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通过规范的公共文化运转机制,整合社会资本的力量,通过扩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各类社会力量有效的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可以极大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迈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1: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研究报告

工作五年,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回顾这几年的班级管理历程,有进步也有不足,有喜悦也有烦恼。在这三年中我始终坚持用以制度管理班级、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改善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措施管理班级,不仅使班级卫生、纪律有了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在班级管理中也有很多烦恼,比如仍有个别学生班级意识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意识差,上课迟到、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班级任务等。我曾试图去改变他们,但成效甚微,为此苦恼于寻找解决的办法。当我看到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感觉很熟悉也很有必要尝试一下。和其他同事交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有很大的意义。比如可以规范学生行为、引领班级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等。所以我们决定选择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这个课题,以期解决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确立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哲学引领下确立班级文化建设走向。通过一年半的研究,基本实现预期研究目标,摸索出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班级意识不断增强,学校文化更加突出。

一、班级文化的重构研究

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也有人把班级文化解释为“班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班级形象、班级行为规范和意识等文化诸因素,其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基础。”综合所查资料,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建设过程中的一切文化要素。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如班级环境卫生、黑板报、班级绿化等;班级精神文化,如班歌、班风、班训、班旗等;班级活动文化,如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班级制度文化,如班级公约、班级值日生制度、操行评分细则等。

我们学校坚持用阳光办学文化统领一切办学领域,“阳光办学文化”条件不断优化,包括打造舒适温馨的校园环境、构建阳光课堂、打造阳光教师和阳光学生等方面。通过研究,我们初步探索出建设阳光班级文化的基本路径。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研究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阵地,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会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建设班级物质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教育意义。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我们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净化班级环境

我主要通过主题班会、“一带多”、制定严格的值日生制度等,把良好的卫生意识、卫生习惯、责任意识等传递给学生。通過一系列的措施,班级教室环境呈现焕然一新的局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

2.建设班级特色物质文化

在结合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留原来班级文化的有益成分,建立起九年级四班独特的班级物质文化。如在教室前面的墙壁上左边是励志标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右边是“我的目标”,南边的墙壁依次是“光荣榜”“今日寿星”“忏悔区”,后面的墙壁是“我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北面的墙壁是“小组量化积分”“学习方法介绍”等。当然,班级环境布置中也包括每个班级共有的文化,如“班级值日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通过建立班级特色物质文化增强了学生的备考意识,强化了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自觉规范言行。

3.绿化教室环境

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希望,象征着青春和活力。在教室摆放花草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有益于学生健康。在绿化教室环境的过程中我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然后让班干部根据全班学生意见自行设计绿化教室的方案。最终的方案是后面橱架放几瓶富贵竹,南面窗台放一些小的盆栽,西南墙角多媒体下放高一点、生命力强的植物。通过这一活动,绿化了班级环境,净化了班级空气。同时,学生也学到了一些养花种草的技术,培养了学生细致、专注、持久做一件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丽君.以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二)[C],2016.

[2]文艳.实施阳光管理培养阳光少年[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一卷[C],2016.

作者:孙玉珍

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2:

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河北省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通过规范的公共文化运转机制,整合社会资本的力量,通过扩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各类社会力量有效的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可以极大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迈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社会力量 公共 文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质量,全面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有效的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来,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将极大提高河北公共文化总体水平的问题提升,有力的支撑河北公共文化服务的向前发展。

一、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十三五”时期,河北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快发展。建成公共图书馆176个、文化馆180个、各类博物馆157个、美术馆24个、乡镇 (街道)综合文化站2278个、村 (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2082个,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大部分国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免费开放,服务群众达到2亿人次。沧州市、唐山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见表1)。河北省通过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行区,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实践区,为全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其中:邯郸市“阳关娱乐”活动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有效的带动社会资本力量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当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以来连续举办7届,累计有2100余家当地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参与,直接受益市民达到170余万人。全省各地正在采取各种方式,有效激活社会力量以增强文化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经验

1、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实体组织建设,积极引导文化运营企业参与到公共文化社会化管理当中来。通过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的合作,公共文化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动力,还通过政府层面的公益广告等形式,将文化企业宣传出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邯郸市“阳光娱乐”系列活动为例。由邯郸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8部门主办,公共文化服务与市场主体相结合,通过企业自愿参与,在网吧推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社区网络文化课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等一批改革项目,将网吧打造成社区“数字文化站”。在KTV推出公共声乐培训课堂、公共娱乐活动室等项目,将其打造成为“社区文化艺术站”,在群众中普及网络文化、中老年人健康教育等,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型的公共文化服务。2018年邯郸“阳光娱乐”系列成为全省文化市场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试点。

2、通过市场找项目,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运作。2020年开始,邯郸市创新推出了“阳光娱乐”文化惠民卡项目,集文化惠民卡、文化旅游联盟企业、文化惠民服务线上平台为一体,形成了以“引导文化旅游消费、培育文化旅游市场”为主要目的大数据文化惠民项目,创新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全市所有县区都有文化企业参加,通过政府统一协调,参与到文化惠民活动中。并且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评比活动,评选公共文化服务市场优秀提供企业。

3、政府与银行合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服务。邯郸市通过与工商银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合作,由财政和银行分别投入不同数量的资金,共同购买文化商品及服务。通过扩大文化供给的杠杆效应,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力度,同时银行的加入,激活了市场主体的力量,更多的文化企业加入到文化惠民活动中来。文化惠民服务单位从最初的20多家发展到近500家,群众可以通过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享受到KTV提供的“一元”2个小时的唱歌服务,上网服务场所提供“一元”上网2小时服务,景区提供“一元”景区门等,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拉动,仅“一元”文旅消费为市民群众提供的优惠规模已达4.23亿元以上。

三、启示

1、政府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可以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实体。国家投入公共文化受到财力的限制,社会力量的加入将极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作为非盈利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化企业的知名度,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为企业主体产品和服务起到引流的作用,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运营的收入,为文化企业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2、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当中出现了较多的竞争者,市场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更加精准的对接社会的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从广度到深度都可以得到提升,市民增加了选择和比较的可能,那些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的文化服务,将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多的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改进文化服务的产品和服务,使得城市整体公共文化服务得到质的提升。

3、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促进文化行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全由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既不经济,效果也存在问题。社会力量的投入,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积极适应了公共文化市场优化转型,提供更多的市场服务,能够逐步实现企业从单一经营模式向规模化、品牌化、多元化、综合经营模式的转型发展,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文旅厅,《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四五”规划》,冀文旅公共字 〔2021〕17号.

[2] 吴蓓.常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20.

[3] 庆海涛.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方向与路径研究[J]. 图书馆. 2018(08).

[4] 岳经纶,刘璐.公众参与实践差异性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作者:宋建伟 艾蓉

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3:

基于新生态的课程化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21年11月印发的《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硬指标”;二是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三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成体系”。

新生态教育主张建设绿化、美化,课程化的“三化”校本课程活动平台,建构“三园”“四节”校本课程框架体系。虽然课程只是建设新生态教育校园文化的一个支点,但是唯有课程化才能使“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做教室里做不到的学问”的校园文化“巧实力”得以彰显。满楼标语口号、满墙喷绘写真的校园文化建设已不符合《意见》的精神要求。因为,只有抓住课程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巧实力”,才能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硬指标”,增强校园文化建设“软实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成体系”。

一、课程化校园的重点"与学科课程相融通男成为各学科拓展型课程单元的有效活动平台

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体系都是围绕学校办学核心理念来打造的,主要解决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两张皮""平行线"的问题,从而找到两者的交织点。例如,灵宝市第六小学融合书院建筑的风格和书院文化的特色,构建了养正、大阅读、大体育、新六艺、新劳动、书院礼节的校本课程体系。

新生态教育校园文化的生态功能是指师生在校园里恒常性、习惯性固化的行为举止,以物质要素呈现出来的内涵,也是通过制度要素的引领,促使人的行为举止发生变化,形成恒常性的固化行为。生态功能是由生成、运行、维护,达到自动化后的"无为而治"等环节递进形成的,其行为受思想支配,常常表现为外面的显性活动。其中,行为要素的表现形式为语态的、体态的和事态的,因此,环境育人的自我教育,被称为教育的"第三任老师"。

如洛阳魏书生中学以"五个四好习惯"为切人点,通过系列化、序列化、细目化的自我教育过程,使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品质。再如,洛阳市伊滨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以立德树人、科技引领为切人点,规划建设了党史校史教育思政园、数学思维导图知识墙、生物果蔬养殖观察墙、河洛文化体验水系园、语文字词句章研读园、音乐吹拉弹唱欢乐园、美术七彩缤纷涂鸦园、体育特色项目训练园等十个校园景观组成的课程活动平台。

此外,洛阳复兴学校近期启用的思维导图数学花园、正在筹划的以"元宇宙"为主要元素的"历史的我、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模拟研学旅行基地,穿越时空隧道,整合课程资源,赋予了校园文化新的内涵。

二、课程化校园的难点:扩大学科课程平台的影响力、渗透力兽成为不同一般的多功能"教室、学室"

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以静态和动态方式来展示,是新生态教育课程化校园文化所要追求的目标。其课程活动平台上实施的课程与教学活动,需要创生许多制度去链接、整合的新样态,"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和道德校园"三位一体的新生态教育课程化校园文化生态圈。

首先,用"书香校园"解决信息输人和编码问题。现代社会信息来源五花八门,需要解决信息输人和编码的随机性和可接受、能理解程度。若能让师生轻松、便捷地阅读《弟子规》《父母规》《学习轨》《高效能人士的7個习惯》《运动改造大脑》《考试脑科学》《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的话,"书香校园"则大有可为。

其次,用"艺术校园"解决学生能力彰显(信息输出)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表现和彰显是一个多功能环节,既练习了所学内容,又检验了习得程度,还反馈了教学质量。要知道,为了最后精彩的表现,学生会在意完整的过程而竭尽全力,要知道,能力的输出才是我们最终教学任务完成的目的。

例如,义马市第五小学借助"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的寓意,利用前院升旗台、后院观礼台和中院圆形组合台,将输出延伸、泛化到校园文化中,为双主体 stream 故事化课程的展示构建了所学、所演的有效输出新样态。

再次,用"道德校园"解决师生日常行为按客观规律活动问题。新生态教育遵循大思政理念,建立了"课程思政化,思政常态化"的叠态课程体系,给师生一个"尊道而德行"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环境(见下图)。

最后,用春季读书节、夏季体育节、秋季科技节、冬季艺术节等活动,承接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和安排教学,搭建无所不能、无所不容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载体。

简而言之,"三化"校园文化,特别是课程化校园文化,创设了新的载体。"三园"基础上的课程活动平台,创设了更有利于教育整体大幅提升的条件。"四节"活动的开展无疑给课程改革和教学优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课程化校园的亮点:与学科课程教学同步走兽特别是与"应试"学科教学同步走成为有机整体中强有力的一部分

教学无形之中嵌人校园文化。课前预习告知栏与课后质疑答疑栏的设计、使用、维护和考评,能教会学生管理好学习中的"课前、课中、课后"环节。依照这种思维去发散、拓展下去,能研发出许多替代教师的自我教育课程,既符合"双减"政策,又跟进"五项管理"

例如,新生态教育项目学校——洛阳启迪未来小学研发的"大数学"课程,培养有理性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灵宝六小研发的"大阅读"课程,培养有情感的人——情景、情绪、情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洛阳缠河回族区巨龙小学研发的"大体育"课程,培养有身份的人——信仰、仪式、忠诚、精神、情感。

再如,由北京德华盛基础教育研究院张欣院长最近主持研发的"思维导图绘本助学课程"(用思维逻辑"画"学习内容)、"思维导图模拟研学课程"(用思维导图"讲"学习内容)和"书写技能素养课程"(用整洁卷面"写"学习内容)在部分学校使用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这三个课程衍生出的二次作业均采取"行知小先生"回家讲给家人,并录像上传视频的方式,不仅与教学内容同步无缝对接,而且活跃了线上课程活动平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解决了课堂上深度学习的求知问题和现实中应对挑战的做人问题。

又如,新生态教育项目学校——济源示范区王屋——中结合愚公移山精神,进行自信教育,研发的"技能素养校本课程",培植"三生"内涵,健全人格体系,生成"三自"能力,构建能力立方,形成核心素养,享受智慧人生。

另一所新生态教育项目学校——灵宝市第四实验小学,结合"黄帝文化"将"三园"(花园、果园、菜园)命名为敦敏园、铸鼎园和帝耕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课程育人的功能,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田园课程实践基地"动手动脑,以"一班一品"(一班一花、一班一果、一班一菜、一班一树、一班一文化)特色课程为抓手,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作者:杨丰烈

上一篇:计生半年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垄断结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