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改革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三大主要科目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升学及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要论述了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的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将学生作为课程开展的主体,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帮助学生成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改革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改革论文 篇1:

小学数学改革的探讨与教好小学数学的要点

摘 要:本文主要对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本身的执教经验,找出在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改革;要点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各科目的教学都在积极的进行转变和创新,为了让小学数学教育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其改革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对这一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改革的内容

1、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现在社会向经济化和数字科技化的转变,数学对人们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小学数学只要内容为数和计算,是构建庞大的数据系统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计算机等计算工具的普及和应用,弱化了纸和笔的作用,计算内容和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后的教材保留了最基本的计算要求,还降低了大数目计算的难度。增加了统计、函数、计算机的初步知识,部分代数和几何的加入让数学更加系统性化[1]。另外,为了对计算工具所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正确的评估,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估算能力,因此,新教材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复习题、准备题、启发题等多种练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摒弃传统教育中纯理论止水的灌输,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的探索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身活动理解和研究所学知识,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对一些内容进行举例揭示,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

3、教材结构和编排的改进。教材结构的改革主要是对一些内容适当的增加了循环,重要知识点有规律的重复出现,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分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其由浅入深的掌握数学体系的构成和发展[2]。

4、认识数学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教學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再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对数学方法进行抽象概括。培养学生认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二、小学数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操之过急。经过改革后,虽然教材的内容跟上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知识的覆盖面变得更广,学生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难度也有所增加,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有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3]。这种操之过急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基础的学习和巩固的。

2、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关系着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改革后的数学比较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明显,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产生惧怕数学的心理。

3、没有与时俱进。对于新的科技产品的出现,并不能充分的使用和掌握,导致学生与时代脱节[4],对于新科技带来的后遗症,老师也要充分重视。

4、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方式没有随着教学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不适用新教材的传统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吸收。

三、教好小学数学的要点

1、基础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小学主要是处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给知识打基础的阶段,所以,小学数学的学习必须要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不用死板的灌输知识,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的形成。通过对概念产生的了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掌握。与此同时,要加强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实际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强调发展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态度。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可以通过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自己主动观察,寻找规律。接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多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形和数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有利于之后几何的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小活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活力。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创新在生产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人的创造力是无法想象的,关键在于怎么开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比赛怎样将一个平面的纸搭建成指定的立体几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转换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现在科技的发展,科学产品的出现,对学生进行有选择的教导,掌握电子产品的相关用途,如学习机、计算机等,要学生紧跟时代潮流,将创新扎根在现实的基础上。

4、要坚持数学教育现代化。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其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不能对其进行纯概念的灌输,要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的形式,例如图形、色彩、教具、多媒体等。通过现代化的工具进行辅助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数学是几乎贯穿整个学习生涯的学科,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小学数学作为整个数学体系的基石,对整个数学体系有深远影响。因此,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让数学的教育模式紧跟时代的潮流,在进行改革实施时,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要贪图求快。要知道任何改革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适应调整的,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实际,结合改革的内容,创建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 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10):99. [2]王彦军.浅谈新时期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改革[J].学周刊,2015,(10):80-81.

[3] 孔繁荣.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1):191.

[4] 李玉娇.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4):120.

作者:何史训

小学数学改革论文 篇2:

基于小学数学的改革探讨教好小学数学的要点

【摘 要】 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三大主要科目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升学及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要论述了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的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将学生作为课程开展的主体,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帮助学生成长。

【关键词】 小学数学;改革探讨;要点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科目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中小学数学学科是其中最受重视的课程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改革中,其涉及区域之大、教学改革幅度之广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然而,对以往的教学分析发现,这次课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不是偶一为之的。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及苏联两大超级大国就开展了小学数学改革,同时改革逐渐蔓延到其他国家,将这次改革推向高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其指导科目的数学就变得极为关键,小学数学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就更加值得教育人员高度重视。以下简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改革的特点及缺点,论述了小学改革的要点,供相关人士参考。

1.小学数学改革的特点及缺点

1.1小学数学改革的特点

对于小学数学的特点来讲,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就应先冲破数学分割系统的束缚,在课本中将代数及几何的划分范围进行消除,将部分初中的基础内容融入小学课本中,让数学内容在小学阶段更充实、全面;其二,将一些现代的数学知识融入课本中,例如:简单的函数公式、集合的定义及统计学等,让小学的数学课本更加系统化;其三,将一些以往的数学知识进行结构化的处理,使课程内容更加严密,进而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相关数学知识;其四,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及计算原则进行规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数学符号及专业用语,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独有的魅力。

1.2小学数学改革的缺点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仅对数学科目的特性进行考量,对培养数学性思维进行重视,却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周密部署,其中存在的抽象概念较多。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定义时感觉困难,为学生添加了很多负担。另外,过分准求数学定义的严谨性、准确性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定义的情况,无法充分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内容;其二,数学课本中的难度相对较高,造成了学生在自学课程内容时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降低。因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材比原版教材的内容丰富很多,同时难度也上了一个层次,所以,一些教材中的定义就连老师也很难全面掌握,学生在进行自学时就更不知道该从何开始。进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产生影响,让班级中数学成绩呈现两极化发展;其三,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却并不注重数学技能的讲解。例如:尽管教师十分认真也十分费力的为学生讲解完乘法的交换定义,但是,如果向学生提问“6×7与7×6所得到的数值是否相同时”,学生仍有很多存在疑惑。这时由于就算学生生硬的记忆了乘法的交换定义,但却无法理解其本质含义,更无法灵活应用;其四,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时,仅应用讲解及演示的方法,对一些其他的思考方法仅一瞬而过,例如:类比法、归纳法等。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全面,对问题的考虑不周密等。另外,因为学生的知识是由教师强制性的灌输而进行记忆的,如果稍遇到一点复杂的问题,就很难进行独立思考。

从以上内容中可以发现,这次小学数学的改革还有很多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尽管此次改革在知识层面上出现了极大的变动,适应了现今教育的需求,但教材中的内容明显太难,对于思维还没有成长的小学生来讲,难度很高,想让孩子们立刻掌握如此数量巨大、难度较高的数学知识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事情。这种教学的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基础性及个性。另外,因为数学课程内容过于繁琐、枯燥,所以缺少生活材料供教师应用,老师也只能延续以往应试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课程讲解。教师在难度较高的教材压迫下并没有时间及精力更多的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思想进行考量。同时,学生对如此抽象、难度极高的数学教材并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接触知识时,一般都要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从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快乐与成功感。但是,由于教材课程难度提高,学生在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课程知识的情况下,就极容易出现厌学情况,从而成绩降低,信心下降,严重的甚至对数学学习出现恐惧心理,影响以后的成长。所以,虽然小学数学的课本通过了极大程度的变革,但是,如果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仍延续以往的形式及过程,同样也无法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课程改革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唯有让教学方法同课程改革相吻合,学生才可以真正的掌握新课程的内容,提高自身数学素养,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2.小学数学教学的要点

小学数学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其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必须学习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唯有教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才可以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根基,支撑学生攻克一个有一个难关。这里所说的数学基础知识指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及数学技能的本质,而不是仅在表面层次上进行理解;其二,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同纯粹的数学环境相分离,利用综合性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将理论知识同实际相联系,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的本源;其三,帮助学生提高接受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进行课程讲解时,更直观的掌握知识的重点,增强理解、接受能力,更深入的记忆相关内容;其四,帮助学生更自主的进行学习。教师应重点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动手中灵活运用思维,培养数学素养。

3.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育改革来讲,其是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事情,教师应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转变课程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数学学习的轻松、快乐氛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更自主探索知识,丰富自身成长。因此,对教好小学数学的要点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张玲芳.浅谈小学数学的改革探讨较好小学数学的要点[J].祖国,2012(23).

[2]郑成伟.从小学数学的改革看较好小学数学的要点[J].学周刊,2012(02).

作者:丁亚莉

小学数学改革论文 篇3:

从小学数学的改革看教好小学数学的要点

五十年代后半期,美国掀起了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浪潮,运动由美国发展到英、德、日、苏等各国,成为国际性的运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运动的发生与发展绝不是偶然。这次小学数学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数学科学本身的发展与传统数学教学水平之间的矛盾。二战后,科技发展飞速,促使各门学科广泛地运用数学,从而提出了更高的数学要求。而这次运动很快蔓延开得更为直接的原因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这使美国大为震惊,而美国方面普遍认为美苏之间的差距与作为基础教育的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落后有着重要关系。

这次小学数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1.改变传统的算术、代数、几何分科的办法,精简传统算术内容,把原来中学的一部分代数、几何下放到小学,组成一门统一的“数学”。

2.增加或渗透集合、函数、统计或者计算机初步知识等现代数学内容。

3.用结构思想处理传统的数学内容。

4.强调小学生使用一定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但是,随着运动的深入,新数学的缺点日益暴露。批评的主要意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只注意数学本身的发展和需要,片面重视抽象的概念,忽视数学的应用;过早地引入了抽象概念,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有人批评说:“严格的不理解,还不如不严格的理解。”

2.教材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对于当时哥伦比亚师范学院费尔教授所编的“统一数学”试用情况时,他们的回答是:这些教材一般连老师也不容易掌握,学生中只有15%的尖子能学会。

3.过分强调理解,忽视技能的训练,尤其是计算技能低下。举个例子,在美国小学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小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如6×7=7×6)十分明确,但一问起6×7等于多少时,便不知所措。

4.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只重视演绎,忽视归纳、类比等似然推理。

从上面可以看到,这次改革的效果不大理想。笔者认为,虽然教材的知识是跟上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但首先感觉有点太操之过急了,想一下子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孩子们是否有掌握这些知识所需要的基础;第二,一味地将知识点枯燥地教给学生,有点带填鸭式的味道。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何。面对这个知识点时,孩子能否直观地感受它、接受它;第三,就是学生对数学的态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处理,能否运用到数学方法。还有就是他们是否有信心继续学习数学。因为改革的知识点比较难,学生越来越不理解,学习成绩自然而然下降,而这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惧怕数学,对它失去信心;第四,知识内容虽然大大改革了,但是教学方法还是没有改进。教师们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新的知识,这样是没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的陈旧,导致了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困难,就更别说什么别出心裁、创新了;第五,没有与时俱进,二战后很多高科技工具(如计算器、计算机)都出现了,但是学生对此却不知如何使用。这导致了学生与时代脱轨,因为教师过分担心计算器会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了几点关于教好小学数学的几个要点。

第一,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让学生能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来龙去脉”,比如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想到的,以及计算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真正掌握。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正所谓熟能生巧,这样就掌握得更好了。我们不能把小学生带入纯数学理论的世界中,这一点一定要意识到。而要通过他们的生活来理解知识,这样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真真正正做到掌握,为以后学习其他更难的知识和技能做好铺垫。

第二,要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坚持数学教育现代化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接受能力很有限。因此,我们不能把那些纯粹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直接传授给他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用更加直观易懂的形式。比如低年级的求两数相差多少,比如8-6=?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如图)

但是不告诉学生关于韦恩图的其他的知识,这样做了精简,学生就能在他们的接受能力范围内学到新知识了。还有一个,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那样教授起来,学生也会很容易接受。

第三,强调发展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态度

数学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等。

首先要指引导学生有目标、有秩序、有思维地察看客观事物或问题,主动发现事物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

接着,要给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多提供让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小孩子的智慧都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的关系。可见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举个本人教学过程中的例子。在教学《认识圆》中,关于同圆或者等圆中有多少条直径的问题,是通过比赛,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看谁画得最多条。然后让学生去猜想,到底可以画多少条。这种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人所共知,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不是泛指劳动力,也不再泛指一般的智力,而是指人的创造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具有创造性的思考力和独立探索知识的态度,就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或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不可能只有一种方法。教学过程中,要用具体和半具体的焦距,引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大脑风暴法”训练学生;布置创造性作业,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方法、经验等尝试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孩子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小心呵护这些独到的想法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竞赛性质的活动,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智能与潜力。

第五,重视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应用

前面已经提到过,有些教师怕使用了计算器会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个人觉得只要在学生学会笔算的前提下,是可以使用的。值得强调的是,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使用计算器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况且现在,计算器乃至计算机都已成为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娱乐的工具了。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用计算器和计算机是必须的。要是一个孩子连他生长的时代必须掌握的工具都没有掌握,那就是一件太可悲的事情了。

作者:郑成伟

上一篇:人事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