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商业性金融市场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同时金融市场也在不断的改革和进步,金融市场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值得深思的是,在社会改革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发展不断加强,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信息和资源的得到不成正比。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发展商业性金融市场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发展商业性金融市场论文 篇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战略发展

摘要:随着国家振兴农业的战略部署快速推进,国家对三农支持的力度也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元金融结构,对支持三农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各银行的产权制度不清晰、责任与权力及金融业务界定不清,业务办理与付息收费缺乏标准,至今没有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市场体系。研究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存现的问题,规划设计和理顺农村各金融机构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市场;战略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农村金融市场是指一切为农村经济服务的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及金融活动的总称,并具有向证券、信托、保险等新领域的不断延伸发展的显著特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构成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组成,还有长期潜伏在农村的民间借贷市场,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此外,还有一些中外风险投资公司,境外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开展金融活动。随着新农村经济发展呈向多元化、城乡一体化、围绕城市的农村环城市化发展,原有的农村经济成分及传统以农业为主体的格局开始动摇,农村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经营方向开始改变,农村以种植养殖为主导的布局开始重新划分,目前,来自各个方面的更多投资者涌向农村。在这样环境下,面对新的农村发展格局,政策还不完善,特别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着政策上的差异,各银行服务对象与市场定位没有明确目标,法人治理上不清晰,产权制度不明确等问题等亟待于解决。

(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银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涉农金融业务逐渐弱化。农村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金融业务发展逐步走向多元化,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和经营的变化,涉农贷款比重呈降低趋势。据调查,中国农业银行所有贷款占整个农业贷款的比重已降至10%左右。特别是随着贷款权和财务权的上移,很多县级银行普遍只存不贷,导致农村资金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农业银行已经弱化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

2.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工具,支农作用受限。农业发展银行主要职责是在农产品收购储备调销等政策性发挥作用,主要承担粮棉油收储贷款业务,由于农业发展银行筹资渠道单一,得不到足够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很难为农村经济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3.农村信用社因历史沉积问题,支农金融业务困难重重。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多项贷款余额占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的比重超过80%。近年来由于农村朝着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多数农村信用社开始走向商业化发展的道路,其原因是一些信用社因历史遗留的包袱,加上目前的资金规模难以支撑自身的发展,为摆脱资不抵债的局面,追求自身生存发展,信用贷款业务开始转向选择性服务,使农户获得贷款的额度不断降低,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断缩小。

4.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农村邮政储蓄业务功能单一,只吸收存款而不办理贷款业务,吸收和转移了一定数量的农村资金,使原本缺乏资金的农村金融供给状况变得更加拮据,因邮政储蓄银行功能的缺失,加剧了农村的金融市场的矛盾。

5.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上的困惑。由于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发展方向,政策与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业务是否计入存贷考核指标、能否开办债券投资业务、兼并重组农村存量机构及分支机构业务等尚未有明确规定。目前无法获得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客户从村镇贷款额度不大,但要支付较高的信贷成本。

6.农村民间借贷市场的存留与归宿问题。民间借贷市场在农村存在多年,几十年来经久不衰,因办理信贷手续简便、灵活省时、中间有保人公正,所以一直延续到至今。但依据现行法律,在民间融资上是依据《贷款通则》与刑法的有关条款。“地下”借贷涉嫌非法集资,依据1998年国务院第247号令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取缔办法》办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另外在刑法上还有非法集资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非法套出信贷罪、擅自成立金融组织罪等法律条款亟待于修订。因上述政策法律规定,民间借贷至今没有明朗化。

7.农业保险发展缓慢,承保范围小与风险加大。目前农业保险承保范围较小,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非常大,农业保险成本与保险的价格过高,难以发挥在农业防灾减损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多数农户都没有能力承受高额的保险费用,使保险公司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保险公司大多不愿接受农业信用保险。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规范农业保险发展的法律和农业保险监管体系;政府对农业保险支持力度不够;化解风险的巨灾保险机制尚未建立等,尚无一套完整的政策、法律、标准予以扶持。

8.农村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域发展的不均衡,一部分地区已经城市化,还有的已经工业化和商业化,另有一些地区仍停留在传统农业基础上,使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垄断经营、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功能错位、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机制有限、金融市场担保不足与风险较大。上述原因导致农村的相关法律阶位过低,立法存在漏洞、辅助制度配合不到位和监管错乱、监管体制与发展无序等功能缺陷。

二、借鉴美国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经验

国外农业金融体系采取以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机构为主、商业银行为辅的支持体系,政府大力扶持、完善的金融组织机构、资金保障机制、农业保险体制和法律制度等。例如,美国农业金融机构是由多层次组成的:(1)联邦土地银行,这些银行通过480多个地区的联邦土地银行协会为农民提供长期贷款;(2)联邦中间信贷银行。起初主要为农民提供票据贴现,后来联邦中间信贷银行为地方生产信贷协会提供贴现和中期贷款,地方生产信贷协会再贷款给农民。中间信贷银行的股本由协会购买,借款人用贷款的5%购买协会股本,最多可拥有10%股本;(3)合作社银行。合作社银行为农业合作社和各种农民协会提供贷款服务,并成立了合作社中央银行,其特点是农民有80%的股份,社员占50%以上的营业额;(4)农家管理署。主要业务是为私人贷款提供担保并贴息和直接提供贷款;(5)农产品信贷公司。其职能主要是根据政府的农业政策制定农产品贷款计划,并以农产品为抵押;(6)商业银行。多数经营短期农业贷款。此外,美国1980年由国会通过的《联邦植物保险法》,规定农业部为所有保险农作物提供30%的保险补贴,同时,将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股金增加2倍多,承保范围几乎覆盖所有的粮食作物。另外加拿大的农作物保险金由政府和农户各负担一半。农作物保险制度在稳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发展战略目标

1.明确农村金融市场各参与主体成员的产权、责任、服务功能作用。首先是解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与责任的划分问题,然后是界定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明确各自的经营权限与责任义务,其次要解决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服务方向问题。构成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具体划分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明确产权制度和市场定位服务方向,应享受国家一定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减免、准入与准出等政策性的规定。目前江苏省苏南地区三市农村信用社,改制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在明晰产权、强化约束机制和增进绩效等方面的制度绩效明显,但是也有一定缺陷。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在传统农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必将会对农村金融抑制作用,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和农村中小型企业,在信贷的效益选择机制面前,必然受到歧视,金融支持不足。在政策性金融业务创新方面,应进一步拓展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业务领域,允许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创新投资公司等,参与农业贷款再担保或代理农业担保信用保险等中间业务。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贷款担保体系,扩大农业贷款担保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从而达到以少量政策性资金拉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达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2.培育农村合作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主要作用。培育真正的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其目的是它的本质职责是实现弱势农民之间的互助合作,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社员入股、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使农村信用社成为真正的“农民群众自己的银行”。再就是进一步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功能,定位在为“三农”服务上,改进服务手段和改善服务态度,扩大金融服务与打造信誉品牌,提高为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服务水平。此外,政府应为农村信用社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减免信用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放宽对核销贷款损失的限制等,同时对逃避信用社债务的行为要加大力度进行监管。

3.适度放宽民间借贷市场管制,支持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规范发展民间借贷市场需要建立一套保障制度,如建立与完善存款保险制度、贷款担保制度、破产清算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一方面,通过构建多样化的间接融资方式,对一些已具备一定的注册资本金、能够依法经营、履约率较高的私人钱庄等,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转为合法民间金融机构。另一方面,设计完善的民间贷款组织内部控制机制,促其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建立起“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实行资金营运“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相统一的经营原则,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全面、独立、有效地运转,促进其稳健运行。使民间借贷市场走向合法化、规范化、制度化运营的发展轨道,吸收大量的民间闲散资金支持三农发展并发挥积极作用。

4.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我国应加快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加强农业保险立法,以法律形式保障农业保险的发展,出台农业保险法,确保农业及农民的利益。政府应加强农业保险监督管理的职能、明确财政补贴标准、税收、经营主体资格等,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对农业保险政府应实施税收减免的支持政策,对农业保险除免征营业税外,还应减免所得税,用来鼓励保险公司开拓农业保险业务,所减免的税收转入专项农业保险基金(比如农业风险准备金),用来应对农业发生巨大灾难时的大额保险赔付。

5完善法律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立法工作,尽快制定《中国农村信用社法》,明确规定农村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市场地位、职责等,利用法律政策标准来维护各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并规范其经营行为。例如:通过立法承认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出台《民间借贷法实施细则》和《放贷人资格管理》等法规,明确民间贷款组织的产权、机构组织、破产清算等,与其他现行法律接轨。对民间借贷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交易方式、契约要件、期限利率、税务征收、违约责任和权益保障等,并加强宣传引导,为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保证,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任重而多远,还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完善、细化政策和法规,完善监管体系,将农村金融市场引向正确的发展轨道,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外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及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6-07-26

作者:郭丽萍

发展商业性金融市场论文 篇2:

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同时金融市场也在不断的改革和进步,金融市场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值得深思的是,在社会改革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发展不断加强,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信息和资源的得到不成正比。目前来说,占大多数的小型企业和相对于一般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很难得到自身所需要的金融资源,而少部分的大型企业则相反,它们往往通过优势的产业,能够更加轻而易举的得到所需要的金融资源。随着金融不断地进步发展,这一点出现的问题需要立马采取措施。除此之外,我们应该从金融市场生产的源头去探索关于金融的一些特性和关系,并且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的调整,金融资源出现的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从金

关键词:金融结构;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科学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遍存在,我国的金融机构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步。实现经济发展全面化转变必然是重点。金融对我国的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从而进一步的推动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以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条件。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方式不太理想,不能长时间持续以这种方式发展下去,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和限制。由此可见,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站在金融机构的情况来解决问题,并且对目前国内的金融发展模式转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建议[2]。

一、我国金融发展现存方式缺乏不足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金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站在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虽然金融的整体水平范围有着明显的进步,但是现在金融的发展方式缺乏很多不足之处,并且这些不足之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转变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限制的影响。首先从第一点来说,之前的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太过于单一,主要核心只在实现盈利最大化的目标上,从而导致了我国的金融机构数量多而不精。另外,国内的金融还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合理,比如,从各地区上来看,城镇的资源和农村的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般来说,城镇的资源广泛而农村的资源匮乏,产业方面也是如此,工业资源丰富,农业资源则缺乏。再者,從我国的企业的规模上来看,一般大型企业资源丰富而那些中等或者中等以下的企业金融资源缺乏。最后,我国的金融发展明显表现出结构失衡,不成正比,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金融发展需要得到改善[3]。

二、金融发展的方式转变的建议

在此之前金融是以盈利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这个目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并且非常不利于我国目前金融发展方式的改变,我们有必要针对金融发展的理念采取改正措施。首先对金融的新思想观念有全方位的认识,并且对国内目前的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有着深刻的认识,比如在经济发展的时候,采取经济手段的同时,还要顾及增长结构的调整,在政策的促进下,发展经济外贸。最后在金融机构的调整时,应该使得地区、产业、企业等相互和谐发展。因此,才能够将商业性、合作性等落实到位,对改善金融体系起着关键的作用。另外,从金融的结构视角来看,我国目前金融的发展方式转变中,有一定的必要需加快金融立体体系建设,从而打造良好的法律氛围,推动金融发展模式转变的进程。比如关于政策的金融业务法律改善的时候,应该从市场的不足和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策略角度上着手,从而进一步的探索市场的不足之处,并且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金融发展方式的飞速转变[4]。因此,金融结构在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在目前,金融内部的失衡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和阻碍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必须要加强金融结构方面的改善和调整。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现存的金融发展方式的不足之处。之所以加强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因为在一定的方面上可以更好的推动国内金融发展的模式转变。因此来说,首先,大力激活金融的发展活力,将之前的传统金融机构转变。要求政府部门积极促进金融机构的改革。其次是推动金融行业往服务方面发展,打破以往传统的方式,实现数量的延续性和质量的转变。

结语:由此可见,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的日益完善,存在原来的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的慢慢浮现出来,因此,人们对于金融结构的角度上金融发展的方式转变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了解。由此看来,在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放开眼界看待实际的金融发展的现状,探究适合我国的金融发展的途径,从而进一步的实现本质意义程度上的金融发展[5]。

参考文献:

[1]赵军,张如梦,李琛.金融发展对环境规制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创新补偿效应[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1,2301:38-49.

[2]石全虎,王宏岩.金融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内蒙古面板数据的比较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21,01:38-49.

[3]黄倩,李江城,熊德平.金融风险视角下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改革,2021,04:78-94.

[4]吴腾华,胡耀元.建设高标准金融市场体系的基本内涵与对策建议[J].广西社会科学,2021,05:59-64.

[5]程军,满超,王晓霞,罗小伟,杨乐超,陈佳敏.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金融结构与金融效率视角[J].西部金融,2021,06:4-13.

作者:施子杨

发展商业性金融市场论文 篇3:

我国金融业深度变革中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互联网金融大潮以及传统金融业务的缓增长等因素,都从内外两方面迫使着我国传统的商业性金融做出变革,金融市场业务则是应对当下变革的重要推动器。面临国际国内金融深度变革形势,我国商业性金融需要借鉴国际先进同业的经验,紧密依附自身特点,在合法的监管框架之下,有序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创新,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金融市场产品供给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

关键词:金融变革;商业性金融;金融市场;业务发展

金融市场业务是指横跨境内外市场、连接本外币、包含债券外汇等多种工具,担负着资金营运、资产管理以及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等重要职责。业务涵盖外汇交易、债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贵金属、商品期货、代客融资及代客理财等各个领域,能够针对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全面、完善的金融市场服务,对提升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深度变革将进一步推动商业性金融向金融市场业务转变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等一系列的金融改革的步伐。本轮新的金融改革措施已深入到整个金融业内部,推动着我国商业性金融向全能性金融迈进。同时,传统金融业务的缓增长和资产质量下降也迫使商业性金融主动转变以往的发展模式。从国外的金融发展情况和当前我国商业金融的发展要求看,金融市场业务都将是我国商业性金融实施利润稳定增长、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健全产品线而重点推进和发展的业务之一。

(一)以高息差为主要收益的传统模式面临挑战,倒逼商业性金融转向金融市场业务

2012年以来,利率市场化进程步伐加快,在贷款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央行继续稳步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工作。利率市场化导致了银行业传统的依靠高息差获益的模式不再为继,商业性金融则需要从金融市场业务中寻求突破。与此同时,金融客户对利率收益的敏感度则显著提高,催生银行理财产品高速发展,理财产品已开始影响传统的存贷款市场。

(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造成的同业竞争加剧,迫使商业性金融转型

近年来,中央加快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步伐,颁布了“新36条”,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一方面,我国民间资本通过公开募股和股票增发参与大中型银行股份制改造;另一方面,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新组建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在已经批准组建的700余家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民间资本高达9成。民间资本主导的小微金融在地方层面与传统商业性金融展开激烈竞争。

(三)在新的金融领域,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也迫使金融市场业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电商企业的余额宝理财所形成的规模效应带动了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大潮,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巨头都试图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取得重大收获。传统的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也不甘落后,传统金融机构已经着手从产品、渠道到架构的全面互联网化,试图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

(四)商业性金融在传统金融“缓增长”下,内部发展的要求需要在金融市场业务中谋变

近年来,虽然金融业仍表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但银行业资产增速放缓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未来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据从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中人民币信贷结构占比情况看,2002年达到91.9%,2013年则下降到51.4%,11年间下降了40个百分点。融资的多元化格局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增长,商业性金融利用金融市场平台大力发展新兴的金融市场业务将是促进商业性金融转型,从而带动商业性金融增强盈利性的重要经营策略。

(五)资产质量出现恶化倾向和非银行类金融类贷款项目的快速增长为商业银行贷款增长增加了压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以及产能过剩等负面作用,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的迹象开始显现。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从2011年3季度开始连续9个季度上升,到2014年1季度末不良贷款率达到1.04%,且不良贷款生成率压力将继续增加。在宏观经济增长总体减缓的前提下,银行不良资产上升会影响到传统银行业务信贷的增长信心,商业性金融业务向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就成为下一步商业性金融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间接融资市场中,除银行业同业竞争加剧外,信托、租赁乃至保险业均可以开展类贷款项目,全国信托规模快速增长,一跃成为第二大金融融资渠道;证券公司于2012年获准开展通道类银行理财业务后,业务规模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这些机构对银行信贷的替代效应也日益明显。

二、国际先进商业性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经验

受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以及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政策管制等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国际化等诱因,金融市场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之后的次贷危机等也给金融市场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在我国商业金融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的情况下,发达国家金融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则可以作为我国商业性金融借鉴的他山之石。

(一)发达国家商业性金融对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

(1)建立了严密的风险防范与管理组织架构和内部控制制度。金融的风险性要数金融市场业务最甚。由于金融市场业务的高风险性和高传染性,需要有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作保证。发达国家商业性金融普遍建立了上至董事会,下至各分支机构的具体操作层面,中间涉及风险管理委员会、专业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等相关机构参与的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组织架构体系。管理架构体系中权限设置层次分明,在各自的权限内,配合内部控制制度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其中,董事会负责全局性的风险管理,建立全行性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下一管理层次管理授权和主要业务产品风险额度的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在董事会的授权之下,统一管理和控制总体的金融市场业务风险,其对风险的管控主要通过下设的专业委员会来完成,各专业委员会因分工的不同则具体负责某类产品风险的监管与控制。高级管理层作为商业金融的前台经营管理体系,主要负责日常的金融市场业务的推广和风险控制管理,并接受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专业委员会的监督与考核。在经营层面则由具体的执行部门和分支机构根据职责分工进行操作和风险评估,单独实施账项管理。

(2)风险管理运行模式更为审慎。尽管发达国家在金融市场业务的风险管控上都建立了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案,但在全局性的金融危机面前却显得毫无作用,迫使发达国家采取更为审慎和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方案,实施业务的全流程风险管理,建立全面而又清晰的风险评估办法,并设置多项审核和相互制约岗位来监督日常业务的开展。加大对违规事件的查处,对违规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利用分析模型开展风险计量,检验各项风险管理系统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国际先进商业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业务产品发展经验

(1)拥有健全的产品体系,产品结构和种类齐备,参与的市场范围也更加广泛。从目前国际发达商业金融的金融市场业务产品体系看,大多建立了利率、汇率、信用、贵金属和商品类、股票类等多类型的金融市场业务产品体系,产品结构和种类齐备,可以满足客户投融资、避险与交易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市场产品的丰富为国际先进商业金融开展金融市场业务搭建了坚实平台。近年来,发达国家金融业还不断探寻新的市场、新的业务形式。国际上一些大型的发达金融机构还通过不断开展跨行业、跨领域的兼并与重组,使得业务经营范围向各个领域进行延伸融合,开发出与新领域相匹配的新型金融市场产品,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和业务种类。

(2)金融市场业务成为带动整体商业金融增强盈利能力的主要动力源之一。20世纪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等导致了商业金融存贷款利差缩小,迫使发达商业金融实施经营转型和发展金融市场业务。随着金融市场业务产品、规模、覆盖领域等不断扩张,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已经逐渐成为发达商业金融重要的盈利源。从近年来发达金融的金融市场交易收入等非利息收入增长和收入结构占比情况看,金融市场业务已经成为带动商业金融增强盈利能力的主要动力源。2000年以来,尽管我国商业性金融也重视金融市场业务方面发展,有不少商业金融还吸收和建立专业组织团队来拓展金融市场业务,为商业金融带来了较为丰厚的利润收益,但与国际发达国家金融业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据统计,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金融业收入结构中,金融市场业务收入约占四成,远高于目前我国商业金融的平均水平。

(3)产品线条块的主辅线管理模式使得产品研发与执行更具主动性和执行力。从目前国际发达商业金融市场业务的产品线经营管理模式看,大多数采取以研发推广部门管理为主线、分支机构操作运营为辅助的管理模式。在整个集团内部设置市场业务的专职研发管理机构,负责新产品的研发、检验和运营的策略设计等,并对各区域业务发展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同时,在各区域设置市场业务运营主管,具体负责所辖区域的具体市场业务运营和推广,在商业金融内部形成了金融市场产品上下垂直管理为主、区域横向管理为辅的产品线发展管理模式。

(三)发达国家金融业在架构布局、前中后台综合制衡与管理设置方面的先进经验

(1)从发达商业金融的市场业务集中管理与运营的架构布局看,一般遵循着总部连接主要交易平台的模式,即:金融市场业务管理部门随着总行机构一体运营,而在伦敦、纽约、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全球性金融市场设置交易机构或交易柜台,各交易机构或交易柜台实时与总部金融市场部门信息互连,总部对资金交易进行监测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与帮助,达成了全天候的不间断资金交易体系。

(2)从前中后台综合制衡与管理设置看,发达国家金融业通过全面设置营业性机构以及成立地区性管理中心的方式,对金融市场业务进行全面的交互式管理。地区性质的分支机构前中后台部门,要同时接受总行金融市场管理机构和当地分支机构的双重领导与监督。在日常开展金融市场业务过程中,分支机构的中后台部门的行为和业务要独立向总行或者上一级的市场业务部门或主管汇报,与前台业务交易须严格分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形成互相管理,互为连续、相互制衡的格局。前台交易部门则主要负责进行金融市场业务的交易,管理各类资产业务等。

三、促进我国商业性金融市场业务稳健发展的建议

从近年我国金融改革的形势看,一方面,我国传统性商业性金融发展面临艰巨的挑战,贷款增速放缓、存贷息差减小、资产质量下行、系统性监管从严,都迫使商业性金融在各项业务中重新权衡。另一方面,在人民币汇率相对均衡、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渐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浪潮的背景下,将极大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和相关领域的投资。目前商业金融所处的行业发展的拐点期间,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商业性金融应结合国内外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和我国的现实国情,根据自身优势和发展目标,制定出符合自身业务发展和切实可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战略。

(一)发展金融市场业务必须坚守稳健审慎原则,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市场业务与市场最贴近,市场上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引发金融市场业务的剧烈波动。发生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国的5家大型投行倒闭了4家,充分验证了金融市场业务中潜在的巨大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发展,但金融市场业务却存在着发展时间短、产品欠丰富和风险防控体系不键全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商业性金融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金融在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的经营底线,坚守稳健审慎原则思路不动摇。立足本行实际,坚守运行规律,不被市场短期热点和利润吸引,稳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要认真吸取国外商业性金融市场业务出现危机的沉痛教训,采取更为审慎和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法,建立健全覆盖全部体系的风险防范的运行机制,在业务操作上,实现业务流程化和操作规程化。严格分层授权与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实现审批权限的分层次设置,达到程序化、规范化与制度化,各个审批权限之间达到有机衔接,不出现纰漏;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场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具体业务的授权管控措施要更加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

(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推进金融市场业务的不断创新,实现客户群与业务产品双向增长

创新是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灵魂。与发达金融相比,我国金融市场业务创新严重不足。面对客户多样性、个性化、不断提升的客观需求,需要国内商业性金融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坚持真实客户需求、适应的经济环境和量力而行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引导、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

一是加强以监管政策为导向的产品创新,不断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做大做强代客风险管理产品,大力开展衍生产品服务推广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产品的创新。面对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良好时机,积极开展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创新,也可以与国际发达金融合作,以全球金融市场为平台,不断地推出符合国际规范的人民币衍生品种,达到商业性金融市场业务的整体上档升级和结构优化。二是加强金融市场产品经营模式创新。积极推进产品的标准化进程,加强标准化产品推广,扩大产品规模。三是加强业务流程改造,持续提升国内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金融市场产品的营销与推广,并达到各种营销渠道的协调配合。建立和完善上下级、前中后台的业务联动机制,以客户的良好体验为营销中心,通过全面优化业务流程,丰富和改进产品的设计、功能与便利性,增强客户的满意度,扩大市场规模。

(三)加快建立健全由研发推广、风险控制、纵向管理和前中后台运营等,既协同配合又相互制衡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体系

由于金融市场业务高风险性、高时效性、高复杂性等特征,要求我国商业性金融在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业务过程中,要加快建立符合本机构实际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综合服务体系。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金融的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模式,在全系统构建由产品研发、市场推广、风险层次分级管理、前中后台综合运行等,上下级、同级各操作部门与岗位之间,既协同配合又相互制衡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综合服务体系。

(四)加强高素质金融市场从业人员的培育

金融市场业务对具体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要求其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业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熟知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各类产业的发展方向。

首先,商业性金融加快内部优秀金融市场交易人员的培养,尽快培育一支专业素质高、有严格准入条件的交易员队伍。

其次,加强金融市场网络系统操作人员队伍培养,以提高其对业务流程和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支持能力。

再次,加强对金融市场分析研究人员的能力水平培养。分析研究人员一方面要对市场的发展要有一定前瞻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要根据前瞻性预测结果开展金融市场产品的研制开发,是商业性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的智力中枢。因此,加强分析研究人员的培养非常重要。分析要具有国际视野,结果要切合实际,建议要便于操作,要让研究人才成为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和稳健运营的重要驱动力量。

作者:王伟

上一篇:办公室工作思路3篇下一篇:上半年工会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