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学校开展质量高、负担轻的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学生的作业量。这就迫使教师去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提高数学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1:

借助计算机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以及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能寓趣味性、技巧性、知识性于一体。素质教育要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积极主动的发展。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吸引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不仅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现代化人才,而且要教育本身也要现代化。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现在面对学生的“减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事对他们来说不感到负担。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可满足这一需要。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综合表现力强,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画面: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的伴奏下,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提出问题:“把4个苹果和2瓶水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得多少?”生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了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分数的认识。

二、利用直观演示,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过程淋漓尽致的显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快速直观地了解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从而帮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时,为了突破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我用多媒体设计展示这样的演示环节:先出示4捆零5根小棒表示45,再出示3捆零8根小棒表示38,这时画面显示整捆对齐整捆,单根对齐单根;接下来动态演示:把13根单根中前10根要捆成一捆,放在正捆下面,其余3根但根的仍保留在但根处,这样的演示过程使得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满十进一”这一很难抽象理解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融合图、文、声、像等功能把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清楚直观地显现在学生们面前,帮助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进位的道理和算理,并完成了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是否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关键看数学是否突出了“过程”。引入多媒体课件,使“过程”比传统数学展现充分。学生在快慢适宜、因人施教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例如:数学“1~5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借助书上的插画或挂图来讲解,但它是静止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的课堂里,我将教学情境图“野生动物园”图制成多媒体动画课件:“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飘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玩,1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方向走来;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并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呈现,学生很快地说出人和物各对应的数,并会认、会读这5个数。再如,教学“分类”这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去商店购物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商店的物品为什么要分类放置,怎样分类放置,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整理冰箱”的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分类活动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分类理由,从而理解分类的思维方式,掌握分类的方法。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晖

计算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2:

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学校开展质量高、负担轻的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学生的作业量。这就迫使教师去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提高数学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探索,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1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创设学习的情境

在上课几分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进课堂就想学。如在讲授“垂直”这一概念时,笔者让学生观看一段大型比赛的跳水录像,随后出示问题:当选手入水时,水花的大小说明什么?话音刚落,所有学生几乎同时说出来:“不垂直”,水花就大;“垂直”,水花就小。笔者问:“什么叫垂直呢?”这样一问,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接着笔者讲解有关垂直的概念。这节课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完整地进行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什么叫“垂直”,可见这样的情境给学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1.2 创设应用情境

学是为了用。“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饱含热情地去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笔者的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用他们喜闻乐见、耳濡目染的生活内容为题材,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当教学优选方案中的函数应用题时,笔者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题:“老师要去购物,甲商店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店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到哪家商店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抛出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抒己见,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既巩固了两个变量间关系,又受到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对生活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更好的用打下学的基础。

2 展现过程,深化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1 变静为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就能让学生充分感知,为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架起桥梁。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设计展翅飞翔的蝴蝶动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形象生动,学生较容易理解轴对称图形这一个概念。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

2.2 变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数学软件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亲手经历,不仅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也有效地实现精讲,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2.3 变静为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计算机技术可以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有一道练习题:求出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学生刚看到这道题,无从下手:如何把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转化成规则图形呢?笔者用计算机演示一遍不同的转换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明白,培养了求异思维,同时渗透了转化思想。

3 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如在教学角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

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事实证明,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大课堂容量,节约时间,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带给教学课堂勃勃的生机,确实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曲镇初级中学)

作者:姜永

计算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3:

程序设计视角下高职计算机数学教材建设探讨

摘要: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教材建设的改革方向,并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教材编写提出了几点设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数学;算法思维,问题导向;教材建设

程序设计的核心是算法设计,而算法设计能力的高低是由数学素养的优劣来决定的。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讲,高等数学制约着其专业发展潜力。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数学教学正陷入一个棘手的困境: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并没有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帮助,甚至觉得可有可无。显然,目前的数学教学内容无法适应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需求,需要改进。笔者结合自身研究实践,剖析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革思路与建议。

1教材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不协调的现状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来说,主要涉猎算法与数据结构,编程方法与编程语言两个领域,并且更关注应用。计算机专业数学的教学定位应该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工具,在教授学生必要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从算法设计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数学教材内容的专业目的性缺失。

首先,从整体构思上看,过分强调数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专业培养过程中所需要数学知识结构,没能站在专业服务的角度选择教材内容。计算机专业的数学教材与其他专业的教材通用,与计算机结合的少之又少。

其次,在数学知识呈现方面,概念引人生硬,不问来源背景,灌输式内容多,启发式内容少;强调定理证明,一题多解,运算技能训练多,思维能力训练少,忽视了专业学习必备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归纳能力的培养,没有知识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忽视了数学知识在专业问题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不能向专业领域迁延,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缺乏提高數学素养的自觉性和进取心,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影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教材建设的改革建议

2.1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优化教材内容,响应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从而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想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

编写具有专业特色并符合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优化数学教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确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适中。在明确计算机专业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行业企业程序设计岗位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技能和素质要求,由此分析确定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知识广度和深度、思维高度和实践深度,分析学生自身数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情况,确保教材内容深度适中,广度合理。

另一方面,做到数学思维与算法问题深度融合。需要对程序设计中常用的数学思维进行归纳总结和深度剖析,对程序设计相关课程中典型常用算法问题类型进行收集、整理、系统分析和编撰,对这些问题背后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并将得出的数学知识和算法问题进行组织关联,章节安排遵循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规律,从而确定教材的总体内容。

2.2以编程解题的思维过程为主线,重构教材体例结构

编程解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可以概括为“观察一联想一变换”,通过对问题的观察,认识并理解问题;通过联想,确定问题同已有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通过变换,把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或者几个易于解决的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编写教材时,可以遵循此逻辑过程,按照“引入背景知识的案例,呈现算法问题一阐述数学知识一定性分析的问题求解思路一算法分析”的顺序展开章节内容,将数学知识、算法分析融入各个问题之中,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人相应的数学知识,阐述数学思想。以问题驱动数学的教与学,对与问题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定性分析,以便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数学的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如:极限、导数、积分、排列组合、图论、概率、逻辑推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程序设计思维。

2.3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应用性和发展性

数学是一种普适性工具,在数据处理、表达计算、演绎推理等方面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一种特有的语言、思想和方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数学更应注重其专业服务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应遵循“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的原则。应从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在计算机专业数学教材中增加和优化教学实践内容,必不可少。

计算机专业数学教材的内容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和需求实际进行调整,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探索和引进学生容易接受的、有效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思考题目。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例如可以是计算解答题、论述题或者程序设计题;分层次设置问题,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恰当引进数学分析软件,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解决应用性问题的过程中打开创新思维的空间,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锻炼数学思维和技能,体会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本专业后续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的知识基础、思维素质基础和职业素质基础。

2.4以通俗性和趣味性的阐述方式提高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根据一份对高职院校数学教材中的语言通俗易懂性调查结果显示,有45.45%的教师觉得比较差,分别有48.91%和17.47%的理科生表示较差和很差,数学教材中语言的晦涩难懂程度由此数据可以窥见一斑。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和趣味性的描述语言可以减少读者阅读时的不适感,增强教材内容的可读性,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更好地吸引读者。因此,教材建设中语言是否通俗易懂逐渐成为影响教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3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材虽然在不断谋求变革,但各专业教材通用的现象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计算机专业数学教材专业服务度和应用性缺失,因此,建设一本切合计算机专业需求的数学教材显得尤为必要,是优化整体教学改革的关键步骤。笔者认为,教材的建设应该以程学设计为视角,侧重学生算法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侧重数学知识的在程序设计领域的应用。教材内容要强调重构性,突出实用性,赋予趣味性。教材内容在设置上应该是模块化的、弹性的、互动的、多层次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邹洪侠 刘志高 李胜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论文下一篇:校园广播完善与发展评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