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转型发展思路的论文(精选9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指挥部建设成为装备精良、队伍精干、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才充分利用、内部和谐稳定、职工共同富裕、持续有效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二、突出一个主题
就是要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努力实现“十一五”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目标。
1.经营收入目标:在2007年收入的基础上,每年递增4亿元左右,增长率8%以上,到“十一五”末,年收入60亿元以上,力争65亿元,人均产值30万元以上。
2.利润增长目标:年增利润3000万元以上,到“十一五”末,年利润总额达到1.8亿元以上。
3.市场提升目标:吐哈内部市场占有率90%以上,收入占总收入的40%左右;国内西部各油田及社会市场年收入增长15%以上,收入占总收入的45%左右;国际市场年收入增长25%以上,收入占总收入的15%左右。
4.技术创新目标:每年组织实施局级以上攻关项目40项,力争申报国家专利2-3项,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90%以上。到“十一五”末,主体工程技术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部分特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序列,实现“特色技术行业一强”的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科技创新目标。
5.管理创新目标: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到“十一五”末,力争把指挥部建设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完备、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
6.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到“十一五”末,用工总量控制在2万人以内,全面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加快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三支队伍建设,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员工收入稳步增长,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员工。
7.质量安全环保目标:继续保持集团公司和自治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水平,树立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形象。
8.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以打造“吐哈石油”品牌为目标,建设具有吐哈特色的企业文化,巩固完善国家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促进指挥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三、努力促进两个转变
即实现经营管理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经营管理方式上,要逐步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深入挖潜,降本增效,全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从注重增长速度向更加注重增长质量转变,既要追求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更要追求效益水平的显著提高,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之路。
四、积极实施三大战略
“十一五”期间,指挥部要重点实施“市场提升、持续创新、打造品牌”三大战略。市场是生存基础,创新是不竭动力,品牌是最高追求,三者内在统一,构成了指挥部“十一五”战略体系。
1.持续推进市场提升战略,不断促进企业有效发展。市场始终是指挥部生存发展的基础,实现效益的源泉。进入市场只是市场开发的第一步,市场提升是市场开发的深化和发展。“十一五”,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提升服务层次,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创效水平,持续推进市场提升战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全面提高指挥部整体效益。
关键词:HSE管理,工程技术服务
石油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一种特殊战略资源。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技不断的发展, 石油行业也得到好的发展同时工程技术服务行业这一领域也得到支持和发展。但对于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如:废弃的修井液、废料、环境污染、废气、落地油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给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石油企业的工程技术服务领域行业发展有必要加强HSE管理。
1 HSE管理体系的概念与内涵
HSE管理体系也即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体系, 它是国际石油企业为了减轻、消除石油工业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健康、安全及环境方面的风险来积极有效地保护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系统的管理方法。
HSE管理体系具有三个方面要点特征:第一、质量管理原则:它包括改进及反馈机制, 同时简化违背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的鉴定;第二、体系将重点应用放在危害与后果管理办法上来, 对健康、安全及环境产生的影响及业务上的危害与后果上;第三、体系对HSE各个重要方面而采取有效地管理控制, 形成了管理的一体化, 在每个组织层中制定相应的责任。
HSE管理体系通常有以下8个关键要素组成:
(1) 领导与承诺;
(2) 方针与战略;
(3) 计划与程序;
(4) 组织、方法、责任、标准与文件;
(5) 实施、监督及纠正活动;
(6) 危害与影响管理措施;
(7) 纠正行为、管理评审与提高;
(8) 审核与提高。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遵循PDCA循环。
因此, HSE管理体系它是对事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对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及这里危害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都一一进行确定, 同时根据确定危害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积极有效防范措施和控制, 来对事故进行防范。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系列问题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
2 辽河油田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发展, HSE管理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
辽河油田的下属各个企业都在运用HSE管理体系, 在体系的运行中因缺乏持续改进及内部规范运行的推动力而出现的停滞甚至有后退的现象, 在实际的工作中脱节问题相对很突出。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管理体系的策划存在问题
2.1.1 企业的职能分配有漏洞、不合理
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在对HSE管理体系的职责进行分工时, 对岗位及其部门的HSE职能定位时通常会有不同类的版本文件存在, 使得HSE管理体系的内容交叉存在冲突。
2.1.2 文件结构布局不合理, 缺乏唯一性
工程技术服务行业HSE管理体系的文件结构其层次复杂, 文件之间衔接不够紧密, 内容存在重复甚至矛盾。同时也有未能将同安全环保管理有密切的相关业务纳入到HSE管理体系中, 造成体系文件不够完整缺乏系统性。
2.1.3 为确立全过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
部分基层单位未能在项目的设计、施工、开停工、生产、工艺、设备变更检维修等过程中建立持续、动态风险评估识别机制, 也未能很好的对岗位作业指导书、应急预案、隐患治理及安全培训方面进行缺陷查找。因此, 也就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控制措施。
2.2 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存在问题。
2.2.1 物资质量控制不规范
这点只要表现在未对安全阀及安全测试仪器进行及时检验;阀门、仪表及管线等缺少说明书、合格证及检验报告等。
2.2.2 应急抢险物资的检查和考评不及时
这点只要表现在对特殊的防护用品和特殊抢险物资未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更换, 缺乏对物资的审查。
2.2.3 特种安全技术装备的管理存在漏洞
对多年运行的压力容器、锅炉等缺少评估鉴定资料及可靠性分析;对安全报警仪等未作定期检验。
此外, 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发展, HSE管理体系的现状还存在的问题有:应急计划的针对性不强、日常管理不规范、对危险作业的审批不严格、管理有漏洞、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控制不到位;同时HSE管理体系的审核活动不规范、未能及时进行HSE体系管理的评审和未能及时进行HSE管理体系的整合工作。
3 解决HSE管理体系建设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建立统一HSE管理体系
针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的每项关键环节, 我们都应从职能落实、资源配备、理念转变、制度建设及流程优化等方面来层层梳理、对接与改进, 同时从上到下建立起统一的HSE管理体系。
3.2 修改、完善HSE管理体系标准
我们应在同国际标准接轨基础上, 减少管理体系要素结构层次, 同时简化要素间逻辑关系, 突出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修改、完善后的HSE管理体系应通俗直白, 能成为工程技术服务行业HSE的通俗读本, 更能满足企业安全环保活动的实际需要。
3.3 统一组织与指导
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可以借鉴同行业先进技术, 评聘国内一些同行业知名的安全环保咨询机构, 获取同行业在安全环保方面的业绩与实践。
3.4 视问题轻重缓急来稳步推进
在改进过程中, 工程技术行业应能够结合国内同行业的事故教训及最佳实践, 针对企业HSE管理具体现状来确定其薄弱环节, 给出专项改进方法及实施计划。在业务管理和方案改进中, 应按照轻重缓急, 能够稳步逐项进行改进和验收。
此外, 对于一些重点环节我们应该做好下列几点工作:
首先, 加大整合力度, 统一HSE目标、方针和承诺。新评审修订的方针应该很好的体现清洁生产, 同时也应该强调深化“零事故”概念,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其次, 应改进HSE管理的责任分配方式, 能够将HSE管理活动融入到各部门、岗位的业务活动及工作职责中, 形成统一、具体的部门业务及岗位职能的分配方案。
最后, 健全HSE管理过程考核指标。设备管理、生产操作、生产管理及工程管理各部门都应健全HSE管理过程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刘洪建.运用HSE管理体系控制重大风险[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2]赵振辉.实施HSE体系管理消除重大事故隐患[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型发展之路
一、形势不断变化、发展面临挑战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东莞移动伴随着移动替代固话、东莞经济腾飞等浪潮,在08年以前实现高速发展,成为全国首个超越千万的地级市;也正是这种高速增长,掩盖了一系列问题和隐患,使得企业的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东莞移动已经意识到主动谋变、创新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经济环境之变。东莞的经济腾飞主要是凭借区域位置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发展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而成为著名的“世界工厂”,产业“两头在外”、经济结构不牢,很容易受到市场变动的剧烈冲击。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法》颁布实施,紧接着东莞又在广东“双转移”(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战略的部署下开始紧锣密鼓地谋划“腾笼换鸟”工作,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进入4季度以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开始冲击东莞:海外订单减少、大量企业关停并转、大量的外来工流出东莞,东莞的整体通信客户规模出现了连续多个月的负增长,流失客户规模接近
200万。东莞移动认识到,不改变增长模式,企业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
行业形势之变。东莞在08年的移动通信卡号普及率已达145%,是一个较早进入高普及率、高渗透率、高竞争度、高离网率的饱和市场。随着3G牌照发放、行业重组定格,三足鼎立的全业务竞争时代拉开序幕,东莞移动面临的市场竞争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激烈,电信和联通利用TD尚未成熟的时间窗口,不断加大资源投放力度,希望尽快提升客户规模。公司必须尽快的在新领域、新业务、新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
企业管理之变。由于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客户规模、业务规模等方面的快速增长,市场运营和组织管理还比较粗放,人力资源增长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东莞移动必须尽快的理顺和完善基础支撑、业务流程,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二、持续深入创新、锻造核心能力
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实现持续发展是摆在东莞移动管理者面前的严峻课题。公司温乃粘总经理认为,“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核心,不是一时的业绩,更关键的是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开始持续深入的推进公司在几个重要核心能力上的创新与变革。
营销服务创新。温乃粘总经理认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的生态环境。基于这样的认识,东莞移动将营销服务要与当地政府的热点、难点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提出“文化营销”的理念。公司从08年开始相继推出“感动广东,和谐东莞”、“我爱广
东,为东莞加油”和“创新广东,成就新东莞”十大新起点工程等文化营销主题,形成企业发展、政府认同、社会赞扬、客户满意、行业和谐的良性的企业生态环境。其中,“关爱100”新莞人服务品牌受到政府和外来工的欢迎,成为巩固和发展外来工客户群体的重要手段,在克服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运营创新。运营好千万级的客户群,必须要精细化的运营支撑手段。东莞移动从08年开始全面推动CRM(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业务精益营销体系等精细化运营支撑建设,结合系统化的IT支撑规划和建设,搭建起市场运营的强大数据支撑,实现了基于数据分析的客户需求细分和满足,促进整体营销效率提升一倍。
服务管理创新。东莞移动在08年初提出的卓越服务链构建工程(DESS)成为抵御危机、顺势而上的坚实基础。他们认为,客户所接触到的服务只是整个服务链最末端的环节,要想提升对客户的服务,必须从服务链的上游着手,从根本上实现提升。在这一项目的推动下,东莞移动开始了持久而深入的管理优化,通过在全公司树立“内部服务”的理念、全面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全面建立内部服务承诺和考核体系,公司的运行效率提升40%以上,受到管理学界和社会的肯定,先后荣获“中国管理学院奖十佳管理创新奖”、入选《哈佛商业评论》和《北大商业评论》的优秀案例库,帮助企业荣获“亚太最佳客户服务奖”和“中国最佳客户服务管理奖”的殊荣。DESS工程与安全运营体系、质量安全盾体系共同形成了东莞移动的卓越的管理优势。
员工关怀创新。东莞移动始终坚持“人才优势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温乃粘总经理认为,“传统的员工关怀更多的注重人文关怀,在公司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除了做好人文关怀,提升员工素质能力、提升员工价值更加重要。”从08年开始,东莞移动从人文关怀、组织支持、发展激励、学习交流四个方面,着力建设“关爱100”员工关怀体系,以打造高价值人才队伍。其中,员工互助基金、内部服务热线、沟通下午茶、阳光心态训练营、班组精神家园等举措,进一步扩展了企业人文关怀的范畴;员工学习发展体系实现了基于岗位素质能力模型和员工个人能力特征的员工价值提升,改变了“学习就是培训”的传统观点;三维人才评价体系实现了对员工业绩、能力、兢业综合全面的考核,改变了单一的员工评价方式;抓住金融危机契机,组织“全员动起来”行动,有效提升员工危机意识和责任感,提升组织的凝聚力。
东莞移动近年来完成3个国家级创新成果,获得2个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6项科技项目转化的国家级专利,先后有16个QC小组获得“国优“称号,在近年的东莞市质量管理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得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优秀领导者等共15个奖项,占表彰数量的1/3。今年,东莞移动将打造“创新能力提升体系”作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工作,将通过系统化的建设,打造敢于挑战、结合实际、贴近客户、贴近一线的创新环境,充分释放员工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活力,把公司的全面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坚定转型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近年来,东莞移动相继提出了“保份额、促增长、求突破”和“保格局、促发展、强优势”的发展目标。在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时期,凭借扎实的管理和服务,东莞移动反而更加巩固和提升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环境的变化和冲击中,找准了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经过推进提升核心能力的各项创新,并经历金融危机、全业务竞争等深刻环境变化的考验和锤炼,东莞移动已经稳健的迈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正如温乃粘总经理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说的,“东莞通信市场已经进入动态饱和与传统通信市场萎缩并存的阶段,寻找新增长点将是各运营商未来布局的重点。如果说前十年是话音移动化,移动话音加速替代固定话音,那么今后的十年将是数据移动化、宽带移动化的时代。去年我们在无线城市、医疗信息化等方面的成功探索与实践,为我们加快向移动信息专家转型积累了宝贵经验、坚定了信心,我们要看到在语音市场饱和的同时,信息消费的边界几乎是无限的。我们正进入向移动信息专家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新领域、新业务、新市场,需要高度关注,要着力打造第二条增长曲线。”
东莞移动早在金融危机等环境变化中,就已经结合城市发展、行业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在不断夯实传统通信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公司迅速投入资源在无线城市、物联网等信息化领域大胆创新实践。
09年,东莞移动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无线城市平台,如今已融合各类信息业120多项,合作的政府机构、行业、企业近百家,使用客
户超过10万,访问量近200万,通过推动成立无线产业促进会和无线产业联盟,正成为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平台。
东莞移动在医疗、教育等行业信息化领域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09年开发推广的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在全省首次将医疗卫生资源与移动信息化平台实现整合,有效缓解“三长一短”的社会难题,提供各类服务超过500万人次,受到了卫生部及省、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推广,荣获了“第四届全国信息化应用、通信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全国银奖。
此外,校讯通、政府移动OA、无线视频监控等一大批信息化应用已经广泛服务城市的方方面面。
在此基础上,公司大胆提出要在机器市场、家庭市场等七个重大新领域、新市场取得突破的发展目标,经过近年来的耕耘,已经实现了实质性的发展,这些领域的规模发展,已经成为了东莞移动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曲线。
——盂县政协委员杨志英
摘要:统战工作是党的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和服从于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关键在人才。我省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转折时期、攻坚时期,实现“三个发展”首先要加快转型发展、推进结构调整,这更加需要科学方法、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我们要增强做好人才工作,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发挥好人才的作用,把引进人才战略作为首选战略,对于统战部门来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何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把引导统一战线成员为我县经济转型作贡献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如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找准统战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的结合点,选准切入点,抓好着力点,在助推经济转型上有所作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统战工作转型发展
一、把握时机、提高认识,全力推进我县经济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省的生动实践。特别是近两年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随着资源逐渐枯竭,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主体资源衰减、经济结构失衡、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促进经济转型,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把经济的发展从过去的依赖资源的过度开发消耗转移到更多地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来,已成为事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问题。
基于对宏观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我县经济发展走向的准确把握,县委作出推进经济转型的决定,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根本途径。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是统一战线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在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寻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情况下,为科学发展服务、为经济转型服务更是统一战线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助推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鼓舞和增强全县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克服暂时困难、实现长远发展的坚强信心,真正把助推经济转型作为统一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随着调产项目的加快实施,煤炭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得到改造提升。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基本完成,25座保留矿井全部由主题企业接管。焦炭企业在困境中稳步前进,耐火合矾石生产大部分进行了天然气改造,步入了清洁生产的轨道。在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业调产项目中,昕亮木业8000件高档实木家具、中信焦化二期全部完工,投产运行;3652尿素、鑫磊50万吨电石、吉天利160万吨千伏安时蓄电池扩建和10万吨废旧电池及电子无害化处理再生等项目超进度完成。
二、攻克难关、积极进取,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努力形成助推经济转型的强大合力
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人才优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我们只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调动一切资源、动员一切力量,在克难攻坚中凝聚人心、在转危为机中汇聚力量。只要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致力于形成社会各方面的创造力竞相迸发、各方面的智慧充分涌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只要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重点,在政策支持、提高效能、优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就一定能不断提高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助推经济转型的强大合力。
(一)充分运用人才资源,为助推经济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在我县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聚集着许多专业人士和学者,他们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为此,我们充分调动他们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为助推经济转型提建议、出点子、谋发展。一是构建建言平台。通过情况通报会、座谈会、民主协商会等形式,使各界人士了解和认识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鼓励他们为经济发展多建适用之言,多献对路之策,多做务实之事,为经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知情出力;二是构建活动平台。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经济决策,紧扣全力以赴保增长这一目标,并就自主创新、产业转型、优化结构、节能环保、协调发展等方面工作组织专题考察调研,先后形成一批有价值有份量的调研材料,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构建科研平台。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作用,成立经济转型课题研究小组,做好经济转型课题研究,开展项目攻关,形成了一批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助推经济转型发展成果。
(二)充分运用政治工作的优势,为助推经济转型增强内力
统一战线具有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是统战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具体表现。我县民营企业有着光荣的发展历史,作为以促进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为重要职责的统战部门,我们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政治引导。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的政治思想工作优势,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工作方针,使民营企业在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帮得上忙,使得上劲。二是加强服务管理。三是加强帮扶工作。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帮助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
(三)充分运用化解矛盾的优势,为助推经济转型添加助力
实现经济转型,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意志、智慧和力量。我们切实履行好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职能,加大社会稳定的力度,促进统一战线内部和谐,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宗教稳定,多做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为经济转型发展减少阻力,增强助力,形成合力,努力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政治环境。一是切实维护各界和谐。通过做好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各方面的情绪,化解各种矛盾,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切实维护各界的和谐稳定;二是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少数民族对口支援力度,大力推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一种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创新的精神助推经济转型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助推经济转型,既是全县统一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统一战线的职责所决定的。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应时代发展,以创新的精神助推我省经济转型。一是要转变观念,坚持第一要务,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意识,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既
企业减负专刊
第四期
嘉兴市“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7月26日
强化政策落地
创新工作机制
——嘉兴市降成本工作扎实推进
一、全面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措施
一是认真落实营改增政策。分阶段细化了70项工作任务, 制定时间表和责任清单,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营改增“政策大辅导”,抓好纳税人培训,各主管税务机关采用内外、分级、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按步骤进行。上半年,全市为企业减免增值税20.78亿元。
二是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持续开展收费基金专项清理规范工作,目前我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从2015年的50项减少到15项,政府性基金从14项减少到10项。取消两大政府性基金和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全年可为我市企业减负2.73亿元。
三是推进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和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及时落实国家政策;制定嘉兴市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鉴定订办法,促进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上半年,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23948 户,减免所得税1.83万元。2016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1049户,加计扣除额40亿元。
四是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自2016年4月20日起,下调天然气价格,截止2017年6月底减轻企业负担超6000万元。2016年两次下调电价,累计为企业让利电费3.38亿元。积极推进直接交易试点,截至6月底共有6344家企业参与交易,共减免电费2.24亿元。
五是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继续贯彻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节假日免费通行、停征免征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高速公路通行费以及出租车有偿使用清退等政策。上半年三个节假日免费通行车辆549.14万辆次,免费金额18681万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目前85%的权力事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
二、积极创新企业减负工作机制
今年,围绕“与企业常态化互动、政府与企业保持同频共振”的目标,我们积极探索,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减负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共性问题合力解决机制。理出企业反映集中的收费项目不清楚、中介市场秩序混乱、土地履约保证金占用企业资金较多且较长等六大共性问题,分别由六家市级单位
牵头、若干市级单位配合,合力推进问题的解决。目前,六大共性问题正稳步推进中。部分已经整改到位,如市财政局已经梳理出了最新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并在市财政局门户网站的醒目位置和市减负办的企业减负专栏上予以公布
二是建立问题收集机制。建立企业减负工作沟通联络制度,市减负办定期与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团市委和市妇联等单位开展沟通交流,借助各单位与各类协会、企业工会等的密切联系,及时收集企业负担问题。同时,通过“书记市长与企业面对面”活动和企业减负举报电话等方式,多途径收集企业负担问题,实现与企业的常态化互动。针对企业反映的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大、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进口设备免税需要免税确认、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政策尚未落实等问题,形成专报送市有关领导,并报上级相关部门。
三是建立问题交办机制。市减负办负责每季汇总整理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并予以交办。相关单位在收到问题之日起,7个工作日之内,就具体问题向有关企业进行答复,并将办理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减负办,市减负办进行企业满意度调查。一季度交办了37个问题,二季度交办了12个问题。目前,所有问题都已经办理完毕,企业也都表示满意。一些部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有为,堪为典型。如针对巨石集团提出的“来源于国外的所得不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问题,市国税局及时研究,并积极主动与省
国税局进行汇报沟通,最后明确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发展后,其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四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借助市督考办的力量,充分发挥财政、税务、审计、物价等部门的专业优势,对各地各单位落实上级政策开展监督检查。目前正在制定督查方案,初定于8月开展实地督查。
五是建立通报宣传机制。建立成员单位信息报送制度,编印企业减负专刊,及时通报各地各单位企业减负工作进展情况,通过互比、互学,促进工作深入推进。借助报纸、电视台、微信等媒体,及时宣传解读《嘉兴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
(市减负办)
秀洲区有效畅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秀洲区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联系制度,面对面地倾听企业诉求,认真当好“店小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缓解企业发展困境,全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召开5期,解决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117个。
一、设立“门诊部”,搭建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级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镇、秀洲国家高新区
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秀洲区党政主要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产业发展、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区经济信息商务局通过“秀洲微企服”、各主体排摸等形式,搭建预约平台,截至目前已组织42家企业参会。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分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等若干主题召开面对面会议。
二、形成“压力仓”,倒逼部门精准化服务企业。建立问题清单交办、督办机制,实现“闭环”运行,确保问题落实解决到位。区经济信息商务局负责梳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区考督办负责交办、督办问题,成效明显。如恒逸集团通过司法裁定受让原龙腾项目,新设立嘉兴逸鹏化纤有限公司(3月1日刚工商注册),为实现尽早复产,有效盘活资产,在第二期面对面会议上总共提出了17个问题,主要涉及水电、相关行政审批等。3月24日,区级有关部门和秀洲国家高新区已经将相关问题反馈给企业,5月14日企业已经开始试生产。
三、架起“连心桥”,深入企业高效化精准帮扶。通过面对面联系会议制度,部门积极深入企业一线,实现常态化互动。如,区经济信息商务局与区国土分局一同赴嘉兴市万利东风纺织有限公司,调研有关老厂房翻建涉及的土地性质问题;区环保局会同秀洲国家高新区赴嘉兴德欧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及时解决了企业环评手续的补办问题。秀洲区每月8日还开展局长赴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驻点办公活动,倒逼机关部门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经梳理,秀洲区目前已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
项共985项。全区上下形成了敢于负责、用心服务的鲜明作风导向。上半年,直接或间接减轻企业成本近20亿元。
(秀洲区减负办)
市国税局倾心尽力打造一流税收营商环境
一、放大“减负效应”,打造优商惠商的政策环境。从宣传扩围、培训增效、服务优质、管理问效等环节全方位着力,落实各类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上半年我市各级国税部门落实各类税收减免63.84亿元,受理固定资产申报抵扣23.34亿元,拉动生产性设备投入160.63亿元。联合地税、银监等部门创新“互联网+税务+金融”服务模式,先后与商业银行携手推出“税易贷”“税银贷”“税务通宝”等,向签约银行推送A级纳税人名单开展“以信授贷”,截至6月底,共为289户小微企业提供3.21亿元的贷款。
二、加大“压缩效应”,打造便商利商的服务环境。推行“分区域管理,跨区域服务”的涉税事项“全市通办”,目前全市共有99个办税网点,其中28个办税大厅,12个延伸服务点,12个行政中心窗口,47个乡镇街道普通发票社会化代开点。不断完善网上电子税务局、自助办税终端等系统的开发应用,节省纳税人时间。上半年在业务总量倍增的情况下,窗口业务量比重从10.67%下降至9.67%,纳税人平均等候时间同比减少了4分钟。优化 “统一受理、内部流转、即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办税流程。拓展发票业务与涉税文书“线上申领-邮寄送达”新途径,目前企业通过邮寄领用发票1900份。
三、扩大“阳光效应”,打造护商安商的执法环境。联合建立国地税税收法治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的合作机制。落实《税收法制工作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等8个内部控制专项制度,实现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双降低”,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双提升”。率先在全国税务系统试点“三项制度”建设,即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会同地税、公安签署全省首个地市级税警三方执法合作协议。
(市国税局)
海盐县召开企业减负政策征求意见座谈会
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海盐县制定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7月6日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会上,各减负成员单位就各自的实际情况展开交流。
2016年海盐县共为企业减负税费26.62亿元。2017年海盐县将进一步从减轻税费负担、降低用工成本、减低财务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继续做好企业降本减负工作,及早出台第二批降成本政策。
(海盐县减负办)
市墙办积极落实国家政策
按照《财政部关于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18号)的规定,自2017年4月1日起,全市已停止征收新型墙材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近日,为加快已缴未退项目专项基金清退,市墙办召集南湖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部门及所属15个镇(街道)开专项基金清退工作部署会议。会议提出,由各镇(街道)根据市墙办提供的预缴未退项目清单,逐一通知辖区内相关单位,催办基金返退手续;市墙办主动与项目单位对接,做好基金清退事项咨询、工程验收、材料审核等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单位在办理返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符合返退条件的项目,加快办理返退结算手续。
今年上半年,市墙办办理专项基金预缴款返退结算金额1144.67万元,其中返退金额1123.36万元,上缴国库21.31万元,返退比例达98%。
(市墙办)
送: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级机关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各县(市、区)“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相应工作机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
共印50份 编辑:韩一飞
屠芸
审核:李飞雄
吕荧萍
一、成熟型资源城市的发展困境
资源城市进入成熟期以后, 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超常规发展, 但制造业内部结构中往往是采掘业独大, 由此导致了城市对主导产业的严重依赖。成熟型资源城市第二产业比重严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与相同人均GDP的其他城市相比, 各产业间的比例明显失调, 给产业升级带来极大障碍。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为上游基础性产业, 国家为稳定价格体系, 对资源产品价格进行行政干预和管制, 导致一部分产品价值外流, 造成地方政府资金积累不足。作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资源型产业发展中重开采、轻保护, 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这不但会导致人才外流, 还会严重限制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唐钢公司分离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案例概述
唐山是一个典型的成熟型资源城市。为了推进资源城市经济转型, 唐山市大力推广循环经济理念, 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减排工作, 引导资源型企业主动开展节能环保技术的引进和研发活动。唐钢公司分离发展环保服务业, 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功, 昔日的污染大户如今反成了环保技术的输出者。他们先后与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厂、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钢铁企业签订环保服务合同, 为他们完成节能环保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制定能源环保系统的分析解决方案和管理制度。
三、成熟型资源城市转型中发展环保服务业的优势分析
(一) 良好的基础条件。
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城市, 主导产业未进入衰退阶段, 且经济实力相对雄厚, 有能力依靠自身进行产业转型。唐山钢铁产值在其生产总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 产品附加值低, 一旦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就会对钢铁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在危机意识下, 唐钢在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 依托自身的雄厚财力大力开展研发和环保服务, 使自己的产品尽量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以此来提高延伸产品的附加值。
(二) 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成熟型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单一,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 经济发展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冲击。国家出台的《全国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 明确列出了资源城市发展的主要指标, 这里节选采矿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两个指标, 如表-1。因此, 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看, 成熟型资源城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显得尤为重要。而发展环保服务业既可以优化产业结构, 又可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指标。唐钢公司以自身的研发能力为基础, 通过引进先进环保技术, 成功发展了环保技术服务业务, 从而促进了唐山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三) 加速循环经济的实现。
循环经济倡导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大力发展环保服务业正是循环经济理念在资源城市中的具体实施。唐钢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 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实现节能、减排, 减轻对环境的破坏。环境问题实质是资源、能源利用问题, 绝大多数的污染排放问题, 都可以通过能源的高效回收利用予以解决。正是靠能源的回收利用, 使得唐钢从环保改造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正收益, 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唐钢的技术改造中得以实践。
(四)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撑和引导。
《规划》中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 如促进资源开发收益向资源型城市倾斜;接续替代产业扶持机制等。与此同时, 《规划》也制定了惩罚性政策, 如表-2所示。单位能耗率和污染物排放是考核企业的主要指标。
2013年环保部发布的《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环保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因此, 结合国家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和惩罚性政策, 成熟型资源城市发展环保服务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 资源型企业分离发展环保服务业。
唐钢公司发展环保服务业就是采用的分离发展方式。2013年底, 唐钢组建了我省钢铁行业首家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企业——能源科技分公司。2014年3月, 作为独立法人, 唐钢能源科技分公司与青海西宁特殊钢有限公司签订咨询服务合同。资源型企业分离发展环保服务业是二者互动发展的内在需要, 资源型企业需要环保服务企业为其提供技术服务, 以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环保服务企业需要资源型企业为其提供现实需求, 需求不足就会导致环保服务企业发展受阻。
综上, 成熟型资源城市是实施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期, 而发展环保服务业是资源城市实现转型的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互动发展。资源企业分离发展环保服务业是成熟型资源城市发展环保服务业优化选择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米尔, 孔令伟.资源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3, (1) 29-31, 39.
转型发展课题研究报告
实行多元化经营 探寻发展PPP项目
加强软实力建设 推动公司转型发展
山西省晋中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
二○一七年三月十日
尊敬的公司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接到公司通知后,我分公司组织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和骨干,对公司今后发展、转型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并以书面形式就讨论情况做如下工作汇报:
我公司在2001年成立以来,走过十几个年头,过去的几年中,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在山西公路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在省内交通系统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我公司今后的转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近两年的复杂环境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不断深入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清理的展开,全国经济增速放缓,投资增长减慢,类似于我公司的施工企业都面临着业务量减少,劳动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这些日渐突出的问题制约着我们公司的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2017年,困难与问题同在,改革与机遇并存,我们公司全体职工更应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构筑生命共同体,打造品质工程;走出去开拓市场,面向全省工程;推进管理提升,创造效益工程;加强党的建设,创建活力工程;加强软实力建设,做长久可持续工程。
一、加强软实力建设,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随着公司近来年的扩大和发展,职工的技术专业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在公司的发展贡献道路上显得捉襟见肘,后续无力。公司在近两年中,先后举办了篮球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和知识竞赛及演讲征文比赛等多种类的职工文化活动,让我们职工喜悦的看到公司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应该在原有的培训基础上适当加大、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和理论知识学习,加强职工自身职业操守和专业技术素养,因为在实际工作和施工中,技术能力的强弱和职业操守的高低是决定着我们每个工程好于坏的制约因素,只有在现有基础上更加系统的、完善的、专业的加强职工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使我们所建的各个工程项目更上一个台阶。
“构筑生命共同体,打造品质工程”,我们应该增强职工从内心深处对公司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职工对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职工活动,提升职工自信、加强职工交流沟通、关心职工生活工作等方面,使职工和公司紧紧绑在一起,构建职工和公司的生命共同体,让职工深切感受到唇亡齿寒的道理,只有把公司当成家、当成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才能够真正打造品质工程,打造优质工程。
二、加强科室的监管、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监督考核系统
公司的考核任务已初见成效,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分公司在其基础上讨论提出,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监督力度,这个监管及监督应是各科室的监督(部门~部门)、各科室对各项目的监督(部门~项目)、各分公司对公司各科室(分公司~部门)的监督等不同层次的监督和监管,监理科室对科室、上对下,分公司对科室的考评及考核系统,通过上下、平行之间的考核,听取部室领导、分公司及职工各个不同方面的意见,建立相互考评机制来提升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各部室、各项目、各分公司职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前进方向,来更好的服务公司管理发展。
三、加强优质施工队的培养和建设,提升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 优质的施工离不开优质的管理,同时优质的施工队伍也是其中的关键。我公司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遇的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参差有别,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等问题。但优质的施工队伍在合同签订中单价较高,造成工程项目成本加大。经过多个市政工程的施工经验及分析,我分公司讨论应该加强优质施工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或形成合作,或组建队伍等不定方式共同来实现从工费支出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情况,形成自给自足,又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又能安排部分困难职工再就业等社会问题,一举多得。
同时,加强农民工的管理和细化,在生活、工作上真正实现项目部对农民工的系统化、正规化管理(工作时间的管理、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方法的管理、现场文明的管理等),使项目职工与农民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真正发挥各自作用,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和施工支持。
四、优化生产方式,探索技术创新,加强核心竞争力
在路桥发展的十几年中,生产方式的更新较慢和粗犷式施工方式也制约着公司的发展,随着资源成本的增加,环境意识的增强,我们公司应该紧紧抓住生产方式和工程技术变革,改变和创新等关键环节,努力的由过去较为粗犷式的施工转向系统化、集成化的施工,加强新技术的创新和学习,在施工上加强合理化、集成化施工,对工程用工进行系统化、前瞻化、规范化从而减少工程用工;对工程工期进行统筹化、合理安排、加强地方协调和沟通从而缩短施工工期;对工程材料用量进行细化,并上报公司形成公司管理和与各个分公司的资源共享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五、实行各分公司资源共享,加强建设周期的法律援助与咨询 在过去公司的大发展下,公司的固定资产、设备等得到足够的储备,各个分司工程材料或多或少都有富余存留,因各分公司施工项目地处不同,因施工具体情况和施工距离的限制,在资源调配上不能实现真正的节省和资源利用共享,我分公司建议公司应该就此问题专门建立一套管理及资源共享方案,将各分公司所需来回调配及共享的设备、材料等在一段或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整理合一,根据各个工地施工进度和所需共享资源及仓库库房位置进行优化后,选取一条线路、或者同一阶段、或者同种资源、或者双向利用资源等进行统一调配和资源共享,最大化的对各分公司的限制设备、存留材料及周转材料等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又避免高额调遣费导致的共享资源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工程项目在施行过程中,因征地拆迁不到位、建设方安排不科学、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等不可预见性等原因,造成项目工期延误、成本增加。因工程技术人员对过程中的施工原始记录及记载等不全面、不科学,造成索赔证据、法律资料等收集不全或关注意识淡薄导致项目上资金白白流失或吃哑巴亏问题尤为突出。公司在法律援助及咨询顾问方面应加强培训及跟踪,成立专人负责小组;灌输职工及分公司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加强;针对工程前期进场、中期施工、后期完工等不同阶段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法律跟踪服务和基础资料、索赔证据的有力收集,形成系统的、完善的法律支持,为工程的索赔等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六、优化资产设备,形成以分公司为主导的资产设备输出运营 我分公司在设备经营管理方面通过三年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设备管理方面提出以下意见:
1、做为分公司设备经营管理,因资源有限等问题运营盈利仅单一局限于公司内部,未形成对外经营模式,希望在公司的带领和帮助下,将分公司的设备形成由内到外的运营转变,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运营管理。
2、分公司的资产设备过于老化、陈旧,每年在资产设备的维修方面投入资金较大。加强设备管理的更新和替换,对分公司资产设备的优化管理,来实现运营利润的最大化。
3、加强设备人员的管理工作,对基层一线的机械操作手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一线操作手的各方面待遇等,慢慢培养职工对公司对岗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各方面的手段来实现机械操作手的人员流失问题,侧面也对机械的保养和使用起到一定的良好作用。
七、探寻发展PPP项目,大力发展市政工程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以投资驱动形式高速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改变,项目数量减少,关系式竞争也日渐式微,建筑企业获取项目越来越难,产值、利润全面下滑。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建筑企业都在寻求着转型之路,而国家大力推进的PPP模式则意味着一个新的契机。2017伊始我们公司积极开展PPP项目取得了一点可喜成绩,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PPP项目建设,对资源进行整合,寻求合作,加大市场开拓,以晋中市PPP项目为依托,发展周边县市PPP项目,通过慢慢发展,积累经验与优势,慢慢的将PPP发展至周边地市,同时公司应加大与政府合作力度,尽可能多的参与PPP模式项目,整合主业板块,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在近年来晋中市力挺全省第一方阵的大环境下,我公司应加强沟通,主动出击,开拓市场,大力发展市政工程,努力推动市政工程建设,通过市政工程的建设来提高公司知名度和认知度,从而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社会效应。
八、实行多元化经营,完善转型发展机制,加强风险管控 公司多年的高速建设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收益,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使我公司经营模式相对单一,投资力度相对倾斜。我们应实行经营多元化,乘晋中市大力发展春风,以高速公路建设为依托,发展市政、房建、园林绿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以此为依托,慢慢实现从低层次、低附加值的施工作业,向高端、高附加值的工程产品升级,从高速公路市场的单条腿走路到慢慢发展成多条腿走路且步步坚实。
同时,更应加强成本管理制度及完善到每个职工的成本控制奖励机制,将每个工程的合同风险、施工风险等控制在可控范畴。加强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成本管理,克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强上至公司下至每个员工的成本观念和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管控方案和体系,有效的防范和规避风险。
公司的发展壮大关乎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分公司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和骨干,结合自身情况和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各抒己见,经过多次的讨论,整理以上几点意见和观念,仅此做为九分公司全体员工对公司转型发展的一点忠恳建议。望公司在发展之路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姓名:衡永强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2010秋季
指导教师:任春华
日期:2011年9月28日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石化工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的简称。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将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使我国的经济逐步由一国经济走向全球经济,我国石化产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入世为我国石化企业提供了引进外资、缩小差距、扩大出口、加速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入世后,我国的能源供应将在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中支配,将直接影响国内石化工业的供求关系,这对我国的石化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中国石油在西北地区各生产企业的改扩建,乌鲁木齐石化2010年完成每年180万吨尿素扩建工程,2010-2011年扩建每年100万吨芳烃产能。西北地区以乙烯、化肥、芳烃为主的化工产品的商品量增加到每年984万吨,从而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对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化工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企业面临的环境和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权衡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一些建议。
2、调查对象
对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化工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企业面临的环境和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3、调查思路及方法
面对全球化和加入WTO带来的竞争压力,本文首先分析企业在新的商业环境下,最新的发展战略的研究方向。其次,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对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所做得分析,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最后提出几条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二、调查内容和过程、发现的问题和结论
(一)、外部环境的分析
由于国家实行宏观经济的调控,生产原料的价格市场机制将进一步推进,以及国家对化肥取消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直补的措施出台,使得国内化工市场的后势走向难以确定:而且国内乙烯、尿素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增加,西北区内市场
资源将面临供大于求得压力;加上关税和出口退让减让、出口产品配额限制,石油石化市场走向全面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的逐步形成,将加剧国外大公司对国内化工市场的争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二)、内部环境分析
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下设总经理(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组织部)、规划计划处、财务处、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审计与纪检监察处、市场信息与价格处、企管法规处、技术服务处等9个职能处室,化肥处、合成树脂处、合成橡胶处、合成纤维处、化工原料处、储运处、等6个业务处室,兰州分公司、独山子分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宁夏分公司、库尔勒分公司、庆阳分公司、彭州分公司筹备组、等6个分公司1个分公司筹备组,以及15个销售部和代表处。
1、优势
(1)、市场份额较高、客户关系密切。目前公司经营的各类化工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与同类企业相比均较高。化肥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5%,树脂、橡胶类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而化工、化纤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到达100%。
(2)、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本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辖,为了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行效率,股份公司对下属单位均实行收支两条先管理,即公司各项收入全部上划股份公司总部,各形式的支出全部由总部门下拨。
(3)、组织机构扁平化,管理水平良好。
(4)、资源充足、品牌优势突出。目前公司所辖生产企业产量充足,每年可提供300万吨尿素、100万吨各类树脂产品、20万吨橡胶产品以及30万吨各类化工原料。
2、劣势
(1)、服务意识有待提高。本公司是一个传统的中央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因为担负着国家石油资源开发和石油化工的综合利用、为社会供应石油产品、化肥等重要使命和任务,使其在几十年里长期处于垄断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很多员工的市场意识有待提高,存在较为严重的买方市场心理,服务意识较为淡薄。另外,长期受“那铁饭碗”“吃大锅饭”思想影响,员工存在平均主义的思想和推卸责任的习惯,这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
(2)人员素质与公司的发展要求存在差异。具体地说,高级职业经理人、高级财务管理人才、高级营销人员、法律专业人才都很缺乏。由于公司业务量不断扩大,公司人员的素质提高与迅速发展的业务实际相比,尤其是专业化程度,还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化工销售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懂得基本销售业务的操作人员已远不能满足这种发展趋势的需要。
(3)储运设施较为落后。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除销售职能外,另一重大职能就是将企业化工产品调运出区域。由于西北地区地外边远,又属于内陆,产品运输只能依靠铁路一种方式。而每年一次的春运、农副产品集中采收季节,都给产品出区域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但延误了产品销售更给生产企业后路通畅造成一定威胁。
(三)、发现的问题
(1)区外品牌的入侵及区内其他化肥厂家灵活的销售机制对我们市场营销的影响。区内的市场“昆仑”牌尿素占有主导地位,但各中小型化肥厂对市场的冲击无处不在,新疆的新化、库化对疆内的冲击;甘肃的刘化、渝中对甘肃市场的冲击,宁夏的丰友公司对宁夏及周边地区的冲击,山西各厂家对内蒙、陕北等地区的冲击;这些中小型厂家销售机制灵活,旺销时,它们高价出售,淡季时,大多采取降价、联销、保底销售、贴息、赊账等营销手段,以便能及时回笼资金,减少库存压力。这对市场营销及市场占有率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运输瓶颈对销售的制约
目前铁路运输的持续紧张,是制约公司的瓶颈问题,尤其是新疆、宁夏而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存在,公路运输存在季节的淡旺季,运价、车源变化较大,随着区内新增装置的陆续投产,将使我们的运输更加困难。
(3)经销商观念的转变以及应变市场心态的变化
由于近两年尿素销售价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资源量增加所造成的市场竞争,原有固化的销售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市场价格也将会进入一个理性回归的阶段。经销商将不再会担
心资源量紧张的问题。对于经销商而言,多项选择的可能性大了,市场竞争压力大了,区域市场的经营将会进一步细化,经营合作的方式将会多元化。
(4)地理、政治化境的特殊性导致经营的不灵活性
由于新疆属于多民族自治区,是以地方和兵团师局相结合共同发展的省份,所有的发展均以稳定为前提。地方以民族自治为主,兵团以半军事化管理为主,因此在销售模式、用肥时间、用肥观念上都存在着差异性,给销售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四)、解决措施
(1)、充分利用销售系统,对销售部实行量化管理,结果考核,过程跟踪,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及营销策略,最大额度的发挥销售部的作用,将网络渗透到基层及终端,牢牢地把握住市场的脉搏,掌握市场控制的主动权。采取包括定向储备、抵押发货、联储联销、预收款保底保利、销售返利以及铺货等政策,加强与大客户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人力、网络等资源,将他们发展成忠诚的、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
(2)加快新疆市场整合,建议在后期经营中主动采取联大、稳中、并小的销售策略,逐步形成大中小经销商三层运作网络,同时发挥销售部沟通、引导、平衡市场的作用,保证公司销售策略的稳定执行。
(3)紧贴市场调整思路,以市场最大占有率为原则,抢占市场份额。区内产量扩能已是既定事实,所有的尿素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必定要实现销售,只是时间的早晚和价格的高低而已,我公司在区内原有的销售份额必将被挤占,在后期竞争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只能首先拥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群,采取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才能保证产、供、销正常进行,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所以对区内市场后期肯定要丢失一部分份额,建议我公司后期操作重点,就是对现有的市场进行细分,保证关键市场不丢失,同时与其他生产厂家协调共同加大区外调运量。
(4)建立新疆区域内大颗粒尿素品牌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大颗粒尿素肥效长、粉尘少、不伤苗等优点,扩大市场占有率。针对南疆市场对大颗粒尿素认知度较强,抓住市场需求,尽最大限度的扩大市场占有率,以挤占其他品牌在南疆的销售份额,同时加大大颗粒尿素在南疆的推广力度,争取两年内形成品牌优势。
(5)从乌鲁木齐分公司经过6年的公路配送,不仅有力保证了货物的发运,而且对于规范疆内市场运作,实现公司的整体营销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兰州、宁夏分公司在后期公路发运中,可以借鉴乌鲁木齐分公司较为成熟的公路配送经验,选择信誉较好、实力较强的运输公司,进行区域内公路配送,以保证公司的整体销售策略的圆满完成。
三、体会
企业能否建立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其能否制定一个合适自身特点和实力,适应环境要求的战略,并有效地加以实施。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做好市场调查,制定好发展方向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内部做好调查,有利于了解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适时作出改进,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翼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晓东.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J].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3]朱成刚.市场营销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
[4]宁建新.企业核心的竞争能力的构建和提升.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年
做好系统顶层设计, 规划学校战略转型
牢固树立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 学校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定位是:全力推进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工作, 到2015年, 基本实现学校转型提升发展目标, 到2020年前后,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国内知名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层次定位是: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 积极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大力发展面向行业企业服务的继续教育;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驻马店, 面向中原经济区, 辐射全国, 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着力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科专业定位是:坚持“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 瞄准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这一系列定位凸显了学校服务面向的区域性、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发展模式的互动性、办学治校的开放性。
进一步理清应用型高校发展思路。瞄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个目标, 围绕转型发展、全面提升这条主线, 学校提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能力本位、重在实践”的“两大突破”, 完成从传统专科学校管理向现代应用技术大学管理, 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 从传统知识本位的学科教育向能力本位的专业教育“三个转型”, 实现了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四个提升”的总体发展思路, 确立了“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形态匹配、高原见峰”的指导思想, “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办学”五大发展战略, “职前职后贯通、校地同频共振、多元办学渠道、持续内涵提升”的办学策略以及“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校际错位、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学校通过制定了《黄淮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了战略转型的行动计划, 推动了学校的加速转型、加速提升。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引领学校战略转型
培养应用型人才, 最大的困难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了把应用型本科办学的理念和顶层设计转化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学校于2011年开展了为期一年以“政策引路、专家指路、行业铺路、学校探路”为方法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一是邀请教育部领导、教育专家来校指导, 帮着理清思路。二是深入行业、企事业单位深入调研、分析论证, 以此催生应用型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三是邀请境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20多位知名专家来校专题指导, 并派出人员到德国的不来梅应用科技大学和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英国的班戈大学和考文垂大学等10多所应用型大学进行考察培训, 借鉴了国 (境) 外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经验, 促进了广大干部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四是围绕“办什么样的应用型大学、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学生”、“怎样办好应用型大学、怎样培养应用型学生”等核心问题, 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讨和论证, 建设专题网站、设立课题、开展研究, 进一步明确办“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的特色本科高校目标, 确立了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标准。持续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大讨论活动, 通过研讨突破了传统办学和教育观念的束缚, 推动了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服务模式等全方位的改革。
为促进学校战略转型, 学校开展系统的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研究, 围绕着应用转型主持了11项省级教改项目、100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发表教改论文400多篇, 进一步深化了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的认识, 为学校的战略转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的解放、理论的支撑、观念的转变, 使应用型本科办学的理念和定位成为师生推进学校战略转型的自觉行动。
构建合作发展联盟, 推动学校战略转型
为推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创新办学模式, 探索建立新型学校治理结构, 在学校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于2011年12月和国内外113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签约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 打造了多主体合作、多团队协作、多模式运作的教育、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大平台。
一是创新合作理念。按照“专业对接行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推进创新”的基本思路, 大力加强校企、校市、校校、校会、校所等之间的密切合作, 以学校为依托, 以教学院系为主体, 广泛开展与社会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实质性无缝对接。
二是拓宽合作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开展项目联合研发、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等, 有效建立起学校和企业在人才、资源、项目、信息等方面的联结和共享机制,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
三是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行联盟理事会制度, 设立联盟秘书处和各专门委员会, 通过制定合作发展联盟章程, 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建立并完善联盟动力机制, 形成团体优势, 推动各方共赢发展。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推进学校战略转型
学校瞄准河南省及驻马店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突出应用、集群发展、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建设思路, 大力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 不断提高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依赖度、贡献度以及行业企业的满意度。
首先, 紧跟行业科技进步改造老专业。学校逐步取消师范专业, 在对老专业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向特色化、应用性方向拓展。比如, 在汉语言文学和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基础上, 拓展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应用型专业;在取消物理学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应用型专业。通过专业改造, 目前所有的师范专业已经取消或转型, 专业的应用型特征更加凸显。
其次, 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设新专业。学校重点发展与地方经济关联度高、就业渠道广的新兴专业, 如生物工程、化学化工、旅游管理、土木工程、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应用型专业。目前, 学校的应用型专业已经占到专业总数的80%以上。
再次, 构建专业集群, 推进专业特色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学校对具有一定优势、关联度高的专业进行师资、设备、场地等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和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 并按照合格专业、特色专业与品牌专业三个层次加强建设。截至目前, 学校建设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 使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结构紧密对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学校战略转型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3次大的调整和优化,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 建构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310”、“211”等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修订坚持“一个核心、三个统筹”: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重构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 打通两类课程的有机联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 学校以岗位对接为目标, 面向职业和实践, 选定并重点讲授那些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性、基础性的课程知识, 并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 做到“社会需要什么, 学校就教什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 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 通过推进“教、学、做、评”一体化,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 从课程专业特点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 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 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 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 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 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 强调试题中的案例分析内容, 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支撑学校战略转型
积极开展“四创”教育, 促进学生实践创新。学校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和“梦工场”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学校搭台、企业入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 积极开展“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四创”教育, 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渗透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 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已入住Oracle公司、天乐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建筑勘察设计院等企业47家, 进驻项目72个, 提供培训座位500个、工位近千个, 推动了校企协同创新、携手育人。
打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平台。学校以企业为主共建项目多样化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 由联盟企业承接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顶岗生产、企业管理、市场调研、毕业设计等。目前, 学校与河南地方企业以及省外100多家单位共建了14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 每年有近两千名学生进入联盟单位实习实训。
打造互动创业就业服务大平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 从2008年起, 学校每年投入资金50万元, 设立学生创业孵化基金, 立项支持孵化创业项目;积极拓展创业就业渠道, 将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等, 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载体, 锻炼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促进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创业就业;校企合作大力推进预就业工程, 与80多家实习实训企业签订预就业协议, 使学生在三年级或者四年级就开始预就业工作, 形成实习实训与创业就业的联动对接, 帮助学生实现高品质就业。
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助力学校战略转型
一是实施“双聘人才引入计划”。学校积极推进“双聘”制度, 即在学校、院系两个层面聘任企业人才, 从行业企业聘用兼职教师, 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 目前有100多位国内行业专家、企业能手担任兼职教授, 实现了“行业专家走进课堂, 校企携手推进应用”。
二是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学校每年选派100名实践性需求较强的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机构, 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实践、科技开发、“横向”课题合作、企业兼职等, 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 支持教师考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 并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聘中优先考虑, 激励教师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三是实施“创新创意教育种子师资培训计划”。学校选派业务骨干组团赴兄弟院校进行创新创意种子教育培训, 提升教师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从2010年至今, 学校先后派出3批、60余人次参加创新创意种子培训, 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实施“实验师资培养提升计划”。把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同等对待, 让实验教师在进修培训、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教学竞赛中享有和理论课教师同等权利, 支持和鼓励实验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深化国际合作办学, 促进学校战略转型
按照“开放式办学, 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国际化合作, 牵手世界知名高校”的发展思路, 与英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3所知名大学和台湾地区的4所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一是引进国际化办学理念。通过与英国、印度、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项目, 引进了国际化的先进办学理念, 并在消化、吸收、创新、提升的基础上, 由外向内激活了学校的应用转型。二是引进应用型的办学资源。以项目为载体, 全方位引进了国外应用型的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学方法, 通过合作开展应用型专业教育, 构建了“层次+类别”、“外文+外教”、“课堂+基地”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三是彰显国际合作办学的辐射效应。以国际合作办学的经验和成效反哺学校其他院系的双语教学、专业改造、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 形成国际合作办学由内向外的拓展延伸, 相互促进, 良性互动, 促进了学校应用型办学质量和水平提升。目前,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5个, 专业达到12个, 国际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余人, 每年外籍教师来校任教40多人次, 20多名本土教师出国交流、培训, 树立了国际化的理念, 营造了国际化的氛围, 彰显了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国际合作办学对学校转型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加快软硬条件建设, 保障学校战略转型
一方面, 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学校共建有各类实验室140个,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 拥有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000台 (套) , 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值由2005年的3600万元增加到1.4亿元, 教学科研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 全面改善硬件环境。2005年至2012年, 学校用于新校区基本建设的经费投入已经达到7.5亿元, 新建设楼宇24栋, 新增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以及投资6亿元、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也正在建设之中;同时, 学校也加强了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和数字化工程建设, 学校整体面貌、文化氛围得到显著改观。
通过一以贯之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黄淮学院的办学水平、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近年, 学校荣获了“河南发展 (成长) 最快的院校”“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等荣誉称号。2013年2月, 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第五专题组———院校转型发展工程项目组组长单位, 6月学校成为“应用技术大学 (学院) 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增强转型发展自觉自信, 推进转型发展系统工程
今后一个时期, 学校将抢抓国家和我省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转变观念, 增强学校转型发展自觉自信。深入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 以思想观念的转变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 增强创建应用技术大学的自觉自信, 引领和带动学科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人才队伍、条件建设等, 努力破解学校转型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全面提升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做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这篇大文章。
第二, 先试先行, 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国家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试点研究单位优势, 先试先行, 组织实施全方位的转型发展工程研究, 着力推进《黄淮学院转型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 逐步形成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一套理论与实践体系, 并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 实现办学思想和发展成果的相辅相成、互动提升。
第三, 创新机制, 激发学校转型发展内在活力。按照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和要求, 修改完善《黄淮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黄淮学院章程》, 制定《黄淮学院2013—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配套的相关规章制度,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努力构建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
第四, 开放合作, 拓展学校转型发展办学空间。持续实施开放办学战略, 依托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 围绕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需求, 在资源利用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业界密切合作、相互支持,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通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提升自身发展活力。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转型发展思路的论文】推荐阅读: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11-1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12-12
石油工程介绍07-17
钻井工程在石油行业中的地位05-25
石油炼制工程教学大纲10-01
浅析国际石油工程承包项目HSE管理11-27
中国石油的发展方针10-27
发展战略石油11-30
石油钻井小论文10-17
石油教育论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