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精选11篇)

对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1

要坚决杜绝产品教育,防止上上手快替代可持续发展,不能简单片面的认为,在高职教育阶段学习的程序设计类语言越多就越能胜任未来的工作。调查往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对具体技能的需求千差万别,可能从事程序开发,也可能从事软件测试,或者从事系统维护管理,即使从事程序设计类工作,具体需要的开发平台也是多种多样,或者随着开发的项目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开发平台,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程序开发平台的升级更新日新月异,但任何学生都不可能在技术革新的时候重新回到学校再学习。因而,建议采取只安排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加大讲课和上机的学时数,也就是精讲精练,通过对这门语言和开发平台透彻的讲解,系统的学习,充足的上机操作和练习,使学生最后对程序设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思路和编程解决问题的角度,甚至于编程的技巧、风格和习惯都具备很好的功底,而对其他高级语言,例如Jav a,VB,VC++,Delphi,PB,VB.NET 等,可以采取指定选修课的方式,也就是要求学生必须从若干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选择一门或两门,不仅解决了作为选修课学生思想上的惰性,导致教学质量下滑的局面,而且也尊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加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教育

一方面建议学生广泛关注、积极投入到实习职位的应聘竞争中,及早开始自身的职业规划,只有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机会,才会在实习中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建议学校可以请企业的技术总监、项目经理等本行业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以选修或讲座的形式把工作一线的经验,新技术的应用等及时传授给学生,以弥补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互脱钩的现状,他们也可以参加到学生毕业设计的开题和答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毕业设计项目的实际利用价值,同时,解决学生完全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课题所导致的质量下滑,工作量和难度不足的问题。生

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环节,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在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由于利益机制的变化,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遇到一定的困难。解决这

些问题,一方面要使教育进一步面向社会,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争取社会的支持合作;另一方面,要重视校内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办产业为教学服务,使之成为实现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重要基地。无论校外或校内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要坚持把育人作为根本目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认真执行教学计划,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三:加大骨干教师的建设工作

对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 社会需要大量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依靠网络平台从事各种工作, 使用各种信息系统, 输入并处理以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相结合的综合信息, 因此, 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势在必行。目前,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使他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今后具有自行提高应用水平的能力。

(二) 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难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首先面临着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难题。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中学, 有些学生在中学就已经学过计算机基础课程, 有一部分学生却是在大学的课堂上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对计算机不感兴趣, 在中学学习时偏重于升学的主要学科, 不重视所学计算机知识, 仅会上网聊天等简单操作;另外如果学过计算机基础, 由于所学时间久远, 对知识已经遗忘, 但仍认为已经掌握知识, 再学习没有必要。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 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的内容太多, 接受不了, 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有些内容以前学过而心不在焉, 而且学生比较满足自己目前的技能, 即只要能上网聊天、玩游戏就可以了, 不去深究为什么能够网上通讯, 原理是什么等知识, 只进行娱乐性的基本应用操作。存在的这些现象, 也使授课老师相当困扰, 因为很多学校都存在教学课时与授课内容不匹配的问题, 如果按授课计划讲解, 内容浅显, 没有内涵, 有的学生会说无聊;如果扩展的课外内容太多, 一方面有的学生跟不上进度, 另一方面授课学时就会不足。

(三) 改变现状的方法

1. 对学生进行分层授课。

即根据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分为不同的层次, 教授不同的内容。执行方式可以在新生入学伊始进行计算机摸底考试, 当然考试题目要用心设计, 能够较清晰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 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背景、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进度和授课内容, 兼顾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也能使学生各学所需, 不浪费时间。

2. 讲授课程分模块。

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时, 可以采取模块课形式, 将基础课程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已经掌握的技能去选择学习内容。例如, 计算机基础中要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office、网络等, 将其分为三个模块, 学生自主选择模块, 但是最后都需要考核, 如果认为已经掌握知识, 没有必要再学习, 可以不选择该模块, 只要参加考试合格即可。

3. 不同专业授课重点不同。

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所需计算机技能不同, 结合专业设置不同授课重点, 例如会计专业在excel教学中应侧重会计函数的应用, 同样金融专业应侧重和金融相关的函数应用, 等等。

4. 授课内容注重提升学生兴趣, 与就业相结合。

通过认真调查统计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领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 任课教师可以联系各院系的相关教师共同探讨各具体专业, 决定相应的授课内容和侧重点, 同时, 在应用上应尽可能采用充实丰富的、多样化的、典型的、有专业特色的实例展示和分析。在授课内容上, 教师可以多介绍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 讲授知识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多教一些实用的知识, 学生比较渴望了解课程前沿的知识, 而且可以迎合学生为了就业考证过级的需求, 讲课过程中把与过级相关的知识重点强调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5. 授课环境改变, 采用计算机房中设置多媒体教室的方式。

通过改善授课环境, 在机房中添加多媒体设施, 如投影仪、投影屏幕等, 这样, 可以利用机房特有的光线特点, 使得投影屏幕上的课件清楚显示, 在讲解演示过程中可以切断计算机网络, 防止学生自行上网, 不听讲解, 能够很好的控制课堂听讲秩序, 在演示过程中, 随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自行操作, 有利于学与练的结合。针对机上教学, 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有较好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设置能力、问题预见能力和处理能力。

6. 课后以网络资源为补充。

网络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 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 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新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 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通俗地说, 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包括各种可被教与学活动所利用的一切数字化资源, 网络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计算机模拟、数据文件、在线讨论等。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奠定了基础, 可以使学生在网上自由选题, 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 自主选择交流伙伴,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课堂实现对外开放,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渠道;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合作或协作学习, 并为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找到最好的途径;宽松的上机环境既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又不会限制其个性发展, 学生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共享资源积累知识, 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他教师联系、相互讨论, 一个教师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指导上百个学生学习, 从而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教学。东北财经大学网络资源建设是于2004年开始, 叫做天空教室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 界面如图1所示, 包括课程介绍、讨论、作业、邮件、答疑、备课等项目, 如图2所示功能模块图, 其中课程介绍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需要增设内容, 例如课程公告、教学计划、联系内容、多媒体课件、实验内容、参考文献、考试环境视频、相关网站等。

学生可以从课程介绍中了解课程的概况、要求, 察看教学大纲、知识重点与难点, 为预习课程指出重点, 教学课件部分可以提供每章、每节的教学堂件的下载, 回顾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练习内容中提供了每章节课后练习题, 供学生自主选择习题或者老师留作业备用, 也提供了历年的模拟考试题, 作为学生自主模拟的方法。其他参考项目包括参考书目、参考网址等内容, 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 有利于采用不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求知欲。讨论模块提供了学生老师们交流的空间, 弥补了老师学生缺乏交流的缺点, 教师也可以通过答疑模块为学生讲解疑难问题, 也可以通过留作业模块、发邮件的形式加深交流, 使得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学习、网上交流、协作学习并存的模式, 学生可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络针对某一专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方式灵活, 学生参与意识更强, 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促进了教学改革, 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 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 并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作业模块, 把学过的知识通过一个较综合的题目让学生予以解答, 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可以作为考核模式, 弥补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有利于形成交互的学习氛围, 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功能, 能很方便地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界面向网络中的学生规定同一信息内容的学习任务或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教师监控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空间监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随时对他们进行引导, 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与解决问题最直接的相关问题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进行直接的交互, 学生能通过网络空间交流信息, 发表个人的不同观点, 分析评价他人的看法, 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最终取得一致的意见。教师可以通过备课模块在线备课, 随时更新教学内容。管理模块中提供了课程属性设置、选课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用户统计、课程统计等。课程属性中设置课程发布、修改使用模块、修改课程模版等;选课管理中设置是否批准用户选课申请;学生管理中可以查询用户;教师管理中也可以查询教师用户;班级管理可以建立一个班级, 成批量加入用户;用户统计可以观察用户访问频率, 注意用户动向;课程统计, 查看用户使用较多的模块, 获取用户所重视模块信息, 可以进一步完善该模块内容。

7. 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

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能够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情况, 不同的考核方式会有不同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计算机考核中, 应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评价, 而且确定必要的环节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得到结果, 而不是抄袭得来的, 这需要教师在考核试题上要用心设计, 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另一方面, 在评价中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作用, 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四) 结束语

总之, 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殊性, 各个学校的不同环境, 采取不同的有效手段, 使计算机基础课不贫乏, 易接受, 多种方式教学, 寓教于乐, 充分发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晓姝.网络与多媒体结合的逻辑理论教学方法改革[J].林区教学, 2008.6.

[2]董志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初探[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3) .

[3]徐荻秋.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4.

[4]杨改学.解读优质资源共享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J].电化教育研究, 2005.4.

对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3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建议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即人才培养计划,是能否有效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关键。通过对2001年以来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评估结果作参考,本文以本科生的角度,对目前广泛存在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综合的阐述,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对现存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综合评估

目前来看,中国普通高校,包括职业院校基数比较大,但办学硬件和条件却参差不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条件优越的城市高校或者985,211名校,计算机教学较好,计算机使用率也很多,相反,在一些三线城市,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从师资力量,到学习风气,都存在很大的不足。现阶段,大学生为了找工作的需要,陷入各种各样的考证泥潭不能自拔。故此学校越来越重视考试的过级率,教师也就只重点教授考试内容,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一带而过。而学生也只关心计算机等级考试范围的知识点,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考题练习等,这样,致使好多学生对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流于表面,不能灵活运用,不能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完成一份应聘求职书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毕业后为了工作需要还得花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很多大学生未能转变中学的学习方法,上课只求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作业,但给一个实际问题,却不能根据计算机知识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欠缺自学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突飞猛进,软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快,而我们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发展的速度,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停留在职业教学阶段,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知识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觉得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学到的知识没有什么用途,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当然,上述问题都并不是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主流现象,只是通过调查取证而结语起来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也在积极配合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狠抓学生基本素质,这也是本着对高校计算机教学充满信心的原因。

二、提高计算机教学安排的几点策略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教学时间只占30%。在上机实践中,应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我们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鏈接、报表、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动画字幕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2000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学习内容的相对滞后,使得课堂所学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在教授这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将是形形色色的软件,越是最先进的软件,越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只有在学校的教学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软件,并主动地学习利用。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不是不要老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学生充分的自主,还可能带来气氛的活跃,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既要保持良好的氛围,又不使之进入无序状态。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制作自己的主页,由此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竞争力得发充分的发挥。

三、结语

总体太说,目前高校有关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安排还是很有科学体系的,难点就在于执行力方面,怎样让教师采用最适合本校学生基础的方式去授课,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将是相关专家要重点结语的。

参考文献:

[1] 王慧敏.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02) .

[2] 皮晓虹.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14).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 篇4

一、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体制不顺

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最大的亮点是设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看出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正逐步增强。而高校这一块管理同样面临着顺势整合资源,调整机构设置,对口加强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艰巨任务。

国资事发[1995]17号文,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颁布至今,全国已有相当多的高校调整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高校,还出台了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形成了有序的管理状态。但仍有数量更多的高校没有专门的建制或是建制不完整,缺乏一套完整的国有资产管理细则,国有资产管理无序。如一些高校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集中了相当多的资产管理权限,工程物资、教学科研设备、实验材料等都纳入了统一管理,实行了政府采购,已向规范化管理迈出了一大步,但管理体制处于磨合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抵触情绪还比较大,统一管理和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调处;而对于一些设立挂靠财务处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或中心)的高校来说,举步维艰,各项资产的管理仍由各相关职能部门承担,管理内容有交叉,管理松紧有差异,甚至有些管理职能缺位,尤其是对校办产业投资的管理,对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等。不难看出,作为校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其职能行使范围甚小,缺乏足够的号召力、协调力,因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二)关注不一

长期以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侧重于资金管理,忽视实物管理,更淡漠无形资产的管理。学校各级领导大多比较关注资金的投入力度,而缺乏关注资产存量大小和现有资产质量高低及管理责任落实等意识与努力,重钱轻物的观念根深蒂固,造成资产使用率低、流失严重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调拨、报废等环节上,存在操作程序不规范、监督形同虚设的现象,甚至有随意行为。如一些单位把办班收入、技术服务收入视为单位小金库,自购设备逃避监督;一些单位资产报废环节程序不严,浪费惊人;更为普遍的现象是学校在筹建校办企业初期,未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进行产权认定、评估,未办理有关资产转移申报审批手续,存在非经营性资产随意转作原始投资的现象。由于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涉及面广量大,领导重视不够,相应的岗位设置及工作待遇一直悬而未决,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办法也长期未加以修订,旧有的管理模式在沿袭,甚至于一些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范围、内容、着力点缺乏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因而,关注不一,更难让学校拿出一套长效的资产管理措施,一本账实相符涵盖各类资产存量及利用状况的账簿。

(三)素质不高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不强,与学校管理层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关。一些未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处的高校,从事国有资产管理的队伍多为兼职代理,分散多门,素质偏低。一些人以工代干,终日忙于应付行政事务,管理资产工作仅占日常工作总量的一小部分,其业务水平停留在登记员的角色,财务部门与其交流难度很大。某些高校长期以来资产管理沿袭一种模式,添置仪器设备,只需填个单子签个名;报废固定资产,自报自填;家俱、图书等日常管理简化为职能部门年终统计上报。很显然,资产管理水平低,与宣传、认识、制度、待遇、组织不到位有关,还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有重要联系。管理人员素质低,容易造成工作被动,容易增加部门间工作协调难度,同时也会加大管理成本。学校应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适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建立起资产管理梯队。

(四)制度不全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要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并结合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如国家制度明不明,高校体改大不大,产权管理硬不硬,以及领导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管理理念、工作思路等,都应纳入关注范围。由于体制不顺、关注不一,素质不高,加之制度执行中未及时修正,走偏、走样现象比比皆是。据了解,某高校办公家俱管理曾一度执行过相应的管理条例,尚有“章”可循。但因人员多次变动,又无专人抓管,演变成平时自置自报、年终统计估报管理模式。从办公家俱自身特点来看,确有诸多难管之处,量大、价低、损坏频繁。但制度弱化、人员未到位、责任未落实是问题所在。很显然,制度完善,有利于增强各类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制度残缺不全,只会加快国有资产流失。

实际上,“人们已经意识到,不同的制度约束可以引致不同的经济效率。任何缺乏效率或富有效率的经济行为都可溯源到制度因素。”因此,制度建设必须抓紧抓好,尤其是经济责任制建设。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建制,优化环境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步伐加快,其原有的管理职能逐渐分解;而伴随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部门预算、预算外资金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制度实施,高校财务处管理职能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原有的设备处职能同样面临着重大转变。高校在调整机构编制时,要抓住机遇,尽快调整完善,解决资产管理领导到位问题。

1、建议撤销设备处建制,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将财务、基建、后勤、图书、科研、产业等部门的资产管理职能剥离,并入国资处。国资处与财务处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担负学校各项资产的管理重任。国资处侧重于政府采购计划编制、落实和实施,担当起各种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产权管理,以及无形资产认定利用管理的重任;财务处则侧重于资金的筹措、调度、监督、预算、核算、决算以及操作透明化等管理。

2、在体制理顺的基础上,认真革新管理理念、工作思路,加大宣传力度,解决制度、认识、领导到位问题,使各级领导管理思路、理财方法逐步统一到规范化的轨道上来。要完善监管措施,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各类人员职责,把各种责任制落到实处。要下大力周密组织一次财产大清查,摸清家底,梳理问题,分析症结,提出方案,督促领导研究解决。要尽快理顺各种关系,开创政令畅通的局面。同时内请外邀专家举办国有资产管理研习班,提高各级财务负责人管理水平和财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二)健全制度,强化队伍

要针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对照国家及财政相关法规制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办法,千方百计抓好内控制度建设,严密资产和记录的内部控制工作。要形成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控制流失渠道,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资源共享。

当前,各高校亟待制定或修订的管理制度有:经济责任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无形资产认定管理制度、国有资产转向管理规定、财产清查办法、经营资产考核管理办法、通用设备定期抽查制度、离岗移交财产规定、物品借还办法等等。各高校应依据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完善制度建设。

当然,要做好做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干部队伍。国资处可以虚位求贤,推行校内招聘,吸收一部分敢于较真的会计人员,充实管理岗位,要与人事、财务周密考虑设岗定酬方案,搞好校、院、处(室)三级管理队伍梯队建设。对专兼职管理人员实行备案制度,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名单报国资处和财务处备案。如变动,两处应签署意见,并派员监督办理交接手续。在着力稳定管理队伍的同时,还应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注意向兄弟院校取经,搞好年度考核评比。

(三)明确思路,把握重点

高校要形成一套有自身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思路,体现出如下特点:切实可行、重点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从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高校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项目资金管理

在高校,项目资金数额巨大,类别各异,环节众多,尤其是部门预算推开后,项目资金管理范围更宽泛。因此,必须投入相当多的注意力,研究规范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把好关键环节。要从项目申报立项、可行性研究,到经费预算、组织实施,逐环节参与监督,严防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误产生巨额不良资产。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要在决策科学性、透明度、招投标和议标、材料采购、工程现场管理、预决算办理等环节,加大监管力度。非基建项目工程、大宗货物、服务项目的采购,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纳入政府集中采购;不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通过合法认定自行组织采购;符合招投标条件的,要公开、公正、公平的组织招标;不符合招投标条件的,也要通过政府采购法规定的其他采购方式进行采购,从程序上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项目资金检查、考核、评价办法,大力推进项目责任制建设。

2、房产使用方向

高校房产的用途大致分为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生活服务、校产经营等种类。各高校要朝着分类管理、分类运作的方向努力。由于该部分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最大,因而必须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现实中,一些单位见利妄为,随意转向房产用途,特别是学校投资的校办产业。据了解,某高校实习工厂自行其事,大搞房产出租联营,形成请(财)神容易送(财)神难的局面。年长日久有的私营业主“底气”足了,以协议相要挟,提出种种苛刻条件,极力拖延交还日期,学校为此牵涉很大精力。事实表明,在利益机制、经济责任制上留空子,只会让单位自主权无限放大,造成国有资产管理难度加大,给学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设与发展。

3、通用设备存量

通用设备因其通用性,管理难度加大,流失严重。要控制假性丢失情形以及自主决定、不当目的捐赠、转向与变价等现象的发生。要从财产大清查的结果中发现问题,积极处理资产管理积案,解决通用设备不在其“位”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携带方便、价值较高的通用设备如数码相机、通讯设备、手提电脑等的管理,要责任到人,定期查对。同时,要完善财产管理交接制度、借用制度、考评制度。应当定期核定通用设备细目,控制不正常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积案。

4、报废资产管理

高校报废资产管理应着力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固定资产报废的认定;二是报废资产的去向。两环节应有明确的程序。要防止随意降低报废标准,随意处置报废资产,以及借达标评优之名突击花钱,突击报废等现象。要把好两关,财务、审计必须介入,使整个操作过程透明起来。否则,同样会引起国有资产流失。在明确认定批准程序、报废处理程序的同时,应视具体条件建立废品集中库,建账管理,定期或不定期以招标、询价等公开方式处理,对固定帮扶对象的捐赠,也要履行一定的手续。

5、无形资产管理

高校在无形资产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许多运作风险。由于管理上的漏洞,无序无偿使用学校无形资产的现象比比皆是,有证据表明,学校为处理不断增加的各种各样的侵权行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侵权行为甚至已给学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学校应认真重视此项工作,对职务发明,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权使用、专有技术的获得等,必须订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利用学校无形资产报批程序、相应职责,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元坤.从制度结构看创设式制度变迁与移植式制度变迁[J].理论经济学,(5):85.

[2]王小兰.浅议高校国有资产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4):22-24.

[3]路玉华.关于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0(2):38-39.

[4]赵年忠.国有资产流失的两个陷阱[J].事业财会,2000(3):50.

[5]刘家旭.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1):38-41.

[6]李述辉,陈克猛.必须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J].事业财会,2001(3):30-31.

[7]邓卫华.浅谈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及对策[J].事业财会,(2):53-55.

对学校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5

一、校长是学校的一把手,也是学校管理理念的倡导者和执行者,校长的思路决定着学校的出路。

首先,教师队伍中乃至班子成员中,有令乃行者众多,只有指到方向,所有部门和教师会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使,才能打下一个漂亮的战役。

其次,校长是新课程改革的坚决拥护者,只有校长坚定信念,班子成员、教师队伍才能吃下定心丸,贯彻执行新课改工作,否则,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成为别人的笑谈。

所以说,校长是决策者,是领导者,应当当好“指引人”的作用。

二、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师资力量的调配工作。

首先,在中学阶段各门功课对今后学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基础性,所以说要重视各门功课的教学工作。

其次,各个教师授刘课水平、个人魅力、性格特点、授课方法各不相同,所以部分学生产生偏科现象,对于教师队伍一定要树立其敬业精神,认真钻研教材,吸引学生的兴趣性。

在师资调配上各科教师能互补差异。

三、不要让口号变成空号。

比如说原来一直说减负、减负,其结果是越减越多,教师身心憔悴,学生身心疲惫,甚至在当时有一种说法,叫:“负负等于加正”,这正是空喊口号的悲哀。、还有最近的政策:“新课改”,不能只停留在“新”上,而要真正

落实到“改”上,不能换汤不换药。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改”。

四、暧心工程。

常听到有人喊累,我也说过,其实校长就是一句话,并不是贪图校长能真正地加大给自己的补助,只要一句暧心的话,一个举动,就能让教师真正地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五、学校的改革一经出台,要考虑到是否一步到位,不要朝令夕改。(上级要求除外)

六、对于学校制度落实,一句话:管为了做好,做了不管等于零!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希望校长批评指正。

关于街道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6

一、关于街道工作的总体目标

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区人民政府领导,街道办事处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或者在区人民政府委托的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辖区的行政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应当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以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管理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把辖区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秩序良好、环境整洁、生活方便、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文明城区。

二、关于街道职责任务和应具备的工作职权

近年来,街道陆续移交了环保、教育、市政监察、市政环卫管理和司法调解职能,今年又将移交开发建设职能。街道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揽能力在不断弱化,权利不断缩小,协调难度不断加大。而街道所担负的工作,却几乎涵盖了一级政府所有的行政职能,责、权、利不匹配问题较为突出:①赋予街道的部分职能和街道拥有的权力脱节。例如:区编委确定的街道办事处职责之一是“负责辖区市容、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等城市管理工作”,而以上工作的职权几乎全在区级部门,街道只能协调,工作效果难以保证;②条块关系未完全理顺。市、区职能部门过多地向街道下达工作任务,却不给完成任务的权利、条件和经费,出了问题却要拿街道是问。例如,拆违、廉租房调查等本属区级部门的职能,近年来一直由街道承

担;③街道对自身的职责和权力缺少发言权。街道的职责、权力往往是由上级的指示确定,何时放权、收权完全取决于上级,街道处于被动的地位。后果就是街道职、权、责不稳定,易造成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一旦得到权力后的短期行为。

建议:区委、区政府结合区情,经充分调研后,制定有关街道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区街道办事处工作暂行规定》,①明确街道办事处的性质、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包括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等)、工作职权、工作制度以及经费渠道。②统筹考虑街道职责和权力,实现“责、权、利”相统一。街道不但要拥有行政事务的管理权,还要有相应的统筹协调权、监督检查权、领导指挥权、人事建议权、行政处罚权和决策权,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得以统一,使街道在地方管理事务中具有相对的权威性。同时,坚持费随事走,不应经费划给部门,责任落给街道。③安排区级领导分管街道工作,加大领导、协调力度。④严格部门对街道下达任务的程序。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是各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各职能部门不能随意向街道下达任务,应按程序报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同意,并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安排工作。⑤参照黔江区的做法,将街道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写入工作规定。⑥对街道增减职责和收权、放权,建议事先听取街道办事处的意见。

三、关于财政管理体制

我区一直保留了街道一级财政。区财政按照“划分税种、定收定支、结余留用、超收分成”原则,合理核定街道收支基数,一定三年不变,使街道有了聚财、理财的积极性和自主权,为街道履行城市管

理、治安稳定、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职责以及机关自身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实践证明,保留街道一级财政,有利于充分调动街道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发挥街道对全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建议区委、区政府今后继续保留这条行之有效的财政机制,并适当提高街道分成比例,以便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关于城市经济发展

拥有经济发展职能,是我区街道与重庆老城区街道的不同之处。我区的街道有些有农村,有些虽无农村,但尚未完全城市化,街道仍需具备经济发展的职能,并设立相应内设机构,招商引资,培植税源,发展产业。但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街道也时常面临着难以提供优惠政策、缺乏自主权、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工作经费紧张等问题。

建议:①保留并强化街道的城市经济发展职能。②区里出台覆盖面较广的、较为系统和配套的优惠政策,并授予街道必要的自主权,增强街道招商引资的“底气”。③一个项目的引进涉及多个部门,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有约束力的为企业服务的机制,使多个部门形成合力,杜绝“肠梗阻”,提升为企业服务的效率和水平。④为进一步调动街道的积极性,建议区里在招商工作经费上给与支持,并对效益明显、发展潜力大、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单独确定区、街税收分成的比例。

五、关于社区建设和管理

民政部门是社区建设的主管部门,但社区建设内容复杂,涉及公安、卫生、市政、规划、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民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一旦缺少其他部门的支持配合,往往难以顺利开展工作。街道的

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责定位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相应的区级部门领导和指导,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甚至有被“边缘化”的趋势。社区阵地建设受用地、城市规划等条件制约,难度较大。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

建议:①区里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象抓经济发展那样抓社区建设工作。尽快筹建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具有权威性的、专门的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制定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措施,将社区建设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同步考虑;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区建设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市、区现有的社区建设政策,如督促开发商按规定提供社区管理用房,或折算管理用房资金,用以选购社区管理用房。②调整街道内设机构,撤销社区服务中心,成立社区建设科,专职负责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③社区阵地建设问题希望得到规划、国土部门的支持,建设资金建议纳入财政体制解决或由新组建的开发机构负责。

六、关于城市管理

开发建设职能移交后,街道城市建设管理科应作相应的更名和职能调整,工作重点转向城市管理。而按现行体制,所有的市政管理职权均在区级部门,街道仅有“协调权”。按理说,辖区存在的城市管理问题,街道最清楚,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街道也最了解,群众的要求也应及时处理和答复。例如,占道经营、暴露垃圾、道路坑凸、污水横流等问题,街道看得见,想管,但经费、人员都由区有关部门管理,街道无权调配,只能转告、协调。往往造成有些问题拖而不决,引发群众不满,而这种不满却又主要是针对街道的。此外,开发建设职能移交后,街道对辖区市政设施和公共项目建设的发言权将大大削弱,难以就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垃圾站和公厕的建设就极易引发投诉和上访。

建议:①区市政委通过委托和授权,使街道对市政监察队伍拥有指挥调度权,实行双重管理。在人事任命、考核等方面事先征求街道意见。②环卫部门清扫保洁、化粪池管理延伸至无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特别是安置房小区,增加的经费支出纳入区财政预算。③对辖区内的市政设施、公共项目和新建居住区配套设施,街道应参与规划、选址及验收。

七、关于街道与区级派出机构的关系

街道对区级部门派出机构的统筹管理能力过弱,按照《××市街道办事处工作暂行规定》,“有关部门对派出机构负责人或专职人员进行任免、调动、奖惩前,必须征求街道办事处意见”。但事实上,街道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任免上难有发言权。

建议:①按照“一街一站(所)”的原则和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区级部门派驻街道的机构,理顺工作关系。特别是工商、税务、公安、司法、国土等事关经济发展和治安稳定的部门,应尽早完成一街一站(所)设置。②对区级部门派出机构实行双重管理。派出机构的党团关系交街道负责。参照驻区市直部门负责人的管理办法,相关区级部门对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任免、调动,应征求街道意见。

关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篇7

1 转变观念, 树立对实验教学的正确认识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 实验教学往往放在日常理论教学的次等位置, 把实验教学的过程当成是普通的实践环节内容。而实验教学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桥梁, 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 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切实协调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关系, 把二者摆在同样的位置上去对待, 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2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 是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关键因素。现代的实验教学要求有现代的教学思想、现代的教学内容和现代的教学手段。这要求实验教师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 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所承担专业学科的历史和现状, 还要不断关注本学科的新发展、新成就。不仅要熟悉与本学科传统知识体系相应的实验项目设置, 还要把本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内容充实到实验项目中去。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 还要学习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这需要实验教师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加强实验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学过程中会涌现出一批教学优秀的教师, 作为学校或者学院应把他们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 免费为其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可以送他们到外面的知名大学进行实验教学方面的交流, 学习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对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教师, 更应该加强他们教学技能及知识方面的培训, 培养其具备精湛的技术技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深造交流的机会, 同时也可以组织他们再做一次学生, 到优秀的教师课堂上学习经验, 为自己今后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积累经验。

3 加大投入, 加强实验室装备建设

著名教育家蒋南翔同志讲过:"没有一流的实验室, 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实验室对任何一所大学都是十分重要的, 它是从事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战场。实验设备老化、实验室使用面积小等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影响了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 必须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 淘汰那些陈旧的实验设施, 购置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 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测试手段装备实验室, 保证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实验需求, 这是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物质基础。

4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实行层次性实验教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兆良说过"如果人云亦云, 就永远不会超越, 只有形成自己的思路、思想, 多方面看问题, 才能超越前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然而, 长期以来, 常规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 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 学生按着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 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 停留在表观层面, 缺乏足够的思维。为此, 我们应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要在总体结构上进行改革。哪些理论知识要学生以实验方法验证、加强理解, 哪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属于学生必会技能, 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等等方面需要整体规划。其次要对不同类型的实验课时进行调整, 在保持总实验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减少验证实验的学时, 加大综合、设计类实验的课时, 通过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的合理有效地应用, 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地加以理解。

5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规章制度是管理实验室的基础, 对保证实验室的正常教学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学校及院系管理方面, 应该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措施, 健全岗位责任制, 实施职责分明, 责任到人的目标管理。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加强日常的教学管理, 对专任的实验教学人员要经常性地进行实验管理方面的培训, 加强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对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管理。不断加强与校仪器设备管理处、仪器设备厂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及时获取仪器设备的新信息, 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新动向, 逐步形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设备先进、开放共用, 适宜于教学、科研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室新体系。

总之, 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要求领导、教师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不断提高和完善实验水平,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装备建设、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对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晓朴, 胡平, 王子贤.浅议高校实验教学与促进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J].教育论丛, 2009, (17) :159.

[2]谭志勇.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82 (12) :87.

[3]樊杰.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等建筑教育, 2000, 34 (2) :48-49.

[4]张清德.优化实验教学管理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83 (13) :111-113.

对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8

关键词:高校;章程;核准;审查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21-03现阶段,教育部及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正按照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政法[2012]9号)、《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1号)(下文简称《暂行办法》)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政法厅[2014]2号)等政策文件要求,紧锣密鼓开展高校章程核准审查工作。高校章程核准工作应围绕章程建设目标,构建高质量的章程文本。本文就构建高质量的章程文本提出六点建议。

一、高度认识章程核准审查工作的重要性

(一)章程文本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行政部门的“立法水平”

章程核准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立法行为”,经核准后的章程是一份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举办者、主管部门、高校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均有法律约束力。制定章程行为(包括草拟行为和核准行为)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立法属性。核准不同于备案,需要对章程进行实质性审查,对章程中的不足、漏洞进行修正、完善。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修改并核准通过的文本方为章程的正式文本。文本质量高低所体现的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立法水准。

章程经核准后必须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社会大众、媒体的关注和监督;其他高校可能也会研究、学习、借鉴。如果其中存在重大疏漏,将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立法水平”的一个巨大否定,其依法行政能力、专业性、权威性将遭到质疑,同时也会误导其他学校的章程建设。

(二)只有全面做好核准审查工作才能避免发生争议

经核准后的章程是高教管理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法律效力高于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一般规范性文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政法厅[2014]2号)的相关规定,如果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的某项规章以下层级的规范性文件与核准的章程内容不一致,将按照章程条文执行。如果章程条文中存在与相关规章以下层级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地方,是执行章程的规定还是执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容易发生争议。一旦高校以经核准的章程为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将难以自圆其说。教育部已经规定优先执行章程,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权威性、专业性将受到影响并面临修订、废止。这将对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水平造成消极影响。

(三)只有完善规范的章程文本才能经得起行政纠纷的考验

章程将成为今后师生员工进行申诉、诉讼的依据,同时也是处理这些纠纷的依据。师生员工依章程进行投诉、申诉或学校依章程要求自主权,都将是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为此,在核准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尽量查缺补漏,避免存在隐患,构建合法、规范的章程文本,使章程在未来的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经得起考验,避免朝令夕改,保持章程稳定性,使章程真正能够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

二、审查的上位法依据要全面

章程的制定依据就是它的审查依据,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核心教育法律。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职业教育法为主要内容。二是高校治理机制相关文件。以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为主要内容。三是师生权利保护相关文件。以教师法、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主要内容。各大类下面还有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审查章程既要找到相关的上位法依据,更要找全,这样才能做好合法性审查。

规章以上层级的规范性文件,只要跟章程条文相关都应列为章程的审查依据。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政法厅[2014]2号)规定,规章以上层级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位阶要高于章程,是审查章程的重要依据。

规章以下层级的规范性文件既是审查的依据,又是审查的对象。一方面要以这些文件为依据认真审查章程中是否存在与其相冲突的地方,另一方面要审查这些文件是否与上位法相符。

三、把握好审查的程度

(一)严格依法进行合法性审查

·前沿理念·完善高校章程核准审查工作的几点建议合法性审查就是对章程是否符合上文所述的上位法依据进行审查。该审查主要针对章程中的法定内容。这些内容必须严格依法制定,不允许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情形。如果有相抵触的情形,高校必须修改。内容合法是对一份合格章程的基本要求,合法性审查是审查章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专业、最严肃、最机械、最没有自由度的一步。审查者首先要找到相关上位法依据,然后查看章程条文是否与该依据相冲突,提出修改意见。

(二)适当性审查重在把握好审查的“度”

适当性审查就是对章程内容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是否合理提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求;是否客观表述学校的办学层次、治理结构和发展目标;是否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等进行审查。适当性审查主要针对章程中的自定内容。所谓自定内容就是高校在法律框架内自由创设的条款。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上位法依据,对自定内容应主要从“适当性”角度进行审查。

对于自定内容,在审查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高校的自主决定权,只要不与法律、政策中的强制性规定相抵触,均应予以认可。对“适当性”审查的程度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第一,是否符合高校办学实际。即章程中提出的办学定位、内部治理结构、内部管理体制等要符合实际。第二,是否可行。即章程中提出的管理办法、改革措施等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是否有利于该校长远发展。即章程中提出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体制机制等对学校长远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特色性不是审查章程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实际上,特色性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概念,它包含哪些内容,难以具体界定。特色性实质上就是差异性,即“与众不同”。符合学校办学实际所体现的就是“特色性”。因为没有两所学校的管理体制、发展路径是完全一致的,其中的差异性就是一种特色。“特色性”是附着在章程条文之中的一种固有属性,不是创设的,也不是照搬的,每一份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章程都可以说是“有特色”的章程。

(三)规范性审查既要全面又要注意细节

规范性审查就是对章程的用语、表述、章节编排体例是否符合《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六条规定进行审查。章程是一份规范性文件,其用语、表述、章节编排各方面应达到以下标准:用语准确、简洁、规范;条文内容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章节编排清晰明了。

规范性审查要全面,对章程的每个部分都要进行审查,同时要注意细节性的表述、用词、标点等。审查不全面、不仔细将直接影响章程的制定质量并造成条文表述不清晰、用语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导致章程条款存在歧义,不利于执行,存在纠纷隐患。

(四)制定程序审查重点在于高校是否切实履行法定程序

制定程序审查就是对章程的制定程序是否符合《暂行办法》第三章“章程制定程序”的第十六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进行审查。按照该规定,制定章程的基本程序是成立起草机构、草拟、校内外广泛征求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党委会讨论审定。制定章程要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和法定程序开展各项工作,让师生员工广泛参与,让章程制定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推进改革的过程。

履行法定程序是章程最终取得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的章程文本,即使条文设计得再完善,也是无效的。故,审查章程的时候,除了查看起草说明相关记载,还要审查高校提交的制定程序佐证材料是否真实、完整,必要时可以对高校师生员工进行随机访谈调研。

未完全履行法定程序的,可以要求高校补充履行相应程序后再报。已经履行法定程序,并且各个程序均获得通过的,制定程序审查应视为通过。

四、要结合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实际

章程是高教管理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章程中的制度安排必须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实际相吻合。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高教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章程。教育部已经规定,章程与管理实际不一致的,除规章以上层级规范性文件外,优先执行章程。如果核准过程没有结合管理实际,经核准的章程条文与管理实际存在冲突,将造成下列后果:第一,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将受到质疑。核准前,没有认真审查章程,理顺章程与管理实际之间的关系。核准后,没有尊重章程,出台或采取与章程相矛盾的管理措施或管理办法。第二,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威性受到消极影响。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与章程相冲突的规范性文件将得不到执行,有损其权威性。第三,引发行政争议。高校将以章程为依据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诉求,届时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章程与管理实际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脸面无存。

因此,审查章程的同时要对教育行政部门规章以下层级的规范性文件、日常管理办法和措施、工作程序等一并进行审查。对其中不合法、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如果发现管理实际中存在与章程不一致的,则应依据上位法进行认真研究,调整管理实际或修改章程,使二者相契合。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章程的执行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实际相矛盾,避免发生上述不良后果。教育行政部门应以核准章程为契机,进行全面自我审查、流程再造,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意识,转变管理模式,为章程的贯彻执行打下基础。

五、重视与高校进行充分沟通

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准阶段须与高校进行充分沟通。第一,与高校进行沟通协商是依法行政的体现。现阶段,章程核准被纳入行政许可程序,采取行政审批的方式。按照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高校作为申请人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沟通听取高校的意见和诉求。第二,与高校进行沟通协商是尊重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体现。章程是高校的“自治法”,制定章程是为了实现高校依章程自主办学。在核准过程中,与高校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听取、吸纳高校的意见,向高校说明修改的理由,就章程中的重大问题与高校达成共识,是尊重高校自主权的体现。第三,与高校进行沟通协商有利于加快推进章程建设工作。章程中某些重大事项的修改,还需要高校提交校内各有关机构审议后重新申报核准,及时做好沟通,有利于推动高校及时完善章程建设工作。第四,与高校进行沟通协商有利于章程的贯彻执行。通过充分沟通,就章程建设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有利于今后共同遵守,使章程建设取得实施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尊重章程、尊重办学自主权、转变管理模式;高校依章程自主办学。

教育行政部门调整确定举办者与学校权利义务关系、办学自主权范围,修改章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包括领导体制、内部决策机制、办学定位、办学方式等以及对一般事项的修改均应及时与高校做好沟通。

六、要建立审查工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章程核准工作时还要建立监督和问责机制。明确核准机关内部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严肃工作纪律。建立章程核准工作档案,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章程核准工作中的疏漏,追究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

综上所述,章程核准审查工作关系教育行政部门的立法水平,为避免核准后发生章程相关行政争议,确保章程在行政纠纷中经受住考验,做好核准审查工作尤为重要。教育行政部门除了在思想上高度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外,在核准审查过程中应找全上位法依据、把握好审查的“度”、结合本部门管理实际并重视与高校进行充分沟通,最后还要建立审查工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章程核准审查工作顺利完成,制定出合法、规范、科学的章程文本,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以构建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治校、尊重章程,高校依章程自主管理的高等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许智宏.现代大学制度应确保良好的学术环境[EB/OL].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0/12-17/2729737.shtml. 2010-12-17.

[2]陈立鹏,杨阳.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动大学章程建设[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8):25-30.

[3]党存红,许佩宁.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容及完善[J].行政与法,2012(12):113-117.

[4]王春业.论高校章程法律化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6):37-40.

[5]熊丙奇.大学章程制定应纳入立法程序[J].河南教育,2013(10):24-25.

[6]湛中乐,赵玄.中国大学章程内容的缘法与求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33-41.

[7]焦志勇.切实发挥好“章程核准委员会”的职能与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24-26.

对数学教师教学的几点建议 篇9

石秋霞 冉金龙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 要:让数学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自己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关键词:建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教学活动中,教师会不自觉地忘却学生的需求,忘却教学的本质,常常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喜欢用教师的讲解来替代学生的数学思考,生怕让学生思考会耽误教学时间,贻误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包办代替造就了学生认为“学习不需要思考”的现实,认为学习数学只需将教师讲过的知识和方法背熟记牢即可,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也丧失了本该具备的思考能力。根据笔者多年课堂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就应注意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只要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全身心投入,想书本所想,悟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二、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三基”教育,数学基本功扎实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就有基本思路了。能让学生在解中低档类型题时有十足的把握,非常有信心。拿破仑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一字眼。”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他无比的智慧与潜能,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有一次,我在讲解椭圆里面的一道学习致用题时,用通性通解的方法解,计算量特别大,在讲解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想放弃了。后来我抛出了用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有的成绩好的学生就等待教师去讲,可有一个中等生就认真去思考,最后轻而易举地解出来了。此时,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所以只要“三基”过硬,做什么类型题都有把握和信心。

三、教师应分层次教学

每个班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参差不齐,但每个学生都能考大学吗?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认识到每一个学生所学的知识,学习能力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平时的教学要求中有目的、有针对地提出来,让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地奋斗下去,使得尖子生的成绩更加突出,学困生的成绩能步步高升。

四、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能力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闪光点,他们由于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磨炼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有的学生因教师的谆谆善诱,苦口婆心的引导使得他走向人生的梦想——考进大学;有的学生因某教师的严格要求而茁壮成长;有的学生因教师严厉的批评而努力上进。

五、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讲课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六、教师应养成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10

安全卫生工作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学校安全卫生更是被人们所关注!作为学校,我们肩负着千钧重担,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配合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让学校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更让社会满意,所以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各校长要亲自担任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一件政治任务来抓,认识到安全工作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树立“安全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对安全工作要小题大做、捕风捉影,保持对安全工作的高度敏感性。

2、完善学校各类安全工作责任书。安全工作责任书包括:《班主任安全工作责任书》、《交通安全责任状》等。

二、“防”字当头,多与班主任沟通,及时纠正偏差,防患未然 有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校安全工作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与班主任多沟通。学校安全工作说到底还要各班主任密切配合才能见成效的,如果没有他们的配合,你就是“三头六臂”也于事无补。所以,为将学生中的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或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问题,只有多与班主任沟通,才能及时的纠正工作中的失误。

2、消防设施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新各项安全设备设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检查的内容包括灭火器、实验室、食堂、图书室、运动场地、教室内外及楼道等。做到校内没有易燃易爆物品,实验室内带有腐蚀性的物品妥善保管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使用。

三、家校联系,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并非一个学校所能为,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协作,才能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1、定期召开家长会,借机对学生家长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工作从校内做到校外。

2、定期联系家长,齐抓共管,不断提高家长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暑假、寒假和长假,学校都可以通过校讯通给家长一条短信,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醒家长注意对子女的安全教育,以保证子女在假期中的安全。

对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11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改进教学

一、新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效果所处的状态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工作,中共十八大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新时期发展之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书记的话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及应用最公正最客观的评价。近些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这里包含着党和政府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工作者付出的辛勤汗水。应该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效果的状态主流是健康的、方向是准确的,哲学社会科学对大多数学生们是受益的,哲學社会科学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国大地市场经济运行中时时与国际相融合,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发生了变化、正在变化和将继续变化,大学生们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有时可能会发生效果不到位。一些大学生表现为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现为上课不注意听,课后不复习,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用听,自己什么都了解。上课不注意听的,上课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要么看别的科课,要么玩手机、要么睡觉、要么聊天……课后不复习,当天的理论内容不巩固,只有到考试前几天才去硬背,这还是好的,一些同学根本就不背,直接参与考试,效果可想而知。哲学社会科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是教学上的一个损失,因此,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显得非常关键。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是提高思想觉悟,提升生产力促进生产力正确运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但现在一些大学生所处的状态是非常值得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整个环节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这又是值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值得思考的。这里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工作者应包括课堂上授课的教师,同时应包括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生管理者,即大学学生处的工作人员。课堂上课的教师一次课时间是90分钟,但课后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教育主要就是与大学生接触更多的学生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处理学生工作中,运用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明显。从高校层面讲,一些高校重视程度欠缺,一些高校主要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不深不精,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上去,思想上不重视。

在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空间狭窄,普及方式单一,普及对象不全面,理论宣传、传播途径不到位。有一些高校宣传了,但只注重形式,宣传教育不科学,教育中不符合实际,忽略了效果,脱离了教育对象,违背了教育传播的基本规律。有一些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问题严重,有的教材内容抽象、缺少实用性,体现不出大学生的价值需要,有一些教材编写者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定位不准,一些教材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课程理论没有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现实中一些大学生、一些社会人员在思想上漠视哲学社会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地缺少制度保障,中国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制度保障和制度约束亟待完善和加强。

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所处的状态的原因分析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价值性是决定是否愿意学习的重要因素,价值性是强烈的需要学习的动力之源。学习的积极性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动机直接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和学习效果。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价值是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价值是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体现出来的,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要体现出学习的价值性,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与执行力相结合,严格按实事求是原则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教师的讲课还是大学生的听课都应以实效性为目的和出发点。

现实工作中一些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价值沟通,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一些向往不能深入了解,欠缺大学生整体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价值的掌握,一些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者授课经常脱离大学生需要和兴趣,常常是教师硬讲,导致学生被动听的状态。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注重理论,脱离实践,不了解实际,与现实问题严重脱节,讲课过程中常常出现与实践相矛盾的地方,课程价值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常常可能会被网络、电视、报刊等对世界、国家、社会上的一些事件和案例陷入误导的判断之中,一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发生了变化,出现自私自利、享乐主义、金钱万能主义等,可能出现违法、犯罪情况,对学习及将来就业带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改革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教学势在必行。

三、新时期改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的几点对策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教学任务是艰巨的,其价值定位是培养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等思想。因此,提高教学效果其价值意义深远。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加强加深高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深度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推进教学手段创新,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1.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加大反腐力度,廉政建设求实效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加大反腐力度,将廉政建设实效真正落实到位,净化高校环境。高校主要领导应发挥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的第一责任人的担当,高校主要领导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到真信、真用。高校上下应形成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氛围,教育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真正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本身就是思想上的生产力,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性认识是提高学习的源动力。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加大反腐力度,用廉政的思想和行动去工作,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国法,在高校及教育界形成良好的廉政环境氛围,在大学生入党、奖学金、助学金等的人选上实事求是,按法定的渠道办事,将法治、公平、正义时时进行下去,将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纳入党组织,将符合奖学金、助学金等条件的学生给以奖励和助学上的帮助。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就在身边,公平和正义就在身边,大学生身边就是净化的空气。高校的学术务实、校风正、学风正等等,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环境基础。如有的高校高悬禁烟令,但个别校领导确带头吸烟,一下课满走廊都是烟,厕所都是烟,甚至还有一些女大学生吸烟。当外界来人参观时学校又让学生导员严查吸烟,外界人员离开后,又恢复如初,真不知这个禁烟令给谁定的,这样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禁烟一例可折射其他。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加大反腐力度,加强廉政建设意义深远。

2.整合哲学社会科学教材,教师备课提炼精华

针对市场上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版本和授课对象不同,对课程内容有必要进行更新扩充,分层次,具体化,避免一刀切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备课过程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结合中国国情和每天时事,在大学生中开展明变事非系列教育,使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学习、研究活动中,要经常引入思维对话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求将教学内容中最核心的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提炼出来,将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以适应当前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学实效。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要扩展思维,通过多种途径围绕价值性教育展开,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如漫谈、讨论、专题研究、座谈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与大学生之间价值性思维对话不仅能够使学生获益,而且有助于锻造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治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教师的言传身教对教育者是一次再教育,教师应加大实践课的开设和探索,如现场教学、微电影、实践手册等。

3.定期对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学生辅导员进行沟通培训

针对提升哲学社会科学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加强加流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包括前面提到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与大学生之间交流,了解掌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了解价值所需。还应包括是教师之间交流,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老教师对青年教师教学教法的专业指导,发挥集体备课的实际效果,并对自己掌握的教学经验和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教给青年教师。再一个方面就是定期对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学生辅导员进行沟通培训,这里面就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任课教师和学生专门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实际工作中二者沟通是非常必要,但许多高校忽略这个问题,在高校大学生普遍信任学生导员的话,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导员是高校奖惩制度的执行者,这主要是和学生导员的职务挂钩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不具有这项职权,大学生在哲学社会科学课堂上任课教师可以管纪律,下课之后就难实行,但大学生导员确可以,这也是具有一定特色的,如有的学生上课迟到,任课教师联系通知导员,几分钟后一些大学生会快速来到教室,好像与任课老师迷藏一下,因此,任课教师要时常与学生导员沟通,包括大学生思想方面的、纪律方面的、及大学生一些新变化,加强沟通同时可以加强大学生导员对大学生的反馈,大学生导员同时可以到哲学社会科學课堂去听课。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与大学生导员加强沟通,加强合作的目标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因此,定期对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学生辅导员进行沟通培训,加强交流非常必要,并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4.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小到大,真学真用

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教育,中国都开设相应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新中国的历史发展,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意义深远。但有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内容出现重复的问题,在各个不同阶段显示的不够精准,相应阶段的案例有的太抽象,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教育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哲学社会科学贯穿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小到大,案例应具体,且最好能与现实相比较,与学生教育层次相吻合,这样不同阶段学生学习了,能理解,方便运用,真正做到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以致用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者应深入研究的一个的重要性课题。关于面临着解决中国大众面临的时代性问题,教育教学理念要继续改进问题、党和政府一方面要增强对教学资源建设问题、加大对教学资源投入问题,实现资源共享问题等。另一方面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要创新,高校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加强对教育对象实证研究,了解其内心需求。可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责任。从小到大,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国民教育,实现真学真用,这同时是摆在我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作者简介:

薛立辉(1971~),男,黑龙江庆安县人,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法学教学与研究、安全教育实践研究。

上一篇:物业公司绿化工作总结下一篇:中暑处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