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电子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创业教育中,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包括公共能力、职场能力和专业能力三种不同层次的能力。培养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创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创业能力,还需要在创业实践中磨砺创业能力、在学科竞赛中检验创业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电子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电子论文 篇1:

基于淘宝网应用的电子商务职业能力提高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呈现出巨大的需求。然而,从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来讲,很多学生不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很难有效适应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职业能力和实践水平欠缺,创新创业精神不足。本文主要是在淘宝网应用的背景下,逐步构建基于淘宝网应用驱动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提高电子商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凸显社会契合度。

关键词:淘宝网 电子商务 职业能力提高

对于电子商务教学而言,其往往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电子商务理论教学,一个是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而从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角度来看,实践教学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对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基本操作能力。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构建而言,必须基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淘宝网作为主流的网络销售平台,其市场推广、运营管理、网络营销等职业技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淘宝网也逐步成为电子商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一个重要的平台,本文主要以淘宝网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通过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建立学科融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淘宝网的不同业务模块和内容设计以淘宝网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教学。首先,创业教学。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创业已经成为当前学生的一大选择。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而言,创业不失一个良好的選择。所谓创业教学就是要学生通过网上创业,建立自己的淘宝网店,通过管理网店、制定工作计划、完成营运目标来提高自身职业水平和营运管理能力。在这个环节,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掌握淘宝网店的运营知识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人事、货品管理,提高执行力和沟通能力。其次,能力教学。在淘宝网的运营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环节不可或缺,比如,网店美工、网上客服、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这些都需要把内容体现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在美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技能,在客服教学中,通过设置课堂问题或者情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能够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在支付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字证书、电子银行知识的学习,通过网上支付模块提升学生对安全支付的了解和个人信息的管理。再次,物流及售后能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淘宝网店后台进行单件发货、批量发货的操作,学习物流配送的相关操作。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以淘宝网为平台,帮助学生把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职业能力。

二、强化以实践平台为中心的创业教学模式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水平,我们必须还应该借助创业实践的平台,以淘宝网应用为基础,有效解决电子商务学生实践时间不足的情况,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提供重要的保证。首先,成立淘宝创业团队。鼓励、支持、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团队中,以“淘宝网”为基础平台,借助学校的实践平台和实训室培训团队成员,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基础,提高实训能力。在“大淘宝”的理念下,开展、参与各种省级、校级电子商务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移动商务应用能力竞赛增加实训平台,丰富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学校可以以淘宝网运营为素材,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真正在实训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再次,鼓励学生考取各种实践资格证书。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而言,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非常重要,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资格凭证,是国家对从业人员所具备资格的一种认可,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考证工作,制定合理、完善的考核办法,提高职业能力。

三、构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学校应该积极适应“大众创业”的时代要求,以“大淘宝”理念为引导,构建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创业创新实践教育首要条件就是要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选派专业教师轮流去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实践,熟悉最新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知识,参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安排教研室主任、专职教师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创业创新培训会,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水平。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成功创业人士、企业家、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充实完善师资队伍。其次,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多媒体、展板、校园广播等途径宣传国家关于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国家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最新政策和优惠措施,积极宣传一些成功的学生创业典型,鼓励学生进行“淘宝”创业,让学生时刻了解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开展创新创业学术、实践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和创业大赛,开拓学生的创业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再次,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考核体系,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学分设置,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奖励项目的设计上,相关部门都应给予适当考量。同时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竞赛获得奖项,学生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要积极表彰和宣传,从而在精神层面和价值导向层面对学生创新创业行为予以肯定和引导。

四、基于淘宝网的真实驱动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将淘宝网的实战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中,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教学与学生创业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电子商务综合运营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学生在真实淘宝网店的运营中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实的从事和掌握了电子商务的流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在校期间就能培养了胜任工作第一线的技能人才。符合高职办学的“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的办学指导方针,对培养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竞争力的高技能的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显著的成效。

总而言之,以淘宝网为基础构建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创业团队的学习模式,学生能够熟悉该平台的售前、售中、售后全部环节的操作,能够真实地了解电子商务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竞争力;通过参与淘宝网店的真实运营,让学生成为集决策能力、实施能力和操作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静.“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改理念与实践探索[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2]甘霖,刘猛.基于淘宝网应用驱动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15(04).

[3]顾冰.高校经济管理类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5(03).

[4]胡珊娜.《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商业故事. 2015(04).

[5]马晓倩.基于网络实战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12).

[6]陈传红.《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探索[J]. 电子商务. 2013(11).

[7]杨玲.“大淘宝”战略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改革思考[J]. 电子商务. 2011(09).

[8]刘松华.优化《电子商务概论》教材内容体系之构想[J]. 电子商务. 2011(06).

作者:尹波 张艳

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电子论文 篇2:

试论广告学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创业教育中,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包括公共能力、职场能力和专业能力三种不同层次的能力。培养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创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创业能力,还需要在创业实践中磨砺创业能力、在学科竞赛中检验创业能力。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创业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浙江林学院2007年教改项目“基于创业教育的广告学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孙文清,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广告学、企业文化、文化产业。(浙江临安311300)

一、创业能力在广告学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1 有利于实现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要求的对接。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普遍重视,成为国际教育界的潮流。高校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创业和就业,还会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已成国际共识。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强调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接触实际、接触行业的机会,使学生彻底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倾向,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这样的专业创业实践,本身就要求把对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与职业素质的训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创业实践中达成广告行业对广告人才要求的培养。

2 有利于广告学专业诸多能力的整合培养。广告学专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对能力的要求具有复合性、多元性的特点,如何有效实现这种能力的整合?创业能力的有效发挥,是以整合各种创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前提的。广告创业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业范围涉及到广告运作的各个方面,是对学生各项广告专业能力的综合检验,有比较高的规范操作要求。因此,围绕创业能力的培养来设计广告学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把单项技能的训练落实到实处,而且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广告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的能力,进而促进广告学专业能力培养的系统化、规范化。

3 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广告创业活动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的比拼,更是学生思维的交锋。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广告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广告职业前景。而广告思维的养成需要真实的广告环境,由于高校广告学专业办学条件和广告行业规模的制约,学生很难大面积得到此项训练。因此,以广告创业活动作为广告实际操作训练,就找到了相应的解决之道,使广告学实践教学实现了教、学、做相统一,使教师和学生由书斋走向实际、走向广告活动第一线,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有利于弥补广告学专业实践训练场所的不足。广告学作为社会学科的一个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广告学的实践导向性非常强,对专业技能要求极高。同时,从广告本科教育的定位来看,其本身就是培养广告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性人才,这更提升了广告学和广告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但一般规模的广告公司难以接收大批学生的实习,加之许多学校所在地缺乏正规、大型的广告公司,实际性的专业实践因无合适的教学场所以致于无法开展。因此,开展广告学专业创业教育,可以适当弥补广告学专业实践训练场所的不足。

5 有利于学生将来就业。创业能力是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体现。我国现在存在着国企职工下岗、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大就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继续增加,毕业生也必将相应增加。据教育部预计,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入学率将要接近15%,届时,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可减轻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促进经济繁荣和经济活力的保持。就广告行业而言,广告公司规模小,接纳的毕业生有限,未来广告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将日趋分化。在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中贯彻创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业能力,无疑会缓解未来的就业压力。

二、广告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创业能力

1 公共能力。公共能力是指所有社会人员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其一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就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对知识的接受、转化和应用。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它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表现,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它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二是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技能,而且也被心理学家列为创造能力之一。是人的内在素质的重要外在表现,反映人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性格、风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立世和处事的成败,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行走社会和成就事业的万能绿卡,它不仅能使自己的工作锦上添花,还能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其三是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参加社会集体生活,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保持协调、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其实质是获得和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一个创业者必须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从而协同工作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四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亦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一个具备良好创业素质的人需要很强的分析问题、判断是非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其五是心理调适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是个体对各种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进行调节的能力,是健康心理乃至健康人格的外在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有助于人们在变化奠测的激烈竞争面前迅速、正确地解决问题和矛盾,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生活。

2 职场能力。职场能力是指职场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其一是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对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性活动,其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创造新的理念、产品或服务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源于创造性思维,成功的创业者一定要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想象性、新颖性、灵感性、敏锐性等创造性思维的人格特质。其二是组织能力。组织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创业者往往也是一个领导者,需要一定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包括合理选择下属的能力、粘合能力、架构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激励下属的能力、授权能力、应变能力和合理分配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能力。其三是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每一个创业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主要包括决策、经营、管理、用人、理财等方面的能力。其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一项职场必备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计算机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尤其是第二种能力,它包括对各种流行应用软件的使用、优劣

判断乃至软件开发的能力。其五是市场洞察和营销能力。市场不仅是商品和生产力赖以存在的空间,而且也是创业者作为社会生产的主体所处的市场环境。创业者必须学会调查分析市场,随时掌握商机所在。对市场洞察和营销的能力,包括发现和识别市场需求的能力、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迅速回应的能力以及业务拓展的能力。其六是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光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单凭个人的力量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因此,要想创业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来经营企业。

3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它是一种最基本的创业能力。广告是一个多工种、多环节合作的行业,涉及市场调研、创意策划、表现设计、媒介选择、后期制作、效果评估等诸多方面,广告专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广告基础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广告表现能力、广告创意能力、广告文案能力。广告基础能力是从事广告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广告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广告调查能力、广告提案能力、广告专业软件的操作能力、广告制作设备的使用能力、广告活动的统筹能力。广告策划能力是指科学、合理地安排广告的构思能力,广告策划能力的形成是和长期的行业关注、市场调查、社会洞察、谋略思维分不开的。广告创意能力是最为根本的广告专业能力。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广告的竞争,说到底也就是创意的竞争,而创意是由人来完成的,它依赖人的创造力发挥,而创造力的发挥,除了智力,又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因此,广告创业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智力素质,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广告表现是将广告创意转化为广告作品的过程,它是实现广告目标的中心环节,在整个广告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而,广告表现能力反映了广告创作者的基本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广告专业能力。广告文案是广告作品中传达广告信息的全部语言文字符号,是广告创意策略和表现策略的执行和深化。任何广告作品都离不开用语言文字符号来传达产品和劳务信息,所以,广告文案能力也是广告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通透的观察力、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策略性思维能力、组织事实与思想的能力。

三、广告学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1 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教育的合力优势。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它是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因此,必须顺应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强烈的职业化要求,把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归口于教学组织,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努力强化培养意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创业能力培养,一是要使创业教育工作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向精细的科学化方向发展。二是要不断拓展教育空间,着力培养大学生从业和创业的实践能力,促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三是要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启动缘于创业意识的驱动,创业意识是个体创业的动力机制,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敢于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和强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 课程设计中体现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培养的,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而课程既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牛津大学副校长John Hood在“培养职业型与创业型公民——中英高等教育就业与创业论坛”上指出:“大学不仅应该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也应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要有效地利用课堂教育资源,使专业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创业实践。一是要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构筑网络化的创业知识结构。一种有利于创业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综合性知识,而这主要通过大学生在接受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来获得。二是要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目前,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学,至少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正规教育。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创业教育也基本推广到了初中。所以,学校要发挥创业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三是建立渗透创业教育的课程,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包罗万象,单独的创业课程不可能包罗一切。因此,要在学科教学中广泛渗透创业教育。

3 创业实践中磨砺创业能力。创业必备的专业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网络的构建也都要通过创业活动才能变为现实创业能力。因此,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能力的整合机制。不仅创业者要重视在创业过程中积累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和开展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学校教育中也要开放办学,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外界积极沟通,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向社会,走向生产、经营第一线,促使其在实践活动中萌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品质,调整和丰富知识结构,锻炼才干,从而形成真正的创业能力。在创业实践中磨砺创业能力,一是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把学校、广告经营单位、社会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二是要指导学生创办企业。协助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科技成果创办企业,把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获得经济效益。三是要鼓励学生提供劳务服务。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专长,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劳务和技术服务,增加创业体验,磨练创业能力。

4 学科竞赛中检验创业能力。学科竞赛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它是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是对学生各项专业能力的综合检验,可以锻炼人的智力、意志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目前,国内高校的学科竞赛,以教育部倡议的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四大学科竞赛为标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2005年起,教育部又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纳入了国内高校权威学科竞赛行业,获得了广泛响应。此外,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随着我国广告产业的繁荣和广告教育的兴盛,利用广告大赛检验我国广告创作和广告专业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广告业界和学界的共识。目前,我国开展的广告大赛,除了面向业界的广告赛事外,也有专门面向学生的广告大赛,其中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台湾《中国时报》主办的金犊奖以及国际知名的ONE SHOW创意大赛已经成为大学生广告赛事的翘楚,获得了学界的普遍赞许和认可。这些大赛,项目来自企业第一线,主办单位权威、程序规范、导向鲜明,因而有助于全面检验学生的创业技能。

作者:孙文清

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电子论文 篇3:

微认证之认证规范开发:理念、框架与要领

摘要:微认证聚焦工作场景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性评估理念,契合了教师学习之复杂实践性、自我反思性等内在特质,因而具有突破教师培训与实践脱节困局、创新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潜力。微认证体系构建的核心在于将意欲认证的能力进行科学精准的能力分解,进而开发简洁有效的认证规范来引领认证实践。但如何建立能力、任务、证据以及评价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认证规范开发的难点。在微认证体系构建的探索过程中,该研究借鉴了“以证据为中心”的教育评价模式,构建了“能力模型一证据模型一任务模型”开发框架,并提炼出包括证据质量考量与评价标准设定在内的评价设计要领,打通了能力表现、证据要求、实践任务、评价标准之间的互动链条,为微认证规范开发提供了一种有效、合理的推论路径。

关键词:微认证;以证据为中心的评价设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文献标识码:A

微认证(Micro-credentials)关注实践工作场景中的能力表现,能够有效推动教师立足日常工作开展主动学习、应用实践和自我反思,其破解教师培训与实践脱节困境、创新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潜力逐步得到认可。微认证体系构建存在着能力分解与认证规范开发两个难题,其中,认证规范是申请者理解认证要求、开展实践、改进行为并采集认证材料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专业审核者评估审核认证材料的参照标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如何在认证规范开发过程中体现能力取向的理念,如何将能力要求推演为具体任务,如何体现与强化能力与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认证规范开发难点中的难点。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在微认证内涵、特质以及微认证体系构建过程模型研究基础之上,继续深化微认证体系构建方法论研究,本文聚焦于微认证之认证规范开发,从理念、框架以及要领等角度探讨微认证体系构建的方法,并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认证体系构建实例阐释了应用过程和策略。

一、开发理念:以证据为中心

微认证是一种能力取向(Competency-BasedAssessment)的评估方式,旨在收集工作场所绩效的充分证据,以证明个人能够在指定的职业角色内达到规定的标准。如何厘清能力与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能力取向的微认证评估体系构建的核心与难点, “以证据为中心”的评价设计模式为本研究突破这一难题提供了适宜的理论参照。

“以证据为中心”的评价设计模式(Evidence-Centered Design.简称ECD)是美国梅斯雷弗(RobertJ.Mislevy)等人提出的系统性评价设计的模式,已经成为美国教育评价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应用模式之一。梅斯雷弗认为,评价是一个基于证据进行推理(Reasoning from Evidence)的过程,教育评价是收集学习证据并做出关于能力和其他品质推论的过程,ECD重在将关于学生能力的证据(表现和其它作品)用作设计评价任务的基础。

ECD提出了层次(Layer)的概念,用以阐释整个设计流程的时间序列以及层次内、层次间的内在逻辑,包括领域分析、领域建模、概念性评估框架、评估实施和评估交付,每一层次都在迭代思考整个评估设计组织中的角色、关键实体以及知识表征案例。在上述层次中,概念性评估框架是整个评价设计的核心,提供了系统性的评价设计蓝图,包括学生模型、证据模型、任务模型、组合模型、呈现模型等子模型,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学生模型、证据模型以及任务模型。学生模型也即能力模型,指需要测量的知识、技能或者能力、态度等;证据模式指明我们如何进行能力评价,包括评价构成和测量模型;任务模式指出了评价实施的环境,如评估内容、呈现方式、作答方式、任务特征等,如图1所示。

ECD强调评价设计是一个系统流程,从一开始就要思考得出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得以成立的观察依据是什么,激发这些观察的情景是什么,以及推论、观察和情景之间的推理程序是什么,换句话说,证据是设计评价任务以及设定评价标准的基础,强调要基于证据做出相应的推论。ECD为检验学生的推理、理解和应用“真实知识”的能力提供了动态的评估技术,尽管是针对学生,但这种系统性评价设计理念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评价对象,对于成人专业能力评估设计尤其具有切实的借鉴价值,因为其强调面向复杂任务、真实能力的评价思想与微认证所希望彰显的能力取向评估理念非常契合。

所有的评估无论是日常的活动观察还是复杂的统计分析实际上都是关于证据的收集。对于教师能力评价而言,如果缺乏有效证据作为基础,那么评价结果将完全基于观察者或评估者对教学的已有看法以及他们对所发生事情及其意义的个体理解,在客观性和科学性方面容易存在偏颇。在微认证规范开发中借鉴“以证据为中心”的评价设计思想,旨在强调“证据”在整个评价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核心意义以及在设计和开发阶段的优先作用,凸显证据所具有的真实、可靠、精准的评价潜能,倡导基于教学事件、教学行动或陈述、教学作品或教学决策的教师能力评估方式,并据此做出教师能力发展状况的科学判断。

二、开发框架:能力模型—证据模型—任务模型

在微认证开发中,认证规范要详细说明能力内涵、需完成的任务、提交的证据以及评价标准等,具体包括能力概述、实践建议、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开发依据等部分,其中能力概述需要阐明能力的内涵以及在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实践建议是为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提供方法、工具以及模式等参考;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列出了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及证据要求,并具体呈现了证据的评价标准。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要求,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构成,涉及范畴较广,不同国家或专业组织对此有不同的阐释与注解。比如,我国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分学段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和中学的教师专业标准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学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维度;美国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一级指标分为全身心致力于学生及其学习、通晓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负责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能系统地学习反思、做学习型团队的成员等方面。显然,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专业成长等不同领域能力的特质、要求及表現情景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能力评估设计应该以能力领域分析为起点,通过对具体领域进行建模来表达能力评估要点,明确其概念、核心术语以及表现形式,并据此在评估要求设定中迭代思考、层层推进。

在吸纳了“以证据为中心”的评价设计思想基础上,本研究尝试构建“能力模型一证据模型一任务模型”的微认证规范开发框架,如图2所示。

(1)能力模型:能力模型体现了我们意欲评价的内容,定义了期望测量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用能够反应教师能力水平和专业程度的一个或多个变量来表示评估的能力项,继而阐释该项能力在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和绩效。

(2)证据模型:证据模型是能力模型在实践中的行为映射,提供了能表现评价目标不同水平的行为结果,这种互为印证的结果指向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发展和更新能力的详细说明。证据类型要有利于对能力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

(3)任务模型:任务模型描述了能够为教师理解、实践或创设作品等提供证据的活动和情景,其本质是通过特定活动来产生和采集证据。核心设计是指定该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包括任务内容、任务必备要素以及情境等,这些任务要有利于对证据模型中指定的证据形式及其质量的观察与判断。

从能力模型到证据模型再到任务模型的设计逻辑,为构建能力与证据间的关联、能力与任务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转化与操作思路,使得基于证据对教师能力进行诊断与评估的认证规范开发获得了合理推论路径。本文基于我们团队承担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认证规范开发研究与实践,来阐释“能力模型一证据模型一任务模型”开发框架的应用过程:将精确界定的能力转化为任务、证据,并使之相互关联呼应,继而清晰地展示了相关要素如何共同促进我们对每一项微能力的理解与评估。

(一)能力模型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其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以及支持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指向是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认证体系是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能力分解和界定的。按照“标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可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以及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由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一种实践性能力,单独评估软硬件操作、资源检索等技术技能的实践意义并不显著,因而在微认证体系开发中将技术操作要求渗透于各项应用能力评估认证中,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1.计划与准备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与活动规划的能力,重在为教育教学活动做好资源、活动以及环境等准备,如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设计与开发微课程以及创造真实学习体验等。影响该类能力高低的变量包括准备内容与范围、采用技术及特性、技术应用的关注点、突发问题的预案设计等。

2.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师在信息化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重在确保按照预定计划顺利实施,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如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等能力。影响该类能力高低的变量包括预设目标的合理性、活动环节设计、学生参与程度、技术操作以及突发问题的处理等。

3.评估与诊断能力: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形成性或总结性评价的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旨在为改进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如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以及应用数据分析模型等。在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评估与诊断能力事实上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为计划与实施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该类能力高低的变量包括评价工具、评价目标达成、评价应用方案、学生参与与反馈、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技术优化分析评价等。

4.学习与发展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其专业水平的能力,同时该项能力也是终身学习社会对每一位公民提出的要求,如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技术支持的教学反思等。影响该类能力高低的变量包括专业发展途径及技术、与实践工作的结合度、教师参与与感受等。

当前,学校信息化环境中不同的设备资源对不同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适用程度与支持方式存在着明显区别,对教师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也有较大差异。依据信息化设备所支持的学习方式倾向不同,我们将当前的信息化环境分为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以及智慧学习环境,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三类能力在三种信息化环境下各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和表现特征,在进行具体区分与提炼之后,我们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细分为35项微能力,如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创造真实学习情境等。

(二)证据模型

提出教学框架(Teaching Framework,简称FFT)的夏洛特·丹尼尔森(Charlotte Danielson)认为,教学实践证据有两个主要来源:直接观察和作品检查。直接观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等可观察的方面,包括计划与准备、课堂环境以及课堂教学等;作品检查适用于难以观察或无法在课堂中呈现的项目,比如准确记录的能力或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后者用一份班级通讯、一份电话日志或一封给家长的关于新学期课程安排的信等就能说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对于教师能力的评估而言,真实工作场所中的观察应当是最为可靠的评估技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直接观察需要一些基本条件,例如专业的观察者和评估者以及他们一定时间的专业投入,同时也受到一些约束限制,包括需要能够全面观察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且不会对教师和学生表现造成影响的环境。因而,在一些领域,作品检查往往能够作为一种不错的替代性评估工具,尤其是在反思和评估计划与准备、专业职责方面,作品检查或许能够提供最好的证据形式。

由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复杂性,教师在不同情境下的实践作品形式必然会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为教师能力评估提供了多样化证据来源。美国马萨诸塞州2015年更新的教育者评价体系中,教育者需采集的实践成果证据可以是课程单元、课程计划、课程开发样例、需求分析、评估方案、数据分析等;教育者实践信息证据可以是教育者实践信息证据如家长与教师交流日志,学生或同事的反馈评价,学生和教师、教师和管理者之间复杂、协作、有意义的互动成果等。美国课程开发与监督委员会(简称ASCD)发布的教学框架(FFT)中, “计划与准备”的实践证据包括课程/单元学习计划,与家长沟通的记录(会议、电话日志、进度报告、班级契约、电子邮件、网站、信件、班级通讯等),项目描述,家长/学生调查,同伴观察记录,技术使用制品(演示文稿、网站、程序等),年度目标的反思与分析等。美國非营利性组织数字承诺推出的教师专业能力认证中,证据形式依据认证能力的差异采用了不同的证据组合,主要包括课程计划、课程录像、课堂观察记录、教学资源或工具、教师反思、学生作品或者是学生反思等。

结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涵与实践特征,本文提炼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中的教师实践行为,并对其可能产生的证据形式进行归类。依据证据产生的情景和环节,我们将证据分为设计文档、教师/学生的叙事性材料、过程性记录、课堂或活动实录/操作示范、作品分析/数据分析、作品/成果、评估模型/评估工具七个大类,如表1所示。

上述证据类型中,学生感想与反思、学生作品等证据类型要求,是一种体现为学生视角的证据选择方式。从本质上来看,教师教育能力提高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然而以往采用的纸质考试、绩效评估、问卷自查等教师评价方式,重点关注教师自身的观点、行为和表现。显然,有效的教师能力评价,有必要将学生发展的证据纳入考察范围。

(三)任务模型

证据是教师实践行为表现的成果,而任务则是推动教师在真实情景中产生具体成果的实践活动,为教师采集实践证据提供了真实情景和活动载体,典型任务所引发的教师行为表现及行为结果能够反映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水平和状况。

“标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五个维度是依循教师实践应用逻辑来划分的,隐含着教师在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类型: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跳出信息技术应用视野,我们可以从更为宏观的教育教学视角来审视教师日常的任务类型,例如有研究者认为,教师日常工作可分为六类任务:计划、开发与组织教学,即上课之前对课堂流程、模式以及评价等进行有效规划;班级管理与学生记录,即记录出勤情况、成绩等;学生行为管理,即应用规则和策略对课堂和学生进行管理;实施课堂教学,即根据计划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注意采用真实表扬、等待时间等有效的工具;评价学生学习,即衡量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以及履行专业义务,即满足学校、学区、州以及区域等的认证要求等。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情景包含两种情形: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两种情形下体现出的行为与绩效都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表征。结合已有的研究与评估实践,我们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性任务分为以下六大类:

1.开发性任务:依据教育教学活动需求选用、修改或自主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工具,以及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任务;

2.设计性任务:在信息化环境中或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的内容、环节、策略、资源等进行规划设计的任务;

3.实施性任务:根据设计方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采用恰当的策略和工具确保学生参与和活动实施成效的任务;

4.管理性任务:对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记录、跟踪和分析的任务;

5.评价性任务:根据活动目标对学生行为、成绩、作品成果以及活动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提供反馈支持的任务;

6.学习性任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参与听评课、专业社群、自主学习等各类专业发展活动,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任务。

不同的证据形式藉由不同的任务而产生,同时可观察与体现不同的能力,如图3所示。

上述从能力类型的确认到证据类型的选用再到任务类型的选择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推论过程,证据作为中介的作用明显,尽管与能力和任务之间均为多对多的对应关系,但由于相对有限与明确,因而能够较好地发挥任务设计的启发性和指导性的价值,同时也能有助于达成精准评估相应能力的目标。

还需说明,明确的任务设计虽然可以帮助评估者获得所期望的证据和数据,但也可能由于过于具体而限制教师的自主探究,而自主探究往往是激发教师自觉意识、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在确保任务的内容和核心要素等要求外,还必须为教师预留一定的探索空间,认可教师在既定任务下的多样化、自主性探索,保证能力与评估目标之间的张力。

三、开发要领:证据质量考量与评价标准设定

“能力模型一证据模型一任务模型”开发框架有助于厘清認证规范开发的基本思路,将意欲认证能力的要求初步勾勒出来,包括能力描述、证据类型以及任务类型,然而,倘若要发挥充分、有效地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与智慧、创新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微认证应用初衷,还应在开发过程中关注更多的要点以体现专业性和严谨度,包括有效表达认证要求、提升认证的外部信度、丰富启发和改进实践行为的内涵等,其中,证据质量考量与评价标准设定是证据模型构建同时也是认证规范开发中的两个要点:依据证据质量的差异优化证据类型选用、基于微认证的实践价值导向设定评估标准。

(一)证据的类型及其评估质量考量

如前所述,每一项能力可通过多种类型证据得到体现,但不同类型证据在说明某一项能力时可能匹配度和准确性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体现为证据的质量,即证据在考察教师某项能力时的充分性。证据形式的选择无疑将直接影响能力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始终有必要确认证据的资质:证据的相关性、可信度和效力。

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例,基于本文表1中的证据类型,参照更新的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我们对各类型证据的质量进行了排序,如图4所示。位于金字塔底端的证据类型为能力评估效力相对较低的事实性信息,以及容易复制模仿的材料;而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证据类型为能力评估效力相对较高的成果性信息,一般指向教育教学对象学生的成绩或实践成果,以及具有一定通用借鉴意义的分析评价模型或工具。

当然,上述证据形式的质量设定必须与具体能力特性进行匹配思考,质量往往是相对的,例如对教师设计与规划能力的评估,用设计文档就是一种较为合宜的证据形式;而对教师组织与管理能力而言,设计文档可能就不够充分,用未经剪辑的课堂实录有更高的信度。此外,任何一种证据在用于具体评估某项能力时,其视角仍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证据对教师能力进行评估判断。正如研究者在教师评价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所总结的那样: “教师评价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它应该利用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多种证据来源。没有一个证据来源能够为教师质量提供足够广泛和准确的洞察”。基于该理念,同时考虑认证任务的工作量,我们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认证体系中的每个能力点设计了2-3种证据形式要求,例如,在对“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能力的认证中,我们建议采用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师反思材料三种证据形式组合;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能力的认证中,我们同时运用了设计方案、微视频以及学生学习体会三种证据形式;而“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能力的认证中,教师需要提交学习活动方案、学生成果及点评以及教师反思材料。

(二)评价标准的意义及设定

教师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审核和展示等功能,可以促进教师自我教学效能的提高,并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为了达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指出问题、不足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评估目的,每一项证据的评价标准的核心要义并不在于将证据和教师进行分等评级,而重在体现其对教师实践活动与专业发展的启发性、引领性意义。教师通过评价标准的学习与理解,不仅可以强化对认证能力的认识,同时也能在个人实践成果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中发现不足,进而做出改进。

在设计评价标准时,要注意以下要点:首先,证据的评估标准要周全体现任务的核心要素,确保与能力描述相呼应,即隐含可观察的、重要的能力变量;其次,评价指标的选择要尽量考虑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如聚焦于重要的、可操作以及能够解释的一些实践要求;再次,尽量采用分级描述的方式,譬如分为优秀和合格进行指标的具体描述,通过不同等级的描述对比,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特定等级以及对应的表现,可以此为参照明确个人差距,进而确定改进实践、提高能力的支点;最后,标准的描述要通俗易懂,反映实践应用常态。例如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认证之“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认证规范中,针对该项能力要求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需求,我们提出了量规、量规设计与应用思路以及教师或学生反思三项任务,针对前两项任务,我们描述了优秀和合格两个等级作品的表现特征,整个认证规范如表2所示。

四、结语

能力评估是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能够直接發现教师的能力短板,继而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师发展需求、勾画和定义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在探索体现能力取向理念的微认证体系构建过程中,本研究针对认证规范开发难题,选择了整合教学行为和教学成果的基于证据的评价设计思路,具体为:吸纳“以证据为中心”的教育评价设计理念,将能力评估的焦点转向评估设计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继而构建了“能力模型一证据模型一任务模型”的开发框架,将能力表现、证据要求、实践任务、评价标准进行关联和系统思考。“以证据为中心”的微认证之认证规范设计与开发理念为设计能力取向的评估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参考,当然其应用需要依据认证领域及其特点进行调整与阐释,以准确而充分地反应评估需求和目标。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思考与完善微认证体系构建的相关议题。

*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面向教师培训变革的微认证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9YJC880092)研究成果。

作者:魏非 李树培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教学论文下一篇:年度公司工会工作总结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