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感染管理小组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检验科感染管理小组(共12篇)

检验科感染管理小组 篇1

一、小组成员:

组长:汪津洋

成员:王新红、李素芝、赵树清、穆怀嵩、程宝秋

二、工作职责

1.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科室内部的院内感染控制和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责; 2.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定科室内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管理细则;

3.科主任负责组织科室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和业务考核工作,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科主任不定期对各专业组或个人的技术操作、工作环境、工作环节等院内感染管理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微生物室主任每季度对全院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文字资料报院内感染科,及时反馈临床科室。

6.实验室主任负责科室内部操作污染的应急处理,严重的污染物污染事件及时上报。

三、工作分工

1.穆怀嵩负责生化室的监督检查、应急处理和管理工作; 2.程宝秋负责微生物室的监督检查、应急处理和管理工作; 3.赵树清负责免疫室的监督检查、应急处理和管理工作; 4.王新红、李素芝负责临检室的监督检查、应急处理和管理工作;

检验科感染管理小组 篇2

医院感染已越来越多被国内外医学界重视, 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也引起了关注, 检验科工作人员除了要与患者直接接触外, 还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各种标本[1]。这些标本蕴含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本身就是传染源, 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须要加强自我防护, 认真处理医疗废物, 避免其成为交叉感染的源头。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由于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笔者对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1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现状

1.1 规章制度不健全

控制医源性感染的措施和规章制度不健全, 没有规定实验人员的出入制度, 标准操作程序, 标本处置程序, 消毒及清洗制度;对突发事故如血液或体液的飞溅污染, 穿刺时利器的损伤等没有应急方案, 感染后检测制度也没有具体规定[2]。有的科室虽然有制度但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没有认真落实, 这些不同程度造成了医院感染的隐患。

1.2 自我保护意识差

长期以来, 许多检验科只重视业务学习, 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 预防医源性感染意识差;操作中检验人员不按检验科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办, 工作时不戴口罩和帽子, 接触传染性标本时不戴手套, 在实验中途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或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和吸烟等。检测后的标本随意放置, 受污染的台面和地面不及时消毒, 洗手设施不能预防交叉感染, 不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等。

1.3 防护及消毒设施不全

隔离衣、防护眼镜、洗手设备、通风设备不足、临检、免疫、细菌、生化及门诊等实验室没有配备紫外线灯或数量不足, 达不到消毒效果, 台面、地面及相关污染的器械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消毒剂浸泡、清洗。

1.4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

实验室的设计布局不合理, 很难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患者及家属能随便进出实验室, 或由于用房分配不足, 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 从而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1.5 医院感染知识缺乏

检验人员在校学习医院感染知识甚少, 特别是对医院感染新知识、新动态了解不多, 不够重视, 对消毒灭菌方法的实施, 消毒液的配制, 使用等方面知识掌握的不够。

1.6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对使用过的抽血注射器、采血针、吸管、试管、离心管、加样器吸头和酶标板等与生活垃圾混合盛放。一般情况下, 液体医疗废物应经过严格消毒, 达到无害化标准后再排入下水道, 可有的工作人员图方便, 或者是为了减少成本或者是感染知识的贫乏或意识的淡漠等直接排入下水道, 这样就有可能把病原微生物带到社区, 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流行[3]。

2预防医院感染对策

2.1 健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督促实施

科室要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贯彻实施, 科主任要监督全科人员的有效执行。其中包括从采血或接收标本、标本的离心、保存和处理都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 采血时要使用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抽血前要进行手消毒或洗手;实验室内应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或空气循环消毒机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实验室要备有利器盒, 用于分装针头、玻璃片等损伤性废物。

2.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提高认识

组织检验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让大家充分认识到防止医源性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制定具体培训计划, 对全科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 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提高检验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 使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地开展, 最大限度地控制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 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2.3 改变思想观念、增加资金投入

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 工作环境不是很好, 没有很配套的防护措施, 很多人都没有防护意识, 随着医院感染知识的不断普及, 检验科的感染风险也逐渐被重视, 但长期以来, 错误地认为医院感染工作是加重了医疗成本, 看不见经济效益的一项工作, 这种认识是对工作人员健康极端不负责任的。医院领导一定要首先提高认识, 适当增加资金投入, 安装一些必须的防护设备, 如:①添加自动洗手设备: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标本前应及时洗手, 并且需要强调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②安装免提电话机:全科均安装带有免提功能的电话机, 而且经常对电话机进行消毒, 以免由于污染电话引起医源性感染。③安装洗眼器:在发生意外血清飞溅到眼部时, 对眼部及时地进行冲洗。

2.4 建立检验科消毒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①建立消毒责任制度, 科室内可以设立1名~2名人员负责每天的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包括消毒用器的领取, 配制和发放, 并对消毒液进行定期更换检查等。也可实行区域负责制, 使消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4], 并用镊子取棉球, 对每位患者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③定期对定量加样器, 吸耳球、显微镜等进行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擦拭消毒;④定期对计算机键盘, 鼠标、电话等进行消毒液擦拭消毒;⑤ 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 电脑打印检验报告单、申请单和报告单分开, 从根本上解决检验报告单的消毒问题;⑥每日对空气、仪器设备的表面、试验台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并定期监测;⑦自动化分析仪产生的检验废弃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 应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方法是0.5%金星消毒液与废弃液按5∶4的比例混合作用30 min后倒入下水道;⑧将使用过的试管、离心管、加样器滴头和酶标板等一次性检验用品放入消毒桶内, 经高温高压消毒后, 再做废弃处理。

2.5 加大检查督促指导制度落实

医院感染科加强对检验科消毒隔离, 医疗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督查, 派专职人员深入科室检查指导医院感染制度执行情况, 在知识更新、技术操作, 管理水平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使检验人员充分认识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 自觉提高防护意识, 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保证医院感染的环节质量, 加强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监测, 促进检验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3效果评价

通过以上措施, 提高了科里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 有了自我防护意识, 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 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 降低了检验科医务人员职务性感染概率, 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检验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力红.医院感染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69-171.

[2]王艳.提高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6) :617.

[3]梁国明.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1) :67.

检验科感染管理小组 篇3

关键词:检验科;医院内的感染;管理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05-01

前言:

医院检验科目前在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容主要包括了生化检验、病理检验、临床检验、微生物检以及免疫检验等。相关工作人员所接触的包括了患者的血液样本、患者的机体、分泌物、体液以及排泄物。属于医院内的一个高危潜在性生物传染源。但是目前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下面本文将探讨医院检验科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一、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调取我院检验科在2008年~2011年之间经过检验的标本 11.5 万份( 次),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5,年龄在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其中检测出来的有潜在性感染的标本有1850例,所占的比例约为1.61%。

1.2.资料分析 采用描述性的方法对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

二、.结果

检验科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为28例。其中由于废物、废液处理不当发生引发感染的有8例,发生利器划伤感染的有5例,发生化学试剂损伤感染的有8例,发生污染废品交叉感染的有7例。

三、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

3.1.医院领导对此没有予以重视 目前随着各种医疗制度的改革,很多医院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还停留于重治疗轻预防的阶段。这样就使得对检验科的预防感染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进而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操作上不规范、消毒不彻底、对污染区和休息区的界定不清,医务人员随意出入,面对血液污染等突发情况不能及时的处理以及在感染科相关仪器设备的供给上缺失,这些都是导致医院检验科管理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缺失的因素。

3.2.医院管理制度的不严格 目前在部分医院检验科或个别检验人员方面,存在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医院没有制定相关严格的管理制度或是没有将制度认真的落实实施,这样就使制度对相关的工作者缺乏了约束性、存在侥幸工作的心理和态度。造成了检验人员的操作不严谨,进而导致院内感染的加重与传播。如当检验科将遭到污染的化验单交予临床医师的时候,就会使感染在院内蔓延。

3.3.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 很多时候发生感染的原因是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就会产生松懈、大意的心理,进而为了提升工作的效率,而忽视了对自我的防护,如不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进而养成了不良的工作习惯,造成检验科感染的发生。

3.4.检验科硬件设施不健全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医院对预防感染没有予以足够重视,进而导致检验科在相关的硬件设施上较为缺乏,如占地面积较小,休息区、污染区与半污染区的界定不清,通风换气设备不足,使得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生感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四、相关的解决对策

4.1.重视检验科公共卫生安全的监督与管理 为了有效地降低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几率,院方应该对感染的前期预防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检验科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及时的引进先进的硬件设施,促进医院对检验科感染的预防与调控。

4.2.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 对医院检验科的预防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对相关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并明确感染区、非感染区与休息区的分布,并让科室的工作人员严格遵照相关的规定与规范执行,让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4.3.提升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在医院内加强感染危害与处理的相关教育宣传活动,定期对所有检验员工的操作技能和防护意识进行培训与考核,用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检验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进而最大化的杜绝感染的发生。

4.4.制定相关的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主要是针对发生各种微生物感染感染后的处理措施,这样就能使医护人员在发生感染后能够将工作继续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清洗创面、消毒、基础血液等,或是定期的接种各类疫苗,严重者应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是相应的抗病毒疫苗。达到有效降低感染率的目的。

结论:

医院检验科的感染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治疗与发展,因此,医院应对其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逐渐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培训和宣传,并针对发生的各类感染情况制定相应的卫生安全应急预案,进而有效的避免和处理各类感染,促进医学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李伟宏,刘丽. 检验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 5) : 589.

[2] 司淑萍.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 5) : 462.

检验科感染管理季度总结 篇4

2013年1季度

为迎接我院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我科积极响应医院的通知和要求,认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及时总结改进,在工作中存存一些问题。

一、存在问题

1、用无盖小便杯后取查抗酸杆菌标本,对基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部分同事洗手时间太短,达不到手卫生目的。

3、安尔碘用后盖子未盖紧。

二、整改

1、用有盖容器杯留查抗酸杆菌标本。

2、加强手卫生培训提高意识。

3、安尔碘用后必须盖子拧紧。检验科感染管理季度总结

2013年2季度

通过三个月的持续改进我科的作取得了很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存在问题

1、发生职业暴露检验科应检测的项目部分人员,回答不完整。

2、多重耐药的控告部份无住院号,原始化验单临床医生未填。

3、严重污物消毒浓度不达标。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对科室人员职业暴露检验科应检测项目的培训。

2、认真看消毒泡腾片使用说明。

3、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原始化验单患者信息需认真填写。检验科感染管理季度总结

2013年3季度

为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的创建,我科积极响应医院控感办的通知及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学习并及时总结改进,但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

一、存在问题

1、针头使用后放入锐器盒太多,已超过3/4,严重危害医务人员。

2、生物安全柜使用中,移动门过高,危害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整改

1、当锐器盒盛漏了3/4后,必须另换锐器盒。

2、正确安全使用生物安全柜。检验科控感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院争创二甲医院,在院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指导下,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率制制在较低水平。为进一步搞好院内控感工作,现将我科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我院控感工作的顺利开展,认真抓好日常工作,不定期对我科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培训,并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持续改进。

二、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加强微生物室菌科,青株的管理,使用后培养基菌株,标本必须育压灭菌后按医院废物垃圾处理。

检出多重耐药菌,未及时按照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处理制度上报和通知相关部门和科室。

三、不定期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消毒液浓度紫外灯的使用登记记录。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篇5

一、在主任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三、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四、督促临床医生提高选用抗菌药物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和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等,按照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类分级管理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五、督促各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和手卫生规范。

六、做好对保洁员、陪护、探视者的医院感染管理。

科室医院感染兼职监控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和医院感染调查。

二、对本科室医、护、技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三、随时了解本科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发现或可疑医院感染病例,督促管床医师及时送病原学、药敏培养及有关检查,并及时填报医院感染登记表。

四、经常督促本科室医师的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和手卫生规范。

五、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医院感染暴发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医院感染专业人员调查病因,寻找感染源和感染途径治疗病人,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科室医院感染兼职监控护士职责

一、协助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学习教育。

二、参加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及向全科反馈。

三、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和手卫生规范。

四、定期进行医院感染卫生学监测和紫外线监测,并做好登记留存备查。

五、及时了解本科室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发现或可疑医院感染病例时,积极协助配合医师查找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并采用预防控制措施。

六、做好本科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及时填报本科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登记表及职业暴露后处理。

七、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药物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做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三、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四、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管理小组,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 篇6

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

医院为了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减少病员在院内发生医院性感染经院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现特成立感染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职责制订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搞好卫生院感染监测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现状考评效果提出对策对感染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落实情况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有关人员会议对有关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当发生感染流行、暴发大事件时立即上报并采取果断措施处理组织落实和评价全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术的普及教育。

检验科感染管理小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的5781例临床样本和2012年1-12月的6217例临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统计医源性感染例数, 分析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原因, 制定预防管理措施, 并对实施预防管理措施前后各12个月 (2011年全年、2012年全年) 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满意度调查方法:采用笔者所在医院制作的满意度调查表 (百分制) , 60分以下为不满意, 61~75分为一般满意, 76~90分为比较满意, 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每个时间段随机抽查4000例患者, 对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 患者满意率= (一般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 /总例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1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共服务患者5781例, 医源性感染例数73例, 医源性感染率为1.26%, 患者满意率为80.30%。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共服务患者6217例, 医源性感染例数21例, 医源性感染率为0.34%, 患者满意率为97.83%。两个时间段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X2=32.97, P=0.000;X2=630.6, P=0.000) 。详见表1和表2。

3 讨论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院实施手术、治疗、诊断、预防等技术措施时获得的感染, 既包括在医院里获得的但出院后才显示的感染, 也包括医务人员中的感染。文献[3-6]报道, 我国每年住院死亡患者中约有25%的死因直接或间接与医源性感染有关。检验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必要手段之一, 在治疗中为患者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然而, 检验科管理工作涉及众多部门, 程序复杂, 任何一个细节的差错与失误, 均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 甚至危及生命。文献[7-8]报道, 检验科工作人员操作不合理以及硬件设备不完善是导致医源性感染发生,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 而从各个角度进行出发加强防护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的概率。

总结过往工作经验以及结合文献资料, 笔者发现引起医院性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规章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对于检验科的标准操作程序、标本管理制度等缺乏具体的相关规定, 进而造成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如医疗废物的处理制度不健全, 并且无相关的防范实践教学, 检验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匮乏。 (2) 检验科防护设施不全。由于检验科不是直接对患者进行治疗, 医院未认识到检验科的重要性, 造成检验科分区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完善, 如缺乏专业的通风设备, 缺乏生物安全柜等。而且对于冰箱、细菌培养箱等已被污染的设备清洗保养不合理, 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

本研究中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以及硬件设施不完善是医源性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证实了文献报道。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 如加强资金的投入和人员的培训等, 2012年的医源性感染率为0.34%, 明显低于2011年的1.26% (X2=32.97, P<0.01) , 说明对检验科进行预防管理措施提高了相关人员的防护意识, 避免了感染, 为降低医源性感染的概率, 确保患者和相关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以上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原因及结合本研究发现的结论来看,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预防管理措施, 以期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 进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 使医院在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 并在全科工作人员中贯彻执行, 要求检验科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标本采集、检测以及保存;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 并且任命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为监督员, 加强对医疗用品的管理和使用监督。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要求对检验科每日生成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检验科实验室内特殊的医疗废物, 并填写好记录[9]。 (2) 改进硬件设备加强完善检验科的硬件设施, 如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以及清洁区, 对于需要特殊贮存的标本, 每日定时对储存环境温湿度进行巡查记录;增加检验科的资金投入, 为检验科工作人员提供专用的更衣室和淋浴室, 并且在重点实验室增加紫外灯消毒;定期对冰箱、细菌培养箱等易染菌的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每天对实验室内的空气消毒2次, 在室内装配换气扇, 保持实验室空气的流通。

综上所述,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严重威胁着检验科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健康, 因此做好医源性感染的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较多, 若不及时处理不仅对工作人员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更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影响。为减少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有必要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 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了解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正确处理医用垃圾。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具有规范监督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针对生物安全的管理水平, 降低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生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性检验科工作人员应该进行防护, 以期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 进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 使医院在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原因, 制定预防管理措施, 为降低医源性感染的概率, 确保患者和相关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的临床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医源性感染的原因, 制定预防管理措施, 并且比较实施预防管理措施前后各12个月 (2011年全年、2012年全年) 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规章制度不健全、自我防护意识差以及硬件设施不完善。制定防护措施前后的医源性感染率分别为1.26%、0.34%, 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0.31%、97.83%, 两个时间段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X2=32.97, P=0.000;X2=630.570, P=0.000) 。结论:检验科工作人员应该进行防护, 以期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检验科,医源性感染,原因,预防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凯, 梅玉楠.检验科感染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 (4) :383-384.

[2]胡冰冰.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 :142-143.

[3]曾正莲, 谭云昌, 倪黎.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9) :1174.

[4]詹大庆, 魏玉红.临床实验室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0, 23 (2) :213.

[5]郭云.浅谈医院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2) :122-123.

[6]胡冰冰.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 :142-143.

[7]王述莲.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3) :2884-2885.

[8]范丽娜.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 11 (2) :181.

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和预防 篇8

【关键词】 医学检验人员;感染因素;预防措施 

【中国分类号】 R18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13-01

1.前言

医学检验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其为临床诊断提供坚实后盾,然而检验人员的健康问题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资料显示,我国各大医院检验科每年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关注检验人员的健康,进一步提高检验人员的防护能力,加强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是各大医院应的首要任务。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时间经验,对本院检验科检验人员自我感染情况以及防护情况做如下探讨。

2.引起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要了解引起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相关因素,必须要了解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人员对职业暴露方面的处理、对消毒技术及灭菌技术的应用情况、对医院感染概念的了解情况、对标准预防内涵掌握的情况等。检验人员感染的因素具体可以归纳为:(1)职业暴露。在检验科室中,针刺伤或是被各类钝器割伤,这些均是最为常见的职业损伤,多是由于在采血过程中或是接触生物因子时发生。职业暴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检验科室内的基础设施以及装置不齐全,或是安放管理不当,检验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高。(2)接触传染。检验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医疗环境,通常较多物体的表面极易受到污染,例如检验报告单,由于各类送检标本在来回检验的途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污染,而这些受到污染的检验单又反复经过不同检验人员的手里,检验人员若在完成各种后不仔细做好消毒工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感染。(3)环境污染。检验室里各种送检标本以及医疗用品在检验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差,存在戴手套用手机等现象;各类废弃物造成的危害,例如,血液污染体、废弃的一次性检验用品、血液标本等,这些废弃物含有许多病毒、微生物以及有毒成分,若处理不当,会直接导致检验室的环境受到污染,也极易造成检验人员自身感染。(4)粘膜受损。检验室是病患的体液、血液以及分泌物的集中地,是复杂的传染源。若检验人员在皮肤破损的情况下,在无隔离措施下接触患者的这些體液、血液等,极易造成自身感染。(5)相关的预防感染制度不完善,督查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医院内部若未能建立健全预防医院感染制度,会直接导致医院难以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展开预防工作。监督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直接造成检验人员预防意识低。

3.预防医学检验人员自身感染的措施分析

3.1验收检验室的规章制度:检验室内的每一种送检标本均应假定其含传染性物质,因而在采集、接受以及检验标本的每一个环节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自身与室内环境受到污染。在操作时,应戴好手套、口罩等,在检验过程中,若出现被细菌污染到其它工作容器,则应立即进行消毒工作,一般可应用二溴海因消毒剂消毒,时间为30分钟即可,将容器侵入有效氯中亦可,时间较长,约为3小时。消毒完成后,还应再进一步清洗干净,最后烘干。整个检验室应时刻保持清洁,各类检验器材均应放置妥当。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每日结束工作后,工作台必须及清洁干净,有助于预防交叉感染。

3.2规范各项操作的程序:检验室内德各类医疗废弃物要进行分类放置,在经过消毒后,卫生清洁人员方可取走。需特别强调的是对损伤性废弃物的及时处理,以避免致病因子发生外泄,造成污染外部环境。检验人员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检验室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卫生防护制度。例如,在检验室内禁止吃东西、吸烟以及接听电话;进入检验室必须戴好口罩以及手套等,以防止皮肤受到各种液体的飞溅。若受到意外污染时,必须立即进行消毒,将液体冲洗掉。

3.3注重手部的清洁:医院感染病原体多是通过手部的传播。因此,在检验室内,最基本的规定是,检验人员必须戴好医用乳胶手套,其虽不能避免针刺类的机械损伤,但其可尽量避免皮肤和血液、体液等的接触。再有,乳胶手套可在遭受针刺意外时,其到封闭和阻挡作用,减轻手部受到的伤害,进而降低了感染。临床上,规定医护人员在洗手方面,应用普通肥皂与清水混擦20s以上,可有效减少手部的细菌。通常,搓洗20s,即可使手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降79%,洗1分钟则降低88%。搓洗20。便可使铜绿假单胞菌下降82%,搓洗2分钟,便可去除98%。

3.4重视消毒工作:检验室内废弃物及各种化验单的消毒要求较高。一般微生物类的检验类用品要进行高压灭菌,废弃液体则应放进密闭容器内。剩余的其它污染物品则应用消毒液浸泡2h,浸泡后才可送往医疗废物收集车内,做无害化处理。而化验单则应进行紫外线照射,半个小时后即可发放使用。此外,由于检验室属Ⅲ类环境空气消毒,按照我国卫生部《消毒法》的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 m3,检验室内的物品表面的细菌总数≤10 cfu/cm2,对检验室进行日常的紫外线消毒时间应控制在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内。完成消毒后,要打开门窗,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臭氧浓度,减少对人的危害。

4.结束语

总之, 医学检验人员极易受到各种自我感染的危害,要切实做好防护工作。防护工作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检验人员自我感染多是缺乏防护意识,操作技术不够规范、对各类针刺损伤不重视等。因而,检验室应建立健全安全防护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检验室内的消毒管理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璧岑.医学检验人员个人防护及医用废弃物消毒管理 [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08).

[2] 胡颖,石华.医学检验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06).

[3] 曾涛.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现状分析[J].西部医学,2009,(01).

[4] 张志宏,赵方,赵丽香.谈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01).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篇9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6、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7、有针对性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

8、定期对本科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器械消毒液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做好登记,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9、按时参加医院组织召开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0

一、布局与设施

(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二)功能区域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等。半污染区指连接清洁区和污染区的卫生通道(或室)。污染区包括送检标本存放处、处理室、临床生化检验室、临床微生物检验室、临床免疫检验室、分子生物学检验室、临床检验室等。

(三)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实验室设计应该便于清洁。实验台应坚固,表面应不透水,耐酸碱腐蚀、耐热、耐有机溶媒。

(四)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

二、医务人员管理

(一)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细菌室组长、感染监控人员组成。医护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熟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二)实验室操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手上有伤口时应戴手套工作。在进行烈性菌(如霍乱、布鲁杆菌、炭疽、鼠疫等)检验时,实验室人员均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防护眼罩、橡皮手套及靴等。实验室衣帽应经常更换,被污染后要随时更换。

(三)实验室内不得存放生活用品,不得有生活垃圾。严禁吸烟、进食、喝水、储存食物和饮料。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五)职业暴露防护:实验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尽量少用注射器针头和其他锐利的器械,必须使用时,应注意勿发生意外针刺割伤。意外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制度》进行暴露后的相关处置工作。

(六)必要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种与实验有关的有效疫苗。

三、消毒隔离管理

(一)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清洁区应注意保护不受污染,每日定时开窗 1 通风,操作前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操作完毕,要对室内空气和环境表面进行消毒处理。

(二)标本采集、接收和整个检验步骤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本人、他人和环境受污染。采集标本时不能污染容器的外部,运送过程中防止容器破碎和标本外溢以预防交叉感染。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杜绝交叉污染;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吸取标本液时,应使用吸球或机器吸取器。

(五)尽量减少出入实验室的次数。所有操作应尽可能防止产生气溶胶。

(六)已检查标本与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实验室内配有高压消毒锅,对所有的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保养液等进行就地灭菌,以避免在送消毒过程中扩散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可重复使用的容器根据物品性能经清洗消毒或灭菌后备用。

(七)凡必须保留的菌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的规定妥善保存,不得随意发放菌种。

(八)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九)工作台面实验前、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有标本液污染时立即消毒,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拖,上、下午各1次。清洁用具标识清楚,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不得混用。每天使用前后用500mg/L有效氯浸泡消毒,有明显污染时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清洗后悬挂晾干。

(十)医疗垃圾存放在无渗透、无破损的黄色塑料袋中,使用后的损伤性废物存放在利器盒中,废弃标本及其容器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双层污物袋(箱)存放,由专职人员存放到医疗垃圾暂存点集中处理。

四、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一)感染监控人员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二)监测超标项目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重新监测至合格。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92-02

微生物检验,是对患者分泌物、体液以及排泄物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通过对患者分泌物、体液以及排泄物的检验,从而得出一定的分析数据,使相关的病情诊断以及疾病治疗能够有章可循,降低疾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微生物检验为疾病预防以及控制提供了充足的数据,便于医疗活动的开展。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体现在室内控制以及室间控制两方面。

1.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足够的微生物检验数据,使临床医生能够通过微生物数据进行病情的诊断。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感染往往会导致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指导医生的决策,使医生的决策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1]。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进行感染控制。

2.室内控制

2.1样本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需要对样本取样进行一定的要求。因为微生物检验需要对患者的分泌物、体液以及排泄物进行检验,所以为了确保检验的正确性,需要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要求患者在空腹、饭后或者忌食等条件下进行检验。检验前也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以及用药史,便于检验活动的开展。样本取样中应尽量留存规定的采集量,避免采集量过少情况下,检验失败时检验无法得到继续开展。卫生检验的样本因为采集部位以及采集目的的不同,所以对于保存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为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进行检验样本的分别保存,便于微生物的检验。

2.2仪器及试剂

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仪器以及试剂标准化程度的影响。当仪器以及试剂标准化程度较高时,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才能趋于准确,使患者的微生物数据得到正确的体现。在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内,检验仪器以及试剂都应该具备较高的标准化程度,通过正规途径进行购买,使检验的准确性得到保证[2]。另外,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重对仪器设备的定期养护和故障检修,在进行故障排除后需要重新进行标准曲线校正,使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得到保证。微生物检验试剂应该根据不同的试剂性状,进行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试剂保存要求进行保存。过期的微生物检验试剂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投入使用,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3培养基

培养基是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微生物培养观察的重要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培养基出现问题,较易导致检验结果的失效,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为此,需要根据检验的要求,进行培养基的选择,控制好培养基的湿度和PH值,进行适当的灭菌工作,以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便于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2.4检验方法

微生物检验,应该参照相应的微生物检验办法进行,通过符合技术标准的相关方式,进行规范的微生物检验工作。微生物检验方法应体现出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可靠性的特点,进行足够的分析论证,选取适合检验室以及检验设备的检验方法。在检验完成后,需要参照相应的要求,对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进行清理,保证通风和干燥,进行温度的控制。

3室间空间

3.1菌种的选择

室间控制是指实验室外部机构对实验室整体情况进行的质量控制。室间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检验结果,而室间控制也受到菌种选择的影响。菌种选择来源于ATCC以及NCTC,菌种的保存时间应根据不同的检验需要进行调整。

3.2培养基选择与使用

培养基应用中,需要确保每一品种或每一批次选取总数的百分之三进行无菌实验,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使微生物数据能够得到公正客观的体现。培养基选取中,应选择两株菌种进行培养,当菌种生长受到抑制时,可以证明生长实验达到相关要求。

4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作用

微生物检验中,微生物实验室作为实验的规定场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检测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的反馈作用以及定期的做药敏试验上。微生物实验室是微生物实验进行的重要场所,存放着大量的微生物样本,需要定期进行耐药谱的汇总,频率为一日一次。微生物实验室一日一次将汇总的耐药谱向相关感染部门进行报道,能够保证相关的医务人员能够对微生物的病原菌以及耐药谱实现更为深入的认识,更好地控制感染问题,使感染得到减少和控制,避免感染的扩散。医务人员对耐药谱的了解,能够避免医院滥用抗生素现象的发生[3]。微生物实验室发挥着科学的反馈作用,便于相关医疗活动的进行,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使医疗活动具备更高的效率。定期的药敏试验一般使用K-B纸片法,能够将适合的微生物药物进行准确选择。K-B纸片法在流行病学分型中有着重要作用,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是分型的主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感染现象时有发生,做好感染预防和感染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某医院的尿路感染数据显示,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共有220名尿路感染患者,在这些尿路感染患者内,观察组有着7.64%的重度感染率,对照组17.34重度感染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反馈以及药敏试验,都使微生物检验得到更好的进行。

4结语

微生物检验对感染控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起到显著的感染分析与控制效果。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使误诊率与漏诊率得到下降,提高着患者的治愈率,使患者能够得到早日的康复。微生物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是推进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措施,能够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婉宁.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07:61-62.

[2]司珩.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27:52-53.

检验科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 篇12

1 医院感染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1.1 防护意识薄弱

医院针对医院感染防控所做的宣传教育已经有多年时间, 各大医院领导也极其重视, 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 仍然有许多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较为薄弱, 未按照规定行消毒隔离。

在检验科中, 经常会与带病菌的标本接触, 操作人员为避免繁琐操作步骤, 经常不戴手套、口罩, 在行检验操作中, 未及时采取有效地消毒措施, 便开始接触身体、食物, 或者其他生活用品, 与患者接触, 或进入生活区域[1]。在行检验过程中, 对检验仪器、地面、工作台消毒不彻底, 检验后标本随意扔弃。诸如此类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都会导致医院感染高发。

1.2 制度不健全, 缺乏监管力度

许多医院在医院感染控制的制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制度不健全, 太过宽泛、缺乏针对性, 理论较多, 缺乏实际操作内容, 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无法做到规范化。在管理过程中, 也未将医院感染控制重视起来, 缺乏监督力度, 管理制度过于陈旧, 卫生感染后处理能力较弱。管理过程中, 缺乏全面的系统化管理模式, 导致监管力度不到位的主要因素。

1.3 废弃物处理失当

检验科的工作过程中, 每天都会有大量废物产生, 其中大多为经检验后患者标本, 或检验后耗材、试剂等, 而这些所产生的废物中, 都含有病毒与病原微生物, 未采取特殊的消毒处理, 与生活垃圾混合, 会加大医院感染所导致的社会感染风险性。

2 检验科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2.1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采取定期岗前培训,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也需要积极参与培训, 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不管是在操作技术, 还是在思想意识上, 都可以与时俱进。强化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 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

检验人员在行检验操作过程中, 必须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程, 需着专业工作服、手套, 避免裸露与易感染物接触。检验过后, 需及时做好手部消毒工作, 在消毒彻底后, 再接触生活用品。使用过的工作台、检验仪器等都必须及时做消毒工作, 应避免穿工作服进入生活区, 工作区域闲人免进, 避免导致交叉感染[2]。

2.2 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制度, 加强监管力度

检验科人员管理、实验操作、标本管理、实验仪器、工作区域消毒、检验后废弃物处置等, 都必须要根据具体制度进行完善, 形成严格的规范化操作[3]。在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监督力度, 并将是否准确制度作为工作绩效考核标准。检验人员不得随意解除标本, 且应固定做检验工具清晰, 若有违反规定事件, 需采取相应的罚款措施。各岗位工作人员需明确自身职责, 安全专人做相应的清洁、消毒工作, 且定期检查, 随机抽查。

2.3 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

针对医疗废物, 需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相应的特殊消毒处理。医疗废物需严格与生活垃圾区分, 放置于专门存放处, 统一处理, 且设警示标志。针对处理情况, 做相应的处理记录。

2.4 医院格局设计

根据检验科的实际情况, 为杜绝医院感染, 必须将半污染区、污染区、清洁区做相应的区分。行标本采集区应该设立窗口。标本采集后, 放置于专门放置区域。对于检验后医疗废物, 应设立专门的存放处。工作区域需保持良好的换气、通风条件, 室内空气保持干净, 需建立专业的消毒区域, 做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3 结语

医院感染控制为医院管理中的核心部分,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4、5]。据相关报道显示, 目前医院感染率的发生率可达8%左右[6]。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 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对医院感染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效果。通过提高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 完善规章制度等方式, 使得医院感染控制力度能够显著提高,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 检验科可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或是医院感染外流, 有效确保医患健康与安全, 也能减少标本间相互感染率, 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控制,医院感染,作用,管理

参考文献

[1] 曹慧.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8) :2560-2561.

[2] 闫昕伟, 李华信.检验科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6) :642.

[3] 李华.微生物检验对于控制医院感染问题的重要性之我见[J].医药前沿, 2013, (3) :313-314.

[4] 周爱梅, 曹喜凤.浅谈医院感染管理[J].白血病·淋巴瘤, 2001, 10 (21) :60-61.

[5] 张文菊, 徐丹.注重关键要素有效实施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0) :1416-1418.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大班心得体会下一篇:收入证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