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项目化教学(精选9篇)
【摘要】传统的摄影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数码摄影教学的需要,本文立足今数码摄影教学的现状出发,论述了项目化教学在数码摄影课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应用的对摄影教学带来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改变单向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码摄影 项目化教学 摄影实践
近年来,数字化设备的应用对摄影的影响巨大,数码摄影已经成为摄影的主流方式。各大大专院校和职业学院对都对摄影教学做了相应的改变,如调整或减少传统胶片相机拍摄的内容知识的传授,减少光化学知识和传统暗房工艺的课程等等。然而,更为重要的教育观念的进一步优化在数码摄影教学中仍然需要推进。传统摄影教学中,强调科学性和本学科的内在体系性,强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教材为模板的封闭式教学仍然是常态。如今的高职摄影课程,它的主题是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实践探索。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学完相应的知识后,立刻在校内完成一个对应的拍摄“项目”。在这种交替学练的教学方式中,它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有效提高数码摄影教学的质量。
一、研究化教学的概念
项目教学的原型初始于十九世纪的美国的教育,并逐步完善于二十世纪晚期,现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理论思想。这种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项目是教师提前设定的,学生是该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二、项目化教学的应用
数码摄影课应用项目化教学辅助和指导在数码摄影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使学生能成为教学活动的能动主体。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项目教学的设计要点如下:
项目的需求分析:什么样的实践项目实现的什么教学功能;
任务分解:不同教学目标对应一个或几个任务,具体的每个任务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覆盖;
注意细节: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的模式下的方式扩大知识的覆盖,但却很难使知识系统化,所以在任务进行的末尾,往往需要及时的总结知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它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项目的任务。数码摄影属于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学生需要大量的实践机会来固化自己做学的知识,项目教学的任务设计应该从单一任务开始叠加,设计多个任务。
(2)建立项目团队。小组教学模式是项目化教学完成任务的基础的模式教学,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既要强调合作的共性,也要发挥不同参与者的竞争关系,分配的任务不是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任务的过程及其问题
(3)项目工作计划。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和本次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将提出任务的目标、要求和项目评价标准,同时确定任务的范围和进度的要求。任务在开始时,每个小组应制定项目工作计划,所有的团队的成员将共同制定作业的步骤和程序。这个计划应包括详细内容,如主题,时间,地点,拍摄人员,服装,化妆、拍摄的感觉等方面。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实践的各个环节做全程的指导。
(4)组织项目的实施在这个阶段。学生将确定每一个任务和每个人在这个组中配合工作的合作形式,然后按照步骤和程序进行推进。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每成员相互协作来完成拍摄任务。学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如灯光的位置,模特摆姿的问题,相机的设置等,教师不应提前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通过讨论和相互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修改当前的任务,解决方案中的种种问题。在这个充满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恰当指导是重要的。教师必须在学生完全没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即使出现,在给予合适的指导后及时的消失,避免学生产生的依赖心理。
(5)检查评价结果。经过裁剪和后期处理过得的照片,将要求在小组长充分讨论,小组成员提交已完成并讨论的项目。每队成员选出代表,使用投影机在课堂上展示他们所有成员的成果。展示的作品应设计技术层面,创意、和主题,针对项目具体。清楚自身优势和不足。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使他们当场了解这次任务文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未来项目的学习。最后,从每个组对评价中涉及的意见进行修改完成最终作品。
(6)绩效评价展览。项目可以在一个小型的交流会和照片墙上进行展示,每个人的摄影作品都应该得到展示,使学生养成分享摄影作品的习惯,作品的评分模式也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自己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应该有机结合,过程评价和评价也应各占比例。具体的评价是:整体评分=平时表现(30%)+团队工作(30%)+期末个人工作(40%)。学生的平时表现一定要纳入最终的成绩评定。项目团队和项目工作评分占最终成绩的30%目的是:提高团队项目团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三、摄影教学的数字化项目教学的优势
(一)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核心
它改变了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转变。学生的新特点告诉我们,学生不愿意坐在教室里静静地听没有任何参与感的摄影教学。一旦他们参与进来,学习热情将被极大地推动。
(二)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码摄影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始终缺乏实践的局限性,对学生课后再次进行摄影实践的自信心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每个成员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交流心得体会。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展个人的艺术潜力。
(三)项目教学帮助学生融入社会
实践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提高在未来社会实践中的适应能力。从相互合作中,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可以同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摄影公司、影像制作公司进行丰富多样的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摄影,项目教学,实施
1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 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数字摄影”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数码摄影基本取代了传统摄影, 无论从器材还是从技术方面都有了革新。数码摄影可以更好的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比如可以在拍完后立即使用投影设备进行观看, 这非常有利于课堂授课的发挥, 更直观的展现知识, 也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
作为高职高专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数字摄影”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这决定了它在授课时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技术与艺术并举。并要求摄影者随着被摄对象和场景的变化, 具备灵活应用及应变的能力。综合以上, 该课程尤其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3 项目教学法在“数字摄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 典型教学项目设计
项目化教学设计是将“数字摄影”传统课程转化为项目化课程的重要环节, 依照“数字摄影”课程大纲以及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将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项目设计的内容首先要具有真实性、趣味性, 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利用工作室的灯光布景等器材设备、校园的外景资源以及周边景区, 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项目的设计。使项目化教学具有实战性和可行性;同时, 将项目作品与学校相关宣传活动要求相结合, 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岗位意识。该课程部分典型教学项目设计见表1。
3.2 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
设计好典型项目之后, 就是项目的施实施过程。在项目实施前, 需要对学生充分讲解项目的目的意义、过程, 以及项目需要的必要理论知识, 激发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和创作欲望。通过典型项目的完成, 提升学生的知识、情感、审美,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按照任务需要, 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分组, 一般按照自由组合为宜, 每5-7人为一组,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每组执行前先确定好任务方向。
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应实施有效的监控和指导。因为分组较多, 教师不能每组都跟进进行实时指导, 可以结合学生创作主题的难易程度、创作的新颖独特情况予以指导。为防止部分学生依赖个别能力较强的同组学生, 需对小组或进行有效的控制, 项目的分工要细化到个人, 使每名学生均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在指导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 做到“做中学”, 在动手中积累经验建构知识, 体会到项目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3.3 成果展示与评价
完成项目之后, 要进行项目的总结、展示与评价环节, 这是检验项目完成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安排每组中的一名学生作为代表, 使用投影设备进行成果展示。要求说明创作的目的、过程、每张照片拍摄时使用的技术手段、表达的主题等。学生讲解完毕后, 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这样可以使不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切磋, 互相学习。
4 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数字摄影”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课程学习, 我校图形图像专业学生的拍摄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金石.关于高职院校摄影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业家.2013 (5) ∶169.
[2]罗敏, 李辉.高职院校“摄影摄像”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 (4) ∶38-41.
[3]关超雄.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数码摄影课程的应用[J].才智.2013 (21) :92.
一 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摄影”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摄影与摄像创作能力,磨练学生摄影的基本功底,融专业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数码照相机的组成和功能;使学生掌握构图的能力;掌握各种拍摄模式的基本知识;掌握用光的技巧;掌握各种题材的拍摄。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摄影基本能力以及摄影构图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各种题材拍摄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美感。
二 学习者特征分析
“摄影”课程是在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中开设,学生的年龄在18岁以上,生理和心理发展已成熟,个性发展开始趋向稳定,主要表现为:智能高度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思想和行为表现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探索性强,外部动机趋弱、成就动机增强。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已经学过艺术基础、美术和平面设计,掌握了构图的能力和图像处理的能力,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能熟练使用教学平台,能熟练操作课件,具有一定的网络搜索能力。能力基础: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极强。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完全具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调控方面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情感态度:学生能够认识到摄影知识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摄影在后续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大多数学生乐于并能够认真学习摄影。学生对枯燥的摄影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但对摄影知识的实际应用内容非常感兴趣。学生乐于参加摄影实践。[1]
三 学习内容分析
“摄影”课程教材以杨绍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摄影技术与艺术》为基础,抓住摄影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十章,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将其重新组织,调整为7个学习项目,项目一,摄影概述;项目二,照相机及配件;项目三,摄影曝光;项目四,摄影用光;项目五,摄影构图;项目六,视频摄影及专题摄影;项目七,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影像处理技术。[2]
四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在摄影课程的项目教学中,作者综合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实物展示法、实验法。采用的教学策略有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讨论、竞争协作策略、自我反馈式学习策略等多种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达到了“摄影”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 学习环境设计
“摄影”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必须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项目教学法的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完成教学项目所必须的各种条件的综合,包括教学媒体与教学材料的选择与设计、辅助完成项目的认知工具设计、人际环境设计、项目任务及情境、实施项目的场所等。
1 教学媒体与教学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作者亲自制作的课件、数码照相机实物、网上学习资源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结合学习内容,根据教师给出的相关资源网址或利用目录和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
2 辅助完成项目的认知工具设计
在摄影课程的项目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主题学习网站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与项目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在主题学习网站上检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为了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项目主题进行讨论协商,必须要构建协作学习的平台。必须教会学生从网络上获取各种资源的方法,以资源网址或网上搜索引擎作为信息搜索工具,以MSN、电子邮件、BBS、QQ、聊天室等作为交流和学习的工具,以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享信息和共享知识建构。以Office系列工具或网页制作软件作为照片成果展示工具,撰写项目报告,制作成果展示课件。教师给特定的项目目标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在计算机上安装各种工具软件,这样也方便学生制作各种图表、表格和图形,为项目成果汇报做准备。
3 人际环境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先展示一些与本项目内容相关的照片,并结合照相机实物演示项目拍摄技巧,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一种活跃的、积极的课堂气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教师及时指导,为学生排忧解难,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将教师的讲解、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教师对内容的讲解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学生容易掌握,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 项目任务及情境设计
要开展项目教学法,就要总结一些摄影项目,研究这些项目的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身边的人和景,提出校园风光摄影、日出和日落摄影、花卉摄影、人像摄影、体育运动摄影、夜景摄影、民情民俗、建筑摄影等项目,和学生一起探讨每一类项目的特点、拍摄目标、拍摄要点、拍摄计划、拍摄技巧和拍摄过程,以供学生在拍摄时参考。
5 确定项目教学场所
“摄影”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很多情况下在普通教室内是无法完成的,因为它是以开展真实的项目进行的,因此,必须要求教师要根据拍摄项目的特点选择安排教学和实践的场所。第一个教学场所是班级教室,在教室里,教师可以向学生系统讲解摄影的基本理论,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学生在教室里可以制定小组学习计划,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室也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第二个场所是拍摄实景地,根据学生制定的项目主题,到现实的场景中进行拍摄。第三个场所是计算机室,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处理所拍的照片,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3]
六 项目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每个项目组要对自己所选的项目制定出一个详尽的拍摄计划,找准拍摄的要点和拍摄技巧,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提前到所要拍摄的地点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环境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到时慌了手脚。其次,学生要详细地分析所拍项目的特点和拍摄技术,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拍摄方案,然后根据方案借助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尽可能全的收集所拍项目的资料。再次,根据制定的拍摄计划,开展项目学习。学生到现场进行具体的拍摄时,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和项目小组中同学以及其他项目组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利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后期处理,以弥补拍摄中的一些缺陷。
七 教学评价
由于摄影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均很强的课程,因此其课程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这几方面的因素,使得学生既能掌握摄影的基本原理,又能熟练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巧。因此,应建设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摄影课程的项目教学评价过程为:首先由项目小组进行自评,评析自己小组拍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再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拍摄的项目照片,同时介绍拍摄项目的设计思路、拍摄所用的技巧和技术、项目拍摄过程中的收获和心得。其次,项目小组之间进行互评。项目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指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拍摄作品,从照片的思想内涵、构思、拍摄技巧、取景、构图、用光、聚焦、曝光等技术和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照片中的拍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这三方面的评析,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照片的鉴赏能力,也能使学生总结自己拍摄中的经验和不足。[4]
“摄影”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的考核按照以下方案执行:第一部分为课堂考核部分,由学生的出勤率与平时作业构成,这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第二部分是学习小组的项目作品,学生按照项目的要求,拍摄一定数量的摄影作品,主要包括全身人像、半身人像、静物、校园风光、学生活动掠影、会议摄影、动体、花卉、日出日落、夜景摄影等,这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每个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必须要书写实验报告,记录自己的拍摄心得,这部分占总成绩的20%。第四部分是期末考试,考试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课程论文,也可以是课程小作业的形式,这部分占总成绩的40%。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杨绍先.摄影技术与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3]徐苑.在摄影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
第一章项目的可行性与市场分析
一、项目的可行性
从三方面对儿童摄影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市场竞争分析
我们可以对儿童摄影市场竞争进行分析。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在儿童摄影行业,供应商主要是指为影楼加工相册、水晶等产品的加工厂,这类加工厂数量众多,对于摄影店来说,由于越来越发达的物流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甚至可以全国范围内选择加工工厂,因此,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并不强,产品价格比较稳定,这对摄影店比较有利。
2、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在儿童摄影行业,总体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产品与服务并不是完全标准化等因素,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并不强。儿童摄影的产品与服务是个性化的,因此,很难进行价格比较,即使能比较,价格也很难成为唯一的购买依据。
3、新进入者的威胁
由于目前儿童摄影市场还没有主导品牌,市场非常分散,几乎没有形成一定的进入障碍,因此,行业里很容易出现新的进入者。新进入者中,一类是连 锁的品牌儿童摄影公司在当地开出连锁店,另一类是当地的婚纱摄影等其他细分摄影市场的公司进入儿童摄影行业,这些企业实力强,起点高,从短期来看,冲击会 比较大,而从中长期看,主要取决于现有企业自身的战略及其实施情况。
4、替代品的威胁
儿童摄影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市场,并在不断发展,目前来看,似乎没有直接的替代品。其潜在的替代可能来自两方面,一方面,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普通家庭会自己给宝宝拍照,另一方面,随着摄像机的普及,有些家长已经不满足给宝宝记录照片,而希望记录影像。
但总体上说,这种替代威胁并不强烈,一方面,随着儿童摄影的不断精细化,其品质与服务不是家庭摄影能够比拟的,另一方面,摄像仍是小众,且与摄影有明显区别,摄像很难完全替代摄影。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目前儿童摄影行业主要由三类公司组成,连锁品牌儿童摄影公司、本地其他细分摄影行业的公司开设的儿童摄影公司或分部、本地化小型儿童摄影创业 公司。前两类企业往往实力较强,前者有品牌优势,后者有熟悉市场的优势;而第三类公司占据绝大多数,一般都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但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
综上所述,儿童摄影市场总体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有市场吸引力的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客户分析
儿童摄影的拍摄对象一般涵盖从出生的宝宝到十几岁的小孩,且主要集中在上小学前的儿童。儿童摄影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存在重复消费,而且,重复消 费的频率与消费的体验成正比。儿童摄影基本上都是本地化服务,客户(特别是宝宝妈妈)往往有一个朋友圈子,其中有很多儿童摄影的潜在消费者,良好的口碑往 往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的客户,而不好的反应往往会让儿童摄影店损失大量潜在的客户。
从消费档次而言,儿童摄影的客户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即高端的与低端的客户相对较少,大部分客户都愿意接受适中的价格1000元左右以便 获得相应的服务,因为有时候价格会变成一种品质与服务的信号,即客户承受范围内的、相对较高价格的摄影套餐可能对客户就意味着更好的品质与服务,从而成为 客户做出选择的理由。
综上所述,认识到客户的这些特点非常重要,漂亮的照片、良好的服务、精美的产品、优惠的价格都是客户所重视的,而良好的消费体验更是至关重要。儿童摄影公司必须致力于满足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改进。
(三)创业型儿童摄影公司能力分析
儿童摄影公司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这些公司往往立足于本地化服务,对当地的市场与消费者比较熟悉了解,能够及时掌握需求变化,灵活做出调 整,这个是其优势。另外,这类公司能够创立往往也是基于其一定的能力,可能是其创业者本身高超的技术,或者是创业团队优势互补形成的合力,或者是优越的门 店选址,或者是基于新兴的营销技术等,这使得这些公司一般都会有点差异化,并得以创建并生存。
同时,这些公司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包括实力弱,规模小,资金与人员少。这种实力上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也制约了企业向高端 市场发展的能力。这就表现在这些企业往往都立足于中低端,主要通过价格竞争方式来拓展市场,善于模仿,不善于创新,最终归于同质化低水平竞争。所以走低端 路径,以价格去竞争是不可取的。
二、市场分析
整体概况
儿童摄影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据中国权威机构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有万至3000万名婴儿出生,其中0-4周岁婴幼儿消费群体就有 8000万。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的统计公告,中国0-3岁新生儿用品家庭月消费为900多元,加上广大农村城镇地区婴幼儿消费,中国的婴幼儿摄影市 场每年将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而目前这个市场开发程度不足20%。
在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下,给孩子每年拍一次纪念照片,已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同时也成为一种时尚。根据中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仅 0-6岁的婴幼儿达到1.4亿,其中城镇0-6岁婴幼儿为5200万左右。儿童摄影这一领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等待去发掘。每一个家庭对专业儿童摄影机构的 需求也逐渐迫切,要求的品质也很高。因此,儿童摄影市场潜力巨大,投资前景非常可观。 据了解,儿童摄影成套相册价位基本都在3000元以下,而1000元左右的约占5成左右。
第二章经济测算及财务分析
一、前期投入成本
—— 陈涵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摄影导论 第一节 摄影简史
第二节 摄影的概念与基本特性 第三节 摄影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教学重点:
本单元讲述了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广告摄影发展的历史。重点是摄影的概念和基本特性,以及摄影的起源与演进的历史。
教学难点:
摄影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如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辨别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理解掌握: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摄影的概念和基本特性,理解它们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理解摄影的特性,提高学生对好的摄影作品的辨别能力,掌握摄影的概念、特性和摄影的历史。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第二章 照相机 第一节 照相机的类型
第二节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与主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照相机的镜头 第四节 照相机的使用
第三章 闪光灯,滤光镜与摄影的附属器材 第一节 闪光灯 第二节 滤光镜 第三节 摄影的附属器材
第四章 影像的记录与存储 1学时 第一节 感光胶片
第二节 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与存储设备
教学重点:
本单元讲述了照相机,闪光灯,滤光镜与摄影的附属器材以 影像的记录与存储,重点是照相机和影像的记录与存储。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熟练操作照相机,并了解照相机的内部构造与镜头的使用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理解掌握: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照相机的类型,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与主要组成部分和照相机的镜头,了解闪光灯,滤光镜与摄影的附属器材以及影像的记录与存储,并熟练操作照相机。作业及要求:
1.户外相机操作实践。2.十张以上摄影图片。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第五章 摄影曝光 第一节 什么是摄影曝光 第二节 曝光量的控制 第三节 常用曝光模式的运用
第六章 摄影构图
第一节 摄影构图的概念 第二节 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影响构图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摄影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第七章 摄影用光
第一节 对光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对摄影光源的种类及运用
教学重点:
本单元讲述了摄影曝光、摄影构图和摄影用光。重点是曝光量的控制、摄影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和对摄影光源的种类及运用。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构图能力和对画面光线处理的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求学生了解理解掌握: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曝光的基本知识和摄影构图的形式美法则,能够熟练运用摄影曝光知识,了解曝光在摄影构图以及光线处理时的作用。作业及要求:
1.2.通过户外相机操作实践,运用摄影曝光知识和摄影构图的形式美法则,拍摄出五张以上户外与室内摄影图片。要求要曝光准确,运用形式美法则,有光线的处理,A4统一装订并刻录光盘一张。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
第八章 彩色摄影 第一节 彩色片原理 第二节 彩色片曝光 第九章 数码摄影
第一节 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区别 第二节 数码摄影的特点 第三节 数码照相机的使用
教学重点:
本单元讲述了彩色摄影和数码摄影。重点是彩色片曝光和数码照相机的使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充分了解彩色片曝光和与黑白片曝光的差别,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差别。
要求学生了解理解掌握: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彩色摄影与数码摄影的特点,了解彩色片曝光和与黑白片曝光的差别,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差别,熟练掌握彩色片曝光方法,熟练操作数码相机。作业及要求:
1.运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静物和风光摄影各五张,熟悉数码照相机的各个部件功能,理解摄影色彩知识。
2.要求有自己的想法,有独到的眼光,A4纸统一装订并刻录光盘一张。
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第十章 摄影类型 第一节 商业摄影 第二节 新闻摄影 第三节 艺术摄影
教学重点:
本单元讲述了摄影的类型。重点是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充分了解商业摄影中的静态摄影和动态摄影以及艺术摄影中的类别。
要求学生了解理解掌握: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的本质,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别。作业及要求: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摄影基础D 课程编号:1004311D 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6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课程类别/性质:专业特色/跨专业任选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摄影基础》是设计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和应用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摄影技能,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视角观察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新和表现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掌握用这一特殊技术工具进行摄影创作
2、培养学生专业摄影的特长。
3、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以专题摄影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摄影技能。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单元传统135摄影及器材使用(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135传统摄影概况,功用及器材使用常识。教学内容:
135摄影的优长和使用;传统135胶片相机的三种机型;摄影的基本技术;135胶片摄影的制作。本单元重点难点:
三种机型的特性,使用相机进行实拍。第二单元 摄影胶片及曝光方法(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胶片特性及曝光方法并在实拍中验证。教学内容:
胶片的三种类型和规格;彩色负片的用途、优长与局限性;彩色反转片的专业用途及曝光特点; 日光型和灯光型胶片的选用及色温控制;胶片的感光度、颗粒度,反差和色彩还原的差异;18%中灰的测光基准、曝光补偿与包围曝光法;入射与反射式测光表。本单元重点难点:
测光原理,实际使用机内测光表。第三单元 彩色负片和实拍技巧(4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彩色负片的特性及室内光的用光要领。教学内容:
彩色负片常用的几种品牌,特性和价格;彩色负片的感光度选择;彩色负片在拍摄中要注意的事项;色彩还原与曝光及后期制作的关系。正确使用相机的测光表及曝光补偿功能。机械相机的估计曝光方法(根据胶卷说明和经验);电子相机的半程快门;自然光的表现力,室内光的特点和测光;相机的安全使用和基本操作要领; 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正确选择胶卷和进行实拍测光,稳定机身。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四单元 分析摄影作品中光的运用(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光在摄影作品中的作用、构成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
光的分析:光的性质、光位、照射方式、强度和色温;摄影中光的使用;三种测光方式的使用条件和测光差异;照片画面中的光影布局与色调。本单元重点难点:
画面的构成要素,根据表现要求处理光线。第五单元 实拍技巧和摄影“三要素”(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常用实拍技巧和对摄影“三要素”的理解及运用。教学内容:
摄影“三要素”—构图、用光、瞬间。“三要素”的体现是技术与创意的基本标准。摄影构图是减法摄影的光效;景深的控制,预调焦点,动态表现;摄影的瞬间把握;实拍基本技巧。本单元重点难点:
对“三要素“的综合理解,综合实拍能力。第六单元 摄影中的综合表现(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体现“三要素”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
构图的结构意识,综合表现和个人倾向;用光是表现的核心要点;决定性的瞬间。本单元重点难点:
综合表现的诸要素,实拍控制。第七单元 反转片的特性与使用(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反转片的功用、学习反转片实拍技法。
教学内容:
反转片的特性和使用;反转片的实拍重点;实拍附件的使用;闪光灯的使用。
本单元重点难点:
反转片的专业标准,反转实拍精准度的把握。
五、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
《美国纽约摄影教材》上下册 参考书:
(1)《A亚当斯论摄影》(2)《摄影用光》(3)《暗房技术》(4)《摄影与观察艺术》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查
七、其它说明 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关键词:摄影传统工艺,摄影教学,数字技术,重要性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中国摄影高等教育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 从1953年复旦大学的新闻摄影课, 到1983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合办的摄影专科培训, 再到1985年中国第一个图片专业摄影系在鲁迅美术学院成立, 至今全国已有近两百多所院校开设了摄影专业课程或摄影系。中国的高等摄影教育也在办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前进, 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的现象。
恰逢中国高等摄影教育迅速发展的三十年间, 摄影技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众所周知, 在新世纪到来之前, 摄影专业课程设置一直都以照相机原理, 黑白胶片的拍摄冲洗, 彩色胶片的拍摄, 以及黑白暗房制作等等作为学习摄影艺术的基础课。而随着数码相机的不断普及和发展, 数字技术改变了摄影记录影像的传统方式, 一些高校摄影课程的结构也随之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尽可能的压缩传统胶片摄影课程的学时, 以数码类的课程取而代之, 当然, 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 但这种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摄影的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产生了拔苗助长的功效。
一、何为传统摄影工艺
我们所指的传统摄影工艺, 是相对于如今数字技术而言的。 摄影是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依托于技术的不断革新, 我们记录影像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变。数字技术的出现是摄影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它改变了摄影记录影像的原理方式。在它出现之前, 影像的记录是一个化学过程, 通过卤化银感光后, 显影, 定影, 从而获得影像。在这个过程中, 个人的操作技巧、经验、以及严谨程度对影像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的手工性, 更加增加了摄影的魅力。与数字成像技术相比, 传统摄影工艺更强调摄影者的技术熟练技巧以及对于影像的摄前驾驭意识。
回顾不到200年的摄影史, 摄影术由繁至简, 经历了众多的拍摄工艺, 如银板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火棉胶湿版摄影术、 蛋白印相工艺、干板法、蓝晒法、铁盐工艺、铂/钯转印工艺等等, 这些所有的技术技法构成了摄影术的历史, 同时也影响着摄影艺术的发展。受制于时代、材料和各自工艺的特点, 有些在摄影史的发展中一晃而过, 有些则影响了一个时代。而离我们最近的、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摄影工艺, 是今天还在使用的各种画幅的黑白彩色胶片, 相纸。
二、传统摄影工艺课程的学习对于摄影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在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 每一次新的工艺的出现, 都对摄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传统摄影技术在如今的摄影教学中是留是去, 是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一个摄影专业的学生, 学习摄影, 如果仅仅满足于取景和按快门, 不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摄影史上经典的传统摄影工艺, 那就不能涉及摄影技艺最本质的东西, 甚至可以说无法领悟摄影的真谛, 因此, 认真了解或学习这些技术对摄影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通过一系列的传统摄影工艺学习, 可以让学生梳理摄影技术史的发展主线
摄影是一门具有专业性、艺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发展历史至今不足二百年。今天, 我们来翻看世界摄影史, 不难发现其中有着重要的两条线索, 一条是关于影像技术的发展, 它涵盖了科学家与艺术家不断努力完善摄影术的过程, 以及照相机、感光材料的发展历史;另一条则是关于摄影艺术风格流派的发展, 它记录了各个时期摄影家的代表作品、创作特点、表现手法, 时代背景等等, 这两条线索是相辅相成的。
所有的高校摄影专业都设有摄影史这门课程, 同时也是摄影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而教学效果往往则是摄影众多课程中效果最差的。从部分高校的教学现状来看, 摄影史的教学往往遵循于讲述摄影纪事年表, 风格流派的形成、特点, 以及摄影名家的代表作观看, 使学生被动了解这一百多年都发生了什么, 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在一个讲与听的过程。在教学中, 历史的学习往往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 尤其是艺术类的, 学生往往在学习完摄影史之后, 只是被动了记住了什么时间出现了什么技法, 通过二手的图片粗略的了解了各个时期代表性的摄影作品, 而不能够了解其中的原由, 这些都是因为缺少一定的实践, 缺少对历史的感知, 其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比如, 在摄影史课程的讲述中, 有一节是介绍阿彻所发明的火棉胶湿版摄影术, 这是一个在摄影普及和流行过程中起着里程碑作用的摄影技法, 我们今天能看到19世纪中后期众多的历史影像, 都归功于此法的出现。 湿版摄影术使用了玻璃作为影像承载的中间材质, 受其材料的局限性, 在操作上有些复杂, 但比达盖尔的银板法要简约很多, 而呈现出的影像质量同样细腻而又层次丰富, 同时配合蛋白相纸, 可以重复的印制照片。对于此时期的摄影发展, 学生仅仅通过投影的示例图片是难以看到其真实的影像效果, 更不能深刻了解当时使用这种方法拍摄的代表摄影家的作品, 认知其作品的伟大之处, 其主要原因就来自于学生不了解湿版工艺在拍摄时的方式方法, 以及它的优点和缺点, 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其对这一时期摄影艺术史的认知程度。
因此, 如果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解并实践摄影传统工艺, 通过实践作为切入点, 加强对于“摄影技术史”的认知, 从而更能了解”摄影艺术史“的发展, 理清整个摄影史的发展脉络, 同时吸收前人的成果、经验、手法、理念, 不仅在艺术理论上有所提高, 更能对摄影创作指明方向。
2.培养学生摄前思考的意识、养成认真、严谨的拍摄态度
在传统的胶片时代, 摄影专业的学生通过了解并掌握相机的使用方法、胶片的拍摄、冲洗、放大, 从而获得一张影像, 这期间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在此过程中, 学生必须在每个环节中都要按照严谨的程序来操作。在拍摄前期, 要选取适合自己拍摄主题的相机 (这里主要是指不同的相机画幅) , 因为不同相机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以及镜头语言是有所区别的, 例如:135画幅的相机是一种快餐式的拍摄, 比较适合抓拍;120画幅的相机底片较大, 在便捷的同时也能强调画面的质量;而大画幅相机则属于技术性相机, 不仅凸显了影像的品质, 更能培养严谨、冷静的拍摄习惯。在拍摄过程中, 由于胶片只有一次性机会, 这就要求学生要在拍摄中通过认真构图、布光、以及测光, 从而才能保证影像的质量。而拍摄完的冲洗也要按照严谨的方式, 例如要选取适合的药水、温度等等, 所有每个环节, 都影响着最终的影像品质, 马虎不得。
然而,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普及, 如今, 一些摄影基础课程, 例如摄影曝光、用光、构图等这些课程, 都逐渐采用数码相机来完成学习或教学。由于数码相机的自身特性和原理, 其拍摄几乎没有成本, 而且可以即拍即看, 即看即删,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学习带来了便捷和高效, 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但同时也凸显了一大弊端, 也就是学生在拍摄学习过程中, 逐渐对即拍即看这一效果产生了依赖性, 而忽略了拍摄前期的严谨态度, 加之照相机的智能化不断提高, 图像后期调整软件的不断强大, 有时候学生在拍摄过程中完全是一种试试看, 没有目的, 碰运气的胡乱拍摄。例如, 在练习摄影曝光的课程中, 学生不再去仔细对分区曝光法进行实践、学习, 而是完全依赖lcd显示屏所看到的效果, 才能判断是否曝光准确, 久而久之, 成为了机器的俘虏。
在摄影的基础训练课程中, 黑白摄影一直是必要的一个环节, 它帮助学生去认知照片的影调、层次、质量。对于制作一张优良的黑白照片, 需要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而对于黑白摄影, 如果单纯的使用数码相机拍摄, 再通过软件处理成黑白照片, 是很难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去了解黑白影像的影调与层次, 以及黑白摄影的真谛。只有真正的通过大量的黑白胶片拍摄、冲洗, 以及暗房放大图片的技术训练,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觉经验和对影像的把控和处理能力。
数字技术在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作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培养学生摄前意识的能力, 因此, 要通过胶片摄影严谨的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对待影像的严谨态度, 以及拍摄前期的思考过程, 从而才能在摄影的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摄影传统工艺的实践, 培养摄影学习的兴趣, 拓展思维
如今, 在开办摄影专业或摄影系的高校中, 绝大多数的招生都是以美术类考试, 即素描色彩的全国统考来进行的, 不论是专业的美术院校还是综合类院校。由于中国青少年摄影教育的缺失, 几乎大部分的学生在进入摄影专业的学习前, 对摄影根本没有什么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兴趣, 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拓展思维, 也是高校摄影教育的重点。
摄影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 在大一和大二期间, 主要是学习摄影技术方面的课程, 通过学习照相机原理, 摄影曝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黑白摄影、彩色摄影等等这些最基础的课程, 从而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期间, 也是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摄影的兴趣和拓展摄影思维训练的重要阶段。面对今天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 我们获得影像的工具也更加多样化, 比如手机, 它使得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获得图片, 而且是纯粹机械的复制量产,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我们对摄影逐渐产生了疲劳感, 同时也丧失了对于摄影艺术的真正认知。很多学生在学习摄影之前都狭隘的认为依靠摄影设备的先进程度可以把控摄影作品的质量, 照片则是存在电脑硬盘里的一个个数字文件。而通过摄影传统工艺的了解和学习, 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 了解形成影像的众多媒介, 以及摄影语言。同时传统的摄影工艺与数字技术相比带有很强的手工性和个性, 当学生通过某种工艺获得影像后, 其自身的成就感远远要比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图片高很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增加了其学习的兴趣。
近几年, 一些院校在胶片拍摄的基础上, 逐渐也开设了火棉胶湿版摄影术、蓝晒法、蛋白工艺等一系列的课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尝试并了解了从最初的摄影技法到现在发达的影像技术的发展过程, 作为高等教育的摄影专业学生, 一方面拓展了其对摄影新的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也研究了媒介材料对于摄影的重要性, 探索了摄影语言的问题。
三、结语
分段学分制,是借助于学分制的教育管理制度,与艺术教育的阶段性学习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源于美国,盛行于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既有学年制的教育模式,又有学分制的系统特征。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谨完整的特性,又吸收了学分制选修课程广泛等长处。
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摄影专业分段学分制实施过程中,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强化专业学习的指向性为教学定位。在大学的一、二年级按照专业大类设置课程,以基础教育为主,实行学年制的教育管理,保留原有的班级制,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对稳定。三、四年级则以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以专业教育为主,学生可以在不同的专业方向里(前提是教学单位在摄影学科下面设立一定的专业方向)自选个人喜欢的专业内容。
老师下讲台,学生进书馆
“互动性、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的改变会为分段学分制整个体系的实施带来重要的影响。清楚地界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的架构,合理地将“互动性、启发式”教学方式贯穿于专业教学活动中。
研究性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考,研究性学习是分段学分制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体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传授的唯一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进入研究知识的过程,并作为指导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律与自我负责精神,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不仅体现出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更需要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适时建立新的教育教学机制(本科生导师制)。
整合知识改教材,课业评鉴促教学
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摄影专业教学的特殊要求和分段学分制教学体系的特点,以及学生就业的工作走向,对原有的摄影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和修订,整合一些知识结构趋同的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更强的专业知识课程,加大专业课的学时比重。开设第二课堂。邀请国内外学者和教授进行学术讲座。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学业需求,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丰富分段学分制教育体系的教学内涵。
课程作业的全面评鉴
课程作业的全面评鉴工作,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门专业课授课结束后的课程作业总结、专业教师对课程作业的现场评点,同学之间的互评,都能够较为直接地促进专业教学的进一步深入,能够使学生认识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而且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程名称:风景摄影 课程编号: 课程对象:园林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风景摄影课是园林专业必修技能课程之一,它是理论的基础上注重技巧与实践,强调学生熟练的掌握摄影基础理论与技巧的基础上大胆用于创新,并能熟练地运用到在以后的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
风景摄影是自然景与人造景的再现,是气候变幻的瞬间记录;是摄影技巧和美妙景色结合的成果;同时也是形象思维和情感出发的艺术创作。
二、教学原则和要求:
1、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学习基本理论与技巧外还要求学生眼勤、手勤、脑勤,勤与观察,善于思考。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摄影技能和审美观点。
2、强调学生熟练的掌握摄影基础理论与技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并能熟练地运用到在以后的摄影创作实践中
3、要求学生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活跃的艺术思路进行创意性学习,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又要以艺术为指导。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和应用,通过直观性的教学和演示,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作品分析阐述风景摄影创作中的摄影技巧,正确的、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创作审美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第一章 风景摄影概述 2学时
第二章 数字相机的使用 8学时 第三章 风景摄影的构图 12学时 第四章 风景拍摄技巧及表现 20学时 第五章 在特殊天气中拍摄风景 16学时 第六章 风景名作赏析 2学时
五、考核和评分方法:
作业:根据第四章风景拍摄技巧及表现拍摄作业10张,图片不小于8英寸。
成绩:作业完成后,由三名以上教师集体评分,平时考勤与平时成绩占40%,期终成绩占60%作为期终成绩。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
【摄影项目化教学】推荐阅读:
摄影教学心得体会10-19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11-29
现代摄影艺术教学大纲备课07-20
《小摄影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0-29
摄影作品06-01
新创意摄影09-13
拍摄摄影合同10-05
大学摄影教案10-17
摄影课程设计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