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管理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院内感染管理(精选14篇)

院内感染管理 篇1

细菌耐药监测

卷宗目录

1.医院感染管理指标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3.感染性疾病相关制度

4.成都金沙医院感染性疾病门诊工作自查报告 5.医院感染漏报调查表

6.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质量反馈表 7.成都金沙医院ICU病人日志

8.成都金沙医院各月份住院病人感染调查分析 9.住院病人感染统计表

成 都 金 沙 医 院

各 月 份 分 离 病 原 菌 的 分 布 及 其 敏 感 性 分 析 表

成 都 金 沙 医 院

住 院 病 人 病 原 微 生 物 监 测 结 果 汇 总 及 分 析 表

卷宗目录

院内感染管理 篇2

1 制定严格的科室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直接关系到医院质量与安全。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了产房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相关制度:《产房管理工作制度》《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产房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接生用品的灭菌和消毒制度》《产房用药后观察制度》《隔离产房的消毒处理制度》以及医疗设备、空调、床单被套等消毒隔离制度, 同时制定了产房保洁监控措施。

2 建立、建全一套系统的质量监测管理组织是搞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

能够有效地监督、检查、指导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并使人人了解、人人重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健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医院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由一名副院长直接领导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院感部门, 临床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以及重点科室为委员。各科室成立院感质控小组, 实行目标管理、职责分明、分工明确, 有组织、有计划, 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 院感科人员每周对全院各科室实行质控检查1次。另外, 专人负责产房的清洁、消毒、灭菌、质控等日常工作。

3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产房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点部门之一, 需要人人参与, 提高认识, 增强责任感。科内每月组织大家学习有关院内感染管理的各种文件及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科内所有医护人员要求做到掌握洗手步骤, 消毒隔离知识、无菌操作原则、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及科室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相关制度。每周、每月接受院感人员进行检查和空气培养和细菌培养的监测。重视对科室的空气消毒, 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并进行照射时间的累计登记。每半年用紫外线强度仪测定其照射强度, 不达标准则更换新灯管;适当增加房间内紫外线灯管的数量, 并调整安装位置, 使照射尽可能有效、均匀;每月做1次消毒前后的空气细菌培养, 进行自我监控。

4 产房的清洁消毒

4.1 产房的清洁

保持产房清洁卫生是消毒隔离的前提, 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产房保持通风良好, 每天开窗换气2次或3次。产房内各种物体表面保持清洁, 每日擦拭2次或3次。产床每天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 地面湿式清扫2次或3次, 拖把、抹布分区使用、分区放置, 并有明显标记。当地面有血迹污染时, 采用有效氯1 000 mg/L~2 000 mg/L消毒液拖地面和墙壁[1], 每周五彻底大清扫1次。空调装置、消毒机的内外面无沉积灰尘, 每周擦拭1次。使用空调的季节视气候状况增加开窗次数与延长通风时间。

4.2 产房的消毒

每日定时用臭氧机消毒2 h并有记录。平时在每名产妇分娩结束后进行清洁扫除, 再用臭氧机空气消毒2 h。每月定期进行空气监测, 空气中细菌总数<157 cfu/m3~280 cfu/m3。

5 严格无菌操作, 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对入室人员加强管理及培训, 以减少细菌传播机会。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及家属必须穿戴产房专用帽子、口罩、鞋和工作服, 不得随意在产房内走动。对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严禁入内。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检查产妇后要洗手, 接产和手术时常规刷手、泡手,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到用物一人一套一消毒, 一切用物用后均按消毒-清洁-灭菌程序进行处理。如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特殊感染的产妇, 必须在隔离产房内接生, 防止交叉感染, 用物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使用后焚烧炉焚烧。

产房的器械物品管理:产房的器械直接与产妇的皮肤、黏膜、组织器官接触, 器械无菌直接关系到产妇的安危, 常备不同类别的器械, 包括缝针、刀片、剪刀、布类等, 均高压灭菌, 每日无菌物品灭菌率达100%。各种物品放置规范, 无菌物品放于无菌盘内, 无菌包放于无菌柜内, 标签清晰、指示卡及3M指示胶带变色无缺失, 灭菌日期使用前认真检查, 持物钳用干罐, 4 h更换1次。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产房医疗废物严格按条例要求进行分类放置, 用后的各种污染的敷料等物品要分别放入污物桶的袋子内, 不可随地乱抛。每日专人负责送入暂存处。污物桶每日清理干净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洗刷干净。科室登记本准确记录分类物重量、名称, 并实行双签字, 护士长每周抽查2次, 院感办每周检查1次, 发现1例重扣科室当月奖金以及当事人奖金。

通过上述一系列管理措施具体落实, 使护理人员深深体会到, 只有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章制度和高度的责任心, 才能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产房,院内感染,预防

参考文献

县级口腔科院内感染的管理初探 篇3

口腔器械的污染:口腔科治疗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的器械,有些器械存在大量管道和不易清洗的腔隙如:车针,手机,吸唾器,牙挺,三用枪头,扩大针,拔髓针等,尤其是手机和洁牙机手柄,洁牙头易被污染成为传染源。

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医务人员的手易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感染分泌物接触而污染,通过接触治疗台的表面,三用枪的表面,手术灯的手柄等等,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

石膏模型传递过程中的污染:包括寄存模型,研究模型,工作模型在工作传递过程中的因为未及时消毒而污染医务人员的手,台面及器械等。

医疗废物的不正确处理所造成的污染。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

诊室环境的消毒:每个患者治疗完成后治疗台面用5ml/L灭菌净擦拭消毒,痰盂的清洗消毒,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房间空气采用电脑定时控制器每天两次定时消毒,工作时采用开窗换气结合换气扇定时换气都有明显的效果。

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首先对每一个接诊患者要详细的询问病史,了解有无传染性疾病,必要时可做血液的传染病检查如:乙肝丙肝,HIV,梅毒等,每次口腔治疗前常规用抗菌漱口水漱口非常重要,能有效的减少口腔里的细菌浓度,同时四手操做中及时使用强吸紧贴口周处的吸引,能明显减少气溶胶的扩散,改善诊室的环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医务人员的眼防护:治疗操作过程中要强制性的要求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其中面罩比眼镜要优越很多,要一人一换手套,同时要坚持卫生洗手,有条件的科室要推广四手操作,尽量用护士调节灯光,护士拿取无菌物品,避免医生用污染的手拿取无菌物品或调控治疗台开关。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处理:①一般器械的灭菌处理:包括车针扩大针、镊子、拔牙拑都应该按照清洗-干燥-包裝-灭菌的程序处理,其中有效的清洗非常重要,在普通清洗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酶洗的重要性,多酶清洗剂主要作用为,去污垢,分解蛋白质同时完善超声清洗时的功率合理调节,使其能完全清洗有机物无机物,常规配置放大镜及气枪随时检查器械表面清洁度及疲劳情况,尤其重视有无裂纹,注意及时更新,防止断针。注意因为超声清洗能破坏高速手机内轴承的支架影响手机的寿命,故禁止用超声清洗手机。②特殊器械如:高低速牙钻,洁牙机手柄,喷砂机手柄喷头是消毒的重点。首先使用完毕去掉机头前部,开机空转水气系统60秒,冲净回流的污染物,因为有研究表明手机在使用完毕后由于水压的降低产生瞬间负压,导致口腔内污染的细菌通过回吸进如水气道而污染,其中一般手机会系在10mm左右,而放回吸手机好一些,可<5mm,且4孔手机比2孔明显好一些。用流水清洗器械的表面之后,表面吹干,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擦干,干燥,手动或专用手机养护机加油(手机清洗加油机中,清洗加油3分钟),之后装入含有消毒指示卡的密封袋中密封。密封袋上标明消毒的时间和登记人,标注灭菌时间失效时间,高压灭菌后把消毒过的器械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整齐的放入无菌柜中。当医生用的时候,护士从无菌柜中取出。③石膏模型的消毒;据报道有以下方法[1]:戊二醛侵泡消毒法,紫外线及臭氧照射法,微波消毒法等各有优缺点,我们是将使用后的石膏模型用保鲜纸包裹后放入家用微波炉用中档功率照射5分钟,据上海九院研究报道,照射5分钟发现消毒处理后的模型上未检出存活菌,高档找3分钟对细菌杀灭率达99.6%,5分钟杀灭率达100%而且发现微波消毒不但不会影响石膏的抗压强度,而且还能缩短石膏模型的固化时间。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监控措施

环境卫生学检测:要定期对科室空气中细菌,物表的细菌污染,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检测,结果登记入册备案检测且要注意以下几点[2]。

空气采样最好用空气采样器,正常范围≤500cfu/m2,物标检测注意采样要有代表性,要有足够的标本数量,同时要注意分析污染的来源,物标的检测结果≤10cfu/cm2,医务人员的手≤10cfu/cm2,结果有问题的地方要查明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及时整改。

紫外线灯具的检测;除定期用75%酒精棉球消毒清洁表面外,更要重视日常定期的检测:一方面包括累计使用时间,另一方面包括定期用中国建筑科学院生产的ZG-4B紫外线辐射计对灯管照射强度的检测,方法是在开起紫外线灯5分钟后。在灯管中心垂直距离地面1m处,电压稳定在220V,测量医院正在使用中的装置电子感应镇流器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是不是达到标准[3]:新灯管的照射强度应>90μW/cm3,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不低于70μW/cm3,以及生物学检测,检测及维护要登记入册。

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测:每次灭菌都要求进行生物监测,压力检测,每周或每个月或每次灭菌需进行1次湿热芽孢杆菌检测且登记注册。同时更应该强化灭菌器维修后的检测及登记。

口腔科医疗废物的管理

加强口腔检查一次性耗材的管理,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吸唾器、漱口杯、注射器、手套等,使用后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ec'L消毒液30分钟,浸泡的容器要加盖,初消后由供应室回收集中毁形分类装入防漏黄色塑料袋再装入专用密封桶定点上锁放置,每天由当地环保部指定的特种医疗垃圾回收公司上门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杜绝返流市场。

参考文献

1 朱静.口腔石膏模型常用消毒方法的比较.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5):546.

2 俞树荣,主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445.

产房控制院内感染管理规定 篇4

(一)物品管理

1.明确室及各区的消毒管理制度,并落实责任到人。2.无菌包布应一用一清洁消毒。

3.严格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做到一人一用一销毁。

4.直接接触病人的仪器,如:血压计、心电监护仪、听诊器等物品做到及时清洁消毒处理。

5.各区抹布、拖把分区使用,清洗消毒后悬挂晾干备用。6.完善相关制度,严格物品、器械管理。7.每月对器械和物表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

(二)空气消毒

1.限制区窗户改为双层玻璃

2.严格管理限制区隔离门,做到人人监督,随手关门。

3.连台接生时,尽可能不在同一分娩室操作,如有特殊情况,需做好消毒后方可操作。

4.禁止患者自带卫生纸进入分娩室,由医院或科室统一安排并消毒后使用。

5.每处置完一名病人立即按要求打扫并消毒灭菌。6.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

(三)人员管理

1.产房工作人员,加强对控制院内感染方面的知识培训,杜绝违反操作常规行为再次出现。2.传染病人用物及产生垃圾,严格按传染性物品初步处理后再做进一步消毒处理。

(四)人物流向

1.严格按医院规定的工作人员、病人,污物三通道流程操作。2.出入限制区与非限制区之间的隔离门应更换鞋、更衣做到随手关门。

(五)监督机制

1.产房护士长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各种登记和工作记录,加强对产房工作人员的日常教育和培训,及时规范和纠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产房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规定,监督进出病区的其他人员着装、行为符合要求。

2.院感办应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不定时对产房进行监督检查。

3.建立产房院感应处置预案,一旦发生院内感染,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产房和院感办于当天查找和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措施,以最快速度控制传染源,截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和损失,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院感办

院内感染及传染病管理系统 篇5

院内感染及传染病管理系统是用于提高疫情上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卫生决策和疾病控制部门更快、更准地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创星系统提供了以下功能特点:

1.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登记(门诊、住院)

提供医生工作站与院感科登记患者上报卡信息的功能,使医院感染管理科能够及时了解全院的医院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包括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ICU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HIV抗体复检检测单、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等,如下图所示(可上报卡类型示例(部分)):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ICU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HIV抗体复检检测单----

----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1)系统设置

 基础数据字典用于描述性数据和标准性数据项目,可根据需要对其数据进行维护,以增减数据项目。包括:地区字典、法定传染病、药物敏感、药物耐药、抗生素种类、感染部位、易感因素、样本来源、侵袭性操作等字典信息。

 灵活的设置上报卡流程 2)提供感染数据院内上传报送功能

 信息查询:提供在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可实时查询在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抗菌药物应用信息,以及查询该患者在院期间的所有病历资料。

 医院感染信息:提供患者在住院期间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医疗数据,为医院感染研究提供大量的数据 提高对医院感染资料的利用率,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的资料分析库。使医院感染控制人员从繁琐的资料汇总统计中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入到资料的分析、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上,将更有利于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包括医院感染发生率、漏报率、感染部位分布、各疾病感染部位分布、传染疾病按年龄段监测、传染疾病按月份监测等。如下图所示(统计报表示例(部分)):

----院感感染监测汇总表----

----手术病人感染统计----

院内感染整改措施 篇6

一、检查内容

(一)安全生产情况:院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对全院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包括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用电及消防情况,易燃、易爆、麻毒药品等危险品管理以及医疗安全管理等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组织领导

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良好,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值班人员到位,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2、预防医疗事故方面

落实了医疗安全的各项核心制度,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措施到位。医疗安全的各项硬件设施完善,供应室、手术室等科室设施建设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处理方式符合标准,做到了有专人管理并责任到人。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制定有相关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保持通讯畅通,建立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应急物资储备。

4、治安保卫和消防方面

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治安保卫和消防职责、工作制度,人员值班落实到位。重点要害科室的防护责任措施落实。

(二)医院内感染及消毒安全

1、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有具体的办公人员,工作人员职责明确。

2、制订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医院感染控制、隔离措施》《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治疗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供应室、手术室、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产房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3、制订了医院消毒隔离登记制度,对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

4、全院医务人员均参加了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发现的问题

1、消防器械未落实到位。

2、感染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毒效果监测不够及时,登记不全,未作监测分析。

3、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不够重视,存在麻痹思想。

三、整改措施

1、立即安装好合格的消防器械。

2、召开职工大会,对医院感染制度、医院感染有关知识进行再培训,制订考核制度,对违反有关医院感染的科室和人员进行处罚,立即对全院的消毒情况进行检测并作出分析,对消毒措施不规范的,进行改正。

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篇7

1 加强教育培训,树立预防院内感染管理的意识

1.1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及素质教育。

日常的护理工作贯穿于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护理工作的好与坏与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联系。在对患者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遵循无菌操作的规程,都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于否。因此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及规范其护理操作行为准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统一操作规程,加强规范化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监督落实各项护理操作的落实可有效防范医院感染发生。

1.2 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给患者、医院、自身造成的不良后果,才能树立医院感染的责任意识。

意识到院内感染给患者带来危害,其不仅是经济、身体、精神的,甚至会成为患者死亡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医院既是诊治疾病的地方,同时又是易感人群广泛活动和集中的地方,若做不好预防控制工作,可危及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探视着、陪护者及医护人员自身。

1.3 认识到医院感染自身带来的危害。

一方面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及媒体的报道,有关医院感染的纠纷投诉也日益增多。医护人员在一些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未对自己进行有效防护,如产房接生、手术、一些诊疗操作等时有被锐器刺伤是医护人员最易发生的职业暴露。有报道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肝的,危险性为1.5%,针刺伤还可导致HIV、疟疾、HCV、败血症等。如果医护人员不树立医院感染责任意识,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再加之监控体系不完善,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时有发生。

2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质控网络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二级质控:

科室成立一级质控小组,成员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质控护士组成。每月负责对本科室的病房空气、治疗室、换药室、医护人员的手、各类物表、科室所用的无菌物品、各类消毒液及消毒器具如紫外线灯管、床单位消毒机等进行监测。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检查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是否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对自查出的不合格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同事督促问题的整改。

二级质控组由医院感染科抽调科室护士长组成。采取随时监督、随时抽查的方法。首先督查对本科室自查出的问题的整改情况。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对共性的问题及个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对违反《消毒技术规范》的个人及科室进行处罚,考核结果每月与护士长的操心费挂钩。使医院感染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3 以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和高发科室为重点,针对各科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大监督力度,并督促实施

3.1医院感染涉及的原因很多,内容也广、高发人群以婴幼儿尤其新生儿、老年人、长期卧床者、肿瘤患者、各种插管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者、烧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而ICU、肿瘤病房、烧伤病房、儿科病房、产房、手术室是重点监控病房这些病房应制定出各自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以控制感染发生。如ICU病室,应严格限制出入病区人员,减少探视,特殊情况集中探视;工作人员须着专用的衣、裤、鞋、帽,严格各项无菌操作,针对各类插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制定出具体的防范细则,监督每一班次、每一人必须按要求做。

3.2各病区制定详尽的消毒隔离实施细则,每一项工作细化到具体时间,定人定时消毒,并有监督人员督查,到规定的时间未做视为不合格。

3.3同时加强监控力度,并对其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定期考核,使其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在各科安排院感监控人员,通过监控发现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改变各科室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错误认识,使一线人员在发现医院感染时能够主动上报,不瞒报、漏报,而不是通过处罚等手段强迫其上报,并通过专职人员及时检查出漏报的病历,可准确的统计医院感染数据,有效指导医院感染防治工作。

4 认真执行院内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4.1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医院感染造成的危害性:

医院管理者要重视院内感染的危害性,加大监控力度。护理人员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操作做到有章可循,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并定期考核,以慎独的精神将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始终贯彻于医护活动的全过程;医院定期组54常与患者接触袭,处于易感环境中。首先医院应给全院医护人员接种甲乙丙肝疫苗,并做好预防措施。同时护理人员保持良好好的精神状态及免疫性很重要。医院适当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把日常的6步洗手法、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编成健身操,以加深记忆。其次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调配,执行带薪休假制度,改善其超负荷工作的现状。

4.2 落实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消毒和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核心环节之一。掌握相关的消毒和灭菌概念及区别、确保各类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的效果;医护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树立双向防护意识,建立标准预防概念[1];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加医护人员院感基本知识及无菌操作意识,使无菌观念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的执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明确洗手是阻碍医护人员经操作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2];也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必须强调勤洗手且认真洗手。洗手是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严格遵守正确的洗手原则,可减少医院感染30%。

4.3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明确指征情况下,针对可能的病原菌进行经验性治疗,根据药敏实验,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给药方法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菌,治疗感染的目的,并防止浪费,是抗生素治疗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用药原则先使用窄谱低价抗生素,尽量减少联合用药,严格控制预防性抗生素尤其是手术Ⅰ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并附以微生态制剂,有助于维持体内生态平衡,减少院感发生。护士根据给药途径、次数及药物半衰期,严格按医嘱时间执行。

4.4 加强科室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和管理:

科室使用一次性物品必须认真检查包装袋的有效期,有无破损、漏气等现象。同时设备科加强对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从源头预防过期物品的进入。

4.5 做好病房管理:

要求各病区保持空气清新,病房定期通风,做好床单位的消毒工作。同时做好卫生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工作,使其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日常工作由护士长监管要求其室内湿式清扫,各室拖把,抹布标识清楚,用后清洁消毒,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布,一床一巾湿扫床用后消毒处理,严格落实出院患者的终末消毒制度。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危机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因此医院感染工作应引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摘要: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降低住院感染率的发生。对全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认识,并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护理管理的全过程。在护理管理中,健全各项组织,落实制度,规范各项护理操作程序。结果医院感染监测各项指标达标率上升,医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刘振声.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454.

院内感染管理 篇8

【关键词】 交叉感染;感染控制;血液科;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62-02

血液病患者由于自身发病及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应用激素等的原因,导致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这成为了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院內感染是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所有的血液病患中,其感染率大约为9.28%,其中以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医院里的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发病率达到了26.29%;病患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所占比例约为84.21%。院内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感染已经成为了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关于如何预防感染已成为血液病护理的首要研究课题。现在对我院血液科在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6名血液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探究,为更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提供依据,以致能更进一步探讨出血液科护理管理规范在控制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情况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血液科196名血液病患者,包括男性患者140名,女性患者56名,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岁。

1.2 方法

1.2.1 对血液病患者状况进行分析 仔细查阅这196名血液病患的病历,对病患的体温记录、病程记录、血液常规检查情况、有无医院感染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病患的感染部位、发病日期、化疗方案、病原菌检查、激素、抗生素等使用情况和感染前后病患血液白细胞的数量变化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1.2.2 对患者情况分析后改进院内护理管理规范 常规护理预防感染。针对患者的个人卫生情况,包括洗手、戴口罩、药物漱口、坐浴等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干净。病房应该加强通风换气,进行湿式清扫,减少尘埃飞扬,并且要注意清扫后要将拖把拧干。还要重视治疗前后的消毒工作。医疗用品像体温计、听诊器、血糖仪等用后都必须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一段时间得浸泡后才能擦拭备用,这样以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陪探人员的管理。陪护人员是医院的重要人群之一,因此做好对陪护人员的管理是降低院内血液患者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医院规定陪护人员应该身着陪护服,戴上口罩和帽子,在与血液患者接触前应先用手消剂喷洒双手,当陪护人员有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发生时,应该尽量避免来医院对病患进行探视和陪护。

加强患者管理。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加强对血液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基础护理。饮食护理本着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原则,采用无菌随意饮食的标准来加强对患者身体的管理;基础护理囊括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呼吸、泌尿系统的感染等。

建立科室院感防控小组,强调医护人员的感控意识。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行为规范,让他们严格遵守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相关规程。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病患的侵入性操作。每个病房门前都预备有手消毒液,治疗室和病室内都安放有脚踏式洗手池。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洗手的方法,并在进行每项操作的前后或接触血液患者前后都要仔细地进行手部的清洗与消毒。

重视监测工作。医院应该每月定期地对院内各种软硬设施进行微生物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仪器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等,并至少每隔六个月就对紫外线的强度进行一次监测,及时发现医护人员在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病室必须保证良好的通风。针对病患所住的房间,应该进行良好的自然条件通风,若是自然通风效果不好的房间也应该对其进行机械化通风。选择移动循环式空气消毒机,可以在有人的情况下工作。有条件的医院安装空气过滤除菌层流设备,以保证对血液患者进行特异的护理保护。建议新建的病房应该强制设置机械通风。

2 结 果

血液科在对血液病患进行观察分析后,对自身的护理管理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院内血液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相较改进前有了很明显的效果。在对医院自身的护理管理规范进行改进以后,血液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

3 讨 论

在血液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院的感染控制花费很大,并且死亡率很高,预防感染病患的院内感染尤其是祛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显得极为重要,医院制定一系列严密的规章制度,保证病区环境人手洁净卫生,消灭感染源,并让医护人员认真执行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减少易感人群,能够提高血液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血液科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同时采取措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和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还能够减轻血液病人的痛苦,降低其感染率。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感染的方法,有效控制了院内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规范血液科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强化病房管理,保护高危人群。对降低血液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瑞锋,许秀萍,邓晓华,等.血液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状况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5.

[2] 王淑霞,杨祯.手术室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0).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篇9

2012年我们切实开展中心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我中心院感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针对2011年我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及天津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求,制订以下工作计划:

一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各科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操作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规范,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工作,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院感暴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杜绝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的发生。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建立会议制度,至少每季度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医院感染管理科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器械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二 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医院感染的监测 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给科室,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牙钻、高压灭菌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样监测。

三 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加强口腔、检验科、供应室等重点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力度。

四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加强全中心职工及卫生清洁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对高危科室及部门的医护人员每年提供健康体检,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自我防护。当出现职业暴露时,严格遵循职业暴露处理原则,按要求进行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

五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使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医院感染知识的全员培训 制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举办各级各类讲座和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篇10

20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为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在医院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专委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本站将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及传染病流行为核心”,扎实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宣传,广泛普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宣传卫生部、省卫生厅颁布的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及要求,使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在医务人员中普遍提高。

二、申报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学术讲座和论文交流,举办1-2次学术活动,进行知识培训。

三、开展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技术咨询与指导。

四、参与或协助处理全市出现的突发医院感染事件。

五、全市各医疗机构之间争取机会相互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美国预防院内感染的5个有效措施 篇11

在预防感染方面,许多医院有现成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如中心导管血液感染(CL-BSI),呼吸器获得性肺炎(VAP),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和插管导致的尿路感染(CAUTI)等;但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做到预防感染而又不增加额外的开支呢?我们提供以下五个有效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1

正确流程标准化

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做得成功的医院都明白,如果希望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应该把正确的操作流程融入到医院的系统设计中;举个例子,有家医院大大降低了导尿管插管所造成的尿路感染,因为它明确规定,除非医生特别下医嘱说保留导尿管,否则必须在插管两天后拔除;标准化措施的规定是设置停止医嘱的提醒功能或者添加自动停止医嘱的功能;密歇根大学曾经做过研究,该措施的执行可以降低52%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为防止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另一家医院规定,在给病人发放药物前至少需要有两个人独立核查病人的药物使用情况,以确保给病人发放正确的药品及剂量;根据安全用药实验研究所的调查发现,这类预防感染手册的应用及规章制度实施能够纠正95%的错误,从而防止有害事件的发生。

以上两种干预措施进一步说明了把正确的操作流程变成系统的默认标准,是减少偏差及防范出错的最有效办法。

2

提供捆绑护理

为预防感染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推行捆绑护理服务,即把与一个疾病相关的一系列防护措施捆绑起来一起执行,这要比一次执行单个护理效果要好。据考证,提供捆绑护理,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明显。英国的一个研究发现,实行可靠的捆绑护理服务,可减少14.5%的医院住院死亡率。

举一个例子,许多医院为防止皮肤压疮而实行“捆绑式皮肤护理”,包括创建一个治疗皮肤伤口的管理团队,用统一的方法评估皮肤状况,每次换班同时更换伤口敷料,把高危患者放在合适的卧床上,对长时间坐卧在坚硬表面上的患者(如手术床或者轮椅)采用局部皮肤减压装置。通常情况下,为严格遵守上述的捆绑护理措施,可以采用清单核查签署,并送交护理小组审阅,以确保有效地执行所有适当的护理。

3

手部卫生的提醒

许多感染和危害可以通过简单的保持手部清洁来预防;但在整个医院中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的手部卫生却是个艰巨的任务。为宣传保持手部卫生,大多数医院大力推行手部卫生运动,其中包括教育,提醒,审核和反馈。例如,一家医院工作人员使用代码短语提醒同事,是否已经清洁了他们的手(如“你见过汉娜吗?”),洗手提醒的宣传单张贴在显眼的地方,还有一些地方放置了酒精性洗液让员工使用,有时还采用“秘密购物者”方针,随时监测手部卫生的执行情况。

4

鼓励员工畅所欲言

预防感染措施的实施需要医院形成一个开放的环境,鼓励员工畅所欲言,提高安全意识,许多医院提供培训计划,推动医院文化,倡导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使员工具备主人翁意识。还有一些医院不惩罚提出问题的当事人,使人们不害怕报告不良事件。这样做,医院不仅能够主动找出错误,而且消除了危害发生的潜在风险。医院用这种方式,在危害发生之前,有效地落实防范措施,从而防止对患者造成致命的伤害。

5

领导参与

许多医院高管都承诺要提高病人安全,应该把安全承诺向一线工作人员清楚地传达。比如,一家医院领导进行每周的“病人安全行”或“院领导安全巡查”,他们参观临床和非临床科室,以搜查潜在的安全隐患或了解一线人员医护人员的顾虑;把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在院领导的例会上进行讨论,并把解决每个问题的责任分配到具体的行政领导头上;在另一家医院,董事会和病人安全小组委员会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核查,对患者,员工和医疗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包括发现安全问题并予以讨论;还有一家医院,院长和管理层每月进行安全巡查,评估医院设施的安全性(如:过期用品,医院使用的建筑材料等)。定期评估安全风险,是成功提高医院安全性,减少危害的基石,有些医院采用了预警报告系统,有效地监测危害发生情况,并成功减少危害。

医院如果明白院内感染的严重后果,进而推行上述的各种战略预防措施,积极提倡医院的安全文化,并结合到医院日常运营的流程和管理设计中,就能够更好地提高临床服务质量,给社会和患者带来福音。

院内感染管理 篇12

2007年我院进行了整体搬迁, 医院花巨资将供应中心进行了符合标准的装修, 布局合理, 分为办公区域和工作区域, 工作区又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发放区。各区间划分清楚, 区域间用设备作为隔离屏障, 实现了人流、气流、物流的强制性单向流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院添置了国内生产的双扉式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三台, 瑞士生产的双扉式全自动单腔清洗消毒机三台及超声机一台, 压力水枪、气枪。美国3M公司生产的环氧乙烷灭菌器一台, 医用干燥柜、制定了不锈钢推车、封闭式污物回收车和密闭式无菌物品送物车, 用于全院的下收下送, 为供应中心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流程是控制感染的基础

3.1 严格下收下送的管理

严格遵守下收下送的操作流程, 下收下送分别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运载, 特殊感染的器械与 物品先经科室处理后标明感染疾病类型, 物品不混放, 避免无菌物品污染,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下送结束, 车辆分别消毒处理、分区放置。

3.2 清洗消毒器械严格执行清洗操作流程

首先对器械进行清点分类包括手术室器械, 若有污渍、血迹、锈斑应先除净, 然后由清洗机预清洗→酶洗→漂洗→终漂洗→上油与热力消毒→烘干。在生物清洗时非常重要的环节, 若得不到彻底清除将直接影响的灭菌质量。因此, 整个洗涤过程非常重要。

3.3 严格保证质量关

无论手术器械还是临床器械在打包前都要认真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数量。做到器械洁净无破损, 配套适用, 包装规范物品齐全, 包布清洁干燥平整无破损, 包内放指示卡, 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检查者等。

3.4 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的重中之重, 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 消毒员严格遵守灭菌操作流程, 灭菌过程中坚守岗位, 不擅自离岗, 严格掌握灭菌压力、温度、时间等灭菌参数, 确保灭菌合格。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必须空锅B-D实验,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温度、湿度、时间。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每月1次, 每项检查合格方可使用。

通过对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各项操作流程, 加强各项环节质量管理, 满足各临床需要, 确保无菌物品质量, 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摘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全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 它承担全院所有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灭菌物品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供应, 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本文就怎样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控制院内感染并保证为临床及手术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方面管理谈一点体会。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院内感染 篇13

授课时间: 第一周 星期四 1、2节 2学时 授课章节: 第三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重 点: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难 点: 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时分配:

第三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概 述 5min 第二节 清洁、消毒与灭菌 35min 第三节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4min 第四节 隔离技术 4min 教学内容:

第三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一、发生概况 院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感染率随国家经济情况和医学水平而异,波 动在3%—25%之间。我国住院病人院内感染发病率据1989年统计约为9.7%,感染率近10%,医院死亡病例有约1/3直接死于医院内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患者及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受到感染并有症状。

三、医院感染的特征

1、感染的获得或发生是在医院内,包括出院后才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既有 的或已潜伏的感染。

2、感染和发病在不同阶段发生,其顺序是感染→潜伏期→发病。

3、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在活动的人群,但目前主要为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 工作人员。

四、医院感染的危害

1、影响病人健康,增加病人痛苦

2、给家庭、国家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

第二节

清洁、消毒与灭菌

一、基本概念

1、清洁 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的方法

2、消毒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源微生物,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3、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的程度的方法

4、污染 是指无菌物品一旦与非无菌物品接触就称为污染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2、干烤灭菌法

3、煮沸消毒灭菌法

4、高压蒸汽灭菌法

(1)灭菌包不可过大、过多、过紧

(2)盛装物品的容器应有孔,若无孔,应将容器盖打开(3)布类物品应放在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4)被灭菌后的物品应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备用

(5)注意安全操作

5、光照消毒法 是利用紫外线照射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而导致细菌死亡。对杆菌杀菌力强,对球菌较弱,对生长期细菌敏感,芽孢敏感性差

(1)日光爆晒法 将物品放在之射日光下爆晒6小时,每2小时翻动一次,使物品 各面均受日光照射。(2)紫外线灯光消毒法

1)空气消毒方法 消毒前作好室内清洁工作,关闭门窗,人员停止走动,有效距 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为30—60min。2)物品消毒方法 消毒时应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有效距离哦为25—60cm,照射时间为20—30min。

6、电离辐射灭菌法

7、过滤除菌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

1、化学消毒液的使用方法(1)浸泡法:(2)擦拭法:(3)喷雾法:(4)熏蒸法: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使用新鲜配制的消毒液,并存放在无菌容器中。定期更换,易挥发的消毒液要 加盖,定期检测,保持有效浓度。

3、常用化学消毒剂(见教材表中所示)

4、消毒、灭菌的监测 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的监测(1)生物监测(2)化学监测

效果监测:对消毒灭菌过的物品效果进行监测。

第三节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一、概念

1、无菌技术

2、无菌物品

3、无菌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减少人群流动,避免尘埃飞扬

2、无菌操作者要求:操作者要戴好帽子和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

3、无菌物品放置:

4、无菌操作要求:

5、防止交叉感染: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患者使用一次,防交叉感染

一、隔离的基本知识 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

1、清洁区 指未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办公室、治疗室、配膳室等

第四节

隔离技术

2、半污染区 有可能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内走廊、化验室等

3、污染区 被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室、厕所、污物处理间等

二、隔离消毒原则 一般消毒隔离

1、病床和病室门前,挂有隔离标志,门口设置擦鞋垫及泡手的消毒液。

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要按规定戴工作帽、口罩、穿隔离衣,并且只能在规定的 范围内活动。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

3、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须的物品备齐,各种护理操作按计划集中进行。

4、患者用过的物品,经消毒后给他人使用;排泄物须消毒后排放;需要送出处理的 物品、污污袋应有明显的标志;不宜消毒的物品,可用纸或布保护。

5、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6、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尽力解除患者的恐惧感和因对隔离产生的孤独、悲观等不 良心理反应。

7、经医生下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课后小结:

本次课按计划完成,介绍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的操作要点;尤其是对异常脉搏、呼吸、血压的掌 握。同时讲解了消毒、灭菌的概念和方法及无菌技术操作的要点。思考练习:

1、四测的正常值?

2、生命体征正常值的影响因素?

3、消毒、灭菌的概念?

4、无菌操作的要点是什么? 参考资料:

1、基础护理学 主编 李小寒 人民卫生出版社

2、护理学基础 主编 殷磊 人民卫生出版社

3、常用社区护理技术 主编 阳爱云 湖南科技出版社

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 篇14

护理技术操作的好坏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因此,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严格的无菌观念、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理以及双向防护意识的提高被各级医院作为护理质量检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控制医院感染又是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一、护理质量的好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护理质量的保证为控制医院感染创造良好的环境。护理人员的每项操作都是在一定的预定标准下执行的,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促进患者康复、预防疾病,也只有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为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侵入性操作还是非侵入性操作,护士都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任何环节的疏忽都会给医院感染留下后患。护理工作事无巨细,平凡中体现着一个人强烈的责任心,那就要求护士要有慎独的工作精神,任何时候,不管有人或无人监督,都要将每项操作按规范的标准进行,不得有半点侥幸心理,以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的安全和健康。

三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内容之一护理管理从护士长的管理工作入手,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熟悉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掌握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浸入性操作与医院相关感染的预防;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作用;本专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等,以此来强化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四、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手段之一是对医务人员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报告和控制,预防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之间的感染,以达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因为医院感染的发生将直接威胁患者、职工和社会人群的健康,同时阻碍着医护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地产项目猜灯谜活动灯谜下一篇:英文简历的内容与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