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精选8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篇1

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油安〔2010〕287号

各企事业单位,总部各部门,各专业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经集团公司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依照执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十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业(以下统称所属企业)安全监督管理。

集团公司直接或者间接投资的控股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监督,指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设立的安全监督机构和配备的安全监督人员(包括聘用其他监督机构

— 3 — 中具有安全监督资格的人员,下同),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对企业生产建设和经营进行监督与控制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安全监督管理,包括安全监督机构与人员、安全监督方式与内容、考核与责任等环节的管理。

第四条 集团公司安全监督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体制。第五条 集团公司安全监督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全面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

(三)建设单位监督与施工单位监督相结合;

(四)监督检查与指导服务相结合;

(五)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第二章

安全监督机构与人员

第六条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总监(含安全副总监,下同),统一负责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安全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其任职条件、任免权限与程序、具体职责等,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是集团公司安全监督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负责制修订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

(二)检查、指导、考核企业安全监督工作;

(三)协调解决安全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四)负责安全监督人员专业培训和考核的具体组织,协助人事部门负责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人员资格认可管理工作。

集团公司人事部负责指导所属企业安全监督机构的设立和安全监督人员的调配,归口管理安全监督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安全监督人员资格认可工作。

集团公司机关其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安全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各专业分公司负责对本专业安全监督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第八条

集团公司所属油气田、炼化生产、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等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监督机构,其他企业根据安全监督工作需要可以设立安全监督机构,并为其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

所属企业下属主要生产单位和安全风险较大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安全监督机构。

安全监督机构对本单位行政正职、安全总监负责,接受同级安全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九条 安全监督机构是本单位安全监督工作的执行机构,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制订并执行安全监督工作计划;

(二)指派或者聘用安全监督人员开展安全监督工作;

(三)负责安全监督人员考核、奖惩和日常管理;

(四)定期向本单位安全总监报告监督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重大问题,并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条 所属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作业场所分布、风险程度等实际,配备满足安全监督工作需要的监督人员,列入管理或者技术岗位统一管理。

第十一条 安全监督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及以上;

(二)接受过安全监督专业培训,掌握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并取得安全监督资格证书;

(三)热爱安全监督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第十二条 集团公司实行安全监督人员资格认可和考核制度。安全监督人员由所属企业组织审查和申报,经集团公司组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颁发安全监督资格证书,取得上岗资格。

安全监督资格每3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合格的继续有效,不合格的取消其资格。

第十三条 安全监督人员按照安全监督机构的指令,实施安全监督,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对被监督单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情况进行检查;

(二)督促被监督单位纠正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

(三)及时将现场检查情况通知被监督单位,并向所在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四)安全监督机构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 安全监督人员实施安全监督的具体权限:

(一)在监督过程中,有权进入现场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和询问有关人员;

(二)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章行为,有权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提出处罚建议;

(三)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有权责令整改,在整改前无法保证安全的,有权责令暂时停止作业或者停工;

(四)发现危及员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责令停止作业或者停工、责令作业人员立即撤出危险区域;

(五)对被监督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业绩的考评有建议权。第十五条 安全监督人员实施安全监督,履行以下主要义务:

(一)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二)遵守本单位及被监督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保守商业秘密;

(三)坚持原则、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安全监督职责,正确行使安全监督权限;

(四)发生突发事件时,主动参与应急抢险和现场救援。第十六条 所属企业应当将安全监督工作经费纳入预

— 7 — 算,保证安全监督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安全监督工作经费主要用于:

(一)聘用安全监督人员;

(二)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监督人员的办公、通讯;

(三)购置检测设备仪器、交通工具、劳动防护用品;

(四)安全监督人员现场工作补助;

(五)安全监督工作需要的其他支出项目。

第三章

安全监督方式与内容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七条 所属企业应当重点对建设工程、工程技术服务、炼化装置检修施工现场和生产经营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 所属企业安全监督机构应当根据集团公司有关要求和本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安全风险等,编制安全监督工作计划,经本企业安全总监批准后执行。

生产经营计划、安全风险等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调整安全监督工作计划。

第十九条 安全监督机构应当依照安全监督工作计划或者需求,委派监督人员执行监督任务,并对安全监督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十条 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监督人员应当与被监督单位 — 8 — 建立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及时通知被监督单位。

第二十一条 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监督人员对查出的违章行为,应当采取纠正、批评教育、通报等形式进行处理,或者建议给予责任人以组织处理或者处分;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采取责令改正、限期整改、停工等措施进行处理。

安全监督人员在下达停工指令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第二十二条

被监督单位或者人员对安全监督结果产生异议的,可以向安全监督人员所在监督机构提出复议。复议结果仍有异议的,向监督机构所在单位的安全总监申请裁决。

第二节

建设(工程)项目派驻监督

第二十三条 所属企业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对建设工程、工程技术服务、炼化装置检修等施工现场,采取派驻监督方式实施安全监督。

前款所述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高危作业、关键作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派驻安全监督人员进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实行备案制度。以下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前15个工作日内,向本企业安全监督机构办理备案:

(一)国家及集团公司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二)重点勘探开发项目;

(三)风险探井、深井及超深复杂井施工项目;

(四)特殊的、复杂的工艺井和高压、高产、高含硫井施工项目;

(五)海上石油建设(工程)项目;

(六)炼化装置大检修项目。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规模和风险程度对建设(工程)项目派驻安全监督人员。向本企业安全监督机构办理备案的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人员由所属企业安全监督机构负责派驻。派驻的安全监督人员应当由安全监督机构委派或者从第三方聘用。

第二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参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向本企业安全监督机构办理备案。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参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派驻安全监督人员。

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属于同一所属企业的,由所属企业安全监督机构派驻安全监督人员;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分属于不同所属企业的,应当分别派驻安全监督人员;施工单位不属于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确派驻安全监督人员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 安全监督机构接到建设(工程)项目备案材料后,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开展工作:

(一)推荐或者确定安全监督人员。安全监督机构应当根据 — 10 — 监督任务和建设(工程)项目对安全监督人员的要求,及时选派安全监督人员,并书面通知被监督单位。

安全监督人数在2人及以上的,监督机构应当组建安全监督小组并指定负责人。

(二)签订安全监督合同。安全监督机构应当与被监督单位签订安全监督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限。

(三)落实工作条件。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对派出的监督人员进行监督前培训,落实派驻现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交流与沟通信息。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对监督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与被监督单位进行定期沟通,及时掌握安全监督人员工作情况。

(五)开展合规性评价。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定期评审安全监督人员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和相关文件,以保证其有效性。

第二十八条 安全监督人员接受派驻监督任务后,应当按照以下工作程序实施监督:

(一)收集有关资料。主要包括:被监督项目所在地气候、环境、人文、地理条件和项目安全评价报告;项目施工设计、施工方案和HSE“两书一表”;安全组织机构和安全监管人员;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作业票证管理;安全设备设施、检测仪器配备、安全费用使用计划;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等。

(二)编制监督方案。在开工前编制安全监督方案,经安全

— 11 — 监督机构审批后执行。安全监督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目的、内容、时间、方式、程序、依据和记录等。

(三)开展现场监督。开工前,对项目开工验收进行监督;开工后,按审批的安全监督方案开展监督。

(四)提交监督资料。在项目监督过程中和完成后,向被监督单位和安全监督机构提交监督资料,主要包括安全监督方案、监督检查表、监督指令和监督工作报告等。项目完成后提交监督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监督工作概述、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评价、改进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等。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安全监督人员主要监督下列事项:

(一)审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程监理、工程监督等相关单位资质、人员资格、安全合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安全组织机构设立、安全监管人员配备等情况。

(二)检查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HSE“两书一表”、人员安全培训、施工设备和安全设施、技术交底、开工证明和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作业环境等。

(三)检查现场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措施落实、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执行、作业许可办理、计划与人员变更等情况。

(四)检查相关单位事故隐患整改、违章行为查处、安全费用使用、安全事故(事件)报告及处理情况。

(五)其他需要监督的内容。

第三十条

施工单位安全监督人员主要监督下列事项:

(一)审查分包商资质、人员资格、安全合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安全组织机构设立、安全监管人员配备等情况。

(二)检查作业前危害分析、班组安全活动开展、风险控制与应急措施落实、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执行、事故隐患整改等情况。

(三)检查施工组织、作业条件与环境、技术交底、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和危害告知等情况。

(四)旁站监督项目开工和特殊作业、关键操作、异常生产情况处理等危险施工,监督作业许可办理和安全措施落实。

(五)其他需要监督的内容。

第三十一条 建设(工程)项目相关单位及其人员应当接受建设单位安全监督人员的现场监督,履行各自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监督人员不代替工程监理、工程监督。

第三节

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监督

第三十二条

所属企业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对建设(工程)项目以外的生产经营关键环节,采取巡回、旁站等方式实施安全监督。

第三十三条

安全监督机构开展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监督,应当根据安全监督计划,按月度编制监督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监督对象、时间、次数、内容、人员和职责分工等。

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监督内容包括下列各项:

(一)现场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组织机构建设、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员工安全培训,以及风险管理等情况。

(二)安全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完好情况,以及作业环境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等情况。

(三)安全生产活动。主要包括现场生产组织,作业许可与变更手续办理,以及员工持证上岗等情况。

(四)安全应急准备。主要包括应急组织建立、应急预案制修订、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开展等情况。

(五)其他需要进行监督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 安全监督人员应当按照以下工作程序实施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监督:

(一)收集相关资料。主要包括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以及被监督场所的地理位置、作业环境、生产性质、劳动组织等基本情况。

(二)制订监督方案,报安全监督机构审批。

(三)按批准的安全监督方案开展现场监督工作。

(四)记录、反馈监督信息。对发现的违章行为、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及时记录,并按规定向安全监督机构、被监督单位反馈。

第四章

考核与责任

— 14 — 第三十六条

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监督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选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企业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七条

所属企业应当每年对安全监督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应当作为资格评定和考核的依据。

第三十八条 所属企业对严格履行职责、工作表现突出的,或者在保护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以及预防事故中取得显著效果的安全监督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九条 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监督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一)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安全监督职责,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

(二)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的;

(三)妨碍被监督单位正常生产秩序的;

(四)包庇、纵容被监督单位和个人违章的;

(五)违反规章制度或者监督合同,给安全监督工作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被监督单位及其员工拒不执行安全监督指令,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监督人员不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被监督单位及其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一)拒不执行安全监督指令的;

(二)无故拒绝或者阻挠安全监督人员工作,影响安全监督工作正常开展的;

(三)对安全监督人员打击报复的;

(四)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五章

第四十一条 所属企业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海外生产建设与经营活动的安全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办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篇2

当前, 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 在积极建设着安全的标准化。它的标准一直都是在强化管理的同时, 改进自我装备, 和落实科学发展。但是, 就现状而言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在管理方式和安全措施方面都有很多不足。所以, 企业必须要改进自身的管理方式, 提高安全措施及水平。我国石油企业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包括:在对安全管理的体系的实施上并没有把石油企业的自身的情况充分的考虑进来。而且, 这种体系在市场安全检验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有不完善不妥当之处。在安全的意识和理念上并没有落实到每一位员工, 而且员工的参与意识也比较低, 一直不能落实一直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明显, 企业领导对安全意识和理念普及并不是做的十分充分。在技能方面, 我国的石油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强大, 它主要表现在在基础性研究工作中和共性技术的开发上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落差太大。创新能力的不足, 阻碍了经济效益发展。因此, 加大经济投入在科学的发展上, 大大创新技术已经势在必行。在生产中, 安全投入的加强也是必不可少的, 安全投入必须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次数为宗旨的。石油企业人员应当学好怎样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学习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技术。这样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也会大大提升。当然, 事故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 在减少事故发生的同时, 也必须注重怎样面临事故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事故的发生一定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但是在面对这些现实时, 应当采取积极地应对态度, 调动科学力量来改善系统在安全上的不足, 深入研究问题的来源, 加以改进, 在这期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并提高整体的新思路, 这样, 不仅可以将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也实现了在安全管理水平上的飞跃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将一直与安全生产联系在一起的, 安全的问题不会消失。运用有效地管理措施, 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的使用, 有强有力的的管理方式是企业科学、安全的运行。一步步的走向系统化, 创新化, 这样企业才会有更大的突破。如果没有安全保障, 企业要想迈进更大的市场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2 监督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强化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安全生产就必须完善规章制度。在对安全生产责任的体系当中, 要完善各个部门乃至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问题。做到在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并且负责, 是得每项工作都有标准、有目标, 最后有成果。一定要在安全生产责任的体系当中对企业领导, 员工明确责任。这种体系在整体上就完成了管理事项。也要完善违章处罚的规定, 每一项违章的事件都要依章依法, 有明确的处罚办法。同样也要完善事故追究的体系, 实事求是。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 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的执行力, 对工作的各个部门和机构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管理也不容懈怠。完善监督管理工作, 应当认真的对工作的各个流程和工序进行监督和考核, 对一些存在问题的工作以及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人员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同样, 在监督管理过程当中, 批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些不按统一标准的工作人员, 用以这种方法使之改正。在执行工作时一定以同一标准要求企业当中的任何人员。监督管理工作本身是十分重要的, 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指导力量, 它同样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让企业中的每一项制度根植在每人心中。这样企业的程序化管理就会有条不紊的进行。

3 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要做到上级和部署部门的合作, 积极地是石油业健康发展, 同时要提高企业整体的服务水准和服务质量。同样各级部门要切实对石油市场进行不定期的监测, 使企业透彻的了解市场的趋势和动态, 这样可以使企业平稳的运行和发展。其实, 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比较综合的,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 石油企业应当做到有科学的管理体系, 并且规范管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在企业中同样要普及安全文化以及建设安全文化, 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的运行效果。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普及安全文化的同时, 也要注重安全文化的各项功能, 从员工内心去让他们真正认识这种文化。用有力的安全价值观去感化员工积极参加工作, 更利于全面的提高技能。在做任何决定之前, 企业都应该首先把企业的硬性制度考虑在内, 对于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确实有些制度制约, 这样让全体员工适应制度。这样管理工作的进行就十分容易了。

4 结语

石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确是石油化工企业不可以懈怠的。普及到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 让企业上下同时在有制度有规划的过程中进行工作, 团结一心取得更大的进展。科学的管理制度, 才能让员工创新工作方式, 这样也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只有形成了一定的管理体系, 在作业时事故不会频发, 而且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薛冰.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研究[A].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

[2]张拥军.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 2012, (19)

[3]刘凤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科技促进发展 (应用版) , 2012 (, 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 海事;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现场检查;船舶管理

为提升我国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改善海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原交通部于2001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简称《NSM规则》),并于2003年1月起对不同种类的船舶分时段、分批次实施。至2007年7月1日,我国沿海所有500总吨以上跨省航行的船舶均按照《NSM规则》的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NSM规则》的全面实施,改变航运公司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水平,在促进船舶安全和防污染,减少事故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从近几年体系审核和现场检查的情况来看,部分航运公司在规则实施中流于形式,安全管理体系未得到有效落实,“两张皮”(即将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文件和记录用于应付检查,实际操作并不参照文件执行)现象日益突出。船舶在船舶安全检查中被滞留或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

现场检查作为海事主管机关的一种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其目的是促进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海事主管机关应通过对航运公司体系运行情况的现场检查,督促公司和船舶发现并解决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安全和防污染管理能力的持续提高,更好地执行安全和环境保护任务。

1 安全管理体系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重定期审核,轻现场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明确海事主管机关对航运公司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职责,但目前海事主管机关对于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公司和代表船的审核来实现的,具体而言是通过对被审核船舶的体系文件和安全管理活动进行审核,来判断体系文件的覆盖性、对强制性规定的符合性,评价船舶的安全管理活动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实现规定目标的有效性。体系审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体系审核只是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覆盖性、对强制规定的符合性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于船舶安全管理活动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的审查以代表船为主,无法覆盖全部船舶。其次,体系审核的时间相对固定且间隔较长,而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是连续的动态过程,单一的审核无法保证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处于有效状态。现场监管的缺失使部分航运公司船舶管理与体系运行严重脱节,甚至出现审核前临时聘用岸基管理人员,突击补充体系运行记录等情况。公司体系运行的“两张皮”现象十分严重。

(2)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检查以文件和记录为主,较少涉及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原因挖掘。近几年海事主管机关不断强化对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新修订的《船舶安全检查规则》也将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作为船舶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对于船舶安全和防污染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检查仍以体系文件和运行记录检查为主,较少从体系管理的角度,挖掘船舶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对于安检过程中发现的缺陷,一般要求船舶就事论事地对缺陷进行纠正。对船舶存在的事故险情或违法行为,海事执法人员侧重于调查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违法事实的客观证据,对于船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却很少要求船舶从体系管理的角度挖掘深层次原因,并全面系统地予以纠正。

(3)安全管理体系培训不够系统,现场执法人员体系检查水平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海事主管机关大多从具有丰富船舶安检经验的港口国监督检查官和具有航海经验的船长、轮机长中抽调人员,经系统培训后担任体系审核员,而一线海事执法人员很少经过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对规则和体系了解不深。体系检查知识的缺失使一些现场检查人员在实施现场监管时无从下手甚至不敢检查,对于体系的检查也仅限于对相关证书的检查,很少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检查的不到位客观上助长“两张皮”现象的蔓延。

(4)监管理念存在误区,审核与检查缺少联动。目前,在部分检查人员中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既然船舶安全管理证书和符合证明是海事主管机关(或授权中国船级社)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审核后颁发的,那么在现场检查中发现体系缺陷就成为对发证机关审核行为的“否定”。这种错误的认识制约现场执法人员监督检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妨碍现场检查人员与体系审核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事实上,现场检查应通过抽查船舶设备及船员操作来了解公司的管理体系是否在船上得到有效运行,为被检查船舶提供改善体系运行情况的机会,可以有效弥补体系存在的局限性,是对审核行为的有效补充。此外,在体系审核时,现场检查信息还可以作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在船得到有效运行的直接证据,为体系审核提供材料支持。

2 安全管理体系现场监管改进建议

安全管理体系是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如何督促航运公司有效运行安全管理体系,将《NSM规则》落实到实处,是海事主管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规定》在详细规定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责任的同时,也明确海事主管机关对航运公司安全和防污染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海事主管机关应以此为契机,在加强航运公司安全体系审核、发证工作的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1)打破思维定势,拓展监管手段,提高体系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目前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监督以审核为主,现场监督检查局限于船舶安检以及对发生重大事故的船舶、被滞留船舶、黑名单船舶和发生重大违章行为船舶的跟踪跟踪管理的局面,海事主管机关应改变审核发证与现场监督相独立的局面,建立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情况实施现场检查,并将对公司的监督与对船舶的检查结合起来,使公司和船舶无法为应付检查突击,有效杜绝“两张皮”现象,切实促进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2)加强全员培训,全面提高现场执法人员体系审核和现场检查技能。目前,现场海事执法人员中持有审核员证书或接受过系统的体系知识培训的比例不高。一线执法人员体系审核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缺失是造成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海事主管机关应加强一线执法人员的体系审核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力度,至少应在持有A类安检员证书的现场海事执法人员中普及体系审核员培训,全面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体系检查技能和水平,为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管提供充足的人力基础。

(3)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对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全方位监管。安全管理体系在船运行情况的现场监管是对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有效补充。通过建立现场监管与审核发证信息的共享机制,可以使审核员在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时,更全面地了解公司岸基和船舶管理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审核工作。此外,在事故和违法行为调查处理中,一线海事执法人员也可以通过共享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相关材料,从船舶运行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角度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找出导致事故险情、违法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促使公司采取措施纠正缺陷,提高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效率。

3 结 语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篇4

落实制度促管理 全面监控保安全 为建设大港、冀东两个大油田做贡献

大港油田集团第一钻井工程公司

二○○八年一月十二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冀东南堡10亿吨油气田的发现,给我们大港第一钻井工程公司冀东项目部广大干部职工以极大的振奋和鼓舞。温家宝总理5月1日到我们70D8、70D9两支钻井队的视察与重要讲话,更增添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中油集团蒋总提出的把冀东油田建设成“科技、绿色、和谐现代化大油田”的指示精神,给我们施工作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下面向各位领导汇报项目部的安全工作。

第一部分 所做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和冀东油田公司HSE总体工作部署,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方针,以“安全环保基础年” 活动为载体,强化体系运行,严格落实全员HSE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和违章查处力度,有效地提升了事故预防能力和HSE现场表现水平,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为HSE管理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

1、健全机构,组织落实。项目部设有单独的安全环保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为副科级,目前定员5人。领导班子成员中,设有一名正科级专职安全主管。同时,公司安全监督站向项目部所属钻井队派驻安全监督,形成了异体监督的管理模式。

2、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有章可循。项目部依照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冀东油田公司及第一钻井工程公司的HSE管理相关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了《冀东项目部关于加强HSE管理的规定》、《风险抵押金制度和班组安全员津贴制度》、《冀东项目部HSE责 任制管理办法》、《冀东项目部井场及地貌交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HSE管理规章制度,使大港油田集团公司与冀东油田公司的相关HSE管理要求得到落实。

二、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努力创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 为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我们在冀东油田配置的钻机按照“大投入、高配置”的工作思路,加快设备的更新步伐。今年以来所配置的四部钻机都代表了国内钻机先进水平。同时加大对旧钻机改造力度,强化配置,提高本质安全性能。1-4月份,项目部设备设施改造投入高达200余万元。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强化“主动维护”理念,严格按照“平、稳、正、全、牢、灵、通”与“五不漏”的原则进行安装,按“清洁、调整、紧固、润滑、维护”十字作业法进行生产,使现场管理保持较高水平。

三、强化员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今年以来,项目部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员工培训,使员工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项目部还把形势任务、安全知识、业务技能教育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基层队倒班、停产时间以及队长例会等各种时机,举行专题讲座,由主管领导、专业路进行讲解,有效地增长了职工的安全业务知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四、强化监督检查,保障施工安全

按照冀东油田公司提出的“零隐患、零违章、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理念,项目部1-4月份共组织各类检查83队次,下发“隐患限期整改通知单”及HSE检查记录93份,查出问题1154个,全部进行了复查验收,监控整改率达到100%。查处违章12起,罚款35000多元。及时排除了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纠正和种违章行为,保障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

五、强化“两卡”运行,实现安全管理本质转变

“两卡”也就是“危害隐患识别卡”和“三违识别卡”,是大港油田集团公司2006年以来开展的一项实施全员HSE管理的新举措。项目部为推进“两卡”运行,制订了“两卡”运行奖励制度。岗位员工每查出一项隐患或纠正一起违章,给予员工50-200元的奖励。引导员工开展自查与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纠正违章行为。1-4月份,岗位员工共识别出隐患200多项,纠正违章60余起。项目部共对两卡运行实施奖励两万余元。通过“两卡”奖励的实施,全员参与HSE管理的积极性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员工安全观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员工的安全行为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实现了安全管理本质的改变。

六、强化海上HSE管理,加快员工适应步伐

海上安全管理是我们涉及的一个全新领域。我们陆上施工作业的标准与规范到了海上,许多已经不再适应。海上HSE管理向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国家出台的《海洋石油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以及《滩海陆岸石油作业安全规程》是现在海上作业所必需依据的法规与标准。项目部70D9、50JD2钻井队在人员新组建及新钻机紧张配套的情况下,积极与南堡油田、冀东油田海监处及胜利海检中心合作,在干中学、学中干,积极了解海上HSE标准要求,按期按时为上岛两支钻井队配置了各种符合海上安全要求的安全救生应急设施与溢油设施,组织员工培训,取得海上施工所需各种证件,并积极开展各种演习。使我们基本具备了海上作业的条件,员工的观念也逐步适应了海上HSE管理。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 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作业现场事故隐患和违章现象仍未完全杜绝;二是作为钻井施工作业主体,在对相关方的管理上缺乏必要的约束手段。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强化监督检查,努力做到零隐患、零违章、零事故。同时加强与相关方的沟通,明确相互责任。

第二部分 下步工作举措

为了确保冀东“建设科技、绿色、和谐现代化大油田”目标的实现,我们大港钻井冀东项目部将本着“安全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的原则,为建设大油田提供安全优质服务,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井控管理,确保井控工作绝无一失

一是项目部和钻井队全面落实冀东油田井控实施细则,加强井控知识和井控技能培训,确保持证率达到100%;二是加强对井口槽施工井、大位移水平井、含硫井的重点监管,细化单井井控措施与井控预案,严格井控验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三是根据钻井设计要求配备完善井控装备和设施;四是加强现场井控演练,做到每月每班组四种工况均有一次演练,提高员工二次井控能力;五是强化井控坐岗制度落实,做到早发现、早报警、早关井、早处理。

二、着力抓好过程监控,确保安全生产

一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项目部将继续通过月度综合检查考核、专业路日常检查、重点工序安全监控检查、开工作业许可检查、领导联系点安全检查、基层队每周自考核检查、班组交接班 检查以及岗位巡回检查等各种方式,发现在管理中、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狠抓重点监控。重点针对井队拆、搬、安、下套管、甩钻具、装卸封井器作业采用过程监督。对特种作业、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实施作业许可,对相关方履行告知义务,并落实施工作业主体监管责任。

三是狠抓海上安全管理。项目部及人工岛施工钻井队进一步加强海上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学习,积极落实相关安全措施。要针对海上应急逃生设施重点检查,确认救生衣是否能随时取用、应急车辆是否能随时启动。

三、着力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实现清洁生产

重点是加强现场各种污染物的管理,做到集中回收,集中处理。严格落实雨季防汛预案,做到组织、人员、物资、通讯四个到位。南堡油田施工的钻井队要努力探索钻井施工“无污染、低排放、高效率”环境管理模式。人工岛施工的两支钻井队要严格按照海上环境管理要求组织施工,杜绝污染物向海洋排放。

四、着力抓好应急管理,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一是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工作。针对雨季汛情、热带风暴的影响,项目部及时对防汛预案及防台风、防风暴潮预案进行修订。施工井要根据现场条件分析可能出现的险情,制订有针对性的专案,做到“一井一案”、“一险一处置”;二是要加强培训与演练,项目部、钻井队要根据预案中的每一种险情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实战演练,验证预案可操作性。人工岛两支钻井队重点进行防台风、防风暴潮演练,演练要针对不同工况进行,以确定在保障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情况下,所需的应急反应时间。四是针对 有提示的南堡地区含硫井,做好应急疏散前期准备。五是要加强对应急设施的检查与维护,特别是H2S检测设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充气压缩机的检查必须做到及时,确保防H2S设施准确、有效。

五、着力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寻求“制度管人”向“文化管人”的转变

一是以“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 “无违章班组”、“青年HSE示范岗” 等主题活动,大力宣贯集团公司《HSE文化手册》,使安全文化理念“入脑入心”;二是加强现场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亲情寄语展台、悬挂安全警示语、制作“安全提示卡”,将HSE文化融入于生产、生活之中,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三是突出冀东油田公司“和谐共建”的理念,树立安全文化建设的典型。项目部将选择1~2个HSE标杆现场,结合冀东油田公司的要求组织开展HSE文化示范现场创建活动。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内容的策划和有效实施,探索适合项目部发展要求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六、着力抓好其它专项管理,全面提升HSE综合管理水平一是强化消防管理。加大监督检查与隐患整改力度,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加强日常消防演练,提高员工扑灭初期火灾的能力。二是强化交通管理。逐级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针对雨天行车、雾天行车、雪天行车和长途行车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提示,确保交通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强化钻井队饮食卫生管理,坚决防止群体中毒事故发生。四是抓好安全用电管理。雨季是触电事故的多发季节,要加强对各钻井队电路的巡查与整改。对营房、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加强检测。雨天 启动各种电器开关时,必须使用绝缘工具。

各位领导,我们决心在温总理和中油集团蒋总的指示精神下,认真落实中油集团HSE工作要求,以建设冀东大油田为己任,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团结奉献,开拓创新,扎扎实实推进安全环保工作再上新水平,为把冀东油田建设成为科技、绿色、和谐的现代化大油田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篇5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水电与 新能源发电企业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提高设备设施可靠性,确保发电企业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监督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实行技术负 责人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关口 前移、闭环控制、专业归口 ” 的原则,对设备设施设计、选型、招标、制造、安装调试及验收、运行、检修维护、技术改造和停、备用等所有环节实施闭环的全过程技术监督。

第三条 技术监督工作必须以安全、质量为中心,以技术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第四条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水平。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辖水电与新能源企业。— 4 —

第二章 技术监督主要内容

第六条 集团公司水电与 新能源企业开展 绝缘、金属、电测、热工、环保、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电能质量、节能、化学、励磁、水轮机、水工等十二项技术监督。其中,水力发电企业开展: 绝缘、金属、电测、热工、环保、继电保护及安全自 动装置、电能质量、节能、化学、励磁、水轮机、水工监督;风力发电企业开展: 绝缘、金属、电测、热工、环保、继电保护及安全自 动装置、电能质量、节能、化学监督。

第七条 技术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绝缘监督: 电气一次设备绝缘性能、防污闪、过电压保护、接地系统、设备通流能力。

(二)金属监督: 发电机组重要金属部件、连接件、紧固件,油、气、水系 统金属构件,水工金属结构,压力钢管,压力容器及附件,起重设备,电梯,输变电设备重要金属部件,主要内容为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变化、寿命评估、缺陷分析、焊接材料和工艺等。

(三)电测监督: 各类电测量仪表、装置、变换设备及回路计量性能,及其量值传递和溯源;电能计量装置计量性能;电测量计量标准。

(四)热工监督: 热工参数检测、显示和记录系 统;自 动调节系统;保护联锁及工艺信号系统;程序控制系 统;压力、温度、转速、振动、摆度、流量等量值传递系 统和各系 统所属其它热工设备。

(五)环保监督: 固 体废弃物、废液、废气;环保设施;噪声。

(六)继电保护及安全自 动装置监督: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 动装置;直流系 统。(七)电能质量监督: 频率偏差和合格率;电压偏差、波动和闪变;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和正弦波畸变率等。

(八)节能监督: 设备的效率、综合厂用电率、油耗、耗水率、重要辅机单耗以及节能降耗的措施等。

(九)化学监督: 油、气、水等化学指标。

(十)励磁监督: 发电机励磁系 统性能及指标;整定参数;运行可靠性。

(十一)水轮机监督: 振动、摆度、压力脉动、空蚀;调节保安系 统;其它水轮机辅助系统;主要辅机设备等。

(十二)水工监督: 水库、大坝、引(泄)水建筑物及其基础、两岸边坡、闸门、生产建筑物等。第八条 分布式及生物质能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参照 火电相 关标准执行;太阳 能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参照 本标准执行。

第三章 监督机构及职责 第九条 技术监督工作实行集团公司、二级单位、基层单位分级管理,并设立相应的技术监督领导小组。

第十条 集团公司 水电与 新能源产业部是水电与 新能源企业技术监督归口 管理部门,集团公司科技环保部行使环保监督管理职能。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 水电与 新能源产业部技术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和制度;(二)组织编写并审定、批准集团公司 技术监督管理规程、标准、制度、规定;(三)组织制 定集团公司 水电与 新能源技术监督管 理工作规划;(四)指导检查二级单位、基层单位技术监督工作;

(五)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制定反事故措施,对技术监督管理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六)参加新建或重、特大技术改造工程的设计审查、设备选型、监造、安装、调试、试生产阶段的技术监督管理和质量验收工作。

第十二条 二级单位技术监督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行业、集团公司 颁布的技术监督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和制度;制定本单位技术监督管理办法,并按要求组织实施;(二)组织协调所属基层单位与 相关技术监督管理服务机构签订“技术监督管理和技术服务合同”(三)制定本单位技术监督工作计划,审核所属基层单位技术监督计划;(四)监督、检查、指导、考核所属基层单位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协调与技术监督服务机构的关系;(五)督促重点技术监督整改项目 的落实;(六)参加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制定反事故技术措施;(七)参加新建或技术改造工程的设计审查、设备选型、监造、安装、调试、试生产阶段的技术监督管理和质量验收工作。

第十三条 基层单位技术监督主要职责(一)基层单位是技术监督工作的主体,贯彻执行国家、行业、集团公司颁布的技术监督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和制度等,制定本单位的技术监督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二)建立技术监督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或生产厂长)为技术监督总负责人的技术监督管理网络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建立专业监督预警机制;(三)参加本单位新建工程或技术改造的方案制定、设计审查、设备选型、招标、监造、安装、调试、试生产阶段的技术监督管理和质量验收工作;(四)参加上级单位、行业组织的技术监督培训及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本单位内部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技术监督管理水平和监督人员 的专业水平;(五)结合检修和技术改造工程,制定并落实本单位的技术监督工作计划,按时完成技术监督报表和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六)组织召开本单位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技术监督网活动,检查、落实技术监督工作计划,协调、解决技术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安排技术监督工作;(七)参加本单位事故调查分析工作,制定反事故技术措施并负责落实;(八)建立健全本单位技术监督档案,做到正确、齐全、规范和及时。

第十四条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华电电科院”)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代表集团公司对二级单位及所属基层单位技术监督工作行使指导与监督职能。

第四章 技术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集团公司制定各专业技术监督实施细则,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第十六条 华电电科院受集团公司 委托,组织技术监督培训取证,基层单位技术监督人员 应按要求持证上岗。

第十七条 基层单位应在每个季度第一个月 七个工作日 内,向华电电科院报送上季度各专业技术监督总结及报表。应在每年一月 份十五日 前,向华电电科院报送上技术监督工作总结、报表。华电电科院应及时向集团公司报送季度和技术监督工作报告。

第十八条 基层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技术问题,应及时报告华电电科院,华电电科院应及时组织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九条 集团公司 每年抽取部分基层单位进行技术监督检查、评价。

第二十条 华电电科院应按照集团公司 要求及专业需要组织召开技术监督专业会议,加强技术监督专业管理。

第二十一条 华电电科院负 责制定技术监督考评办法,每年对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实施考核、评比,考评结果上报集团公司,并作为星级发电企业技术监督评分依据;每年进行技术监督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给予通报表彰。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 水电与 新能源产业部会同政策与 法律事务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 印发之日 起施行。2011年6月 20日 颁发的《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A 版)》(中国华电生制 〔 2011〕 640号)中 有关水电与 新能源管 理部分将不再执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篇6

2009-07-14 02:51来源:咸阳联通文件作者: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用户忠诚度和满意度,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提升公司整体服务水平,实现以服务促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咸阳联通市、县级分公司(机构)及市区营销中心。

第三条 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服务质量监督机构对内代表客户开展工作,服务监督的范围包括:

1、与用户接触的各类服务渠道的服务质量。主要包括各类营业服务机构、向用户提供缴费、销售、服务的代理商等社会渠道;客户俱乐部和客户经理;客服中心等。

2、向用户提供的各类业务产品和业务支撑的质量。主要包括移动语音、数据、增值业务和营帐计费等。

3、向用户提供的其他服务的服务质量。

二、机构及人员设置

第四条 市级客户服务部是服务质量监督工作的牵头部门。县级以下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机构或明确岗位负责服务质量监督工作。各级分公司分管服务工作的领导和客户服务部负责人是服务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人。

三、监督检查职责

第五条 服务质量监督的职责:

1、负责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并监督实施。

2、组织用户满意度测评、服务质量明查暗访,并进行通报。

3、对公司整体服务质量情况进行分析,负责组织服务质量分析会议的召开,协调各种服务资源,解决服务短板和服务工作热、难点问题,并对各项工作的进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5、对各项执行落实不力的服务改进措施和工作进行督办。

6、对重大用户申投诉、服务质量事故和服务问题媒体曝光事件进行调查、问询,落实责任,实施查究。

四、监督检查依据

第六条 服务质量监督的依据:

公司执行的相关服务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中国联通客户品牌服务标准》、《中国联通“联通10010”服务管理规范》、《“联通10010”服务品牌达标管理办法》和对外公开的服务承诺、其它有关服务质量要求的文件、流程、制度,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

五、监督检查权限

第七条 客户服务部服务质量监督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查时,相关受检单位的人员应积极配合,按要求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包括原始单据、系统原始记录、文件和报告等,不得干扰检查或调查,影响服务监督工作的进度。

第八条 客户服务部根据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并监督存在问题得到解决或改善。受检单位要做好整改后的保持和提升。

第九条 相关部门或单位对可能会影响正常服务的活动要按相关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提前通知客户服务部,客户服务部做好相应的服务预案。

六、工作要求

第十条 客户服务部定期对服务质量监督电话进行拨测,保证接通,接受用户监

督,对用户提出的改善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主动与用户沟通。第十一条 加强对各类业务合作单位的服务质量管理。代理公司销售、服务的业务单位(个人)及各类SP、CP的服务质量由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客户服务部负责监督。

第十二条 客户服务部对于违反服务标准和规范,损害用户合法权益,引发用户大量投诉、重大申诉,酿成重大服务事故的和对提出的督办事项处理落实不力的责任单位或个人,根据公司相关规定予以责任查究。

七、责任查究

第十三条服务管理:

1、监督形式:明查暗访、服务分析

2、问责范围:服务质量缺失、企责案件、重大上访案件、情节严重的重大申诉/越级投诉服务问题解决拖延、大量用户投诉、弄虚作假、隐瞒实情等情形;

3、责任查究处理方式:督办、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绩效考核,经济处罚等。

(1)督办:在明查暗访过程中,查访出违反公司《标准》、《规

范》、《品牌达标规范》相关服务要求的单元,对责任单元下发《服务质量整改督办单》,并限期整改;

(2)绩效考核、经济处罚:对出现以下行为的责任单元进行处罚考核:●因责任单元对督办要求不重视,拖延回复时间或对督办要求整改不力;●对市分公司下发的文件、制度、流程执行不力;

●未按时完成市分下达的服务工作开展任务,或对各式报表报送不及时等。对责任单元直接责任人视情节按照相关服务管理考核办法实施50-100的经济处罚,对该责任单元及服务管理责任人分别处以50元的经济处罚,同时,在当月该单元的绩效考核“服务管理执行力”项进行分值扣减。

(3)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出现服务质量严重缺失、省级管理机构通报、信产部企责案件、重大上访案件、情节严重的重大申诉/越级投诉服务问题解决拖延、大量用户投诉、弄虚作假、隐瞒实情等情形;对服务管理责任机构除实施100-200元的经济处罚外,对管理责任人实行通报批评,并由管理责任人写出书面检查及整改措施,以观后效。

第十四条培训管理

1、问责范围: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严格按照[2005]155号—《营业窗口服务培训工作制度》及《补充通知》的文件要求执行,对出现以下行为的责任单元进行处罚考核:

●不能按时呈报培训计划、未建立培训档案或建立不全;

●培训成绩弄虚作假、抽查业务不及格、对培训工作不重视;

2、责任查究处理方式:对未按文件要求建立建全培训档案、培训工作开展不利、拖延培训工作上报时间等问题,对培训专管人员及服务管理责任人分别处以50元的经济处罚。对培训考核落实不利按以下方式进行考核:

(1)自建厅:

●新员工上岗工作前应参加相应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如新员工试用期结束后,转正考试不合格,则延长试用期,直至掌握业务,通过转正考试,以上考核由新员工所在部门营业经理负责。

●日常培训考核中成绩连续三次不及格的营业人员进行待岗培训一周,并实施50元的经济处罚;

●市分客户服务部举行的季度汇考,自建厅整体成绩及格率达不到60%,取消

该厅本星级营业厅评定资格,对服务管理责任人处以100元的经济处罚并对该责任单元进行通报批评。

(2)特许厅

各业务单元以月为单元对特许厅组织业务汇考,若出现连续三个月考试成绩不及格的特许厅,除取消该厅本星级评定资格外,对该特许厅在佣金中直接扣除100元。并由责任管理单元写出书面检查及整改措施,以观后效。第十五条投诉管理

严格执行[2007]193号—《中国联通咸阳分公司投诉服务联产激励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文件中的各项考核标准及处罚规定。

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篇7

医疗器械是关系到人体健康与安全的产品,在使用中如果发生问题,就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或伤害,因此政府必须对其进行监管。这类产品必须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允许进入市场销售和医疗服务使用,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个规定就是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基本要求。

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是以医疗器械作为客体,对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必须达到的安全与性能要求所作的明确规定。有了这个对“客观实物”的基本要求后,根据这个基本要求制定监管办法。因此,无论是医疗器械上市的审查、医疗器械质量体系审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医疗器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监督等,都是围绕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的基本要求进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规的核心,是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针对医疗器械这一“客观实物”制定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只针对医疗器械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多年来的国际交流,使我们知道发达国家有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的概念,但我们使用“安全性、有效性”这一表述贯穿于直接针对管理相对人的一些法规中,要求他们保证其生产或经营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审查时,生产企业符合了我们对生产企业的有关要求,经营企业也符合了我们对经营企业的有关要求,但产品却还出问题,还不一定安全和有效。原因是我们根本没有一个针对医疗器械这一客体的安全性、有效性基本要求,管理相对人不知道什么是安全性、有效性基本要求(连管理者自己都不知道),要求生产者保证做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一句空话。管理者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出了问题依据生产企业管理办法或经营企业管理办法等规章都无法解决。

要理解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我认为必须强调以下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

1“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的针对客体

每一个法规文件,这里不强调它的法规层次(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都有它制定的目的,或者说要调整哪一个方面,规范哪一件事情,解决哪一个问题等,逻辑概念一定要清楚。如果一个法规文件的制定者或执法者,自己都不清楚这个规定是针对什么的,解释或执行中把各方面都关联上,就会使原本清晰的概念或事物变得难以捉摸,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我们这里所说的发达国家或者GHTF已经制定的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作为一个单独的法规文件,它的针对客体是作为客观实物的医疗器械本身的,它规定医疗器械本身必须符合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才允许进入市场,允许使用。而每一件医疗器械这一客观实物的生成都是由它的设计和制造者完成的,因此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所直接规范的是医疗器械的设计与制造者的行为,要求他们在推出一种医疗器械时,这个器械的各个方面都要符合这些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规定中的用语始终以医疗器械作为主体,对它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包装等)必须达到某种情形一一即依据设计者对它的预设用途、在预设环境和条件下按照设计者的使用要求正确使用时,不会发生对使用者、患者或环境不利,或造成某种伤害或危害的情况这样一种情形。规定的每一条都描述了器械(的某一方面)必须达到或符合的某种情形。

有人可能认为,医疗器械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等,要求对它全寿命周期所经过的每个环节进行管理(包括生产商、销售商、医院等),因此安全性与有效性基本要求的规定不是专门针对医疗器械的设计与制造者的。这样就把问题引向复杂了,把明确的责任归属和管理分段变得含混不清了。

2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一件医疗器械的整个寿命周期,从它的一步步形成开始到它的最终作用(预设使用目的)发挥完毕结束,包括了设计、制造、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等等一系列过程,政府应当对它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一个设计、制造得再完美的医疗器械,如果不按照符合它本身要求的条件去储存、运输,或不按照预设使用方法及预设用途使用,都会使器械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或从某一阶段开始表现异常,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造成伤害。因此,政府不仅对设计、制造环节提出要求,对流通、使用等环节也要进行监管。正因为如此,监管部门制定了针对不同环节、不同方面的监管规章。

但是,当我们说医疗器械的“全寿命周期”这一概念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求医疗器械在其全寿命周期中都能实现其应有的表现。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器械能否在其全寿命周期中实现其应有的表现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器械本身的内在因素,一个是外在因素。

所谓器械本身的内在因素,就是这个器械的设计制造者赋予这个器械的全部特性。从最初的创意萌芽、产品的预设用途,到为实现此创意、为实现产品的预设用途而采用的设计、制造方法,包括所采用材料的选择、制造工艺、质量保证以及性能验证等等,包含了设计者对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对其在实现预设用途之前及之中所可能经历并允许经历的各种环境、条件、场合因素的考虑,并由此采取的保证产品在上述情形下,在整个寿命周期中能够实现其应有的表现的措施,包括能够采用的制造技术措施以及对产品出厂后在全寿命周期的余下阶段中将会经历的其他主人的告诫措施,等等。所有这一切,成就了器械本身的内在因素。没有设计制造者对这一切的考虑与采取的措施,器械整个寿命周期中应有的表现就无从谈起。

所谓外在因素,就是器械本身在具备了上述内在特性之后,在其诞生后,其全寿命周期中余下部分的经历是否符合其内在特性的要求,即出厂后,器械经历的其他主人怎样对待这个器械。

可见,一个医疗器械首先必须具备一切应有的内在因素,才能有全寿命周期的完美表现。外在因素固然也重要,但它的作用是在器械的内在因素存在的前提下确保实现其应有的表现,即不妨碍其应有作用的实现。那么,作为监管部门,首先必须提出对医疗器械的内在因素的要求。这就是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这一法规文件的制定目的,它是对医疗器械本身提出的全寿命周期的要求一一医疗器械的设计与制造者从一开始就要保证其向世界推出的这一客观实物是科学合理的,是符合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的。不能因为有全寿命周期一词,就误认为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是对医疗器械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相对人提出的泛泛要求,那就失去了这一法规文件的作用。就像前面提到的,有人说“安全性与有效性基本要求的规定不是专门针对医疗器械的设计与制造者的”,听到这句话,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者也许会太感谢说话者了:真替我开脱了,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是对大家提出的,不是对我提的基本要求,不是要我来保证的。

再回到前面说过的,每一个法规文件都有它制定的目的,有它调整的范围。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本身是对作为“客观实物”的医疗器械提出的要求,是规范设计与制造者行为的,是监管医疗器械的最根本的源头文件。正因为有了针对医疗器械本身的基本要求,才能在其它法规文件中对其他环节的管理相对人提出相应的监管要求。但其它环节的管理相对人都只是从外因上保证不要破坏一件医疗器械本身具有的内因特性,而不能创造出医疗器械的特性,不能创造出它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这是医疗器械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内因与外因关系。从我国监管部门提出的科学监管理念的角度来说,首先必须要求被监管的这件物品本身是科学的,符合全寿命周期安全与性能的基本要求。如果它本身从设计制造上就不科学,不可能通过政府的上市后监管把它变成一个科学的、安全有效的东西。当然,已批准上市的“符合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的器械,政府通过上市后的监督、不良事件监测和召回管理等措施,有时还会发现存在先前没有发现的问题,采取其它措施。但那是另一回事,是政府监管的第二段。不能因为后面还可能有问题,就不要求一开始的科学合理,因为有第二段就丢了第一段的根本要求,或者把第一段与第二段混为一谈,模糊了不同法规的作用。

3预设用途的概念

在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中,预设用途(或预设目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有从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人员,从一开始就必须记住这个词,在分析、评价一件医疗器械时,必须以此为前提。在“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规定中,也处处可见这一用语,几乎每一条都以此为前提提出。

简单地说,医疗器械的“预设用途”(或“预设目的”)就是一件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者在推出这件器械时赋予它的使命,即在何种情况下为达到何目的而如何使用该器械。很多人一开始听到这个概念时,都先最简单地从第一层次理解,并因此回答:那还不简单,医疗用的嘛!如果进一步,他会说,这个是诊断用的、那个是治疗用的,等等。如果只这样简单地理解这个词的用途就不大了,那就失去了在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中设置这个概念的意义。就像说所有的五谷杂粮、瓜果蔬菜都是吃的,所有的长袍短裙、棉毛衣物都是穿的。这就只起一个大分类的作用了,失去了这个概念在医疗器械监管中与风险管理和评价紧密相连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正因为有这种简单的理解,在我国,一些人长期没有重视“预设用途”这个词,甚至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已发布执行多年后,在2004年依据行政许可法修订有关医疗器械注册等行政规章时,还有人说“你老提这个词干什么,它跟我们这个规定有什么关系?这个产品是什么就是什么,老说那个干什么啊”?

事实上,预设用途的概念不是这么简单。能说这个产品是什么就是什么,与预设用途没有关系吗?一个同样的物品,用于身体外表面与用于内脏或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给病人带来的风险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依据风险等级对它做的分类就不同,适用的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内容就不同。所以,除了那些名称、结构、用途在医学界已基本统一、有相同的既定指向的器械以外,在许多情况下,不能不问预设用途,就断言一个器械实物是第几类产品。

展开来讲,预设用途或者说与预设用途相关的概念,有非常深的内涵。我们把“预设”与“用途(目的)”分开来理解。先说“用途(目的)”:它是一层层剖析的,从最笼统的用于诊断、治疗,到外科手术、具体部位、成人儿童或其它情况等,再到使用方法、何种情况下使用(首选器械还是出现某种情况时的备选器械)等,都是“用途(目的)”的设定内容。再说“预设”,预设是最重要的一个词,它体现的是一件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者的本意一一要让这个器械做什么,怎样做。它把一切责任与设计制造者绑在了一起。器械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怎样使用都不是随意的,而是预先赋予、预先设定的。如果推出一个医疗器械的人自己都不清楚他推出的这个器械有什么作用,监管部门怎么能让这样的器械上市呢?当然,这里说的作用或者功能与治疗效果不是一回事。治疗用的器械能否取得治疗效果,会因病人的情况而异。这里说的是从设计上,这个器械有没有预设的作用,具备不具备预设的功能。因此,GHTF的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文件不用“有效性”这一说法,而说“性能”,就是为了避免产生这方面的误会(批准使用的器械不一定对每一个患者都有效,但它必须具备预设的功能、具备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制造得到的可靠性能)。

再进一步,我们看到,在“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文件中,“预设”一词不仅用于要求产品的最终用途,它一直追究到设计制造中为保证产品符合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与性能要求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零部件或每一种细节的设计,每一个参数的设定,都是为起到某一种作用、满足某一种条件和符合某一项基本要求而“预设”的。因此,“预设”一词从预设用途(目的)到预设环境、预设条件和预设参数等,从对最终产品而言到对其中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细节因素而言,一切都是由设计制造者为实现最终目标而预先设定的。所以,“预设”一词贯穿了“基本要求”文件的始终。

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把“预设用途(目的)”一词称为“预期用途(目的)”。我认为,这是很不正确的,它极大地模糊了法规原本要表达的意思,减低了程度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把设计制造者应有的责任减低了。本来要表达的是设计制造者预先设定的用途(或目的),以及预先设定的该器械用于某种场合、某种条件下、怎样使用等,一切都是设计制造者的本意,出了问题或达不到这些要求(排除前面说过的外在因素)是要追究设计制造者的责任的。但“预期”一词在很多情况下被一些监管人员以及企业理解为或故意解释为“预先期待”的情况,“期待它有这种用途或作用,最终有没有我不敢肯定”。或者“预期环境”,是期望它在这种环境下使用,也有可能用于其它环境下。这是非常不严谨的。本来是说它预设的就是这个用途,就有这种功能,如果没有,这个产品的推出就是不合理的了;预设的就是要在某种环境、某种条件下用某种方式使用,违背了就是违规,是不允许的。这里有非常紧密的、必然的“责任”。“期”和“设”一字之差,被理解为“我预期在这种环境下使用,你也没说让我一定在这个环境下使用啊?我卖给另外一种环境下的使用者也不一定不行啊?”把一个明确要追究责任的问题模糊成了一个可以试一试的问题,使我国多年来医疗器械监督执法没有力度。在这种情形下,就是这一个概念问题没有弄清楚。

我们再看看在GHTF及其它国家法规中的英文原词,是“intended use”(或“intended purpose”)。“intended”的意思是故意的、有意的、要做的,把它译成“预期的”,与本意不符。汉语中的“预期”一词,在英文中最直接对应的是“expected”一词。“expected”与“intended”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不是要讨论语言翻译问题,但已经说到这里,有必要把问题说清楚。尽管一个词的翻译不是绝对的,有时可以有不同的译法,但无论如何英文中“intended”一词不是期待的意思,而是“故意”、“意图”、“打算”“想要”的意思,他体现的是主人的意志。因此,我认为,在我们的监管语言中,依据“intended”一词的英文原意,把“预期用途”、“预期目的”、“预期环境”等同一类概念中的“预期”一词,改称为“预设”一词最为合适。

当然,本人没有能力在此就把我国已多年形成的这一习惯用词改变过来,也没有权力提出此要求,只是在此提出本人的看法。有人可能会说,“我就用‘预期’一词来表达这个‘预设’的意思,有什么不行?”我要说,前面说过,预设一词贯穿了基本要求文件的始终,在技术语言上,你是无法随便转换的。例如,就算你愿意把“预设用途”说成“预期用途”,把“预设使用场合”说成“预期使用场合”,但你如果把“预设用于”、“预设发出电离辐射”等都说成是“预期用于”、“预期发出电离辐射”,在技术上,则完全丧失了严谨性:发出电离辐射不是期望或期待它要做的、可能会做的,而是预先设定它要发出的,是一定要做的。法规是严谨的,在一个法规文件中,用同一个词表达的概念前后应该是一致的。如果你说“那我用两个词,在此换成‘预设’,其它场合仍用‘预期’”,那你就创造了两个概念,不能把它说成是一个意思。在医疗器械监管语言中的“预设用途”(或者你叫“预期用途”)这一整体概念,不是我们发明的,而是我们从发达国家法规语言中学来的。原本用同一个词表达的概念,我们把它变成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就进入了歧途,偏离了本意。你如果说,我们自己就是要这样设定两个意思,不跟国外的规定一样,那当然可以。但那是另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说的是在学习借鉴国外的法规时,如何正确理解GHTF的“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文件”中的语言,如何弄清某些概念的原意。如果不想采用,另立概念,则根本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以上说的三个方面,是本人希望我们目前在理解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时应当着重理解的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探讨 篇8

关键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0-0146-02

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安全生产法》作为基准,落实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做好事前预防工作。目前,将安全生产法作为依据,在基层区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在认识上也存在较大的偏差,而且未能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所以,要明确目前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运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强化安全生產监督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起步较晚,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而且常常按照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监管标准作为标杆,未能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还比较落后,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而且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定。而且,在法律法规体系、安全生产投入、监管队伍上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正视这些问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促进监管水平的提高。

1.1 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建设体系还不完善,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在实施法律法规之后,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未能完全落实委托执法工作、执法程序比较复杂和繁琐,在发生安全事故之后,处罚力度不够。

第二,还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法律的效力不够。所以,需要加紧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第三,法律行政诉讼的过程还未完善。我国安全生产行政诉讼起步较晚,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案例较少,所以,在这方面还不完善,影响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第四,在发生工伤事故之后,其追溯期存在不确定的问题。按照民法的追溯期来说,应该以案发之后的两年为准则。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工伤事故的对象往往是弱势群体。

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司法部门处于对弱者的保护,往往会对其进行援助,按照司法援助的条款进行处理,从而导致难以确定其具体的法律追溯期。

1.2 监督职能交叉模糊

监督职能交叉模糊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很多部门都需要承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按照法律法规的一些依据,在不同行业以及不同领域中,会有所侧重,承担着不同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但是,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等方面,既可以看做人人负责,又可以看做无人监管,因此,行政监管职责交叉不清,推脱责任,难以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导致政府部门的监管难的现象。而且这也会造成很多单位既要接受政府的监管,而且接受部门的检查和监管,从而造成多头监管和领导的现象,加重了生产经营单位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是监管部门主要重视日常的监管工作,忽视完善工作机制。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现状形势比较严峻,很多安全监管部门将精力放在专项整治上,处理各种日常的事故,而忽视了对工作机制的完善。

三是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中,一直强调企业的责任,但在安全投入上,企业缺少相关投入的规定,从而影响了行政监管部门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上政府投入较多,但在事前预防上的投入较小, 影响了行政执法效能的提高。

1.3 行政执法力度不够

在安全生产监管中,相应的安全行政监管部门依据法律的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而且在执法的过程中,执法的力度不够,通常采用经济处罚的形式,因此,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

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应对策略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得出大多数的安全事故属于责任事故。针对我国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对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进行创新, 推动企业的发展。

2.1 修订《安全生产法》,将监督管理权限下移

在新形势下,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很久以来,我国将安全监督管理权限的重点放在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上,在相关的法律条文中很难找到关于县级以下关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语句等,因此县级以下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权限不足,影响了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所以,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等,加大对安全知识的宣传,并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监管意识,不仅要保证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的权力,还要将县级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权利下放到基层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保证基层政府的安全监管权利,有利于满足基层建设的需要,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2.2 加快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建立常效管理机制

要转变传统的思路,不能仅仅重视县级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还要提高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制的影响力,增强监管工作的责任心。目前,很多基层内的行业监管比较笼统,不具有针对性,管理方式和方法比较粗略。

因此,要推动安全监管的发展,很多地区和行业进行积极的探究,在工商、消防、卫生、食品等部门抽调一些优秀人员,由他们构成一个综合管理机构,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综合部门查明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可,若不合乎标准的要求,不予其办证的许可;在生产过程中,若出现违反安全生产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则综合部门可以予以惩罚。综合部门可以进行日常的巡查和监管,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同时,要组织人员构成应急队伍,做好事故前的预防工作。

另外,还要完善一岗双责和党政同责的工作机制。在不同行业部门中的主管和分管领导,既要努力做好主管和分管工作,又要努力承担应该承担的安全监管责任。健全一岗双责和党政问责责任制度,提高工作的效率。

2.3 落实政府的综合监管责任,强化生产单位的主体责任

落实好政府监管的责任,要积极动员多方位的资源,通过利用电视、宣传报等形式,加大安全生产法律和法规的宣传,从而提高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要增加安全生产工作的资金投入。在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推广、排查安全隐患上等,都要建立健全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安全保护设施,保证公共场所可以实现安全运营。

另外,還要落实好经营生产单位的主体责任。并对经营生产单位进行定期的检查,评价其责任的落实状况,并督促其及时进行整改,使企业明确安全事故的责任,做好后期的处理工作。

单位安全主体具有多方面的义务,其中主要表现在:

第一,要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只有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若主观上忽视安全生产工作,将会埋下一些安全隐患,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

第二,要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建设,通过行业内的安全生产责任的等级进行评定,提高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意识,完善好安全生产设备,同时要保证生产环境的安全。

第三,经营单位要做好汇报工作,定期向政府汇报工作的状况,尤其是安全生产的状况,并将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实汇报,可以在政府的协助下,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依法行政,优化安全生产管理队伍

在安全生产的观念下,落实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在开展的工作的过程中,要明确区分安全工作和非安全工作,明确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努力实现依法行政。要严格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条文,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增大监管的力度,配备专业的人员,并优化安全生产监管队伍。

优化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注重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对那些超过资质的单位或者部门进行严厉惩处,有针对性的举行一些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第二,和行业协会等机构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安全文化委员会,从而推动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安全社区”的依托下,扩大宣传的范围,有利于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三,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制定安全生产培训的措施。按照不同行业的状况、事故发生的集中行业等,编制符合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培训资料,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5 完善好保险制度的运行

在传统的工伤保险中,主要采用的是简单给付的形式,这种方式过于简陋,影响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因此,要重视对事康复工作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对安全生产进行培训、为职工提供安全技术咨询、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考核雇员掌握的安全知识等。

3 结 语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安全生产事故问题频繁发生。所以,要重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职能交叉模糊、行政执法力度不够等,所以,要修订《安全生产法》,将监督管理权限下移;加快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建立常效管理机制;落实政府的综合监管责任,强化生产单位的主体责任;依法行政,优化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完善好保险制度的运行,从而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杜永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与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90-95.

[2] 杜永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14,04:36-40.

上一篇:违章处罚实施细则下一篇:小蝌蚪长大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