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角度下高中英语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课标对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等级要求,这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应把学生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三者高度统一。文章在新课标的视野下,讨论文化、交际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并探讨了高中英语教师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及途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跨文化角度下高中英语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跨文化角度下高中英语论文 篇1:

话语分析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跨文化输入

摘 要:跨文化输入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目标。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依然不够重视,导致英语课堂呈现出语言输入过多而文化输入较少的现状,十分不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首先分析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输入的意义和原则,并从几个具体的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输入。

关键词:话语分析;高中英语;跨文化输入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一种语言能力,是对不同文化现象和文化特征的洞察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提升自身对于不同文化的敏感度,从而对不同文化体现出的差异,能够进行诠释和解决,加深对文化的认知能力。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输入的重要意义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之间并不冲突,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一方面来看,高中英语教学涉及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表达以及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能力。因此可以说,文化意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必要前提,想要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就要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放在首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输入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敏感度,从而使其在今后的应用中更加灵活地掌握语言应用的技巧。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合跨文化输入,有利于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本国的文化和文明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其他语言的文化时,就能够避免因为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而产生语言障碍。关注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思维感知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加丰富的传统风俗、行为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使学生从中体会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文化观。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输入的原则

(一)体现适合性的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输入时,要遵循适合性的原则,即能够体现出跨文化运用的具体价值和意义,适用于教材中语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在寻找与文化输入相关的资料时,考虑到资料的适用性,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提升跨文化输入教学的效率。

(二)体现实践性的原则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在进行跨文化语言的输入时,要注重跨文化输入的实践性。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与具体的应用实践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将课堂的主体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语言来表达自己和认知世界,从而在应用实践当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三)体现对比性的原则

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性要在两种语言的对比当中体现出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输入,教师可以通过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来加深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的认识。在进行文化的对比时,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面入手,保证跨文化输入的全面性。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就不同语言的国度在社会体制、日常行为习惯、社会文化风俗以及传统节日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尤其是在一些学生十分容易产生文化误解、形成文化误区的地方,教师要着重强调,从而减少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失误。

(四)体现多元化的原则

文化的应用在多个领域都有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体现多种文化领域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另外,在教学中跨文化输入还要注重文化的多元性渗透,这与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以及社会的文明程度都有关。在进行多元文化渗透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的差异性,而非将文化分为高低贵贱之类,英语文化的教学要保证公平和客观的态度, 教师要从自身约束做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化形式只存在差异而不分等级。

三、高中英语教材中跨文化材料的呈现方式

分析高中英语教材可知,当前的高中英语教材内容选材非常广泛,阅读内容的信息量很大,许多话题非常时尚,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在跨文化内容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词汇的引入方面,例如在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有关不同国家节日的词语在这一单元中有很多体现,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节日习俗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在文章的阅读理解方面,跨文化输入也有一定的体现,例如在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1 Cultural relics 一单元中,既体现了中国的名胜古迹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向学生拓展了不同国家的典型文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详细地向学生渗透不同文化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当然,从教材的整体来看,文化内容的设计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材中设计的中国文化信息的内容要远远少于西方文化,不利于教师在跨文化输入过程中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同时,阅读内容的文化题材在内容上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尤其对英美文化题材的内容偏重,与跨文化教学的多元性原则不符。

四、话语分析视角下高中英语跨文化输入的措施

(一)深入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是教师进行跨文化输入的重要载体,通过结合教材上的文化素材,教师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将跨文化输入教学引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细心地观察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感悟文章的文化内涵,展示不同于汉语思维的语言表达形式,使学生在學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渗透,增强自身对英语语言和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由于本单元主要讲了加拿大的自然资源和基本概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一些有关加拿大的文化艺术、民族风情、人文地理等资料,然后通过PPT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加拿大这个国家的文化特征。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跨文化输入,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相似的文化背景下自主参与文化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加强双语文化对比,增强文化敏感度

英语与汉语在许多用法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增强学生的敏感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英语与汉语的对比,这需要教师为学生系统性地总结一些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用法来加强英语的系统性教学。双语文化的对比,尤其是在一些涉及文化的词汇教学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景教学中十分必要,教师自身也要对这些具有差异性的语言的用法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这样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就能够更加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例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遇到具有文化性的词汇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词汇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同含义向学生解释。比如在英语中“horse”一词常常被用来形容“力气很大”,一些常见的短语如“as strong as a horse”以及“work as a horse”等都是取自此意。而在漢语文化中,想要借助某种动物来表示力气很大,我们经常会用“力大如牛”来借喻,这恰恰反映出在中西方的历史文化中,“马”和“牛”的历史作用是不同的。

又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谦逊是中国人所遵循的一种传统美德,这就导致大部分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的赞美时,总是会通过自我否认的方式来进行答复。而西方国家则不一样,当他们受到朋友的赞美时,通常会接受别人的表扬和赞美,并表现出直观的兴奋态度。可见,在英语文化输入教学中,通过中英文化的对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不同语言差异的敏感度,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素养,避免其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失误。

(三)注重文化背景讲解,结合教材开展活动

文化背景与词汇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词汇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重要作用。进行跨文化输入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词汇的文化背景,在讲授词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渗透与词汇相关的文化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基础的学习阶段就能够体会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内涵,最后通过日积月累来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除此之外,落实高中英语课堂的跨文化输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各种语言文化活动来增强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开展一个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搜集中西方的饮食习惯来进行讨论,并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西方饮食文化不断引入国内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输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于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高中英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跨文化输入教学,最终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宋丽.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J].才智,2018(25):160.

[2]高璟.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的加强措施[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5):118-120.

[3]王婧方.谈析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Z1):6-7.

[4]吴喜春.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8(16):90.

作者:邹婉云

跨文化角度下高中英语论文 篇2:

关于高中英语教师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思考

【摘要】新课标对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等级要求,这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应把学生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三者高度统一。文章在新课标的视野下,讨论文化、交际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并探讨了高中英语教师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及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师 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

一、前言

外语学习者从事跨文化交际活动时,交际双方是否具备共同知识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这种共同知识不仅指字、词、句、语法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交际双方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相加才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保障。2003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增进高中生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能力,并且对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等级要求[1]。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语言基本技能,更应该把这种学习和训练置于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之中,最终使学生获得社会交际能力。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高中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密切相关。为适应未来英语人才的需要,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应得到重视。

二、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人类诞生之刻,交际便也随之产生。贾玉新(1997)对交际做出如下定义: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讲,交际过程至少涉及到以下八种要素:信息源/行为源、编码、信息、渠道、信息接收者/反应者、译码、反应、反馈[2]。对于文化定义的界定,早在1953年Kroeber和Kluckhohn就164个文化定义进行了回顾和评论[3]。笔者更倾向于胡文仲(1999)提出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它既包含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囊括实物和器具[4]。对文化和交际的关系,W.B. Pearce (1994) 曾做出如下的阐述: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5],这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赞同。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贾玉新(1997)认为,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角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信息的编码、译码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在交际诸多的要素之中,有三个最为重要:发送者、接受者和经过编码的信息,而人是执行这些要素的主体。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B.D.Ruben指出,它是“具备一种与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为了实现其性格、目标及期望所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一种可以达到人的基本要求、满足其性格、实现其目标及期望的相对的能力。(转引自贾玉新,1997。)

三、加强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必要性及途径

二十一世纪是地球村时代,全球化的影响表现在文化方面则是多元文化的交织、融合。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已是必然趋势。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是整个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也提出要对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高中英语课程目标结构如图所示:

表 课程目标结构

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其中,明确规定了文化意识所囊括的范围: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以及意识和能力。再次,由于高考的压力使然,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文化教学没有足够重视,跨文化交际的教授便缺乏根基;同时,高中阶段的时间紧迫性和任务繁重性使教师不得不淡化一部分高考涉及较少的内容。这种情况下,语言能力显得比文化能力更重要,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Stern(1992)指出,外语教学中教授文化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积累文化知识,从而达到文化理解。至此,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和语言技能齐头并进,真正发挥了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功能[6]。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归纳以下几个主要途径来增强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能力。

(一)加强综合文化素质

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主要包含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以及社会规范的不同。思维方面,西方人是直线思维,在语言表达上开门见上、直抒胸臆;而东方人思维模式则是螺旋式,讲究含蓄、委婉。在跨文化交际中,准对某一问题,西方人语言风格为“Yes or No”,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赞同或反对。而东方人则附和居多,少有直接的判断,不会轻易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价值观念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上。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大都崇尚个人主义,有很强的个人意识,关注个体;东方国家主要信奉集体主义,重视集体的作用,集体至上。在社会规范方面,东西方文化则分别从属于各自的文化传统,囊括多个方面,包括社会习俗、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历史传统等。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重视双向文化交流的功能,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国际意识及视野,对国外文化理解并熟知,还要注意培养自身的本土意识,挖掘本土文化的价值,多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总的要求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修养,并对外来文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和扬弃贯通的能力。

(二)参与跨文化学习活动

首先,学校培训部门应重视对高中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是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培训。可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对教师采取集中与非集中结合的培训模式,对教师进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培训。这不仅增强教师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了教师跨文化教学的水平。其次,学校也可定期组织部分教师到西方国家进行参观学习,使其身临其境经历跨文化场景,从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再次,教师也可利用较为不受时空限制、便利的互联网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与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另外,教师可阅读大量关于文化的书籍,对英语国家以及本土的文化知识有全景式的认识,并能够对中英知识进行对比讲解。

(三)树立科研意识,多反思

广大高中英语教师要改变过去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教学脱节的现象,摆脱只埋头教学的“教书匠”形象,要逐步意识到研究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关系的重要性,树立一定的教学科研意识。此外,教师应积极探讨跨文化知识在外语教学上的应用研究,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导向,实现由教学型向科研型形象的转变,从而使跨文化教学趋向系统化。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要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勤于反思,不断剖析教学实践。一个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他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紧密相关。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也进一步表明反思的重要性:反思的结果表现为大量教学心得、教学建议的积累,凡此种种都可能成为很好的科研素材,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大有帮助,使教师受益匪浅。

四、结语

高中英语学习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的不可或缺的阶段,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必备条件是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充分的文化积累。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应把学生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三者高度统一。总而言之,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有多方渠道,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积极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并树立科研意识,以满足新时代高中外语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Stern, H. H.1983.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Pearce,W.B.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Making Social Worlds[M].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4.

[6]Stern, H.H. Issues and Options in Teaching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作者简介:

夏娜(1986-),女,河南商丘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夏娜

跨文化角度下高中英语论文 篇3: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高中英语教材探索

摘 要英语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达到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本文分析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模块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单元分布情况以及英语教材中文化信息的来源,提出改进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若干建议,以期对当前的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高中英语 教材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国交流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正如“Harms认为,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这是人类交际的第五个阶段。在他看来,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与语言的产生可以相提并论”[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特别指出要“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虽然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通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弱化跨文化教学的现象,其原因与我国现行考试制度和传统英语教学理念不无关系。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视野下对高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对于改进现行高中教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单元分布

内容是教材的基石,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斯托勒(Stoller)曾指出:“语言是内容学习的媒介,而内容则是语言学习和提高的资源。”[3]那么跨文化交际应包含什么样的内容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Porter和Samovar曾在一篇文章中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观点(包括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观)、语言过程(包括语言及思维模式)和非语言过程(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对于空间的使用)。[1]心理学家Michael Argyle增加了Porter和Samovar所没有提到的社会行为准则以及宗教观念,将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问题或困难分成六个方面:(1)语言,包括礼貌用语;(2)非语言交际,如面部表情的运用、手势、亲近度以及接触等;(3)社会行为准则,如赠送礼物以及饮食等;(4)家庭和同事关系以及不同团体之间的关系;(5)做事的动力和动机,如成功驱动力和维持面子;(6)思想观念,如源于宗教和政治的观念。[4]

本文基于Michael Argyle对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分类,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架构类目和编码。为了检验该类目体系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笔者进行了试编码,该类目体系太过宽泛,分布过于不均,影响分析结果,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笔者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将分析单位定为语言、非语言交际、社会行为准则、思想观念、国家人文历史介绍以及中外文化比较。此外,部分单元的跨文化交际内容涉及的分析单元不止一个,笔者对其进行了多次归类,如必修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既属于“中外文化比较”又可以将其归入“国家文化历史介绍”。其原因在于文化所包含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只有明显的倾向性而不具有明确的界线,当所选取材料倾向性不明显时,其归属就会多样化。对教材单元的编码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可知,“国家人文历史介绍”这一分析单位共有12个单元,所占百分比为57.14%,在所有六项内容中所占比例最高,“语言”、“非语言交际”、“思想观念”以及“中外文化比较”次之,均是2个单元,所占百分比为9.52%,而最少的就是“社会行为准则”,只有一个单元涉及,所占百分比为4.76%,为必修三第三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课文选用的是电影《百万英镑》中的两个场景片段,以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英国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面貌以及人所持有的价值观。另外,必修四选取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单元数量最多,必修二和必修三次之,必修一和必修五相对最少。因此,该套教材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在分布上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单元所涉及内容分布不均匀,以介绍性内容为基础,如必修一第五单元“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曼德拉作为南非民主领袖对世界的贡献,必修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对比介绍了中国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节日,必修三第五单元“Geography of Canada Multicultural society”对加拿大地理社会情况进行了介绍;第二,跨文化交际内容涉及范围较窄,“语言”、“非语言交际”、“思想观念”以及“中外文化比较”、“社会行为准则”的选材过少,与生活的联系不紧密,不够突出跨文化“交际”的特征,缺乏真实的语言场景和语言素材;第三,虽然每个模块都加入跨文化的内容,但是不同必修模块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比例差距较大,让学生产生学习断链,不能满足学生对文化学习的需求。

二、英语教材中文化信息来源分析

英语教材中文化信息的来源影响着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玫凯认为,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文化信息,从而有利于学习者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以及分享彼此文化。在英语教材中的文化信息来源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源文化,反映学习者本国文化;目的文化,反映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文化;国际文化,既不是源文化也不是目的文化,而是反映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的多种文化的特征。[7]目前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的25个单元中,涉及目的文化的主题单元共有8个,占总单元数的32%,源文化总共1个,为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该单元中的两篇课文均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占总单元数的4%,国际文化共有5个,分别为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必修四“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以及必修五“Unit 1 Great scientists”,占总单元数的20%。由此数据分析可知:第一,在这三种文化中,目的文化的比重最大,这说明该套教材十分强调融入目的语言文化,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习许多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文化;第二,源文化的比重最小,在该套教材中属于“弱势群体”,可见,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缺失”严重;第三,国际文化在教材中仅次于目的文化,说明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加入国际文化已经得到相应的重视,注重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的多种文化,扩大了文化知识面,但是涉及范围较为狭窄,对不同国家风土人情以及人物的介绍只是蜻蜓点水。

三、建议

学习英语不仅只是满足学习一种语言知识的需要,更多的是能让学习者掌握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参与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因此,英语教材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真实、最充实的资源,为学生的语言输入奠定良好基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在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改进提出如下建议。

1.英语教材所选内容应该能够升华主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根据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教书同时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需要体现这一思想,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技能,还能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实践精神。教材中选编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不是局限在蜻蜓点水地介绍国家人文历史,让学生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其所选择的文本应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够进一步升华,如必修四第三单元“A taste of English humor”中所选取的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幽默文化,在教师的指导下还可以引发学生关于中外幽默文化的比较,此外文中对卓别林的描写能让学生感受到大师的敬业精神,引起学生对自我品格的思考,也给予教师发挥的空间。

2.扩大选材主题,引入更多地体现跨文化交际真实场景的素材,突出“交际”二字

在上述分析中,每一册教材、大部分单元主题内容均侧重“介绍国家历史文化”,应用性不强,而像必修四的第四单元“Body Language”以及必修三第三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样的单元为数不多,中西文化对比、社会行为准则、非语言交际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容选择也较少,因此选择内容时,可以选择与家庭同事关系以及做事的动力和动机方面相关的题材,以便使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涵盖面更广,也使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学习,为更好地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跨文化”固然重要,但是更要突出“交际”二字。Stephen Tchudi和Stephen Lafer曾经说过:“最好的英语教学是经验性的,我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语言本身。”[7]因此,建议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增加真实场景中发生的对话,例如购物、订票、订房、询问等,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情境提供便利;也可以增加一些新闻报道、时评以及广告、应用文等真实语言材料,提供真实的文化信息,弱化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3.每一本教材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应有所平衡

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那么就需要让学生进入到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素材的世界里,每一册教材中不仅仅涉及相应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更多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地安排,让学生在每一册教材中都能获取充足的跨文化交际信息,满足他们对文化学习的需求以及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需求。

4.扩大英语教材中文化信息来源,尤其是源文化和国际文化

如今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其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鼓励不同国家的英语学习者能够进行文化和思想交流,而学习者对本国文化现象较为熟悉,却经常碍于语言的表达使得交流大打折扣,在教材中增加源文化素材,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源文化现象认识的同时,能够自如地用英语向外界介绍本国文化,达到双向交流的效果,丰富英语国际化的内涵,同时也可能引发学生比较目的文化和源文化的兴趣,在这样的文化对比中养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此外,教材需要体现具有多样性的国际文化。玫凯认为:在三种文化材料(源文化、目的文化和国际文化)中,最好的材料应该是用目的语写成的不同国际文化知识。[8]如必修四第四单元所选取的“Body Language”一文,将各国不同的身体语言用英语写在一篇文章中,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让学生在有限的材料中获取较多的跨文化交际信息,同时还可以将其应用于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此外,加入多样性的国际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整体意识,不至于割裂相互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全球化意识。

英语教材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其所选取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应能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或文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行主动思考,另一方面要更加突出“交际”的特征,增加真实的语言材料,还原真实的交际情境,平衡每一册教材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量。最后,注重体现文化的多样性特征,适当增加源文化的比例,避免因忽视源文化和过于重视目的文化而造成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因此,在跨文化视野下改进高中英语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Stoller E.Promoting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in a Content-

based Course[M]//J Crandall,D.Kaufman.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s. Alexandria,VA:TESOL,2002.109.

[4] Samovar L,Porter R, McDaniel 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5th ed[M].Cengage Learning,2010.31-44.

[5] 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6] Mckay,S.L.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7] Stephen Tchudi,Stephen Lafer.Interdisciplinary English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English to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J].The English Journal,1997(7):21-29.

[8] Mckay, S.L.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Implications for Cultural Materials in the Classroom[J].Tesol Journal. 2000(9).

【责任编辑 王 颖】

作者:郑燕 陈雪芬

上一篇:其中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镇财政所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