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允价值计量(精选8篇)

公允价值计量 篇1

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1公允价值涵义辨析

我国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此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

2新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2、1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计量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再如,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此外,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与老准则采用“只报忧不报喜”,从而使金融工具报告价值经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不同。

同时新准则还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至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了避免给财务报告带来过大的波动,应当考虑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

2、2公允价值法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提出,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不再单独计提。受此影响,在目前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利好的影响。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高速膨胀,并且业内也预计涨势将来会有个渐进攀升的过程,由此上市公司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其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在账面上充分体现巨额利润。未来以公允价值体现的公司账面资产,其参考价值大大提高。

2、3公允价值法对债务重组的影响

旧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并且,债权人一方亦不能确认重组收益。应该说,这一规定体现了财政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减少会计寻租行为的决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公平规则,少数企业将无法借债务重组达到操纵损益,欺骗利益相关人的目的。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明确肯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对债务人来说一般为营业外收入),企业或公司可以因此而获巨额利润。执行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债权人让步,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每股收益水平。

2、4公允价值法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交易》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我国先前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按照交易的账面价值入账,只有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按比例确认收益,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来计量。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这一交换将产生利润。而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法,基本不产生利润。这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上市公司则孕育了一定机会,由于可能每年重估地产价值,并以市价反映账面价值,将直接大幅提高公司的估值水平。

3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在1998年,公允价值计量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所以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公允价值被我国的监管层限制使用。但是在今年新颁布的新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的会计准则中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从而成为本次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是否难达“公允”,是否极有可能再次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过去发生的“故事”是否会重演?我们应该怎样的对待公允价值?在此笔者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公允价值可以并且应该适度地运用。

所谓适度,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新会计准则仍是站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并不是所有的都是用公允价值计量。其次,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要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新准则把能够运用公允价值的业务限定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等为数不多的领域,就是因为这些领域已基本满足公允价值运用的必须条件。当然,新准则没有专门设置公允价值一项,对于哪个项目能用哪个项目不能用,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中加以规定。这样的结构也使新准则更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

(2)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监管:统一规定。

我国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规定是分布在不同的会计准则里,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而且对于不同的项目,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是不同。针对广泛运用公允价值带来操作上的难度,我们认为相应的监管部门应尽快对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给予明确标准,使公允价值这个标准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总体上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同时要注意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一致性。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准则的正确实施影响很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中会计方法的运用。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采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熟练地操作。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计算机方面的技能,以摆脱复杂的计算,减少人工计算的失误,提高精度。

(4)完善市场体系以促进公允价值的推广。

必须完善市场体系,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各种市场的健康发展,以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公允性。首先,企业应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类别标准,建立对公允价值变动专人负责、定时按既定途径收集数据,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其次,外部制约力量应加强,确保公允价值的真实。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完善公司法,刑法,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有关的法律,对滥用公允价值的企业和授意者、执行者进行严格监督,给违法者以刑事处罚、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以震慑他们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心理。另一方面,中注协、财政部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对于企业财务报告中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发表恰当的意见。这样才能给公允价值的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4结论

公允价值计量 篇2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特征及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内容上, 定义非常简单, 但它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体现公平交易性。指交易双方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独立竞争, 不存在相互关联的关系。二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即指交易是在正常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进行的, 而非清算状态下进行的。三是平等自愿交易原则。即指交易双方地位平等, 完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在非强迫条件下自愿地完成交易。四是完全竞争市场。“熟悉情况”是获取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重要条件, 要求参加交易的各方必须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 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应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任何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可以公开查阅, 而且交易时他们都已经将各种交易的风险因素考虑在内来确定交易的价格。五是较强的时间性。即只有在“当前的交易”条件下才能确定金额, 如果任何一个条件变化都有可能引起金额的变化。六是相对的公允价值。因为公允价值可以采用估值的办法, 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金额不唯一, 但如果在相同交易条件下, 其金额应该是一个相对确定的区间。公允价值的突出特点是在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时, 对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的重新计量。有时在缺乏市场价格时还要应用现值技术, 这种计量因为有各种条件的约束, 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能绝对的准确, 只能是一个估计金额, 即相对公允的价值。

从会计角度讲, 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 新准则规定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总体上这五种计量属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成本。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格;另一类是现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通常都是反映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 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就其本质讲属于现值范畴, 它是以现值为基础确定的, 它是特定条件下的现值, 比其它几种方式更具有公平性和可靠性。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 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 也就是说, 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在38项新准则中有近八成的准则中应用了公允价值模式。6个会计要素中有5个要素涉及公允价值模式, 这充分体现了其计量方式的重要性及普遍适用性。

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 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 即:第一级市价法。适用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 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级参照法。适用于不存在活跃市场, 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它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确定。第三级估值法。适用于不存在活跃市场, 也不满足参照法的两个条件的, 采用合理的估值技术等确定其公允价值。

在应用时我国出于对现况的考虑, 对引入和运用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 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 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例如资产类中包括金融资产中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中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权益性投资计量;外购多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分摊;符合条件下的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分期付款取得资产现值的确定;投资者投入资产价值不公允情况下的成本确定;资产减值中可回收金额的确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政府补助等方式取得资产的成本确定;衍生金融工具形成资产和成本确定。

负债类中包括金融负债。

所有者权益中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中公允价值变动额;投资性房地产中将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额;金融资产重分类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额;使用公允价值形成债务重组利得转增资本等。

收入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等。

利润中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损失) 直接计入营业利润和使用公允价值产生的计入营业外收入 (支出) 的利得和损失等。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及如何规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最理想的计量模式, 但我们在看到公允价值模式众多优越性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其存在诸多弊端,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时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我国虽然市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但不可否认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活跃的二级市场, 与现值技术相关的准则尚不完善, 数据、资料不易取得, 造成公允价值难以确定。因此,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 有时会影响会计要素的可靠性。二是具体运用中, 不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 从而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很多时候要采用估值的办法取得, 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 一些人会出于各种目的, 在公允价值的先天不足上作文章, 从而通过影响其公允价值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三是关联方交易影响了价值的公允性。在我国, 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的关联交易比较普遍, 近几年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交易中, 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有的上市公司以少量资产抵偿大量债务, 从而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正是因为公允价值模式存在以上不足, 因此现阶段为了确保会计计量属性由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利过渡, 建议采取以下五方面措施:

1. 加强会计执业监督。注册会计师要对企业交易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内容进行各种形式的审查与监督。

2. 强化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加强公众监督。

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披露内容的质量, 做到内容全面、真实、详细、具体、及时、可理解, 有利于实现公众监督。

3. 强化培训,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针对当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差的现况, 财政部门要继续推行以公允价值模式为中心的继续教育, 尽快提高其业务处理能力;

4. 完善现有的会计法律规范, 从严处罚恶意使用公允价值模式操纵利润行为。

5. 不断完善、逐渐推行公允价值模式。

由于我国当前客观现实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因此, 在现阶段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短期内还是应该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 即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 尽量采用公允价值, 最大可能地达到会计信息有用性、相关性、可靠性。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篇3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计准则

1 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

(1)应用范围限制严格。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新准则体系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同时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2)公允价值取得要求严格。新准则要求公允价值要“持续可靠取得”而不是“估估而已”,公允价值不再是橡皮尺子。而NAV(重估净资产值)方法作为房地产上市公司估值的方法,必将成为评估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主要标准之一。且随着投资性房地产物业的增多,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新会计准则采用后,将会引导市场更多的关注各项投资性房地产物业的真实价值,也会导致投资者以更为稳健和客观的估值标准衡量一个公司的价值,这无疑构成制度性的长期利好。

(3)综合因素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在多数准则中并非强制的,是否运用这一计量方法,即使是满足有关条件的企业也会综合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将带来企业账面收益的增加和计税基数的提高,而企业并没有实际现金流入,选用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增加现金流出。

2 公允价值计量实施的困难

(1)市场环境尚欠成熟。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双方在熟悉市场情况下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是在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没有不公平因素的情况下,双方或多方自愿进行的一种公平交易。虽然我国已经基本上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导致当前我国尚无完善的活跃要素市场,因此公允价值计算的数据来源没有保障。同时我国尚缺乏完善的规范资本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体系,而且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对现值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有一定风险,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

(2)可操作性相对较差。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且处在不同条件市场环境中,特别是不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主要运用的是现值技术估值,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得不系统地学习价值评估技术和方法,而且需要做出更多的专业判断。况且因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统一,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折现观率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和可操作性。

(3)公允价值确定随意性强。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个估值的金额,在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的情况下,需要会计人员主观的判断,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有些高层管理人员道德沦丧、诚信意识缺乏,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利用公允价值的主观判断操控利润,粉饰财务报表。会计人员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面前,往往丧失了起码的职业道德操守,主动或被动地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虚假评估,甚至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来操纵利润。

3 促进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建立健全活跃的市场环境。要不断完善企业信息系统,为公允价值计量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处于信息对称的经济环境下,从而为公允价值实施提供有力的决策信息支持。我国应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从而方便企业专业估价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价值参数资料,使公允价值使用的市场数据具有可验证性。

(2)逐步完善现值计量方法。现值计量是估计公允价值的常用方法,当资产存在活跃市场时,公允价值信息虽与历史成本信息并无差别,但人为地确定现金流、折现率等因素还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断完善现值计量方法,可以保证公允价值的客观性,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核实性以及反映的真实性得到保证。同时,加强计量理论研究,引入先进电子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上的推广。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公允价值的评估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此:一是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使会计人员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准则,同时要加强诚信建设,保持会计职业良知,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其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处理能力,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

公允价值计量 篇4

一、财务模式从“成本观”向“价值观”的转换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曾很好服务于工业时代的历史成本模式已经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的资源,而1978年FASB首先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义为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的信息,并以此建立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由此引发了财务模式从“成本观”向“价值观”的转换,但从总体看,“价值观”下得财务报告能够跟好地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说明:

1、 从权益投资者角度

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影响,财务报表所含信息对于权益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而言应当有助于他们推测企业的基本价值。因而,FASB和IASB在准则制定中主要关注的对象是权益投资者。就权益投资者而言,财务报告主要用于向其提供关于投资决策目的的和关于价值或价值的估计变量的信息,或提供用于评价公司权益价值的估值模型所需的输入信息。而“价值观“所隐含的信息是: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对公司进行估价,所有对估价有用的信息都与决策有关。因此,相对于“成本观”,“价值观”下的财务报告能够更好地满足权益投资者的需要。

2、 从债券投资者的角度

作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债券投资者要求财务报告能够及时真实地反映资产(以房地产和有价证券为例)的市场价值。因为在SEC和正式的准则制定产生之前,资产负债表的形成主要由贷款估值的需要和债务契约的需要主导,因此,债务契约对公司资源和债务求偿的估计主要运用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并以此来评估负债人的流动性和偿还能力。总而言之,基于“价值观”的财务报告比基于“成本观”的财务报告能够更好地满足债券投资者的决策需求。

二、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分离的原因

1、 FASB关于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差异

根据SFAS157规定,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是考虑持有资产或承担负债的市场参与者的前提下,确定计量日出售资产时可能收到的或转让出负债时可能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它与价值计量的要求是一致的。计量资产公允价值时,首先应当确定其估计价值的前提,之后运用估价技术及其参数进行估计。FASB涉及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准则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公告第114号》(SFAS114)和《财务会计准则第115号》(SFAS115)。在现值计量中SFAS114要求从债权人角度的最佳估计来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并运用利率进行折算。因而,SFAS114关于用现值技术对减值贷款的计量并非公允价值计量。而SFAS115规定确认减值损失的条件是债务性和权益性证券的账面金额超过其公允价值。

因此,就FASB而言,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公允价值计量参考参与者的假设估计;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参考特定主体的假设估计或参考基于市场参与者的假设估计

2、 IASB关于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差异

目前,IASB尚没有专门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相关规定主要分散在不同的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教育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该定义中引入“交换价格”的理念,却没有明确交换价格为买入价或是脱手价,也未涉及“市场参与者”假定,因此并不完全符合“价值计量”的要求。在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中,IASB运用了可收回金额的概念,并规定可收回金额为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使用价值二者中的较高者。IASB对可收回金额的运用主要是从管理者的理性行为出发处理资产。而管理者做出的决策需要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使用价值。而在资产减值计量中,IASB主要从主体自身的角度出发,基于最有效使用假设来剂量可收回金额,这与“价值计量”的要求并不相符。

因而就IASB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和资产价值计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公允价值计量参考市场参与者估计;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参考特定主体估计

3、 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分离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采用不同的标准,一方面是概念的演绎不彻底,另一方面二者的分离也提高了准则的复杂性,同时给准则的执行也带来了较大难度。

三、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统一

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根本区别在于估计时所站的角度及由此产生的估价假设不同。公允价值计量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估计,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则从主体管理者的理性决策出发,即本质上是站在主体自身的角度估计。从财务报告的“价值观”看,公允价值计量更恰当。原因如下:

( 1) 从概念层面看 站在主体自身的角度估计的资产减值会计计量, 没有提供一个价值计量的中立基础。而基于市场参与者角度的公允价值计量为基于“价值观” 的财务报告提供了一个中立基础,市场是资产和负债价值的最终裁定者。在有效市场中, 市场所形成的估计不仅是无偏的, 而且是无误的,因此为了避免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负面影响, 应当通过确认和计量的分离来限制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

(2)从执行层面看,在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中,即使资产存在市场价值,也需要从自身主体出发估计其持续使用中的价值,特定主体估计和市场一致估计是并列的。而在公允价值计量中,通常只能使用市场一致估计,特定主体估计只是市场一致估计的替代。

(3)从计量结果看,当存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时,两者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当不存在任何可观察参数的极端情况下,计量公允价值并不排除使用主体预期的信息和假定,但这些信息和假定应当是在充分考虑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隐含的假定是特定主体估计和市场一致估计的结果一致。

(4)从准则趋同的角度看,FASB一直积极推动公允价值计量,而IASB 在征求意见时也采纳了FASB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实现公允价值计量和资产减值计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财务报告的价值观下, 对资产而言, 何时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何时应当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施加约束, 实施资产减值会计? 我们认为, 对于在交换的资产, 公允价值计量可能是最相关的, 而对于在用的资产而言, 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 实施减值会计可能更为恰当。无论如何, 在价值计量中,不仅需要对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权衡, 而且需要对财务报告的估值功能和非估值功能进行权衡。在无法获得可观察的市场参数时, 充分披露则是非常必要的。

在初始计量中使用公允价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实际意义, 除非资产的成本无法获得, 如企业合并交易中取得的资产。同样, 基于价值观的财务报告也并不排斥在初始确认时对交易采用成本计量, 因为价值计量总是针对财务报告而言的。明确这一点十分重要, 可以避免我们陷入在初始计量中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是否应当确认首日损益这样的争论。

总之, 与财务报告目标和相关概念相一致的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考虑到财务报告的非估值功能和市场的非有效性, 现行准则中需要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施加不对称的约束, 即实施资产减值会计, 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建立单独的资产减值计量标准。准则制定机构应当在界定资产减值确认条件的基础上, 基于公允价值来建立单一的减值计量模型, 以形成内在一致的逻辑, 并简化准则的制定和执行。

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计量 篇5

在我国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预备、非货币***易、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等准则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能反映企业价值。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争论的焦点,而研究和解决在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碰到的现实题目,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负债的公允价值含扩进来。“公允价值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的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所使用的全额”。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各国机构对公允价值含义的表述都夸大以下几点:(1)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彼此熟悉情况,交易金额公平,是双方一致同意的;(2)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3)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在该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还是在不活跃的市场中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概念主要倡导的是会计计量要使交易的双方做到公平与公正,夸大真实性和公允性。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而是几种计量属性的一种组合的概念,历史本钱、现行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都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存在的题目

(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取得不具有及时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都能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中找到其相应的价格,根据供需理论,活跃市场中的非货币性资产的现时价格应当公道反映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在最新颁布的SFAS157中,将活跃市场中的公允价值列为第一等级,充分肯定了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但是这种相关性应该具有一个潜伏的条件条件,即公允价值的及时性。目前,企业主要是通过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得活跃市场中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这些部分所发布的公允价值信息严重滞后于市场信息。一个不具有及时性的公允价值,很难具有相关性,这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带来了一定障碍。

(二)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中各种估计参数的取得具有一定弹性。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思路简单、轻易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各种变量的确定方法都有很大的弹性,假如变量的选择不公道,将导致计算结果不具有公允性和可比性,会对投资者造成误导。一般情况下,能够反映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流差异的要素有五个方面:(1)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对一系列发生在不同时点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2)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和实践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3)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4)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不确定性;(5)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如资产变现的困难与市场的不完善。而以上每一个方面都需要财务职员的职业判定和估计,不同的参数将直接导致公允价值的重大差异。

(三)资产评估的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假如既不能在活跃市场上,也不能运用模型法确定公允价值,那么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将成为企业公允价值取得资产或者负债公允价值的又一重要选择。但目前很多专业的评估机构不按业务操纵规程执业,影响了评估机构的执业质量,难以取得客观、公正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评估师执业时的自我意识和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公允价值的一个原因。公允价值是评估职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的条件及其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对被评估资产客观交换价值的公道估计值。也就是说,在评估过程中评估职员的作用是不可替换的,评估职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公允性。

(四)公允价值计量为企业操纵盈余留下了隐患。

新准则使企业盈余治理的弹性增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规定在满足公允价值计量条件下,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进损益。债务重组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进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进当期损益。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具有弹性大、不确定性的特点,治理当局很可能根据需要通过非货币***易或债务重组操纵盈余。因此如何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防止治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操纵盈余,成为实施新会计准则面临的一项现实而严重的题目。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运用的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固然公允价值并不即是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究竟是最为客观、可靠程度最高、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当前应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为促进生产资料市场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市场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与调控工作,不断进步监测、调控水平,适时发布市场监测信息,保证公允价值获取途径的通畅;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大力创新流通业,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增长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快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提升。对于二手交易市场,应引导品牌企业进进,建立适当的市场准进制度,严把资质审查关。在发展二手市场的基础上,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从而使交易双方能够获得相对公允的市价信息。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步财务职员的职业素质。

交易是人的活动,公允价值是人们计量经济业务的手段,没有高素质的会计职员,公允价值不可能得到公道地估计和运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定,在新旧准则交替之际,加大教育投进,转变会计职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职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本钱,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便利,这就要求加强会计职员的遵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

(三)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

公允价值的完善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1)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一方面应当进步检查监管部分的监管水平,进步监管职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技术上防范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纵,并进步对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纵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视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视。此外,成立专门负责对注册资产评估师监视和处罚的机构,财政上要保证其资金的充足到位,不能由于对资产评估部分实施监管的本钱过高而放弃对其监管,要确保资金的充分公道利用;(2)加强继续教育,不断进步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加快建立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相关规范,在法规方面保证资产评估师的继续教育质量;加强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保证资产评估的公允性;(3)减少取信本钱,增大失信损失,改善评估执业环境。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协会的作用,促使政府完善立法,改革评估执业环境,使得失信者遭受的损失大于取信的本钱,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执业环境,将诚信建设在评估行业持续地开展下往。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外部环境。

监管部分制定严格的法律,对通过操纵公允价值操纵盈余的行为,实施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市场准进等处罚手段,从外部环境上保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当治理当局在权衡处罚本钱与操纵公允价值获得利益的高低时,更严厉的处罚能够震摄治理当局,从而在外部监管方面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起到保障作用。

监管部分修订相关的制度,不再用简单的净利润指标作为市场准进、分配监管资源的准绳,探索和制定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配套的监管规章和制度,从而从根源上杜尽企业通过公允价值操纵盈余的动机。

公允价值计量 篇6

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坚持历史成本基础上适度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再次进入到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之中。随着这一会计制度的重大变革,学者们开始聚焦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公允价值,展开了对公允价值理论与应用的又一轮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对有关公允价值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关键词: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 综述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适当性以及利弊问题;二是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一、对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评价

大部分研究认为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合适的,符合国际趋势,这既标志着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对发挥会计准则在资产市场基础设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如姚娟和潘洪鲁(2006)认为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相一致,增加了国际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公允价值难达“公允”,并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刘泉军和张政伟(2006)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我国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的正确性:

1、对可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

2、在我国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初步形成;

3、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较为谨慎,不会导致滥用。朱丹等(2010)认为我国在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既有理论支持,也能够体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目标。

部分学者提出了其优势与劣势。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杨春凤、伍丹、左伟江等课题组(2007)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公允价值信息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与预测性;

2、波动性不会误导报表使用者;

3、实证研究表明公允价值信息更具相关性。程海涛(2012)认为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有效地保全企业资本;

2、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3、有利于更好地适应金融体系的创新;

4、有利于提高决策信息的实用性;

5、有利于促进会计收益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劣势,程海涛(2012)认为有:

1、公允价值的信息成本高;

2、公允价值运用的主观性强;

3、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差。

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研究指出公允价值的应用最核心的问题是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问题,也是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一个瓶颈。谢诗芬(2004)在其专著《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中提出的以下观点,对于理解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显重要:公允价值是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会计表达,是对能反映会计要素本质特征的现值概念的体现;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基于价值和现值的会计计量;现值在当今会计环境中越来越重要,不能离开现值的重要性来谈公允价值的产生,运用公允价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体现现值。但众所周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难以计量。无论是作为经济管理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一种最重要但最难计量的会计计量属性,抑或是作为一种常见的计价技术,现值的计量都是古今中外公认的难题,也是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一个瓶颈。

除了计量问题外,公允价值的应用还受经济、法律、技术、道德、成本等各方面的影响。杨春凤、伍丹、左伟江等课题组(2007)认为我国大量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尚不成熟。辛向国(2007)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约束,金融工具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行为不规范,加上会计人员的主观方面的因素,以及实际操作和成本方面的问题,使公允价值的准确获取成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的重大挑战。唐敏、金娟、郝环妮(2008)认为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公允价值不易取得且容易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廖名杰(2007)提出了三个新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存在的问题:

1、从会计准则建设本身来看,存在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不够充分、公允价值确定的指南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2、从公允价值的确定来看,存在公允价值确定难度大、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

3、从公允价值运用的效果来看,存在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加大企业信息成本等问题。陈威、曹伟(2011)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障碍主要有:

1、公允价值存在被企业利用操纵利润的风险;

2、公允价值的取得存在难度;

3、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

4、审计监督无效管制。

(二)改进建议

对于公允价值应用的改进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如完善市场环境,加强监管,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规范等;二是内部因素,如解决技术难题,加强会计人员培训等。许多学者从这两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综述如下:杨春凤、伍丹、左伟江等课题组(2007)从五个方面对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解决的难题提出了建议:

1、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培养公允价值观念,尽快建立公允价值的准则体系;

3、加强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

4、建立估计公允价值的政策和程序;

5、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邹春舫(2007)提出从四方面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措施:

1、制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规范,完善公允价值的取得程序和审核程序,杜绝公允价值取得的随意性;

2、在没有市场交易价格时,通过评估方式是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有效途径,因此规范资产评估市场,明确评估责任是改进公允价值的重要环节;

3、对我国的会计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4、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增加资产负债表的附表,单独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廖名杰(2007)为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确保公允价值的有效运用,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不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了四个解决措施:

1、创建公允价值运用的良好环境;

2、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尽可能详尽地规定公允价值运用的细节问题;

3、进一步明确决策有用观的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定位不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提供方式的要求就不同,进一步导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上的差异;

4、解决好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问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与计量基础的选择密切相关。程海涛(2012)从五个方面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1、完善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

2、提高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可操作性;

3、完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4、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

5、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随着市场机制的健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公允价值的取得将变得容易,其可靠性也将会加强,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将会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未来由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混合计量模式将会向公允价值单一计量模式转化。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但要看到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在总体上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趋势,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更是促进了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重视:

1、如何统一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

2、怎样结合我国实际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3、采用何种切实可行的准确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

4、怎样避免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负面效应;

5、如何计量使用公允价值的效益和成本;

6、如何详细而低成本地对公允价值进行披露。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要继续加强对国外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借鉴先进经验与做法。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公允价值应用的推广,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会不断深入,公允价值将成为公认计价基础,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将是必然结果。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 篇7

一、会计信息监管框架

学者赵青华认为, 公允价值的使用给信息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对会计监管者提出了更广的监管范围、更多的监管要求、更高的监管目标。面对这些挑战, 围绕监管的目的———提供高质量的相关决策信息,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提高会计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为此,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针对公允价值会计监管的大体框架, 主要包括监管主体、监管标准、监管客体和监管环境。

1.监管主体是指进行会计监管的机构, 主要指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二是会计师事务所。不管哪一方面, 其监管人员的素质高低, 直接影响会计监管的质量。而业务素质是其重要一面, 主要体现在对新准则的精通与把握上。政府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真正履行其监管职能, 既要有各自的专家队伍, 也要有两者之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同时, 监管者也要有自己的监管。不论监管者或是监管者的监管者, 不精通会计准则, 只会导致滥权, 不会产生真正的监管。因此, 会计监管应该是专家与权力的结合。

2.监管标准是会计监管的手段和工具。我国的会计监管标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给出了监管业务的指导性原则。随着新准则的逐渐铺开, 作为会计监管标准之一的会计准则应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而逐步完善。特别是要求会计人员应用职业判断的地方, 既要保留余地, 也要注意会计规则的统一。会计选择不是任意的, 应当规范选择的条件。另外, 会计准则作为监管的标准不能单独存在, 其配套的法律、法规也应逐步完善。

3.监管客体是指监管的内容, 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 但我们也要看到, 这些会计信息是由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提供的, 因此, 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也应在监管范围之内。对于会计信息的监管要注重将会计报表与表外事项结合监管。会计报表的监管要严格依照会计准则, 对于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和向特定的相关方的信息披露的监管, 既要注重形式, 更要注重表外交易的实质, 特别要注意企业管理层对于各经济业务、经营理念、管理导向、企业境况的态度。表内的事项通常只是过去居于某些判断的经济业务的反映, 而表外的事项则通常蕴藏着将来。而对于会计信息的生产者, 我们更要注重监管工作的开展。在公允价值大量使用的今天, 为了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会计监管应从对规则遵从的监督转变为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合理性的监督, 有效地分辨出违规者并及时严惩违规者。会计准则中需要职业判断的一些不确定性的规定, 应当成为监管的重点。如关于公允价值的有关判断,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判断, 以及关于存货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和所得税的核算方法等。

4.监管环境主要指获得公允价值的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等市场环境。1998年会计准则颁布之后, 出现滥用公允价值进行虚假债务重组、肆意操纵利润的情况。因此, 如果不严格规范资产交易市场及资产评估市场, 依法严惩那些通过操纵资产价格来操纵会计数据的不法交易者, 那么公允价值就不公允。新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强调活跃的交易市场、估值技术、市场参数、市场收益率等, 而这些数据都必须依据健康合理的市场环境。所以, 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产权市场, 使其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 是会计监管的重要一环。

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大量使用是基于提供决策有用的高质量会计信息。因此, 提高了会计质量要求的同时也增加了会计监管的难度。我们既要看到其利好的一面, 也不可忽视其带来的风险。不同于英、美等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监管较为完善的国家, 我国在这些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 在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 还应当从我国的特殊国情出发, 从完善新准则、健全监管机构、建设成熟的市场环境入手, 加强新准则下的会计监管, 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

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仍处于原始自发状态, 公司披露与否、披露的多少及详细程度都由公司自己决定。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 做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

(一) 政府主导型的监管体制

我国的证券市场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市场尚未成熟, 规则和制度需要健全, 市场参与者的诚信和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也有待加强。在此特殊国情下, 建立在成熟、自觉、自律、守法意识普遍较强基础之上的自律型监管模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并不适用于中国证券市场, “政府监管为主、自律监管为辅”的政府主导型证券监管体制仍是合适的选择。

1. 完善法规, 使之既不会因为制定得过细而无法实施, 也不会因为过粗而留下漏洞。

2. 增强一线监管机构的责任和权利, 以使其更称职地担当起最前线监管机构的重任。由于我国的特殊历史传统, 市场化过程尚未完成, 在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监管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中, 行政监管过于强化, 而本应作为自律组织的交易所和行业协会等在我国也成了实际上的行政监管延伸机构或准政府机构。但是, 在我国证券市场亟需加强监管的今天, 在法律监管和自律监管尚难到位的情况下, 不必回避、遮掩、弱化行政监管和行政监管机构的延伸, 反而应增强其功能。如, 作为一线监管机构的交易所, 可以赋予其对上市公司的调查权, 以提升其及时有效发现真实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赋予其比目前仅有的公开批评、警告、公开谴责等更严厉的处罚权, 以提升其威慑力。

3. 增强证监会在宏观层面的监管力度, 而避免冲在监管的第一线, 如着重于宏观决策、事后制裁、强制执行等方面。同时, 加强证监会对一线监管机构的监督。

4. 加强执法力度, 改变目前的重政策轻法律、重立法轻执法的现状。在我国证券市场得到一定发展, 市场参与者的守法意识普遍增强之后, 可考虑逐步采纳自律监管的思想, 削弱交易所等一线监管机构的行政色彩, 增强其自律型中介机构的色彩, 最终实现自律监管。

(二) 民间监管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初探 篇8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研究 ;特征 ;争议研究

一、公允价值概念研究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在计量属性中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四种会计计量属性并列,定义如下“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其他三种分别为:现值、重置成本、历史成本。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易中,从资产中收到或因负债的转让而支付的价格”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公允价值的定语为“in an arm's length transaction between knowledgeable , willing parties the amounts for which an asset could be exchange or a liability settled”

根据上述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可得知会计的核心是计量,计量的关键是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则是计量属性中最易被普遍接受同时也具有争议的一项。公允价值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矛盾,是因为公允价值是基于多种市场因素对商品的市场价值做出的认可,这种认可容易被各种市场信息的局限或失真导致偏差,从而不能准备地反映出计量客体的实际交易价格,但这并不妨碍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一种。因为对于利益各方来说都希望获得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信息,而公允价值很好的充当了平衡利益各方的媒介,使各方都获得可接受的会计信息。

要更加深入的对公允计量进行研究,还要从它的特征着手。

1、公平性。计量的金额不是由交易双方在交易日达成的,而是由活跃市场的报价为基础进行的估计。当然此处的活跃市场并非是必要条件,只是在一个活跃的市场中进行的报价更具有公平性。在不活跃的市场中,只要是基于公平的交易,都能产生公允价值。因此,公平性是公允价值产生的基础。

2、估计性。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是通过对各种市场信息的研究所产生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估计具有等级性,即一级估计,二级估计,三级估计。一级估计,即以相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活跃的主市场中公开、公平的报价作为公允价值;二级估计,即以相似的资产和负债在活跃的市场中公开、公平的报价为基础但须作必要的调整;三级估计,即缺乏可观察的市场价格,采用主体输入的估计变量来进行估计。三个等级的估计质量逐一下降,即使在初期无法取得一级估计,应当在之后的报告期重新估计从而尽量调整到一级估计。所以估计性是公允计量特征的关键。

3、现时性。公允价值是计量日所发生的一种计量价格。在过去的交易中所发生的价格称之为历史成本,在未来的交易中预计的价格为未来市价,而公允价值是在立足于现在的。但此处的计量日并非交易日,并不是针对于某笔具体的交易所估计的价格。公允价值的现时性是广义的现时,是当下计量客体的价格,是为当下利益双方提供服务的估计价格。

二、公允价值在国际中的争议研究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联通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作为经济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会计领域,公允价值如何更好的利用是一个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公允价值是否能除了在理论上引人注目外,也能在现实运用中取得同样的成就已成为当今国际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如自从08年贷危机以来,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议一直没有停过。由于公允价值的估计性,许多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对此次次贷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在这次危急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核算的资产占到了45%,负债占到15%,股价的下跌,导致各项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值,从而恶化了此次危机。2008年10月1日,多名美国议员组成的两党联合团体致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考克斯,敦促SEC暂停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又如,德意志银行,2008年第三季度,按照原来的分类计算,应有4.3亿欧元的亏损,但到最后报表报出盈利4.4亿欧元。这便是利用公允价值改变报表结果,实现转亏为盈。

以上的案例无不体现了公允价值在现实运用中所存在的漏洞。首先,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容易导致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的巨大波动,在经济存在危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更容易讲情况恶化。其次,公允价值没有明确的使用界限,容易成为金融机构操作利润的工具。

在这些否定的意见发表的同时,一些支持的声音也表达了他们对于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促进经济健康的发展的信心。由于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导致不确定的因素也无法具体解决,汇率浮动等都能对金融资产喝负债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虚拟货币逐渐在金融市场占据很大的比列,传统的成本计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经济发展,只有转而投向公允价值计量,才能正真地适应当今世界的大环境。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相比较于传统的成本计量有着不可否认的优越性,公允价值替代成本计量也是势在必行,当前的争议应该围绕着如何将公允价值更好地与当今经济环境相适应,制定更加完善的会计制度去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减少利用公允价值进行非法获利的行为。因为公允价值的缺陷就停止对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研究

我国近年来不断推广公允价值的应用,其原因如下:(1)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系,从本质上要求我们借鉴优秀的经济制度。(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我国常勋教授认为“国际的会计协调是通过一些国际性组织等专门机构(包括政府和民间两方面),制定和认可采用一些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其他标准化文件,促进一定地区或世界范围的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统一和可比性活动”。运用公允计量已成为国际上的潮流,所以我國沿用此潮流也是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可比的重要一步。(3)我国加入WTO,称为常任理事国之一,这就必须要求我国遵从WTO的章程和规定,在会计制度,会计计量等方面与其他会员国相适应。所以我国将公允价值计量纳入计量属性的范畴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应该吸取国际上对于公允价值误用的教训,旨在让公允价值计量服务于我国的会计领域。

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公允价值引入到我过的时间尚短,如何让广大的会计人员更好的接受并使用这项计量方法,不至于误用是十分关键的。其二,由于存在多种计量属性,如果对各种计量属性进行区分,并且明确的确定他们的适用范围,不因在各种计量属性中进行转换而导致成本的误差是刻不容缓的。其三,公允价值是一个估计值,如何做到将此估计值的估计等级做到越高,使得计量成果更加可靠也是当务之急。

首先,推行公允价值计量一定要符合我国会计制度中相关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相关性是指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并且产生影响。可靠性是指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会计信息给与充分信赖。一致性是指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其要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运用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减少误用的可能性,保证其有效性。其次,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还不能够摒弃历史成本计量,应该将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想协调,缩小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降低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来操控风险的可能性 。最后,大力发展我国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当金融市场发达时,就会相应产生健全的经济制度和信息保障制度,为产生一个活跃的市场做基础。当这个市场的活跃程度能够带动周边市场的繁荣程度时,公允价值计量的估计可靠性也将大幅度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于经济的作用也将更加明显。

四、研究结论

相较于公允价值计量,传统的历史成本计较方法还是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尤其是其可靠性,特别在存货的计量方面,历史成本充分发挥了其优点,如实的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在难以估价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可以作为预测存货可变现价值的基础。但是大力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仍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趋势,虽不能由于其在理论研究中的优越性而不加限制的过分应用,更不能由于其在实践中的缺陷而废弃。公允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重置成本,可变现成本,现值的结合体现。公允价值计量是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计量模式,是代表着全球经济发展的符号,如何充分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将是会计界今后不可忽视的课题。我国也应该积极与国际会计制度相接轨,吸取国际会计制度的优点,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出适应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张维宾.中级财务会计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3]葛家澍.葛家澍会计文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4] 朱小英,杨忠莲.中级财务会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Jamie Pratt.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經济科学出版社,2006.

[7]葛家澍.中级财务会计学(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郭道扬,康均.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基本会计问题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上海金融学院会计学院)

上一篇:认知实习教学大纲下一篇:不打同学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