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价值下的经济师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的情况下,经济师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简要阐述了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背景特点、职业定位和职业价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价值下的经济师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职业价值下的经济师论文 篇1:

浅谈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的定位及职业价值

摘 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师这一职业的发展也将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划,想要进一步凸显出经济师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对新时期的经济师做出全新的职业定位,并评估其职业价值。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提出了几个能够提升经济师职业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师 职业价值 企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整体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模式。在全新的经济态势下,经济师这一职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竞争空前剧烈,经济师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职位,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师这一职业的发展也将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划,想要进一步凸显出经济师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对新时期的经济师做出全新的职业定位,并评估其职业价值。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提出了几个能够提升经济师职业价值的建议。

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的职业定位与特点分析

1.经济师在现代企业中的职业定位。全球经济现已稳步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中,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企业市场竞争,对于知识型人才的需求都表现得更加强烈。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师在现代企业中的职业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作为企业宏观发展的“军师”,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决策意见。对于经济师的职业定位而言,其基本定位在于“经济”二字,也就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统计、核算、统筹,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上,从经济出发来引导企业做出战略规划,促进企业对自身资产的科学应用,并深入的了解企業内部运转与外部经营情况;其二,是为企业经营与发展做出全面的市场分析的“分析师”,身处于快速变化的经济市场中,对市场的全面分析,是企业把控市场的先决条件。经济师则是在深刻了解经济发展背景的条件下,对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发展、市场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和理念等各种市场因子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分析,并预测出企业基于市场变化的发展趋势。其三,是为企业调控风险的“预测师”,经济师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必须要能够迅速发现市场环境以及内部结构中潜在的风险,能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及时剔除一些风险因子,使得企业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来面临市场的变化,有效的规避风险,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2.经济师职业特点分析。

2.1宏观意识。经济师直接参与企业最高管理层进行沟通,并且需要为企业的宏观发展给出适当的意见,这就必须要求经济师具有很强的全局把控以及宏观意识。

2.2市场意识。经济师要想能够对企业发展做出详细的市场分析,并且能够善于发现风险,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就必须要对经济市场有着充分的认识,并且具备超前的市场意识和管理意识。

2.3创新意识。经济师的创新意识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经济师必须要有极强的企业管理创新意识,并且具有独特的目光,能够推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的变化,促使企业能够快速的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

二、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的职业价值

1.协调企业的全面发展。经济师作为一个企业经济决策的实施者,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不仅要针对市场做出企业应有的应变,同时还要从企业的组织体制中去找到企业发展的空间,协调全局,并且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经济师的职业价值及表现在:对外要做好信息收集,引导企业成立内部信息机构,能够尽可能全面的、迅速的、及时的收集到外部市场信息与情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给企业参考,做出科学的经营发展决策。对内,经济作为管理层,需要能够就企业的全面发展,规划和统筹企业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并逐级分解目标,将目标落实到个人,才能让整个企业成为劲往一处使的大集体。作为经济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坚守自身的职业要求,把经济考核与落实措施做到位。

2.担当企业的核心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经济师的职业价值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经济师对于企业核心管理的担当上。企业的经营是连续的,经济师的职业价值就体现在项目经营过程中,对于企业如何获取经营目标、如何展开经营、如何展开企业内部管理做出核心的把关,在最核心发展的决策方面提供关键性的建议,给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以及决策层进行参考,引导企业做出正确的发展经营决策。当然,想要体现这种职业价值,一方面,经济师要对企业所推行的各种决策进行合理性评估,并在强调整体意识的前提下,避免产生个人片面观点,影响全局。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师当确定企业经营活动目标的可行性后,应坚守原则,从一而终,时刻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去做事。

3.推进企业的综合性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企业管理是一个综合度极高的管理活动,它涉及到多个管理目标,不仅涉及技术设备、物资分配、人事安排、财务管理还有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等工作。作为经济师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要考虑到以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措施把所有的工作内容高效地衔接起来。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内耗,逐渐把企业的管理氛围转向积极向上的方向。

三、提升经济师职业价值的发展建议

新经济环境的转变,为经济师这一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之面临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当前条件下,经济师这一职业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许多企业经济师职位多有空缺,或者是职位权责不明、权责失衡等问题比较严重。有的企业规定经济师主管后勤工作,有的规定主管某科或某几项业务,经济师在企业中地位的不适当造成其利益也没有充分的保障,挫伤了经济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想要进一步的促进经济师职业在现代企业的良好发展,必须要进一步的提升经济师职业价值。

1.进一步完善经济师职业标准化.对于经济师职业发展而言,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职业评定制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当前的经济师职业考核在理论知识方面把控较为严格,但对于经济师职业道德思想、法律意识的考核存在一定的忽视。经济师作为企业的“军师”、“分析师”、“预测师”,其经济管理水平固然重要,但是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同样不容小觑,带领企业发展的经济师必须要忠于职业道德,在履行自身职权的时候不能够侵犯法律。基于此,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师职业标准化,根据经济师的职业定位来合理的架构经济师职业考核内容,来进一步的确保经济师的素质符合企业、市场与社会的实际需求。

2.加强企业对经济师的正确认识.首先,企业领导要对经济师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和认可。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师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经济师根据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报告,并对这些信息反复核实其准确性,这些可以使企业领导的决策更加灵活,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其次,企业要适当的完善对经济师的激励机制,经济师作为与企业高层管理联系紧密的职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与之对应,对于经济师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企业想要保证经济师职业价值的最大实现,就必须要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将经济师的待遇与绩效挂钩,通过多样性的激励方式来进一步的调动经济师的积极性。最后,企业还要进一步的创建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想要体现出经济师的最大职业价值,必须要保证经济师所提出的发展建议,得到良好的实践和认可,就要有良好的纪律、工作秩序、合作流程,这样公司全体人员就会遵照制度办事,按照流程工作,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经济师在这种环境当中就会主动学习、交流,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结语

经济体制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改变。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环境中,经济师这一职业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经济师职业人员也应该立足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积极进行自我职业转变和定位,发挥更加科学和更具引导性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许玉凤.房地产经济师的设置问题与建议解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20).

[2]王超.浅谈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的定位及职业价值[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3:115-116

作者:孙伟

职业价值下的经济师论文 篇2:

浅谈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的定位及职业价值

[摘 要]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的情况下,经济师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简要阐述了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背景特点、职业定位和职业价值。

[关键词] 经济师;职业定位;职业价值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3. 060

经济师是我国的一种特殊职业,主要工作是研究、制定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经公司批准后,负责研究、评价公司和下属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率。提出增加经济效益、节约成本的整改意见、措施。策划公司大型经济活动,例如资产收购、拍卖、兼并等活动。

1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的背景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师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面对经济新常态,对于领导企业制定战略目标,有着承上启下、参谋军事的作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化,整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企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新常态下经济产业结构重心开始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1]比率降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大力扶持,经济发展由驱动要素转为驱动创新。在经济新常态面前,我国许多企业面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展市场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重大发展战略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环境变化频率加快,各种新型的经济体和销售模式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经济师也成为金融领域和各企业竞相争夺的人才。然而,我国仍有很大一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经济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没有引入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经济师,没有发挥经济师在企业管理、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2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的定位

2.1 经营活动的改革军师

经济师应该具有全局的综合意识、超前的发展意识、极强的把关能力、极佳的创新能力,主要负责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宏观调控、内部优化、结构调整等重大改革创新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减少经济、科技、经营效率等多方面策略疾患,提出具体可行的发展方案,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敢于创新,站在改革、改制的最前列,主动挑起公司发展的重担,处处为公司的前途和命运着想。

经济师是一个企业运营发展的总策划者,负责所有的技术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发展方案。把握全局、照顾全面、降低成本,既要考虑技术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又必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为企业的科技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未雨绸缪。

2.2 企业管理的总工程师

经济师的角色有双重性,一方面是高级管理层的决策者,另一方面是企业运营的执行者。经济师站在全局角度上,为企业的根本利益着想。经济师管理企业的生产技术策划、设备质量检查、劳动人事调动、工资分配、物资供应等内容。将所有的管理机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降低企业内部不必要的损耗。经济师是企业发展的总撰稿人,通过征求企业各部门人员的意见,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正确的发展方案,有效的协助总经理稳步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掌握国内外同行业发展趋势和动态,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为企业稳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优秀的领头羊

经济师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济师的工作由企业总经理进行部署和安排,和总经理、厂长相比,经济师在公司的经营发展上有着定方向和布置整体发展战略的作用。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总组织者,面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激烈竞争,从市场分析中得出正确的发展方向。经济师一般从经济的角度去研究企业,分析什么样的经济布局更适合企业经营扩张,以使企业供给、生产、销售达到最佳配比[2]。在企业的市场占领中,需要经济师从中内部协作、外部适应,调整企业结构,实现整个企业的快速运转。经济师通过透视市场、审时度势、适应潮流,提升企业市场地位。可以说,一名优秀的经济师就是该企业的领头羊。

3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的职业价值

3.1 具有全局思维

经济师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参谋人员、企业管理的计划人员、企业的信息来源、企业优秀的领头人,与其他职位人员相比,经济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两方面具备更高的操作水平。经济师掌握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停滞不前的状态出现。

经济师为企业做经济策划、风险判定,是各类经济活动的统领人员。对于提升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作用不容小觑且不可替代。经济师通过利用自身在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公关能力,增强社会外界人士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度。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经济师的职业特性。由于企业的总经理受到责任制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限制,很难对企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发展策略。而经济师却恰恰相反,经济师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可以提前发现运营方案策略上的重大失误,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2 具有创新精神

经济师作为企业经济决策的实施者,一般立足高远、协调全局。针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变化,做出合适的应变,从企业内部机制[3]找到优化方案,制定出顺应时代变化的生产方式。通过建立企业经济并发性机构、对外协作机构、信息收集机构,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经济信息,正确决策企业发展方向。

优秀的经济师,总是不断更新现有知识,学习各项专业技能,从企业管理和经营两方面不断努力。把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引入到企业中来,主动了解各国政府的政策变动情况、研究本国政府各部门的改革措施,保证企业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做到对企业发生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处理。

4 结 语

总的来说,经济师在企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整个企业的日常运转发展有着举足轻重领导力。但是经济师也要认清自身职业的定位,提高自身职业的价值,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和经营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建议和决策。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师的价值,通过聘请具有职业素养的经济师,为公司出谋划策,为企业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连凝.基于经济新常态的新视点谈如何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J].经济师,2015(7):10-12.

[2]赵晓健.经济新常态下对 PPP 融资模式的理解[J].经济师,2015(10):128-129.

[3]濮方捷.经济师的职业价值[J/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7):666.

作者:王超

职业价值下的经济师论文 篇3:

转型期中俄高师教育改革之比较

摘 要:将转型后市场经济下的中俄高师中的教师待遇、教师年龄结构、教师威望、教育与市场以及人才流失与保障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以便我们摸索出一条更适合于我国高师教育发展的道路,为我国高师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高等师范教育

前苏联与我国同样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转型后,俄罗斯全面私有化,市场经济成为高师教育的主导;而我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于高师教育,政府是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运用了宏观调控的手段。两国高师教育在两种体制下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况。

一、市场经济下的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

前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的各个领域中无论是社会意识形态还是价值体系都发生了变化。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过度与推广,国家制度的急剧变化以及经济危机的后果,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俄罗斯联邦在其立国之初明确提出“教育领域优先发展”。但是直到现在,在俄罗斯的教育体系中专职教师仍很缺乏,且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持续下降,许多财政问题还没有解决。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在这样极其复杂的情形下发展得举步维艰。

俄罗斯虽然也很重视高师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政府在优先发展教育的作用方面显得软弱无力。虽然《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正式提出了“作为民族经济优先部门看待的教育现代化”总的措施,但是,高等师范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却没有被提及。这证明了高师教育无论是在俄罗斯的政治、科学、经济领域还是民族、文化领域,其地位都不高。这样,直接后果是专职教师的缺乏,而且这种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将市场机制全面引入高等师范教育系统的措施对高师教育带来严重的冲击。比如:它影响了年轻一代教师的教学和道德水平,而其自然的结果是影响整个国家的专业人才的发展,最终将间接影响整个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发展。

最近,在俄罗斯产生了不少关于师范教育激进的观点。其中观点之一就是:关闭师范大学。理由是: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状态下,需要节约预算资金,而大多数高师学生是靠预算资金来维持学业,他们毕业后却不到中小学任教。据有关方面统计,2005年,约2/3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没有进入中小学,许多人认为这样的投资属于无效投资。但是,实际上。过错不在于这些毕业生本人,也不在于师范大学,而在于政府。政府不愿意支付教师应有的工资。追其根本,正是“市场机制”使得毕业生不得不自由选择职业!

二、政府调控下的中国高等师范教育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在招生、助学金、就业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国家对高等师范教育有政策倾斜,但是由于市场机制也被引入高师教育领域,致使高师院校招生规模计划性削弱,师范生毕业以后“包分配”的“优厚”待遇被取消,使我国高师教育一度出现危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国家的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但是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很脆弱。例如:在市场机制引入高校后,大学生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了师范生的“铁饭碗”,一些师范院校的师范类招生人数一度减少。师范院校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了招生规模——三级向二级过渡、中师向高师过渡、高师向综合类院校过渡等。这样的改组虽然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使高师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质量大大下降、师范类专业缩水、非师范类专业的专业性不强。这些负面影响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影响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高师教育是危机与机遇并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应对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危机,抓住机遇实行改革。2007年我国政府提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此政策把住了两道关口:一是高师教育专业的招生关口,实行零表录取,对这些学生免除他们的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二是把住进入基础教育阵地的关口,实行免费生毕业回到原籍从教十年以上的政策,国家保障每个免费生带编工作。“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现在属于试行阶段,结果如何尚待实践验证,但我们却实实在在看到了我国政府对高师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虽然我国高师教育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出现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高师教育面临的现状,即计划经济痕迹尚存,市场机制还没有发育成熟。我们要做的是摸索一条更适于我国高师教育发展的道路。

三、市场经济下俄中高师教育的对比

(一)教师待遇及师资培养经费

在俄罗斯由于教育拨款不到位,造成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一些州的教师工资没有及时发放,导致很多教师怨声载道,教师在私立学校兼职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势必会对俄罗斯的教育带来不良影响。根据2005年9月1日的调查数据显示,俄罗斯的大学教授的月工资约为6 000卢布(相当200美元),新教师的工资为每月3 500卢布(相当于120美元),低于社会工资水平的最低限度。此外,俄罗斯的办学条件也有很多问题,校舍、供水设备、供暖设备等都需要修缮,但是在俄罗斯这些情况都没有得到解决。低劣的办学条件以及政府没有兑现对教师的社会保障和优惠条件的承诺,致使教师的经济地位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条件需要改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因生活助学金极低——每月600卢布(相当于20美元)而不得不半工半读,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与未来的教师职业毫不相干的。而且本应免费的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并未因支付学费而享受到任何专门的优惠。现在,俄罗斯的师范大学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样,除了预算内的招生名额外,对于其他有意向就读于师范大学的学生已实行有偿招收。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在国民经济12类行业中,教师的平均工资一直在倒数第一位至第三位之间徘徊,而来自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年间,我国教师工资明显提高,大学教师工资增长17.8倍,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10.9倍。《生活》杂志载文介绍,2007年工资改革,一位有28年工龄的中学高级教师工资长了600元(相当于75美元)。这样,这位教师的实际工资已经达到了1 800多元(相当于225美元)。我国与俄罗斯相比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和学习资金上国家却以各种形式给予补贴,以笔者所在的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学校给每位师范类本科生每月生活补贴74元钱,而且师范教育各专业的学生还享受专业奖学金(一等奖每生每年700元,二等奖每生每年600元,三等奖每生每年430元)。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家在高师学生的奖学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如: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奖励现金8 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一次性奖励现金5 000元;高校国家助学金,共分三等,一等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3 000元,二等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2 000元,三等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1 000元。⑤据有关人士统计,奖学金比例非常之大,超过1/3以上的学生都能获得。

(二)教师年龄结构

由于俄罗斯的师范大学取消了定向招生制度和对来自农村地区青年的优惠政策,中小学没有年轻教师流入,导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有外语才能的年轻人进入私立公司当翻译,导致俄罗斯外语教师缺乏;许多数学老师都到银行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导致数学教师缺乏;甚至于莫斯科的许多体育老师去做“夜间俱乐部”的保安,为的是获取更多的收入。其后果是,学校教师人员编制不齐全、年龄结构失调,教师队伍呈现出持续“老化”的态势,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

在我国,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定向招生制度和对来自农村地区青年学生的优惠政策也一度取消。但是政府及时地觉察到取消二者带来的弊端,于2007年提出对北师大、华东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西南大学五所部属院校试点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对报考这五所院校的师范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规定农村学生“哪来哪去”,毕业后必须从事师范教育工作10年以上,如果学生违约将会赔偿价格不菲的违约金,且在违约学生的诚信档案里也会多了一条“不诚信”。我国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主体,教师队伍总体上呈年轻化态势,年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2006年,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占45%,57.9%,59.2%;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占71%,86.4%,90.1%。

(三)教师威望

俄罗斯教师的威望急剧下降。导致教师教育威望下降有诸多原因,在社会巨变的大背景下,师资质量下降、工资没有保障是最主要的原因。据统计,中小学对近几年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仅达25%。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导致教师经济地位的下降,也是教师职业威信下降的原因之一。教师职业不吸引年轻人,希望进入国家师范大学学习的人数减少了,师范大学无法与那些培养律师、经济师、教练等“赢利”专业人才的国立和私立大学竞争。

在我国教师成为职业期望值和声望最高的职业之一。2007年中国科普研究所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我国公众在希望子女所从事的职业调查中,教师的期望值最高,医生居第二位、科学家居第三位。在职业声望方面,公众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科学家的职业声望居于第二位,医生居第三位。此次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18~69岁的成年公民,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回收有效样本8 570份。

(四)教育与市场

由于整个俄罗斯社会的巨大变化,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的进程对学校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家减少了对高师的财政支持,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流失严重,高等师范大学被迫调整自己的工作,它们开始面向教育、服务市场。高师的大部分经济利益转移到市场领域,一贯在政府扶持下的高师突然面向市场,其后果是高等师范大学在经济领域缺少独立性。并且俄罗斯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保证高师的经济地位,所以高师教育更多的是在失控状态下由市场独立运作的。

在我国,高师教育发展虽然依赖市场经济的调节,但同时更加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我国政府针对引入市场机制后出现了如教育公平与结构均衡等问题,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如“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大量招收西部和农村学生,规定他们回原籍工作,这样解决了农村与城镇的教育差异。据《北京青年报》载:今年是北师大首次招免费师范生,数学、中文、化学等12个专业面向甘肃、新疆、宁夏等14个省、市、自治区通过高考提前批次统招450人,由于生源情况较好,实际扩招了21人。这批新生力量,使北师大的农村生源比例显著增加,此前三年,北师大农村生源比例为29.8%,今年一跃达到了54.1%。

(五)高等师范院校人才流失与保障

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全面危机,虽然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国家应当保证每年的教育经费不少于国民收入的10%。但是由于经费缺乏,实际拨款只占国民收入的4.8%~5.4%。国家对教育财政拨款执行的是“剩余原则”,这使俄罗斯的教育由于教育经费短缺而陷入困境。教师工资太低、办学条件恶劣等诸因素的存在,致使教师的经济地位降低、教师职业威望降低,教师队伍人才流失,教师跳槽现象严重。许多有经验的大学教师因为经济原因,被迫从事商业或其他领域的活动;一些年轻的优秀教师选择到国外就业;大部分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不愿进入中小学,更不用说去农村学校从教。人才流失的情况非常严重。不论是有经验的大学教师,还是初出茅庐的优秀青年教师,或是那些刚刚毕业的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们,他们很多都迫于教师极低的工资以及农村艰苦的日常生活条件,或自己创建公司,或变换职业,或迁居国外。这样,俄罗斯的高师院校的人才得不到保障。

为防止教师流失情况发生,我国政府出台各种政策保障教师的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强制师范生从教农村。比如“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中就规定:来源城镇的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从事义务教育2年,来源农村的回原籍工作10年以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俄罗斯高师教育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转型后的俄罗斯在教育领域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国家减少了对高师的财政支持,市场成为主体,高师教育是在市场运作之下进行的。这样,导致了教师的待遇低、培养经费严重短缺、高师人才流失严重、教师年龄结构失调、威望下降等情况的出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师教育更多的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的,虽然目前出现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计划经济痕迹尚未彻底根除。我们应当吸取俄罗斯的教训,避免市场调节失控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一定要遵循规律办事,防止政府调节过头的情况发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制度某些层面处于新旧交替的二元状态,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我们不能把高师教育看作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和个人行为。政府部门一方面应该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建立教师的准入、考核、淘汰机制,另一方面还应该强调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通过公共财政干预机制来调控教师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职业的地位和吸引力,保障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教育专业,鼓励他们毕业后到“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任教,以促进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X罗佐夫著,张星男译.俄罗斯的教师教育:过去与现在,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

[2]王义高著.俄罗斯教育10年变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张慧敏 张艳杰

上一篇:广电局安全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市渔政支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