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课题研究计划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阅读课题研究计划(精选14篇)

语文阅读课题研究计划 篇1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的现状:我校语文教学一直处在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

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强调语文

教学的开放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生

活,吸收社会生活的新鲜养料,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

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特点是要注重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学习实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途径。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准绳,根据课程改革理论、语文学科的特征和学生心理规律、依据活动教学、创造教育学、创造心理学等理论原则,坚持课堂教学活动

化、实践活动教学化、课外活动补充、延伸课堂教学的教研思路,让学生在活

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研究目标

1. 重新全方位认识语文学科,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2. 活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3. 通过课内外的语文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四、研究原则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验人员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2. 主动性原则。理论上、研究过程和方法上与人合作相处上主动学

3. 整体性原则。课题自身具有针对性、整体性、可行性,要保证课题研

究的成功,要有组织的协作进行。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激发学生阅读活动的兴趣。

3.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有效提问。

4.整合学生的问题,在讨论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5.鼓励问题生成,鼓励创新思维,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共同提高。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原有的阅读状况。

2、行动研究法,结合自身及学生实际,开展各项阅读活动实验研究,边

实践、边学习、边研究,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个案法,选定表现突出的几位学生,观察其变化过程,做好记录。

4、文献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收集积累相关资料,了解借鉴前人的研

究成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七、研究的对象

初中各年级。

八、研究周期

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

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拟定、完善方案,动员、部署阶段;

第二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

深入课题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10年2月至2010年3月)

结题阶段。

总结过程、方法、经验、成果,准备材料,迎接验收。

九、研究步骤

1、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方案,并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研究。

2、定并推广实施课题计划。

3、课题小组指导实验的全过程,掌握推广的情况,并对实验进行总结验收。

十、研究的主要预期阶段成果

准备阶段:撰写学生原有的阅读能力不强的调查报告,积累相关资料。

实施阶段:逐步完成研究计划,并作个案记录、分析、总结。

总结阶段:总结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经验,完成研究报告及论文。

十一、研究的组织管理

负责人:

组长:

副组长:

资料员:

语文阅读课题研究计划 篇2

2011年7月,《中国教育报》全文刊载了深圳市新安中学语文教师吴泓的暑期阅读计划,本刊予以转载,希望这份由中学老师自己制作的暑期阅读计划对广大的教师朋友,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有一些启示作用。文章如下:我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我认为,教师的阅读应该从教学出发,即从学生在某一学段的学习需要出发,这决定了我在阅读过程中要根据教学需要来充分考虑“读什么”和“为什么读”的问题。以我为例,暑假过后我要引导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诗经》《边城》《老人与海》《中国当代诗歌(1979年—2009年)》等4个专题的研究性学习,那么我的暑期阅读计划就会围绕上述4个专题进行。就《诗经》专题来说,我要再一次翻阅姚际恒的《诗经通论》、闻一多的《诗经研究》、余冠英的《诗经选译》、程俊英的《诗经译注》、金启华的《国风今译》褚斌杰主编的《〈诗经〉与楚辞》和王巍的《诗经民俗文化阐释》等书,以此来反思自己在上一次《诗经》专题中的长处或者不足,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和补遗。当然,仅有书籍阅读是不够的。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有关《诗经》研究的最新成果也会成为我关注的对象。如第一次的《诗经》专题,我就搜索到王开林著的《穿越〈诗经〉的画廊》中的系列文章,李书磊著的《重读古典》中的《河边的爱情》,洪烛著的《抚摸古典的中国》中的《〈诗经〉里的那条河》……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围绕着学生“读什么”来推进教师的阅读计划最大的好处是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成长。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篇3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都一样有了对某一件事物的浓厚兴趣,观察会愈细致反应会愈清晰,创造性思维和各种智力活动也最活跃。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和合乎科学的各种手段,精心设计45分钟,灵活多样找准教学切入口,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习思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其最大热情引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积极地、活跃地参与语文学习。所以有兴趣才有阅读的量,才会提高阅读的质。

二、创设环境,使学生多读书

为了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进行阅读教学时,我往往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读完后,让学生迅速说出它的主要内容。在阅读的速度上也提出要求:最低限度要达到每分钟500字。并开展“比比谁讲得多”等方法促进学生阅读的速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是无须怀疑的。因此,在平时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写日记、摘录或读书笔记。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办各类小报。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而不是纯粹的“书呆子”。这不仅让学生感到乐从中来,也学到了阅读的真本事。

三、坚持在“读”字上下功夫

这个“读”也很有学问,笔者认为应指导学生“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会语言的形象。阅读,要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留心文中平凡的人,普通的物,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平常处见真谛、感受、体验语文品味、揣摩、领悟语言的感情与神韵,理解独到的艺术与适当的运用技巧,使学生自由的进入神奇美妙的境界。语文课本是范读之好读本。

2.挖掘语言的情感,认识和情感是相生相伴,互相促进的。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将认知的发展置于情感发展的平台上,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品析、感受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念、态度,体会意蕴,体验情感,站到作者的位置上考虑问题,与作者沟通心灵,形成情感的共鸣,使思想进步,使感情升华,使心灵净化。

3.理解语言表达的方法。通过阅读、琢磨、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表现与描述的,怎样借助于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深刻的立意和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欣赏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美,客观地、恰当地评价,以对内容的理解促进语言的理解,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验表达的效果,领略作品的韵味。

四、引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内动力

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学生才能不断地“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一个人具备了阅读能力,才能够凭借它选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人们把阅读能力比作一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现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人类知识正成倍增长。语文教学重在让学生们专注阅读,阅读教学应当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实践阅读,他们才能从中获取知识,体验审美,发展智慧,习得技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参谋,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选择和实施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者,是学生阅读探究活动中的平等参与者,而不应是学生参与阅读的限制者和总结人。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的“教学建议”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审美体验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身个性化的阅读,而非教师的一叶遮百树的模式教学。而倡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已经成为现今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从语文教学的任务来看。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发展语文的应用能力,而这种应用能力之一就是培养阅读能力。

五、根据文体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能力

初二语文阅读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但据了解,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阅读过程中自觉性低下,没有耐心,注意力分散,视阅读为任务;二是爱读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等。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阅读面狭窄、想象力贫乏,创造性受抑。总之,现状不容乐观,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刻不容缓

二、指导思想:

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更是我们与外界生活进行信息交换的最佳途径。它给予我们丰富的精神滋养,引导我们感受生活的真善美,继承文化历史传统,从而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我从《语文课程标准》认识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制定了该读书计划。

三、课外阅读活动的目标

通过读书活动,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四、活动主旨:读古今中外经典佳作,做勤奋好学渊博少年

五、阅读内容与进度安排:

学生必读的图书目录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语文课本课外配套读本。除此之外读书内容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而定,可以诵读古诗词,也可以阅读名著,背诵名言警句。

六、课外阅读活动的具体措施:

1、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每天课间操集中阅读。

2、加强班级美文鉴赏角的建立。

3、给学生推荐阅读材料,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4、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选择,鼓励学生谈阅读后的感受。

5、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的作用,积极督促学生阅读。

6、重视课内外衔接增大阅读容量,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7、指导学生阅读

(1)上好阅读课。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像如何学会提问,如何学会圈点评注等,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营造读书阅读氛围。(2)做好读书笔记。

让学生把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记在读书摘记本之中,这样做既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又帮助学生完成了部分积累和消化。

(3)交流读书方法

高中语文个人阅读计划 篇5

第一,课本篇目必修部分,选择经典篇目进行课堂学习精讲。这一部分,主要是老师引导,按照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推行课堂学习模式,力图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对高考题的针对性题型练习,扎实的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二,课本篇目选修部分,采取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先有老师制定选修课文部分的学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自行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这一部分主要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进行集中学习。

第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阅读。可以采取隔周阅读的方式,利用语文课堂连堂两节课的时间进入学校图书馆进行自由阅读。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有总体规划,有具体要求,定期查阅学生的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图书,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第四,主题单元阅读。这一教学活动以课文单元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相关课外资料,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阅读、写作及组织活动能力的锻炼。老师明确单元阅读主题目标,提供与本单元主题相

1 关的参考资料的篇目,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课外资料的搜索、筛选和阅读。因为之前通过对课本必修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元主题内容,所以在搜集资料阅读时倾向性会比较明显,单元教学目标会得到更深入的实现。老师每周利用一节课对学生的课外搜索阅读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出最佳的课外资料和最优的阅读心得。

尔后,班级汇总。以班报的形式编排成阅读资料进行班内传阅。班报采取小组轮流编辑的方式,每周一期,报纸主题切合课本单元主题,版块内容全部来源于学生自己的资料搜索和整理,形式灵活多样。这种教学形式既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寓知识于趣味中,无形中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让课外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孩子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通过读书,让他们亲近文学,走进书籍,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成为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二、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喜爱读书,让书伴学生成长。

2、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阅读能力,欣赏能力。

4、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课外阅读活动构想

1.合理推荐阅读书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根据新课标读书要求,合理向学生推荐本学期的重点阅读书目,分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学生必读书目:《爱丽丝漫游奇境》、《列那狐的故事》、《绿野仙踪》、《水孩子》、《希腊神话故事》、《彼得•潘》、《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长袜子皮皮》、《爱的教育》。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建议好、中、差三类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家长会,让家长知晓,让学生明白。

3.晚间、课外阅读活动形式多样,有孩子们自由的静静阅读,有跟课文紧密相关的主题阅读,有班级共读的阅读指导和阅读检测汇报课,有好书推荐会,还有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课。通过这些形式的课,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读书交流,使学生处理好精读和粗读的关系,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

4.结合学校阅读等级考试和对学生、对家长、对老师的阅读激励措施。对学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期末根据学生的阅读等级考试情况评比班级和年级“读书明星”,动用班级课外阅读专项奖励基金和其他形式进行奖励。

四、和晚间课外阅读活动相关的措施

1.创建各班图书角,培训各班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的管理、统计工作。教育学生爱惜书本,及时归还。

2.营造一个书香班级。

⑴ 以身作则,从老师自身做起,每次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读书。

⑵ 记住班级读书口号“走进教室就看书”,要求每个同学无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走进教室就看书。记住寝室读书口号“事情做完就看书。”要求每个同学无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就看书。

3.开展“读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换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活动。开展班级和年级“读好书、写好文”优秀读后感评比。开展“班级故事会”(以神话为主题),评选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班级“故事大王”。

4.建立好班级好书交换站。

6.在家长会上,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阅读,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总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随着读书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让好书伴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这群“肚子好饿的毛毛虫” 成为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胡令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7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 要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得, 就需采取诸如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小组竞赛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取知识。笔者在教学《周总理借书》这节课时, 为了把课堂打造成高效和谐的课堂, 特意翻阅了大量资料, 并在查找资料时写了一篇充分体现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精神的笔记。当笔者声情并茂地把笔记内容介绍给学生时, 学生可能是受到笔者“声情并茂”的感染, 都被感动得流泪了, 他们体会到了总理精神的伟大, 所以在笔者讲课的过程中学生听课听得特别认真。

二、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

有关资料表明, 小学生的定力和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为此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兴致盎然, 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主动性思维。一是当小学生在课堂上和教师说“教材课文内容掌握得差不多了, 没有其他问题了”时, 这说明学生要开始“偷懒了”, 此时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接续工作, 紧跟着追问加深课文理解的问题, 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课文。二是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跟进“服务”, 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惑答疑, 最后使学生了然于胸、豁然开朗。三是当学生的学习思维处于低谷不愿意动脑去解决问题时, 教师要及时提出可能引发学生注意力的问题,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只要学生有了语文的学习兴趣, 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进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会对学生将来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因为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 会成为学生个人的一生的宝贵财富, 让学生受用终生。为此, 在小学阶段就要想方设法、下大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让他们边读、边想、边记, 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 就能自己去找书读, 就能有所收获。“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特征、社会风貌等。如《祝福》中那“年年如此, 家家如此”的年终祝福的气氛, 鲁四老爷那阴冷、破旧的书房, 柳妈的愚昧迷信, 鲁家对寡妇的鄙视, 鲁镇人与人之间毫不关心的冷漠关系, 构成了一幅当时的社会风俗画。在这风俗画里, 无不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 为悲剧人物祥林嫂设立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典型社会环境, 把她一步步逼向生活的尽头。这也使小说中的人物与主题更典型, 更具有普遍意义。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以上三方面鉴赏小说后, 还应注意启发学生认清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之间的关系。当然, 如果对某部然说得有些低俗, 但是它至少说明阅读能够给人带来“财富”。所以, 更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小学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基础, 学生进行学习遇到什么难点和重点, 了解透彻后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减少教师课堂教学的无效劳动。在教学中注重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进而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去质疑。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告诉笔者应在小学生感觉到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提出不懂的问题。在讲《蝙蝠和雷达》这节课时, 有个学生很冒失地站起来提出了“为什么课文中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学生提出问题, 说明他在动脑, 此时教师要保护好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问题先去读教材想办法了解。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要注意发动全体学生互动交流, 经过讨论交流来着力培养学生解疑释惑的能力。

五、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

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家庭不同、经历不同, 所以小学生上学时, 会在事情的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也都存在差异。为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按照新课标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本,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的课堂互动交流要对学生分出层次, 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安排和不同的教学策略。

六、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教师和学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教与学, 因为没有了教就无法让学生跟着教师学, 反之亦然。在课堂互动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即使是不正确的意见, 教师也要认真听, 然后予以及时纠正, 这样不会打击学生在课上发言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麻雀》一文小结时说:“这篇课文记叙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故事,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的母爱”。教师的话音还没有落, 有一位同学立刻站起来说:“老师, 我们不应说是母爱, 因为教材中并没有说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笔者当时脸红了, 马上笑着说:“你想得很对, 老师的概括不准确, 那么你觉得该怎么说才准确?”课堂顿时活跃了, 学生七嘴八舌地交流开了, 经过交流最后得出了结论。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十二小学)

小说作全方位的鉴赏, 还需从结构、文学语言、艺术表现等诸多方面进行细致分析, 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小说的精到之处。

综上所述, 在中职小说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分析中不仅得到了小说的主题, 更有助于提高中职生小说的鉴赏能力,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个人文学修养和基本素质, 对其一生而言, 将受益匪浅。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阅读研究 篇8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原动力。在教学课文时,我们就要紧紧把握所有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契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潜能,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阅读的不同形式与不同内容,分别采用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激发情感、开展竞赛、分享成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了从网络下载的《爱莲说》朗诵音画视频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到视频中含苞欲放的莲花,听到名家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朗读声时,他们那种急于阅读、探究、品鉴课文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出来,立即非常主动地、自觉地、不约而同地,合着视频中的朗读节奏大声地、极富表情地诵读起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动力就会被极大地释放出来,便会产生极强的学习动力。

二、授之以渔,培养能力

语文学习与任何学科的学习一样,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学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教给学生诸如默读、速读、跳读、浏览、精读、反复读等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文中出现的难点、要点、考点等。其次要教给学生朗读经典名文的正确方法。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阅读方法。

比如,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如下朗读要领:五言古典诗词的朗读一般只有两个节奏。以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为例,朗读的节奏应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而七言古典诗词的朗读一般为三个节奏。以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朗读的节奏应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如,教学散文诗时,应该教会学生在紧紧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线索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读出文章的气势与情感,“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文章所写的内容似乎出自我手,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似乎出自我心。

三、关注体验,引导探究

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反复地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本中所寄寓的作者的情感进行体验和思考,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反复阅读中接受美的情感的熏陶,接受文本中所蕴含的智慧的启迪,获取愉悦的审美体验。教师还应该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兴致勃勃的阅读中来,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参与学生的课本剧表演——扮演其中的角色等。比如,我就曾经在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皇帝的新装》中扮演过大家都不愿意扮演的“皇帝”角色。此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会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对文本中表意不甚明了或者情境跳跃性比较大的地方进行精彩的补白。

比如,在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我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全诗大意的情况下,自选其中一句诗从某个角度进行深度的情感体验,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形诸文字。结果,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对这首诗进行二度创作时,把诗人抑或诗人的妻子——“君”丰富的内心情感演绎得非常细腻与精彩。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只要为学生创设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阅读情境,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强烈兴趣;只要授予学生阅读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基本方法,就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文本的审美意蕴等,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文本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培养阅读和探究文本的能力,开发智力等,还可以借此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品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格式 篇9

本阶段的工作目标如下:

⑴“十注阅读法”基本成型,学生能较熟练的运用“十注符号”开展批注性阅读,基本养成了“十注阅读”习惯,通过“带疑初读”,基本能独立完成学案第一环节的相关内容;

⑵深化、拓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继续加强小组合作成型化建设,小组长能充分的发挥职能作用,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工、实施信息的传递与整合,能得出组内的集体阅读成果,有效的组织小组进行较有深度效度的合作学习;

⑶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是合作学习小组凸显合作效能和延长生命周期的根本保证,“立体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课堂合作学习机制的建设”、“小组学习习惯的建设”、“小组德育品行的建设”、“小组校纪班风的建设”、“小组清洁卫生绿化责任制度的建设”、“小组课外主题活动开展的建设”、“小组家庭管理联系制度的建设”、“小组捆绑式学习发展的建设”。

⑷核心目标的教学基本达成,能做到一个“五环节课堂教学”与一个核心教学目标的紧密对应,基本实现“一课落实一个目标、一课得到一项发展“的教学目标。

⑸认真落实每两周一节的“自主推荐课”,授课小组能自主选择学习文本、自主提出学习目标、自主开展文本备课、自主进行文本解读、自主组织班级学习、有质量的解答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

⑹严格按县课题组要求撰写和上传上一实验阶段的相关材料和完成本实验阶段的材料撰写和上传任务。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习,服务教学。

为了提高研究水平,课题组间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培训学习,并要求实验教师全员参与,实验教师必须有学习记录。除了集体培训外,实验教师要加强自学,推荐学习资料有:《语文:表现与存在》、《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及关于文本细读的资料包。每位教师认真研读以上书籍,及时记录阅读收获。

(二)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研究。

1、充分理解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准确把握合作学习小组“立体化”建设八个方面的实质内容。

2、以合作学习小组为最基本的学校管理评价单位,将传统的“学校管理→德育处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管理模式更新为“学校学习小组管理制度建设→学习小组管理→德育处管理考评→班主任管理绩效考评”的新型管理模式。将合作学习小组作为最核心的评价元素,将合作学习小组组长作为最基本的管理责任人,将班主任作为协助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管理的最基本的责任人。

3、认真落实“小组捆绑式学习发展的制度建设”研究与“小组课外主题活动开展的建设”研究,将课外作业完成与评价纳入“小组课外主题活动”中。

(三)继续认真开展20__年秋未完成的工作研究。

1、继续开展“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细节的成型研究。

⑴有效保证落实无干扰状态下的独立的“生态阅读”,确保第一环节(结合十注、感知初读)达到两个基本标量,即“在读中批注、在读中感知”。

⑵教师应根据课文长度和深浅度明确上线阅读时间要求并逐步提高有效阅读速度。

⑶一般情况下,应多采取“默读”的形式,边读边“静思默想”,力求获取最佳的阅读初感。对于篇幅短小的诗歌、散文,也应该在“默读”后再采用其他的朗读形式。

⑶严格要求学生运用全县统一的“十注”符号,如教师和学生有更简便实用的创新批注符号,应大力鼓励。

⑷认真开展落实对“十注”情况的检查,记载、评比工作,每一至两周必须让学生上交课本进行全面检查,,开展小组及个人评比,对“十注”完成好的给与奖励,完成不好的提出改进要求。

⑸)定期开展优秀“十注”展示,对其中有个性的、精彩的文句注、感知注、反刍注作者大力表彰宣传。

⑹)积极创新“十注”形式,广泛运用点评句、对联句、对偶句、排比句、短诗句进行标题注、文句注、感知注、反刍注。

2、继续开展“自主推荐课”的研究。

⑴将该课程纳入学校管理范畴,严格按每两周一节自主推荐课排课。加强小学课改学校对该课程开设及管理工作。

⑵积极开展自主推荐课模式创新活动,强化教学的有效性。目前的模式有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A、文本主导式

以对文本的解读为平台,以发表自己对文本解读的成果为主要任务。教师预先将文本解读备课任务安排给指定的学习小组,教师对导学小组的备课给与细致的指导,并提出改进后,由导学小组分工授课,组织其他小组的合作交流,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给于及时的点拨、指导、矫正、评价。

B、学案主导式

以对学案的学习为平台,以带领组织其他小组完成对学案的学习为主要任务。教师预先将某学案的备课任务安排给指定的导学小组,教师对导学小组的备课给与细致的指导,并提出改进后,由导学小组分工组织其他小组开展学案学习及合作交流展示活动,导学小组要及时对展示情况进行矫正点评。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及时对导学小组的教学组织给于点拨、指导、矫正、评价。

在以上自主推荐课形式中,教师指导、矫正、评价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是成败的关键,从文本的选择到活动的结束,教师始终要和导学小组一起开展教学组织研究,尤其在课前要对导学小组的备课、教学组织设计、问题的预设及应对策略给与详尽指导。

三、活动安排

2月:

1、制定学校实验工作计划,上传计划。

2、召开课题组工作会,安排本期课题工作。

3、集中培训:王崧舟《文本细读与文本诗意的开掘》

4、小组合作学习培训(2-5周)

3月:

1、参加县课题组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模式20__年春工作部署会暨小组合作培训会。

2、组织实验教师参加“语文发展性阅读”论文评选活动。

3、各实验班级加强小组建设,让插班生尽快融入学习小组。

4、集体培训:学习《文本细读与小学语文教学》

5、第一轮五环节研讨课(6年级)。

4月:

1、组织教师参加县课题组“中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模式”“阅读能力层级目标课”、“自主推荐课”课展示活动暨研讨会。

2、第二轮五环节研讨课(5年级)。

3、实验班级“十注”批注评比。

4、集体培训:学习《文本细读,成就精彩的语文人生》

5月:

1、第三轮五环节研讨课(4年级)。

2、实验班级“十注”批注评比。

3、集体培训:于永正谈“文本细读”

6月:

1、评选校级优秀学习小组。

2、实验教师过程考核评价。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为指导,以“好书伴我成长”为读书活动主题,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之中走近名家,阅读名著,享受经典,快乐成长。

二、阅读目的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我们特别推出了“读名著、背诗文”活动。新课标也提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三、要求与措施

1、做好图书推荐工作。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学生推荐一批好书。本学期新增了三样读本,分别为《爱的教育》、《乌丢丢的奇遇》和课文配套的《同步拓展阅读》。

2、认真管理“班级图书角”。学生每人至少带两三本图书,让学生走进教室就读书,并选出图书管理员,认真管理。

3、鼓励学生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

4、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规定每周阅读课,做到和学生一起读书,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明理懂事、陶冶情操,享受成长,学会做人、处事、交往,从而在班级内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文化氛围。每个学生的书包里每天都要装着一本自己喜爱读的书。

5、四人一小组,开展交换阅读,组长负责监督,及时向老师汇报读书情况。在小组内开展小型“书友会”,推选出优秀小组到其他组交流读书经验,促进读书兴趣。

6、在家长会上,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阅读,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四、具体安排

(一)阅读安排:

①阅读时间:每天课余时间及放学时间为自由读。每周一节课为阅读指导课。教师在阅读前,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

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②阅读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练习写读后感、学习体会等。③背诵古诗:背诵《经典诗文》,尤其重视要记忆名句

。④背诵教材中的好片断及优秀散文。

(二)具体活动安排 2017年9月:

1、宣传发动,学习学校有关读书活动的文件、计划。

2、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学生个人读书计划。

3、帮助布置读书任务。

4、召开读书主题班会(讲成语故事、古诗背诵比赛)。2017年10-12月:

1、学生参加图书交换日活动。

2、召开读书主题班会。

3、读书专题板报比赛(手抄报、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后感日记等)。

4、师生同读两本书活动,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并做测试。2018年1月:

1、学生学年读书总结。

2、评比出年度“阅读大王”、“班级读书之星”。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篇11

【摘要】语文是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课程,同时也是提升全国人民基础语文素质的重要阶段。而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性也日渐提升。此阶段的学生思维逐渐成熟,此时良好阅读技巧及方式的养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质。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有效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高耗低效”应该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在语文教学上的真实写照,亦即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真实现状。通过对多所高校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将阅读作为语文教学重点,其他方面教学则以辅助形式出现。如此多的时间投入应该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通过基本语文考试就能发现效果很差。

我国中学教学重基础,因此在语文这一最基础学科上的精力、资金投入仍在不断加大。为了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水平与成绩,我国中学必须对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解决。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阅读”训练

语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应该以“阅读”教学为主,我国中学在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但是在教与学的主体确定上却出现了错误。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阅读,教师少讲授,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教师占了整个阅读教学的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较少自学阅读时间。因此,虽然中学在语文实际教学中安排了大量时间,但是效果却很差。

(二)忽略学生语言与个性思维的养成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口传身受,从而影响学生个人独立思维的形成。语文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但是语文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全忽视了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个性思维养成的目的。教师一直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同时教师将自己的思想不断灌输给学生代替学生的“想”,整体效果较差。

(三)忽视课外阅读

现在教育体系下,语文教师严格限制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认为课外读物的阅读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分散学生注意力,从而引起学习成绩下降。通过对目前一些中学语文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是不同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他们注重课内书籍的浏览与学习。但是事实证明,加强课外书籍的阅读与学习对于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个性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中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我国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重视学生本身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师都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与中心,想方设法为提升学生个人能力与素质努力,同时将学生自学作为其主体性的另外一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学,对于学习成果良好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中学语文教学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摆脱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到阅读中来。比如在教课时让学生自己参照辅导书自己阅读课本,并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并且将课文中的生词、句子进一步深化,加深学生印象。

(二)以人为本,注重个性思维的养成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一刀切,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全部教授一样的知识和内容,导致学生个性的丧失,这是现在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到非常大的一部分主要是因为其自身重要性决定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与学习习惯,甚至能够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此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良性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学校在语文教学制度及要求上要明确提出以学生为本,强调个性化教学,引起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的重视与研究。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教学方式“大同”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小异”。比如对于喜欢散文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教授一些阅读和写作技巧;对于喜欢诗词的同学可以多提供一些书籍,扩大阅读量,并且为其制定一套合理的阅读计划。

(三)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重要作用。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在摸索中发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正确的时间阅读好的书籍。比如,一般班级内都有特别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首先鼓励该学生继续课外阅读,其次要求其将阅读的书籍内容向所有学生进行讲述。通过这种形式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课外阅读增加知识量,同时由于读完需要进行演讲,因此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一定目的,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养成。另外,教师也可以多向学生推荐书籍,避免学生接触不利于个人健康成长的书籍,并且通过个人教学经验要向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安排,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果。

四、结语

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关键,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正确阅读教学方式的应用,避免传统的错误教学。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了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对相关教学单位及教师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振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2]谢秀华.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成功(教育),2010(05).

[3]高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谈例——以文本细读为中心[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04).

语文阅读课题研究计划 篇12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1.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 采取“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 进一步规范图书角的建设, 令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 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面墙壁, 都浸润着文化气息, 飘溢着浓浓书香。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以下简称“我校”) 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 每天中午都有一节阅读课, 我每天都进班指导。每周四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 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2. 培养阅读兴趣, 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 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才能开发心智, 主动去了解、研究, 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 提高读书能力,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 以读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 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 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 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

阅读课上, 根据学生特点, 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 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 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 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 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 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 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 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 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 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 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 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 发现其“闪光点”, 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我校开展的“阅读考级”,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 同时积极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传授读书方法, 让学生会阅读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 发展多种思维,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四种: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 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 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 集中精力, 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 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 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边读、边想、边批注, 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 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 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 要集中注意力, 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 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 作注释, 写评语, 做到读与思共, 思与读随。

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体做法如下:

(1)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 避免散乱, 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 以备补充资料。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 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 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 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 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3)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 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 画线打重点号, 也可以边读边思考, 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 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 及时写自己的感受, 促进理解消化, 提高表达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语文素养不一定都来自于读书,但是一个不爱读书,不会读书,没读过几本书的人,则断无语文素养可言。” 课外阅读能增长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字词的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读书的黄金时期,所以,开展课外阅读尤为重要,现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县教研室的安排,我制定了《五年级课外阅读计划》。

二、活动目标: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得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能更好地结合,本学期要求五年级学生必读的书目有《今天我是升旗手》、《寄小读者》、《论语》、《少女的红发卡》、《女儿的故事》、《昆虫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苦儿流浪记》、《窗边的小豆豆》,所要求达到的要求如下:

1、养成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默读、复述和精读、略读、浏览等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形成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学会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5、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在课外阅读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活动安排:

1、阅读时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每周星期四的阅读课,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利用阅读课外课加以指导分析故事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的性格等。

2、活动要求:

阅读笔记以摘抄为主,适当地写一些读后感后提纲型笔记。

四、活动评价:

1、展示一些认真的笔记。

2、摘抄交流(双周)。

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提高听话、说话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二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阅读教学还很薄弱,但适当地提前渗透一些阅读方法、阅读书籍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阅读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开始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他们学会了汉语拼音,能利用拼音进行正确、流利地朗读,并积累了一些常用的词语。但是,学生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书。

三、阅读目标:

1、让学生先通过听故事,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简单的小读物。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阅读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四、活动实施

(一)时间安排:以每周两课时的阅读课为主要阅读时间,先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慢慢放手,引导他们自己有兴趣去寻找并阅读。

(二)确定书目:

教师在学生读书内容上不能放任自流,为防止学生读无用的书,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先确定一学期要读的书目。

参考书目:《弟子规》《亲近母语》《古今诗文阅读》《格林童话》《爱心企鹅》

(三)活动措施:

1、师生共读: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有限,而且在学生交流时教师无法参与其中,为营造更浓厚的读书氛围,师生共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利用阅读课时间开展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先以教师的讲故事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慢慢放手,引导他们自己有兴趣去寻找并阅读。

2、生生共读:学生开始可以看图画编故事,慢慢开始图画带文字,直至简单的一段话。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独特的感受,讲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背背自己优美的词语。

3、活动促读: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比赛,展示阅读成果,品味阅读快乐。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古诗擂台赛等等。

课外推荐书目:

中国部分: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

梅子涵著 《泡泡儿去旅行》(小布老虎丛书)薛 涛著 《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著 《小脚丫图画书系列》

张美妮编

[意大利]贾尼·罗大里著 外国部分: 《洋葱头历险记》

上一篇:教育局长在年度春季开学工作会上的讲话下一篇:申请牌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