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总结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总结(精选8篇)

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总结 篇1

-------------李红利

参加了“十二五”课题的培训,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在教学中要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返朴归真,在提高语文素养上下工夫,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尊重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就此谈一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巧问引读

学生能否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从古至今都是为人师者长期探索的内容和“教”、“授”的最终目的。本人认为,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可以体现教育目的,突出教学重点,实现难点突破,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更要做到“巧问引读”。

所谓“巧问”,指的是通过一系列有层次、有步骤、有目的的提问激发想象、引导思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问”在层次、步骤和目的中突现一个“巧”字,讲究的是提问的技巧,提问的艺术。“巧问”可以启迪思想,发散思维。通过提问,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朗读。

二、以情激情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

读实践,应把自主研读和合作研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文本,自读、自悟、自得,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抓重点句、关键词合作研读,讨论、品读,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读中激发情感,适时适度的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深刻内涵。

2、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把学生的信心树立起来,使学生很快的投入到教学中。

4、联系实际拓宽交流。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交际角色意识,构成真实的课堂交流学习情景,让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完美结合起来,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整合。

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总结 篇2

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作为一门外语学习的两个语言学领域里, 学者们已作了大量有关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的研究 (例如:O'Malley&Chamot 1990;Oxford 1990;Wen 1996) , 在研究中发现, 语言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两个要素, 对语言学习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语言学习观念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反过来, 学习策略的使用也能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观念。这两个因素一起影响着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将最终决定学生能否成为独立思考者与终身学习者。O'Malley (1990) 在实验报告中还指出, 确定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并把它们明白无误地介绍给学生, 可以明显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课堂上, 教师适时传授各个时期的学习策略, 并把学习策略作为指导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使学生通过有效地应用学习策略学会学习, 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1]。本次开展的策略培训是进一步研究学习策略的运用对于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影响的程度。

2 研究设计

2.1 总体方案

实验主要过程:1)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培训前学生学习观念与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动态变化;2) 对学生实施具体的学习策略培训;3) 通过测试结果, 分析策略培训对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的影响。

2.2 研究对象

宁夏医科大学2008年入校的1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学生被分为实验班与对比班, 接受为期一年的策略培训。

2.3 测量工具

1) 问卷调查

“学习策略培训调查问卷”, 以Oxford的SILL策略培训为基础, 参照O'Malley的问卷测量表, 根据西北地区英语学习者的特点而设计。

2) 个案访谈

采访学生使用的“学生学习策略面谈调查提纲”是研究者为了弥补上述调查问卷的不足而设计的。

2.4 学习观念与学习策略指导

1) 利用实例与对比分析, 从观念上使学生认识到目前情况下的三个转变: (1) 从以“应试”为目的向以“交际”为目的的转变; (2) 由单纯的知识型学习向知识与技能结合型学习的转变; (3) 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2) 学习策略的认知

(1) 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2) 语言技能策略:听力策略、阅读策略、词汇策略;

3) 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4) 分析策略型学习任务的优势;

2.5 学习策略课堂实践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 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联系着学生是否具有较多的关于学习及学习策略方法的知识, 并能否监控自己的过程, 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在第二阶段中, 我们建立了课堂任务型教学与学习策略调控, 分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观念与学习策略进行培训。

2.5.1 教学中“认知策略”的灵活运用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认知策略是直接作用于作为学习内容之英语信息加工的编码、保持、提取和运用的学习方法[2]。即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采用“归纳法”训练任务, 即学生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提取与归纳的学习方法实践活动。在精读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 提示关键词句, 一个段落讲解之后,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对该段落进行语句提取与归纳, 并对归纳内容进行复述, 课后要求对整篇文章进行归纳, 并进行复述。每学期进行40次归纳训练活动。在课堂上, 这种归纳法使学生仅用3分钟的时间就能把120字的段落内容轻松地复述出来, 学生直观地看到这种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改变了以往段落背诵的不良学习习惯。在活动中, 学生通过对认知策略的理解, 学习观念发生转变的同时, 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5.2“交际策略”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 维持交际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

该项培训分为三段:

1) 交际信心的建立

多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最初是不敢开口, 也不敢到讲台上来讲英语, 更不敢与外教讲谈话。为了使学生有信心走上讲台来, 我们开设了5分钟Class-Report、游戏、短剧表演、演讲等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专长, 进行选题, 把准备好了的东西拿到课堂上来说, 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能够感觉到一种学习的快乐, 在锻炼口语的同时获得一份学习的信心。

2) 交际策略的实践

课堂复述、讨论、辩论是培养交际策略所采用的主要活动方式, 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适时指导, 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表, 包括能力分项评分法 (Ability Analytica Scoring) (占70%) 与总体综合评分法 (Holistic Scoring) (占30%) , 分别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发展性评价。课堂上的学习竞争, 使得学生在压力、对比、反思和成功的体验过程中不断领会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努力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多次成功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还使得学生将学习压力最终转变成内在的学习动力[3], 从而为英语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语言技能策略的课堂融入性训练

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应用相关学习策略, 完成一定交叉型课堂教学任务, 在获得知识与能力同时, 获取调整语言技能策略的学习方法。我们不单独设口语技能课, 根据课堂教学任务设置, 采取“视听说、读写说、写译说”相结合的特有教学形式, 把听的内容、读的内容、写的内容、译的内容都用“说”的方式表达出来, “说”作为主要能力培养, 分别带动听, 读、写、译四种能力的同时提高, 改变传统教学中各项能力分开培养、互不协调的背动局面。

2.6 结果与分析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策略培训对学生语言学习水平的影响。在一年的策略培训中共采集4次学生成绩, 并进行对比:

说明:差异百分比

如表2所示, 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在一年策略培训后的考试成绩超过了对比班, 培训前的差距只有0.3%, 培训后的差距十分明显, 实验班高出对比班9.7%。

3 结束语

经过一年学习策略培训, 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同时, 利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对学习策略进行相关指导,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 也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策略应用能力, 使他们在掌握合适的学习策略过程中, 显得更加自信, 学习更有效率, 自我调控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普通得到了提高。面对新型的教学模式, 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大量的自主时间, 教师帮助学生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和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充分利用创新的外部因素来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与策略, 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15.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40.

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总结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校本培训;行动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校本教师培训逐渐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并成为我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教师培训模式强调教师之间要进行相互支持与合作,共同交流和分享教学经验,以共同发现和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难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在目前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之间的合作大多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周月朗指出,高校校本培训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合作文化的欠缺”。教师们通常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来解决课堂内外的纷繁复杂问题,很少进行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对话、沟通与合作。针对这个问题,田丽丽、金盛华提出了经验合作教学,这种途径培训主要是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学习,进行教育教学经验的沟通与传递,把自身的提高经常化。然而,要推广这一培训模式,进一步完善校本教师培训理论,仍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因此,我们于2004年开始探索合作学习校本培训模式并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

二、理论

(一)校本教育理论

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在学校中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按照欧洲教师教育协会的有关界定,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高等教育机构中采用的传统教师培训形式的最大缺陷是造成了教育实践与理论的二元分离,校本培训是解决上述分离、统整知识结构的理想教师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研究者汲取了杜威和皮亚杰为代表的经验学习理论的精华,注重经验学习的价值,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教师学习主体性,有利于教师把平时所学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校本培训模式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教师继续教育上的运用。这种培训模式以教师为本,强调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在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教师有权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并且有权亲自参与规划与实施,因而有利于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潜能、发展教师的独特个性,实现他们的自主发展。

(二)合作学习理论

王坦(2001)认为,合作学习即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通过相互交流,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共同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的基本解释,对任何学习者而言,合作学习是十分必要并且是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也应该掌握这种学习方式,通过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教与学的社会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群体的支持,需要一个合作、互动的环境。通过教师之间的语言交流、反馈等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三、实验研究

(一)研究背景

笔者于2004年9月对我校67名大学英语教师素质进行调查后发现,我校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统计结果表明,60%以上为青年教师,其中毕业不到5年的教师占56.7%;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只占全体英语教师的14.9%,讲师和助教各占20.9%和50.7%。特别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教师教学任务日益繁重,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进行常规师资培训难度加大。为了解教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状况,2004年9月我们对全体英语教师进行了前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8%的教师希望与本单位其他教师定期交流教学心得体会;76%的教师希望与本单位其他教师合作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可以看出,教师们已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师间开展合作小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条件。

(二)研究方案

1、合作学习校本教师培训模式

本研究的性质是行动研究,采用个人反思与团体协作反思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师个体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的基础上,促使个体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意识与行为,依据行动—研究一再行动一再研究这一步骤循环往复。在本研究项目启动之初,我们根据本教研部的教师实际情况确定了教师培训的目标:利用教师的集体力量,进行有效的合作,不断地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为实现或接近这一目标,我们确定了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模式,图示如下:

参与合作学习校本培训的教师为我校承担2004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25名英语教师。自2004年以来,他们先后接受过英语教学理论、合作教学法等教师培训,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教学理论与技巧,并初步掌握了教师问的合作技能。鉴于教师的知识层次和教学实际经验参差不齐,我们借鉴师资培养中的师徒模式,将教研室全体教师分为6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中由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互相观摩课堂,定期进行小组会议,一起切磋教学经验,商讨解决教学与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我们在这些小组中引入了合作学习的成分,如在小组成员中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鼓励建设性的相互交流,培养小组及个人的责任感,建立小组自我效能的评价体系等。

同时,为了创立持久而有序的合作环境,我们将教师间的合作形式确定为教学观摩和小组会议。这两种形式都是教师合作的有效形式,但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指导,容易使之流于形式。西方学者乔依斯(Joycee,B,)和许瓦斯(showers)(1985)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指导能帮助教师把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教学行动研究中的教学观摩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观摩形式,它不是以评价和划分等级为目的,而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实践,改善教学效果。为明确教师观摩的目的性,课题组在项目开展之初给小组提供了观课内容、计划等方面的建议,同时确定了教学观摩的具体步骤: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在观摩前共同确定观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在观摩中根据观摩的目的和内容填写听课记录表;在观课后填写教学反思表,以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对于小组会议,我们鼓励小组定期(一般是两

周一次)用英语进行小组会谈,由各组自行选定的组长主持会议,并负责进行小组会议记录的收集和保存工作。小组会议的内容由各小组提前自行确定,每次专注一个话题,在会议之前大家查一些相关资料共享,听报告,共同阅读、讨论相关材料,这样使讨论有更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小组会谈之后,教师要进一步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内容包括自己教学专业成长情况、教师之间的合作情况以及小组会议活动本身所需进行的调整等,然后作出进一步的合作规划,每一个小组在会谈后要以口头汇报(verbal report)的形式展示会谈中的成果。

2、研究工具

(1)课堂观摩表及反思表。课堂观摩表及反思表的内容是根据Hopkins提出的课堂观摩的三个步骤(计划、观摩、双向反馈)确定的。教师每次观摩课堂时填写课堂观摩表,记录观摩内容、目的,观摩之后根据授课内容和特点进行反思,将启发与体会记录在反思表中。

(2)小组会议记录。教师每次会议之后及时填写小组活动记录,内容包括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情况、教师合作情况以及对小组会议活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定期收集分析小组会议记录,对小组会议的形式和活动内容作出及时调整和改善。

(3)问卷调查和访谈。教师定期用问卷和访谈形式调查教师合作进展情况及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改进下一步行动计划。

3、成效分析

2006年3月我们对全体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份,收回有效问卷23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合作学习校本培训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通过合作学习校本教师培训,教师增强了教学水平自信心和教学动机,增强了合作意识。小组成员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集体反思使教师分享成功、分担问题、启发思维、相互促进。同时,教师们逐步树立了科研意识,在教学中搞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我们对参与培训教师近6年的科研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2004年之前发表论文总数只有16篇,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6项;2004年之后论文总数达46篇(其中核心刊物19篇),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22项。由此看来,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是十分显著的。

教学观摩和小组会议有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以及意见的交流与反馈。但培训活动中也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1)教学观摩活动的目的性不强。各组组内教师之间课程安排互相冲突,有的教师只能听到听力课或精读课的授课内容,不能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及时而全面的反馈。每次教学观摩后,授课教师得到的正面反馈多,反面建议少,不利于发现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2)小组会谈的讨论主题有时不明确,形式有些松散。原因在于有些小组没能严格制定会议计划。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适当调整,具体措施如下:小组成员依据新学期的课时安排,自行调整;小组成员合作进行科研课题的开发。课题组与各小组组长会谈,倾听他们的意见,给与建议,帮助其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

四、启示

低碳经济培训学习培训总结 篇4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意识到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变化。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并非仅是一个环保命题,也并非仅是一个经济命题,其实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政治问题,是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的根本解决办法。

经过认真组织培训学习关于永安市低碳经济知识网络之后,对什么是低碳经济?要怎么样在今后工作、学习中加以贯彻落实低碳生活理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三百年的高速工业文明发展阶段后,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中国能否切实贯彻生态化发展理念和低碳发展模式,将成为发展模式能否成功转型、中国发展能否对扭转全球生态格局产生积极影响的关键。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大家都在关注低碳,尽管它有很多障碍,但思维可以决定行动,观念会决定出路。

低碳经济并不一定比高碳贵。而且发展低碳经济完全可以靠市场机制去完成,一个原则就是让清洁能源更便宜,让能耗大的能源使用起来更贵更不划算。

当然,现在提到低碳,绕不开不久前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尽管此会议未能达成一个广泛共识,只勉强通过了一个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关注、重视,却是本次会议留下的宝贵遗产。从根本上说,“低碳经济”的提出,折射的是人们因气候变化对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焦虑和担忧。这一理念,是提倡人类以低排放、低污染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替代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环境恶化问题,任何国家和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对责任的承担也不能置之度外,所以早在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中就有关于转变传统的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表述。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更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从这个角度讲,低碳产业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可能成为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领跑者。这么说好像低碳概念离我们很远。但是既然改变传统的高排放、高污染生产和生活方式已成历史趋势,并将惠及未来。那么对于低碳生活,我们就绝对没有理由陌生。

小民百姓或许对中国“减碳”承诺的具体数字不敢兴趣,但是有些数字我们却应该有所了解。可以作为“生活经济学”的必修科目,进行参照学习,毕竟节能减排,推进低碳生活,除了国家宏观层面的“调结构”等大手笔,微观的生活层面,却是由我们每个人构成并推动的。所以,全体国民必须身体力行,大力践行“低碳生活”。低碳标签必须嵌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你的日常生活习惯。

看了《2012》,我们的感慨除了电脑特技的视听震撼外,结合本文主旨,应该还有一点,那就是末日会不会到来,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我现在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经济学告诉我们,搭电梯上下一层楼0.218千克、看电视一小时0.096千克、吃一个外卖便当0.48千克、丢一公斤垃圾2.06千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增加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低碳经济是地球的退烧药”。而低碳,并不必然意味着要过上苦行僧的日子。低碳并不等于贫困,低碳只是要求我们对浪费的生活方式有所制约。

一位能源方面的专家在参加哥本哈根大会后感慨,美国已经进入后石油时代了,朝着新能源的方向走了,我们和他们比差两个时代。但我们却还在像爆发后一样“得瑟”:比如不管大中小城市,到了晚上到处灯火通明,堪比琼楼玉宇,多是形象工程,却都美其名曰“亮化工程”。而美国、欧洲则没有这么显摆。

这折射出的是一种能源文化差异。还是那句话,低碳并不完全是政府的事情,老百姓的低碳生活也不可或缺。可以上网看看“低碳达人”的生活,新房装修“涂料、木材、地板砖、节能灯泡等等,都可以是节能的。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甚至根据情况走路、骑车出行,低碳的同时还可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在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低碳生活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通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 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

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篇5

通过参加这次网络教学培训,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参加互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使我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非常感谢网络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这次的培训内容丰富,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在听课之前,我总是认为新课标实施起来有些困难,毕竟各地条件不一样,我们这是农村,在各方面都不如城市,不仅包括外界条件,还包括学生、家长及老师的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功近利观念太强,他们倾向于应试教育,认为儿女只要考取大学就万事大吉。通过网上的学习,我明白任何改革在其初期都会产生阵痛,只要是对人民、对祖国有利的事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并将它做好。我们人民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还有生我养我的祖国。如果不搞好课改又怎么会培育得出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呢?只有实施课程改革,才能培育学生创造力,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如何做好规范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等。都紧跟我们的课堂,从如何做好教学设计角度,交给我们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学习之前,我们不少老师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不认同,有些老师就认为每天写备课是一种负担,通过学习我明白,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大力推进新课程的今天,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紧围绕新课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做好教学设计,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焕发生命力的课堂。

三、培训也使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更为系统。本次专家的讲座可谓:深刻独到,发人深省,作为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次此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相信,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理论沉积,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学习之余,我也自我反思,在讲台前已有16年的我,对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深入思考了吗?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观察或是管理学生纪律,或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考虑到对学生的有效性了吗?等等都是我经常思考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让我获得前进的动力,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要主动学习,主动研究。

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们锻炼、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训只是一种形式,它只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关键还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培训时间里,我能够认真听、观看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写好心得,培训后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个人希望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向更多的名家同行老师们学习,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

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总结 篇6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学好语言而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特殊学习方法和手段, 是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尽管学生会不自觉地使用学习策略, 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提供系统的指导, 学生则可以更全面、高效地掌握这些策略。语言学习策略专家Oxford指出, 学习策略之所以重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 策略是自学的工具 , 尤其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其次, 掌握合适的学习策略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自信, 且学习效率更高。策略培训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学习策略的良好途径。

策略培训专家发现, 把策略培训和具体的语言学习相结合, 并使学生了解运用学习策略的意义,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培训可以使语言学习过程更有意义, 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学习方法并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 最终使学生完全有能力主宰自己学习的全过程。学习者通过运用学习策略可以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语言学习任务。因此, 怎样指导学生将学习策略融入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1 研究设计

本项目综合已有的策略培训经验, 采用策略意识培训和具体的策略技能, 即语言技能培训结合为一体, 采用课内培训与课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旨在探讨: (1) 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策略培训前后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动态变化; (2) 经过策略培训后,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幅度。

实验研究的主要过程: (1) 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培训前后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动态变化; (2) 对学生实施具体的学习策略培训。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黑龙江工程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的一部分学生。学生被分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实验组接受一学期的策略培训, 对比组与对应的实验组有详尽的入学成绩。

“学习策略培训调查问卷”以Oxford的策略分类为基础, 并参照了O'Malley和Charmot及文秋芳等人的问卷测量表, 根据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而设计。同时, 为弥补上述调查问卷的不足, 研究者自行设计了采访学生使用的“英语学习策略面谈调查提纲”。

2 研究过程

策略培训包含两部分:策略意识培训和语言技能的课堂融入性训练。

第一阶段——策略意识培训。

第一步——通过问卷测量学生入学时策略使用水平;采访学生;总体策略意识培训。对实验组和对比组学生同时进行策略使用水平情况调查。采访八位来自实验组的学生, 以了解学生具体在实际学习中是如何使用学习策略的。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总体学习策略意识培训。让学生了解掌握好的学习策略, 可以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学习外语。

第二步——与学生签订学习计划合同。与学生签订学习计划合同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规划、管理和监控, 以便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水平。学习计划合同 (见附录) 包括:自我评估, 设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如:怎样安排学习时间, 具体学习什么内容, 完成与不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奖惩自己等等) 。

通过让学生指定学习计划并及时督促检查, 教师可以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

第三步——与学生签订学习计划合同。为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4 200个四级词汇, 课题组成员在实验班进行了记忆策略讲座。内容包括;学会通过音标、词根、词缀、同义词、重复、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记忆单词。

第四步——通过讲座进行听力策略意识培训。针对学生听力策略使用现状, 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开设一次听力策略意识培训。主要目的是将好的听力学习策略灌输给学生。同时, 基于听力的特点, 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意识培训: (1) 鼓励学生课余多听英语广播, 多看英文电影。 (2) 纠正自己的语音。 (3) 灌输一些听力理解技巧。

第五步——通过讲座进行阅读策略意识培训。教师在介绍阅读策略的时候, 结合阅读实例, 使学生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到的阅读策略。

第二阶段——语言技能的课堂融入性训练。教师将策略培训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使学生从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过渡到了解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旨在: (1) 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 (2) 通过有效的学习更好地掌握目的语; (3) 将课堂上练习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训练方法为:在日常教学的听说读写中, 随时指导学生使用相关学习策略, 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参照Cohen90年代中期对明尼苏达大学外语中级班55名学生口语策略培训的方法, 制定了具体口语策略训练方案。在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之前, 教师鼓励他们作一系列积极的准备, 说话时适当地采取口语学习策略, 使谈话能够连贯地进行下去, 在完成口语练习之后及时地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估。

3 分析结果及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策略培训对学生语言水平和对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水平的影响。在策略培训中共采集了三次学生成绩。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都在策略培训后的考试中超过了对比班。策略培训前, 实验组与对比组的策略使用状况大致相同。本研究中, 学生间接语言学习策略使用频率高于其他相关研究。本研究假设:经过策略培训, 学生策略使用水平应该升高, 但是结果并非如此, 而且非常出人意料。经过策略培训后, 除了情感策略的使用水平略有上升外, 其他五类策略都呈下降趋势。其中记忆策略与认知策略的下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意义。

研究发现策略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可能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 一种策略的使用只有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第一次策略使用水平调查发生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那时, 学生刚参加过高考不久, 此时测量的结果实际是对学生高中学习状况的反映。众所周知, 英语是高考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学生每周至少有六节英语课, 三个早自习, 外加学生课外复习、预习的时间, 学生一周用来学习英语的时间超过20小时。而第二次调查则是在第一学期末, 测量结果反映的是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状况。大学生一年级没有通过四级考试的压力, 英语每周只有四个学时。根据教学大纲课内与课外1∶2的要求, 大学生在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至少应该是八个学时, 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达到这个要求。而学习策略的使用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发生。经过策略培训, 学生虽然了解了许多有用的学习策略的存在, 但是由于学习时间的减少, 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将所有学到的策略知识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去。所以, 大、中学生在学习时间上的差别是第二次调查策略使用总体水平明显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下降趋势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意义的两类策略, 即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 均是与语言学习活动直接相关的直接学习策略。策略培训并不是决定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唯一因素, 学生的内在因素往往起更重要的作用。第二, 学生从了解一种学习策略到在学习过程中能自如地运用需要一个过程。短期的培训并不能足以使学生从了解一种策略到真正使用它们。而且, 任何策略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涉及其使用问题。大学生英语学习时间比中学生的减少影响了他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去实践运用学习策略。第三, 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似乎比策略培训更能决定学生使用在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策略。第四, 在策略培训中, 将诸条策略一一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似乎不太可能。有些在实验中得到很好培训的策略使用水平的确在第二次策略使用调查中有明显提高。

从以上统计结果看出, 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对学生有以下影响。第一, 实验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末的考试中都比对比班有明显提高。第二次策略使用水平调查问卷表明, 没有经过策略培训的对比班比实验班的策略使用频率更低, 而且成绩也不及实验班好。由此可以看出, 策略培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第二, 在本次实验中策略培训对提高学生策略使用水平没有显著作用, 但这并不说明策略培训对学生没有影响。策略培训前后实验班学生对不同策略的使用频率发生改变, 而对比班学生的策略使用频率没有发生改变。在策略培训中, 教师坚持让学生做学习计划, 学习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 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并积极想办法改进。所以,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有所上升。另外, 策略培训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被动, 不喜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不喜欢与别人交流的问题, 经常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这使学生的社交策略的使用频率也有所提高。

总之, 本次实验结果证明策略培训对学习成绩提高方面有促进作用, 但不能提高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水平。虽然实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但是这项研究揭示了大学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件尤其重要的工作, 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策略培训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4 启示

本研究中的策略培训尚属探索阶段, 由于缺乏经验, 有许多疏漏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但它也给我们许多启示。

首先,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策略培训是必要的。学习策略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进行策略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更加高效地学习语言。

其次, 全面的策略培训也是很难驾驭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 对所有的学生用同一种方法培训不容易达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背景、不同程度、不同性别的学生, 应量体裁衣, 因材施教。

培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学习策略培训的重要性。大学英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 如果不能认识到策略培训对英语学习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策略培训。

研究特别证明了一点,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决定学习策略培训的一个关键作用。任何策略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涉及其使用问题。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比策略培训更能决定学生如何学习语言。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他们是否真正乐于将学习策略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去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实践中, 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使策略培训更有效地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总结 篇7

关键词:教师培训类型 学习动机

在职培养属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是对在职教师展开的一种职业性再培训的教育方式。知识经济社会的背景下,“在职培训”已成为或正在成为教师生活中的“关键词”,它是培养、提高广大在职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的类型及其学习动机,因为中小学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动机直接影响其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一、在职教师培训的类型

钟祖荣教授指出教师培训模式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在职教师在一定的培训理论指导下,为达到特定的培训目标,培训者、受训者、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诸要素之间形成的结构及其运作机制;其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与培训管理等。

笔者认为,教师培训类型是教师培训模式的下位概念,即按教师培训模式的构成要素之一:培训主体为依据而划分出的培训模式。

近十年来,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摸索的进程中,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不断创新。从培训主体上看,逐渐打破了以教育培训机构和高校为主的局面;从教育类型上看,逐渐由以大学为本向以中小学为本和二者相结合转型。本文参照学习者分类,以学习动机为标准,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分为三类,即政府培训、项目培训、校本培训。

二、各类教师培训参与人群及其学习动机分析

(一)政府培训

政府培训组织实施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中的教育学院以及市区县的教研室,它以国家统一规划和课程标准为指导,参照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相关政策法规,是一种由政府指令且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的培训模式,强调统一性和外部需求。

政府培训对教师的城乡差异以及内在要求关注不高,不合需求的供应必然导致参训教师积极性较低,培训的实效性低下。因而,有机会参训的城市中小学教师往往为完成学校规定任务而学。另外,政府培训类型中“学历达标”“继续教育学分”等激励机制的存在,可能导致参训教师参与学习的功利性动机过强,使他们参与培训只是为了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职务升迁。

(二)项目培训

这是一种由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培训模式,参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在培训权与经费获取上,主要通过竞标等途径争取;运作过程中依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实施效果以及教师需求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培训类型以项目的可行性为前提,而很少行政性干预;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服务信息。

项目培训在某种程度上将所得经费向农村中小学及贫困地区教师倾斜,因而参训教师大多来自农村中小学。这一培训存在“骨干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作为骨干教师,他们对自己需要什么有着更清晰的认识,因而,他们参与学习的主观动机强于外部压力因素的影响。”《潍坊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问题调查报告》一文表明,2010年潍坊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参加培训的动机”方面排在前四位的是“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教育改革发展所需”“力争成为学科骨干或带头人”“增强竞争力,以求发展”,其关注度分别达到了85.63%、68.23%、61.61%和56.43%。可见提升素质、与时俱进是参与此类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突出特点和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秉持终身教育的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的理念,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中心,以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为专业发展基地,注重教师的主动参与,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的反思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校本培训有以下特点:它是一种校内培训活动;它是在教师任职学校内部进行的;它以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为主要形式;它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最终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参与此类培训的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得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关键因素,他们获得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往往优于年长教师,而且年龄的优势使得他们有着更长远的教育路途,因此他们更加注重未来,认为参与教师培训是为了日后晋升和进入更好的学校工作。相关研究也表明,在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引导下,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来源于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因此青年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存在展示自己在教育领域所具有的能力,并为获得他人认可的学习动机。

三、结语

学习动机是教师学习行为的动力系统,教师自己最清楚教育之路上需要什么,以需要为思考的出发点,来选择对自身最有益的培训,教师培训的意义才能得以最大化,所以教师在选择培训主体和培训方式上以其学习动机为基础,符合其学习动机,则会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反之亦然。因而,无论何种形式的培训,都应找到最符合的培训对象,把最优的资源用在最适的地方,才能提高在职教师培训的质量,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 [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方,钟祖荣.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1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3]马效义.近十年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4).

[4]孙二军.浅析中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现状及趋势[J].新西部:理论版,2011(12).

[5]尹红芳.多样化:教师专业化培训模式的基本趋向[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2).

[6]王玉秋.“项目模式”教师培训的政策支持及监测评估[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7]漆国生,张守荣.广州市农村中学骨干教师培训质量的调查[J].教育探索, 2011(6).

[8]王水玉.潍坊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问题调查报告[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5).

[9]李方,钟祖荣.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1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作者简介:

培训学习总结[定稿] 篇8

有幸参加陕西师范大学远程培训平台举办的国培,在培训中先后聆听了专家教授赵克礼老师、张立昌老师、张举范老师、李新成老师、刘天才老师、焦建利老师、刘良华老师、王淑兰老师、贺卫东老师和白浩老师的专题讲座,精彩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培训的课程设置很适合我们的教学需要,我现将这次培训的学习进行以下总结

在视频讲座中,刘良华教授教给了我一个新的词汇——兴发教学——在教学中兴起、引发学生的激情的教学方法。这个概念,这种方法,以前我是没有听说过的。刘老师还告诉我们 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并要把重点与难点严格分开,做到先重点后难点。刘老师还告诉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学会----“察言观色”,也就是要注意学生听课学习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行为。听了刘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上课和备课的整体思路以及要注意的事项。

2在后面的视频讲座当中,我们听了老师对“解惑”这个问题的阐述。我们从韩愈那里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个时候只是把“惑”做了肤浅的认识。在本专题中,专家老师告诫我们: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让学生“先学”然后老师再“教”。这种理念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革命性的理念,因为在我以往的教学行为当中都是我先给学生讲,讲完了让学生做练习来巩固知识和技能就够了。现在听了教授的讲座才知道原来我还是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人,并没有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老师还告诉我们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的道理和做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行知”理念了。让学生在“自治”中成长,这样的理念,确实有耳目一新之感,我会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去偿试的。专家老师还阐释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老师的人格魅力比老师的知识和智慧更为重要,把人格魅力提高到这样的高度也是我以前没有听过的。我只知道“亲其师信其道”,听了这一讲座,我才明白,要让学生亲近自己,人格魅力是关键的因素。老师自己没有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怎么会亲近你呢?专家老师还告诉我们建立个人魅力的途径和方法,非常有启发性。

3在班主任工作的专题讲座当中专家告诉我们做一名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比如: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对学生的仁爱之心等等能力的重要性。一再地告诫我们做班主任的一定要处理好班主任所应对的诸多复杂的关系,认为处理好了这些关系就是给自己的工作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空间。这个理念我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当中确实还没有太在意过,我一般来说都是关起门来进行班级管理的,走的是一条很封闭的路。

4在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当中,专家老师的讲座让我知道了心理健康的内容,知道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知道了教师心理健康的特质——智力健全,有健全的自我观念,能适当的自我控制,能有效地面对环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也大致上知道了我国老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也知道了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和途径。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特别注意自己心理健康问题,做一个阳光的老师,让学生生活在快乐当中。

5在关于 “国培计划”的专题讲座中,我了解了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知道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都为“国培计划”投入了巨大的资金经费。国家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专门聘请了一大批高水平、有影响的专家来承担本项工作。听了讲座,我也确实感受到专家老师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了解了本次培训的总体设计和过程,及其目的和要求。

6还聆听了尊敬的王淑兰老师有关教研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讲座。王老师采用案例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这个专题所涉及的内容。阐述了教研人员心理健康的内涵,教研人员心理健康的标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以及如何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四大问题。确实对维护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指导性价值。

7在有关师德修养的专题当中,通过老师的系统讲座,我了解了我们在师德修养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的误区;老师还引导我们学习了什么是 “师道”、引导我们对“师德”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了解现代师德修养的内涵及实践意义;了解“教育”的本意。在我们的学校当中领导们也经常对我们进行师德教育,但是现在听了专家的讲座,对“师德”和“教育”这样的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8对教师培训问题,专家也给我们做了讲解。说实在的,我们在职工作的老师参加过许多的培训,好多的培训都走过场,不是培训内容空洞,就是培训方式不科学——让聘请的老师坐在台子上一天讲到黑。因此,许多老师都对培训没有

了兴趣,甚至厌倦,都有一种应付差事的心理。针对这样的现状,主讲老师讲解了参与式教师培训这一新型模式,强调平等参与、共同合作,尊重多元、形式多样。这就发挥了老师们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确实有自己的特色。在关于网络问题的讲座中,老师讲述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持等问题;还对网络学习进行了概述,对目前国内外主流网络学习的平台的功能做了讲解,让我们对E-learning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了解。老师还为我们分享了部分软件,这对我们以后的网络学习和资源利用有指导意义。

10在本次的培训当中,专家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有价值,专业性非常强的资料,这是让我们喜出望外的。平时我们要从网上搜索一些专业性的资料,要么是要收费下载,要么就是不对我们的胃口。在这次的培训平台上,我们可以很集中,很系统地得到非常专业的资料,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都是非常大的帮助。

上一篇:个人医院工作计划下一篇:团委慰问活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