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项目感想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景观设计项目感想(精选8篇)

景观设计项目感想 篇1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一门新的课程----公益劳动。怎么说呢,感觉这堂课很实在,因为我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了解“公益”二字的含义,而且能够外出实践感受“公益”。

我记得第一次实践课的时候,助教带着我们去足球场边上拣落叶。有个男老师给我们发袋子让我们把落叶捡到里面去,我当时看到满操场的落叶很是郁闷,心想那么多,一片一片的用手捡要捡到什么时候啊。可是看到其他人已经开始工作,我也埋下头认真捡起来,没过一会儿就捡完了,我真是佩服集体的力量。第二次我们换了一个地方,到南区捡树叶。我和另外两个好朋友一起捡 南12楼 底下的落叶,正值深秋,落叶飞的到处都是。我们有点渴了,就准备去食堂买水。买水耽误了一会儿,下来的时候同学们都签到离开了。我们仨心想真不应该去买水,弄得这节课白上了。刚要离开,助教正在靠近门口的位子笑嘻嘻的等着我们。真是感谢负责的助教老师啊,让我好感动。

这些课上有些同学很认真的在做公益,有些同学只是打打酱油,但在我看来,虽然认真起来很累,但是心里很开心。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也绿化了环境,让我懂得了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以后我要多参加志愿者活动,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还能对社会做出贡献。总之,这堂课真的让我学到不少,成长了不少。

指导老师:

策划人:

策划时间: 2012/2/14

活动背景:

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作为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在敬老院生活的老人们,虽然平时能够和其他老人聚在一起,但是他们一定很希望受到社会的关心,感受社会的温暖。让我们把这份温暖带给他们,使他们老有所乐 活动主题:

关爱老人,为老服务

活动目的:

让老人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让志愿者在关心老人的同时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充实,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并能在以后的日子多多关心身边的老人,逐渐成长;能体现我校志愿者的素质,提高学校的形象,为他人做个好榜样

活动时间地点安排:

时间---2012年3月10日 周六 9:00~11:00a.m.14:00~16:00p.m.地点---沪太支路951弄2号 上海民生敬老院

活动人员:

上海大学报名参加探望老人活动的全体志愿者

活动准备:

人员招募:在南区、益新、水秀三个食堂门口设置报名点,并安排负责人发有关探老活动的传单;与广播台联系,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提高活动的知名度;联系乐乎论坛的版主,发帖介绍此次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并欢迎在校学生积极报名参与。

人员准备:了解一些老一辈喜欢的红歌,有兴趣的学一学扭秧歌,太极等运动的技巧。

活动申请: 先与民生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向他们表明此次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得到许可后,获取相关的信息,了解民生敬老院的公共环境设施及老人的概况。

活动内容:

1.文艺表演。在志愿者中选出有才艺的同学准备几个节目,跳舞,唱歌,小品等等。欢迎老人一起参与,了解扭秧歌,红歌,太极,舞剑等老一辈喜爱的项目。(要注意老人的身体状况)没有节目的同学可以在台下给老人端茶倒水,剪剪指甲,捶捶背,梳梳头。2.做游戏。陪伴老人打桌球,下下象棋,打打麻将,唱唱卡拉ok等等

3.打扫卫生。帮助护士打扫卫生,清扫院子和房间,洗洗碗,洗洗衣服,整理床单等等。

4.帮老人洗头。2人一组帮老人洗头发,注意洗头过程中尽量使老人舒适。

5.陪老人吃饭。帮老人盛饭,夹菜,吃饭时提醒老人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的搭配

6.聊天。老人毕竟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多,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到他们对人生的感悟,经验教训都可以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我们也可以将生活中的困惑告诉他们,让他们给我们一些指示和建议。老人有些心愿我们要尽力帮他们完成,遇到心情不好的老人要用心安慰他们。

活动安排: 1.周六上午7:40准时到上大北门集合,人员到齐后乘地铁转公交前往民生敬老院。

2.到达敬老院后,先到处走一走,了解一下老人们生活的环境,并向他们问好,开始在指定地点表演节目,其他没有节目的同学或者已经表演完的同学给老人提供服务。

3.10:00左右带老人去参加课外活动,把人员分成若干组。4.11:30陪同老人一起进餐。

5.吃完饭后,老人进行午休期间,大家一起帮助护士打扫卫生,累的同学可以休息一下。

6.下午14:30帮老人洗头,两人一组,接受护士的指导,并在老人愿意的情况下进行。

7.陪老人聊天。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8.与老人合影留念。

注意事项:在活动进行中要时刻以老人为主,尊重老人的意愿;注意老人的身体,不要让他们太兴奋;服饰以及言谈举止要得体;遵守组织的安排;用心对待老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

后期评比

鼓动大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在与老人交谈过程中对人生能有所感悟。并提倡大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后有空的时候常去看看老人们。

景观设计项目感想 篇2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目的及意义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科学训练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指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1]。当前,培养新形势下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的科研人才,在全国各个行业都受到众多关注,从国家到地方,从高校到企业,都尽可能的为每个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提供有利的科研条件和实习场所。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工作的准备

我校每年3月份进行一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工作。这给我校学生提供了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校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先让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同学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某一研究方向的指导教师,然后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再择优选择报名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从而实现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互选,有利于项目的开展。我校通常选择有一些专业基础的大二、大三学生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班级的学生作为主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参与者,项目团队成员一般是1~3人组成,学生们自己选出一人作为项目主持人。参与项目的学生主要是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进行项目的计划和实施。学生在指导教师协助下完成项目选题、撰写申请书,然后经过本学院遴选,推选到学校进行项目申请答辩,才能获得学校所设立的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过层层筛选后的项目,有明确的目标,选题具有创新性、专业性、实用性,并且工作量适中。

三、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首先,项目申报的选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项目选题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部分专业课程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建立项目研究内容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基本的平台。项目研究方向偏离专业范围,则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项目研究内容过深,学生课外自学负担可能过重;研究方案没有新意,则不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2]。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应符合参与学生的专业方向,同时需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例如,笔者指导的创新训练项目是我校化工专业电化学方向的学生提出的一个课题。该课题深入结合镁合金具有优异的金属特性和易腐蚀特点,进而展开耐腐蚀性能的研究。这一创新项目中拟采用微弧氧化与有机镀膜相结合,以及化学刻蚀与自组装技术相结合,在镁合金表面制备疏水膜层,并对不同方法得到的疏水膜层进行SEM、EDS等形貌表征和电化学阻抗、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性能测试,以分析镁合金表面疏水膜层的耐腐蚀性能与膜层形貌之间的关系,确立疏水膜微观形貌与疏水性以及耐蚀性之间的关系,为镁合金的防腐蚀研究提供新途径。该选题具有较好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能够达到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训练目的。在选题中尽可能的针对性强,切记选题大而泛,否则学生无从下手。

其次,创新训练项目应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指导过程多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指导方法。如果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过多,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有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还要多鼓励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进行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指导老师只是提供实验需要的各种必需品。实验设计时,学生相互之间要开会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对创新项目的意义和目标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对分工进行资料查询、购买试剂和耗材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布置具有针对性。指导教师可以旁听学生的讨论会,对学生讨论后的实验设计内容做出补充修改与完善,这样既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知识保障。除此之外,在实验实施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规划出合理的实验时间,这是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因为创新项目基本上都是学生在业余时间来完成,因此项目组成员相互的协调性是很重要的,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时间较长,需要项目组成员之间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定期进行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总结,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项目进行中的问题,可以和指导老师共同来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且这个总结会还可以提高项目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的能力。另外,指导教师应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更多、更专业的学术知识方面的指导与建议,因为大二、大三的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还是有限的。在指导过程中,尤其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克服困难的思想,培养他们敢于面对困难的能力,进而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教师多起解惑、提供思路、保障项目能够完成的作用。通过大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实现项目协调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最后,项目成果的展示。对于大学生创新训练的结题要求,我校采取的是提交结题报告和项目结题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因此需要学会撰写结题论文及项目答辩。结题论文的撰写是大学生创新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实验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用词规范。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所撰写的论文应包含新方法、新结果和新观点[3]。但是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写过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撰写结题报告写作应给予充分指导,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结题报告的结构,然后让学生针对着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的初稿,再与学生交流,审核结题报告的合理性,提交结题报告的终稿。在这项工作中并不是指导教师做甩手掌柜,任学生随意撰写结题报告,也不是完全替代学生撰写结题报告,而是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做到既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又能体现指导教师在项目中所起的指导作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结题报告主要体现了学生从对实践结果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规范表达方式,为后续的学习和深造打下有利的基础。

四、结语

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依靠各行各业的创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也需要各行各业的创新。所以国家实施各项创新训练计划和创新创业计划,旨在改变高校的教育现状,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4]。目前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创新发展的需求。因此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通过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和课本外知识相结合,锻炼学生运用多种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激励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校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在行动上也逐渐完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在严把立项关、优化教师队伍和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下大力气,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谢晋.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工作体会及意义[J].电子世界,2014,(9):194.

[2]杨蜜,付瑞苹,吴蓓蓓.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美与时代旬刊,2014,(4):122-124.

[3]甘露,郑志伟,邓燕萍,卢晓翠.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践经验与心得[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130-131.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的一点感想 篇3

一、集中词汇教学,树立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优势

“心理优势”是心理活动所发挥出来的压倒一切的力量。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能树立起“心理优势”,明确奋斗目标,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目前的新课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将所有的生词一览无余,创造了集中教学词汇的前提。对学生进行全面集中的词汇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并有利于学生发现多数单词的拼读规则。在没有进入正式的教材资源之前,先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一旦打开单元内容,熟悉的气息会扑面而来,这会触发学生的心理优势,使得学生很容易形成竞争意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甚至创新精神,识记单词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因为有了最基础的单词做底座,课堂上学生竞相回答问题的场面就不再只是梦想,从而能真正的变“要我学”为“我愿学”、“我乐学”,从根源上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畏惧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充分发挥优势机体的潜能,树立英语学习的优势心理。

二、培养发散思维,人人参与课堂教学

发散思维是依据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不局限于常规,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途径的思维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和多样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发散思维除去具有思维的一般属性外,其最大特点就是发散性,即对问题不急于归一,而是提出各方面的设想。新课标教材的设计非常适合学生发散思维。学生的答案不必受到局限,对学生的任何一种合乎题意的回答教师都要尽量给予肯定,帮助学生独立探索。在合适的时候,又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得出最佳的组合答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发散思维的学习中获得了丰润的土壤,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又会升华到自我探究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主动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也能满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管理共享的权利,使自己觉察到自己有能力参与教学、管理好教学过程。无论学生是否意识到,他们始终控制着自己的学习,从而达到了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高度统一。

三、合理有效地使用任务型教学,进行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念逐渐进入了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说明任务型教学是我国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任务型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它几乎就是新课标教材的灵魂教学法。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出了以人为本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触动,设计要更具体化,尽量使得学生对任务的内容产生亲近感、成就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高一年级上册的Unit1中,我设计了一个任务,要求全班同学都把某位同学看作最好的朋友,并表述为什么他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被选中的同学往往人气大涨,其英语表达愿望在同学们的称赞声中会飞速增长。这样,既很好地练习了比较级,又很好地从正面使得同学们进行了沟通,达到了美好情感的教育,当学生的热情燃烧起来后,他们的思维也被激活了,潜能得到了发挥。除此之外,还可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比如小组活动、配对活动等)共享资源,互助合作,从做中学,在学中用,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自主实践,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当然,以人为本的任务型教学法融入到生活中并反馈到课堂上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教育者彻底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英语素养,平等亲切地对待学生。

四、课堂教学中活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大家都知道,教无定法,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这就是说,在教学中,富有启发性的、促进学生理解的讲授法并无什么不妥,而超越学生实际的、缺乏逻辑意义的发问恐怕也是行不通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法带动教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的使用教法,往往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英语教师,要能够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法,比如交际法、小组法、情趣教学法、快乐教学法、手势法等。不论哪种教法,都不能偏离以学生为中心,在PPT课件盛行的今天,不应只求丰盛、多彩,更要注重实质、实效,在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件应退居辅助地位,教师应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而不是展示课件。择优选择教学方法,我们还必须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五、用非言语行为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非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的重要补充和强化手段,也是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自从人有了师生关系,语言便成为教师的工具,教师语言的启发性、准确性、生动性、逻辑性,对教学取得成功很关键。但是教师还必须注意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和交际性,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平衡发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对班级大、课时紧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简化教学语言,把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在从非言语行为对简化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优化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英语教师使用诸如身势行为、手势行为、目光语行为、实物演示等非言语行为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非言语行为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或有意义的刺激。

新课标英语教材的设计更适合教师对非言语行为的使用。身势是无声的语言,与学生的距离、自己服装的搭配、面目的神采等,都可以让学生读出你的要求、喜爱、关心、信任和评价。而手势行为,在教学数字(比如时间、日期、年龄)、层递关系(第一、第二等)时尤其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手势给学生以暗示、提醒或点拨,避免使得学生尴尬难堪,减轻学生的不良情绪比如压抑感。

项目管理培训感想 篇4

2014年8月10日、11日我参加了公司举办的项目管理培训课程,授课老师通过讲解项目的特点:特定的时间、预设的资源、明确的交付物和零时性组织,让我认识到项目管理是一门技术工具科学,能够帮助我们尽快的理清思路,开展工作,运用基本工具,关注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关键环节。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让我们使用沙盘模拟进行实战演练,让我深刻认识到项目管理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学习项目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项目管理中要减少因传递导致的沟通误差,避免影响项目进度。项目管理的目标设计非常重要,我们要从项目目标所要求的时间、成本、质量三方面出发,对项目目标进行分析。运用好项目管理有九大知识领域和五大过程做出一个横向“时间预算”和纵向贯穿“WBS工作分解”的项目示意图,让所有的项目成员都能明白我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每一个人做什么,应该怎样做。通过学习项目管理,我深信项目管理是企业的行为过程,是企业发展的载体。经过本次培训,我认为我今后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的体会是我们在做任何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计划和工作思路。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和方法。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最后反而搞得很复杂,影响了做事的效率。因此,今后无论做任何事情是,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整的计划,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做好每件事。

其次,高效利用时间,节约成本。在日常工作中作为管理者,事情多,工作琐碎。这样就需要我做到每天工作结束后回顾一天的工作,并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安排。在安排工作上要遵循一个主次分明,轻重缓急合理的原则。这样每天当我一到工作岗位上就能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这样就很好的把握和做到--“工作时效”。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成本是重中之重。一是公司总体要进行成本核算,二是项目经理要对本项目的支出进行控制,三是成本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位项目经理重要指标。日常工作的成本主要是人力,合理的安排人员,提高人员的利用率是节约成本的关键。人员安排妥当,我们的成本自然就减少。

再次,要做好一个项目,必须要懂得团队协作与沟通。特别是我们基础管理人员,在现代社会里,单枪匹马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一个项目的实施没有一群人的参与是不能做好的。如何更好的进行团队协作呢?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分工务必要十分的明确和精细,成员之间经常要有互动和交流,使每个成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在我所作日常工作过程中,与职工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向职工充分的去宣传企业的展形势、工作任务目标、企业规章制度才能更好的让员工为企业持续发展积极工作,所以说拥有一定的沟通能力是必须的。其实工作的运转,在内部与各组的沟通也是十分关键必要的。我作为一名管理者,更加深知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无时不在。不同的职工有着不同的思想问题,从职工的工作、生活、个人行为到家庭矛盾等,并不是每一职工都能按照你的思路走,沟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要善用询问的语气不要让听者感觉是在命令,学会倾听;学会自信与诚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最后,不管做任何项目,任何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意外事情发生,因此需要对进程度进行修正,即过程的调整。这是任何项目的完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我们在计划某一个项目时,都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的非常周到和全面,以一种十分严谨谨慎的态度去做,这样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项目管理的启示何感想 篇5

经过一学期项目管理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缩短项目时间这一章。在项目管理中,缩短项目时间,不只是缩短了项目时间成本,更可以利用省下来的时间去做别的事,这样就提高了效率。人生如此匆匆,过于短暂,我们的人生的时间是不是也应该好好管理一下,努力去实现更多的梦想,而非虚度一生呢?

1930年,胡适先生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篇演讲,内容如下:

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这一句话是:珍惜时间,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的时候,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功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有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1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1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1点钟的功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1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快材料铸造成器。学问就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看到胡适先生的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你有何感受?“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诸如此类的描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脱口而出,但是我们做得究竟怎样呢?我们常常听到——

“我要是在大学多学点东西就好啦!”

“我应该少看些电视,好好地约束自己,多读点书!”

“时间根本不够用,公司股价节节下降,董事会和股东像一群蜜蜂一样叮得我满头包;同事间争权夺利,我总是担任和事佬的角色;家人总也见不到我,几乎把我登报作废!”

世界几乎全面地在进步,但我们一天还是只有24小时。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人一样,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但区别就在于他们如何利用这所拥有的24小时。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哲学家这样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其特点是一维性,是一种特殊的资源。” 要想能够真正地了解时间并且管理“时间”,我们有必要对时间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首先让我们先了解时间的四项独特性:

(1)供给毫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每天都是24小时,所以我们无法开源。

(2)无法蓄积:时间不象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被积蓄储藏。不论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所以我们无法节流。

(3)无法取代: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这就是说,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

(4)无法失而复得:时间无法象失物一样失而复得。它一但丧失,则会永远丧失。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倘若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力挽回。

“时间管理”所探索的是如何减少时间浪费,以便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由于时间所具备的四个独特性,所以时间管理的对象不是“时间”,它是指面对时间而进行的“自管理者的管理”。

(1)所谓“时间的浪费”,是指对目标毫无贡献的时间消耗。

(2)所谓“自管理者的管理”——你必须抛弃陋习,引进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包括要订立目标、妥善计划、分配时间、权衡轻重和权力下放,加上自我约束、持之以恒才可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大凡能够在事业上做出卓越成绩的人都是时间管理的专家,格里在威格利南方联营公司当了20多年的总经理,该公司是美国最成功的超级市场之一,他获得了许多值得引证的荣誉。第一,他的工作历程记录几乎为所有的总经理所羡慕,这个记录中包括连年不断的销售记录和利润记录。第二,他毫不松懈地连续应用计划、组织、授权、激励、评价和控制等项目基本原则,显示了他专业管理的精神。第三,他献身时间管理原则的事迹已经得到大量文章的赞扬。在格里看来,正确的管理的基础是良好的时间管理。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咨讯的空间在无限地扩展,面临竞争的压力、客户高品质的需求,您是否又有些无所适从呢?

由于时间所具有的独特性,时间在各种资源中又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每天我们有24小时,每小时由60分钟组成,每分钟由60秒组成,总计就是8.64万秒。拥有这样的一笔财富,我们怎么可以视而不见?又怎么可以随意处之?这个问题恐怕需要我们花点时间来考虑。“时间管理”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但从来没像今天这么重要过,为什么?寻求事业、家庭与社会生活平衡的需要,信息爆炸,竞争的压力,看来我们要成为一个高效的时间管理者和职业人,减少时间浪费的现象,确非易事。

每次,想到时间就莫名悲哀。想到时间,孔子就哭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想到被浪费掉的时间就更加痛恨自己。人生短暂,我们应该努力的去寻找人生的意义,然后去努力实现它。毕竟时间不等人,一旦逝去就无法再回来了。

景观设计项目感想 篇6

一、毕业墙项目介绍:

一面4.2米的高墙,没有任何求生工具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逃生的任务,在绝境面前你会如何抉择。此项目包含团队工作中所代表的诸多意义,有聆听,组织,领导,配合,沟通等,学员通过完成此项目,充分感受一个团队在完成某项大型工作时所表现的团队精神与力量。

二、毕业墙项目目的:

每个公司在进行每个大型项目时,必须是公司总动员,全员参与,通力合作,才能有最佳的成绩。

三、“毕业墙”心得体会:

在广州笑翻天乐园拓展训练《精英团队训练营》的最后一个项目就是翻越毕业墙了,4米高的墙,所有队友不借助任何外力,要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翻越通过,想想这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然而我们做到了。14分钟完成,17名队友全部通过,无一受伤。

试想,如果没有即使被人把肩膀踩的血痕累累也心甘情愿的人梯,这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试想,如果没有全队人一双双高高举起保护的双手,也将没有这么令人惊叹的结果。可行的方案,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久违的感动模糊了我的双眼。

队员们在这些训练过程中不断体验、不断思考,深刻地感悟着项目中所蕴含的意义,创造性地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翻越毕业墙,在如大山般困难面前,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依靠团队力量徒手翻越了4.2米的高墙。这期间他们挥洒过青春汗水、流淌过感动泪水,作为一个永不服输的团体,他们突破了极限、超越了自我。

通过这次笑翻天乐园拓展培训,通过一次次的分享,使我充分领略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激发了个人的许多潜在的特长和能力,进一步培养了自己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树立创新精神的思路,促进了同事间的友好、互助、彼此信任、相互关爱的和谐感情,加深了讲究方法、时间的统筹和管理,能较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学无止境,忠言逆耳,我会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用“心”去完成每一件工作。

这次训练就像一次照镜子一样,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真心感谢公司给我这么好的学习及成长的机会,我会继续努力。这次培训对我的工作迈进了一个大台阶,让我懂得了站在外面看问题,意识到自己一直没有发现的缺点,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重新的规划。在工作中多听大家的意见,说话之前多考虑,办事时要稳重,只要计划安排好方案策略,实施过程中就要果断。用心把从培训中学到的启发一点点运用到工作中来,慢慢去吸收去懂得„„

“人心齐,泰山移”,从古至今,团队融合与凝聚都在企业的成长壮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团队士气、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在组织内积累、传播、充实、整合,不仅加强了团队建设,提升企业形象,也可以更好的完善企业的性格,激活企业的生命力,可以说是企业动力的源泉,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员工们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加强了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更增强了大家对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会把训练中的所学所体会到的应用到日常工作实践中去。

景观设计项目感想 篇7

谈到恩里克·塔然塔先生可能大家不是特别熟悉, 这是一位热爱中国的意大利设计大师, 曾参与水立方的设计。演讲中他提到自己来中国已有九年时间, 用略带外国口音却很熟练的中文进行开篇的问候与简介, 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相同的语言自然能很快的拉近距离感。虽然之后的专业设计分享使用英文描述, 但通过现场翻译以及从一个个设计案例中依然能够获知塔然塔对于中国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对于同样的设计每个人的理解与感受都不尽相同, 这无可厚非, 也正是设计艺术的魅力所在。在我看来塔然塔此次分享的设计是简约而清新的, 更加平易近人, 相比酷炫的设计风格, 他的设计更能呈现出实际效果而非效果图, 这也是他自己在演讲中提到的, 希望在前期给予业主更为接近实际效果的设计而非无法实现的效果图。塔然塔先生此次分享的案例多为旧址改造项目, 其中包括苏州华美达酒店、洛克菲勒别墅等等, 这一点应该是出于对会议主题"环境人居"的迎合。塔然塔先生此次分享的设计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元素, 但是看似平淡的设计却更加耐人寻味, 亲切、舒服的设计中总能发现精细的设计小品与巧妙的色彩运用呈现出的点睛之笔。例如, 在酒店改造中对于原钢筋吊顶的保留, 并利用灯光布置予以创新改造;电梯厅顶部中国传统油布伞式样的吊灯组合 (图4) ;住宅设计中类似于叠放的塔罗牌式的旋转楼梯;住宅露台顶部的格栅玻璃顶棚加上巧妙的灯光布置, 呈现出繁星点点的设计效果, 框料的方格处理使得整体曲面得以实现, 增加了设计的灵动性, 而中间镶嵌的玻璃面板又可以是平面的, 从而很好的节约了成本, 也利于后期更换维护 (图5) 。他在演讲中也多次提到其参与设计的项目在实际施工时的照片, 这也让我感受到他对于设计作品的实际呈现效果的重视程度与敬业精神, 这一点同样值得我们国内的设计师们学习。与黄书恒先生的设计形成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作为一个外国设计师他的设计产品中在直观视觉上体现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而来自台湾的黄书恒先生的设计从建筑立面到内部装饰效果则更多的体现出现代、欧式风格, 当然这并不阻碍其在空间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求与呈现。这也让人不勉想到当代全球化局势下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在设计中已有很明显的体现。我们完全可以期待更多包容中西方文化的设计呈现, 这也为新中国建筑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是参会后的一点感想和体会, 写出来一是与大家分享相互沟通, 再来也是自己的一份备忘。文中言语如有不当之处, 诚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锦秋.唤醒中华建筑魂[N].光明日报, 2009-12-04 (12) .

[2]台北玄武设计.WORKS[EB/OL].http://www.sherwood-inc.com/, 2015-01-06.

景观设计调查报告及感想 篇8

一:相关概念景观概念: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泛指自然景色,景象。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种形式。景观设计概念:景观设计,是指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它的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与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

景观设计学概念:景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将其定义为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

二:景观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

皇家园林发展历史

皇家园林殷商时期: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灵囿”以自然树木花草为主,鸟兽充其间,并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游乐狩猎,实际上就是狩猎园。

宋金时期:到了宋代(960年~1279年),统治阶级沉湎于声色繁华,北宋东京、南宋临安,金朝中都,都有许多皇家园林建置,规模远逊于唐代,然艺术和技法的精密程度则有过之。皇家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位于北宋都城东京的艮岳。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山川之优美的范例,它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此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金代(1115年~1234年),营建了西苑、同乐园、太液池、南苑、广乐园、芳园、北苑等皇家园林,并修建离宫禁苑,其中最大的是万宁宫,即今天的北海公园地段。并在郊外建玉泉山芙蓉殿、香山行宫、樱桃沟观花台、潭柘寺附近的金章宗弹雀处、玉渊潭钓鱼台等。“燕京八景”之说就起源于金代。

元明时期(1271年~1644年),皇家造园活动相对的处于迟滞局面,除元朝大都御苑“太液池”,明代初期玄武湖为明朝时为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无其他建设。其中元代万岁山(今景山)、太液池(北海)为中心发展。庙宇园林也开始盛行。

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那时,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等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蔚为壮观,此外在北京城外还有许多皇家御预苑。其中以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北海最为出名。此外在中国造园史上圆明园还首次引进了西方造园艺术与技术。

私家园林

各个历史时期

商朝或更早: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在古代,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出现以后,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材料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等开始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这时才有可能兴建和从事于以游乐休息为主的园林建筑。

春秋、秦汉和三国时代:据记载在春秋、秦汉和三国时代,统治者已开始利用这里明山秀水的自然条件,兴建花园,寻欢作乐。在三国魏晋时期,产生了许多擅长山水画的名手。他们善于画山峰、泉、丘、壑、岩等。为此,在山水画的出现和发展的基础上,由画家所提供的构图、色彩、层次和美好的意境往往成为造园艺术的借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唐宋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长安私家园林的山体、水体、植物、动物、建筑等景观要素和谐融汇,园池构筑日趋洗练明快,士人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使崇尚自然的美学原则充分实现,为后世的写意山水园奠定了基础。

元代时期:元代的私家园林主要是继承和发展唐宋以来的文人园形式,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河北保定张柔的莲花池,江苏无锡倪赞的清闷阁云林堂,苏州的狮子林等。

明清时期: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封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之中或近郊,与住宅相联。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赏为主的要求。不仅数量上大大超过明代,而且逐渐显露出造园艺术的地方特色,形成北方、江南、岭南三大体系。建筑色彩崇尚淡雅,粉墙青瓦,赭色木构,有水墨渲染的清新格调。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出现之前的三个流派

文艺复兴园林:文艺复兴园林,园林中的植物扮演重要的角色,攀缘植物爬满墙壁,蒾篱勾画花园房屋和小径,药用植物也普遍运用。花卉形成复杂的几何图案,常绿植物增添了园林的季节性色彩。

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学和艺术飞跃进步,引起一批人爱好自然,追求田园趣味,文艺复兴园林盛行,并逐步从几何型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文艺复兴后期,园林甚至追求主观、新奇、梦幻般的“手法主义”的表现。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LeNotre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中国称之为古典主义园林。勒·诺特的造园保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庄园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种更开朗、华丽、宏伟、对称的方式在法国重新组合,创造了一种更显高贵的园林,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在中国的圆明园,由于乾隆皇帝的猎奇,也建造了模仿法国园林的西洋楼。17、18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热衷于自然的倾向影响了英国造园,加之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

18世纪中叶,作为改进,园林中建造一些点景物,如中国的亭、塔、桥、假山以及其他异国情调的小建筑或模仿古罗马的废墟等,人们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林或英中式园林。

19世纪上半叶的园林设计常常是几何式与规则式园林的综合。19世纪末,更多的设计使用规则式园林来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艺术和建筑业在向简洁的方向发展,园林受新思潮的影响,走向了净化的道路,逐步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设计。

19世纪,造园风格停滞在自然式与几何式两者互相交融的设计风格上,甚至逐步沦为对历史样式的模仿与拼凑,直至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中导致新的园林风格的诞生。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花园风格更加简洁、浪漫、高雅,用小尺度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构筑花园,并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这种风格影响到后来欧洲大陆的花园设计,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装饰的手段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主要表现在追求自然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几何形两种形式。新艺术运动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园林与建筑之间以艺术的形式相联系,认为园林与建筑之间在概念上要统一,理想的园林应该是尽量再现建筑内部的“室外房间”。

时间分布:文艺复兴初期;文艺复兴中期(鼎盛期);文艺复兴末期(巴洛克时期)。

法国规则式园林: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体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坛多采取几何形体;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

特征 规则式园林地形地貌

规则式园林 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规则式园林水体设计

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规则式园林建筑布局

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规则式园林道路广场

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规则式园林种植设计

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规则式园林其它景物

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

英国风景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指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这种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英国本土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为园林形式提供了直接的范例,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条件促成了独具一格的英国式园林的出现。这种园林与园外环境结为一体,又便于利用原始地形和乡土植物,所以被各国广泛地用于城市公园,也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历史沿革

在17世纪以前,英国园林主要模仿意大利封建贵族的别墅、庄园(见意大利园林)。整个园林被设计成封闭的环境,以直线的小径划分成若干几何形的地块。这种园林在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最为盛行,其代表作是亨利八世(1491~1547)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兴建的罕普敦府邸(1515~1530)。17世纪,法国在路易十四执政时,由A.勒诺特尔设计和建造了豪华的凡尔赛宫园林(见法国园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1660年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回国即位后,聘请法国园林匠师参加罕普敦府邸的改建,使它在规模和气派上可与凡尔赛宫媲美。一时,按照法国园林模式造园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风尚。18世纪初,英国人开始探求本国新的园林形式。

三:中西方景观设计大师及案例、彼得·沃克: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

个人简介: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设计案例:《唐纳喷泉》唐纳喷泉是彼得沃克1984年设计的作品,位于哈佛大学校园内的人行道路交叉口处,由159块花岗岩不规则排列组成直径约为 18.3m的圆形石阵,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

唐纳喷泉简述

圆形石阵跨越了草地和混凝土道路,包围着两棵已有的树木。石身的一部分被埋于地下,这些石块就像是慢慢的顺势蔓延到草地中的一样,在绿草间大树下延伸,自然融合得就像是从环境中自然生长出来的。159块花岗岩采自于20世纪初期的农场,唤起对英格兰拓荒者的记忆。

石阵中心处设有水池,石头更加密集,有32个喷嘴。春、夏、秋三季,水雾像云一样在石上舞蹈,模糊了石头的边界。白天阳光的反射令水雾产生彩虹;晚上水雾在灯光的控制下发出神秘的光。冬天当水雾冻结时,利用建筑的供热系统喷雾。当喷泉完全静止时,则成为白雪优雅表演的舞台。

所有季节,唐纳喷泉都在被高强度的使用着。各样的活动因唐纳喷泉开展,这些活动又相应的强化了喷泉的存在。

该喷泉位于靠近哈佛校园的一个人行道交叉路口,让人们想起殖民地居民辛苦地清理农田的历史经验。这个喷泉属于雾喷泉,从池中腾腾而起的水雾覆盖在柏油路,草坪上和树木周围。这些水雾是从32个喷管中喷出的,虚无缥缈的雾给整个校园增添奇幻色彩。整个喷泉优雅独特,为来往行人和学生增添了富有动态的景观。

唐纳喷泉平面位置 景观介绍

唐纳喷泉位于哈佛大学校园内的一个人行道路的交叉口处,其北面是一个科技中心,人流穿梭汇集于此。而这个由天然石块和雾喷泉构成的简单、质朴透着原始的神秘美感的唐纳喷泉使这一小片地方从周遭的匆忙嘈杂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相对静谧的空间。唐纳喷泉分析

1.每块石头大约4英尺长、2英尺宽、2英尺高,经计算正好可以被用作石椅或石桌(坐在草地上)。

2.具有空间划分的作用。159块天然石块从周遭纷繁的公共空间中划分围合出这样一块60英尺直径的圆形静空间,而雾喷泉又以柔和的方式阻隔了直径上相互对视的目光,使这里更显私密,增加了实用性。

3.从物质的角度而言,首先作为水景的存在,其功能之一是吸引别人观赏它本身的特殊形态:欣赏雾气在空中悬浮不动的静、随风飘移时的轻逸和闹中取静的迷蒙。

感受它与周围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变化,去感受那被它沁润的石块湿柔的表面与外围干燥石块的坚毅沧桑的外形之间的对比;感受阳光下细雾中美丽的虹;同时它的迷雾朦胧改变了人们观察对方、观察世界的方式。4.从精神的角度而言,雾喷泉的细腻、朦胧与天然石块的粗糙、质朴的原始美感共同组合而成的这个空间,试图给予人们一种特别的相互交流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2016年4月20日,俞孔坚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设计案例: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土人设计”),由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创立,拥有300多名职业设计师,由归国留学人员构成设计主体,配备有城市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给排水、电气、结构等专业人员。为国家甲级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单位。

设计理念:土人设计以土地的名义,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的“土人理念”,坚守品质至上的职业道德,高举民族设计大旗,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多年来,在国内外完成大量规划设计项目,参与多项国内外重要工程的规划设计,先后五次获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奖,两次获得世界青年建筑师奖,享誉海内外,引领国际设计潮流。

代表设计作品: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秦皇岛汤河公园

用最少的人工与投入构建城市绿色廊道。秦皇岛汤河公园从设计到实施,历时一年时间,2006年7月完成,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将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条脏、乱、差的河流廊道,改造成一处魅力无穷的城市休憩地,一幅幅和谐社会的真实画面,生动地在生态场景中展开。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并引入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长达500米的“红色飘带,”它整合了包括步道、座椅、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展示、灯光等多种功能和设施,使这一昔日令路人掩鼻绕道、有安全隐患、可达性极差的城郊荒地和垃圾场,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和生态绿廊。玛莎施瓦茨: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现为哈佛大学教授作为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拥有景观建筑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玛莎.施瓦茨,一向以不走寻常路和挑战传统的设计手法而享誉国际景观建筑界。

代表作品:面包圈公园她自己认为面包圈花园是自己做过的最好的花园,但是当时建造的时候是以开玩笑的态度做的。她解释面包是最完美的景观材料。它很便宜任何人都可以用,它是可以讲解的,它不需要任何作用,不需要浇水。所以它是最好用的景观材料。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设计案例,贝聿铭建筑团队努力让7个部分统一成一个建筑物。

贝聿铭不知道密特朗总统有无意识到这个挑战的严峻性。但贝聿铭团队最终让它们在建筑上统一成了整体。

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也为苏州博物馆以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21世纪到来后,贝聿铭再次回到中国。苏州博物馆作为封山之作,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汇在这座建筑里,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2009年,贝聿铭还参与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贝聿铭去了埃及和中东的其他国家寻找的伊斯兰教文化的最佳表达,他发现无论是叙利亚大马士革的伊斯兰建筑物,还是土耳其的建筑物,都有着其他宗教的痕迹,不再是纯粹的伊斯兰表达方式。在开罗贝聿铭在图伦清真寺得到了启示,图伦清真寺对我的作品的影响最大:用于洗礼的喷泉外有三条双层的走廊;主体建筑的外延式几何图形的演进,从八角形到四边形再到圆形。贝聿铭最终掌握了伊斯兰文化的精华,从而完成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建筑发展影响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新华网评)贝聿铭社会文化影响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景观设计的总结与感想

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乐趣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它把自然美誉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把艺术境界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形成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乐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般地交织在一起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地伟大创造。

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造园要素,不外乎植物、石材、水流与建筑四种。其中,除了建筑是第二自然的产物,植物、石材与水流都是直接取材于第一自然,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外师造园,中得心源”的中国园林与自然保持着不可磨灭的亲密关系。

植物对于园林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这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明显的体现。首先,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存在大量植物的环境,这个传统被延续了下来,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国在植物布置时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具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配置特别注重两点:一是植物的物质特性;二是将植物拟人化,使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文化意蕴,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植物的物质特性包括色、香、形,以及自然声息和光线作用于花草树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

在视觉效果的体现上,植物繁而不乱,搭配巧妙。繁指品种繁多。搭配是因地制宜。嗅觉与听觉自然不必多说,一是植物与生俱来的天然芳香令人陶醉,一是在一定场合中植物随风发出的声响别有氛围。除此而外,赋予植物个性并能因此而表达情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特色,如“岁寒三友”之松、竹、梅,“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荷花,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使得单棵植物可以单独成为园林中的景致,供游人品赏亦烘托场景氛围。香花、硕果、攀藤、纤草姹紫嫣红,鲜嫩欲滴,千姿百态,生气盎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所追求的自然美。

关于中国园林中的水,主要有湖泊、吃糖、溪流、瀑布和喷元这些形态,这些都贵在有源,贵在有与自然水系想通的生机,贵在于其他远景特别是山石的呼应,贵在曲折的自然形态,贵在以少胜多的意境。不同的植物的四时缓慢变换,假山的矗立不语,活水给中国古典园林带来生机,给有人带来神清气爽的感受。这些大片水面带来辽阔的视野与心胸,不失人工开凿却不漏半点痕迹。湖、池、溪、瀑、泉这些水的心态承载着自然的水元素,充沛这绿树丛林,香花仙草,同时与膳食构成绝妙的组合,一动一静,一树一柔,即使与建筑,亦能够相映成趣。

园林中的石材也是多种多样的,玲珑多姿的太湖石、空透晶莹的昆山石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用石材,被用来制作园林中的假山石,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趣味。

假山可分为仿真性、写意型、实用性、盆景性五大类。仿真型要有真实的自然山形,山景如同真山一般。写意型则特意夸张山体动势,寓意其中。透漏性是有许多穿眼的奇形怪石堆叠而成,极具有观赏价值。实用型如庭院山石屏风等。盆景型是布置大型山水盆景,让人领略咫尺千里的山水意境。

园林中的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它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独特,文化氛围浓厚。就取材和造型而言,中国古典园林以木材质为主,建筑通透灵巧。就作用而言,中国古典园林在低调中显出不可或缺的真谛。

上一篇:医院元旦节目主持词下一篇:婺源县旅游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