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投入的价值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量投入的价值(通用8篇)

质量投入的价值 篇1

很多的企业都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者们也非常重视质量。可是他们宁愿在销售上投入更多的销售人员去推销产品,更多的技术人员设计和开发产品,更多的生产人员把产品做出来,甚至投入很多的财务人员把产品的成本,采购的价格,销售的利润计算清楚。唯独忽视的是对于质量的投入。

一家300多人的化工企业,从事质量的人员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负责检验的,一个负责体系还兼项目管理的。一家内地的齿轮箱生产企业,售后服务部门的人员要远高于质量部门的人员。在质量糟糕的企业里面,售后服务人员多于质量部门的人员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企业的管理者们往往更着急的是急于处理客户那里出现的问题,所以不断的增加售后服务人员。而不知道质量人员究竟是做啥的,要不就是多增加些检验人员,体系人员往往就是等着体系审核时组织各部门准备些审核需要的文件,以维持ISO证书。有些企业干脆连体系人员也减少了,要不就是让人兼着或干脆外面临时聘请来应付ISO的审核。

当企业的人员因为种种怠工或表现不好,或年纪大了没有办法安排,又不好辞退,便往质量部门一塞。当企业遇到危机,需要辞退人员时,往往首先裁掉的是质量部门的人员。企业的管理者们往往会认为质量部门是可有可无的,又不能出啥效益,也没有啥成果。订单有销售人员拿,图纸有设计人员画,材料有采购部门买,产品有员工做,服务有售后人员提供,质量人员能有啥用呢。

所以,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里,质量部门的负责人是最难做的,也是更换最频繁的岗位。有一家企业甚至1年就更换了4任质量经理。而广州有一家企业,成立十几年的时间,做得时间最长的质量经理只有8个月。但这两家企业很快就倒闭了。

在欧美外资企业,更换频繁的岗位往往是人力资源负责人,采购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而质量部门负责人却是较少变动的,上次有一个人在网上说他在外资企业做了16年的品质经理,很多人觉得难以相信。

掌握着企业生命的质量部门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状况。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11年,而倒闭的大多数企业就是因为企业的质量没有做好。企业的管理不外乎三大块。一是人,二是钱,三是产品(包括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企业的人,财务部门管理企业的钱。而企业的产品该哪个部门管呢?很多企业产品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质量部门是怎么管理的?这也从实际上说明了产品是质量部门应该管好的。可是上述的种种现象,质量部门又该如何管好产品呢。人力资源掌握着企业每个人在企业的命运,财务部门掌握着钱的流向,这两个部门往往是管理者倚重和关注的,在企业里面人人都不敢得罪。可是企业的质量部门又能如何呢?管理者不支持的话,也许就成了各部门最好推脱责任的发泄部门,质量部门成了最好的替罪羊。这在很多中国的企业里比比皆是如此。该如何加强质量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不使质量部门沦为牺牲品,已经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不能不引起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加以重视。

这也就涉及到企业对于质量部门的投入问题。有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知道质量非常重要,企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怕翻车,于是质量部门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甚至质量人员超过了技术人员,德国产品的图纸,技术,工艺标准是非常清楚的,关键就在执行。所以尽管研发部门在短时间内没有很好的积淀,但质量部门的执行力强,结果公司的产品质量能够快速的超越同行。企业的产品数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了行业世界第11位,质量做到了行业中国第2。

而一家想要突破发展的民营企业却是另外一翻景象。质量部门的负责人成立15年,就换了13任。公司开发的新产品项目缺少项目质量工程师,供应商质量工程师根本就不存在的,更不用说研发质量工程师和客户服务质量工程师了。所以研发项目总是做一个失败一个,新的产品本来就有很多的问题,推出市场后客户很快就失去了信心。结果企业迟迟无法走出困境。即使花了几千万的研发投入,也没有很大的效果。但是如果多投入一点质量专业人员和专业的检测设备,其实用不了2百万的投入,那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很多中国的企业仍然在延续传统的产品研发模式,看到别的企业有了好卖的产品后,自己也开始想做。于是找了几个设计人员,找来了图纸,稍做修改后交给采购部门去买零部件,采购人员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买来了自己也弄不明白的部件,就交给一无所知的来料检验人员检查。后给似懂非懂的生产人员进行组装,组装后稍微测试一下,就出厂给销售去卖。中间很多的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有效的预防,设计人员往往受项目进度的要求故意隐瞒很多的问题。结果这些产品到了市场,就把客户当成了小白鼠。如此的产品开发模式能成功的项目有20%左右的成功率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有一个部门及早的参加产品开发,时时站在客户的立场来看待各种问题,及时从质量专业的角度来分析新研发的产品,那么将大大加快新产品研发的进度,也必将大大加快新产品研发项目的成功率。所以一些跨国公司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可以达到80%。这样鲜明的比例很能让企业的管理者们看出质量投入的价值。

企业的产品需要质量部门的专业管理,包括产品产出的作业流程均需要质量专业人员的不断推动优化,以及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质量的投入无非有两大块,人员和设备。那么企业的质量人员投入应该占多大的比例比较合适呢?一家位于陕西的工程机械企业员工有1000名左右,质量部门人员有50多名,占到了5%。一家中国知名的家电企业员工有1500人,质量部门就有200多人,占到了近13%。实际上很多企业的质量部门人员统计出来应占公司总人数的5%~10%左右。这个比例的最低限是5%,最高限是10%。投入的质量人员少于5%,那么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超过10%,也有可能使企业质量过剩。具体的状况还需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的成熟度来考虑。

对于质量专业的人员,包括基础的检验人员,质量统计和分析人员,做质量标准,关注客户特殊要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质量技术工程师,文件控制人员,体系工程师,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研发质量工程师,客户质量工程师,检测技术工程师,质量改进工程师,和质量管理人员等。企业的管理最怕的是缺乏系统性,而偏偏中国企业的弱项就是管理的系统性,产品的系统性,流程的系统性。这些都是质量部门的强项。能够把分散,孤立的各个业务单元串连起来的最有效的组织就是质量部门。看看ISO的标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标准和产品标准,就知道质量部门能够发挥的价值了。

而同样,公司采购的部件,生产的产品不能光靠目视检验。必要的专业测试设备投入也是质量检验和产品质量专业测试的重要保证。无法想象能通过眼睛观察就能发现原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腐蚀,强度,硬度,粘度。也无法想象通过目视能够发现重量,电磁干扰,立体配合尺寸,曲面弧度等等。如果一家公司不重视专业的测量设备投入,要想做好质量也只能是画饼充饥或空喊口号罢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投入,一份汇报。既然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企业的管理者们该怎样去做企业的质量投入,也就是对企业的生命投入。相信应该有所了解了。

ISO9001与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

二战结束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迫切的需要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共同的语言和准则,作为质量评价所依据的基础。为适应全球性质量体系认证的多边互认、减少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的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成立了ISO/TC176技术委员会。

ISO/TC176在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各国质量标准的差异,于1987年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并于1994年发布了ISO9000族国际标准版本。ISO9000族标准自发布以来,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用,并相继转化为本国的国家标准。至1999年底已有30多万个企业通过了认证,涉及到服务、制造、建筑、金融等领域。ISO9001认证热潮一时间风靡全球,其应用的广泛和影响的深远为前所未有。我国于1988年等效采用ISO9000标准,1992年将等效采用改为等同采用,1994年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版本。截止到2012年10月,我国已经有29万家企业获得了ISO9001证书,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大国。

然而纵观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管理水平落后、产品可靠性偏低以及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什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对于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没有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呢?

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ISO9000是做什么的,企业实施ISO9001有什么好处。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1.1条总则里明确指出组织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两点作用,一是能够证实组织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即增强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二是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增强顾客满意,即持续改进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实施ISO9001只是基于第一点的目的,即通过取得认证证书来获得顾客的认可。

近几年由于ISO9001体系获证门槛降低,人们把ISO9001体系认证看成了新兴的市场,使得我国认证机构数量猛增。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6月我国注册的认证机构已达到113家。一些认证机构处于盈利的目的将体系认证形式化,从而使我国ISO9001认证的公信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今ISO9001已不再是企业获取顾客信任的金字招牌。

2001年12月,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市场进入了群雄争霸的新环境,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认识到要保持长盛不衰,必须抛弃以廉价商品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旧观念,质优价廉才能适应新的环境。于是他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推行ISO9001,希望借助ISO9001的施来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他们还引进了六西格玛、8D、TS16949五大工具等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

但有些企业在实施ISO9001的时候,因担心审核时遇到麻烦,将ISO9001体系独立于其他管理体系之外,甚至于企业本身运用的六西格玛、8D等质量管理工具也没有被引入ISO9001体系内,造成“内外两张皮”的现象。ISO9001的实施非但没有让企业从中受益,反而成为了企业的一种负担。

其实,在标准0.4条“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中已经指出,ISO/TC176在制定ISO9001标准时,已经考虑到本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性,组织完全可以将ISO9001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或整合。

在ISO9001:2008标准引言中提到,标准鼓励组织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标准将过程定义为“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可以识别为过程。例如我们去买车,在买车之前我们要搞清购车的用途以及当前的行情结合自身的经济状况去选择车型,当车买回来在使用时我们会根据油耗、驾驶的舒适性以及整车性能的可靠性对车辆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向别人推荐该车型。买车之前的购车用途及当前行情为过程的输入,买车时资金的投入为资源的管理,购买回来后车辆的使用为过程的输出。当我们把购车前用途的确定以及行情的了解视为过程的策划时,整个过程又可以看做一个PDCA循环。购车之前根据车辆的用途以及资金的投入所预测的整车性能指标为过程策划的目标,将购车之前预测的整车性能指标与使用后所作的对比为过程的考核,该过程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PDCA闭环。

ISO9001:2008标准将组织内诸多过程系统的识别、应用及管理称之为过程方法。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小到一个生产流,大到整个产品实现系统都是由无数个过程组成的,如何系统的识别、运用和管理这些过程是企业能否成功实施ISO9001体系的关键,同样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大多数管理体系的实施也都是以过程方法为基础的。所以在进行过程策划时,我们不但可以将与质量要求有关的指标作为目标还可以将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的指标作为目标,在为过程配备资源时要依据过程策划的目标,资源配备过于充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相反资源配备不足会导致过程能力不足以至于输出的结果达不到目标要求。标准将管理体系定义为“制定方针和目标并通过过程的策划实现目标的一组相互作用的要素”由此可见不管是质量管理体系还是其他管理体系都是依据方针和目标策划的一组系统的过程。

ISO9000族标准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产物,因此企业在实施ISO9001时应结合全面质量管理“三全一多”的思想,不要将ISO9001的实施局限于企业的管理层或某些产品实现过程。我们知道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作为顾客来讲,物美价廉的产品才是一致的追求。那么我们可以广义的将提高产品可靠性、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水平以及减少浪费的管理定义为质量管理。TS16949五大工具核心思想是缺陷的先期预防、减少过程变差和浪费,六西格玛和8D是很好的质量改进工具以及当前盛行的精益生产和5S现场管理是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工具。这些管理工具都可以看做是ISO9001体系在某些要求上的细化,因此ISO9001体系是这些管理工具得以有效运行的载体,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经说过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把利剑,我们中国的企业能否利用这把利剑破浪斩鲸,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和利用ISO9001。

身为质量人员应注意“四要”

第一 要有“正气”。敢于认真,勇于承担,绝不放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持身正了,才能顺理成章的要求别人。

“不生产不良、不流转不良、不接受不良”说的轻松,确需认真实施才行。

第二 要有勇气。质量专业有众多的方式方法,有一些沿用的很长时间,还有一些新的方法。老方法仍在沿用说明其自有长处,新方法能普及开来亦有其创新。质量人员要勇于试验、实施、研究、创造这些方法。知识不是锁在橱子里的 花瓶,唯有常用才能发展。

第三 要“厚脸皮”。质量专业涉及范围广,与其他部门交叉点多,需要接受的新知识也多。往往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厚起脸皮来问,去学。只有了解了,才能把好关。另外,一些先进的方法,往往碍于脸皮不好意思实施,此时也应厚起脸皮去做,去闯!

第四,心要稳。质量部门在企业中低迷的地位近期还是中国企业中广泛存在的现象。要热爱质量事业,把它视为一生的

质量投入的价值 篇2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体价值倾向。[1]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形成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职业价值观的明确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如果一个学生建构了明确的职业价值观,就相当于有了目标,学生学习的动机也就更加明确,人们为了获得符合自己意愿的职业而努力学习,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高低可以体现出学生学习是否努力,学习投入表现为个体学习时具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韧性,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对学习充满热情,沉浸于自己的学习之中的状态。[2]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而更加投入地学习。

尽管职业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行为,但大多数学生是以所学专业为就业途径,专业承诺是连接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学习投入的重要纽带。大学时期,学生具体接触了自己的专业,对所学专业认识的逐步深化,才能了解到自己对选择的专业是否喜欢、是否适合。专业承诺是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3]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喜爱程度必然会影响着其学习态度,专业承诺是衡量大学生专业学习心态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着重研究职业价值观对学习投入的预测作用,而专业承诺是影响职业价值观与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发放并抽取问卷250份,有效问卷226份,有效率为90.4%。

2.2 研究工具

2.2.1 学习投入量表

本文采用李西营于2010年翻译修订的国外Schaufeli的学习投入量表(UWES-S),修订后共17道题目,采用Likert7点计分法,该问卷分为三个维度:动机、精力与专注。该量表α系数为0.8933,信效度良好。

2.2.2 职业价值观量表

采用凌文辁等于1999年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声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发展因素,共22道题目。本文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α系数为0.839,信效度良好。

2.2.3 专业承诺量表

采用吴兰花于2004年自编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该量表共27题,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该量表分为四个维度: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α系数为0.928,信效度良好。

2.3 数据收集与处理

对所选的问卷进行施测并收回,并进行筛选和录入,运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变量间相关关系;采用amos17.0以及mplus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专业承诺、学习投入三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职业价值观、专业承诺、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首先,对职业价值观、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做相关分析,三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是进行中介分析的基础,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差异极其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22、0.256和0.56。

3.2 专业承诺的中介效应分析

如果自变量(职业价值观)通过影响第三个变量(专业承诺)来影响因变量(学习投入),此时专业承诺是中介变量,说明职业价值观影响专业承诺进而来影响学习投入。中介效应分析的目的是探究自变量X是如何影响因变量γ的。本文采取了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检验程序如图1所示。

依照上述程序对本研究中的专业承诺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首先,对职业价值观对学习投入的路径进行检验。

3.2.1 检验职业价值观对学习投入的总效应

按照中介检验的步骤,首先要检验总效应的显著性。运用Mplus7.0对其进行总效应的检验,其中zyjzg是指“职业

该模型的χ2/df=1.783,RMSEA=0.059,符合标准,说明模型适配合理。对于该模型的路径系数见表2。

从表3可知,职业价值观对学习投入的回归极其显著,说明主效应显著,根据拟合良好模型的标准,即χ2/df小于5,RMSEA小于0.08,CFI和TLI都大于0.90,说明该测量模型拟合良好,为进一步的中介检验提供了基础,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间接效应检验。

3.2.2 以专业承诺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模型检验

按中介效应检验的程序,依次检验系a和b的显著性,模型如图3所示,其中zyjzg表示职业价值观,zycn表示专业承诺,xxtr表示学习投入。由表4可知,各变量之间关系极其显著。

由表5可知,说明该测量模型拟合良好,专业承诺在职业价值观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因而存在中介效应。表明,专业承诺能够影响职业价值观对学习投入的作用,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显著。

4 结论

经本研究发现,专业承诺在职业价值观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职业价值观不仅直接影响着学习投入,而且还能通过专业承诺间接地影响学习投入,即专业承诺在职业价值观与学习投入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5 建议

经上述研究认定专业承诺在职业价值观与学习投入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也就是说职业价值观通过专业承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投入,所以建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专业承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建议当代大学生尽早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呼吁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注重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给出更多的有关专业设置、就业指导及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提高。

摘要:文章采用职业价值观量表、专业承诺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哈尔滨四所大学的250名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专业承诺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表明,专业承诺在职业价值观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文章着重阐述中介效应分析的过程。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学习投入,专业承诺,中介效应分析

参考文献

[1]凌文铨,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1(3).

[2]张轶文,甘怡群.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UWES)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268-270.

质量投入的价值 篇3

关键词:卫生财政投入;绩效;制度保障

1 财政投入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价值理念基础

1.1 医疗卫生的市场失灵

医疗卫生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事业,对于社会公共事业政府既是服务的提供者,又是购买者;既负责举办这些机构,又应提供运营经费、负责制定规划和实施监督管理。所以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换句话说,在医疗服务领域,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追求的就是效率,公平不是市场考虑的范围。那么必须由政府来矫正市场的失灵,来做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1.2 公共财政理念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模式,具有公共性、非赢利性和法制性的特征。公共财政投入的核心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功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

1.3 干预方式

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可以说是越来越大。其主要的作用有:

第一,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比如说,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是政府向全体国民提供价廉、质优、安全、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卫生服务社会公平性并能有效调控医疗市场的主要场所。

第二,医疗卫生市场的监管和资源规划。医疗卫生市场具有很多特殊性,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和服务,所以政府的监管至关重要。比如说价格的监管,医疗服务的价格,药品的价格,政府都是要监管的。新药从研发到最后上市,政府在每一个环节都监管。还有就是质量和数量的控制。质量指医疗服务的质量,数量指医疗机构、医生数、各种设备的数量。还有,政府需要制订卫生法律和法规,不仅是制订,而且要严格地执行。所以说,基于医疗卫生市场的这么多特殊性,政府的干预,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政府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是个特殊的市场,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如果缺乏政府的明确导向,会出现卫生资源不合理、卫生服务需求利用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大多数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政府支出占卫生筹资的比重都在70%以上,即使在完全市场下的美国,政府卫生投入的比重也占了46%。但是在我国,这一比重仅为17.93%。 因此,我国必须明确政府对卫生服务的投资责任,改善现在投入不足的局面,坚持卫生事业的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健康权利。这就要求政府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领域不能“缺位”,承担起对公共卫生产品和准公共卫生产品的投入责任。

2 提高卫生财政投入绩效的制度保障

卫生事业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多方面的引导和干预,卫生财政投入作为政府干预卫生领域的一种手段,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应通过有效的体制构建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安排,以相对低廉的费用,提供成本效果好的卫生服务,提高投入绩效,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实现全民健康保障。

2.1 规范各级政府对卫生投入的职责配置

各级政府职责不同,财力有大小,应该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做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为保障卫生事业的发展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在职责上不能硬摊硬派,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如公共物品的外溢性大小以及当地的财政实力进行科学设定,越是必需的公共卫生产品提供,越应该由更高层级的财政予以保障,同时要在明确事权的基础上做到卫生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根据这一原则,实力相对雄厚,管理层级较高的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当承担主要卫生支出责任,这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中央和省级政府卫生支出占总卫生支出较大比重的情况也是一致的。其中中央政府应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免费制度和全国性公共卫生事业处置的筹资责任,省级政府应该承担对本省地方病预防、公共营养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等的补偿。对于财力相对薄弱的县、乡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县一级承担较大份额的公共卫生服务,乡一级承担少量的、局部的和次要的公共卫生服务。

同时,各级政府应建立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而不是各自为政,推脱责任。上级政府应肩负起对下级经济上的帮助和工作上的指导责任,下级政府也不应该只依赖上级政府的援助,而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最大所能地完成任务。

2.2 调整政府卫生投入的方式与重点

卫生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达成共识的是,加大国家财政卫生总投入的规模与数量,优化政府财政卫生支出的方向和结构,中央和地方政府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力度,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

(1)规范政府投入的方式政府卫生投入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政府预算拨款和专项经费投入。政府预算拨款主要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头经费和办公经费。专项经费投入有两个方向,一是投向卫生单位,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卫生保障的能力;二是直接投向广大群众,用于广大群众的卫生开支,减轻群众的医药负担。直接投向广大群众需要一些载体,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向载体是各级政府下设的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一般挂靠在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卫生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投向载体是劳动保障部门下设的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大病救助的投向载体是民政部门。

(2)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卫生投入。

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 首先对现行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削减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不必要投入,纠正政府“越位”现象,增加公共卫生等社会性支出;其次调整卫生投入结构,将卫生投入的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政府在疾病预防事业的中的投入,严格进行预防监督管理。另外,合理分配突发公共医疗卫生事件事前和事后投入的比例,提高这部分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危机管理的应急能力。国家财政设置专项预算科目用于补贴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费用,甚至可以在税制改革的基础上,设置专项税收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核定各地区基本医疗服务总费用,列入中央财政的年度预算,按季度通过省级财政直接拨付给县级执行机构。为了确保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稳定,必须改进各级财政的预算制度,对公共预算中的医疗卫生科目实行分账管理,禁止任何形式的相互挤占和挪用。此外,可以在中央和省级建立专门的医疗卫生基金,以应付各种不时之需,提高中央财政资金在公共卫生投入中的使用效益。

(3)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政府投入力度。

公共医疗卫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这是推进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世界银行提出,“政府基于公共卫生的公共产品特征以及公共卫生及其基本医疗保健对穷人减轻贫困重要性,应当在医疗卫生部门发挥主要作用,并用以指导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近些年来,中国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不像政府在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中那样,管得太多,而是政府职能严重弱化和不足,所以,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中,虽不能排斥市场的作用,甚至未来还要在一部分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但当务之急是要强化政府作用。

政府可以根据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设置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专项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地区间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性,特别是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差别。具体而言,进行农村卫生机构的组织变革,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如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可以实行不同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险,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通过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来扶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供给体系建设,实施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与此同时,对农村卫生人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重建乡、村卫生机构与社区的卫生关系。

2.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国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化,即使各地政府能够提供基本的,最终大致均衡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但是目前的转移方式维持了原有的财政资金配置格局,缺少较为合理的分配标准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并没有达到均衡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目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基本卫生服务的均衡提供。

首先,在转移支付的模式上,由于中央政府的财力有限,可以在加强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支付模式的同时,发展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即地方政府直接进行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实现各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衡。第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对那些最基本、最必要的公共服务项目进行评估,在这些项目上实现全国各地服务水平的均衡,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条件扩大转移支付的范围。第三,在现行的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下,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增加中央对地方财政用于卫生服务提供基本能力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以及基层卫生的专项拨款,加大对县乡政府的支持力度。

2.4 完善投入监督机制

为保证财政投入政策落实,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控制和监督机制。政策执行中若出现偏差,有可能是政策制定时就不完善。政策本身是科学完善的,才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一方面,政策执行者的行为有章可循,不会由于政策空白而随意发挥;另一方面,监督者根据政策要求制定评价指标进行监督、考核和问责,对执行情况进行事中和事后控制。因此,制定一个全面、明确的政策是政策目标能够有效落实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政策执行事前控制的重要部分。在财政投入政策的制定上,应在进行调研、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投入责任、资金的分配、补助的方式、资金在不同层级间的流动以及最终的落实到位等环节进行科学研究,给予明确规定,使资金从预算到拨付到落实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和责任划分。制定的政策应具有一定的刚性和持久性,已制定好的原则、框架不能频繁修改,同时对已有的政策体系要实行动态管理,因此制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政策的具体内容不断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健生.公共卫生发展的财政制度安排[J].财经问题研究,2004,(10):45-49.

[2]刘军民.公共财政下政府卫生支出及管理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94):20-37.

[3]苗俊峰.我国卫生支出经济效应分析[D].硕士论文,2006.

质量投入的价值 篇4

加大保价资金投入提升科技保安全手段提高保价运输服务质量

介绍了南昌铁路局通过建立健全保价运输责任体系,积极探索保价运输长效机制.采取加大保价资金的投入,推进保价及事故处理系统建设,强化标准化货运安全室建设等,改善货物运输环境和提升货运服务质量,确保货物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作 者:南昌铁路局货运处 Freight Department of Nanchang Railway Administrat 作者单位:南昌铁路局,货运处,江西,南昌,330002刊 名:铁道货运英文刊名: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年,卷(期):“”(3)分类号:U294.1关键词:南昌铁路局 保价运输 保价事故处理系统 服务质量

质量投入的价值 篇5

《从优秀到卓越—卓越绩效模式和全国质量奖对企业的价值》的报告

2006-5-16

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指出:“在自然界的进化中,能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动物,也不是最聪明的动物,唯一能生存下来的是最快适应变化的动物。” 变革的时代

1.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n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革命——市场竞争日益加剧。n 竞争的焦点:由“规模、数量、价格”转变为“质量、品牌”。n ASQ:质量成为全球最关注的问题、成为组织的义务和个人的道德准则。

1.2 质量概念的进化 n 质量的内涵

n 过程控制为中心的卖方主导的质量(符合标准)n 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买方主导的质量(顾客满意)n 追求差异化的竞争性质量(创新和竞争优势)n 战略性质量(质量是创造价值的核心)1.3 提高质量需要激励和引导 n 市场竞争是提高质量的根本驱动力 n 提高质量还需要激励和引导 n 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质量奖:

n 日本戴明奖(1951)——NEC、日立、NKK、日产、小松、丰田、理光、新日铁

n 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1987)——GM、Motorola、波音、施乐、IBM、AT&T……

n 欧洲质量奖(1991)——宝马、雷诺、沃尔沃、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 全国质量管理奖及其评审标准

2.1全国质量管理奖

2001年评出5家全国质量奖企业 n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n 海尔集团公司(制造业)n 青岛港务局(制造业)

n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制造业)n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2002年评出6家全国质量奖企业 n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制造业)n 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制造业)n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制造业)n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制造业)n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n 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小企业)2003年评出6家全国质量奖企业 n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n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n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n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n 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n 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众出租汽车分公司(服务业)2004年评出8家全国质量奖企业 n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制造业)n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制造业)n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n 杭州卷烟厂(制造业)

n 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制造业)n 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服务业)n 中国网通集团天津市通信公司(服务业)n 清溢精密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小企业)2005年评出10家全国质量奖企业 n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n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n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制造业)n 青岛建设集团公司(制造业)

n 浙江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n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制造业)n 香港地铁有限公司(香港)(服务业)n 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服务业)n 上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服务业)n 深圳海外装饰工程公司(小企业)

2.2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标准的内容及评分

卓越绩效模式 美国波多里奇奖分值分布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分值分布 国家标准(GB/T 19580)

领导

120

领导 战略

880

战略 以顾客为中心

顾客与市场

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90

测量、分析与改进

以人为本

8120

资源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

经营结果

450

400

经营结果

总分

1000

1000

注: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标准2001年至2004年基本采用了美国国家质量奖的“卓越绩效模式”,但在评分权重上作了一些调整。2005年开始采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卓越绩效模式——引导企业实现卓越绩效的系统方法

全国质量管理奖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卓越绩效模式”。卓越绩效模式反映了时代的变革,并引导我们去适应这一变化,是一种引导企业实现卓越绩效的系统方法,被国际上称为“组织成功的路线图”。

3.1从产品、服务质量扩展到经营的质量 n 产品、服务质量追求的是满足顾客需求;

n 经营质量追求的是企业综合绩效和永续经营的能力;

n 卓越经营模式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经营质量的标准(TQM的标准)。

3.2聚焦企业的经营结果 n 卓越绩效模式强调结果导向,关注企业的经营绩效; n“经营结果”在标准满分1000分中占到40-45%;

n 经营结果:顾客满意、产品和服务、财务和市场、人力资源、组织有效性和社会责任;

n 相关方的利益平衡,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关注企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提升 n 注重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分析;

n 制定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n 绩效评价与自己原有水平比较,与竞争对手比较、与标杆水平比较; n 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3.4强调持续改进、提高成熟度 n ISO9000——符合型标准; n 卓越绩效模式——成熟度标准;

n 引导企业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 n 美国国家质量奖企业:650-750分; n 我国质量奖企业:600-700分;

n 卓越绩效模式可指导追求卓越的组织进行自我评价,促进持续改进。

3.5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方法 n 提升组织领导力的方法;

n 基于全面分析的战略制定和展开方法;

n 评价企业绩效水平和开展组织学习的“标杆对比法”;

n 从市场和顾客的角度,以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评价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的方法;

n 建立企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方法; n 员工绩效管理的“平衡计分卡”的方法;

n 促进员工绩效提高的“保护员工权益和满意度测量”方法。n ……

我国正处在由长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而且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卓越绩效模式对于引导和促进我国企业应变新形势,加快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的创新,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争创全国质量奖——企业可以重复使用的改进(变革)工具 全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获奖企业被认可为行业的领导者,对企业品牌是最佳的宣传,必将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创质量奖的价值不仅仅是获得奖杯,更多是在于创奖的过程。创奖的过程能帮助企业不断应对变化的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实现有价值的改变(变革)。

4.1发现改进机会,实现持续改进 n 学习、导入和实践卓越绩效模式;

n 依据卓越绩效模式进行自我评估,识别企业自身优势和改进空间,增强企业超越自我的改进欲望和努力;

n 一个卓越的企业不是没有问题的企业,而当是能不断发现自己的改进机会,持续进行改进的企业。

4.2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实现企业目标

n 通过创奖可以为公司确立一个共同的挑战目标,有助于凝聚全体员工做出非凡的努力,加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n 60年代,日本小松制作所通过创戴明奖,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TQM),对公司的经营体制进行了变革,成功地进军了国际市场。n 宝钢股份利润由2001年37.09亿元到05年188.5亿元,增加5倍;现在已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3位,位列世界500强第309位。n 海尔2001年销售额602亿元,2005年达到了1039亿元,增长72.5%。2005年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第一位;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n 青岛港2001年港口吞吐量突破亿吨,到2005年吞吐量再翻一番,相当于再造一个亿吨大港。铁矿石进口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已进入世界十大强港之列。4.3帮助企业建立关键的绩效测量指标体系

n “你追求什么,就要测量什么;你测量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n 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外部变化的经营环境,建立起关键的绩效测量指标体系(顾客满意、产品和服务、财务和市场、人力资源、组织有效性和社会责任);

n 通过测量、分析和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4.4获得外部评审专家专业、全面和有深度的评价

n 得到评审专家的反馈报告,其中包含了评审专家的智慧和经验。n 依据卓越绩效模式逐条评价企业的优势和弱势,有助于企业识别自己改进的优先顺序。

n 反馈报告对企业学习、理解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非常有价值,是一份全面、系统的咨询报告。

4.5创奖过程的价值超过获奖本身

n 将创奖作为可以重复使用的改进(变革)工具,促进企业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的创新。

n 摩托罗拉、波音、施乐等一些世界一流企业获得美国国家质量奖后五年,又再次申请国家质量奖,并再次获奖。

2005年申报全国质量管理奖企业统计

2005年申报质量奖企业总数文字文字文字文字43 其中:第一年申报企业文字文字文字文字31文字文字 占申报企业的72% 连续2年申报企业文字文字文字文字5文字文字 12% 连续3年申报企业文字文字文字文字6文字文字 14% 连续4年申报企业文字文字文字文字1文字文字 2% 其中:2004年荣获鼓励奖企业文字9文字文字 21% 2003、2004年获鼓励奖企业文字2文字文字 5% 追求卓越——从卓越绩效模式做起 n 关于卓越绩效模式和质量奖价值的调查结果

调查样本数(CEO)极其有价值

很有价值

有些价值 值不大

不知道

激励美国企业在

质量方面的改进 308

36%

43% 10%

11%

激励美国企业在竞

争力方面的提升 308

26%

41%

2%

10% 文字注:数据来源《国家的CEO们对未来的展望》,1998,美国NIST

价1% 21%

n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全国质量管理奖能引导和激励企业致力于卓越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从而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n 一家坚持创奖4年的企业CEO说:“卓越绩效模式为我们应对新形势的挑战,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经营质量管理方法,指导我们把想做的事情如何做好。”

5.1对照卓越绩效模式,中国企业的主要弱项

n 经营战略的制定依据不充分,缺乏对竞争对手发展策略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

n 了解顾客需求和评价顾客满意程度的系统不够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评价的信息缺乏充分分析和利用;

n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未能充分反映企业战略需要和利益相关方的平衡;

n 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方面,对于如何培训、激励和发展员工,其方法、展开的系统性、有效性不够;

n 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将其用于策划、绩效评估和经营改进不充分,与竞争对手或标杆的绩效比较数据不足等。

n 我们要大力宣传卓越绩效评价模式和全国质量管理奖对企业的价值,引导更多的企业通过创奖加速改进,促进企业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的创新,提升企业的综合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5.2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n 获奖只是追求卓越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和新的起点,竞争环境在不断变化,实施卓越绩效标准、追求卓越是没有终点的。

n 要更好地宣传、推广获奖企业追求卓越的经验,带动全国广大企业学习、实践卓越绩效标准,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素质,增强我国产品、服务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要提升国家的竞争力。2006年我们将在9月份召开“全国追求卓越大会”。

质量投入的价值 篇6

艾比湖沿岸地区环境质量演变与生态价值分析

目的借助于遥感资料和GIS方法,研究了近20 a来艾比湖沿岸的生态环境质量演变,为研究该地区水土开发与生态环境演变提供了依据.方法在GIS/RS技术支持下获取基础数据,根据研究区的区域特点,将Costanza等人的研究与国内相关研究结合,建立价值模型对艾比湖沿岸的`博乐、精河绿洲进行不同历史时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角度对博乐、精河绿洲近20 a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呈下凹曲线变化趋势.结论博乐、精河绿洲近20 a的生态环境演变基本上以1991年为界,前期呈现劣变,后期则渐趋好转.

作 者:陈强 陈正江 张兴国 刘晓 CHEN Qiang CHEN Zheng-jiang ZHANG Xing-guo LIU Xiao  作者单位:陈强,张兴国,刘晓,CHEN Qiang,ZHANG Xing-guo,LIU Xiao(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陈正江,CHEN Zheng-jiang(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5 35(3)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艾比湖地区  

质量投入的价值 篇7

1 编表目标的确定

编制投入产出表是为了研究某一经济问题, 那么投入产出表的作用是:反映能源生产现状, 部门生产联系, 预测生产等;反映能源消费现状, 行业消费能源现状并做出消费量预测;反映有关能源的税收、工资、利润、价格、环境等现状, 并给出相应政策;反映相应时期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和供给, 在此基础上反映人民生活;反映重工业建设的可行性, 环境污染及治理程度;同样能源投入产出表还可以进行国际比较, 得出我国各行业能源生产消费供给需求在国际处于什么水平。

2 部门划分

部门划分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以什么作为部门?用什么标准来划分部门?投入产出表的假设是纯部门, 纯部门分类的两个标准:一是按产品用途划分, 一是按产品消耗结构划分, 具体分类我们可以采用: (1) 中心产品原则。根据分析目标和当前经济政策与形势, 确定若干类能源产品为主要产品, 以分析主要产品的生产消耗情况, 使中心产品在投入产出表中得到详细完整的反映, 如必备的生产原材料辅料燃料动力机器等; (2) 产品品种繁多, 投入产出规模不能过于庞大, 所以在产品目录中列入综合性强的大类产品, 如农业, 其中就包括了小麦、稻谷、玉米、棉花、糖料、油料等; (3) 收集资料难易程度。有些产品尽管重要, 但资料收集困难很大, 应采用推算法或将其并入某一大类或予以放弃; (4) 与现有统计产品分类相协调。选择产品目录时, 依据国家各种已有统计资料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BT 4754—2002来划分, 该核算体系中详细列出了部门产品的代码、用途、来源、去向等具体项目。

3 表式设计

对于表式设计, 我们根据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劳动价值说, 按产品部门计算产值及其构成, 即产品部门法按各产品部门内实际产出量计算产品产值, 其中包括自产自耗的价值量或是实物量。第一层次属于能源部门, 采用实物量反映其投入产出过程。对于非能源部门, 由于实际统计资料难以获得, 或者无法用价值量描述, 如交通运输费用, 所以我们采用价值量, 属于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即增加值部分, 包括生产税净额、营业赢余、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最后即为总投入或者另加占用一栏, 占用应至少包括两项:就业人员, 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占用一栏的有无则要根据研究需要来确定是否增加该层次, 如果添加该栏目, 则该表称为投入占用产出表。设计表式基本如下:

4 计量合量和计价单位

在国家投入产出表中, 基本流量价值表都是以万元为单位, 一般情况下, 我们欲编制的目标表仍以万元为单位, 实物流量部分则要根据需要制定, 我们可以以能源的常用单位为单位, 如煤炭我们用万吨来衡量, 天然气、电力分别用立方米和千瓦时衡量, 也可以按实际折算成标准煤或热值为单位。总之是需要而定, 或者选择简便易行和精确度较高的方式编表。

5 确定中间流量

确定中间流量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工作, 是衡量编表质量高低的标准。根据已划分的部门, 对应到国家基本流量表, 结合行业分类标准来进行分解或合并, 方法如下: (1) 行合并。设144部门国家投入产出表中流量元素为, 过渡表中流量元素为β1j, 则第一部门煤炭α6 j=β1 j, j=1, 2..., 同理得到过渡表中其他部门的行流量数据。 (2) 列合并。设价值表中流量数据用来表示, 则第1部门煤炭投入到各个部门的流量数据为:χi1=βi6, i=1, 2..., 同理得到过渡表中其它部门列数据。目标表中第7部门流量数据:同理得到其他部门的流量数据。 (3) 数据分解。由于资料获得的有限性, 数据分解主要是针对某几个特殊部门来说的。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例, 我们按原油和天然气的总生产量的比例来分解, 按此比例我们把合并后过渡表的第2行数据分解为两行两列。得某一能源投入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总量为T, 又查得石油生产量为T (1) , 天然气生产量为T (2) , 则γ=T (1) /T (2) , 则该能源部门投入到石油开采业也就是原油的量为T×γ/ (1+γ) , 投入到天然气开采业的为T/ (1+γ) , 且T=T (1) +T (2) , 同理可以分解其他能源部门及非能源部门的数据。

6 进出口的处理

最终产品的确定要考虑固定资产积累的计算口径与社会总产品一致;区分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口径。进出口的总量指标取决于对外经济核算, 即国际收支平衡表。进出口一般按差额法处理, 即按主栏部门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 不区分各部门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国内和国外的比例, 比较容易编表, 实际上同一部门的产品使用中不可能有相同的进口率。当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存在较大差价时, 缺点比较突出, 但当进出口比例很小时, 对国内生产的影响不大, 可将进出口作为调节余缺的平衡项。

7 应用简介

质量投入的价值 篇8

【关键词】 公允价值 会计信息质量 可靠性和相关性

在人们的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会计实践把会计主体价值的运行状况反映出来的经济信息即为通常所说的会计信息。它了解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相关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管理的依据所在。可见,会计信息质量优劣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是否正确,进而对企业合理配置经济资源产生影响,这必然会妨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正常运作。下面就从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入手,探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1.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最为重要的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会计信息满足相关需要特征的总和,是会计信息应达到质量的基本要求,更是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而在会计系统设计中约束会计信息的主要指标。会计信息作为国际商业的通用语言,在各类经济活动中通过会计理论、方法的合理应用,以及严密的会计核算程序,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等经济情况加以反映,是企业经济信息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会计行为的最终结果就是为企业管理者或信息使用者提供足以满足其需求的会计信息。而作为会计行为主要产品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企业管理者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这首先对会计信息为一特殊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要求。换言之,会计信息质量决定了其对企业管理者或信息使用者有用与否,是会计信息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侧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当企业管理者要做一项决策,当会计信息不能满足所有要求时,就必须对其中的一些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合理取舍,判断哪些质量特征需放在首位,而哪能些质量特征能适当降低要求,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取舍的所应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主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间的权衡关系。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最为主要的质量特征,这是因为可靠与相关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时对会计信息最本质的要求,也是会计目标要求的直接体现,对企业会计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相关性与可靠性均是确保会计信息有用不可或缺的要素,两者互相依赖、相互支持,并统一于会计有用性的总体质量特征之下。这具体体现在:如果失去可靠性,会计信息再相关也没用利用的价值,这好比无论多么对症的药品,如果是假的就难以治病,甚至产生危害一样;同理,会计信息离开了相关性,分析、验证、取得的信息再准确,精力耗费的再多也是做无用功,因为该信息对经营决策没有任何帮助。可见,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是如此紧密,离开可靠性谈论相关性,或是能离开相关性谈论可靠性都是不可取的,两者同时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产生影响。

2.应用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探析

合格的会计信息在质量方面需要满足企业经营者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若想使提供的信息既相关又可靠,还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的使用地点、使用时间、使用对象、市场氛围、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的。下面重点分析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相关性等主要特征的关系。

2.1 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关系分析

可靠性要求依据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进行确认和会计计量,如实将符合确认、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相关信息进行正确反映,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内容完整、真实可靠。而公允价值可以对汇率、物价变动所引起的贬值真实反映,从而动态地揭示现阶段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从为企业管理者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真实信息这个角度看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原则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经济环境还不十分完善,如缺乏完善的市场环境,会计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制约了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效果。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提升会计人员素养,才能保证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质量。

2.2 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关系分析

相关性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有与决策相关,助于经营管理者进行正确决策,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与预测。

在我国经济大发展背景下,大量新兴业务涌现出来,企业当中如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及商誉等现有计量模式遇到了难题,这都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产生了影响。公允价值的运用有效解决了这类资产确认与计量的问题,进而满足投资者对相关会计信息的需求。例如,中小股东们对所持股分所占资产份额不那么重视了,转而关注所持股份所带来利得的多寡,也更加关心企业经营状况与未来前景等相关信息。会计信息有用与否、价值高低,关键要看其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是否相关,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否提供帮助。公允价值的大量运用能极大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地反映出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有助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

可靠性是相关性存在的基础,会计信息只有在可靠性的大前提下能做尽可能相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影响是可靠性,如果采用公允价值使可靠性得以提高,那么会计信息質量也能提高;相反若采用公允价值降低了可靠性,则会计信息的质量必然降低。

3.提升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正影响的措施探讨

3.1 加强对公允价值理论及实践的研究

由于缺少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或规范,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计量缺乏统一的操作指导,而散落于不同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要求等,由于理解和应用差异的原因,也一步使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得以增强。因此,加强对公允价值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研究,尽快建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准则很有必要。

3.2 推动公允价值应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首先是经济环境的改善,如,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大力推动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的发展等。其次是使法律环境得到改善。即制定、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公允价值应用环境法律保障与监督体系不断完备。同时,建立公平、自由、开放、诚信的交易体系。最后是会计人员素质的改善与提升。就是加强培训与后续教育的力度,切实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3.3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应对相关信息加强披露。

有有鉴于获取公允价值的复杂性和假设性、公允价值的实时性,以及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应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例如:在会计报表中增设一份“全面损益表”,同时,对公允价值获取的过程信息进行及时披露。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信息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如何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予以评价,成为及待解决的课题。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不但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且能够保证得到相应的可靠性。这既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或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王一平《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1(3).

[2]崔永艳《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8).

上一篇:六人英语话剧《三打白骨精》剧本下一篇:敬畏生命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