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机、畜牧、农垦、渔业厅(委、局、办),黑龙江省、广东省农垦总局,有关市、县、区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关于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精神,切实发挥示范区在引领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现就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方向,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区健康发展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抓手,必须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一)坚持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先行区,要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坚持规模范围合理、主导产业清晰、先进性突出、整乡整县推进的原则,突出主导产业、主要产品和主推技术,因地制宜改善生产条件,提升科技水平,强化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建成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二)坚持以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突出粮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产业安全做出积极贡献。要依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立足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进一步提高
主导产业集中度和重点产品知名度,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
(三)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发展动力,努力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协调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大胆探索既符合本地特点,又顺应发展规律的现代农业建设模式,不断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现代农业建设积累经验。要建立农民与合作社、企业利益有机联结、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保障现代农业示范区健康发展。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建立合理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坚持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实惠。要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努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实现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合理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严禁借示范区建设之名,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强行推进规模经营。在探索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绝不能打着示范区的旗号搞非农开发、大拆大建,乱占滥用耕地,损害农民利益。
二、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示范区发展与建设
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关键环节,强化协调配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协力推进的良好格局。
(一)认真编制规划,引导科学发展。要围绕本地区现
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主要产品和主推技术,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任务、细化措施,认真编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规划。示范区所在地政府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规划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整合各类农业项目和资金,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格局。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或联席会议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认真组织开展调研和论证,有效衔接国家和省、市的发展建设规划,确保规划目标科学、措施可行。要强化规划实施,提高规划的指导力和约束力,切实发挥规划引领发展和规范建设的作用。
(二)确定建设重点,积极争取支持。要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大规模建设高产稳产标准粮田,大范围推进高产创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积极发展设施种养业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农技推广、农产品质检、动植物保护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生产大户以及科研推广事业单位等,建设资金也主要依靠建设主体来解决。示范区所在地政府要研究出台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多途径、多元化筹集资金。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现有投资渠道资金,加大对示范区的支持力度。农业部门参与管理的现有各类财政性投入要重点向示范区倾斜。
(三)明确责任分工,规范有序推进。示范区所在地各级政府要把示范区建设作为贯彻中央部署、推动“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农业部门牵头,各部门协调配合,确保任务、措施、责任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联席会议作用,研究制定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和考核,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四)强化管理考核,确保发展质量。省级农业主管部
门特别是联席会议牵头部门要根据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督导和考核。要及时了解示范区建设的工作动态,认真总结、宣传和推广示范区建设的成效、经验和做法。对建设进展缓慢、成效不突出的示范区要限期整改;对违反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损害农民利益、发生重大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要按程序撤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
三、统筹兼顾,认真做好当前的几项工作
为有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请各地认真做好当前以下重点工作。
(一)按时编报示范区“十二五”建设规划。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在地政府要抓紧组织编制和审批示范区建设“十二五”规划。各省(区、市)农业厅(委、局)作为牵头部门,要组织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对规划目标、建设重点、工作措施和有关工程项目提出审核意见。请各省农业厅(局、委)于2011年3月底前将已审定的示范区规划报我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认真总结2010年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省级农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各示范区做好2010年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情况的总结工作。要全面梳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认真填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0年建设情况表》(见附件1),提交总结报告(具体要求见附件2),并请各省农业厅(局、委)审核后于2011年1月底前报我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我部将据此编写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年度发展报告,并适时组织有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三)做好工程项目前期储备工作。各地农业部门要根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指南》(见附件3)和国家有关规划,指导示范区按照各类项目管理规定和程序,结合示范区建设需要和已有工作基础,研究储备和积极申报“十二
五”农业建设项目和财政专项项目。要注意与在建项目、已申报项目的衔接,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按程序及时向我部及有关部门申报项目。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管理,确保项目投资落实后能够及时开工建设,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四)建立示范区建设情况交流制度。为及时交流总结示范区建设情况和实践经验,我部决定建立示范区工作交流制度。每年召开示范区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或现场观摩会,印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简报。从2011年1月起,各示范区原则上每月至少向我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报送一期工作简报,重要工作情况可随时报送。各示范区要认真总结建设成效与经验,积极反映推进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有关建议。省级农业主管部门要随时报送本省(区、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动态。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意义重大。请各级农业部门和示范区所在地政府务必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为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特此通知。
1 坚持“四个创新”
1.1 政策创新
“十二五”期间,湖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意见》等政策;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对重点产业、重要环节的机械化也先后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领推进“机器换人”。
1.2 机制创新
湖州市以农机监管职能部门参照公务员管理改革为契机,健全了市、县两级农机监管和技术推广工作职能机构,从体制上保障农机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借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共建新农村试点和农业推广体制机制创新省级试点的东风,组建了包括大专院校教授、专家在内的十大推广联盟,制定了《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构建起“三位一体”和“1+1+N”农推联盟推广体系。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深化农机、农艺的融合,合力推进“机器换人”。
1.3 科技创新
湖州市农机生产企业发展迅速,并通过科技创新,转变了过去联合收割机一枝独秀的单一格局,到“十二五”末,大中型拖拉机、保护型轻型耕作机械、植保机械、植保无人机、秸秆收集打捆机、茶叶机械等一大批新型农机产品投放市场。星光农机投资5亿元率先在国内引进意大利全自动加工生产线,建立了农机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2014年9月,成立了以星光农机为发起人、农机管理推广部门和其他农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湖州市农业机械学会,为农机科技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
1.4 工作创新
按照突出重点、突破短板、统揽全局的工作原则部署农机化工作,对重点突破的工作建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十二五”期间,先后开展了深化现代农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农机化六大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化大推进活动、粮食生产功能区百日攻坚行动、水稻机械化栽植百日攻坚行动等重大活动。通过开展重大活动,创新工作。
2 采取“五项工作举措”
2.1 加大新机具引进试验力度
及时跟踪农机化发展动态,了解掌握农机产品市场,并根据各产业“机器换人”的需要,加大“缺口环节”新机具的引进试验力度;根据农民群众高效、舒适的需求,引进推广应用高性能、高品位的农业机械设备。“十二五”期间,湖州市率先引进了147 k W以上拖拉机、植保无人直升机、高地隙喷杆自走式植保机械和自动化钢管粮仓等先进机械和装备。
2.2 深化农机农艺融合
充分发挥农推联盟平台和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开展农机化配套技术研发、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创建和高产攻关竞赛。先后制定了油菜、水稻、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水稻机插、水稻机直播、甬优538产量12 000 kg/hm2(800 kg/亩)机械化栽培、浙粳88产量15 000 kg/hm2(1 000 kg/亩)机械化栽培等技术规程,加速农机化新技术的熟化与本土化。
2.3 大力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规范和整合农机化促进工程、水稻产业提升、粮食全产业链提升等农业项目资金,以项目为抓手,建设了一大批农机化示范点、示范区,并通过举办推进会、现场会、培训会等活动,以点带面,推进“机器换人”。“十二五”末,全市已建设农机化示范县1个、示范镇34个、示范基地48个。吴兴区八里店南片、南浔大虹桥、安吉县振兴牧业等示范基地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省“两区”建设现场会、油菜机收现场会、水稻机直播现场会和全国农业二区现场会先后在湖州市召开。
2.4 拓展农机化经营方式
以农机化主体培育行动为契机,结合各地实际,根据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拓展农机化经营方式。先后出现了专业化服务、生产与服务相结合、整村土地流转、“米票”土地流转等不同经营方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
2.5 强化农机化信息宣传
为营造农机化发展良好氛围,通过各类宣传媒体和各种宣传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政策,宣传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宣传技术优势,宣传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重要意义,提高农业部门和农业主体对“机器换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农机化报道多次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早间新闻、中央七台、浙江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
3 实施“六大提升行动”
“六大提升行动”是“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活动。
3.1 实施农机补贴阳光行动
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大重点产业、重要环节机械的地方财政补贴,规范操作程序,提升监管效能,完善配套措施,提高农业主体应用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投入农机化发展资金5.29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5.5万台套,一大批先进适用机具得到推广应用,老旧废、高耗能农机报废更新,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改善。
3.2 实施水稻机栽推进行动
水稻栽植环节是水稻生产“机器换人”的短板,把解决水稻栽植机械化问题列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破短板”重点。湖州市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根据本市实际,坚持机插与机直播“两条腿”走路,并于2015年开展了百日攻坚行动。到“十二五”末,全市建成育秧中心95个,栽植机械发展到600余台套,栽植机械化水平达到33%。
3.3 实施主导产业拓展行动
为缓解农业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根据各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的需要和国内农机产品市场情况,开展了农业机械化向各产业纵深发展的拓展行动。如:引进推广自动投喂料系统、排泄物处理、环境控制和水产智能化养殖、茶叶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等设施装备,促进畜牧、水产养殖和茶果蔬产业的转型升级;率先引进试验蔬菜深松深耕、烟雾植保和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等。全省蔬菜轻简化机械生产、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先后在湖州召开。
3.4 实施经营主体培育行动
努力构建以合作社为主要服务供给主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建设育秧、烘干和维修等区域性服务中心,确保农业生产与农机服务供需对接。全市建成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16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45家,创建国家级农机示范社15家、省级20家、市级30家。
3.5 实施科技教育培训行动
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培育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经营管理等农机实用人才,建设好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强化农机化人才支撑。全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 302名,培养实用技术操作人才1 538名。
3.6 实施“平安农机”深化行动
率先将“平安农机”纳入“平安湖州”创建,把农机安全纳入乡镇公共安全“一中心六站”“平安乡镇”等考核范畴,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良好氛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农机“三率”稳步提高。以安吉为试点,开展了道路外农机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十二五”末,全市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3个、乡镇26个。
4 结束语
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3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今年5月份,我区的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将迎接上级的考核验收,日前AA镇的绿色食品板栗项目又被国家标准委批复为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所以今天的会议既是对绿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的调度会议,又是对新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动员会议,意义非常重大。刚才,有6个部门单位做了交流发言,A局长代表区政府对验收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市质监局的A科长作了技术辅导。下面,我就下一步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重点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地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做文章,切实加强标准管理、技术推广和农资保障等工作,形成了“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良好工作格局,初步实现了示范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目前,我区茶园面积已发展到9.7万亩,2007年投产茶园7.7万亩,鲜叶总产27576吨(干茶产量6128
吨),总产值3.95亿元,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1.99 %、77.7%和59.8%,分别占全市的64.67%、80.18%和91.67%。全区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278家,其中5000斤加工能力以上的企业97家,加工量占总产量的96%,加工增值达11.76亿元。我区已成为海州绿茶主产区、全省绿茶面积最大的区县和江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中国北方茶叶示范区、全省放心茶基地建设示范区。我区日本栗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2007年,总产量达2000吨,产值达1800万元,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87%、91.3%和94%,分别占全市的97%、91.7%和94.2%,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日本栗生产基地。总体来看,我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使用统一的标准规范茶叶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建立健全了茶叶标准体系,茶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愈来愈强,可以说,我区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茶叶为主题开展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几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绿茶示范区作为增补项目,建设周期不足;整体工作推进不平衡,该项目启动以来,个别乡镇、部分龙头企业仍未做好示范园区确定的基础性工作。目前绿茶示范区考核验收工作在即,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各项基础性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以扎实的工作、精细的管理、优良的技术,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的考核验收。
二、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打造特色产业的示范优势
茶叶、蔬菜、板栗、桑蚕等四大产业板块,是我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和优势,要尽快在巩固绿茶示范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做好面向板栗、蔬菜、桑蚕以及水产和畜牧养殖业的推广应用。
(一)广泛宣传引导,搞好培训服务。要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农技教育推广渠道,强化对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广泛普及标准化知识,强化骨干培训,培育建立一支基层农业标准化技术队伍,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修订技术规定,推进实施标准化生产。要组织实施好种子、产地环境(包括水、土、气)、种植、农田水利、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细化无公害和绿色生产的地方规范,对示范区的种植、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加工工艺、检验指标、标识包装等内容做出详细的规定,监督指导其贯穿于示范区生产的各个过程;要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让农户亲眼看到农业标准化的作用,自觉贯彻执行农业标准化。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形成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结合的企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并通过合作、包产协议等方式,进一步带动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
(三)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要围-3-
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扩大示范区域,增加示范品种,做到区有样板镇,镇有示范村,村有重点户。要立足优势特色农产品,努力将农产品标签化流通与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等结合起来,做好品牌塑造和认证,逐步实现基地培育品牌、品牌促进基地发展的良性循环。要加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四)落实激励政策,完善资金保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示范区建设中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在编报预算时要优先考虑,重点安排,争取从农业发展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在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一部分,同时将各项农业项目资金捆在一起使用,对用于水质、土壤、空气的普查检测经费要首先安排在示范区,从各方面向示范区建设倾斜。积极争取国家标准委等上级部门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的经费补助,扩大资金来源,实行专款专用。按照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思路,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投资,满足示范区建设的经费需要。
三、搞好协作配合,认真做好绿茶标准化示范区的迎查工作 建立国家级绿茶标准化示范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配合,按照各自的工作分工,切实做好各项迎查准备工作。各试点镇要主动承担起有关示范区建设的组织落实责任,精心挑选优势园
区,协调促进龙头企业与村户签订产地购销合同,推行“统一施肥、-4-
统一防治、统一采摘、统一建档”的“四统一”标准化生产。要优化园区环境条件,设立明显标志,形成示范推广优势。质监部门要积极搞好整体工作的组织协调,抓好茶叶标准化生产规范制定、质量监督、市场准入和农产品名牌的申报立项工作,收集汇总各项迎查资料。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的组织实施,制定相关农业技术规范,完善农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指导记录。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完善销售市场的检测手段,确保示范产品质量安全。农资供销部门要全力做好农业投入品的物资保障,确保农业投入品的质量过关,供应充足。财政部门要积极研究财政资金支持和贷款扶持政策,完善地方资金的配套资料。科技部门要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将属于科技攻关的项目列入科研计划,并将先进的农业标准列入科技进步奖励范围。新闻部门要加大农业标准化和示范区建设的宣传造势工作,积极收集图像视频资料,编制相关专题节目报道。有关龙头企业要按照优质优价原则,同示范区农户建立购销关系,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严把无公害产品质量关。
各县(市、区)农业(农林、畜牧、蚕桑)局:
为认真贯彻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标准化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和九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九江市2009年农业产业化工作考评办法》的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动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市场引导相结合,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创建工作。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九江市农业局成立以局长魏立平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副局长余效虎为常务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各县(市、区)相应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标准化基地建设的统一协调、综合管理、组织实施和技术服务。制定农业标准化资金支持补助政策,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上给予人力和财力上的保障。
四、明确目标,扎实推进
1、各县(市、区)重点围绕自身产业特点,选择2个以上重点或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同时根据选定的农业产业,制定标准化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措施、总体安排、总结评比等。实施方案于8月25日前报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备案(邮箱:jjsck@21cn.com)。各县(市、区)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好若干个核心示范片,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总产量要达到该产业的80%以上。
2、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内容。(1)、各县(市、区)要组织人员,结合当地重点推进的农业标准化产业,有现行标准的进行引进、修订农业标准,没有现行标准的,向当地质监部门申请立项,尽快组织制定标准;(2)、聘请或组织本地本产业专家,编印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组织技术人员制作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图;(4)、统一印制农业生产过程的记录本,建立生产经营档案,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详细记载农业投入品的来源及使用、农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情况;并发放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对照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登记。
3、制作标准化生产标志牌。在各地的标准化生产的各个中心区,制作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志牌,明确标准化的名称、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单位、实施时间等,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示范水平。
4、组织标准化基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注册商标、申报品牌,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基地的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培训
各县(市、区)要组织农业专家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服务和生产指导。
六、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督促监管
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要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督促和检查,确保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顺利推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九江市农业局 办公室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我部决定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一、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于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规范农业园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新样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园区,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二)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途径。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行产学研结合,提升和强化农业园区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应用区和辐射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为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打造新基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挥其设施装备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构建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信息传播网络,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一批实训基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周边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为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新平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等主体健康发展。强化 各类生产主体的联合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农业生产投入、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新型体制机制,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形成农户与市场更加有效的对接机制,推动建立符合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五)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开辟新渠道。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发挥农业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解决就业等传统功能基础上,拓展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观光场所、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在现有农业园区和农业生产示范区(场、片、园)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加速推进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原则。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为根本方向。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极和增长点,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坚决杜绝“形象工程”。
二是以保护耕地和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必须严格保护耕地,不得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严禁各种圈地和滥占耕地行为。必须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严禁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导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生产经营。
三是以多种形式并举的产业发展为主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优先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等产业,加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杜绝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不千篇一律。
四是以多元化生产经营单位为建设主体。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各类主体参与园区建设,尤其要充分发挥农民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各级农业部门及有关单位要制定并切实落实扶持政策,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多方支持的良好格局。
(三)创建目标。从2010年开始,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加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创建条件、布局与重点建设任务
(一)创建条件。拟申请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建设规划科学。园区建设规划应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布局开放,形式多样,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代表性。
2.主导产业清晰。园区主导产业能够体现当地农产品生产优势与特色,产业化水平高,产业拉动作用明显。
3.建设规模合理。园区经营规模与生产条件、环境承载能力、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相匹配,根据产业差异、区域差异、建设主体差异,合理确定园区的建设规模。4.基础设施良好。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条件配套完善,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服务设施齐全。
5.科技水平先进。园区具有稳定的技术依托单位,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示范场所,引进示范成效显著,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已培育和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
6.运行机制顺畅。园区建设主体清晰,管理部门明确,规章制度健全。已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当地政府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支持园区发展,农民群众欢迎,发展环境良好。
(二)布局与重点建设任务。依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在农产品优势区、大中城市郊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大类型区域中择优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1.优势农产品区域。在水稻、小麦等16个主要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和复合产业带(区)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突出粮棉油糖、畜禽和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示范和技术培训功能。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着力提升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水平,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的亮点和样板,为提升优势区域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综合生 产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大中城市郊区。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郊区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突出蔬菜、水果、食用菌和花卉等高效园艺作物安全生产示范、优质高效畜禽标准化生产示范和都市型农业发展带动功能。在不断提升城市“菜篮子”供应保障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生态休闲基地,辐射带动我国城郊地区园艺产品安全生产、优质畜禽产品安全生产和都市型休闲农业发展。
3.特色农产品区域。在10大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和生物质产业发展示范功能。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优质、高效、生态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核心示范区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为推进我国特色农产品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和生物质产业合理开发,促进欠发达区域农民增收致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园区认定与管理
(一)认定方式。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认定,实行“建设单位申请,当地政府同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初审,农业部批准”的方式,即:由园区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县或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送至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省级农 业主管部门初审通过后,推荐至农业部;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组织评审,经农业部常务会议审定并公示后授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称号和标牌。
(二)管理与考核。农业部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制订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负责组织园区申报、评选和公示等工作;对园区运行进行考核,定期发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报告。
在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下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开展咨询论证、评估和技术指导工作。
省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筛选、初审、推荐和申报工作,并对园区运行进行跟踪和监管。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采取“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考核管理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园区撤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称号和标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作为规范本地区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和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涉及多个农口部门的省(区、市),要建立省级农口部门国家现代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由农业厅(委、局)牵头,负责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创建 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政策扶持。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相关扶持政策。现有各类农业投资渠道安排的项目,应向示范园区倾斜。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园区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提升示范园区发展水平。
(三)加强工作指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中央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切实发挥行业特点和技术优势,加强对本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推动本地区农业示范园区健康有序发展。
(四)搞好总结宣传。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了解示范园区发展的有关情况,不断探索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典型宣传与推广,为示范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附件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的管理,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创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为主要任务。
第三条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为根本方向、以保护耕地和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多种形式并举的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多元化生产经营单位为建设主体。
第四条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纳入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规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扶持政策,保障园区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农业部负责提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意见,制订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等。省级农业部门负责指导本省(区、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并对园区运行情况进行跟踪与监管。
第六条
农业部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设在发展计划司。其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等;
(二)负责组织园区申报、评选和公示等工作;
(三)对园区运行进行考核,以农业部名义定期发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报告。
第七条
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下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受委托开展园区发展规划制定和园区建设指导等咨询工作;
(二)受委托承担园区咨询、评估、考核等工作。第八条
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及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的职责是:
(一)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筛选、审核、推荐和申报工作;
(二)对园区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
(三)对园区建设与发展进行指导与支持;
(四)协调解决与园区建设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
第三章
申报与认定
第九条
各地建立的高标准、高水平的农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区(场、片、园),均可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第十条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申报条件为:
(一)园区土地利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保护耕地,不存在各种圈地、滥占耕地以及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等行为。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存在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
(二)园区处于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范围内,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代表性。
(三)园区具有专门的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规划和实施方案应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
(四)园区主导产业明确,能够体现当地农产品生产优势与特色;产业化水平高,产业拉动作用明显。
(五)园区经营规模与生产条件、环境承载能力、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相匹配,根据产业差异、区域差异、建设主体差异,分别确定不同园区的规模标准,不设定统一指标。园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引领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能力较强。
(六)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种植业园区应具备标准化、机械化生产设施,综合机械化率平原地区达到80%以上、山区达到50%以上;养殖业园区应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设施和污染处理设施,符合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健康养殖以及疫病虫害防控要求;综合型园区生产区、加工区、服务区布局合理。
(七)园区生产科技水平处于当地领先水平。种苗统供、良种覆盖率达100%,主推技术基本普及,实现病虫害防治专业化。农作物单产和畜禽个体生产能力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至少有1家省级以上(含省级)科研教育或技术推广单位作为园区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或依托单位。
(八)园区内有相应规模的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区,具备长期经常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的设施和人员条件,年直接培训农民2000人次以上,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明显。
(九)园区具有较完善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生产过程符合良好农业规范,主要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十)园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废弃物综合利用程度较高,符合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要求,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十一)园区建设主体清晰,管理部门明确,内部制度 健全。已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机制,运行顺畅有力、经营状况良好。
(十二)当地政府支持,农民群众欢迎,发展环境良好。第十一条
各地按照“建设单位申请,当地政府同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初审,农业部批准”的程序组织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一)农业部下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申报通知;
(二)符合条件的园区根据通知要求,提交申报材料,经所在县或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推荐至省(区、市)农业主管部门,省级有关部门创办的园区可直接向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申报;
(三)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初审通过后正式上报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涉及多个农口部门的,须经省级农口部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后联合上报。直属垦区可直接上报。
第十二条
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或直属垦区的正式上报文件;
(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申报书,主要包括园区的基本情况、运行现状、申报理由、审核意见等;
(三)其他有关材料,主要包括园区成立的批复及相关材料、园区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园区管理制度、财务报表、产品认证等,养殖业园区还应提供动物防疫条件审核 合格证书等。
第十三条
农业部按照以下程序认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一)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将各地上报的园区申报材料送部内有关司局,有关司局对各地申报的园区材料予以审核,提出推荐意见;
(二)对有关司局同意推荐的园区,由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组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专家,依据有关条件进行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
(三)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评估通过的园区,由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公室进行评审;
(四)通过评审的园区,提交农业部常务会议审定,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建设信息网和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五)公示通过的园区,由农业部批准授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称号和标牌。
第十四条
经认定的园区,农业部在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地方各级农业部门应予以重点支持。
第四章
考核与管理
第十五条
农业部和省(区、市)农业主管部门对园区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考核管理机制。第十六条
农业部对园区的建设与运行实行考核,考核采取书面考核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程序为:
(一)各园区应于每年11月底向省(区、市)农业主管部门提交工作总结;
(二)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各园区上报的总结材料进行审核。每年末将本省(区、市)园区运行发展总体情况、审核意见及各园区工作总结报送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办公室;
(三)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办公室在审核各省上报材料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园区进行考评,确定考评结果,并定期发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报告》。
第十七条
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设施装备水平提升、科技示范推广能力发挥、产业发展与带动、经营管理和组织化水平、农民教育培训以及园区效益等方面。
具体考核指标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农业部对考核情况予以通报。对考核不合格的园区,撤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资格。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经考核程序,直接撤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资格。
(一)擅自改变园区土地用途性质,侵占基本农田,违 反国家土地利用政策的;
(二)侵占农民权益,损害农民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园区主导产业非农化严重,已基本丧失农业生产功能的;
(四)发生重大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有其他严重违规违法行为的。
第二十条
对被撤销“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资格的园区,农业部不再受理申报。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第二十二条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宣传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11年1月10日)
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牧、农机)局;成都市农委;厅属各单位:
农业部于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宣传工作的意见》,对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业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农业宣传工作的主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宣传工作的领导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贯彻落实农业部意见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宣传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农业宣传不仅是党的整个宣传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农业部门必须把农业宣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农业宣传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全省农业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唱响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旋律,为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二、完善农业新闻发布制度,切实提高农业部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目前,我厅已建立了定期农业新闻发布(通报)制度。为了改进和加强农业宣传工作,我厅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农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川农业〔2010〕20号),明确要求各市、州农业局尽快建立农业新闻发布(通报)制度,确定新闻发言人和联络员。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和我厅要求,确定农业新闻发布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和任务,安排专人负责农业新闻宣传工作;要进一步抓紧落实农业部门新闻发言人,代表本单位对外发布有关重大新闻事件;要按照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宣传部门的安排、部署和要求,认真策划和组织好农业新闻发布(通报)会,使之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厅属各单位也要指定专人负责农业宣传的信息交流和联络工作,切实配合协作做好农业宣传工作。
三、完善涉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做好涉农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导向
(一)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机制
结合我省实际,要建立涉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明确谁分管、谁监测、谁负责的责任制。要及时监测、科学研判涉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同时,要主动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和公安部门网络舆情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二)建立网络舆情回应机制
各级农业部门既要把涉农突发事件、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也要正确处置新的网络热点。及时就关注度高的网络舆情主动发布权威信息,用积极的声音,科学的观点消除误解、化解矛盾。要主动接受网民监督,针对网情反映的问题,要迅速核实、认真处置、及时公布。
(三)重视运用和应对新媒体
一是提高网络问政能力。各级农业部门领导要牢固树立“第一时间发布”的意识,切实做到“早”、“快”、“准”,要第一时间抢占网络舆论的首发权,从源头上避免网络舆情炒作,压缩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要在各级农业部门主办的农业信息网站和厅属有关专业网站上开设留言板、论坛等双向互动方式与网民良性互动,畅通民意网络反映渠道,发出更多负责任的权威观点和声音。
二是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根据我厅《关于改进和加强农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市、州农业局和厅属各单位已经确定了一名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和联络员,具体负责对外宣传联络工作。要以这支队伍为基础,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形成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加强舆情收集和研判工作,及时捕捉涉农舆论热点,加强新闻宣传和信息发布的针对性,通过对网络媒体舆情收集和研判工作,准确判断舆论态势和舆情走向,及时、客观、全面的为各级领导了解情况,提供决策服务。涉农舆情发生时,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准确信息,力求做到“尽早讲、准确讲、科学讲”,及时发布事件处置进展,保持信息发布渠道畅通,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和小道消息传播空间,牢牢占领舆论制高点,把握舆论导向主动权。
三是整合农业系统的网络资源。在“四川省农业厅网”上开辟《市、州农业工作动态专栏》,及时反映基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进展和成效、建设规划,农业重要法律法规、重大方针政策执行情况,重大农情信息,涉农突发公共事件有关情况、工作举措、最新动态等,为全省农业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是善于运用和应对新媒体。要把网络等新媒体与主流媒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认识和利用,真正把网络等新媒体作为农业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及重要载体。要把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宣传农业(农村)工作的日常工具、作为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作为了解农村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和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农业部门和厅属各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自己管辖及职能范围内,快速有效地化解网情反映的区域性、行业性、个别性问题,避免微观信息影响宏观产业,影响大农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是各级农业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要尽快适应新媒体,熟悉新媒体,提高有效驾驭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工作能力。
四、做好新形势下政务信息和农业新闻线索报送工作
政务信息是各级领导了解动态、分析形势、发现问题、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给涉农政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市、州农业(牧)局和厅属各单位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崭新的观念和视野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政务信息和农业新闻线索的报送工作。
(一)及时准确报送政务信息
各级农业部门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全省农业工作的重点,及时报送有决策参考价值的农情信息,增强信息工作的主动、性对性、预见性和有效性。要及时反映重点工作部署情况、采取的措施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多渠道、多方位、多领域、多角度搜集重要工作信息,做到及时报送、不断跟踪、连续反馈。
(二)加强应急信息调度和报送
各级农业部门是各类涉农事件信息收集、处理、报送的职能部门。要根据事件的特点、性质、类别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信息调度与报送制度;要充分运用现有各种有效手段和渠道,建立省、市、县(区、市)涉农部门之间更加紧密的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对于重、特大农业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省农业厅和农业部以及同级相关应急预案牵头处置单位报告,特事特办,急事快办。
(三)做好农业新闻线索报送
要把政务信息与新闻线索报送联系起来,做好农业新闻线索报送,建立健全农业宣传报道线索库。要及时把全省农业系统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以及农业战线上的优秀群体、典型事迹、先进人物等新闻线索报送到省农业厅宣传中心。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的沟通,积极向新闻媒体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线索。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业宣传报道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产生共鸣,壮大声势,相得益彰,逐步形成我省上下农业宣传工作协同互动、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宣传工作的领导
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现代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农业部就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省也于“十二五”期间启动了涉及﹡﹡个地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从目前各地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践看,各地多结合全省“设施蔬菜﹡﹡﹡计划”的实施,建设了一批设施果(蔬)标准园。通过两年的创建实践,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在园区建设中片面追求规模最大化、设施高档化、功能多样化,普遍存在盲目建设和华而不实的情况
诚然,现代农业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园区化发展,但一些园区在建设之初并没有进行周密的论证规划,仅凭企业主头脑一时发热,就匆匆上马。一些园区在建设中偏重于规模和投资的最大化,盲目攀比,不惜重金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大搞基建和高标准配套相关设施,结果这些不切实际的高投入严重脱离了当地的产业发展水平,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枝独秀”,华而不实,对当地产业的支撑与发展起不到应有的示范推广作用,违背了示范区建设的初衷。
二、在园区发展中只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了技术队伍建设这一软件的完善,普遍存在经营不善和效益不高的情况 现代农业是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只有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人与现代化的设施装备实现了完整的融合,才有可能创造出超出传统农业的非凡价值。缺乏必要的技术研发推广团队和可靠的技术依托作支撑,即使拥有过硬的设施条件,也只是神马浮云。目前,随着设施面积的逐年扩增,一线技术人才普遍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以全省首家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而言,企业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其硬件设施在全省乃至﹡﹡地区堪称一流,但自该园区2008年创建以来,始终被人才缺乏这一难题所困扰,由于其常聘技术人员不到3名,且多为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大中专毕业新生,公司隔三差五地去人才市场招聘技术员工,结果三年间人员“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企业的经营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三、在园区经营管理中不注重学习引进科学的管理制度,普遍存在家族式、“一言堂”家长式的落后管理情况
从各地普遍反映的“一流园区、二流管理、三流效益”现象可看出,这些多数由私营企业主投资兴建的示范园区,在引进现代企业制度以改善园区经营管理现状,从认识上和主动接受上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负责人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员工也是雇佣的周边农民,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加之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园区经营不善也就在所难免。
鉴于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计生办: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暨培训会议精神,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全员人口数据库,提高全县人口计生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省人口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员人口数据库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市人口委明传精神,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人口信息数据库
(一)根据公安机关年报及个案信息,对全员人口数据库个案信息逐人核对,纠改全员人口数据库错误信息。要重点抓好身份证重复及号码错误的校正,保证身份证录入准确率达到100%。要全面核对人口库(W01表)与育妇库(W02表)信息,1
纠改不一致信息,确保信息一致率达到100%。此项工作于2月底前完成。
(二)1月份报表用WIS5.0报送后,立即启用WIS5.1程序,在WIS5.1程序中录入2010年1月1日以后流出人口的补充录入工作,重点将流出人口的“现居住地”、“户籍所在地”、“婚育证明号码”、“流动原因”、“流出日期”、“返回日期”等项目补充完整,此项工作于2月底前完成。
(三)3月15日前,省人口委将完成WIS与GPL两套系统接口程序,实现跨系统的信息比对和由GPL系统向全员人口数据库流动人口的信息提取和导入。在此期间两套系统仍按现有渠道并行运行。接口程序下发后,乡镇在3月底前,在全员人口数据库上完成GPL系统流动人口的导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全省一盘棋”和“全网一盘棋”。
(四)各乡镇要认真开展数据整顿和清理核查“百日清查”专项活动,保证历年清理数据、公安部门“六普”户籍整顿的人口数据及GPL所有数据全部纳入全员人口数据库。4月份上报半年报WIS数据库时,要确保全部完成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各项工作任务,上报完善后的数据。
二、加快人口信息网格化建设步伐
市人口委要求,要在已建成的人口网格化地图的基础上,实现到户的人口网格化管理。
(一)各乡镇都要全面推进人口信息网格化建设。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县人口局将焦村、和盛、米桥、中村、早胜、新宁等六个乡镇确定为试点示范乡镇,打造精品亮点。
(二)重新绘制网格化地图。
一是要将非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都要纳入人口地图的绘制范围,不能只绘制农业人口地图。
二是重新绘制地图时,要保留公路、河流、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等,绘制的地图要求色彩漂亮,美观大方。
三是到户地图绘制时,城区要把街道、广场、代表性建筑物、楼群、院落纳入范畴,到社区的地图要细化到商场、酒店、院落、住宅楼、单元房、出租房屋等。农村在村民小组一级要把主要乡村道路,标志性的建设(农家院落、池塘、树木等)纳入绘制地图。
四是做好地图的界定,特别是自然村交叉居住的、城区交叉居住的流动人口、非农业人口等,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管理范围具体界定。
五是地图绘制要在3月20日前完成,3月底前完成与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数据的挂接,4月份与半年报WIS数据一同上报县人口局。
六是做好绘图配套准备工作。对住户居住点的分布要组织有一定绘图能力的人员,实地查看,绘制的地图要符合绘制地图的基本要求,坚决杜绝与实际情况不符、人为编造的问题。要组织包村专干、社区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进楼群院落绘制住房居住情况的草图,准确翔实地为地图绘制提供基础资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按照市县要求,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靠实工作责任。基础信息采集要采取“谁
采集、谁负责”的原则,确保采集的基础数据准确可靠。县人口局将对各乡镇的工作进度和数据质量进行抽查,并定期通报,结果纳入半年及年终考核。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乡镇要保证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经予必要的人财保障,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三)加强机制建设。各乡镇要不断增强全员人口信息采集能力,采取自主采集、部门交换、信息整合等多种方式,形成适宜的全员人口个案数据采集与变更工作机制。注重源头数据采集的质量,通过目标管理、不同来源数据比对分析等方式,建立人口信息质量保障机制。
(四)加强队伍建设。各乡镇计生办要注意发现人才,对接受过绘图(平面及三维)教育且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专干,及时安排绘图任务。对绘制地图质量高的,及时向县局推荐,指导全县地图绘制。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让每个专干都成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二O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计划生育信息化通知
作的通知
财金[2012]2号
2007年以来,财政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实施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与各级财政共同支持农业保险取得了快速发展。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作用,财政部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支持力度
自2012年起,在现行政策基础上,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增加保费补贴品种、扩大保费补贴区域、支持提高保障水平。
(一)增加保费补贴品种。中央财政将继续做好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大宗农畜产品保险保费补贴工作。在现有的水稻、玉米、小麦、油料作物、棉花、马铃薯、青稞、天然橡胶、森林、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牦牛、藏系羊14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的基础上,将糖料作物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同时,地方可结合实际自行开展特色农业保险。
中国服装——淘宝牛仔裤
I
(二)扩大保费补贴区域。将现有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的补贴区域扩大至全国。各地可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开展,在符合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将按规定给予保费补贴支持。
(三)支持提高保障水平。根据现行规定,补贴险种的保险金额原则上应覆盖直接物化成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水平提高,目前部分地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直接物化成本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全国平均差额为35%左右。为切实保障广大农户利益,促进及时恢复农业再生产,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作用,中央财政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按照相关规定,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覆盖农业生产直接物化成本(以发展改革委等国家权威部门数据为标准),并按市场化规律与保险公司商定保额、保费等保险条款。对于因为覆盖直接物化成本而增加的保费,中央财政将根据现行规定给予保费补贴。对于高于直接物化成本的保障部分,可由地方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
(四)关于补贴比例。一是糖料作物保险。按照现行的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执行。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中央财政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直属垦区等补贴比例为65%。二是养殖业保险。其中,东部地区的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40%;育肥猪保险,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1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10%。其他中央财政补贴险种按照现行政策执行。
中国服装——淘宝牛仔裤 II
二、扎实做好下一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
(一)及时研究上报农业保险工作方案。
请各地根据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规定,结合中央精神、当地实际、财力状况、农户需要等因素,于2012年2月20日前,按照财金[2010]54号等规定研究上报相关材料。主要包括:2011年度农业保险工作总结、当地直接物化成本数据;2012年度农业保险及保费补贴工作方案、资金测算表和资金承诺函等。保险金额原则上应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已上报相关材料的地方,请根据本通知要求,相应完善相关方案。
(二)扎实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相关工作。
1、对于各地根据相关规定已开展的中央财政补贴险种,财政部将继续按规定给予保费补贴,各地要及时组织落实。
2、对于各地拟新开展的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且符合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规定的,财政部将按规定给予保费补贴,并发文确认。各地应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农业保险顺利开展。
3、各地要按规定做好数据统计、研究分析等基础工作,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和加强农业保险发展基础,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我部。
三、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绩效评价试点
(一)试点地区。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中国服装——淘宝牛仔裤 III 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等有关规定,为加强保费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2年选择四川、内蒙古、安徽、江苏4省(区)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其他省(区、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二)工作要求。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应结合农业保险工作实际。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等方法,综合评价农业保险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并统筹考虑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绩效评价指标既要包括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共性指标,也要包括符合农业保险工作实际的个性指标。请试点省(区)于2012年5月31日之前,制定绩效评价方案报我部,并及时组织落实。
请各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根据本通知要求,认真落实做好农业保险相关工作,加强组织部署,密切协同配合,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并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部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附件: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附件:
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促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和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基地、优质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培训推广的社会化服务基地和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器。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引导和示范,促进辐射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由省农科教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省财政厅、省旅游局等有关单位成立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从整体上对园区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处理有关事务。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园区的评审、检查和考核等有关事务性工作。办公室设在省农委科教处。
第四条成立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全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对各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参与园区的论证、评审和考核等。
三、申报与挂牌
第五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基本条件:
1、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有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有规范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规章与管理制度,并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运行机制;
2、有相当的规模,主导产业明确,总体规划可行,并符合区域优势农产品布局,功能分区合理;
3、有较强的科技创新、科技集成、引进开发能力;
4、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能够承担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
5、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显著,有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六条申报程序
1、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向所在地市农委提出申请;
2、各市农委组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筛选,结果报省农委。
第七条申报材料
1、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书;
2、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总结报告;
3、经会计事务所审核的会计报表;
4、有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省农委科教处负责对各市农委上报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申报材料进
行初审、组织必要的现场考察,并将符合申报要求的园区材料提交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评审。
第九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委员会对申请园区进行考核、评审,将评审结果上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协调指导小组审定。
第十条协调指导小组审定通过的园区,报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授予“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正式挂牌。
四、考核和管理
第十一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考核、验收一次,不合格者取消“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资格。
第十二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行半报告制度,每年6月、12月底前由各市农委将所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总结上报省农委。
五、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发布文号】农明字[2010]第45号 【发布日期】2010-04-03 【生效日期】2010-04-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种子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农明字[2010]第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经、农林)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近期,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发生一起由假劣旱稻种子造成严重减产,因当地种子管理机构处理不善,受损农民自缢身亡的恶性事件。对此,各地要从中认真吸取教训,对照自身工作,查找工作中执法观念淡漠、执法不公正、不规范的行为,并结合今年种子执法年的工作,全面加强种子管理,加大种子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增强种子管理的责任意识
加强种子管理、维护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种子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目前,品种多乱杂、未审先推、虚假广告、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等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各级农业部门与种子管理机构的执法意识淡漠、行政许可把关不严、监管不到位、执法不规范有直接关系。对此,各地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种子管理工作。
二、全面落实种子执法年各项工作
各地要按照我部种子执法年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对不合格种子企业清理、市场监督检查和品种管理工作,自觉做到不碍于情面降低执法标准,不搞地方保护避免执法不公,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要通过种子执法年活动,坚决清理一批不合格种子企业许可证,坚决查处一批制售假劣种子的案件,坚决退出一批不适宜生产的品种,对查出的种子大案要案要严厉打击、一查到底,切实净化种子市场,维护农民利益。
三、切实规范种子执法行为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机构要认真吸取确山县假劣种子案件的教训,对照自身工作查找不足,规范执法行为。要认真对待农民上访或举报案件,做好上访或举报案件的登记、核实、调查和鉴定工作,及时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查处结果要向上访农民或举报人反馈。对案值超过5万元以上的假劣种子案件,必须按刑法规定,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作为、执法不公、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要坚决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并进行通报。
四、建立重大案件上报和督办制度
对于因假劣种子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影响较大的案件,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机构要及时逐级上报,并随时报告处理进度。上级主管部门对重大案件要建立督办制度,对办案不力、工作效率低的单位,要及时采取责任追究措施。对于容易造成群体事件的重大案件,要防微杜渐,防止事态扩大化,及时向公安部门和当地政府汇报,进行妥善处理。
各地要对近一年来发生的种子案件的查处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对尚未查处的案件要抓紧办理。请各省(区、市)于4月20日前将有关清理情况报我部种植业管理司。
农业部办公厅
二○一○年四月三日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推荐阅读:
推进旬阳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1-20
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09-15
关于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10-31
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的通知范文11-14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标准11-28
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05-28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介绍10-03
国家农业产业园规划11-17
抓好农业生产通知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