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习法课题组管理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选题背景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大幅度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注重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形成自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从根本上讲,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不仅决定着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也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阅读学习法课题组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学习法课题组管理论文 篇1:

ECFA签署后大陆学生赴台学习的服务与管理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ECFA签署后大陆学生赴台学习的服务与管理进行研究,旨在总结大陆学生赴台学习的服务与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使他们更好地与台湾高校师生进行交流、探讨,吸收台湾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优点和长处,为促进两岸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赴台 学生 服务 管理

一、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的现状及意义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及生效,不仅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推进了两岸教育的合作交流。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一脉相承,再加上台湾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使赴台研习成为一个新的教育亮点。目前两岸高校间的交流频繁,赴台学习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海峡两岸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必将加强两岸的文化渗透,增进彼此的认识与情谊,也将为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但是大陆学生赴台学习也存在着学习落差大、综合费用高、衣食住行等方面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赴台生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将影响到两岸教育交流的效果。如何对赴台学生进行服务与管理,以使他们更好地与台湾高校进行交流,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赴台交流生赴台学习、生活存在的问题

随着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推进,赴台学生人数不断地增加,在交流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客观地分析这些问题,本文作者对2010年、2011年福建省、陕西省150名赴台湾高校交流学习的在校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项目主要为在台交流学习的学费、教材费、生活费、考证费、住宿费和其他消费情况。除了费用的调查,本文作者在2010年9月—11月,2011年9月—2012年1月两次赴台调研过程中,也对赴台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走访,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了较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陆赴台交流学生学习、生活存在的问题作出如下分析。

(一)赴台前出现的问题

1.学生对台湾充满期待,但是疑虑很多

赴台之前,多数学生对台湾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也存在很多疑虑,诸如生活费的预算、台币的兑换、台湾银行卡的办理、台湾手机卡的申请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都是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合作双方院校在赴台前的沟通上通常不会正式涉及。这就造成学生在赴台途中就开始出现各种未预料到的问题,以致到台湾的前一两个月非常不适应。在此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融入台湾的学习和生活中。

2.行前教育流于形式,学生不够重视

赴台学生承担着两岸文化交流的使命,他们不仅代表大陆学校,还代表著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新形象。虽然两岸一衣带水,但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台湾与大陆在生活方式、教育模式、政治体制等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此背景下,通过行前教育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明确交流学习的目的,规范学生在台期间的言行举止等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赴台生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各个院校都会组织赴台学生的行前教育,但不免存在行前教育流于形式,内容缺乏计划性、系统性等现象。从目前各校实施情况看,通过行前教育进行赴台学生管理的“事前控制”效果不够理想。

3.赴台手续繁杂,申办时间长

办理学生赴台交流学习程序涉及部门较多,手续较为繁杂(如下图所示),所需时间持续大约两个月。相关职能部门和院校师生普遍反映该问题应有所改善。

赴台学习交流工作流程图

(二) 在台学习期间出现的问题

1.在台学习综合费用高,学生缺乏合理的消费计划。

根据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7月的调查显示,“你对到台湾读大学最大的顾虑是什么”选项中,选择“担心消费太高”的比例最高。难以承担在台期间学习生活的综合费用已经成为赴台学生最主要的困难之一。

(1)台湾学费、教材费、住宿费用、考证费用普遍较高

台湾公立学校每年学费折合成人民币8000元到20000多元不等,此费用并不包括住宿费。本文作者的抽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以来,大陆学生赴台交流学习半年需要的人均学费为7496元,人均教材费用为570元,人均考证费为710元,比大陆普通院校的费用要高很多。另外,在台半年的4人间住宿费用通常也要1000多人民币,几乎是大陆的两倍多。这些赴台学习最基本的学费、教材费、住宿费、考证费就足以让一些家庭望而却步。

(2)在台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普遍较高,赴台生缺乏合理的开支计划

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较大陆普遍要高,特别是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通讯及交通的费用都普遍高于大陆。经过本课题组的调查统计,学生在台学习期间每月的人均生活费是2334元,这部分的费用还不包括学生外出聚餐、游玩的花费。如果没有合理的开支预算和控制,大部分学生的花销都将超出这个平均值。由于综合费用较高,在学生中难免存在“只有家庭富裕才有机会获得赴台交流学习机会”的误解。

初至台湾,多数学生碰到一些新鲜事、新鲜物都想尝试,可由于缺乏开支计划与合理的理财观念,加上对台币消费尚未建立正确的概念,经常出现“赤字”现象。有些赴台生一次带足了半年的生活费,但在交流学习的后半程才惊觉自己的花销已远远超支。面对这个局面,他们只能放弃一些想考的证照和台湾校方统一组织的参访、旅游等活动,以降低日常支出。在调查中,我们就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这种情况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交流效果。

2.台湾教育部门提出的“三限”、“六不”,影响了学生交流学习质量

2008年底,台湾教育部门正式向立法机构提出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专科学校法”(简称“陆生三法”)修正案排入修“法”议程,为此还专门提出“三限六不”政策,(“三限”指限制采认大陆优秀院校、限制陆生赴台总量、限制采认医学和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六不”指不加分、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允许校外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不开放报考证照)。学生在台读书,不能及时地学以致用,找到与所学相关的工作进行实践,不利于专业知识的继续深造,也阻碍了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3.在台交流学习期间,学生“游大于学”思想严重,缺乏专业、学术交流

首先,部分赴台学生无法找到与其专业对接的课程。大陆高校在选择合作的台湾院校以及选派交流生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台选课的专业对接问题,部分学生在台湾高校选课时只能跨专业选课,或者只能选择与专业相近的课程,造成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无法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学习的目标性与计划性随之模糊,职业定位逐渐茫然。

第二,课堂教学氛围自由、开放,多数赴台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逃课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果,一些自制力差的同学还容易在这种环境中日渐懒散,旷课现象有愈发严重的趋势。

许多赴台生无法摆正“游”与“学”的正确位置,认为短期研修的重点不在学习上。除了参加台湾校方组织的参访、旅游等有益的课外活动外,他们还花大量的业余时间,甚至不惜“翘课”挤时间去逛街、购物、游玩。 “游大于学”偏差思想严重。

第三,赴台生一时难以适应中文繁体字,自主阅读者偏少。台湾高校图书馆大多设备精良,环境优雅。但由于在图书馆内所能见到的书籍几乎都是繁体字或竖排字,大陆赴台生难以适应,自主到图书馆看书、借书者偏少,没有能很好地利用台湾高校丰富的图书资源。

第四,与大陆高校浓厚的考证氛围相比,在台短期研修学生的考证热情不高,缺乏阶段学习目标。台湾高校面向全校学生的证照考试种类繁多,但专业技能证件多数是台湾地区通行的证照,可通用的国际证照较少、费用较高。有些台湾校方没有专人指导学生报考,个别学生甚至不知道有相关证照的考试。本文作者的调查显示赴台学生考证情况参差不齐,缺乏规范的标准和指导。

4.赴台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礼仪、形象意识不够强

由于赴台学习的费用较高,不是所有学生家庭都能承担,所以大多数赴台交流学习名额是由学生自愿报名申请的。特别是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更是由其高考的志愿一纸决定,对其品学、素质等方面则缺乏择优挑选的过程,因此赴台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种现象在民办高校尤为凸显。赴台学生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公开抽烟、乱丢烟蒂、不注重礼貌礼节等现象并不少见。如果不注重对赴台生礼节礼貌的教育和管理,将直接影响到海峡两岸的文化教育交流效果。

5.两岸学生之间的团体交流偏少

与台湾学生深入地沟通、交流是学生赴台交流学习的目的之一。在本文作者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中,发现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余活动,常常是台生和陆生各自为阵,分开活动。这将不利于两岸青年相互了解,增进交流。

(三) 赴台交流生返回大陆院校出现的问题

赴台学生習惯了台湾院校宽松的管理,返校后无法适应大陆节奏快、任务重、管理严的教学模式和生活规律,迟到、旷课时而有之,教学和学生管理出现各种困难。此外,由于赴台交流的学生通常是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返校后即将面临实习就业问题。如何做好赴台返校生的管理和就业指导,是摆在赴台学生和交流院校面前的实际问题。

三、赴台交流生的服务与管理对策

为解决大陆赴台生的上述问题,做好赴台交流生的服务与管理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本文作者在研究目前赴台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赴台生服务与管理的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对大陆高校的建议

1. 选择合适的台湾合作院校

大陆高校在选择合作的台湾院校时应该立足于双方规模、重点专业方向、区域位置等问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台选课的专业对接,选择的台湾合作院校要有能够对接的专业,便于学生在台期间的学习与研究;选择的台湾合作院校要与本校的性质相当,大陆的高职院校应选择注重实践的台湾技术院校或者台湾科技大学,而不是只是一味地注重学校名气。如高职院校只是选择名气大,注重理论性、学术研究的台湾院校合作,只会让赴台生学得吃力,或者忽略提高实践能力。

2. 重视赴台生的行前辅导

对于赴台生的行前辅导课程,应做出详细的授课计划,除了解答学生关于赴台所出现的疑虑外,还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繁体字识别、两岸生活惯用语的差异、礼仪礼貌培训等。行前辅导不应只是赴台前一个简短的讲座或者几次座谈,而应该具有系统性及计划性,贯穿于整个赴台前的工作中。行前辅导除了注重辅导过程,也应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思想上足够重视,明确在台的学习目的,注意在台学习期间的言行举止,注重维护陆生良好的形象。建议省市有关部门可以制定“高校赴台学生行前教育具体实施办法”,统一各校的行前教育内容和要求。

3.选派责任心强的带队老师

派出赴台生的大陆院校大多会同时派带队老师随队交流,并管理学生。但有些学校选派带队教师主要是考虑到教师考察交流目的,管理在台学生是“顺便”之举。从本文作者收集的数据上看,赴台生对于本校派出的带队老师有相当高的依赖感,认为带队老师是“娘家人”,无论学习、生活、思想上出现了问题都期待带队老师能帮助解决。这就要求大陆院校应选派责任心、处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都较强的优秀教师带队赴台。除了在台期间作为两校间的交流使者,进行学术、专业范围内的交流外,带队教师应把对赴台交流生的服务与管理列为主要工作。另外,带队教师在台期间也应做好详细的工作日志,定期总结自身的专业交流,为大陆校方建设与台湾交流的资源平台做出贡献。带队教师对赴台学生的服务与管理总结材料也是两岸院校交流的重要参考。

4. 建立专门为赴台生服务的机构

与台湾合作的大陆院校应考虑在校内设立专门为赴台生服务的机构,做好两岸院校日常交流、师生对接及赴台生的行前辅导等工作。该机构应根据交流的台湾院校所在的地区、校制、校历、专业设置等情况,尽量详细地帮助赴台生分析在台可能会遇到的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已有赴台返校的学校应由返校师生做好总结,为下批次赴台学生提供参考。由于在台学习的综合费用高,应由赴台返校老师或者学生代表指导预赴台学生做好在台学习生活的预算及开支计划,尽量避免赴台学生到台湾后才发现增加了许多未估算到的费用,如教材费、考证费、旅行费。

5. 对学生赴台服务与管理工作应形成制度,进行全过程管理

大陆校方负责赴台工作的机构应制定出详细的工作制度,针对办理赴台手续、赴台师生的选派、两校赴台学习交流的对接、学生在台期间的管理等细节工作形成制度化,避免出现负责办理赴台手续的人员不固定、不熟悉工作流程、工作随意性、忽略学生在台期间的过程管理等问题。校内赴台工作机构应要求赴台生提前做好在台期间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台期间的服务与管理也不能只依靠带队教师单独完成,大陆校方应在赴台带队教师工作的基础上,对赴台工作进行全程跟踪。

在學习上,除了要求学生在台修满规定的学分以外,还要鼓励学生报考与本专业相关的国际证照,珍惜台湾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定期进行学习交流总结,以使赴台交流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应从制度上严格要求赴台交流生,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在台湾院校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下严格要求自己,克服惰性。

除了专业学习,学院赴台管理机构和指导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台期间积极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或是深入走访、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等,并形成较有价值的论文或实习报告,体现学生赴台交流学习的成果。

6. 做好赴台返校学生的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

由于台湾院校与大陆高校在生活、学习上难免存在不同之处,尤其是人文环境、教学环境与大陆高校的差异较大。赴台生在台湾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对这些差异已经逐渐适应,在返回大陆学校继续学习时,出现不习惯本校的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学习氛围等现象。本文作者针对福建省内32名赴台返校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有62.5%的返校学生在继续本校的学习时产生不适应心理,这种不适应的情况通常会维持两个月以上,严重的学生会一整个学期都沉浸在对台湾生活的回忆中无法自拔。大陆校方应对这种现象予以高度重视,由相关的心理辅导机构和辅导员对返校后的赴台交流生加以心理疏导,应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行为变化,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赴台交流的目的,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总结在台湾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防止台湾地区的一些观念偏差和不良现象对返校生产生严重的影响。组织他们与其他学生座谈,增加赴台返校生的自信,树立赴台生的优秀形象。

重视赴台生返校后的就业指导工作。赴台交流的学生通常是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返校后即将面临就业问题。大陆校方应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提前拟定计划,做好联系企业和学生的就业推荐准备。

(二)对台湾高校的建议

1.加强与大陆合作院校交流,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台湾高校在寻找大陆高校合作时,除了考虑招生因素外,也应把专业对接等实质问题列为重点考虑范畴内。在学生赴台前,应与合作的大陆校方赴台管理机构就学生的生活安排、课程对接、学分互认、在校管理和安全、可能涉及的在台各种费用等细节进行详细沟通。台湾校方可通过建立QQ群或者邮箱等交流平台,及时回答学生赴台前的各项困扰,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困难及疑虑在赴台前解决。

2.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赴台生在台期间的学习指导

台湾高校对赴台生的生活照顾做得非常细致,建议在对陆生的学习指导上,能够安排集中辅导。如,由于赴台生对台湾可报考的国际证照不了解,建议台湾校方安排专人指导赴台生报考符合自己专业方向、在大陆可流通的国际证照,同时告知学生涉及到的相关考证费用。针对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台湾高校的繁体字、竖排字书籍,建议台湾高校图书馆内增加一些简体字的书刊,在校内网络学习中心增加计算机简体字的输入法等。

3.多安排台湾本地生与陆生的交流活动

台湾高校为赴台陆生在学习之余安排了大量活动,包括校内社团活动、校外参观、旅游观光等。在社团活动中,由于两岸青年缺乏交流基础,经常出现台生和陆生“各自为阵”现象。组织外出参观、旅游时也是以陆生组团活动。本文作者通过在台湾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台湾学生对陆生充满着好奇,对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存在疑惑,对大陆人民的生活、工作存有误解。为此,很多赴台的大陆学生感到自身背负着消除这些误解,引导台湾年青人正确认识祖国大陆的责任。建议台湾高校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台生和陆生的团体性交流,如歌唱比赛、演讲比赛、座谈会等,为两岸年青人互相了解搭建平台。

(三)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两岸的教育文化交流已经形成常态化,赴台交流学习的学生数量也以每年120%以上的速度增长。省市各级部门非常重视赴台学生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并随之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为两岸院校的交流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赴台生的服务与管理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给予赴台交流师生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在调查中,有不少学生提出希望更多的赴台学生得到政策上的补助。建议省市各级政府部门为更多开展闽台合作关系的院校和有意愿赴台交流的学生,尤其是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赴台交流学习的资助。为了体现“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三方在共同培养人才中的作用,建议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调动合作三方中的台资企业方参与此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企业出台相关支持和鼓励措施,真正体现“校校企”中“企”的作用。

2.简化赴台手续的办理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两岸互访、交流的手续办理已经日趋完善。但赴台学习交流手续办理的程序较复杂,办理时间较长。办理赴台交流的学校和机构在此项工作上耗费的时间、精力很大。建议有关部门考虑简化入台手续,针对赴台交流学习的在校师生予以特殊处理,方便两岸教育层面的互访和往来。

3.与台湾方面进一步协调放宽针对两岸教育文化交流的岛内政策

台湾有关方面提出的所谓“三限六不”政策也大大阻碍了大陆学生赴台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在本文作者的调查中,近五成的被调查学生提出希望获得在台争取奖学金,勤工俭学,到相关企业实习等公平的机会。陆生赴台大门的开启迈出了扩大两岸文教交流的重要一步,势必有助两岸学子相互认知与情感融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活力。在此形势下,台湾教育部门仍宣称对陆生实行“三限六不”,这种不公平待遇将对陆生赴台的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ECFA的签署带来了海峡两岸关系的解冻和全面合作的日益升温,两岸的教育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对赴台学生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政府、大陆院校、台湾院校以及台资企业等各方应积极探索在此项工作中的责任和重要作用,形成一套具有共性又兼顾个性需要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本课题组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岛城学生有望赴台湾读大学,学费每年约两三万》[N]《青岛晚报》,2008年11月31日。

[2] 刘春生、谢勇旗,《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年第11期。

[3] 黄志坚,《台湾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22期。

[4] 谭以德,《台湾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两岸的合作》[J]《亚太经济》2007年第01期。

[5] 林慧,《教育服务贸易视野下的两岸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第03期。

[6] 叶琴,《台湾高等技术及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研究》[D]博士生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沈斐敏、赵黎,《海峡两岸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借鉴》[A],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论文集,2010年。

作者:陈基香 崔筱力

阅读学习法课题组管理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

一 选题背景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大幅度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注重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形成自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从根本上讲,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不仅决定着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也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近十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思潮持续多元化,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由扩大规模向实现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从现实看,高职生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基本明确但不够具体;学习方法欠妥;缺乏计划性;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学习趋于简单的实际操作,对基本理论和公共课学习缺乏兴趣等。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主体教育、现代学习论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2]。自主学习是高职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要对其学习动机、方法、策略、自我监控、环境影响等开展调查,探求高职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根据学习能力培养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的改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 主要思想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较准确定位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和水平,探求高职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通过学习能力培养和形成机制的思考,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途径,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的改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 方法和步骤

在方法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个案考察与普遍性相结合。在步骤上,首先选取适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据此确定易于定量、定性考察的学习能力评价指标,制作调查表。其次,确定实证研究对象,以商洛职院和汉中职院为试点院校,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探求高职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四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中以两所试点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初等教育﹑临床医学﹑护理三个专业的高职一二年级和五年制大专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建筑工程﹑畜牧兽医﹑园林艺术三个专业的高职一二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表917份,收回885份,其中有效答卷826份。

对调查对象在“基本理论”的学习层面,从心理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等,认知策略包括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管理、自我监控等,实际应用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加工、应用等方面进行。根据调查统计,分学制、专业、年级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高职生学习能力的总体策略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并未随年龄增长有明显提高。这表明高职生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策略培养方面有很大空间。

2 从心理因素看,学生普遍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兴趣不足;学习动机主流是为了求知、求职、学习技能,实现自我发展,主动适应社会,还有少数人认为是父母安排的。这表明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3 从自主学习角度看:各专业学生学习自主性存在着性别、年级差异;女生比男生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习时间管理主动;文科生学习动机比理科生强,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选择;大一学生学习自主性明显低于大二、大三学生,五年制大专生一二年级更加突出。这表明需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 从认知策略水平看,高职大一学生和五年制一二年级学生的记忆力较强,但知识的加工、整理能力较弱;感性认知能力较强,理性分析能力较弱;观察思考能力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采用机械性学习方式,少部分学生侧重于学习方法的选择。这表明需要加强学生认知策略、学习方法的教育和培养。

5 从学习策略选择和资源管理策略的差异看,初教、临床医学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相互联系和事物本质的探索,建工、园艺、护理类学生较差;在性别上男生比女生注重获取课堂以外的知识,能有效扩大知识面,探求新知识;女生比男生更善于做学习规划和安排学习时间。这表明提高学习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需根据专业、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

6 在影响学习能力的因素中,高职不同专业大二学生在学习动机、方法、环境影响方面表现出两极分化,其学习能力处于变化动荡的危险期,初教、园艺、护理类学生表现突出,抗干扰能力较弱,究其原因是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影响。这表明对高职不同专业大二学生,需要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

五 实证研究

课题组对两所试点院校2013级和2014级文科方向的两个高职初教专业,理科方向的两个高职医学专业共4个班172名学生,以2013级作为对照组,2014级作为实验组。选择2011级和2012级文科方向两个五年制初教专业,理科方向的两个五年制医学专业共4个班186名学生,以2011级作为对照组,2012级作为实验组。确定实证对象后,联合上述8个班21名任课教师和6位辅导员合理分工,统一实施。

实证内容定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有效开展有关学会学习的科学理论认知教育;二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引导和培养;三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即围绕“会不会学”“能不能学”“怎样学”三个问题展开。

六 结论

对调查和实证作对比分析,归纳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以期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

1 开展学会学习的科学理论认知教育是前提

对高职生进行有关学会学习的科学理论认知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是存储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个体身心发展与思维方法及自身潜能的开发,是个人发展的前提。学生不只是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学习,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冲破学校教学的束缚,培养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学”“怎样学”的思想问题。

2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引导和培养是根本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活动过程,突出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地位。加强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引导和培养,就是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等做出有效选择、控制和调节[3]。主要内容有:一是有内在的或者是自我激发的学习的动机;二是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合理确定学习目标;三是科学选择学习方法;四是有效计划安排和科学管理学习时间;五是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六是自我评价学习结果,有效进行自我强化;七是主动组织和利用有利于学习的物质资源和社会环境。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有待开发。心理学认为,兴趣的产生大致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教师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趣味感,产生主动地学习的动机[4]。其次是乐趣,教师要因教学场景因地制宜,引入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当学生的兴趣、理想和学习有效结合时,乐趣就会发展成为志趣,这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学生对学习有了志趣就会产生内在动力,从而建立起持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培养学生科学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策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是打开学生学会学习思想大门的金钥匙。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情境,实现“我能学”“我会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复习;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如联想法、对比法、归纳法等;提高笔记、提取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培养观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题的能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等。

(3)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关系

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能力是核心方面,学习策略是形式,改善学习策略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切勿片面追求其一或将二者对立起来。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意识是关键

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密切关联,学生学习动机越强,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就越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意识,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保持一定的学习强度和力度。

学习策略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做出的学习规划、采用的方法和技巧等。培养学习策略的主要内容有:学习动机包括学习兴趣、价值观、自我效能感、目标定向等;学习方法层面包括学习注意、理解、组织加工、要点选择、批判性思维等;学习时间的计划和管理,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率利用时间等;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学习结果反馈、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学习资源环境的选择利用等。

4 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教育和培养是重点

在实践中,客观上需要建立健全和全面开放学校的各种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的需求。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高职生学习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学生对图书馆、阅览室的选择利用能力;选择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的能力;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能力;主动向教师请教或向他人询问、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实验实训条件和其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的能力等[5]。

加强高职生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来实现,如写阅读心得、撰写论文、作实验报告、社会专题调查报告等形式。

5 自主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是保障

自我监控能力指主体的自我观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监控能力,是指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落实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将学习作为有意识的活动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6]。

培养高职生自主学习监控能力,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前、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后,能够科学、高效地组织开展学习[7]。具体包括八个环节:一是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活动做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二是学习准备,为学习活动的有序展开做好准备;三是学习意识取向,是指对学习对象、内容、目标的确定;四是学习方法,适用学习策略和选择学习方法;五是学习开展,即有效执行学习计划,排除干扰,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六是学习信息反馈,对学习方法、内容、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七是学习补救,依据反馈结果对学习活动采取补救措施,使学习更加贴近目标;八是学习总结,指思考、总结自己的学习活动或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6 改善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是必要条件

改善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一是要引导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高职生学习的内容、层次、环境比以往有很大改变,原有学习方式很难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二是要端正学习态度。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觉悟,端正态度,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三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使学生课内安心,课外用心,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四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尽早确立职业方向,明确奋斗目标,树立自信心,使学生的潜能变成勤奋好学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尹鸿藻,毕华林.学习能力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文博. 大学学习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3]王济平. 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4]李洪玉,何一粟.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5]刘海华,辛伟,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8(23).

[6]刘昌明. 新世纪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学研究,2003(1).

[7]周军铁,彭希林.论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作者:李惠民 刘永记

阅读学习法课题组管理论文 篇3:

用案例研究突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瓶颈

西双版纳供电局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共378名党员。长期以来,西双版纳供电局党委致力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2013年,版纳供电局党委成立课题组,从突破认知瓶颈、实践瓶颈和考核激励瓶颈三个方面入手,对突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瓶颈进行深入研究。2014年,版纳供电局党委根据已建立的理论基础,带领局属各党总支、支部积极实践,开展建设活动,进一步夯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活动开展,各基层党组织摸索出了一些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为更好地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进行推广和应用,版纳供电局党委决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重点对各级党组织实践类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判断,总结出有价值的建设经验、活动方法和提出有指导性的建设意见,持续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效果。

收集案例,整理归类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又称个案研究法,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通过研究分析判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出有指导性的意见。

版纳供电局根据活动案例开展活动的主题,对收集到的13个实践类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普遍案例进行了归类。归类出四类主题明确,具有典型性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案例,分别是“以创新学习载体提升党员学习时效性”“发挥党组织、党员先进性,以解决实际工作难题为出发点开展学习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拓宽学习层面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利用结对帮扶搭建学习交流帮扶平台,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质量”。

实际案例分析

版纳供电局课题组从四个主题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案例中精选了4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叙述、细节研究、经验总结等阶段让典型案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代表性更加鲜明,能让其他基层党组织举一反三,把案例中解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短板的活动方式方法直接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典型案例一】:“以创新学习载体提升党员学习时效性”——创新学习载体,打造版纳供电局党委中心组学习“360度无死角”

党委中心组的成员是企业中的主要管理人员,其成员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水平,所以抓好学习型党委的建设、提升党委中心组成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版纳供电局有7名党委中心组成员,学习能力强、整体素质强、集中学习活动时间有限是这一党组织成员的主要特征。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初,党委中心组学习多以集中学习为主,加之参学人员平时工作繁忙,集中学习时间不能完全保证,总体学习效果不佳,采用传统的围桌集中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创新学习载体,提高学习时效性,拓宽学习渠道成了解决版纳局党委学习效果不佳的关键。版纳局党委利用当下普遍使用的微信平台作为新的学习载体,建立了“理论学习微课堂”微信订阅号。局党委7名中心组成员通过手机微信平台成功订阅“理论学习微课堂”后,就能随时接收由专人发出的最新的政治理论学习知识。为保证学习内容全面性和及时性,政治工作部安排专人负责“理论学习微课堂”的内容更新和维护工作,结合年初学习计划以及云南电网公司党组的学习安排,每月定期推送学习内容、理论导读和时事新闻等图文信息,中心组成员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可随时查看最新的理论知识,移动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有趣!

这一新的学习载体打破了以往传统的课堂集中式、宣教式的学习模式,弥补了学习时间的局限性。中心组成员只需用手机微信扫一扫“理论学习微课堂”二维码,无论在哪随时随地都能阅读学习内容。大大扩宽了学习交流平台,提高了中心组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灵活性。

【典型案例二】:“发挥党组织、党员先进性,以解决实际工作难题为出发点开展学习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融入中心工作,破解版纳市(县)局线损管理短板

企业是经济实体,企业内部要做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要有政治指向性,还要围绕自己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只有以寻找问题,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为切入点,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才能让企业党组织建设活动有了根基。

为破解线损管理短板,版纳局营销党支部成立了由6名党员组成的线损管理学习型攻坚小组,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分析查找问题,掌握了问题关键点后,攻坚小组又带领支部党员和员工通过QQ空间发布问题现状,打破了只有上班时间才能聚在一起讨论研究问题的局限,让党员在QQ空间带头谈发现问题的感想、谈解决问题的建议。再由党员带头学习相关线损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攻关方案,达到攻关成功。最终,营销党支部攻坚小组从解决线损管理短板问题入手,靠实践解决难题,形成了3条用于改善线损管理短板的具体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面向县级供电企业进行推广实施,线损管理中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进一步加强了团队学习成果转化,成为了推动县级公司线损管理的有效助力。

【典型案例三】:“拓宽学习知识面提升党员综合素质”——找准活动切入点,提升党员参学积极性

版纳供电局机关第三党支部共有在岗员工14人,其中在岗党员13人,涉及政工、工会、纪检监察、团委四个部门,支部党员占部门总人数的90%以上。机关第三党支部改变了以往为了开展学习而加强学习的思维模式,从单纯的去学理论、谈理论,转变为坚持“学以致用”,找准学习的切入点,提升党员学习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机关第三党支部结合年度安全风险体系建设要求,开展了“我谈工余安健环”学习,学习中融入了交通法律法规学习、观看事故案例视频,最重要的是让党员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自己亲眼所见的涉及工余之间发生的安全事故,让“工余安健环”的学习变得更加清晰直观,大家也对“工余安健环”方针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组织支部党员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由党员选取自己所读书籍,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在交流感悟中碰撞思想。书籍的内容没有限制,就拓宽了可供分享的知识种类,可以多渠道的引入爱岗敬业、真诚服务的敬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党员将所思所学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两个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党员的认可,有的党员在日常就能互相就最近读书的心得进行交流,学习到好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也能通过部门例会和部门学习的时候进行分享,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本案例中的党员都在机关工作,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要开展集中学习只能进行通用知识的学习,对党员自身工作帮助不大,导致党员学习热情不高。而后针对现状,调整了学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从单纯的去学理论、谈理论,转变为学需要的、学大家关注的,培养大家分享交流的学习习惯,党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典型案例四】:“利用结对帮扶搭建学习交流帮扶平台,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质量”——“利用内部资源,面对面帮扶效果好”

景洪供电局营销党支部以推动核心业务流程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为活动开展的切入点,以“支部与供电所共建帮扶”为主题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采取师徒结对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要求党员做到“三学”:“紧扣核心业务重点学,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学、覆盖全体员工扩大学”,真正发挥相互启发学习、共享学习成果的作用。单一的结对形式已不能顺应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发展要求,营销党支部根据需要,开辟了多种多样的结对形式:“党员与党员”结对、“党员与群众”结对、“群众与党员”结对,而且人员也不仅仅局限于本所队,只要是学习需要,结对的对象可以是局里面的任何一个岗位,解决了供电所员工拜师无门的困难。结对帮扶学习的方式灵活多变还体现在: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可采用师傅上门教、徒弟上门学和遇到困难及时学的方式进行。帮扶学习严格按照PDCA管理模式形成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管理机制。景洪供电局营销党支部采用内部“结对帮扶”,很好地解决了学习难题,也增加了党员之间交流分享的机会,知识技能强的党员通过讲授,也能不断地进行再学习再提升,而知识技能弱的党员也能得到一对一的学习帮助。

案例总结

通过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后,得到以下共同特点:

各基层党组织都把单纯的学习变成了结合岗位、职责的学习。让学习内容能适合专业工作需要,让学习成果得到转化落地,成为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难题的有效动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工作岗位技能,大幅提高了党员履职能力,善于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党员能力得到锻炼,党员素质得到加强,并带动了全局员工队伍和企业的进步。并能对工作中不合理的工作流程进行修改,并进行推广使用,开拓了工作的新局面。

学习解决的问题都是反映工作实际的问题。说明各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时,牢牢把握住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联系,找准了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带问题找方法,服务中心,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升了企业软实力。

开动脑筋创新学习载体,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各基层党支部都在积极的利用当下流行的信息载体,开展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的学习活动形式,持续创新学习内容,开展学习培训,打破了学习形式老旧带来的束缚。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的明确,改变了以往学习脱离客观实际,不顾现实需要的情况,让党员不再觉得学习是种负担,党员被动学习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案例具体实在。进行突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瓶颈的研究后,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都有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路,再通过具体的实践、梳理、总结,得到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案例详实具体,对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能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案例经验推广

开展形式丰富、贴近党员工作和生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是真正将学习型党组织理论知识转落地的关键。收集到的案例真实生动,并成功解决了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些难题,能对全局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指明了开展实践类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关键点

四个典型案例包含了版纳供电局最典型的党组织架构,从局机关到一线生产,从管理决策人员到一线生产工作者,都能从案例中借鉴到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找到合适的学习载体或形式:在寻找学习载体和创新学习形式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党员的学习特征,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员,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载体也不同。

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切入点: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切入点,让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了根基。而实践也正好能检验学习的效果,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解决工作难题,让学习效果得以转化,最终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丰富学习内容,多方位开展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最终是要打造一支具有学习力的党组织,而作为关键个体的学习型党员也是至关重要。找到多部门之间的共同点或者党员之间的共同点,不断扩充学习知识,多方位进行学习,不但可以帮助保持学习兴趣,还可以全面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

“一对一”交流,学习更接地气:集中学习已经不再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唯一模式,在“党员与党员”结对、“党员与群众”结对、“群众与党员”结对等各类结对学习提升的过程中,能让讲授者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也能近距离与讲授者进行交流学习。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建设工作更具生命力

版纳供电局党委通过引导各级党组织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切入点、以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为基础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学习成果得到了有效转化。例如:勐海供电有限公司营销党支部,开展以点带面的“团队式”10KV图形化管理学习活动。以“为勐往党小组10KV街道线路图形化管理”为例,党员先组织队员学习线路内容,在走访现场时能快速清查各类表计、用户信息、线路台账数据,确保与报修、缺陷管理中相一致,做到了“学以致用”。学习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联系,才不会成为员工的负担,更有益于培养党员的学习习惯,使学习常态化、经常化。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效果逐步提升,全面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步伐

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开展,不断引导基层党员继续保持学习积极性,传递学习热情,提高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例如:西双版纳景洪供电局采用“五步法”,即第一步,寻找景洪局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此确定一个创建课题;第二步结合课题,发动班子成员主动开展调研和学习,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三步班子成员分片挂钩进行实践;第四步以问题的解决、工作水平的提升来检验学习成果;第五步形成调研报告,来抓实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升班子管理企业的能力,凝聚形成班子合力。勐腊供电有限公司以“建立领学领讲学习机制”,“趣化青工活动,创建学习成长风向标”,“参照一线工作法,推行职能部门专业延伸辅导”三个主题模块,进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切实将学习活动渗透进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营造了良好氛围。特别是将案例分析法运用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后,通过与案例中涉及的党组织架构,成员类型进行对照,就能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模式和要关注的难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新进的党支部书记,无疑为其开辟了一条捷径。

(作者单位: 西双版纳供电局)

(责任编辑:郝幸田)

作者:杨雅洁 黄欣瑞 黄婷婷 李琴

上一篇:学校双拥工作总结材料下一篇:乡镇防保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