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和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基础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会计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好它非常重要。本文从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即其内在框架体系入手,研究比较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中记录经济业务的不同手段,使初学者易于把握其内在规律,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能抓住重点,做到提纲挈领,学习起来得心应手。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信息和经济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信息和经济管理论文 篇1:

浅析现代会计的发展趋势

[摘 要]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这种大环境,将推动会计工作发生相应的重大发展。本文对中国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会计;发展趋势;知识经济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4.013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那么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使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会计工作是否不重要了,会计人员是否会失业呢?答案是否定的。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强了,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以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所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是会计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机遇,是发挥会计工作作用的新起点。

一、会计的历史定位

1.会计的重心在于管理

会计工作不等同于会计核算工作,它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两个方面。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要从会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出发,即从会计工作总体出发,要从客观的条件和要求出发来分析。会计具有管理职能,这是因为:①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会计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②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的需要。企业、事业等单位要进行现代化管理,需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便促进本单位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③上层建筑的需要。④会计学科分类的要求。国家教委制定的学科分类,已将会计学从属于经济学改为属于管理学中的一门学科,从而确定了会计学的管理性质。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2.建立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必要性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的重心在于管理,因此,就需要建立以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会计模式。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调控型的会计组织系统;建立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知识型的会计管理系统;建立服务型的会计市场系统;建立竞争型的人才系统。

二、中国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1.网络化是信息时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成本因素促使会计走向网络化。会计行业的职能本质是对信息与数据的处理,在现代会计已经完全实现内部联网及电算化的基础上,推广“远程办公”是完全可行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系统从“内部网络化”的层次全面扩大到互联网的层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

(2)交互式的信息需求要求会计提供网络化平台。交互式的服务过程使企业能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快、更有助于决策的信息,同时也能通过这种交互系统随时了解用户的需求,改进信息的提供与服务,而这种交互式服务过程必须是以会计系统的网络化为前提的。

(3)现代会计职能需要以网络化为保证。现阶段国家对于财务报表的报出时间有着统一要求,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形式的日趋多样化,对财务信息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如果只停留于原来的信息报送方式,必将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提高财务信息的“时效性”,而这又需要以会计系统的网络化为保证。如果说会计信息的终极目标是“同步化”,那么“同步化”的实现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化”的实现程度所决定的:一方面必须是内部会计信息的“瞬时传递”化,这是由企业内部联网自动化实现程度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必须是原始会计信息的“0时间处理”化,这是由内部会计系统的完善程度所决定的。

2.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1)会计核算集中化。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发展与国内外的各个方面产生紧密的联系,相应需要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它要求会计核算的制度要集中统一制定、分级管理,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分级辅助核算。

(2)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核算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开放的,提供会计信息是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开放的。会计核算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加工、整理、传递、存储和输出的过程。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信息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等单位各个方面发生经济与技术的联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通过信息沟通、处理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社会组织、国家机构和社会人士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技术与行政的关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会计核算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进行的,通过网络生成和传递各种会计信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开放的,既要向国家和社会其他各方面披露会计信息,又要向本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和其他职能部门披露会计信息,实现财务公开。

(3)会计核算国际化。随着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外资,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引进管理技术,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等,会计核算也要国际化。会计核算国际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径。应该指出,会计工作具有国际性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通过借鉴、协调和统一来达到。

3.会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的方向发展。

(1)会计系统重视系统管理。会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会计系统既是一个封闭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它的运行受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管理要重视系统管理,即对会计系统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会计系统因管理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它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而形成会计管理体系。这种立足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也就是全过程管理。会计重视系统管理,是全面的管理,但同时,也要注意全面管理中的重点管理,即管理中心——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不同企业,因客观条件不同而主要矛盾不同,相应会计管理的中心也不同。

(2)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显著特征,是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实施战略管理。企业要适应市场,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依据企业的战略,相应要研究会计战略。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就是重视财务战略管理。财务战略是指对影响企业全局,重大、长远的财务活动进行的决策。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战略的中心。加强财务战略管理,落实战略目标,制订实施的方针、计划、方案、方法、措施和步骤,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3)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要重视对人的培养。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其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竞争性人才是创新人才。

(4)会计管理重视知识管理。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对知识进行管理;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延伸到知识竞争,表现为工作中的创新和实验室的创新。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知识和创新能力,需要用知识对其加强管理。会计管理知识化,要求企业会计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运用集体的智慧并发挥每个人知识的作用,提高创新能力,以便提高会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水平。

4.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1)会计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知识经济扩大了会计领域,会计向管理领域扩展,向与会计相关的领域扩展,大大丰富了会计的内容,使会计学呈现综合化发展的趋势。

(2)会计学向细化方向发展。知识经济在扩大会计领域的同时,也深化了会计内容。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从实际出发,探讨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加强经济管理需要的会计分支学科。会计内容的深化,既是适应客观需要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会计内容提高认识的过程,两者的结合,才形成某些专门的会计分支学科。在这方面,会计学的发展具有专门性的细化特点,即对某些专门的或特殊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这种专门性会计分支学科的发展,主要是会计学中基本学科——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的细化。

(3)会计学向边缘化方向发展。客观世界是一个大系统。在大系统中的各种子系统及其次系统,都有机地相互联系,使得研究这个系统的各种科学也相互联系。科学的联系性,为各种科学的融合提供了客观的可能。科技进步为科学融合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管理要求为科学融合提出更多的要求。科学发展的融合趋势,向会计学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促进了会计科学的融合发展。会计科学的融合即会计学的边缘化,是将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会计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而发展会计学的过程。会计科学与其他科学的融合发展,主要是融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发展新兴会计科学;融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发展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引入其他科学理论与方法,完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发展会计科学。

三、结 语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的进步对会计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会计作为一种古老的学科和职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理论和工作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

主要参考文献

[1] 马良澈.计算机会计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娄尔行.会计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赵玉珉.决策会计[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李量.会计行为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赵 琳 窦海涛

会计信息和经济管理论文 篇2:

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会计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好它非常重要。本文从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即其内在框架体系入手,研究比较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中记录经济业务的不同手段,使初学者易于把握其内在规律,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能抓住重点,做到提纲挈领,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关键词】 基础会计; 教学;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账务处理程序

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属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讲述的内容较多且分散,使得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为使初学者学好基础会计学这门课,首先应了解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框架体系和严谨的逻辑关系,只有了解它的内在结构、主要框架,才能真正全面地把握其实质内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就如是,当我们认识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在规律以后,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初学者应从其切身的实际入手先学习这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体系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课程内容体系中重点、难点等。简言之,应使学习者脑中搭建一个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相关课程内容,将各知识点内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一、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

为方便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体系作系统介绍,笔者先将结合目前各学校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归入相关的篇章: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

(一)从账务处理程序的简略图(图1),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二)分步骤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图2所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从图2中可知,这一过程需要四章知识内容的铺垫。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

例1,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 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经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A公司来说,收到的是商业汇票,并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作为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有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时,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此笔业务假定不考虑税金,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 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与会计对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即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而为什么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应收票据,贷方反映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一种方法的学习,尤其是记录经济活动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会计分录这种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教学中可参看记账凭证的格式),当然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2.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图3所示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和全部经济活动情况,且不便于日后查阅,为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3.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如图4所示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而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的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寻找防止差错的有效办法。这样做,也便于对发生的差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4.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如图5所示

企业、事业等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不够概括,且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因此,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手段与实际工作方法的迥异

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了教学方便,在会计教材中,讲述复式记账法时,有会计分录和“丁字账”,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通过比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高今后的学习针对性。下面对比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举例说明(表1)。

(二)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两者的差异。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7 000元这笔经济业务。

1.原始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见表2。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7 000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见表3。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即:

借:库存现金 7 000

贷:银行存款7 000

3.会计账簿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表4)。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注:在手工记账时,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比较容易获取,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必要时可准备些车票等原始凭证),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为直观,便于理解。

三、结论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会计的实用性很强, 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尽管会计环境等诸要素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对象层次也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2] 张建平.会计实务[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3] 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3):3.

作者:张青玉

会计信息和经济管理论文 篇3:

职业学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思考

摘 要 会计学是职业学校三产服务类和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这些专业中如何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其教学难度和深度等,是对非会计专业进行有效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教学

会计学是职业学校三产服务类和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在这些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力求在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校办学思想指导下,职业学校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在许多非会计专业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尤其是在三产服务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中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如计算机信息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之所以在这些专业中开设会计学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规范化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企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日趋规范,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非会计专业人员也需要读懂会计报表,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更是对管理和营销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尽管非会计专业不从事会计工作,但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已经成为学生的核心能力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适应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作适应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信息时代,企事业单位要求单位的员工,不仅仅具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更需要员工具有跨专业的组合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了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对于从事与经济有关专业的学生而言,都需要了解、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并具备运用其所掌握的会计信息的能力,以更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

(三)适应学生个人就业、创业的需要,使学生知识结构科学合理

在市场经济时代,会计提供的信息已成为众多经济活动的基础,不懂得会计知识、不懂得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做好经济工作的。因此,对职业学校的三产服务类和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从学生今后发展的角度看,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也是学生今后独立创业和个人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职业学校的非会计专业为近些年新开的专业,其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明显滞后,有的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匆匆开设三产服务类和经济管理类的专业,造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会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会计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会计学,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会计就是管钱、算账的,有的甚至认为反正今后不当会计,学好了也没什么用,学生很难将会计学知识与自己本身的专业及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层面上,学习的动力不足,加之会计学的内容枯燥乏味,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透会计诸多实际运用问题,造成学生学习会计学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与非会计专业知识结合的粘合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往往容易受会计专业教学的影响,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没有将会计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很好的结合。有的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会计知识与非会计专业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不清,也就难以把握会计在各非会计专业的应用,出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深度难度难以把握的情况。

(三)教学内容安排不够科学,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内容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就业多样化和创业的需要。目前使用的教材与会计专业的教材没有多大区别,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讲授会计分录的编制及会计处理程序上,忽视对会计三大报表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学习缺乏针对性。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较差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有的会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不够,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现在不少学校仍然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很少使用多媒体课件,而会计学教学用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在这种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虽然给学生讲解了相关的会计学知识,学生却听的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较差。

三、改善职业学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措施

(一)上好绪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门课的绪论课也叫导言、总论,是一门课程教学的开场白,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靠老师的引导和培养的,职校的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本身就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因此,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引导是上好一门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学的了解本身就是一片空白,没有一点概念,所以在绪论课时应该重点突出对会计学的课程介绍,它与本专业学习的关系以及今后对工作甚至生活的紧密关系,使学生对会计学有一个总括性的了解,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将来更有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我们在确定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着重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看得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尤其是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使学生能够分析及利用会计报表,使我们培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甚至于高级的信息使用者。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对会计工作及其职能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能够阅读和分析报表,并能根据其反映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预测及决策,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三)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根据会计学特点,结合各专业对会计学教学目标的要求,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相应调整。笔者认为应按专业不同有针对性地讲解会计知识,把重点放在更多的知识点上,以求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有关会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不必针对某一点会计知识精益求精。同时笔者认为,也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涉及会计知识内容的多少,参考教学大纲进行适当增减,灵活变换有关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条件的可以自编适应性强的校本教材,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放在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技能上。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我们更应该加大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比如设计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讲练结合式教学法和实践式教学法等等,改变过去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把被动性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学习的新模式。在教学方式上,鼓励使用多媒体课件,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并加大实验力度,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总之,在非会计专业中开设会计学是十分必要的,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实施有效教学,就一定能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效果,使会计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如虎添翼,使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平等.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孙燕芳等.非会计专业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作者:樊秀娟

上一篇:驾校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校报编辑个人工作总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