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法对儿科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作学习法对儿科学教学的应用论文(精选8篇)

合作学习法对儿科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1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中职;护理学基础

1合作学习法的来源及内涵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其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并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2]。

2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技能并重的课程,其内容涉及患者清洁、用药、饮食、排泄等日常生活护理的各个方面,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然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学基础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2.1学生基础薄弱

虽然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大部分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如患者的清洁护理包括我们日常的口腔、头发等护理知识。但由于中职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大部分中职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较差,学习方法、态度不正确,积极性不高。

2.2护理教学中人文教育不足

护理本意就有照顾、看护的意思,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学生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和服务意识。中职生生理、心理年龄相对较小,不少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在溺爱中成长,服务意识、交际能力薄弱,加之护理教学重专业知识轻人文教育,使得学生在临床上面对真实护理对象和护理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2.3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

合作学习法对儿科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2

一、合理分组,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基础

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日益充分的认识,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得到科学的开展,其中不合理分组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常常出于便利,直接将学生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分组,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非常不科学。因此,需要按照异质搭配和男女搭配的原则来进行分组。异质搭配指的是考虑到学生态度、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存在差异,按照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和共同成长的方法进行分组;男女搭配,指的是使小组成员的男女比例保持相同,从而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外的竞争。在分组时,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充分了解。其次,合理地把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当中,可按照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男女比例和知识技能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每组保持4~5人。而后通过教师委派或学生选举的方法确定各组的组长、组织员、协调员和督察员等,采取轮流担任制来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在角色互换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后,应当定期地召开小组长、协调员、组织员和督察员会议,教师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与改进。

二、制定规则,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化而制定的规则,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充分发挥。

1.合理做好组员分工,明确组员职责

确保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一名组长、一名汇报员和一名记录员。其中组长主要负责组员的分工和组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通常都会让组织能力、合作意识相对较强的学生来担任;汇报员主要是将组内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班级的交流活动当中做好汇报;记录员主要是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一般汇报员和记录员都是由组员共同推选的。

2.建立合作规则

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对各组成员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分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各项任务做好及时的指导,保证各个组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实现与他人的良好合作, 使每个学生的自我价值都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来制定相应的合作规则,并鼓励学生自觉遵守、乐于执行。

3.建立交流规则

由于每个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都不相同,在小组当中难免会有一些学生不善言谈或羞于表达,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在合作学习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教师可以先对学生不善言谈的具体原因进行了解,而后综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消除学生的种种顾虑,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从而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在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后,教师还需建立起相应的交流规则,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科学评价,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

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中,普遍存在着评价过于关注学生个体而忽略小组集体与学习过程、过多关注科学知识而忽略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问题。评价的不全面, 使得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已经不再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作为主要依据, 而应当对学生的科学知识、探索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给予重视,确保评价涵盖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不只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更包含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树立等内容,从而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评,并根据各项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评价的侧重点,在评价中使得学生的学习、发展得到促进。

四、结束语

作为新课程标准中所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直接的情感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并且可以保证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真正发挥。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科学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在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摘要: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小学科学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还担负了小学生的科学启蒙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大力的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文章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做出了探究。

合作学习法对儿科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科学 应用

合作学习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不但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也不例外,好多科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科学的奥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好多优点,同时也摸索出一些有利于在科学课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优越性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涉及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交流形式,从而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教师垄断信息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这种同龄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更容易使他们掌握互惠的原则,懂得社会规范的道理,增强自信与自我表达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2、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现了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形成了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局面。如在《我来造一张纸》中,造得较好的男同学,情绪高昂地把造纸方法教给女同学。他们的认真劲,在平时真的很少见。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了知识保持力度。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作为讲授者的学生必须对所要解释的对象认真地分析与研究。在这里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懂得零碎的知识,而是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3、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把全班同学划分若干个不同知识水平人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教学目标,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每个学生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与国家意识。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要科学地分组分工

分组为学生合作提供前提,集体活动应分组分工合作完成。同时,分组还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使组内集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要在组内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为了避免少数优等生主宰整个小组,甚至全班的学习的情况,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并采取轮换制,可以定时间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地轮换。

2、要科学地指导合作学习

在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这些活动大多需要分组、分工合作来完成。如果在合作前不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的话,学生就会各做各的,使合作一团糟。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老师来说,合作前,要求小组中同学间确定目标,明确分工,分步实施。合作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后,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认识到人多力量大,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并对下次合作产生新的向往。对于学生来说:(1)要学会倾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2)学会发言。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围绕中心话题发言,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要清晰,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3)学会帮助。帮助他人要热情耐心,要善于启发他人思考。

3、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合作学习

保证时间,开放空间,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间,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要有科学的准备

首先,要科学地准备好合作学习的内容主题。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把这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并使之分层结构化。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或内容,让他们自主选择,为都能取得成功合作准备。

其次要提供充分的有结构的教学材料。提早地布置好学生需准备的材料;充分地准备好针对主题或问题的有关的

实验器材、学具、图片、录象等,要让合作学习活动成为“有米之炊”。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小组合作有效参与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参与的有效性,主要看参与对小组学习目标的价值和自我发展的价值实现的贡献。就个体而言,表现为面对学习情景入神、入境,这才是真正的、实质的有效参与。否则不可能实现深度合作和有效合作。

2、营建小组合作的心理基础和心理环境。开展小组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互益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有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作学习法对儿科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4

[摘要]:在当今深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代名词。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照顾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如今,我市小班化教学的适时推开,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可能,本文通过笔者在初中科学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阐述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关键词] 小班化 科学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小班化教学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境交互创设了最佳的时空,它在特定的范围内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合理配置,有助于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开发的最大化,更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小班化教学由于时空的重组,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频度大大加强,为教学的合作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小班化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互动活动,培养他们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发展。而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上,在合作技能上,互相理解、尊重、宽容,以及互相学习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小班化合作学习的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班化合作小组的建立是学生学习能力资源的整合,而并非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划分。在一个小组中包含了各种能力的学生,使各小组学生的学习、实践、探究能力总体水平达到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科学学科特点,可以采用按座位就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组合两种形式。

1、按座位就近组合

按座位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位,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具体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时组合,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位,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便。这种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一般在课内的活动就可采用这种组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2、按学生的群体来组合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群体”,由于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

0 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

3、按任务为中心来组合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一般以2至6人为宜。以这种方式组合而成的学习小组往往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更有利于高效地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这种小组组合方式往往是被用以课外的合作学习。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多样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进行“赵家镇香榧资源的探究”、“东溪水电站能量转化探究”等课题研究时,我就是以自由小组合作形式利用课外时间分头从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资料、调查和相互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这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或以合作形式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原则,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小班化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一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决策者、学习调控者:例如,为使合作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和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合作学习尤其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应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因此教师必须走进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例如教学“物质的溶解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得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巡视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了解学习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参与小组学习,有目的地帮助学困生,激励优秀生,及时发现合作交流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作适当地引导,通过教师的参与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均能有所发展。同时通过教师的参与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当然作为合作者,教师应做到学生能表达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同时,为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交流,营造一个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合作环境。

三、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组织

1、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之后,组成的小组就可以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

1 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实现信息在小组的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学习,尝试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在讨论时,可以有小组长指定一位学生做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也可以是各组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经过争论、比较,最后优化出答案;更可以由各位组员依次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在讲授《水的浮力》一课,我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浮和沉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学生用牙膏皮、橡皮泥、小瓶都得出结论。空瓶加盖放入水中是浮状态,拧松盖让水进入瓶子则变为沉状态;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状态,捏成薄片或船形、盒形则变为浮状态;铝片平放入水中是浮状态,捏成一团竖放水中则变为沉状态。整节课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有许多标新立异的想法和做法。再如教学第五册《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时,我取了锌、铁、铜三种金属和盐酸、硫酸二种酸类,围绕“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个主题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合作小组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按学生逻辑思路教学设计开展主题探究:两种典型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氢气呢?(问题一)→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排列呢?请同学设计实验检验一下?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它们的强弱呢?(问题二)→又如何来排列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呢?你又是依据什么来判定这些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设计实验来验证(问题三)→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2、适当点拨、交流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课上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这时学生对于问题还不能深入下去的时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要认真的观察,仔细的聆听,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程度作到心中有数。当学生在什么地方卡住时,教师要含蓄的提醒,微妙的暗示,甚至是告诉学生原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当学生的认识有了偏差的时候,教师通过反驳式的点拨可以及时地拨正学生的学习方向,防止学习的偏差。例如:教学《杠杆》一课时,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动手积极,大胆发表意见,通过实验了解了杠杆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学生更透彻、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去运用它,可把学生带到户外,拿撬棍搬石头,用杆秤称物体,用扫帚扫地,用钓鱼杆钓鱼,用剪刀、钉锤等等。在事实面前,学生不仅对杠杆应用理解更深,而且学会了生产技能,此时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用力的感受,讲讲这是什么道理。让学生了解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这样,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学会了这些生产工具的使用,学会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3、及时总结、反馈结果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暂告一个段落的时候,要做一个适当的信息反馈。教师要充分肯定合作的成果时,还要让学生讲述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发表的意见要代表本小组的共同智

2 慧,不能以个人的意见为中心。如有些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发表的答案模糊不清,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过辨析比较,找到最佳答案;有些问题的答案呈现多样性,要引导学生讲述思维的过程。

四、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中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能否达到某个小组目标,而且关键在于它能否提高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成员最大潜力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否则合作学习应有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体现出来。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对小组过程学习的评价可以通过填写小组情况反馈表,就能较好的反映出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可采取个人评估和集体奖励相结合且以集体奖励为主的方法,鼓励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例如,一次实验、一份报告、一篇文章、一次练习、一份表格的完成或一组问题的解答,小组成员接受同样的分数;或对小组每一成员的学习结果进行单独检测,对测验较好的成员以及平均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应逐步加强。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搜集资料、学会了讨论问题、学会了表达观点、学会了竞争合作。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在初中科学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创造性活动。从中也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坦:合作学习简论 《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1期。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肖川

4.《教学行为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 时绮等译

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5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围绕着共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而开展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单一的形式,能够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促使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合作与竞争共存局面,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并勇于发言,且尊重其他同学的想法,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十分必要。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1.重视课前预习,突出学生主体性

课前预习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知识深化的基础,将其与合作学习相互融合显得尤为必要,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布置断句、翻译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学生答案不尽相同,也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最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合作学习渗透至课前,让学生事先理解教学内容,有效节省课堂时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推荐优秀文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掌握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在课后积极阅读,并安排每天一个小组总结其认为优秀的文章,并阐述其优秀所在,推荐给全班同学。

3.抓住合作时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盲目地利用合作学习方法,要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合作学习,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恰恰提供了机会。由于重、难点很难达成共识,因此,当遇到教学中的重、难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古文《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论点这一重点展开讨论,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了解和掌握学生内心想法,同时针对此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来,还能够深化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日后构建语文知识结构提供支持,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过程,在调整教学方法、掌握学生情况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需求,建立并完善新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教师不能仅关注成绩,更需要侧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即便学生成绩并不优异,但是相比较以往,在课堂上其愿意发言就是一种进步。另外,还需要丰富评价形式和主体,如,学生互评等。例如,在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让几名学生朗读作文,让小组就每篇文章进行总结,并让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教师将这些建议汇总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根据上文所述,合作教学作为一项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开展听、说、读、写教学,并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最大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6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但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弊端是学生无效参与,教学效率不高。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与纠正。实践证明,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实效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教学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探究性学习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往往取决于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高低。近几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实效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以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为主体,以小组活动任务完成为标准。小组合作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交往互动,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一般做法是,把班中学生按照他们的学习水平、认知倾向、个性差异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不同组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最好三五人。在小组合作中,每小组成员都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还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所有成员共同实现学习目标。

但是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最大的弊端是学生无效参与,教学效率不高。如果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所给的交流时间远远不够,合作学习就只能流于形式,草草收场。在众多语文课上,我们只看到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教学环节,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是低效的,只是搞形式主义。有些时候我们设计课堂教学是为了形式上的追求,而并非教学需要。所以会出现学生还没有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就草草收场了事的情况,这就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低效。学生学习水平不同,所以小组合作中会出现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过于依赖或盲从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甚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所以成员都参与探讨,优秀学生成了合作学习的主角,而学困生则成了默默无闻的旁听生,同时我们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就无法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无效。

由此可见,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有效,就要进行有效的补救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一、明确合作学习任务,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才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我们要明确本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使学生明确小组活动任务,再开展小组活动,就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进行一一指导,而对于阅读能力好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时就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小组里阅读分析情况,并让他们进行小组评价。在小组活动前,我们一定要明确小组活动的要求;在小组阅读分析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听,边听边思考,他的分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等他阅读分析完后其他组员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对阅读分析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其他学生要及时在做好笔记。这样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小组活动就会组织得更有效。

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从而在整个课堂中始终拥有积极的参与性。与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授课中一些孩子由于没有参与的机会而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为全体成员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把“追求每一个孩子的进步和提高”作为小组评价的目标,把个体之间的竞争变为活动小组的竞争,构建小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小组结构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消除学生对竞争失败的恐惧,使学生在一种平和、轻松的氛围中有效学习,很好地参与小组活动,同时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乐于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效分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学生不能只善于提出问题,还要更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思考,使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并向其他同学学习更多的知识,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

小组合作学习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对小组成员进行有效分工,要求所有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时都承担相应的工作,如小组中要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助理等角色,让他们在小组中担当不同的角色。经过小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大大提高。另外,如果课堂活动中要求学生增长知识,就要提前为学生布置,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每个都负责一定的任务。这样在课堂小组活动时,学生就能带着自己的成果进行交流,从而做到学习资源的有效共享,起到有效互补的作用,使课堂教学资源变得更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法对儿科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7

一、营造学习氛围, 激发小组合作的需要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相互了解彼此的观点, 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往往会引发创新的火花, 还会使思想更丰富、更完善。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 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内在需要。

如教学三年级《蚂蚁》一课时, 有这样一个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蚂蚁是怎样运动的, 并做好记录。于是, 笔者布置他们各自观察蚂蚁。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难度, 蚂蚁的身体小, 到处乱爬, 学生个个手忙脚乱, 三分钟过去了都没完成学习任务。这时笔者问:“你们为什么完成不了?”学生无奈地说:“一个人忙不过来。”“那怎么办呢?能不能有什么办法?”笔者接着问。这时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商量, 寻找合作伙伴。笔者就抓住这契机:“行, 那你们各自找同学合作进行观察记录吧!”学生找好合作同伴后, 其实只用了两分钟就出色地完成了实验任务, 这时学生尝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质疑是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端。“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 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提高了小组合作的实效。

1. 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设计应该有一定的趣味性, 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富有童趣。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 真正投入学习之中, 这样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一课, 导入时笔者说:“同学们, 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 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于是, 同学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等待老师变魔术。笔者趁机拿一块条形磁铁, 对着一辆玩具小车 (铁皮做的) 轻轻一指, 小车就跟着“魔棒”开来了。接着把“魔棒”换成一根大铁钉, 再去指小车时, 它却纹丝不动。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 这时学生探究欲望已很强烈了。于是笔者就让学生先小组讨论讨论, 猜猜小车为什么停了。此时教室里像炸开了窝似的, 大家在小组里纷纷畅谈自己的猜想。笔者接着说: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磁铁到底能吸引哪些物体。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看哪一组有更多新的感受和发现。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他们很快就发现了结果。有的学生说:“我们小组知道铁钉、大头针、回形针可以被磁铁吸住。”有的说:“我们小组认为用铁做的东西都能被磁铁吸住。”还有的说:“我们小组发现一元硬币也可以被磁铁吸住。”……笔者及时给予评价, 使他们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这节课利用“磁铁玩具”作为探究材料, 让学生从玩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不但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从中发现问题、作出比较, 还能认真地听取他人的意见, 共同总结出实验结论。

2. 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学习为基础的学科, 强调的是求知过程和求知体验。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 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智能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如三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笔者设计了三个活动, (1) 吹气球, 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学生通过吹气球, 便问:吹大的气球里有没有东西?装的是什么?怎样证明里面装的是空气?然后进行小组合作, 展开探究。 (2) 寻找空气, 接着问:哪些地方可能有空气?再进行小组合作, 展开探究。 (3) 再玩气球, 深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就问:空气有什么特性?整个活动, 还是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的。

三、教师及时点拨, 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 有效的小组合作是成功的前提, 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 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分不开的。因此, 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 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 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巡视、介入, 把脉各小组合作的动态。教师的及时引导、点拨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 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对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检查反馈;对分工不清楚的小组给以指导;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 教师要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点拨, 由浅入深, 使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 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 交流才更有效, 从而进一步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法对儿科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8

一、小组合理分配的重要性

教学的过程中,小组的分配通常是自愿的结合成一组或者是就前后桌4、5个人组成一组。这样的分组使得小组之间的学习没有促进性,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再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一般每个小组的最佳人数是4-6人,按照优劣互补的原则将他们进行分组,而且小组之间的成员要定期的进行互换,提高学生们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优越性

1、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和发展。学习小组的形成,使得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为学生以后的学业生涯打下基础。小组之间也可以以每次活动的主题互换成员,相互切磋,交流学习心得,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

在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的时候,不仅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改善了以往教师和学生交流少的尴尬局面。使学生充分发挥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学生在教师那里汲取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了教师占主体地位的现象,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的时候,需要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培养了学生如何正确的运用学习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搜集到有用资料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倾听,如何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建议。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使学习目的明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一点,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3、懂得如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使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再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

4、学会了如何讨论问题。只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才能够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那么怎样讨论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呢?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在讨论蚂蚁搬食物的问题时,同学们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探索这个问题。如果蚂蚁在遇到一只快要死掉的蝗虫,怎么发出信号把它运到巢穴中呢?有的小朋友说“我觉得蚂蚁通过散发一种特殊的气味来告诉同伴。”,还有的说“蚂蚁是通过和同伴做动作、交流告诉同伴信息的。”同学们众说纷纭,谈论着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老师向大家碣石正确的原因,并告诉同学们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同学们要学会合作,团结力量。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

以三年级科学教学为例,在学到《动物的食物》这一课时,老师为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动物园中,新来了一批小动物,有小兔子、长颈鹿、黄鹂鸟……等,倒是饲养员却发愁了,这些小动物吃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助饲养员解决这个问题吗?同学们在思考过之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互相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同学们很自然的切入的本文的主题,总结出了动物的食物链关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课堂内容创设好的小组合作探讨情景,让同学们自由发挥,自己总结课堂内容,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

再比如,有节课讲的是食物是如何被人体消化掉的。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分组讨论。首先食物经过咀嚼以后,在经过食道最后到达胃里。在这个过程中,食物是怎么被消化的呢?同学们便纷纷举手,畅所欲言。“食物在嘴巴里咀嚼的时候,其实已经被分解了。”、“还有,当食物到达胃里以后,经过胃液和食物的化学反应,就被消化了。”……同学们积极发言,最后每个组总结出一份详细的答案交给老师。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就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而言,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小组内的互动形式单一,没有新鲜感,不能长久维持学生的新鲜感。(2)由于小组间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差异性,难免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比如:某一组有学习特别拔尖的学生,在讨论某些问题的时候也许就是走个形式,大家都是听取学习拔尖的同学的意见。导致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会对彼此产生意见。(3)学生再进行小组讨论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意识和明确的分工,造成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重点,这就是小学生合作学习的一大弊端。交流太过于表面化,不能深入探讨问题本质。为此,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上一篇:编辑职业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副处长竞职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