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果中国国有建筑企业不从根本上解决产权、股权和内部管理机制问题,私营建筑企业不解决资金、人才、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问题,一旦中国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外国建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竞争方面差距会非常明显,并将进一步扩大。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石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石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1:

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摘要】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党执政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支柱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与研究企业改革中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可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A建筑企业为例,客观阐述目前A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不足,试图揭示我国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合A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形成因素,从培训体系、激励机制及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措施。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考核体系

“十二五”建设工作以来,我国各行业发展有了深刻变革,面对国民经济爆发式增长的社会背景,我国有效通过各项改革运作发展工作,通过消耗过剩产能、规避重复建设及积极调查产业结构的方式改变当前社会经济运作态势,其中企业改革就是我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结构。

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及作用。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严峻趋势,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中流砥柱,肩负带领其他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案例概述

A建筑企业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机电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等多项专业承包资质。在数年的工程施工中,企业本着“质量为本,信誉至上”的原则,科学管理、精心施工,承建的渭A煤化工业园区180万吨甲醇70万吨聚烯烃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典工程”。

二、A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现状

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一企业管理人员行政委派及论资排辈等现象较为严重。A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仍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为主,管理内容及管理形式单一、局限的同时,缺少必要的创新性及突破性。同时A建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员工绩效考核及激励措施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整体组织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员工付出与回报不符,岗位调整无法与员工业绩挂钩,导致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具体如下:

1.缺少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知

从调查情况来看,A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包括一把手在内都认为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符合企业发展,同时在具体管理中以事为中心,即便中层领导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但无法得到财力及物力等方面的支持。A建筑企业仅仅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后勤部分,主要工作仍然停留在补充人员、发放薪酬、培训职工及解决劳资纠纷等问题,没有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升至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同时,因忽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功能及价值,导致人力资源开发在A建筑企业中存在边缘化现象。A建筑企业每年用于建筑设备修护、保养等费用耗费数亿元,但对于职工学习投入平均每人不足百元,领导层中更是确定机械设备高精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高级设备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及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真正意义上施工与施工管理的主体仍是企业职工,过分依赖设备不仅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更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2.缺少健全且合理的激励机制

A建筑企业薪酬体系实行的是职位薪酬体系,薪酬等级严格与职位等级对应化,这种薪酬体系在实现了“同工同酬”薪酬目标规划的过程中,对于激发人员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对外部公平性较为欠缺。此外,虽然A建筑企业职工薪酬收入构成中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涵盖了年终奖、项目奖等多元化的奖金,但与业绩考核评分存在关联的奖金在薪酬总收入的占比中较小,导致激励机制无法起到实质性作用。

3.缺少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我国企业仍在采用传统人力管理方式进行各项工作,由于传统工作方式以及工作理念的差异化,导致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基层行政人力员工进行及时培训、理论指导,以及人力管理的现场需求,一方面造成若干项目进度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不符合现代化管理理念。

三、A企业人力资源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1.提高全局意识,优化培训体系

企业在对体系构建的时候,率先需要培训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进行认识。而后,在对人力资源进行改革的时候,不可规避的会对企业中部分人员利益造成影响,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全局意识,从而提升企业发展的高度。A建筑企业需要注重凝练出先进又贴切的培训理念,让员工能够站在战略的角度上了解培训的关键意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帮助员工奠定理论方面的基础。

2.优化考核体系及完善激励制度

在企业内部,要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为企业的人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激励的功能,使职工对现行的评价体系持一种认可的态度。此外,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唯有通过对评价的过程、标准和职责的界定,才能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更要明确团队建设的目的。

首先,A型建筑企业要确立长期和短期的发展目标,建立符合企业整体发展趋势的评价体系,保证员工在评价体系中坚持自己的工作。企业需要与员工进行经常的沟通,尊重员工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其次,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以现实为基础,既要保证评价的内容与当前的工作状况相适应,又要反映出不同专业背景下的员工的评价标准。最后,要做到内外相融,使企业的员工在企业的工资、福利、提升等各方面获得适当的评价。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并获得内在的奖励。此外,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也会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而雇员则是通过劳动来获得回报,以改善生存环境。

3.强化信息系统建设

A建筑企业应从职工入职至离任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对其工作资料进行科学管理。主要以员工基本信息、工资信息、个人档案、员工职务变动、员工任免、晉升等信息的处理、储存、传输、记录和管理。而A建筑企业的员工的个人资料就是一个A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数据库,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管理,也可以让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的自动化。此外,A建筑企业内的管理者也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内部人员的工作状况中,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规划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另外,在对A建筑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管理的同时,也可以从人力资源库中查询到相关的信息,从而对他们的能力、潜力、工作状况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依据所得到的数据,对其职位、薪酬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自身发展下人力资源管理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企业的人事管理、职能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人才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人事管理的质量、效率。因此,企业应对人力资源管理保持高度重视,以此强化企业人员管理,实现持续性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若旭.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互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2):64-66.

[2]覃上朝.国企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议[J].轻工科技,2021,37(11):100-101,108.

[3]唐慧.试析人力资源视角下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优化方法[J].商讯,2021(30):175-177.

[4]肖海兵.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国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J].商讯,2021(30):181-183.

作者:党案

石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2:

中国建筑企业:自己要成为“狼”

如果中国国有建筑企业不从根本上解决产权、股权和内部管理机制问题,私营建筑企业不解决资金、人才、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问题,一旦中国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外国建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竞争方面差距会非常明显,并将进一步扩大。

建筑业:不可动摇的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1980年我国有建筑企业6604个,2000年有47518个,2003年48688个,2003年比1980 年增加了42084个,增加了6.37倍。在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1980年是648万人,2000年是1994.3万人,2003年是2414.3万人,2003年比1980年增加了1766.3万人,增加了3.72倍。建筑业总产值,1980年是286.93亿元,2000年是12497.6亿元,2003年是23083.87亿元,2003年比1980年增加了22796.94亿元,增加了80.45倍。2001年至2003年,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20%,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181.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9%。2002年全国建筑业安置农民工23137万人,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80.58%,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不仅使本行业得到了壮大和发展,还带动了几十个行业的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城市建设、解决城镇化和“三农”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全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筑业:问题在哪里?

虽然中国建筑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由于中国的建筑行业是在低标准、低水平、低效率的情况下起步的,国有建筑企业改革还不到位,市场化培育程度还没有到位,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现代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市场秩序仍需要进一步治理等等。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普遍处于弱势,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去赢得工程,在国外承揽项目的公司,亏损的较多。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对建筑业改革的推进力度不够,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缺乏开放度和透明度,地方、行业保护严重;三是建筑业国有企业机制不活、动力不强、管理不到位,在国际上缺少竞争力。

中国建筑:改革是出路

根据入世(WTO)承诺,到2006年我国将全面向世界开放市场。如果中国国有建筑企业不从根本上解决产权、股权和内部管理机制问题,私营建筑企业不解决资金、人才、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问题,一旦中国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外国建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竞争方面差距会非常明显,并将进一步扩大。国外建筑企业凭借其完备的市场经营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和巨大的资本实力,将与中国的建筑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展开“短兵相接”的全面竞争。

那么,中国建筑市场如何尽快与国际接轨,建筑企业在短期内怎样形成新的竞争力、做大做强?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全面改革,以国际市场为目标进行全面规划。当前中国建筑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二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次序和竞争环境;三是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四是建立诚信体系、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

产权是关键

产权制度是建筑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企业改革的核心,国有企业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才能激发企业内的活力。才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打破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的局面,才能与中国加入WTO后的经济发展格局相接轨。首先,要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是企业本身,而不是政府部门,政府不能对某个企业的改革预先定调子、定框框。其次,改革的方案必须由企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自行提出,自行决定。第三,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参谋,帮助其补充完善改革方案,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指导。第四,要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当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产权问题。要通过产权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股权结构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实行股东所有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分离的产权制度。

合理解决债务

解决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推进措施。国有企业欠债大多是因前些年购置固定资产或扩大企业规模而投入的,所以,这笔债理应在现有固定资产中剥离。对于欠债问题,国家和各地政府都有比较明确的政策。另外改革是需要成本的,不投入是无法进行改革的。现在大部分地区的政府财政,只是吃饭财政,无力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加大投入。只能在原有资产或引资入股等方面来解决欠债问题。

人员最困难

人的问题是国有企业改制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也是验证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在企业改革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必须全面分析人员的构成情况,分类解决。如南京中山陵、马鞍山等在改革中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处理好身份置换后的职工利益问题。主要解决,工龄多、年龄大的老职工的政策安置问题,身份置换后的职工与改制后的企业合同问题,没被新企业录用人员的经济补偿金问题,使新旧体制转换后职工的利益不受大的损害问题。

股权多样化

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重要性(指的是必须国有股占大股)、改革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改制的模式。中央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已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不管怎么说,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增加企业的动力,调动企业管理人员积极性性和主动性。

激励机制要灵活

私营企业的激励机制主要的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人才素质等。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除了以上必备的条件外,还有责任、制度,更重要的是物质基础,也就是利益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奖惩问题,党委、政府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考评标准问题,或是否真正达到政企分开等。

完善市场运行规则

一是要完善招投标制度,凡政府投资工程应当依法进行招标,对非公有资本投资工程,除法律法规有规定的外,可由业主决定招标;建筑工程设计招标,除重要建筑进行方案招标外,应当大力提倡概念招标,以节约成本;项目管理、工程监理等招标,重要在选“人”、选“企业”,而不是简单地看价格;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总承包或施工承包,应当在通过技术标评审的基础上,实行合理地低价中标。凡政府投资工程必须进入有形市场,进行公开招标、评标和定标,并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全过程监控。

中国建筑:如何成为狼?

在改革的基础上,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关键是制定并实施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战略。在加入WTO过渡期临近结束和当前市场呈多元化的情况下,建筑业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型接轨”步伐,即积极转变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服务功能,尽快地与国际通行的服务模式接轨。

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

为了更加有效利用资源,必须首先解决好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企业在经营中抓好基础性管理工作,做到精、准、严、细、活,杜绝跑、冒、滴漏。其次是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可塑性最大的资源。目前,中国许多大型建筑企业普遍缺少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育和提升管理与技术优势

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通过学习与创新,培育和提升管理与技术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学习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求中国企业用20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用几百年积累起来的管理优势相抗衡,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建筑企业应当打好基础,不断学习,坚持创新,逐步培育管理优势。企业不仅要重视生产经营管理,而且要重视战略管理、资本经营管理。企业的管理范围不但应包括自身的各种的各种人、财、物、信息资源,还要延伸到供应链实施管理。目前,中国建筑企业绝大多数缺乏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因此,中国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产业几产业链中不同的位置来提升自己的技术优势(如实施产品的差异化、加大研发、进行技术联盟等)。

敢于进入国际市场

世界500强的发展历史证明,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从国内市场起步,然后以本国为基础,不断走向世界,最终成为跨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和国际化是国际级大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必经过程,是对中国建筑大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是产品组合不断变换的过程,企业在一定阶段上必须要使成熟产品的收益达到最大化,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一方面要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市场范围,不断提高在世界市场的影响力。

实施收购兼并

收购兼并是目前中国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要充分利用当今世界经济正处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重组、转移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时机,通过并购和重组,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企业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国有企业必须认清形势,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树立改制、做强的信心,要看清自有的优势,再加上诚信、质量和服务做保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建筑:在竞争中凸显“狼”的风采

市场竞争就是实力竞争、技术竞争、信用竞争。中国建筑企业国竞争力明显提高。近年来,中国建筑业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攀升,美国《工程新闻记录》评选的2004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中,我国有47家进入了排行榜,比上年增加了4家,约占225强的五分之一,上榜企业的全球业务营业额为54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0%。

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开始进入快速、良性发展的轨道。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方式从最初的劳务分包、土建分包发展为大量的总承包以及BOT等方式。承包工程范围不断拓宽,从最初的房屋建筑和交通领域发展到涉及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通讯以及航空、航天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科技含量和带动国内机电产品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从最早以非洲、中东为主要市场,发展到业务遍及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走出去”的队伍中,大型建筑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涌现出中建、中港、中国路桥等一批优势骨干力量,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目前已欠约5个1亿美元以上的大型和特大型海外工程项目,中国成达工程公司总承包了印尼5.1亿美元燃煤发电项目,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承包了斯里兰卡石油储备设施紧急修复项目等。许多项目受到所在国的好评。

(作者系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者:王珏林

石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3:

浅议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法务管理工作

摘 要:有人总结了可口可乐公司成功的三大法宝:第一是好的产品和营销体系,第二是健全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第三是资本运作。①那么,如何做好企业法务管理工作呢?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法律处理理念,将法律事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经营运作深度融合,以求发挥法务人员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建筑;法务管理;企业法律顾问

作者简介:谭庭全,男,汉族,四川广元人,法学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级经济师。

最早的企业法务管理工作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30年后,我国才开始推行该项制度,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企业的法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建筑施工企业入手,简单地谈谈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法务管理工作。

一、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法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企业市场运营规则就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在实务之中,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只注重生产经营,并不关注法律规定,纠纷产生之时,才会想到聘用律师解决纠纷。

某国有建筑企业在对外采购之中,并没有认识到企业与员工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产生纠纷之时,单纯地与对方员工协商解决并由法院出具调解书,导致将所欠物资款给予对方公司员工,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法务管理工作不到位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大量的诉讼风险,而且会有诸多的非诉风险。比如企业的经营活动、证据管理、保密工作、时效管理、劳动管理、流程管理、函件管理等等,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到诸多的法律风险点,也往往会产生由于事先没有做好相关的法务工作导致事后由于违反规定造成整个项目流产的情况。

某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之中并不重视工程计量相关的证据保存,对于诉讼时效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纠纷发生之时,却因为没有证据败诉或者因为过了诉讼时效而成为自然债务。

所以,将企业法务管理工作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之中时,切莫因为某些因素影响法务管理工作,必要时坚决采取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二、做好企业法务管理工作的难点分析

在我国,企业法务管理制度发展很缓慢,政府通过制度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法务管理制度仍然很不完善。

(一)思想观念原因

我国是一个厌诉的国家,遇到纠纷才会想到找律师,平时也不会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因此常常因为没有证据而败诉。

此外,法律知识的专业性比较强,内容比较庞杂,没有长时间的学习很难真正理解法律条文内容。并且,目前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只注重生产规模与利润,并不会专门去研究法律知识。

最后,人们普遍认为法务人员是“救火员”,只不过是在产生纠纷之时进行诉讼活动而已,避免企业诉讼损失,完全忽视了法务管理的事前预防作用,直到很多项目归于流产之时,才意识到法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企业的性质制约了企业法务管理制度的发展

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以盈利为中心的目的,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既没有白酒行业高额的毛利润,并且经过发包人压价已经没有多少利润可图。因此,很多公司不愿在法务管理方面做出太多的投入,甚至有些公司没有专门的法务人员,法务人员被称为“降低企业效益的不良因素”,认为其不仅不会创造效益,而且会为公司增加更多的流程与资金投入。

此外,建筑项目的工程周期长、工序繁多,相关法律问题可能在短时期内不会显露出来,而且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往往会为了眼前利益而不会考虑公司的长远利益。

(三)法务管理问题难以解决

在法務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众多的难以解决的问题:①长时间的粗放经营、片面发展使得建筑企业普遍不重视法治队伍建设,忽略了一个个诉讼案件带来的时间、人力、机会、声誉成本以及诉讼费等,私营企业常常担心因为法务部的存在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国有企业领导不重视,法务人员就难以施展身手。②市场资金的短缺,建筑企业缺钱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再加上企业知识产权、司法证据、机构设置等的不健全,导致企业诉讼频繁。③员工法律素质提高也是一大难题。企业法务人员自身素养难以保障,再加上员工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领会学习法律知识,所以难以保证法律培训的质量。④精简流程、法律管理全参与也是一大难题。众所周知,国内的一些跨国民营企业都会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将企业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管理专业化。某建筑企业在公众号中擅自引用他人权属图片,导致他人索赔,不仅造成企业声誉上的损失,更造成大量时间、人力、资金成本损失。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一个小小的图案设计、工程设计都可能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此外,企业精简流程也是一大难题,将法务管理工作融入到招投标、融资担保等企业运作全过程而又能确保时间最短,避免因为流程过多或者法务管理不到位而造成项目的流产。

三、法务管理工作的作用

法务管理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预防作用,主要是指做好前期法律风险预防工作;二是挽救作用,即是当企业发生诉讼风险之时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企业诉讼损失。三是宣传教育作用,即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素质、证据意识、学法用法的意识。

四、建筑施工企业法务管理工作重点分析

那么,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法务管理工作重点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法律风险信息

律师与法务最大的不同在于法务了解公司信息,能够准确地找出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点,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治理结构、盈利模式、业务模式、经营管理流程、制度、活动、部门职责分工、合同相关情况、担保相关情况、土地使用权现状、债权债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另外,企业的外部风险因素对于法务工作也至关重要。首先有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政策、对外贸易状况、市场资金流动性、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区域经济状况。其次有行业特点,包括行业的业务模式、产销状况、相关产品市场、产业链、竞争状况。最后还有企业相关法律发展环境,具体包括行业法律法规、政策、热点事件、法律执行情况、企业相关主管部门的制度、政策,上下游企业对于合同的履行状况及诉讼风险分析。

企业法律风险信息收集是做好企业法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信息才能对症下药,优化企业法律环境信息。

(二)相关企业的法务管理策略分析

1.中石油天然气集团率先改变企业的发展理念,将法律事务处理变为法务管理,详细地列出法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及企业风险点,明确法务人员的作用。

2.中石油化工集团提出“领导重视是关键,重视领导更关键”,将法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捍卫者。明确法务管理的范围及法务人员的工作职责。

3.中煤能源集团主要从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企业的流程入手,将法务管理完全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让法务人员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印章管理

现代社会之中,印章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身份证明,法务管理应当以印章管理为工具抓好企业合同工作,分析出建筑项目法务管理工作之中的关键点,注重解决授权范围问题,简化流程,提高办公效率。

(四)法律研究

建设工程施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资金需求大、周期长、过程复杂,从项目招投标阶段到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都会涉及到众多的法律问题。

而且,就我国立法过程来看,每天都会产生不同的法律事件,法律制度也是不断改变的,旧有的法律制度往往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相比于其他短生产周期行业来说,法律规定及国家政策趋势的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做好相关的法律研究工作呢,首先要做好相关的法律学习,并且紧跟立法前沿,关注社会中出现的热点法律事件,加强相关领域的学习、研究,从而把握立法方向。

五、建筑企业法务管理工作

(一)建筑企业法律风险内部控制

众所周知的美国浑水公司多次做空我国上市公司,原因在于法务管理工作不到位,再者比如三鹿奶粉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证明法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针对企业日益面临的走出去的风险,2006年国家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控制工作呢,首先要做好全面学习的准备,做到既懂本行业专业知识,还要懂工程所涉及的种种相关法律知识,比如环境法律法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保险法律法规、侵权法律法规等等,力争风险管理工作全覆盖。

其次,要做好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工作。将企业运作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所有工作及常见的法律风险点一一罗列,编辑成册,确保法律风险全覆盖、细化研究。并且结合本公司经常发生的法律问题及行业特点进行重点分析,将企业法律风险分为一般风险与自有风险,确保法务管理工作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最后,要保证法律风险信息的有效传达。众所周知,每个部门都不愿意向别人透漏自己部门的风险信息,做好相关的风险收集工作需要大量的实务技能及时间成本,并且,不能再通过以往的邮件、座谈、文件等方式传达法律风险管理内容,要做到下基层、多交流。

(二)建筑企业法务风险流程管理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务风险管理流程,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法务风险识别、分析、评估、防范流程制度,强化知识培训,完善奖惩机制。将法律意见书与法律风险评估书运用于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之中。

其次,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将合同按照金额的大小、事情的紧急程度分类管理,确保合同及时签订,并且对于合同做再审查,保证合同的规范、严谨及整理归档工作,并且派专业人士管理。

接着,我们不仅要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法务管理部门,还要聘请专业的律师。法务人员除了合同及案件代理之外,还要处理大量的公司日常事务,这与精细化研究学习及见识面极广的律师在专业性、事务处理能力上有很大的差距,此外,律师也不可能准确地掌握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法务管理工作。

最后,要加强员工法律素质培训,完善相关奖惩机制、考核机制,确保公开透明,公平合理。

六、《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研究

在面对企业走出去的压力之下,建立完整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全面、系统、科学地识别法律风险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为了化解企业风险,国家标准化研究院早几年就开始了相关的法律风险防范研究工作,集中调研了国内率先开展法律风险防范的企业如中国移动,并于2012年开始实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总结了国内外法律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并且结合我国市场发展的需要,给出了识别、分析、评價和应对法律风险的方法和工具,较好地提供了法律风险防范的路径。②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总结了企业法律风险发生的原因,包括企业所处行业法律环境、违约行为、违法行为、不当行为、侵权行为、怠于行使权利行为共6种。并且《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明确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分为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风险应对、监督和检查四个步骤,其中法律风险评估又可以分为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分析和法律风险评价三个步骤。对于每一个步骤都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指导方针。

并且《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从另外一个方面对于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做出了更加细化的工作分类,包括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方针、与管理目标相匹配的组织机构、职能、资源保障、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沟通协调制度、机构、法律风险管理文化、技术手段、方法、工具等。并且还有法律风险分析、法律风险控制、法律风险控制实施评估三大板块和组织、职能、制度、流程、信息系统、企业文化六大要素,较为全面、具体。③

总的来说,《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在为我国企业法律管理工作指明方向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七、结论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走出去的必备要件,是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要方式。

面对目前被曝光的种种不合规行为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完善的法务管理工作队伍,将传统的法律事务处理转变为法务管理,在维护公司权益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合规基础。

[ 注 释 ]

①徐永前,张建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出台与律师实务新空间.《中国律师》杂志社,2012(5).

②徐永前,张建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出台与律师实务新空间.《中国律师》杂志社,2012(4).

③徐永前,张建民.《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出台与律师实务新空间.《中国律师》杂志社,2012(4).

[ 参 考 文 献 ]

[1]徐永前,张建民.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出台与律师实务新空间[J].《中国律师》杂志社,2012(5).

[2]徐永前,张建民.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出台与律师实务新空间[J].《中国律师》杂志社,2012(4).

[3]王刚.论企业法律事务管理[J].法律纵横,2008(167).

[4]袁陵.加强法律事务管理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职业圈,2007(10).

[5]朱力宇.关于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理性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03(11).

作者:谭庭全

上一篇:新春音乐会家长发言稿下一篇:周年庆典发言稿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