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科学管理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手填的监测卡片到信息化预警系统;从以护士为主力到知识互补的专业团队;从经验式管理到强调循证的科学管理……中国的医院感染管理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然而,学科体系缺位、职称晋升无门、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然困扰着院感人。从经验到循证“SARS是医院感染发展的重要分水岭。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医院感染科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医院感染科学管理论文 篇1:

供应室科学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27

供应室全称消毒供应中心,它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供应室又是医院重要的消毒灭菌科室,是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枢纽,它是保障医疗质量,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科室。随着供应室工作日益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供应室的管理方式由过去的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卫生部对消毒供应室也有了新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要求[1]。因此,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供应室的护士长的科学管理其核心是消毒灭菌的质量管理,采取个性化及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供应室护士造成医院感染的常见因素

岗位意识淡薄:护士在清洗器械、器具、物品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没有遵循物品洗涤制度,认为清洗不干净不要紧,还有消毒或灭菌过程,整个洗涤过程没有做到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4个环节;有关节、齿槽和缝隙的器械,清洗时没有充分张开或拆卸洗刷干净;对有管腔的器械,清洗时没有用高压水枪充分冲洗;对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工作时衣帽不整洁,消毒灭菌观念差,无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的分区管理要求,图省事,怕麻烦,屡屡强行逆行,流水操作不注意区分无菌物品、清污物品,操作前后不认真洗手,消毒室车子(下收下送车、灭菌物品车、清洁物品车)没做到每天用消毒液擦拭。

工作人员比例不合理:供应室人员原则上应配备护士长、护士、卫生员和消毒员,一般80张床位设1名供应室护士,其中1/2以上应具有护理专业技术职称,要以中、青年为主,其他人员均需培训后并持有上岗证方可上岗,供应室工作人员均应通过严格的体检关,但实际上供应室护士多数是临床上不了晚夜班或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弱护士,对于繁琐、劳动强度大的供应室工作,或多或少有些体力不支,工作疲惫时存在忽略清洗质量的情况,有时为了节约时间、赶速度,消毒时间把控不严。

卫生习惯问题:有些护士卫生习惯差,无菌意识淡漠,对于手卫生消毒不够重视,衣帽穿戴不整洁,帽子没有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没遮住口鼻,不注意修剪指甲,有些护士在处理污物后或在接触无菌物品前不洗手或洗手不彻底,还有的护士不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或佩戴不规范。

消毒剂使用问题:消毒剂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品,故使用消毒剂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不可过度使用,也不可浓度过稀,因为浓度过高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同时,长期大量使用消毒剂、灭菌剂,会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灭菌效果大大降低。同样,浓度过稀也不能将微生物有效杀灭。如果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在配制消毒液时,为了节约时间,怕麻烦,完全不按配比要求去配制,而是凭自己的感觉粗粗配制就会加大医院感染的危险。

常规无菌操作执行问题:环境不清洁,未能做到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地面工作,未能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带动空气中的尘埃飞扬。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时间没做到位,也没按实际情况延长消毒时间,无菌操作时常常未经消毒的物品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下收下送时未严格做到洁、污分开。

重视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以及《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学习,一切操作均按规范执行,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各班工作职责等。

加强清洗质量及灭菌质量的监控:①清洗质量的监测:器械清洗质量是灭菌成功的前提条件,清洗不彻底最终导致灭菌失效,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日常采用目测和(或)用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及锈斑。护士长每周定期、随机抽查至少1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②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进行物理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每晨第一锅空载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1次[2]。③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每个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④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管理及紫外线消毒监测:现配现用,每天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个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为达标。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每季度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根据人员特点实施个性化管理

以身作则,情感激励:供应室的人员结构以老护士居多,存在知识老化、体力退化、心理失落等问题。因此,护士长要重视管理外因素的影响,尊重理解护士,有效沟通交流,加强自律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坚持原则,无私奉献,以自己的职业素养影响护士,以自己的爱心感化护士,肯定她们年轻时的奉献及现时的闪光点。进行愉悦式关怀式管理,运用情感激励的方法,使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态,要认识到供应室虽不在护理第一线,实际是护理服务质量好坏的关键岗位。

善于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护士长要善于发挥每个护士的长处,工作任务采取包干制,责任分明,针对个人能力授权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参与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同时护士长也可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掌握重点,不断思考,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开展新项目、新技术。

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培训及考核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会: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

下收下送的管理

由2名护士,用封闭式送货车一起推车到病区,1人推回收车负责污染物品的回收,另1人推无菌车负责各病区需要的无菌物品发放,2人不交叉,物品不混放,保证洁污分开,避免无菌物品污染。护士长不定期下病区征求意见,以便改进工作,及时提供临床需求。

总之,护士长在供应室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管理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护理质量,也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及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因此,供应室管理要做到人性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供应室医院感染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以及《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学习,克服对医院感染的轻视麻痹思想,保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为控制医院感染做好必要的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 伍瑞芳.供应室管理的难点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0.

2 杨家芳.基层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49.

作者:张慰清 王丽华

医院感染科学管理论文 篇2:

院感存惑

从手填的监测卡片到信息化预警系统;从以护士为主力到知识互补的专业团队;从经验式管理到强调循证的科学管理……中国的医院感染管理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然而,学科体系缺位、职称晋升无门、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然困扰着院感人。

从经验到循证

“SARS是医院感染发展的重要分水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医院感染办公室主任孟黎辉表示,十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取得了很大进步,医院感染行业规章制度相继出台,从国家层面推进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室的建立。

2006年,原卫生部下发《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设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为医院感染三级网络大面积铺开埋下了伏笔。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结构,即以院长或业务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控医生和感控护士共同铺开一张医院感染防控的大网。“院感工作光靠医院感染科室的专职人员根本无法完成,必须将医生、护士纳入到感控队伍中。”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雪松强调。

在医院感染的三级网络中,医院感染委员会制定决策,医院感染管理科室作为职能部门,组织全院感控医生和护士进行具体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培训感控医护人员,由他们负责进行科室培训,能够最大程度地普及院感知识,并且感控医生和护士可以将临床信息及时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科室,帮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室改进工作。“调动全员参与医院感控工作,能够增强医院感控人员的感控意识。”杨雪松补充。

监测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首要步骤,目前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已经从全面综合性监测转变为目标监测,“全面综合性监测不仅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监测具有滞后性,而目标监测能够锁定高危患者,更有针对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质控中心主任黄晶表示。

目前中国有四大重要目标监测内容,即手术切口(SSI)目标检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RBSI)目标监测、呼吸机相关肺炎(UAP)目标监测和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UTI)目标监测。

信息化手段在目标监测中居功至伟。以往查看纸质病历的手段已经落伍了,各医疗机构均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化监测网络。“每天只要打开信息监测网络,就可以看到预警信息,点击进入就可以查看患者病历,初步筛查是否存在院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高燕向记者展示了信息监测网络平台。

近年来,随着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的增强,国内的院感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1998年,原卫生部委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下称“湘雅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监测。2001年,湘雅医院首次进行了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当年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为5.22%;至2012年,在参与医院增多的情况下,医院感染现患率下降为3.21%。

湘雅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吴安华表示,因为国家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采取了众多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例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镜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此外,医院设备的更新,监测手段的更新,均对控制医院感染有促进作用。而医院平均住院日的降低,对医院感染防控形成倒逼机制,使得医院必须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因此,吴安华认为,该数据大体上是可信的。

手卫生是重要的循证感控措施。2011年,原卫生部出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对医院手卫生准确性和依从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值,医院纷纷进行手卫生培训、监督,加大手卫生设施投入。为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提出了“清洁治疗才是安全的医疗”的理念,并提出了“内外加工(夹弓)大力丸(大立腕)”的口诀,帮助医护人员记忆洗手顺序。

除了手卫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中心主任胡必杰还提出了两项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操作规范,即口腔卫生和危重患者半卧位。单单通过半卧位措施,上海市医院呼吸相关性肺炎明显下降。除了这些措施,还有很多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防控措施逐渐应用到临床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软硬须兼顾

尽管通过建立制度、加强培训和交流,国内医院感染管理理念正在逐步提高,医院感染发病率逐渐降低。但是医院感染管理永远没有最好,只有做得更好。对于今后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其中,建立学科体系和职称体系,从医院感染管理存在之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尽管呼声很大,但是该问题近年来并不乐观。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阔的学科,包括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统计学、检验学等多种知识,但是目前国内没有一所医学院校设立医院感染学科,导致人才缺乏。

但是,在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武迎宏看来,这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人才问题可以由多学科合作解决,调动各学科的专业人才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这才是专业化的医院感染管理。”事实上,现在大部分医院也是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在科室内除了招收医生、护士外,还会招收微生物专业和公共卫生专业的人才。

尽管如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于微生物知识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院感发展。胡必杰将不同的细菌比喻为具有不同装备的敌人。当院感工作人员无法识别敌人装备的时候,就无法与之搏斗,遑论干预或控制。

如果说学科体系是人才的入口问题,那么职称体系就是人才的出口问题。这对于留住人才非常重要。目前,医院感染管理科室属于行政部门,没有专门的晋升渠道,人才没有职业前景,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针对这一问题,有部分医院在努力解决。“北京市市属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可以走公共卫生医师或者管理途径,大学系统的医院可以走学校的晋升路径。”武迎宏介绍。

上海从事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可以走原本的学科晋升体系,“只不过,晋升难度稍微大一点儿,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胡必杰坦言。但是北京和上海的情况并不能代表全国,据吴安华介绍,非大学医院对于职称晋升路径的诉求,依然非常迫切。

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经费投入成为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医院感染是一个没有直接产出的科室,直观上只能看到较大的成本投入。近年来,仅手卫生设施和装备,北京、上海等地很多三甲医院,每年的投入都达上百万元,这还不包括消毒供应室等大宗投入。而目前医院感染管理主要靠医院投入。“尽管医院支持力度较大,但是我们依然比较尴尬,因为按照当前的核算方式,无法体现创收。”孟黎辉表示。

理论上,医院感染的预防成本效益明显高于感染后治疗。但从医院的经济利益考虑,治疗可以收费,但预防却需要支出。仿佛院感做得越好,医院越呈现亏损的状态。

当前国际上的最新趋势是,医保停止对可预防性医院感染付费。对此,一直关注国际院感趋势的胡必杰也表示,这一措施是合理的,但前提是,医院要提高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水平。而吴安华的建议则更加具体,即每床日多收5~10元,既能解决院感投入问题,又不过多增加患者负担。这一建议也符合国际惯例。在欧洲一些国家,住院患者使用一克万古霉素只需要支付4.6欧元,而医院每日床位费为700欧元,ICU每日床位费高达1200欧元。

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除了硬件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差距,中国医务人员的依从性也较低。国外发达国家医务人员对感染管理的依从性通常能够达到95%以上,但是国内可能只能达到50%,甚至更低。这样的现状让胡必杰非常担忧,“任何政策措施,不执行都只是一纸空文。”

作者:田晓婷

医院感染科学管理论文 篇3:

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方式及意义研究

摘要:目的:明确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对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实际效果。方法:在2016.03——2017.03期间,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并且统计分析这一阶段医院感染情况,将结果和2015.02——2016.02期间没有开展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所发生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比。结果:开展后的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开展前低,P<0.05。结论: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持续性质量改进;医院感染;方式

有研究认为,近些年来,医院感染数量有所增加,医院开展感染管理的过程中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对于医院感染的情况具有直接作用和影响[1]。所以,必须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对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实际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03——2017.03期间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并且统计分析这一阶段医院感染情况,将结果和2015.02——2016.02期间没有开展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所发生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比。所选取的两阶段中,共有30名护理人员参与研究,男性8名,女性22名,工作人员年龄在24岁至45岁之间,平均(34.83±5.42)岁。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在2016.03——2017.03期间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并且统计分析这一阶段医院感染情况,将结果和2015.02——2016.02期间没有开展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所发生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比。

1.2.2 持续性质量改进方法

第一,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学习,提高護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和责任心,从根本上对教育宣传力度进行提高,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强化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此外,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法律讲座,充实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对护理人员责任意识进行强化。第二,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对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完善,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和落实,护理人员对消毒技术制度进行严格遵循。此外,建立健全高压灭菌器维护制度、事故差错上报制度、交接班制度、质量监测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通过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来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使护理人员能够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自发、自觉的遵守。第三,加强监测消毒灭菌工作。加强对于医院灭菌工作和消毒工作的监督,在发现异常情况下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登记,定期开展评估,保证评估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结合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第四,严格控制高压灭菌质量。结合消毒技术规范相关要求,遵循辅料在上以及金属器械在下的重要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格来确定待灭菌物品的包装,及时纠正包装破损的物品。结合物品特性,对灭菌过程中各个仪表进行密切监测,明确其变化情况,对于异常情况找到其原因,从根本上提升物品灭菌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实施质量控制前和实施质量控制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对比和分析[2]。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数资料通过X2开展检验,通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若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开展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6.67%;开展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3%。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

3. 讨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对消毒和感染控制工作质量进行提高,实现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认为,持续性质量改进对于预防医院感染具有显著的效果[3]。在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护理人员的发展,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注重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学习,将培训和学习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绩效相关联。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促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消毒杀菌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杀菌和消毒知识的认知,促使护理人员对消毒设备的操作原理以及流程进行熟练掌握,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设备的性能,保证正常开展日常工作[4]。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之后,其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之前低,P<0.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证实,开展持续性质量改进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许丽君,杨华,王淑珍,等.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26):3312-3313.

[2]吴晓琼.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用于持续改进医院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5,(3):145-146.

[3]段丽芳,张振英,孟庆娟,等.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0):2360-2361,2369.

[4]曹刚勇.实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续改进预防医院感染[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2):289-289.

作者:骆禕晨

上一篇:房地产抵押合同下一篇:音乐意识形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