对人生,让灿烂的人生之花永开不败。[总结全文]

高二作文训练系列

《鸟》 专题 教学反思 篇6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过程与方法,不是简单追求结论。根据本专题学科互通、课内外互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初读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课外广泛收集鸟的资料和信息,以供课上补充、加工和整理。观鸟、咏鸟、议鸟、写鸟,这四个版块既是互相渗透、有机统一的,又是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开始导入新课,然后按照下列步骤教学。

一、观鸟。

1、说说观鸟之美的感受。

2、展示并介绍收集的有关鸟的图片、观鸟所作绘画作品等。(由学生自由上台介绍、展示。)

3、演唱有关“鸟”的歌曲。(可小组合作完成)

二、咏鸟。

1、咏诗《闻雁》、《迎燕》(男、女生分别朗诵),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自由发言)

2、朗诵收集的咏鸟诗。

3、汇总收集的有关鸟的成语、谚语等(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三、议鸟

1、你知道“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2、你认为现在“鸟”的生存环境怎样?

3、你认为在“爱鸟”、“护鸟”活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专题式教学论文 篇7

一光学双语教学的设置和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 自然科学学科比人文科学更容易实施双语教学, 物理科学由于自身的特点、性质, 不会将双语教学变成纯粹的语言教学。经过中学物理的学习, 学生对光学这门学科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大学光学的内容多以高中光学为基础, 借用数学工具, 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而数学知识涉及的英语较少, 学生只需花部分精力在相应的数学演算过程, 相对其他基础学科, 光学的学习难度并不高。因此, 我们对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选择光学这门专业基础课采用双语授课的形式, 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讲授。

现阶段, 国内流行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分维持式、过渡式和沉浸式三种。维持式是指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 整个阶段的课堂教学持续用母语来使学生增强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过渡式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加大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 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沉浸式双语教学是指课堂授课采用全英文形式, 师生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全程的学科知识讲解和学习。针对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 笔者建议开展双语教学以小班授课为佳, 根据学情进行分班, 采取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酌情考虑采用双语教学模式, 如讲授知识难度小的章节, 教师可以采取过渡式或沉浸式教学模式;而难度较大的内容, 则可以采用维持式或过渡式教学模式。此外, 目前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教学资源是指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可被利用的条件, 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目前, 市场上缺少优秀的双语教材, 很多高等院校开设双语教学, 为了让学生领略原汁原味的专业内容表达, 采用英文的原版教材。外文原版教材的特点是教材偏厚, 阅读量大, 对于缺乏英语阅读习惯和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而言, 不但达不到学习效果, 反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与学的辅助资源匮乏, 教师除了课本几乎很难获得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另一方面, 高校中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娴熟驾驭第二语言进行授课的教师资源非常匮乏, 虽然许多高校加大了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来校任教的力度, 但是这些引进的教师往往在科研和其他教学方面承担了相当大的工作量, 结果这些有能力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的积极性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2. 学生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就笔者授课的大一学生英语情况来看, 只有少数学生在第一学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大部分学生停留在高中的英文读写能力, 对这些学生而言, 课堂互动中语言交流不积极主动, 或不能驾驭语言表达其意, 影响了学习效果。但当老师增加中文解释的比例时, 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又觉得没有获得应有的英语能力锻炼, 同样感到学习效果不佳。

3. 双语教学缺乏教与学的氛围

从社会大环境看, 中国是非双语国家, 缺乏语言环境,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第二语言的机会很少。从学校学习氛围看, 大部分高校在专业课上一般只开设了1~2门双语课程。大多数本科生对本专业英文文献、书刊的接触不多, 对于英语科技资料阅读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训练较少。从教师队伍上看, 许多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缺乏接受系统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 结果虽然教师个人在外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均有相当高的水平, 甚至有或长或短的出国经历, 但要想上好双语课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针对目前双语教学的困境,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实施了专题化团队式的教学方式, 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强、定位集中的教学体现形式, 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一般以针对某一特定教学内容进行授课,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 使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或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的进展。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思想源于团队合作理论, 管理学者Tompkins认为:未来最成功的组织是团队组织;彼得圣吉也指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模式就是指由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专题, 以专题取代章节, 同时, 学生组成团队式学习, 通过教师讲解和团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掌握专题内容,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与传统的依照教材章节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相比较, 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模式能有效组织教学内容, 使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信息量大。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光的本性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 亦是近代物理学的生长点。通过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方式在光学双语课程中的实践, 发挥光学课程本身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特点, 使学生在学习光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受到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初步训练, 使学生既可以抓住教学重点, 又可以由点到线甚至到面地使知识更系统化,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每个专题引入相应的物理热点、难点和新兴应用技术 (譬如偏振光的干涉、激光原理等) , 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理论教学的同时, 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以团队形式进行专题讨论与实践研究, 这样的方式能较好地解决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 达到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 通过组建学生团队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笔者采用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对光学进行双语教学实践, 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分述如下:

1. 以专题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

双语教学与全中文授课存在较大差异, 在专题化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首先对光学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 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我们可以把光学与电磁学中的波动理论部分内容进行整合, 重复内容无需重复讲解, 杜绝繁冗, 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把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合和重构, 把教学内容从章节结构转变为专题结构。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有大量的实验现象作为理论的验证, 因此可以把一个或一类实验作为专题进行讨论。

如在波动光学部分, 以光束的相干叠加理论为线索, 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本质是双光束相干叠加和多光束相干叠加。在介绍光的干涉中, 可选择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两类专题。在每个专题的讨论中, 先对最具代表性的实验现象或理论结果进行阐述, 然后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运用。如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进行演示教学后, 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现象的解释, 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对菲涅耳双面镜和劳埃德镜实验的理解。在波动光学部分, 我们就形成了光束的发光机理、分波面干涉实验、分振幅干涉实验、等倾干涉、等厚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近场衍射、远场衍射、圆孔衍射、衍射光栅、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双折射现象、偏振光的干涉等专题构成的内容体系框架。教师还可以选择《光之舞》、《破解立体电影之谜》、《神奇的视觉特效》等记录影片作为辅助教学内容, 这些中英文影片生动地介绍了光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寓教于乐, 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对光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光学课程教学团队和学生团队组建

成立光学课程教学团队, 根据教师的特长、专业背景和研究领域的不同, 分解各自的教学任务。团队教学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不同老师在课程知识点的不同优势, 应博采众长。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示范, 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课后, 教学团队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教材选择、教学器材或媒介的使用、课件制作等环节进行各种交流。讨论和交流的结果为调整教学大纲、教学难度,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做出有益的贡献。

学生团队的组建, 以民主自愿的原则, 在课程初期将学生分解成若干个团队, 每个团队5~6名学生, 并推选一名队长。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教学模块 (波动光学、几何光学、量子光学等) , 每个模块设立5~10个专题。在专题化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每个专题涵盖的信息量都很丰富, 但在理论教学中仍然要做到突出重点,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即对每个专题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要重点讲述, 对重要的公式进行必要的推导, 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精髓。对于专题扩展部分的知识, 则要力求做到内容新颖、信息量大, 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并要求学生以团队讨论的形式深化理解, 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合作研究的方式, 给出总结报告或实例演示, 从而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视野, 激发学习热情。此外, 英文的应用也应逐渐渗入和加强, 但要注意比例的把握。

3. 专题化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成绩考核

专题体系的框架和内容要点是由教师集体研究讨论确定的, 特定专题及其具体内容则是由教师个人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专业特长和教学工作量的要求来选择专题, 但要考虑内容的完整性, 同一部分的内容一般由一个教师负责。在确定了个人负责教学的专题后, 专题的具体内容、教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教学案例的选择、教案的撰写和课件制作等具体工作则由选择该专题的教师来完成。专题化教学的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 虽然每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减少了, 但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管理上, 采取统一和专题负责制相结合, 为适应专题化教学的需要, 采取以专题划分教师职责, 对教师备课、编写教案、填写教学日志等方面, 特别在教学中对中英文比例的把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教师实行教学管理的专题负责制。

双语教学课考试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我们对课程考试形式也进行了调整, 采用“平时成绩+专题实践+考试成绩”的综合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专题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注重对平时和专题实践成绩的考核,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专题的讨论中, 避免通过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同时, 还要考查各专题的教学效果, 通过评价把学生在团队讨论中所起的作用, 也纳入到了平时成绩考核的范围。期末试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和计算多种题型, 并要求用英文解答。在批改过程中, 注意学生对物理图像的理解, 而对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 适当降低英语语法和拼写的要求。

在专题化团队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 团队教师之间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听评课、团队讨论等形式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影响有利于团队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 团队中每一个教师集中精力负责几个课程专题的教学, 有利于教师对专题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也有利于教师对该专题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题教学内容, 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最后, 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双向沟通, 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促进教学相长。我们将继续完善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策略, 对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考评体系, 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科研依据。

摘要: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它标志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实践, 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专题、组建教学团队的方式,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专题的课程教学形式。根据光学双语教学的特点, 整合教学内容, 采用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实践, 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增强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教学相长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光学,专题化团队式

参考文献

[1]麻彦龙、廖益.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 :189~190

[2]James A.Tompkins.The genesis enterprise:creating peak to peak performance[M].McGraw-Hill Inc, 1995

[3]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郭进隆译)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专题式教学论文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专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中实施“专题式教学”,不仅是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所面临的矛盾的一种有效解决路径,更是对语文必修课程教学的一种叫有机补充和完善。可以针对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不同需求和愿望进行满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化发展。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教材对学生进行“专题式”的教学,已经成为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面临的矛盾分析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所遇到的重重矛盾进行概括分析,主要得出以下三点:首先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所设置的修读模块偏多,且之间联系十分松散,再加之高中教學任务的繁重,选修模块的教学也就很难完成新课程改革中所设定的高效教学计划。其次,在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必修——选修”的教学模式,使得必修课程不能彻底深入而选修课程却又无法实施。最后就是缺乏相应的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评价,在授课完成之后都难于形成有效的监督检查。

而形成这类矛盾的因素存在多个方面,第一是由于高中语文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意识不高。随着新课程改革对语文选修课程的添加,很多教师突然之间都会感到无所适从,对原本教学方式的固守,使得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都不能很好地完成。第二是教师不能再语文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之间找到教学上的平衡点。对字面含义的解读上,必修课的教学意义就明显大于选修课,也正是由于教师的偏差“摆放”,使得选修课程成为了语文教学之外的“活动课”。第三是我国高考考试制度对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的不良影响。针对以上种种,唯有加强对语文选修课程的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其对学生的教学意义。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1.重点把握专题选修中的重点难点

在现阶段的人教课标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其已经为学生科学合理的划分出了不同专题,例如:在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分别设置了六个单元的学习,并进行了总体的概括:第一单元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的“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四单元的“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五单元的“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和第六单元的“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时完全“有据可循”,也因此要更加注重对专题教育背后的重点、难点的把握。首先要对选修课程所中的专题进行整体把握,让学生明白其划分的主要依据和专题所蕴含的艺术特色,和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其教育中的难点;其次是积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专题性的选修科目讨论,并从中概括出其普遍真实存在的具有再一次探讨的问题;最后就是按照选修教材中的单元篇目设置对“专题”内容进行讨论和深入,形成学生的高效性学习意识。例如在人教版选修九“中国小说欣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分别说出其中所包含的历史英雄人物,并由此提出“是历史造就英雄,还是英雄成就历史”的深刻思考。然后再对学生小说阅读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四大名著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选修课程的学习热情,完成对其“最近发展区”的提升。

2.整合对比专题单元选修篇目

在人教版的选修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详细划分出了诗歌和散文两个大的框架结构,在每一单元中又为学生划分出了“精读”、“略读”和“思考探究(一、二、三……)”。这时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从单元主题上进行把握,对具体的选修教育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在散文部分的第三单元主题“现代散文的小与大”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都江堰》的教学为例,让学生自主对“略读”中的《Kissing the Fire(吻火)》和《合欢树》中所蕴含的的“大”与“小”进行研读,并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以小见大”的作文。紧扣这一单元的“专题”,实现整体教育的有效整合。

在“专题式”教学中,每一版本的语文选修教材也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文本的编选、内容的裁剪和学习方法的引入上都存在不同。所以,教师要积极研读不同版本的语文选修教材,从其他版本的“专题”设立中发现对文章的不同解读、不同观点,从而进一步提升“专题式”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专题收益。

3.寻求例证融合整体专题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基础便是选修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在人教版的每一个“专题”单元设置中,只要教师能进行有效的文本选择,其必然会加速对这一类“专题”内容的掌握。在现代高中“专题式”教学中,这也成为了教师普遍运用的一个方法。例如在选修三“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的“儒道互补”中,以《<论语>十则》和《<老子>五章》为主要的授课重点 ,结合“大视野”中的《论中国文化》让学生对中传统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进行理解,并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在“相关读物”的《孟子见梁惠王》和《胠箧》的自主研读中寻找到相关的答案。从而实现对整个专题选修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实施“专题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选修课的发展以及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提供了良好的道路途径,同时也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的多样性、全面性提供了可能。只要能够坚持不懈的对“专题式”教学进行探索,就必将能够促进我国的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龙祖胜,梁莉. 例谈选修模块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J]. 语文建设. 2015(07)

上一篇:“放飞中国梦”主题教育方案下一篇:灰姑娘的故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