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1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卢海英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的确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却仍不容乐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课内阅读就是“学教材”,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而忽视课外相关内容的渗透;只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这样的阅读费时低效。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我们必须要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适当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也发现,研究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研究课外阅读的也不少,但理性地就如何把课内外阅读衔接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人很少,两者如何整合也鲜有论述。我们认为:目前,就教育现状而言,选择这个可操作的视角,探索如何将课内外阅读整合起来,总结出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我们在我校进行“大阅读”特色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教学研究并申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立项。无论就理论价值还是实践意义而言,本课题的研究都显得非常必要,本课题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这些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为我校的课内外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与帮助。鉴于当前国内外阅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对中小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影响,包括:阅读能力与听讲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揭示他们相互关联的特点、规律;

2.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转化为中小学生学习实践的方法、途径; 3.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中有关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阐述。

(二)实践价值

1.通过“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首先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解决语文学习中阅读学习的僵化、空泛、无序、低效等问题。

2.通过实践研究,总结“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对提高小学生各学科学习能力的教育对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从而找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点。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将以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为中心,课外阅读赏析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营造书香校园,塑造“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求进”的学习型、阅读型少年,让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关注孩子精神的建构,让孩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研究。课堂教学,着重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

2、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

4、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以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和实践以下问题:

1、探索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的课内阅读教学模式。探究重在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的课内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内阅读的实效。

2、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探究易于操作又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使课外阅读指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3、探索课内外阅读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增设自主阅读课、阅读分享课、电子图书阅览课、古诗词鉴赏课等,丰富现有的语文阅读课结构。

4、丰富和完善能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情感激励体系,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课外阅读兴趣。

5、丰富和完善能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阅读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研究的重点

“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要指导学生探究什么内容、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方法、采用哪些探究方式;探究性阅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的策略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本研究的重点。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同时还通过指导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学习,探索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时应选择的内容、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

文献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同时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通讯》中选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语文素养和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法: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立足所教班级,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针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较为完善、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模式。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法法:对个别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分析,课题研究提供素材资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一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2)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3月)

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A、建立完善健全的活动机制(1)营造“晨读“风景线。

(2)每周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4)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特点,有机组合,组织“小伙伴阅读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5)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低年级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中高年级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6)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7)每年的五月份设立为:“读书节”。B、加强校本阅读课程的建立和研究。

(1)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组织参观和讲座,探讨有利于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进行反馈调查和对比分析。

(2)分年级设立阅读目标。

(3)分年级编写《推荐书目》,含必读和选读。(4)分年级建立“阅读记录卡”。(5)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C、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打造“红领巾”广播站的“读书专栏”。(2)每月开展“我读书,我成长”系列活动。(3)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少年”。(4)举行“我读书,我成长”汇报活动。(5)举办读书报告会。

3、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实验班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3)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校于2010年被确定为县级的书香校园,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对学生的阅读都十分重视,有一定的阅读氛围。

2、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研究重视程度高,在研究过程中能给予理论指导和一定的经费支持。

3、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组长:卢海英(全面管理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重点是组织和总结,并参与一线实践)

副组长:张雪云(课题研究监督和一线实践工作)

实验教师:仲济山、王星友、张秀华、王德毅、张雪云、张彩霞、左金鹏、佟海英等

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工作。进行课题规划、构建,组织部署、协调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提供课题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负责一项研究工作,深入指导实验,整理、总结实验成果。

副组长具体组织实施课题工作,做好课题跟踪、检查、矫正及阶段成果总结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讨论课题实验的有关问题。每人负责一项研究内容,亲自参与实验研究,指导实验老师开展实验工作,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及反馈研究成果。

实验组成员根据实验实施方案和课题组研究计划,具体开展课题实验工作,收集实验资料,反馈实验情况,归纳实验经验,总结实验成果。

八、预设的研究成果

1.参研教师形成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论文。2.参研教师形成课堂教学实践实录。3.深入研究,形成实验学生阅读学习成果。

4.形成“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保障

人员保障。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一线语文骨干教师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课题组组长卢海英老师是昌邑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潍坊市教学能手,曾经参与过《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的实验与研究》、《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等课题研究。张雪云老师是小学高级教师,昌邑市语文骨干教师,曾参与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仲济山老师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业务能力很棒。

研究基础。我校大面积开展阅读教学,使阅读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基础。学校附近有图书馆,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学校的阅读环境、读书氛围都使此项研究的开展成为可能。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打印机,建成了校园网班班通,可以24小时上网查阅资料。课题成员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图书室藏书达10万余册,阅览室有各种报刊杂志200多种,可以随时阅读。

组织保障。学校长期坚持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有教科研实验基础,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科研网络,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师队伍,他们积极参与市级或县级课题研究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操作能力强。学校具备充分的实验条件,教师每人一台电脑,数据的统计全部运用计算机操作,有建立原始资料档案、进行各种能力测试的经验和手段,资料充分,科研经费能得到充分保障。实验的理论指导、技术处理、过程控制和终端显示由学校教科室统一负责。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课题研究,为我们课题组提供各项研究资金和资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制度保障。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要求”:

1、时间要求。一是抓好课内阅读教学,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二是统一指导的时间,每月开设1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三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将早读课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2、活动要求。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旅游活动,使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3、指导要求。选好读物,可以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可以是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影视欣赏、电子阅读、上网浏览等)。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2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育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外, 还要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 去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的知识。”阅读教学课型的根本目的就是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 让学生获取高质量的阅读效果———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并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因此, 研究运用多样化的阅读课型教学,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形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特色, 很值得我们去进行实验探究。

2012年8月, 我校作为实验学校参加了贵州省教育厅基础教育重点研究课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课题研究》这一实验课题。研究中, 我们结合学生实际, 认真学习课题教程, 形成了完整的阅读课型教学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实验对象、实验时间和实验方法

(一) 实验对象

选定2015届9班作为实验班级。

(二) 实验时间

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 (共5个学期) 。

(三) 实验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练习跟进法, 将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10种基本课型与综合课型、自创课型贯穿于整个实验阶段, 并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实验教程 (七年级—九年级) 》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同步练习。本课题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把课题研究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促使教师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课型, 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摸索阅读理解的规律、知识点, 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

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培教研中心成立学科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组织学习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做好课题实验的常规工作。我认真阅读课题相关文章、书籍, 准时参加全区课题会议, 并做好摘录, 选定实验班, 进而制定实验方案, 拟写课题实验前测表, 制定课题实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

第一, 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课型研究前测, 把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半期考试成绩填入前测表, 以全面地了解学生语文基础积累得分、阅读理解得分以及作文得分的情况, 便于本课题的研究。

第二, 进行教学观摩活动, 每学期都到实验班级或实验学校进行教学观摩, 总结行之有效的阅读课型教学方式。在本校, 我学习了李××老师、陈××老师、简××老师、高××老师等的阅读课型模式;接着, 到遵义市七中、遵义市一中、遵义市九中、遵义市十九中等学校进行语文阅读课型教学观摩活动。

第三, 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实践。我上背读课型《论语六则》、讲读课型《樵夫, 别砍那棵树》、析读课型《海燕》、演读课型《强项令》及《日出》、赏读课型《诗词五首》、演讲课型《我有一个梦想》等, 对于课题指导书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 (教师实施篇) 》中提到的10种基本课型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像抄读、写读、背读等课型更是常态化了, 而朗读课型和诵读课型不但用在常规语文课堂教学中, 还用这些课型的理念来指导学生参加朗诵比赛;讲读课型也是这样, 可以指导学生参加汉字听写大赛;对于自创课型, 我结合实验班学生思维活跃且敢想敢说的特点, 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如实物进课堂, 看了说, 说了再学的新课型———实物教学课型《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第四, 充分利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 (实验教程) 》, 每进入一个新的年级, 就及时指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归纳阅读知识要点, 下课练习做阅读理解题, 并讲解核对, 有效训练学生的答题模式,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答题技巧, 更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题得分。学期结束, 让学生写阅读课型的反馈信息, 对学生的期末测试卷进行分析, 从各个细致的阅读得分点详细填写阅读课型前测表、后测表。

第五, 在教学中, 我不断渗透阅读课型教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既注重阅读题的得分率, 也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 实验班的学生不但整理了自己的作文集, 有的学生的作文还投稿并发表在了报纸和杂志上。

第六, 课题实验期间, 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及对于前测表、后测表数据的分析, 我认真写好每学期的课题实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实践反思, 认真整理好课题实验的各种资料, 为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四、实验结果

(一) 成果展示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的课题实验, 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

首先是实验班2015届9班的语文成绩在实验一年后, 就在全年级中位列第一名, 在全区也名列前茅。

然后是我在实验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背读课型的特点撰写的《论语六则教学设计》获2013 年省级教学设计三等奖, 我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课堂教学兴趣导入有效性初探》荣获2014 年省级论文二等奖。同时, 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我们的节日端午”经典诵读比赛获全区二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汉字听写大赛获全区第一名和遵义市第二名。此外, 2014年6月我校举办第一届教师命题比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 (实验教程) 》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很多典型题的命题思路、解题技巧以及答题模式我都熟记于心, 因此这次比赛我获得了全校第一名。

(二) 成绩对比

红花岗区2013年、2014年期末考试统考成绩。

这是红花岗区2013年1月统一考试成绩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 实验班未参加课题实验前, 语文积累分得分率不到70%, 得分率较低, 参加课题实验半年后, 在基础积累上得分明显上升, 得分率达到了74.3%, 这说明中学语文阅读课型中的朗读课型、背读课型、抄读课型、赏读课型效果显著,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从红花岗区2014 年8 月统考成绩的抽样调查数据来看, 实验班阅读理解题的得分率大幅度提高。这说明阅读课型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著的, 学生可以通过这项实验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从而提高语文成绩。报告中提供的两组数据, 已经可以充分展示出中学语文阅读课型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五、结语

经过近三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 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课型模式已经构建起来, 阅读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 阅读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学生更好地把握了阅读理解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体而言, 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阅读课型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只有一种课型———分析课, 每篇课文都是采用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这种老套的教学模式, 单一的课型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阅读课型的实验让老师以创新的态度去构建课型, 能够更快更好地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第二, 阅读课型改变了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学生从原来的盲目答题转变为依据答题模式组织语句完整答题, 有了系统的解题思路和规范的答题模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成绩。

第三, 阅读课型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己, 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学生在系统的学习、思考、交流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从会读到会写, 语文学习发生了质的飞跃。

六、课题实验反思

近三年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的课题实验, 虽然收获很多, 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一, 教师的创新意识还有所欠缺, 自创课型较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参与实验的教师大多也只是使用最基本的阅读教学课型, 很少主动设计新的课型。

第二, 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待提高。使用阅读课型教学, 有的课型会形成沉闷的课堂氛围, 语文的工具性十分明显, 弱化了语文的文学性, 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 阅读能力的提升局限于课内。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根据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方法设计授课形式, 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语文学科课外的阅读也非常重要, 学生能否多读多理解多思考, 也是当下教师面临的难题。可见,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局限于课内。

综上所述,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的课题研究结束了, 尽管在课题实验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中, 我仍将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

摘要:阅读是人类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 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抓课堂阅读教学。在进行新的课程改革时, 构建课堂阅读教学的新课型,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课型而言, 目前在国内外尚未发现较为系统的研究理论体系和系列操作程序。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与教师阅读教学采用的课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学语文阅读课型课题的研究, 是结合学科特点, 进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形成新颖的教学模式、常态化的基本课型。实验证明, 运用阅读教学课型开展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教会学生读懂文章,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3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区别西方概念的纯绘画。那中国画继承状况如何呢?一个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美术,但外国人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然而现在确实学习外国的美术教育多于中国画,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画、艺术院校的国画专业课程有的结合西方课程失去了国画特有的特点,更可怕的是有的艺术院校因国画专业就业率很低,取消了国画专业,这样大部分老师对国画不够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节课40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工具准备、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乐趣的培养、体验实践、卫生……)。(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不集中,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及分析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有:《彩墨游戏一》(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二》(三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鸟》(四年级上册)、《用彩墨画鱼》(四年级上册)、《娇艳的花》(四年级上册)、《动物的脸》(四年级下册)、《山水画》(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五年级上册)、《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六年级上册)、《画故事》(六年级下册)共十二课。三年级是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运用点线面来体验趣味性。四五年级是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技法,表现自己对花、鸟、鱼、虫的认识与理解,体验笔墨趣味。六年级运用笔情墨趣来创作生活。

三、选择国画为课题的理由

1.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2.字如其人,我认为画也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能对孩子的人格品行进行教育。

3.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让国画成为大众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国画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学习得以实现的而中小学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今天做好国画教育,明天后继有人继续做国画教育工作,相信,国画艺术会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轨迹上开出继续传承、更加绚丽的花朵。

5.我校要营造书香氛围,学生对诗歌理解水平较高。

6.教师虽然不是国画专业毕业,但认真学习、钻研、请教,相信能胜任教学。我校专任教学副校长王立峰书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随时请教。

四、我校的现状和实施途径

东方实验小学是新建5年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多,高年级学生少,而且半路转来的多,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相对弱,美术教师有4位(王锐、乌丽雅斯、孙海珍、金萍)。

具体措施如下:

1.先从每个班级选出约2名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二到五第七节课进行培训,最后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课程不脱离课本的意图。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彩墨游戏的方式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能感受到乐趣,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要参考对象为吴冠中的作品。3年级从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入手,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有趣的图像和表情,同时贯穿并应用简单的国画理论(墨色、用笔、干湿)。4~5年级以具象的为主,鸟、鱼、花、动物为主。6年级根据生活创作,可以画人与人的组合、人和环境的组合故事。

2.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国画讲座(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聘请知名学者)。

3.多让孩子参观画展,多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为国画作品多又质量好的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参观,增强学生创作的动力。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教师根据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编写专著、培训、撰写论文,成果展示,并将有价值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题时间: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

1.提交科研论文、撰写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2.提交研究实践中相关的电子成果资料,集册和个册成果展示等。

3.出版专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课程《校园国画》及国画欣赏读本。

4.通过活动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整理、汇编活动案例、优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体会,随时随地了解各大杂志的国画比赛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阶段成果,为交流、提升搭建平台。

5.收集校外美术培训班的国画作品,交流学习技法,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6.整理各种活动照片,编辑国画课题等活动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1]谢文兰.粤北仁化中学国化教学实施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6.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4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2010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步骤(2011.4-2011.12)(1)准备阶段:(2011.4-2011.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2)实施阶段:(2011.5-2011.6)a、(2011.5-2011.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

b、(2011.9-2011.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2011.11-2011.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

(3)总结阶段:(2011.11-2011.12)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学生,研究者又是农村中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学校作为我县农村中学的领头军,担负着把农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们自身的行动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调查研究

研究方案 教学设计 文献资料 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

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 学生的反馈意见 研究论证

实践理论

反复 分析、评价

概括、调整

2、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语文教学的材料加以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发展

农村教育提供依据。

4、个案研究法。

围绕典型个体案例开展研究,全面调查和剖析,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

5、经验总结法。

重视积累,及时总结,形成规律和方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刻制课堂教学实录光碟。

2、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论文。

3、整理编排研究期间的教学课件、调查访谈录音及问卷调查等相关资料篇三: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开题报告[1]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

负责人:张富莲

联系方式:*** 年月日:2014年11月10日

南韩村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时间:

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世界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提高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体现语文教学独有的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知识育人的素质的特点。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使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主导与主体的互动,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语文课堂导入的成功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课堂导入原则、功能、方法、类型、技巧性等的研究,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能灵活运用技能技巧更好的驾驭课堂,从容施教,此为课题研究目标之一。

通过本课题研究,拓展我校教师的研究平台,提升我校语文教研层次,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带动并促进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此为课题研究目标之二。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启与拓展,师生的情感得以交流和升华,课堂教学的开展得以高效与顺畅,是语文教学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魏书生老师教导我们:“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因此,通过优秀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课堂的趣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高效地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是我们研究这一课题的的另一目标。

通过导入语确立全课的基本语调,实现了内容定旨、情感定调、语调定格,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是本课题研究的第四个目标。

总之,通过这一课题研究,我们试图探索出各类课型有效的导入方法和途径,为教师能根据学生和文本的不同,设计出有效的导入方式提供借鉴,从而顺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有机结合的特点,落实新课程下科学实效的授课方法与体制的改革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与任务。

课题名称的界定:课堂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导入,其内容包括两个大方面:第一,课堂导入的特点;第二,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既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还要讲究艺术性。

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特点及方法,旨在借助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丰富教师课堂导入的方式与方法,优化教师根据不同单课题名称的界元体系、课型内容灵活运用导入方式的艺术与策略,帮助教师定和解读 获取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求知欲、积极性的技能与手段。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各类课型有效的导入方法和途径,为教师能根据学生、文本的不同设计出有效的导入提供方便与指导,为校本教研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导入模式和过程表现。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结合课堂的主体与主导各自不同的角度开展探索与研究,使得研究的成果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

本课题预定12个月完成。

研究阶段预期:

一、申报阶段(2014.11-2011.12)

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二、前期实施阶段(2015.1-2015.7)

成立课题组,举行开题论证会。探讨基础研究流程及分工,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

(1)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首先了解学生对语文课堂导入的需求及认识;

课题研究的步

骤和举措

(2)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3)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一般遵循原则‘(4)反思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趣味

性、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艺术性、科学性等特点;

(5)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新科导入易犯的错误,探索新的方法策略;(6)设计和编制合理的导入教案。

(7)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三、后期实施阶段(2015.8-2015.10)

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四、总结鉴定阶段(2015.11-2015.12)

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教案实录,出示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基本要求和优质导入评定标准。

举措: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研究法:教育理论书籍是我们需要涉猎的理论营养。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了解前人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方法进行研究,调查实施课堂导入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程度,学生对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3、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地反思、总结。

语文群文阅读课题开题报告 篇5

日期:2016-11-29 来源:大学生范文网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寻找自己的观点,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篇语文群文阅读课题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生缺少课外阅读量。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肯定十分有限,也难怪乎语文教学一直被一些专家指责为“少、费、差、慢”。

2.学生课外阅读落实不到位。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孩子们,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为师者仅仅停留于这样的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那么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零散,缺乏整合。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普遍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阅读教学中目标不明,阅读内容远离儿童生活,阅读方法不够系统,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阅读是读者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同时也建构自我的一种活动。群文阅读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形态,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不同平台载体上,在复杂资源中进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体自我或社会意义的建构。本研究所指的群文阅读,是一种狭义的阅读。她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本书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在语文教育领域,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她是一种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本研究所提到的群文阅读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所以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群文阅读既是对教学内容观念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低段:课外阅读40分钟达到2400字,40分钟内能完成2篇文章的阅读。

中高段:课外阅读40分钟达到20000万字,40分钟内能完成4篇文章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自主阅读。

2、探索出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3、提高学生整合阅读知识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比较当前一些教学模式,并建构出“群文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问卷法

通过自编问卷等测量工具,对学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小学阅读教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学生阅读力水平。

3.访谈法

对参研班级进行实地听课、考察,通过与教师、家长的访谈及对学生阅读学习的访问,分析并提炼影响学生阅读力的因素。

4.实验法

结合学生语文学科教育实际状况尤其是阅读教学实际,在学校语文课堂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考察对学生阅读力的影响。

5.经验总结法

参研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理、搜集优质的课例,注重经验的总结,将一些有价值的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教学案例等备案,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也为后期集结成文集准备素材。

6.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渗透在参研教师研究过程当中,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引导并组织参研教师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协作式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从而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是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观念。

7、学习成果展示法。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课堂中的群文阅读

1、一课一得。

2、一课一文,随文阅读。根据教学课文的主题思想选择同题材的阅读材料。

3、单元整合,自主阅读,填写“群文略读记录表”。

单元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用自习时间,可以课内,也可以课外,自主阅读同步阅读教材上的几篇课文,并作好批注,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

“群文阅读记录表”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同时记录整理阅读之后的心得及想法。老师也可以通过“群文阅读记录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更可以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训练孩子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就鼓励他们做好阅读记录,养成习惯。针对不同的年级,老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今天课堂所呈现的阅读记录表就包括“主要内容”、“精彩片段”、“读后感受”等这样几个方面。老师要把握的是,既不让阅读记录成为学生的负担,又不让学生觉得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二)课外的专项活动

(1)营造“晨读”风景线。

(2)每月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4)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特点,有机组合,组织“伙伴阅读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5)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低年级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中高年级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6)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

(7)创编“读书乐”月报。

(三)开展学校的群体活动

(1)打造“红领巾”广播站的“读书专栏”。

(2)每月开展“读书乐”系列活动。

(3)评选“书香班”“书香娃”。

(4)举行“读书乐”汇报活动。

(5)举办读书报告会。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一年,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2)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5月)

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3、总结阶段(2014年6月—2014年8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3)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二)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1、课题负责人:黄泽强(全面管理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组成员:向慧 蒋萍 黄世继 张秋兰 李自龙(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研究活动有关材料工作)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6

大冶市罗家桥中学课题组

前言:

《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与方法研究》是湖北省黄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已于2011年9月18日在罗家桥中学召开了开题报告会。本课题报告是在市教科研冷主任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的,可能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恳请专家及广大教师给予斧正。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教学也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而对这段生命经历的精彩程度起着决定意义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就我校目前的语文课堂现状而言,在这个层面上着实令人担忧。我们的学生多为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好、农村教育落后,自幼没有完成良好的语文原始积累,对语文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每况愈下,越是高年级的课,我们老师越是感到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更不必谈终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因此,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已成为我们所有执教者的共同心愿,我们渴望享有由全体师生共同建立的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我们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我们希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愿意把我们的讲台交给我们的学生来主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具有吸引力,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要想达成我们的这个期许,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成必然之势,这项活动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远期功效。

二、省内外相关研究的水平和现状

所谓“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参与。2006年8月辽宁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祝宝军教授就《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意义》方面作了相关的研究。2007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袁叶硕士对课堂参与度进行了初探,研究成果不明显。2008年6月湖南安化县第一中学的周智才老师就《课堂教学参与意识》方面做了研究。2011年上海商贸学校徐琛老

师也就“课堂参与度”作了相关的研究。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老师、学者,或是专家,可谓是凤毛麟角。导致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肤浅,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这又是与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相违背的,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展开尤为迫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与方法理论依据,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指导方法,使本课题研究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水平。探讨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与方法有哪些,通过讨论研究达成共识。

2、通过探讨,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与方法,再把策略与方法转化成为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本课题研究,经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研究的内容

1、教学理论的研究。根据构建教学模式的需要,广泛探讨古今中外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寻求坚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实践的研究。分组对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诸多因素的研究,确立以“提高语文课堂学习学生参与度”为目的的教育理念的运用研究,加强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也是本研究的基础和重点。

3、教学常规的研究。探讨教学常规与教学模式推广工作的有机结合,如何采取行政、业务的管理手段,及时地把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推广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并以此建立和不断完善新的教学常规。

四、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2011年5月到2011年10月)

1、主要是了解掌握情况,聚焦课题方向。

2、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学生在课堂中行为、情感、认知投入程度。

3、另一方面,进行课题初步论证,形成实验方案。

第二,启动论证阶段。(2011年11月到2012年2月)

1、学习相关理论,了解课题研究价值、安排及方法等。

2、起草文本,修改论证。文本初稿形成后,反复修改。

第三,实施阶段。(2012年3月到2013年10月)

1、根据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的重点进行课题研究,形成不同的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策略。

2、定期进行课题组研讨活动,及时反思、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第四,评价总结阶段。(2013年11月到2014年5月)

1、收集课题研究个案,汇总教师教学方案。

2、检测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的效果,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3、撰写开题报告,组织有效方式对成果进行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法、实践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在实验研究中辩证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以创设情景、协作学习、资源利用为要素,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具体工作措施是:

1、制订研究方案、计划。

根据我校实际和课题领导组的统一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理论学习

通过查找资料,组织实验教师,分析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加强理论学习,寻找理论依据。

3、立足课堂教学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课题研究,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4、不断优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复论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不断优化。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教师在教学行为上能发生如下变化。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让更多老师意识到自己目前的教法不够优化,应该调整教学方法,改变落伍的上课手段,打破常规、灵活上好语文课。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能一改过去死板、落伍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能和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和学习。能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改掉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现状,或是包揽课堂进行“满堂灌”的教学弊病。改掉过去让学生随着自己意愿走,或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方式。教师能掌握消除学生厌学语文的方法,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灵活上好语文课,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实效性。让教师明白语文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

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能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大胆的想象意识。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消除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枯燥性和乏味性的认识,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喜欢学习语文,认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研究,能形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和方法研究》的论文集、案例集、和课题总结报告。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

余向阳 全面负责课题的规划,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与资金筹集工作

课题副组长:

胡浩 负责落实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

彭文斌 负责课题研究的保障工作

黄咸庆 具体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

朱志琴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胡国华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卫丽霞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柯纯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柯叶霞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刘霞 参与课题研究及论文、课件、典型教案撰写与收集

八、课题的研究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我校语文教学实际,研究的思路较为清晰,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

2、在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教育工作者已总结出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借鉴。

3、课题参与者具备相应的研究水平,同时有着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他们热衷于课堂教学研究,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他们曾经出色地完成过大冶市下达的子课题

《作文个性化研究》。主要参与者除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外,其余工作时间均可用于课题研究。时间保证上没有任何问题。

4、学校是一所高标准、高配置的新建校,硬件黄石地区一流,办学规范,拥有丰富的图书馆资源,课题组拥有自己的电脑和打印机等硬件设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7

一、立足课内,抓好课堂主阵地

这些年来,教育界各种改革轮番兴起。但我始终相信,抓好课堂基础教学才是教育的根本。学生只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1.研读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本是学生前进的方位图。虽然一册教材只有30篇左右的课文,但每篇都是编者深思熟虑的选择。教师只有明白编者的意图和单元前后的联系,才能真正把课文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2.以一带多,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兴趣

课文只是范例,不足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学完老舍的《猫》,我们给学生推荐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美国作家海明威的《雨中的猫》;学完了老舍的《草原》,我们推荐沈苇的《巴音郭楞变奏》、席慕蓉的《夏日草原》和李若冰的《山湖草原》。在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的阅读中,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二、放眼课外,拓宽阅读大舞台

如果说课内阅读是华美的国宴,那么课外阅读就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特色美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有人曾经统计,一个人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占总知识的70%。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也不难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1.立足选文,拓展整本书及相关文章的阅读

小学生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需要教师带领他们学会有层次地阅读。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学完《祖父的园子》,推荐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学完老舍的《草原》,推荐阅读他的散文《内蒙风光》;学完鲁迅的《少年闰土》,推荐阅读《故乡》;读完安徒生的《丑小鸭》,推荐阅读林清玄的《你心里的天鹅都去哪儿了》……这种延展性的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也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和比较。

2.播放音像,吸引学生投身阅读

教育研究表明,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记得以前,我和儿子一起听广播——《阅读与欣赏》《午间半小时》《子夜星河》等。这些好的语言类节目能够慰藉心灵,提高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在我们学校,各年级教师会集中准备内容,利用午间时间分班进行播放。低年级孩子们听经典童话故事,中年级孩子被有趣的科学故事所吸引,高年级孩子则在优美的诗歌朗诵、美文欣赏中学习语言。课堂上的课文朗读、情景朗读,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内容。学校每学期还会举行朗读比赛。

3.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这种作品有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接触经典作品多的孩子,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强。所以,我们精心挑选古诗词、现代诗、优美词句等,让学生每天一段进行积累背诵。每天下午,学校安排5~10分钟的诵读时间,让学生诵读《声律启蒙》《朱子家训》《论语》《孟子》《史记》《汉书》等经典。

三、内外结合,提升阅读新空间

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要让学生读书读得有效果,根据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方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量小,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需要老师领着读;第二学段的学生认字量增大,可要想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就需要老师在阅读中适当提问点拨;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速度快,通过交流可以加深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在第一学段的阅读课上,教师会根据课文情节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改编情节或结局。说完让孩子们自己写,也可以让家长帮着写,还可以画成画。第二学段的学生可以根据作品中的描述,把人物形象画成卡通画,把故事情节变成美丽生动的自制绘本,完成一张张各具特色的读书记录卡。第三学段的孩子可以谈自己对人物的见解,并进行展示。“走近曹文轩”“沈石溪的动物世界”“奇妙的科技之旅”“听杨红樱阿姨讲故事”“跟着金波爷爷学写诗”等主题的手抄报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才华。

我们的阅读指导课分为六大类——新书推荐课、好书导读课、名家引领课、读书交流课、人物赏析课和朗读指导课,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需要安排。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语文组教师结合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带领学生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交流鲁迅少年生活的一些经历,对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朗诵《有的人》……学生也自己收集各种资料,展开交流,对鲁迅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学校还调整了时间安排,每天下午40分钟的两节大课和课外活动改为四节30分钟的小课,前两节课程内容不变,第三节是全校统一的阅读课。2015年上学期开始,学校尝试采用“10+20”阅读法,即前10分钟教师把问题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听完之后回答问题,剩余的20分钟学生自由阅读。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每个月第四周的阅读课为交流时间。学生或交流读书心得,或向同伴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或展示自己的读书记录卡。分享和探讨让孩子们更加喜爱阅读。

2.开启奖励机制,持续激发学生兴趣

在阅读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非常重视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给不同学段的孩子规定了阅读量和相应的阅读书目,每月有主题,评出“阅读之星”,在期末评选出“阅读快乐星”“阅读智慧星”和“阅读成果星”等。全校每学期都有100余名学生获得奖励。

“六一”节异彩纷呈的课本剧表演,更是孩子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一年级学生演出《小蝌蚪找妈妈》,可爱的小蝌蚪、大青蛙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六年级学生演《昭君出塞》,讲究的对白、人物的机智都让观众赞叹不已。

《尚书·兑命》中说:“念终始典于学。”即所有的成就都来源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和学生一起阅读,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心中。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发芽、成长,为孩子的生命增添美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8

目前小学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的研究成果首先表现在教育内容上有了一定的探索,有学者提出公民人格教育应当包括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能力的训练以及公民美德的养成,并对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展开的分析,为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目标框架(公民教育内容探析。冯宇红。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易卜生曾说:“如果你怀疑自己,那么你的立足点确实不稳固了。”自信,是走向成功的伴侣,是战胜困难的利剑,是达向理想彼岸的舟楫。有了它,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有了它,就走上幸福精彩的人生了。(健康心理学第5卷第4期)其次表现在对教育现状及成因有了宝贵的探索,指出了目前小学生公民人格相对欠缺的现状并分析了主要的原因,包括缺乏系统的教育课程、缺少丰富的校园公共生活、教育路径的单一等等(小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林春波。现代教育科学。。4)最后,研究成果最多地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有学者提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提出要归还课堂上学生应享有的公民权利,重新构建健全的公民权利意识教育体系,努力营造利于形成健全公民权利意识的大环境的思路(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公民权利意识形成的影响。张英英。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8);有学者提出了责任意识培养对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以责任教育整合学校德育,奠定小学生公民人格基础严玮懿。创新。。6);有学者强调了要把校内外的公民人格教育资源整合起来的观点(发掘校外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公民意识。龚燕泉。教育探索。。12。)有学者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公民规则意识培养的具体思考(杨柳。如何对学生进行公民规则意识的培养。教学与管理。。9);有学者论证了自信教育在公民人格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公民素质教育中的自信教育。学杨舂芳王重玖。基础教育研究论坛。2009。4。);有学者提出了责任感教育在小学生人格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生公民素养之社会责任感教育。陈慧。教师,2009。13);有学者强调了具体学科在小学生人格教育中的意义(体育与学生公民道德建设。黄靖。探索。。1);也有学者对西方国家小学生的人格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小学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的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突出的表现在缺乏实证的研究,对当前小学生公民人格的自信状况没有精确的评估,同时在如何加强小学生公民人格自信教育方面的对策思考也欠缺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七、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组 长: 陈英婷 (组织本课题顺利、有效研究,安排研究计划、目标、措施,组织小组交流与研究整改,记录研究成果。)

课题联系人:陈华(搜集、打印、整理相关资料,撰写个案、总结经验等。)

组员:寇琼毅、顾仅、文佳、王蕾(撰写个案。搜集、整理资料)

八、研究过程及实施步骤:

阶段成果内容及形式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3月――205月

(1)申报课题。准备实验报告,申报立项,拟定实验计划及实验实施方案;确定学生

(2)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的标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社会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学生健康指南》、《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等以提高理论认识,进一步指导研究。还通过网络,深化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研究。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

(4)初步实施。在实验班中进行自信心的研究实施”。

(5)撰写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在总结中查缺补漏,为第二阶段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2010年6月――4月)

(1)进一步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理论。

(2)在实验班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活动。

(3)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4)学生现有自信心情况与内部因素及其成因的的调查研究。(2010年6月――7月

(5)研究在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小学生自信品质培养的策略及其作用机制。(2010年9月――2010年12月)

(6) 探索小学生自信品质建构中的主体自我调控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组织一次中期专家论证)

(7)研究小学生自信心品质的外显特征。(以上“2-4”阶段研究时间为2010年12――204月)

第三阶段:提高完善阶段

(年4月――2011年8月)

1、总结试验的得失。通过对实施过程中及时记录的有关情况的分析,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修改初始成果的得失。

2、收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试验论文及研究报告,

3、举行结题论证工作。

4、总结归纳出农村小学自信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结论。

5、举办自信心方面的论文、活动、案例、教育随想、信息等评选及展示。

(1)构建小学生人格教育中自信品质培养的活动体系。(2011、4~2011、8月)

(2) 研究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完成研究总结报告。并进行课题成果论证。(2011、7~2011、9)

九、预期阶段成果:

上一篇:最后十分钟小学作文下一篇:四五年级阅读分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