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分析论文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分析论文(共10篇)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分析论文 篇1

一、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建筑企业整体安全意识不足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居高不下,归结其主要原因还是由安全意识不足所引起的。首先体现在领导阶层的安全意识薄弱,建筑企业领导阶层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导致相关的建筑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安全监督体系不完善,相关的安全技术管理责任不明确,基本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其次体现在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施工过程中任意违反相关的操作流程,或者不佩戴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没有意识到违规操作的安全风险,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自身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建筑安全技术发展相对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构造和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技术含量高、危险系数大而又复杂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然而当前我国的建筑安全技术发展远远跟不上建筑行业的发展进度。技术的落后导致建筑安全管理不到位,不仅会增加建筑施工成本,甚至还会影响整体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所以,建筑安全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对建筑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3、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尽管我国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国家早在就出台了《建筑法》,并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以后陆续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但是近年来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直到12月全国人民大会由进一步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保证建筑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然而,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部分的法律法规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差,不利于建筑安全管理的有效开展,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4、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体现在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建筑工程日常施工的监督力度不够,仍然停留在突击性的大规模检查上,而且相关的监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有限,监管手段落后,不能及时的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安全技术问题,导致建筑工程埋下很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建筑安全技术管理主体责任未得到落实,而且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相关监督管理职责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范。

二、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1、强化建筑企业整体的安全意识

建筑企业领导阶层需要以身作则,自觉的通过学习,掌握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深化对建筑安全管理的认知,并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建筑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建筑安全管理规范的学习。通过全面的培训教育,提高建筑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并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进而,通过领导阶层、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全力配合,共同致力于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建筑安全生产,促进建筑行业长期发展进程。

2、创新发展建筑安全技术

建筑安全技术的创新发展与相关的建筑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促进建筑行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帮助降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其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从国外引进或者是自主研发先进的施工技术,并聘用高素质的建筑施工技术人员来培训和推广相关的建筑安全技术,提高建筑企业施工人员整体的技术水平,为建筑安全技术管理提供机械设备、技术和人才基础。

3、健全建筑技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健全建筑技术安全管理法规,需要建筑行业主动向国家相关部门反应建筑技术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就建筑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完善,以推动建筑行业安全有序的发展。

4、完善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完善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需要加强监督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职能,规范安全技术监管工作,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责权限,保证监管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业务素质和技能。同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建筑安全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便于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评估,提高监管的时效性。

三、结语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分析论文 篇2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现状,问题,措施

1 我国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现状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国民经济各项数据,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7.67万亿元, 同比上年增长10.20%。而据住建部通报, 2014年1-12月, 全国发生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共522起, 造成死亡人数达648人, 相较于2013年同期事故起数降1.14%及3.86%。其中2014年全年全国发生的房屋市政工程较大及以上事故共29起, 死亡人数105人, 较于2013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了4起, 死亡人数增加3人, 同比分别上升16.00%及2.94%。频繁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 不仅给施工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人身伤害, 也给施工企业、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2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存在问题

2.1 安全意识薄弱

施工是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 通过近几年频发的建筑安全事故, 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安全意识薄弱是引发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安全意识的薄弱性体现在这几方面:1) 领导的重视不足, 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2)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3) 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措施薄弱;4)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2.2 建筑安全技术方面, 安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

传统的手工操作, 人为制约的因素很多, 如操作人员的懈怠、疏忽等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不仅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同时也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施工的效率和进度都会有所降低。而近年来, 施工难度大、施工危险性大、科技技术含量高的工程增多, 而我国建筑业安全科技相对落后, 这些都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3 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2004施行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 规范国内建筑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和缺陷, 相对于建筑业发达国家, 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 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部分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交叉和重复的问题。此外, 建筑企业在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中,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 往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出现“真空”段, 措施薄弱,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础的管理工作也相当不规范。

2.4 安全监督部门监管不力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管工作的开展并未完全到位。主要体现在:1) 主体责任尚未落实, 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清, 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2) 缺乏日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及措施, 对建筑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停留在突击性的大检查上;3) 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足, 资金不落实, 手段落后, 未能有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强化安全意识

首先, 将安全教育培训全面覆盖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 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其次, 利用多媒体、报告演讲、案例分析及新兴的企业微信等多种形式, 提升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最后, 是要营造安全的环境氛围, 个体的安全行为离不开现场的环境氛围, 如果现场施工条件差、脚手架私搭乱设、材料设备随意堆放等, 这些都会很容易降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因此, 整齐摆放现场材料, 清晰明确的安全标识, 会潜移默化地使得施工人员提高安全意识, 降低安全隐患和违规操作的行为。

3.2 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 充分利用先进科研成果, 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在建筑施工中, 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优良品质的重要保证。积极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 推广使用自动化技术, 合理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不仅能极大降低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同时也提升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施工企业要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工作, 包括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特点、危险点、危险源及其具体预防措施, 相应地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 应注意的安全事故, 以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避难和紧急救援措施等交底内容。

3.3 建立和完善建筑安全技术管理体系

除了国家部门积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外, 作为建筑企业, 更多的是需要建立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1) 制定安全控制目标, 包括伤亡事故控制目标、安全达标目标、文明施工实现目标;2) 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制度, 设备安装、拆除验收制度等;3) 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考核等。

3.4 严格执行安全监督机制, 保证监管到位, 建立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可从这几方面展开:1) 建立合理的建筑安全监管模式, 建立合理的施工监管模式, 如引进建筑安全生产评价中介组织机构, 构建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政府三级管理体制;2)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规范安全监管工作, 实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充实安全监管人员, 制定标准规范的组织机构, 保证监督检查的质量;3) 建立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对于施工现场检验及评估情况、安全监督管理计划、依法检查资料及工程竣工查验等, 都要进行归档处理, 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记录提升监督检查的效果。

4 结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应是企业坚持的安全生产方针, 建筑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时刻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围绕人的健康和安全是落实执行, 只有将“以人为本”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始终, 才能确保建筑企业真正做好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杜淑敏.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的诊断技术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0 (21) .

[2]辜峥.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指标体系研究[J].工业建筑, 2005 (01) .

分析建筑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1 特种设备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行业对特种设备的质量需求也越来越大。特种设备主要有起重设备(以TJ130、TJ1655、J168、J180、900T搬提运架为主)、轮转设备(轨道车、大型养护机械设备)以及通用重点设备等,这些设备具有面积大、操作难等特点,在正常的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

1.1 风险管理是企业特种设备管理中不能忽视的重点。特种设备的操作者应该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在进行特种设备作业前,对特种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对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防控措施,减少安全隐患。

1.2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设备操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操作者不能主观的凭借操作经验而自行处理特种设备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面对操作问题,操作者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补救措施,将事故风险减到最小。

1.3 特种设备的安装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很多建筑管理者,为了减少建筑的经济支出,不愿意更新陈旧老化的特种设备,这给建筑工程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有些建设企业,违背检测机关的要求,长期非法使用违规老旧的特种设备,这不仅是对建筑施工者不负责,更是威胁到建筑物未来使用者的安全。

1.4 很多企业在遇到特种设备突发问题时,他们不能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主要原因是,在设备使用前施工管理者的预防措施不够完善,另外操作者的综合素质对事故的发生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2 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

2.1 特种设备配置管理

①配置的质量直接决定特种设备的使用。由于特种设备的价格昂贵,很少建筑企业会直接购买特种设备,多数是从民营企业租赁。由于建筑企业竞争激烈,收入来源小,有些施工单位从特种设备的租赁价格上下手,往往选用价格最低的特种设备。而更多的租赁单位为了获取利润,他们对特种设备配置的选择,也以经济便宜为主,这就使特种设备的质量得不到保障。面对这种情况,建设企业应该做好特种设备配置管理工作,在租赁公司选择特种设备时,不仅要自己认真检查设备是否完整,还要求租赁单位出示特种设备的合格证书,对特种设备的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进行检查。在签订租赁合同时,还应该要求租赁单位出示检测合格证明,在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完善的前提下签订合同,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对建筑公司的声誉有极大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最好是配有私人的特种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保障公司的名誉。对拥有私有特种设备的企业来说,必须做好自有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管理者可以安排人员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记录每次的检查结果,制定出特种设备检测报告,再交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假如审核不过关,管理者就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障施工的安全。

③对于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建筑企业还应该加大重视度。特种设备不是所有人都能操作的,有些施工单位直接让自己的员工进行特种设备的操作,如果该单位操作员工对特种设备有着专业的操作技巧,那无可厚非。但是很多建筑单位为了减少经济支出,他们随意的选择没有任何操作经验的员工进行特种设备的操作工作,这也大幅度增加了特种设备意外事故的突发率。面对这种情况,建筑单位可以外聘职工,选取具有专业特种设备操纵能力的人员来进行设备操作,对于外聘职工的要求也一定要像对自己的职工一样,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才能完善特种设备配置管理工作。

2.2 特种设备现场管理

特种设备现场工作井然有序,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特种设备现场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必然会经常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2.2.1 特种设备现场要求

选择好合适的特种设备后,就需要对特种设备的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选择。设备安装现场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安装点的地形地貌,特种设备体积大,安装现场不仅要有足够的空间,还需要良好的土质作为支撑,松散、沙化的土质都不利于特种设备的安装。另外,在实施特种设备的安装、顶升、拆除等工作时,管理人员应该到施工现场进行监察,做好《建设工程起重机械安装(拆除)监视纪律》的记载工作。特种设备在安装、拆除前都需要对设备现场进行检测,保证每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2.2.2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特种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管理。这就需要管理者制定出一份详细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条例》。运用使用管理条例指导操作者进行施工作业,让操作人员从条例中明确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特种设备安装前,还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绘制出特种设备安装图表,不仅方便了施工者的工作,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促进建设企业的发展。

2.2.3 重视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上文有提到过对特种设备的选择需要管理者的大力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也是建设者不可忽视的难题。建筑行业的起重设备、轮转设备(轨道车、大型养护机械设备)以及通用重点设备等都具有体积大的特点,对施工现场造成极大的负荷,由于作业环境恶劣,施工管理者就应该安排人员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特别是塔吊、电梯、物料提升机这类直接关系到施工者安全和建设进度的特种设备,需要进行细致的安全检查工作。对这些设备的检查,最好是做到一个月两到三次,检查的内容要包括:特种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特种设备的日常保养、特种设备的安全防护专职是否完善等等。在检查的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2.4 做好特种设备维修工作

除了做好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保障事故几率工作外,建设管理者还应该做好特种设备的维修工作。特种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故障,面对出现的故障,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向管理者汇报情况,管理者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应该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做好特种设备的维修工作,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施工。

3 结束语

特种设备在建设行业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建设管理者应该在明确特种设备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的情况下,对特种设备配置和特种设备现场进行合理的管理,只有认真做好特种设备安装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提高建设者、施工者对特种设备操作的重视度,才能切实解决建设企业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海禄.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8(4).

[2]郝党论.谈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监控[J].山西建筑,2012(4).

[3]梅刚.浅谈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4).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分析论文 篇4

【摘要】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给施工企业和建设项目的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和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建筑企业建立实施现代化安全管理制度就成为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管理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设备的运行安全,产品使用的安全,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需要。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而我国建筑企业实行的传统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己经不适应现代建设工程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筑企业建立实施现代化安全管理制度就成为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

1、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字,目前建筑企业达4.5万个,建筑业从业人员3050万人(其中80%以上为农民工),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06%,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数的四分之一。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2004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444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6%.近几年来,建筑业总产值平均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从建筑业所有制结构来看,现有国有建筑企业9458家,占整个建筑企业5%,从业人数765万人,占建筑业人数的25%;城镇集体企业26.818家,占整个建筑企业的60%,从业人数1003万人,占建筑业从业人数的33%;乡镇建筑企业和个体建设者的从业人数占整个建筑业人数的42%。如此的产业规模、发展速度、结构布局和施工层次以及庞大的施工现场和施工队伍,给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建筑安全与健康水平在管理上、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可使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建筑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建筑业避免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经济损失,使成千上万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少遭受一些伤害和痛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世界各国,特别是英、美、日等国在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积累了大量经验,建筑业的伤亡率持续下降。我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筑业的因工死亡率也在不断下降。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场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针对项目班组长和项目经理的安全教育和培圳时间同样不足,导致他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重视安全工作或者不懂得如何将安全管理工作与项目的其它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针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主要是由项目部依照规章制度执行,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因此,很多项目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减少安全培训的时间和强度,导致很多的施工人员从进入现场开始就成为“危险源。这些都是今后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保证体系被削弱

一些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原来的机构人员被重新调整,出现了撤销或兼并安全管理机构,甚至出现了取消专职安全员的现象,从而削弱了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的力度,导致安全滑坡,造成事故。

2.2 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恶性膨胀

随着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企业支配国家财产、追求自己独立经济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考虑得较多的是生产、经营、效益、利益、利润等硬性指标,而对安全效益的隐形性不甚了解,致使不能正确对待“企业效益、”安全生产“二者关系,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不力,忽视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造成管理不严,责任不到位,承包者钻政府宏观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的空子,短期行为严重,单纯追求近期利润,舍不得在安全上投资,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恶性膨胀。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提出的建筑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的对策加以解决。

3.1 必须依法管理安全生产

实施依法管理安全生产,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依法查处责任事故,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清理不适用的法规,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日常的监察,减少效果不大的大检查。

3.2 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部门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3.3 必须理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统一、高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体制保证,全国应建立一支统一的能独立行使监察职能的安全生产监督队伍,保证政令畅通,利于协调;应将监督一个对象、多个部门负责的职能集中到一个部门,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统一、高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建立现代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茌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3.4 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3.5 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从基地、教材、教师队伍三项建设入手,加强企业宣教培训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要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题内容之一,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布局。4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作为主要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建筑业落后的安全管理必然会影响整个建筑业的形象和竞争能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参考文献:

[1]孙建东,周国菊.乡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刻不容缓[J].建筑安全,1997.(10)

[2]方群.新形势下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07)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分析论文 篇5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制定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是很关键的一环,主要是为了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负责人要定期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查,尽量做好安全保障。

1.2安全第一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负责人经常侧重于工程施工效率,而忽略了现场的安全性,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阻碍了施工进度,也为整个施工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3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全体与工程相关的人员,不管是负责人还是施工人员,都要从自身做起,做到安全建设,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

1.4强制性管理原则

安全建设是每一个参与工程施工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施工团队的每一个人员都必须遵守安全规范,落实安全规范的每一项条款,对于有违反行为的团队或个人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负责人员忽略安全管理工作

在管理水利水电施工现场时,多数不负责任没有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在进行监管工作时,工作散漫,不认真,对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常常不放在心上,忽略了已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大问题的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施工现场的设备和操作安全也很重要,如果没有进行仔细地检查和正确操作,也会出现安全隐患。毕竟,工作环境比较复杂,会给工作人员造成极大的压力,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2.2不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造成我国水电水利工程经常性的突发安全事故,影响了工程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因在施工作业时没有明确的分工和有效管理制度,使施工现场不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谈薄,致使安全事故经常发生。

2.3监管工作存在问题

我国多数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管工作没有强有力的标准进行规范,导致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同时,工程施工现场使用的操作设备比较多,并且操作较复杂,但是多数的项目监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也没有获得相关的资质,致使检测、管理水平不够,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4管理工作遇到屏障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是比较复杂的项目,具有各项操作比较繁琐,施工范围广、工程期长的特点,在施工时需要用到多种设备和技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工作较难落到实处,为安全监管工作增加了困难。

3解决对策

3.1提高管理人员对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

为了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监管工作的能力,提高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避免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前提是要让管理人员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管理者可以把以往发生的事故的数据展示给工作人员,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此来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2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

因水利水电工程工作环境复杂,且周期较长,在选拔工作人员时,要选择素质高且能吃苦耐劳的工作人员,尽量不要让有能力,但对此工作排斥的人员担任。同时,工作人员分工要明确,保证它们能够各尽其责,把各自的能力发挥出来,并且要进行安全培训,让其认识到安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3.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

首先,对工程材料要做严格的检测,及时处理掉不符合标准的材料,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另外,管理人员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做好现场安全排查工作,确保施工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和使用,因此,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4做好风险管控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所涉及的工作范围广泛,施工现场经常出现安全管理疏漏的问题,所以,在现场安全管理中,必须要做好风险管理控制工作。主要是要做到吸取以往的教训,总结之前所发生过的安全事故,制定出一套有效的预防方案,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作出应对,以免对正在施工的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结语

分析建筑行业安全论文 篇6

引言

世界各地的建筑业都非常依赖分包程序。分包制度不但被普遍应用,亦可能成为企业经济体系的一个永久特色。它从传统的建筑业延伸至其他行业。职业安全专业人士对分包制度如何影响工地安全甚表关注,而其他人士同样关注环绕分包对品质控制的问题。虽然安全与产品品质有密切关系,但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工地分包制度对安全的影响,并描述客户、承建商与法例在改善分包商的安全水平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要强调的一点是,在任何讨论有关分包制度问题中,它是不能独立考虑的。同样地,分包商与总承建商的关系及互相配合对工地安全极为重要,承建商与客户及其代表的关系亦然。因此,探讨客户与总承建商的角色,作为找出如何影响分包商对工地安全所作出的贡献。客户、总承建商与分包商亦须在社会厘定的法律架构范围内营运,以防工业意外发生。因此,有必要探讨有关分包商的安全标准的充裕程度或在其他情况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建造业的分包制度

分包制度有两种不同的模式,首先是提供专业技能的分包商,它们并非由总承建商提供特殊技术或非其资源所能承担者,例如升降机安装承建商、涉及机电设施或搭棚工人。其次,是有惯例将分包工作再分多重转包。这可能曾发生在专业分包商身上,但最有可能与半技术或非技术性劳工的工作有关。最明确的一点是,分包制度是建造业不可缺少及永久性的特色。减少过度分包是可行及适宜的,但事实上采用分包对建造业的效率及竞争力能作出重大贡献,任何想将分包制度废除均不切实际。基于分包制度不会消失,安全专业人员应考虑如何对分包商作出更有效的控制,以期改善工地的安全水平。

分包制度有关的安全问题

首先,是如何可以有效安全管制工地安全。大部分国家的法例都规定总承建商须建立有效监管工地安全的制度及程序。在多重分包制度的情况下,要履行此责任变得难上加难。相关的问题是安全培训与安全意识方面。这是工地安全策略方面的主要关键因素。理想的做法是为工地的所有工人提供安全培训最基本的标准水平,不论个别工人的雇主是谁。但如有多层分包制度,此实难以达致,而逃避培训责任机会亦较大。香港许多承建商规定地盘所有工人参加了基本工地安全培训课程。但这并非一个适用于全球的规定,一个数据显示(由香港大学史提芬逊博士Dr.Stevenson提供),有14%工地受伤的工人完全没有接受过培训。有些工地规定平安训练卡作为基本培训的雇佣条件。有很大机会是此等受伤工人可能属多层分包及趋向低层。

从过多分包导致的安全问题乃工程层层分包,每层都赚取利润。最后承包者常没有,甚至全无资源用作安全,即使他们有意识及兴趣投资于安全方面。加上这种分包制度鼓励推行每日支薪制度,这在香港是非常通行的,亦导致工人经常转工,尤其在劳工短缺时。工地劳工转工率高层构成对安全培训、有效管制,以及承诺订立安全制度及程序方面的问题。这均对希望改善安全水准的承建商及专业安全人士构成难以控制及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提出可使用的方法,其中一些有实践成功的例子。

客户扮演的角色

客户委托承建商进行兴建工作并支付工程费用。作为给予承建商报酬,客户在工地安全问题上是具有权力及影响力,但在许多情况下客户对这问题漠不关心甚至不知道问题存在,有时候客户的要求更不利于工地施工的安全标准。这多发生在客户的首要考虑是工程以最低价格及在最快的时间内完工。这直接导致削减安全基本要求,及对需要尽快完成工程的承建商增加压力,这同时会危及承建商在考虑安全的基本要求。在此等情况下,总承建商对工程速度的要求及缺乏提供基本安全的资源,均极大影响分包商的表现。

当客户想改善工地安全的水准,成效可以很显著。香港多个主要客户对承建商及分包商采用一系列奖励,因而工地安全达致及维持在良好的水平。这些客户的工地意外率在过去十年间,相比私营机构工地持续及显著地低。他们是怎样做到的?

过程的关键在于投标/承包阶段。客户在投标阶段拟订对有关承建商安全标准的要求。这包括承建商必须符合的目标意外率、提供安全资料及竞投承建商的历史,以及明了良好安全表现可获奖励,而持续表现欠佳的将面对重罚。在工地展开工程时,承建商知悉在安全表现施行财政上的奖励计划,安全制度适当的制订及有效运作者可以得到奖金。反之,将向其施以财务上的处罚,方式通常是在未来一段时间不能投标。这大力推动承建商确保所有分包商在安全制度下运作,并驱使承建商对工地上的分包商的活动施行更有效的管制。表现佳的客户亦可推选一些承建商地盘安全标准的经常监管措施,从而建立长远的承建商资料,有助于厘定批出未来的承包合约。

客户亦可利用承包条件,以减少分包及多层分包至合理的水平。这并非否定承建商或分包商的法定权益,而是清楚确定多层分包不获客户接纳。因此,客户如欲对工地安全水准有一定影响,可透过承建商,利用分包制度之利,发挥最佳功用,减低甚至消除因分包工程而导致的工地安全问题。此等权力乃属客户自愿行使者。在下文将讨论将客户纳入工地安全法定范围的论据,并研究有关国家在这方面累积的经验。

承建商扮演角色之一:确保分包商在工地达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许多承建商在投标/承包阶段制定一个安全计划。而积极进取的客户要求有一个安全计划,计划涵盖面需详尽广泛及直接和承包工程有关。承建商须确保所有工地的分包商对计划均明了,并预备与计划所制定的制度及程序配合。承建商须确保透过对分包商在工地上的安全表现的的监察,(通常透过安全主任)分包商实在地将承建商拟订的安全标准付诸实践。安全标准及安全意识的培训及预防地盘意外极其重要的一环,且此亦为承建商的部分责任,以确保分包商工人均训练有素。有多个承建商认为培训问题的关键在于向分包商的雇员提供适当培训。基本培训可透过定期的工地座谈去加强,且承建商须确保分包商的工人均参与此重要的推动计划。地盘安全委员会可以在改善安全方面扮演一角色,委员会的成功,需要有分包商的代表列席会议及聆听意见。概言之,承建商须透过订立良好标准监管实施,严格执行基本培训及安全持续训练,并呼吁所有分包商参与所有相关活动。在香港法例规定下,承建商基本上须负责工地的安全事宜。这责任只能实际地做到如果承建商能依从上述因素去做,即是确保所有分包商确认明了及接受其职责在于和总承建商所订的制度及程序相配合。

角色之二:评估法律规定,确立安全状况及管制分包商的活动

最重要的一点是法律的规定只是代表监管的最低要求,而多于现行安全惯例的.最佳标准。其目的在于确保工地有一个基本安全的水平,并对未能符合基本水平者施以惩罚。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安全法例的规定乃低于表现最佳公司所施行的水准。在香港,工地安全法例适用于开展的建筑工程,并与承建商的活动大有关系。目前,法例本身并不涉及客户及负责建筑进程的设计师。大部分发达国家都采用此策略。欧盟成员国根据欧盟指令的条款立法,将建筑法例的范围扩展涵盖包括客户及设计师。上文提出论据乃客户对提高及达致工地安全有重大影响,而在香港,我们有有形及数量性证据支持此论据。但目前并无法律规定客户在任何方面需要涉及建筑工地的安全事务。基于客户参与所累积的正面及有效结果,有足够的说服力去建议草拟实施此等法例。劳工处必定表明对概念有兴趣,但一如大多数法例一样,问题所涉及的在于时间性多于其是否适宜。

安全法例传统上不愿意具体地针对分包问题,以及承建商与分包商在工地安全一环的法定关系。一般方法是识别须承担主要责任的实体,即总承建商。此方法是正确的,主要或总承建商须对工地发生一切负整体责任。法例在界定广义归纳范围以外的分包商的职责方面可更具体化。此情况亦发生于欧洲联盟指令适用于所有会员国,而在英国,指令改为1994年的《建筑(设计及管理)规例》。规例规定分包商须负有特定职责,这包括以下要求:

1.与总承建商合作,以期双方能遵从健康及安全职责。

2.向总承建商迅速提供有关可能影响工地工人的健康及安全的资料,而此资料可能须对工地安全计划作出修订。例如,分包商携带到工地的特别设备,及/或属有毒或高度易燃性物体。

3.遵从总承建商在健康与安全问题方面的指示。

4.遵守地盘安全计划。

5.向总承建商提供属分包商雇员发生的意外、受伤或危险事件的详情。

可能引起争论的是,其中一些规定其实在现有法例中虽无明言,但已有暗示这有足够理据去支持将分包商须承担的法律责任详细列出。此点可减少争议,并有助于协助急于履行法律职责者。

以欧盟为根据的法例亦界定有关总承建商向分包商须付的职责。此等职责包括以下规定:

1.总承办商须采取合理步骤,以确保所有分包商合作及遵从安全法例。

2.对进出工地的途径作有效管制。

3.可向分包商发出指引,以确保他们遵从安全标准。

4.可以纳入其安全计划规则,以期有效管理工地。

三方长期的伙伴关系

总承建商及分包商必须知道一系列紧扣相连的规定,以确保健康及安全问题应视作在工地上每个人须负的责任,而非单一方面所须承担。总承建商及分包商如能认识到对其相互职责与责任在法律上有较明确的定义将有所得益。香港是否希望跟随这模式,将取决于政府。假如我们希望对与分包有关的安全问题有所进展,则此类法例会有所帮助,并对已自动采取此方法的客户及承建商提供支援。

最后,再谈谈客户、承建商与分包商之间的关系。我们须通过发展三方长期的伙伴关系,而非仅凭单一份承包合约偶然特地靠拢一起,这在质地、成本及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均已被确认。承建商,尤其是与专业分包商之间的长期伙伴关系,促使双方为良好的安全水平努力,制定工作安全的有效方法,以及培养工地的相互职责。其意义在于各合约能否都如此,并加以发挥效用,而非每份新合约从头开始。但这却是世界建筑业的一个普遍特色。

总结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分析论文 篇7

一、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一) 静态不安全因素影响

所谓静态不安全因素, 主要是指建筑工程中的材料摆放、设备使用、电路敷设等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果在建筑施工中, 由于管理水平不足和工人的安全意识较差, 对原材料和施工废料放置位置不注意, 很容易导致高空坠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 维修和保养工作不到位, 也容易在操作时出现器械故障,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电能是建筑施工不可缺少的能源, 如果在线路敷设中缺乏规范性, 存在安全隐患, 一旦线路磨损漏电, 将会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发生。

(二) 人的不安全行为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 但有些项目施工中由于人员流动量大, 且工程安全宣传工作做的并不到位, 加之安全管理措施不足, 极容易由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而酿成安全事故。比如在高层建筑中经常发生的高空坠物伤人现象, 主要就是由于人在处理原材料和施工废料时安全意识不足导致的。因此, 不仅要提升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也要提高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确保所有进入工地的工人都佩戴安全帽, 并了解安全行为规范和守则。

(三) 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其现场管理工作可谓千头万绪。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不仅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对施工安全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极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发生, 加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如果管理不到位, 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不到位, 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防范策略

(一) 全方位了解工程信息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在设计安全防范策略时, 必须全方位了解工程信息。包括施工单位资质、施工环境、施工难度、施工规模等都会对施工安全带来影响, 因此在安全策略制定时, 要有针对性的设计科学、规范、合理的安全规范。全方位的了解工程信息, 不仅有利于安全生产规范的制定, 还能够让安全管理人员提前发现安全管理的工作重心, 从而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位置进行重点监管, 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控质量,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二) 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方法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安全。在高层建筑项目日益增多的今天, 更是要做好施工方法的选择和优化设计。因此, 施工方法的设计要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开展, 并实现编写工程施工计划和安排, 确保工程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除此之外, 在施工方法设计时, 还要综合考虑,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进行重点研究, 并对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优化和完善, 以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三)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建筑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包括施工中使用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压力容器、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电器设备漏电、电气焊火灾等。要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 就要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制度, 规范施工人员行为, 加强对危险源的检查和排除, 从根源上降低重大危险源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三、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一) 提高事故发生应急响应速度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都比较突然, 安全事故可能发生于任何时间节点和任何位置, 因此安全管理部门时刻不能有丝毫放松。只有安全管理部门随时做好事故处理的准备, 才能在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深入现场, 及时的进行事故处理, 指挥救援, 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与此同时, 安全管理人员还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初步调查, 并迅速制定预防方案, 以避免管控真空期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 做好事故的后期调查和处理

做好事故后期的调查和处理, 不仅是上级管理部门对工程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 也是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 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关键。对事故进行紧急处置之后, 要迅速投入人员展开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调查分析完成后要及时给出事故调查报告, 并设计后期处理预案, 上交上级有关部门, 待批准后开展后期处理和补救。

(三) 保持与上级部门的沟通, 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将会给工期带来极大影响。为了减小安全事故对工期和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 安全管理部门一定要随时与上级管理部门保持沟通和联系, 以便于当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 以最快的速度对事故进行处理和补救。从而将事故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并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进行调查、统计, 及时安排好善后工作, 尽快使施工现场恢复常态, 避免对工期带来影响。

(四) 保持与当地救援部门沟通渠道畅通

一旦发生较严重的安全事故, 无法开展自救工作, 或伤员伤情较重时, 必须由专业的救援部门接手才能有效的对现场进行处理。因此, 管理单位要与救援部门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 以便于当出现严重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与救援单位和部门联系, 请求支援, 将事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其在施工中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很多。在开展建筑工程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时, 一定要以防为主, 与此同时还要确保应急管理系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以便事故发生时及时救援和处理。建筑工程安全应急管理的防范质量不仅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点, 也是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孙波.探究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及其调配[J].江西建材, 2014, (13) .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分析论文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问题分析

一、目前安全管理现状

1.危险性较大工程管理制度较为健全, 但制度执行不够强

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的重大危险源之一,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相继出台,旨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但部分企业在对制度的落实上存一定的差距,未能严格按制度执行。以建筑起重机械为例,建设部先后出台了《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管理办法》,我区相继出台了起重机械产权登记和起重机械从安装、使用、拆除三步走的强制措施,并在安拆前由安装单位对使用单位实时告知制度,但检查中仍发现无资质安装拆卸、未检测擅自使用、三步走告知登记程序流于形式等现象。

2.危险性较大工程危险源已明确,但企业对危险源辩识分析能力较差

建质(2009)87号文件《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对工地现场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一个明确的界定。我区及时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各企业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判定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各企业对工地现场存在危险性较大工程的辩识与分析能力较差,未能预先辩识与分析,往往是实施过程中才得以发现,其结果是施工的准备不足,给工地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也影响到工程的质量、进度。

3.危险性较大工程方案的编制、论证较为严密,但实施过程中刚性落实有待提高

目前我区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基本上有较完善的施工方案,方案经过层层审批和论证都较为合理,但在实施中由于缺少与施工人员交底沟通,以及部施工者往往凭经验、习惯施工,使方案成为摆设,给施工安全埋下较大隐患。

4.危险性较大工程管理程序较严谨,但实施过程中疏于管理,程序形同虚设

我区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实施从辨识、审批、旁站、验收等有较为完善的程序和管理方式,但在實施过程中,部分企业人员缺少责任心,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责任未落实,缺少危险性较大工程预控台账,出现记录造假、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使严谨程序成为虚设。

二、做好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全面做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准确及时地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危险因素的确定一般考虑因素有:一是容易发生重大人身、设备、爆破、洪水、塌方、高边坡、滑坡危害等;二是作业环境不良,事故发生率高;三是具有一定的事故频率和严重度、作业密度高和潜在危险性大。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常见的危险源有:施工生产用电、民用爆破器材管理与使用、特种设备作业现场、地下涌水、有毒有害气体、高空作业、滑坡、塌方危险地质段、重点防火防盗区域等。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确定要准确才能有效地制定针对危险所采取的相应的技术措施和防护方法。

三、施工安全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四、施工安全控制具体措施

1.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3.组织措施。监理健全监理组织,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监理部设定安全文明生产安全文明负责人,常抓不懈;编制本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细则;大张旗鼓地宣传、树立文明安全生产的意识。

4.经济措施。制定安全公约,明确要求、责任,明确奖惩规定。开工前监理组织业主、施工各方召开会议,制定“本工程安全文明管理规定”,提出具体的文明工地的要求,要求应具体,切和实际,不搞花架子。并制定具体的奖惩条款,对违反安全作业规定的行为的奖惩应具有具体的奖惩数额;组织联合检查组,定期(每月至少两次)对工地检查,有违规者严格执行奖惩。

5.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6.合同措施。协助业主签订好施工合同,对合同中设计施工安全的条款,应严禁,不出现对业主不利的条款;做好工程安全记录,保存好各种安全管理文件;对发生的安全事故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上报和处理;平时注意收集有关安全信息的资料,进行分析,提交给予有关部门参考,便于她们作出正确决策。

五、结论

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 篇9

1引言

建筑工程的安全会影响施工人员或者是使用该建筑人员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建筑工程的安全甚至还会更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性,所以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2高层建筑及其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国际上往往把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常见的高层建筑一般有酒店、高层住宅、写字楼(办公楼)等。高层建筑的主要施工项目有安装施工、土建施工以及装修施工,总的来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高层建筑的工程量较大,并且工程项目涉及的单位较多,施工种类复杂,包含土方、模板、钢筋、混凝土、砌筑、装修等等。

第二,工序多,专业工种多,交叉频繁。多个专业工种交叉联合作业,组织配合十分复杂。

第三,施工准备工作量、预埋、预留作业量大,需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第四,建筑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

第五,施工较长、工期紧,高层建筑的复杂性和工程量大决定了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也相对较长;

第六,吊顶、管井内施工多,材料、设备吊运量大,高层建筑楼高层多,垂直运输工作量相对较大,所以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

第七,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格。最后,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特别是采用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材料和新机具设备和各种工艺体系,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技术十分复杂。

3当前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

3.1高层建筑施工自身的问题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大大影响了安全施工和建设。首先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很多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高层建筑安全施工有着显著特点,比如高层建筑基础开挖深度深,对相当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要进行处理,如果支护方式对选择不当会造成重大的生产财产损失,如滑坡对周边原有建筑的影响,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另外,高层建筑作业高度高,高层建筑大量的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大量高空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和解决;高层建筑层数多,作业立体化,在一个垂直空间许多层次上都要进行工作,上下层次互相造成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3.2施工安全管理和监督的问题

首先,安全监督责任不能有效落实。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涉及到三个主体: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实际工作中,这三方的监管责任都没有落实到位:施工单位无法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重效益而轻视安全,很多施工单位没有完整的安全责任制度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监督审查不到位。政府的监管部门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参与方,但却存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其次,参建各方主体责任不清晰。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就要在设计、施工、监管、勘察等各方面落实各主体的责任,但是实际中,参建的各主体责任落实也不到位。施工单位作为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很多施工单位不能及时按规定支付与工程安全相关的费用,甚至会拖欠工程款,基本的安全设施无法保障;为了赶进度压缩工作周期,延长工人们的作业时间,很容易因为疲劳作业发生安全事故;缺少安全防护必要设施和安全防护用品,或者设备不符合安全防护的规范标准,发生事故时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对于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的培训,或是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最后,对重大安全隐患和事故责任主体追查不力。发生事故后很多施工单位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都是尽可能的压制住事故的传播,越少人知道越好,甚至对于涉及到生命的重大安全事故也是一样。

4加强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的建议

4.1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组织机构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这两方面都是安全生产最基础的保障。从宏观上来说,政府监管部门需要有涵盖整个安全生产各方面的法规制度,要将建筑安全生产所可能涉及到的问题都要阐述清楚,而且要有可操作性,对于一些摆设性的法规要及时修改。

4.2建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责任需要落实到每位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经理是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总工程师组织开展技术研究工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安全防护装置,组织研究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并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施工队长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保证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在本单位贯彻执行,及时报告本单位发生的事故,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安全员要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对发生事故认真进行调查处理;操作工人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对不安全作业提出意见等等。

4.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对于施工人员,施工单位要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基本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让施工人员尽可能地了解怎样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事故的时候怎样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时对一些保护设施还要保证施工人员完全懂得使用,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并通过考核确定施工人员具备相关安全生产的意识,同时也要在施工中不断地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则,尽可能地做到安全施工。

4.4对危险源加强控制及管理

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有土方坍塌,模板、脚手架、塔吊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特种设备事故,爆炸等等。对于这些重大危险源,首先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和组织措施对其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再就是要将这些制度落实到日常施工工作中,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掌握施工现场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的数量以及分布区域;对与一些落后的技术、设备等要及时淘汰更换,降低施工的安全风险等。

5结束语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分析论文 篇10

1、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级别划分............................................................................................2

2、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2 2.1...............................................................................................................................................2 2.2...............................................................................................................................................2 2.3..................................................................................................................................................2 2.4..................................................................................................................................................2 2.5..................................................................................................................................................2 2.6..................................................................................................................................................2 2.7..................................................................................................................................................2 2.8..................................................................................................................................................3 2.9..................................................................................................................................................3

3、安全管理方面坚持落实“四项制度”............................................................................................3 3.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3 3.2安全生产许可制度.................................................................................................................3 3.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3 3.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3

4、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对策研究........................................................................................................3 4.1隔离物的不安全状态。.........................................................................................................3 4.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3 4.3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4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建筑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重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已经居道路交通,煤矿后的第三位。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等某方面的失误使工程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制度;对策

1、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级别划分

事故一般定义为: 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这里的损失包括人们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生命、健康、财产、效率和环境损失5 个方面。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人员伤亡或损失程度的不同,将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等4 个级别。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一般也遵循上述的划分原则。

2、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2.1施工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场所一般多发生于露天环境,环境复杂、高空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等高危险因素多。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安全事故发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因素, 高温、大风、严寒、降雨等恶劣自然气候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工程现场环境如光线不明, 视线不畅, 通风效果差, 物料及器材工具摆放杂乱, 道路不通畅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施工人员操作行为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在施工过程中, 大量的劳动力聚集,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安全意识等观念不一;各工种交叉作业, 互为干扰, 不遵守安全操作守则, 任意而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更缺乏有效管理, 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分工不明, 缺乏责任心, 对待事故发生抱有侥幸心理等各种因素都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3缺乏有效管理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又一重要原因, 事实证明, 多数的安全事故发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管理责任, 缺乏管理也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完善有序的管理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有力武器之一, 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等。

2.4机械设备维护不当, 处于不安全状态。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当, 缺乏责任意识, 设备只用不管, 防护装置形同虚设, 机件老化不换等等, 工地现场防护设施搭建不规范, 甚至乱搭乱建现象严重, 防护网破损严重等, 都将对人员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2.5安全防护经费投入不足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虽然在工程预算时都有一定的安全文明施工费, 但是实际上这些费用往往被消减, 或者克扣, 造成安全保护用品质量差, 数量少, 起不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2.6工地现场水电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用电发生的事故也在逐年增加, 电箱及线路缺少防护装置, 电器设备安装不到位, 有的未接地接零或缺漏电保护, 电线老化、破皮、随意牵扯等都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2.7消防设施缺少, 不熟悉正确的消防设施使用方法, 未经过严格的消防安全培训或达到合格消防安全人员的要求, 一旦发生火灾, 只能是望火兴叹, 束手无策, 导致事故发生延 续。

2.8政府监管、惩罚力度不够, 部门责任不清, 造成了能管的部门无处罚权, 而有处罚权的却无法监管。

2.9赶抢工期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原因, 有的项目往往只顾赶工期抢进度, 最终导致了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降低, 导致事故发生。

3、安全管理方面坚持落实“四项制度”

3.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制度。它明确规定了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有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就能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

3.2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筑施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建筑施工活动。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施工活动的进行

3.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这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伤亡事故的重要措施。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及企业必须依法对从事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开展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等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培训考核,实施持证上岗;企业每年必须对职工进行一次专门的安全培训,并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共同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更好地贯彻执行。

3.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强化责任落实安全监督检查机构是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制止施工企业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法施工及督导企业落实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建筑工程专业、电气专业、建筑机械专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责任安全监督员制及安全监督员岗位资格证制,建立起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形成完整的施工安全监督检查管理网络。

4、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对策研究

4.1隔离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首要工作就是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实行隔离。比如:现场安全检查人员要定期检查机器设备、工人生产用具等是否符合安全条件;要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密切注意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章制度;要确保企业安全资金及时到位,不得随意挪作他用;要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工具、服装,并简化安全防护工具和服装的领取手续。

4.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经 济处罚、行政处分乃至追究刑事责任。实行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对安全生产做出成绩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团体要进行必要的奖励;对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团体要处罚。加强对新工人的技术培训,实行老工人带新工人的制度,避免技术不熟练的新工人独自上场操作。尽量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避免在施工后期为赶工期而延长劳动时间,造成工人身心极度疲惫,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对于工作中危险性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序,安排工人时要综合考虑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性格和气质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加强对建筑工人的安全管理。要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包括向工人说明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风险、个人劳动保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安全事故的一般急救措施及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要尽量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注意做好通风、照明、除湿度、减噪声等工作,在现场提供开水、洗浴、卫生间等生活必需设施。要经常了解工人在家庭生活、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帮助,使他们摆脱忧郁、焦急的困境,专心从事工作。

4.3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上一篇:迎七一活动小结下一篇:惩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