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科研院所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拥有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文章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两个办法”为指导,尝试为科研院所构建了一个“三级资产管理体制”,从而实现对科研院所的资产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期能为我国科研院所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完整、节约公共资源做出贡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论文 篇1:

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符合供给侧改革需要

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看来,科研院所加强研究生培养符合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农业部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张桃林表示,要更好地发挥科研院所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作用,并就此专门提出提案。张桃林说,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输送高层次人才的战略任务,科研院所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受招生计划限制,目前科研机构规模庞大的优质科教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相比高校导师人均指导研究生人数的师生比1∶6来说,科研院所师生比仅为1∶2,同时由于缺少研究生等流动的新生力量,科研院所的改革创新活力也受到较大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张桃林建议应更好地发挥科研院所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作用,他指出,科研院所开展研究生培养是发挥独特优势和深化科教改革的需要。从独特优势看,我国科研院所机构数量多、队伍庞大,在国家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独特作用和比较优势。一是科研条件优势。科研院所特别是国家级科研机构,承担大量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并且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基地,科研实力雄厚。二是人才优势。科研院所集中了大量的高水平科研人才,有一大批以知名专家学者为主的导师队伍,人才优势明显。三是成果优势。科研院所,特别是国家级科研机构利用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形成了大量高水平科研成果。

从改革发展需求看,张桃林强调,科研院所加强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要,符合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研究生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对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增强科技创新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以来,在自然科学基金各类资助项目中,研究生占参与研究人数的47.5%,接近一半。事实上,科研院所作为科技源头创新的主力军,要想在学科前沿创造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更需要凝聚吸纳一大批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研究生力量。

张桃林还指出,在现行科技体制下,研究生教育的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2014年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788个,其中普通高校571个,科研机构217个。这些科研机构主要由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组成,但是也仅占我国科研机构总数的1/10左右,还有大量的科研机构拥有相当数量的科研经费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或是由于缺乏独立自主的研究生招生资格,或是由于与其它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通道及配套制度不健全,而不能发挥应有作用。2015年,全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为63.8万余人,比2014年增加了16000余人,而科研机构招生计划仅为8109人,比2014年增加了62人,科研院所开展研究生培养潜力巨大。

对于如何加强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张桃林给出了详细的建议。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要求,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大力完善多层次、多类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科教融合协调培养研究生的道路,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一要适当增加学位授权点,扩大科研院所研究生自主招生规模;二要推进科教协同、产学结合,创新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和机制;三要加强科研院所学科和教学体系建设,增强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张桃林说。

作者:张志

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论文 篇2:

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制探讨

摘 要:科研院所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拥有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文章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两个办法”为指导,尝试为科研院所构建了一个“三级资产管理体制”,从而实现对科研院所的资产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期能为我国科研院所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完整、节约公共资源做出贡献。

关键词:科研院所 资产管理 模式构建

一、引言

所谓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等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囊括了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决策方式、管理权限分配、资产管理、绩效监督、监督机制等制度。其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对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在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的制度。科研院所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拥有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理顺科研院所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模式,是提高科研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完整、节约公共资源的根本保证。

二、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结构

以财政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为指导,笔者为我国科研院所设计了一个“三级资产管理体制”,即由一级资产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将部门落实到个人使用或管理的三级资产管理部门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科研单位资产管理体系,该体系同时囊括了资产管理是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其中,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国家的各级财政部门为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它们为资产宏观管理部门;资产所在的各科研院所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各科研院所内部负责资产管理或者资产使用的部门或个人为三级资产管理部门,为资产微观管理部门。

(一)一级资产管理部门

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负责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包括科研院所在内的各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是科研单位资产管理的一级部门。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的体制,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当前我国政府财政可分为“两层五级”,即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地方又划分为省、市、县、乡四个级次,连同中央共五级。在管理层级上,由上一级财政部门来对本级财政部门进行监管与指导,其对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集中在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等宏观层面。

(二)二级资产管理部门

各科研院所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作为资产管理的主体,各科研院所对其拥有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的管理与监督,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应对其所拥有的CTD(温盐深仪)、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等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一级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与监督,在保障资产安全完整的同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三级资产管理部门

各科研院所内部负责资产管理或者资产使用的部门或个人为三级资产管理部门,为资产微观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为了实现培育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等目的,必须对单位内部进行合理的机构设置与人员安排,一般是通过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实现,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具体负责科研院所的各种事务。

科研院所为保障各职能部门的正常运作,将会为其配备其所需办公用品、精密仪器、机器设备等各项不同类别的资产。各职能部门应对资产合理使用,并对资产的使用状况实施管理与监督。每个职能部门在对资产实施具体管理时,均应根据各项资产的特点,将资产管理责任到人,使用与保管均责任到人。

同时,由于各职能部门可能由于科研任务的繁重或其他原因疏于对资产的管理,因此各科研院所还应设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由其专门负责对本单位各部门的资产管理活动的监管与指导,从而为资产的安全完整与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保证。

(四)受托管理部门

除了设立“三级”资产管理体制之外,还有必要实行委托管理制,即各级财政部门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其所负责监管的科研院所资产的具体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秉承成本效益原则、就近原则、效率原则将一部分资产管理具体工作委托给其他部门,由其他部门具体负责对科研院所资产的监督与管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也对委托管理制做出了相关规定。需要指出的是,为充分调动各级财政部门、各资产受托管理部门及各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必须对三者在资产管理方面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也是委托管理制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必要前提。

三、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

(一)一级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作为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宏观管理部门,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财政部门等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在整个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系”中是最高级次的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做好国家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包括对科研院所资产管理制度在内的我国有关财政法规制度由财政部负责制定与颁布。财政部作为财政法规制度的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应强化宏观层面的把握,即能够根据国家整体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科研院所的特点,为科研院所制定、颁布包括资产取得、资产配置、资产保管、资产管理、资产核查、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在内的一系列较为全面的资产管理的制度;同时,为增强资产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财政部应及时出台实施办法,对具体操作程序、注意事项以及实施主体进行明确的规定。

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为包括科研院所在内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搭建了框架,在此基础上,财政部应以科研院所国有资产的取得、配置、使用、保管、管理等日常资产管理事项与国有资产核查、资产评估、出具统计报告、资产报废处置程序等特殊资产管理事项为研究对象,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并及时制定出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

需要指出的是,科研单位资产管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以仪器设备的取得为例,就包括单位采购取得、政府划拨、个人无偿捐赠、与企业共同使用、租赁其他单位等形式,每种不同的形式会计处理方法均有所不同。因此,财政部在为科研院所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时,可以会同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结合科研院所自身资产的特定,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措施,从而将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规范科研院所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

各科研院所作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的任务是根据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财政部门等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制定颁布的财政法规制度,结合本单位所使用资产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与财政部门定颁布的财政法规制度所不同的是,作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各科研院制定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应明确、具体、便于实施,及应特别强调效率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由高校校长、研究所所长等科研院所的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资产管理负责,这样能够强化科研院所对资产管理的重视,从而提高科研院所资产管理与监督的执行力。

为在保障本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与运营成果,各科研院所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设定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来负责执行本单位资产的管理与监督等各项具体工作事项。资产管理部门应独立于本单位的财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并与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各科研院所在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基础上,应根据本单位的整体资产规模、各项资产特点、业务实施状况等具体实际,为本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管理、财会、金融以等相关领域知识,还应熟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特点,并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科研院所的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财会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并征求单位内部每一资产使用部门意见,为本单位制定出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可行性的资产管理制度。

(三)三级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

作为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微观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内部资产管理与使用部门与个人等三级资产管理部门在整个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系”中是最基础级次的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具体落实到部门或个人。

第三层级资产管理需要根据第二层级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其实施办法的最大特点是最为具体、最为细化。一般而言,应由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来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即实施第一负责人个人责任制,根据本单位资产的特点与使用情况,明确资产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各自的责任,落实职责分工,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资产管理的全面工作,并对科研院所第一负责人负责。如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院长对校长负责。在实践过程中,考虑到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需要处理的事务较多,因此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可以授权委托本部门的某一副职人员,来具体负责资产管理工作,即实施委托代理制。一般而言,除国家统一的资产清查、与其他科研院所合并等特殊情况外,一般均可采用委托代理制。在具体操作中,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应与其所委托的某一副职人员签订书面的授权委托书,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及委托的范围。受托的副职人员对第一负责人负责,应及时将本部门资产管理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本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汇报。受托的副职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本科研院所制定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本部门的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与操作程序,加强对本部门所使用资产的管理与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管。专门负责资产管理的副职人员在制定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具体办法与操作程序时,应确保资产的取得、配置、保管、管理、核查、评估以及处置等资产管理程序均与资产管理第二层级,即本科研院所制定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要求保持一致。为保障科研院所资产的安全完整,每一个部门均应树立“谁使用谁负责”意识,并建立“资产问责制”,根据各项资产的特点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盘点,盘点结果作为确定资产存量的依据,并结合本期资产的使用消耗与折旧状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实现“责任到人”。

(四)委托管理制制度建设

如果财政部门根据其所负责监管的科研院所资产的具体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情况确实需要实行委托管理资产,则必须指定清晰的职权分配制度,对各级财政部门、各资产受托管理部门及各科研院所对于资产管理的具体职责分工加以明确。制度在先,共同执行,以充分调动三方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语

制度建设在提高我国科研院所资产管理水平上发挥着基础作用。今后,我国各科研院所作为“三级资产管理”体系的第二级次,应在严格遵循第一级次财政部门所制定的财会法规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的整体资产规模、各项资产特点,以及作为第三级次的本组织内部各个部门资产管理的具体状况,建立一套适用于自身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资产购置、使用、调拨、报废等审批权限和手续,杜绝在资产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同时还应建立一套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会部门以及内部审计部门既相互协调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在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62+96.

[2] 胡服,杨春丽.资产管理乱象及治理对策探析——以A高校为例[J].经济师,2015(5):115-118.

[3] 张月玲,陈红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0(3):148-150.

[4] 庄序莹,毛程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与改革设想[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6):76-82.

[5] 王洪洲,陈军.高校资产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15(4):132-133.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青岛 26071;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山东莱阳 265200)

[作者简介:赵竹明(1981—),男,博士,山东莒县人,高级会计师(资格已考取)、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二级建造师、审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姜青青(1987—),女,硕士,山东海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

(责编:若佳)

作者:赵竹明 姜青青

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论文 篇3:

科研院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研究

摘 要:在当今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和科技的竞争。科研院所作为培养科技创造型人才、发展先进科技的重要基地,在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提高对科研院所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的研究和重视,培养出更多国家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本文主要对科研院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研院所;人才管理;人才激励

0 引言

科研院所作为进行科技研发的核心机构,是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支柱力量,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技人才是科研院所发展的核心力量,科研院所要想取得发展,必须加强对人才的管理,激励人才能够积极发挥自身的才华和潜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最终促进科研院所的长期持续发展,推动我国整体的科技进步。

1 科研院所在人才管理和人才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过度重视学历,忽视了能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科研院所在招聘科研人才时都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还要通过英语六级或托福证书等一系列资历证明,认为这些证书是人才能力高低的证明,而对其科研能力却缺乏必要的考核,忽视了他们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最终导致很多科研院所招收的科研人才都是只会学习、不会科研的“考试人才”,无法很好地适应科研工作,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容易出现失误等,甚至给科研院所造成很大的损失。

1.2 人才结构不合理

科研院所的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人才的学历、行业、地域和能力等方面的不合理,科研院所的人才主要是从事科技研究、科技开发、科技管理等工作,有时候一个科研课题需要不同背景、来自不同地域、专攻不同领域的科研人才来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而长期以来我国科研院所的人才队伍结构一直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人才队伍在专业、行业、区域等方面的分布比例不平衡,在进行科研工作时缺乏协调性,导致人才队伍的整体科研质量和水平有所下降,极不利于科研院所的持续性发展。

1.3 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院所只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研项目的开发,而忽视了对人才的激励和培养,这不利于科研院所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薪酬分配制度不合理,激励手段单一。现阶段,我国还有很多科研院所没有形成科学的薪酬制度,薪酬的制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于奖励的项目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相关的配套绩效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导致薪酬激励制度难以发挥效用。另外,在薪酬激励方面手段比较单一,除了必要的工资绩效之外,对科研人才没有提供必要的奖金、福利等待遇,不利于提高科研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缺乏必要的精神激励制度,没有为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受当今社会形势的影响,部分科研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挣钱或者拿到较高的职称,缺乏对自身价值的挖掘,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这主要是由于科研院所缺乏对科研人才的有效激励,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型科研环境,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过程中太过注重研究成果,而没有对人才给予肯定,导致人才失去科研的积极性。

2 加强科研院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建设的意义

加强科研院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建设有助于提高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通过管理者的正确引导和适当激励,可以在满足科研人才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满足之外,还可以激发科研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去,使院所的科研队伍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同时,科研院所通过完善科学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能够将公平、按劳分配等思想充分体现出来,避免不正之风的盛行,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对人才的约束作用,从而净化整个社会的学术研究环境。

3 加强科研院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人才管理制度建设

由于缺乏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导致我国的科研院所不能很好地凝聚和吸引科技人才,研究水平不能快速得到提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树立新型全面的人才观,提高对能力型人才的重视,加强人才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进而培养出一批顶尖的大型科研项目的学科带头人,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服务。

3.2 优化人才组织结构

针对目前我国科研院所人才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科研院所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合理地对人才的数量和类型进行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效用。通过结合实际需求来配备人才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科研院所实现人才结构的动态平衡,优化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提高人才队伍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最终实现科研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保持科研院所人才队伍的活力和创新性。

3.3 完善激励机制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

科研院所在建立人才激励制度时要转变人才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人才的主体地位,将人才视为一种资源而不是工具去管理,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和引导,积极挖掘科技人才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良好的人才激励制度是为科技人才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对人才产生约束力;激励制度是为了鼓励人才进行科研创新,而不是督促人才进行科研工作。科学的、人性化的人才激励制度强调的是发挥人才的主动性,培养科技人才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个人目标与科研院所目标的协调统一,从而使人才更高效的为院所开展科研服务工作。

第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首先,在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薪酬是保证科技人才物质需要的前提条件,也是科技人才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前提与基础,更是对科技人才工作绩效的一种肯定。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来让科技人才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同时还可以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科研团队,为科研院所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科研院所要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可以根据科研任务的强度和获取的科研成果,建立更为公正透明的工资制度。在进行职称评定、确定工资水平时对科研人才进行全面的考察和量化评估,比如工作态度、取得的科研成果数量、科研课题难度等,保证薪酬激励的公平性。物质激励还可以通过发放适当的奖金、福利、股权等多种形象来实施,使科研人才能够安心地进行科研工作。其次是精神激励,在这方面,科研院所领导要对表现优秀的科研人才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看到自身的价值得到认同。加强与科研人才的沟通,帮助他们减轻来自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及时帮他们解决困难,减少精神压力,进而可以安心地进行科研工作。对于有能力的人才,领导可以给他们安排比较有挑战性的科研项目,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发展空间,让科研人才在自我挑战、自我价值实现上得到满足,同时也使精神激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第三,营造自主创新的激励氛围。

自主创新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主要的发展目标,科研院所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科研氛围来激励人才进行自主创新,帮助人才实现个人价值。

首先,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服务意识,做好科技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构建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增加他们的归属感,让科技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任务中,激发创造激情。

其次,科研院所在构建人才激励机制时要实现管理的柔性化,注重人才的主体地位,营造自主创新的科研氛围,最大限度的为科技人才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其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进而使科研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另外,科研院所为了提高科研人才的创新水平,还可以适当引进竞争激励机制。

根据科研项目的要求将科研人才进行合理的分组,为每个项目组制定一定的目标,力营造团队“紧迫感”和“荣誉感”,在竞争中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有助于创造更大的科研成果。

科研院所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创造力,有必要完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优化科研院所的人才组织结构,使科研人才队伍保持活力和创新性;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坚持以人才为本,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有效结合,为人才营造自主创新的科研氛围,从而激发人才进行科研创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艳艳.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

[2]吴林妃,陈丽君,庄俐,符建荣.从激励机制视角探析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14(04):84-88.

[3]王丽.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J].商,2015(24):16.

作者简介:

董宏斌,男,1972年生,河南洛阳人,汉族,职位:办公室副主任,职称: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董宏斌

上一篇:数学教学总结经验改革论文下一篇:语文学科学生素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