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

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 篇1

今年的《报告》涉及民生、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内容,作为一名学习国际经济贸易的大学生,首先将目光投向的是国家经济政策,这是大学两年来新形成的习惯,尤其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数据与国际贸易政策,据此感测今年经济形势;然后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包括就业率、教育改革、国家支持产业等方面;最后对于《报告》中的政府新的改革政策,特别是使用的新的一些词汇,例如大数据时代,加上新的改革政策,这些《报告》让报告成为以后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一、贸易经济新趋势

 “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扩展内陆沿边开放,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报告》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一路腾飞,中国已经是许多国家不可缺少的贸易贸易伙伴,在贸易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贸易大国”,但是,客观冷静地分析我国贸易的贸易特点就易得知,我国的贸易量是可观的,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机制还不够完善,这也说明在放大镜下看我国的贸易经济还是存在许多的薄弱环节,这也是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绕不过去的障碍。

要在国际市场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就要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首先,自贸区的核心是自由贸易,即在这个区域之间的相关贸易管理是相对宽松的,自由化程度高。跨到这个自由贸易区,就等于走到了国际市场。因而一个地方设立自贸区,将给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辐射和聚集效应。其次,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最后,上海自贸区很可能以“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离岸金融和航运服务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会促使上海成为继伦敦、鹿特丹之后另一大转口贸易港,对我国的外贸也将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 “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报告》 网络营销是新兴产业,与之互补品是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国人口众多,藏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未来不仅是一个出行,沟通更加方便高效,物流也将是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邮政业将在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改善的基础上,实现业务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占GDP比重超过0.6%,达到国际上同期同等收入国家水平。其中快递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比2010年翻三番。快递业是中国经济的“黑马”,这对于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也是一个新的契机。

二、大学生就业前景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未来一年的就业率可以说和往年不相上下,2013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但2014有毕业生有727万,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国家采取各种政策,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个问题的本质是除了大学生学习的技能与工作所需要技能的不对称,还有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我们能看到还有很多的基层工作招不到人,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让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经管类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但是我们从数据中能看到,上海自由贸易区是增加了经济类岗位的需要,但是没有解决多少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因为作为一个国际化的贸易区,需要的是高精尖人才,大学生无论是从专业知识还是职业素养都不能达到要求,也就是说,上海自由贸易区将会是又一层的“过滤网”。

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

对于政府的这一举措,我不持完全肯定态度。在我看来,虽然这是实行地区教育公平,让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方法,但是中国的教育的成本很大,就算是国家进行一系列的补助,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供读一个大学生仍然是不容易的,况且如今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这无形加重了家庭与学生的精神负担。再者,调查显示,很少的一部分的优秀农村大学生选择重返农村、建设贫困地区,很多都选择留在了大城市,所以这样的政策只是惠及贫困地区的少部分人。所以,除了这个政策,还应该加大中小学教育力度,用教育告诉他们科学知识,培养良好的习惯,身心健康的成长才是关键。

三、“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 “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

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报告》在《报告》中很少能看到专门提到某一个行业,这说明《报告》紧跟时代的发展斌企鹅明确的看到时代发展的趋势---“大数据时代”。作为“90后”的大学生移动通信工具以及电子设备是不可或缺的,不过是高档与低挡之分。我们已经习惯用网络,无论是学习娱乐生活,网络正在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眼下3G还没落下帷幕,4G就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电子通信换代速度已经超过了钱包鼓起来的速度,不过越来越快的速度深的大学生的心意。所以未来网络信息更好的服务于各行各业。

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 篇2

1. 研究背景

政府工作报告包含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发言和国内重大事件的报道。一方面,它总结了过去一年中国政府所做的工作,另一方面,规划未来一年的工作,包括政治,经济,卫生,外交等领域。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壮大,政府工作报告越来越受重视。然而,其英译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2. 研究方法

政治文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政治文件,包括政府领导的言论,公告及一些外交文件。另一种是政治小论文,涵盖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日常事务。这里我们将讨论官方文件,因为它们通常是由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相比政治小论文而言对翻译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权威的文献,因而在此被作为典型例子进行研究。本文我们将从功能翻译论角度对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进行研究,旨在为以后的翻译实践提供方法指导。

3. 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与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外国人也愈加希望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提出未来一年的计划,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过去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从德国功能翻译论出发,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系统分析。功能翻译论强调译文需与英语国家习俗,思维模式保持一致。

二、文献综述

功能翻译理论是对“等值”理论的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由德国的莱斯(K.Reiss),费米尔(H.J.Vermeer),诺德(ChristianeNord)等学者提出。该理论以“译文功能论”为中心。1971年创始人莱斯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直至1978年赞同其观点的另一位学者费米尔提出,作为一条总的原则,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1984年,费米尔在他和莱斯合作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一书中正式提出“译文功能论”这一概念。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而应该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与传统“等值观”相比,功能论有着明显的优势。如国内外许多知名学者所说,“等值观”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不同语言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对等”关系的假设上,而这种理论基础是经不起推敲的。就算语言间有相似之处,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终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翻译功能理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根据各种语境因素,最终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三、政府工作报告简析

3.1政府工作报告的定义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它由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撰写,内容上涉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动态和发展方向,汇集了各个领域专家的智慧。由于关乎国家大事,每字每句都经过了反复斟酌和思考。

3.2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

政府工作报告是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医疗,习俗等等。因此,译者需受过高等教育并具有丰富的知识,以便根据目标语的潜在意向及外国读者的需求进行翻译工作,处理文化差异造成的不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工作报告的译文质量,使其易于被外国人理解。另外,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一些具有中文特色的元素,比如用了很多四字词语,重复和平行结构。基于其重要性,译文应当简明,精炼。

四、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出发的翻译策略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来看,在不知道特定语境的情形下,译文没有所谓好与不好,合适与不合适之分。对译文优劣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充分解决了翻译所需解决的问题。为达到这个目标,译者可根据文本需要适当删减,增加,替换或重组原文的形式和信息。下面将介绍适用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策略。

4.1直译法

纽马克建议,在翻译一件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背景下所发生的事情时,我们应对其进行直译。例如,“一国两制”(one country,two systems),“希望工程”(Hope Project),“素质教育”(quality education),“和平共处五项原则”(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都是直译。由于频繁出现在报纸和其他各大媒体,它们已经被默认为固定的表达形式,严格忠实于文本原意。因此,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应采用固定的表达方式。

4.2意译法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词汇通常与背景知识密切相关,缺少具体文化背景知识不易于理解文本。原文读者需要借助一定的背景知识来了解文字所传达的意思,而目标语读者却可能不太了解这些背景知识。(金惠康,2003)这种情况下,直译可能会使语义混乱,不够连贯,不易于被目标语读者接收。

意译法通常用更多的词语来解释一个词或词组。比如,“西部开发”(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三讲”(needs to stress study,political awareness and integrity),“三步走战略”(the three strategies for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等等。这些例子遵循了功能翻译理论。

4.3增译法

所谓增译,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译文在句法和语言形式上符合汉语的习惯并使译文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保持一致,以达到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方面对等的目的。(Bassnett,susan,2004)这里的增加不是无中生有随意增加,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却有其意的一些部分。例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译文:Adhere to 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Note 1)and develop socialist democracy.Then in the end of the target text,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annotation:

Notel1--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are:to keep to the socialistroad and to uphold 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leadership by the Communist Party,and 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

(2).要以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译文:We must make effective efforts to resolve the outstandingissues in respect of the way of thinking,study and work of our Party,its style of leadership and its cadres'way of life and especially to prevent and overcome formalism and bureaucracy by acting on the principle of the“eight do’s”and“eight don'ts”

Note2---The“eight do’s”and“eight don’ts”are:1.Emancipate the mind and seek truth from facts;do not stick to old ways and make no progress.2.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do not copy mechanically or take to book worship.3.Keep close ties with the people;do not go in for formalism and bureaucracy.4.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do not act arbitrarily or stay feeble and lax.5.Abide by Party discipline;do not pursue liberalism.6.be honest and upright;do not abuse power for personal gains.7.Work hard;do not indulge in hedonism.8.Appoint people on their merits;do not resort to malpractice in personnel placement.

4.4严谨选词法

为了遵循功能翻译理论,译文需忠实于原文,尤其是原文所传递的政治含义。不能有任何程度的曲解。译者的主要目标是有效,准确地传递原文中所含有的信息。程镇球也持相似观点:“时刻确保传递政治文本的精确意义”(程镇球,2004)。例如:

(3)台湾问题The Taiwan question

(4)廉政建设Build a clean government

对于第一个短语,“问题”只能译成“question”,“problem”和“issue”都不太合适。“problem”往往指很严重的问题,而“issue”则是可以被每个人讨论的问题,放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件里略有不妥。第二个例子也是出于同种原因。

下面译文充分表达了汉语所包含的意义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译文: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to build a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五、结语

随着中国与外国交流日益频繁,政府工作报告也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它给外国人提供了了解中国的视角及我们赢得国际声望的机会。其英译工作对政治,社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概括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同时,作者将理论运用到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实践中,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提出了有效策略。然而,由于理论本身的局限及作者自身分析有限,本研究没能很综合地概括所有翻译应对策略,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作为译者,应该清晰了解原文所处的语境及旨在表达的目的,对政治,国家大事,外交政策等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将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作为维护我国利益的有效手段,促进国际交流与竞争。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形式,兼并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特点。当前研究政治文献翻译的案例很少,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研究则更少。另外,现存的研究也仅仅限于某一特定文献的特定方面并随之提出一系列翻译策略,鲜有文章将其与相关理论联系起来。文章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问题特征和语言特点,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审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旨在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提出合理的理论指导,找到较为理想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提高翻译的质量,促进国际更好交流。

关键词:政论文,政府工作报告,功能翻译理论,翻译

参考文献

[1]、Bassnett,susan.(2004).Translation studie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Nord,christiane.(2001).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陈小薇(Chen,Xiaowei).(2001).汉英翻译基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程镇球(Cheng,Zhenqiu).(2004).政治文献的翻译.中国翻译,第1期.

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 篇3

【关键词】丑小鸭 解读 自我认知 学生需要

在《丑小鸭》的教学实践中,鸭还是鹅,历来争议不休。基于道德说教,最为典型的一种观点是丑小鸭本来是丑小鸭,后来在逆境中挣扎,在困苦的磨炼中坚持不懈,努力进取,并相信自己,最后变成了白天鹅。另一种观点是丑小鸭本来就是白天鹅,但白天鹅也有走错路的时候,经受一番磨难后仍是白天鹅,白天鹅天生的高贵无法更改。但如果是第二种观点,岂不是要告诉孩子:你们都是白天鹅,即使现在在承受痛苦,结局总是好的。但无论怎样都会给孩子带来种种的“奇思妙想”。

在一次《丑小鸭》的公开课上,课将近结束的时候,教师问学生,学完此课后有什么感想。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道:“如果我是文中的丑小鸭,我不会逃离家,反正无论离不离开家,我都会变成白天鹅。虽然在家哥哥姐姐邻居们都欺负我,但还有鸭妈妈爱我呢,在外面一个亲人都没有,还要受很多苦……”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丑小鸭》最终要让学生领悟的难道不是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仍然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吗?

一、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一)教材编写者的误导

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丑小鸭》一文的课前导读部分这样写道:“作者笔下的这只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讽,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这一切缘于他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你我都能成为一只天鹅,你会成功的,不过有很长的路要走……”既然是“变成”,那么这个“变”就一定是质发生变化了,丑小鸭本身不是天鹅。但在注释部分这样写道:“丑小鸭原是一个不知来历、被遗忘在一棵牛蒡底下的天鹅蛋,一只母野鸭把他当成一只鸭蛋孵化出来。”从注释中可以看出,丑小鸭本来就是白天鹅,但在导读中为什么又说“变成”白天鹅呢?从这可知《丑小鸭》要告诉学生的应是:只要你是白天鹅,即使前面的成长道路艰险重重,你最终都是白天鹅,不会变成野鸭子。

《丑小鸭》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落了》等都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第一单元导语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会有小小的烦恼。这个单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由第一单元导语结合《丑小鸭》导读可知,《丑小鸭》要告诉我们的就变成了:我们本身都是天鹅,但天鹅也需要承受一定的苦难,这就是我们的成长经历。这样的结果,孩子们可以接受嗎?而现实生活中,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过有关如何面对困难的文章,因此对于这些会很熟悉,但学生的自我认知较为缺乏,如果用上面的说教教育孩子,显然难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再看北师大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丑小鸭》一文。在教师教学用书里,教师阅读提示部分这样写道:“人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美丽高贵也有被别人误会、嘲笑、冷落、抛弃的经历,也难免有孤单困苦的时候。但只要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天鹅就是天鹅,不是鸭子。”这也是把鸭子当成其本身就是白天鹅的。

文中“天鹅就是天鹅,不是鸭子”,但现实生活中,平凡的孩子经过努力就不能变成“白天鹅”了吗?著名女哲学家埃迪特·施泰因(Edith Stein)曾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程度决定他的价值。”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告诉孩子,天鹅无论遇到怎样的磨难都不会改变其高贵的命运,现实生活中那些平凡的鸭子就都要被否定了吗?

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丑小鸭》一文这样导读:“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苦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目的在于告诉孩子:“要正确认识问题,善于思考,正确对待自己。”

无论是鸭还是鹅,都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也没必要去原文中找答案,因为如果鸭子本身是鸭子,我们可以这样教育孩子:丑小鸭经过努力变成了白天鹅,但在北师大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丑小鸭》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它,谁都欺负它。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猫吓唬它。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伤心地离开了家。”以及后来的“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丑小鸭没有做出任何努力,只会默默流泪。他努力了吗?难道我们要告诉孩子:受委屈了,要选择忍气吞声,这就是所谓的努力吗?相类似的题材,我们在《棕色侠》中却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棕色侠》是一本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书,针对学校里普遍存在的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告诉孩子,面对别人的欺负,不能忍气吞声,要让自己变得勇敢坚强,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去解决。这种做法正是我们现在的孩子要学会的。在《丑小鸭》里显然不能告诉孩子遇到困难就出逃。

现在我们看一下,文本对安徒生写《丑小鸭》的真正意图的解读:《丑小鸭》是源自安徒生心灵深处的一种生命的律动,是安徒生青年时代的真实写照和人生理想。《丑小鸭》表现的不仅是安徒生本人的人生遭遇,同时也是他面临苦难时的一种人生态度:在苦难中学会忍耐、学会坚守,不放弃自己、不放弃追求,最终就一定会从苦难中突围,到达一种崭新的境界。而在改编后的课文中,我们只看到丑小鸭的坚守,看不到他的追求。但在原文中有句:“你们不了解我。”小鸭说。“我们不了解你?那么请问谁了解你呢?你决不会比猫儿和女主人更聪明吧——我先不提我自己。孩子,你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吧!你现在得到这些照顾,你应该感谢上帝。你现在到一个温暖的屋子里来,有了一些朋友,而且还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的东西,不是吗?不过你是一个废物,跟你在一起真不痛快。你可以相信我,我对你说这些不好听的话,完全是为了帮助你呀。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谁是你真正的朋友!请你注意学习生蛋,或者咪咪地叫,或者进出火花吧!”母鸡说。“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小鸭说。原文中小鸭经过“哥哥、姐姐的欺凌”“小鸟的讥笑”“猎狗的追赶”,在女主人家里最起码可以避免被冻死,但小鸭并没有满足,想到大世界去看看,这里可以看出丑小鸭的追求。但在改编后的文中一点也看不到。

(二)教师的“说教”思想

杜威说:“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往往教条化、理论化,常暗含一种对传授道德价值观的“继承”性,认为只要对孩子好,就是符合孩子需要,而忽视了与文本的对话,与原作者的对话,依据课标却往往把课标扭曲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孩子,要学会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孩子要学会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当学习者真正需要体会“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生命”和“学习作品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这些主题思想时,却被教师脱离文本地说教化了。

二、对教师的建议

(一)尊重学生对教材的多元解读。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

在这个被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多元文化教育也能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帮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以便发展自我并学会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而教材作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单一主题的教材不再能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教师要尊重孩子对教材的多元解读。教育不是一种外部学习的过程,而是在多方面外部形势影响下的一种精神转换器。丑小鸭因为自己的无能,被“小鸡”“火鸡”“猎狗”等欺负,被带到了很多地方,受到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很多折磨,才发现自己是白天鹅,如果丑小鸭能早点知道自己是白天鹅,也许就可以少受很多痛苦。我们要告诉孩子的不是“变成”而是“发现”,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特点,产生对自己的认知。在讲解《丑小鸭》时建议教师少讲,让孩子多悟,要多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当他们的纯真心灵、情感需要甚至无奈的心情,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情感需要以及无奈的心情产生共鸣的时候,自然会感悟到文章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并学会自我认知。著名女哲学家埃迪特·施泰因(Edith Stein)曾说,安徒生写《丑小鸭》的真正目的是教会孩子自我认知(self—knowled)。所以,在教授《丑小鸭》时教师可以这样设问:

①丑小鸭真的丑吗?丑小鸭是真的丑,还是只是跟别人不一样?

②故事中的丑小鸭离家后,发现困难重重,但没有选择回家。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回家吗?

③假如你就是这只“丑小鸭”,面对别人甚至自己亲人的欺辱、嘲笑、隔离、冷漠,你会选择逃避吗?

④如果你发现最后你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你心里会怎么想?

⑤如果你发现自己最后没有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你心里会怎么想?

⑥假如你的生活中有视力或肢体等身体障碍的人,你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基于上面的问题,让孩子自己联想,从而让孩子学会自我认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丑小鸭不是“丑”,而是与他人不一样。如果你是生活中的“丑小鸭”,那也没什么,只要努力追求梦想,总有成功的可能。即使最后变不成白天鹅,你仍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付出总有收获,只是每个人的收获不同罢了。如果你本是“白天鹅”,却被误会成了“丑小鸭”,那也没关系,就像在班级里,有些同学数学成绩很好,而英语总是学不会,要让这些同学明白,只要努力和坚守,英语成绩就有提升的可能;如果英语成绩实在提升不了,就做数学方面的“白天鹅”。这样的教学,既没有脱离文本,也没有脱离作者的初衷,符合课标要求的“向往美好的情境”等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生命的活力,培养了健康、乐观的品质以及耐性和毅力。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发现孩子的才能,帮助他实现自我认知的提升。而基于学生需求的《丑小鸭》也符合了教育的目的。注重孩子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有助于开启其思维模式,培养主动、好奇和探究的兴致与习惯,提升多方面的能力。

(二)深入了解学生,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认知

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早教等教育辅导机构的盛行,位于大城市的家庭,大多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无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往往把孩子送进辅导机构。而现存的辅导机构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孩子在最需要父母呵护的年龄阶段,却缺失了父母的爱。早教机构对孩子关注更多的是学习成绩与所谓的“特长”技能,即使关注孩子的生命与健康,也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而缺乏对孩子身心的真正了解,无法满足孩子的真正需求。正所谓“对孩子成绩的追求大于精神生活的建构”,致使处于富裕生活状态下的一代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出现“物质上富裕,而身心却处在冰山角落里”的现象。生活没有明确的方向,加上周围人过度地关心呵护,导致他们缺乏勇敢乐观的品质和自信心,缺乏良好的抗压能力,容易造成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全的状态,逐渐步入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

基于此现实,教师在教授《丑小鸭》时要教会孩子自我认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偏爱上课积极发言的孩子,而忽视课堂上的“沉默者”。上课不积极发言的孩子一样都是独特的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也让这些独特的生命受到同等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关注到每位孩子。一节课让每位孩子发言,也许是不可能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心中一定要有孩子,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更快地认识自我。看到两位孩子同时举手,教师可以这样做,一只手指示孩子发言,另一只手伸出大拇指给举手未发言的孩子,这样同一时间内关注到了两个孩子,让这些同样盛开的花朵同时得到爱心雨露的滋润。有的孩子一直不举手怎么办?教师就不管了?每位孩子都是最好的未来,教师的责任就是启发孩子全面成长。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爱那些‘不可爱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爱没有等级,那些‘不可爱的孩子身上一样有‘可爱之处,将他们引入‘我能行的大门,讓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不举手就不想发言,有的学生想发言,但勇气不足。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可以这样说:“有些同学没有发言,但从你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你们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老师还没有听到你们的想法,可以让老师也听听吗?”鼓励每位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融化每位孩子内心胆怯的坚冰,尽力关注到每个人。

印度的伟大诗人泰戈尔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每个孩子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而犯错正是他们的一种成长状态。严厉地批评只会增加孩子内心的迷茫与不解,老师需要用自己的爱去点燃孩子的爱。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生长除了指孩子能力的培养和成长外,更多的还指精神世界的建构,意在培养孩子健康的精神状态。好的老师不能只告诉孩子如何遵守纪律,还应该让孩子蕴育高贵的灵魂,需要留给孩子足够的生长的空间。

让人格塑造人格,让爱充满爱,让心灵影响心灵,让生命感染生命。

三、结束语

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 篇4

1.中国梦不是一个人的梦,是民族、国家整体的美好理想。A

A.正确B.错误

2.中国的梦就要有中国的特点,要有中国的(B),所以我们中国梦一定要讲到中国人自己的理想。

A民族主义、文化产业B民族性、文化性?

3.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A

A.正确B.错误

4.一个梦想诞生的时代,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出现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性的东西,就是(B)美丽的中国。

A美丽人生、美丽心灵B美丽的环境、美丽的世界

5.一个社会梦想的诞生,一个是美丽中国的诞生。这两个时代我们看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中国的(D)。

A冷战时期B南北朝时期C文艺复兴时期D分裂时期

6.“敬鬼神而远之”,这是谁提出来的?(B)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

7.中国文明的社会理想是整体性的一个是社会理想、一个是(C),这两个伟大的理想是在两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提出来的。

A美丽人生B美丽心灵C美丽中国D美丽世界

8.(D)是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人和自然环境特有的关系,因为十八大里面讲了一个生态强国。

A美丽人生B美丽心灵C美丽世界D美丽中国

9.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是(B)中国最穷困的时代,在中国心目中产生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代表一部分进步的力量追求这个梦想。

A19世纪B20世纪C21世纪

10.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时期叫文艺复兴。

A正确B错误?

11.中国人提出非常具体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就是在(C)提出来,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非常有特色,关于社会的中国梦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A老子的时代B孟子的时代C孔子的时代D庄子的时代

12.(B)这个概念自从诞生之后,就成为中国人思想当中、精神当中非常核心的价值观。

从符号学角度解读标志设计 篇5

如果一个标志没有展现出很好的使用效果,多半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设计师对标志制作技术了解不全面多数设计师能够设计出好看的标志,但是对于现实的技术实现不太了解,在电脑上设计图形时,没有考虑标志的媒介使用,以及不同环境下标志的再现方式,很多情况下使用方式的局限是需要设计师把控的,(比如,形象墙上标志使用什么材料,如何打光等,都会影响一个标志的使用效果)如何常见的媒介有:印刷喷绘使用纸张,塑料,金属等各种材质,几各种大型宣传活动的写真喷绘等)各种广告宣传使用(如报纸)网络媒体使用(互联网,电视等)实体制作使用(店面,门头,形象墙)很多客户不做企业VI而只作标志,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标志使用规范,客户毕竟不像设计师每天接触电脑,知道一些常见的文件格式及使用限制和要求,如果标志不给于使用说明,很多客户都会在使用上遇到问题,这时侯他们也许会对标志失望,认为这标志只是在纸上看上去好看,做成立体的就不好看了,当然从纸上转移到实体空间也需要视觉错觉的调整,但是多数情况是设计师没有给出很好使用指南所致。常见的问题还有,在网络上使用和纸张印刷的使用不同,客户如果仅仅认准一个文件,而到处使用同一格式和大小的标志文件,这问题就严重了,这个问题并非仅仅是从小分辨率的网络文件转到印刷中存在问题,反过来,适用于印刷的标志文件,并非缩小了就能有很好的网络效果,在缩放方式上,还有很多讲究,特别是那些相对细碎精致的标志,小面积的使用时这个问题相当严重。

2、客户对于设计文件的使用不能很好的把握没有一个客户老板会对该使用什么软件打开标志文件感兴趣,也没有几个负责设计宣传的公司职员,对设计软件掌握的很熟练,甚至包括一些专门负责设计制作作坊的设计师,也未必能知道这个标志该怎么处理,

设计软件和传达媒介日益增多,让设计文件日趋复杂,设计师必需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否则,你的标志会在这些复杂的过程中,被使用的面目全非。很多次我看到自己的设计的标志被使用的完全失去了美感,我就恨这些客户,糟蹋了我的设计,我也不能自豪得对另外的客户说这是我设计的标志,因为感觉实在是有失水准。任何设计师都不想遇到这种事情,但是仔细想想问题不在客户,而在设计师。

没用好,是设计师的责任,是设计师对于设计作品的控制不够所致,不要因为客户没有做VI就不该给予标志规范,不要以为客户都和设计师一样具备设计常识。如果这样想只会砸自己的招牌。不论一开始谈的设计价格是多少,只要答应就该保证自己设计的质量。无论客户在后期的交流过程种提出多少苛刻得要求,设计师都不该以牺牲自己设计作品的美感作为讨回公道的代价,这样很不值得。

我在一开始设计标志时对标志的使用把控也是远远不够的,后来在实际得操作后和不断研究不同媒介制作标志的方法和经验后,慢慢的掌握了一些设计制作的技术,要解决标志使用的问题,就制作一个《标志使用指南》手册给客户,如果客户要使用标志,让他按这个使用指南来,如果客户不想看,也要让他那给那些帮他制作和应用标志的人看,这样才能保证标志使用的美感,和有效性。

标志使用手册标志使用手册的制作,要注意几个简单得原则,如果查找很困难,就不叫指南了,下面以一个标志为例子,说明标志使用指南的每项目录都是在为哪些方面在做规范。

《湖北润禾农业标志使用手册》

目录:

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 篇6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众的审美心理也在发生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微妙变化,及时地捕捉这种变化,对大众审美心理进行一番客观的审视与分析,是促进电影艺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当务之急.根据文艺控制论的观点,电影艺术作为一种群体审美现象,它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懈地针对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相应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以求日趋完善.

作 者:薛媛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刊 名:美与时代(下半月) 英文刊名:BEAUTY & TIMES 年,卷(期):2004 “”(4) 分类号:B83 关键词: 

★ 步步惊心语录

★ 步步惊心读后感

★ 步步惊心经典语录

★ 步步惊心的语录

★ 步步惊心八福晋语录

★ 看《步步惊心》观后感800字

★ 步步惊心雷人语录

★ 步步惊心若曦四爷语录

★ 职场7宗心理罪

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文本 篇7

俗语说“一 方水土养 一方人”, 所以一个人成长的环境、经历等在人的性格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样一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它在反映作家所生活的时代的时候或多或少带着作家个人的人生体验, 同样也表现作家某个方面的特点, 比如在中国文坛上以思想的深度见长的鲁迅由于童年奔波于药铺和当铺之间看遍了世人的冷眼的经历,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总爱表现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像《孔乙己》中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像《药》中看客的冷漠麻木不仁,像《祝福中众人对 祥林嫂不 幸遭遇的 追问,像《纪念刘和珍君》中庸人的健忘, 这些在鲁迅的作品中始终如一地出现着, 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人童年的经历在人心灵深处打下的烙印有多深刻; 同样鲁迅差点成了一位医生, 所以在他用文章来唤醒沉睡的庸人的时候,看到的总是庸人的“疾病”,他在用一个医生的眼光, 拿着手术刀一样的笔瞅准了“庸人”肉体上思想上的病理, 揭其病因并进而指出治病的良策来。在《纪念刘和珍君》里他告诉我们“庸人”爱忘事,所以我们要拒绝遗忘,要记住流血牺牲的的方式代价太大收效甚微;在《孔乙己》里他告诉我们没有了孔乙己的人们生活照样,意思是说庸人照样麻木冷漠照样快活照样愚昧地活着;在《祝福》里他告诉我们祥林嫂的真实的痛苦只能变为别人哈哈地一笑,在《药》里他告诉我们有理想有追求的改革者精神界的战士夏瑜真诚的努力和崇高的牺牲在被“庸人”的不理解过程中变成一个“发了疯了”的惊叹。所有这些和鲁迅的童年经历和学医的生涯有关,所以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一个作家以及他的文风和人格。再说说沈从文,湖南凤凰的美好自然环境濡染了沈从文的个性,使他像一个画家一样用他的手中的彩笔描画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表现在具有画家眼光的他的笔下则充满对理想浪漫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形成对他当时所处的都市中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和自然人性的丧失的烛照。

比如我们学习了《荆轲刺秦王》中的一个细节“箕踞而骂”,而这个细节中潜藏的历史文化信息比较丰富, 涉及到古代的服装发展史和古代的礼仪制度, 我们进行假设就可得到很多信息, 如开裆裤是在东汉以后才有的, 荆轲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年, 那时男士穿的裤子类似于现在女性穿的筒裙,所以古人是要席地而坐的,如果箕踞着坐是会很不雅观的,但荆轲的“箕踞而坐”表现的是他的愤怒和刺秦不成的无可奈何,英雄用最后的一个举止表现他对强秦的抗争。

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弥漫的宁静祥和的氛围源自于作家所倡导的“静的文学”主张,所以他将依依惜别之情化作“无声的笙箫”让人伤感而不哀怨,而这种审美基调又源自于中国传统的“哀而不伤”的审美原则。同样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解读其他的诗歌,比如戴望舒的《雨巷》等诗歌, 可以解读其中的一个意象和这个意象所潜藏的文化内涵,如丁香,它和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松、梅、竹、兰等意象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基因, 这种基因沉淀到诗人的审美原则中表现为怎样的一种情愫。

又《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作者 都描摹了 人物的音 容笑貌, 但由于作家的手法相同或不同所表现的人物各具情态, 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看看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如可以用白描手法,可以用细节表现法,也可以概括写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 来表现人 物的精神 风貌, 尤其是概括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这种方法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咏雪》的 故事 ,还有《周处 杀敌》的故事,都是用生活中一件小事一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散文拓展到小说, 掌握了描摹人物的方法。

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 篇8

【摘 要】“幽默”是外来词,它的含义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是:“言谈举止诙谐风趣而意味深长的。”据《辞海》的解释是:“言语或举动生动有趣而含义较深。”语言的幽默,即是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幽默。而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利用H.P.Grice的合作原则对英语言语会话幽默进行实例分析,进而促进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欣赏。

【关键词】幽默;言语会话;合作原则;四准则的违背

1.H. P. Grice的合作原则

格赖斯(H.P.Grice),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在《逻辑与会话》(1975)一文中指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似乎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这一对话双方共同遵循着的原则就被称为“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为了进一步说明合作原则,Grice又引入了下面四条准则:(1)量的准则:l)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2)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l)避免晦涩;2)避免歧义;3)简练(避免哆嗦);4)井井有条。

简单地说,这些准则规定了会话者应该采用最有效、最合理、最合作的说话方式。人们在言谈中通常是遵循这些准则的,因为我们都期望对话是有价值、有关联的真话。如:问“你什么时候去机场”,答“明天早上6点”,那么这就符合合作原则,给出了问话人希望了解的信息。但实际交流中,当交谈者违反了一个或几个会话准则时,交流的功效受到了影响,说话者想要达到的意愿与他所说的话产生的实际效果发生了差异,就会产生幽默。下文讲主要从四准则的违背方面通过实例来解读英语的言语幽默。

2.幽默

“幽默”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是一个生理学术语,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它走进了生活领域,用来泛指一个人的性情与气质。“幽默”来到中国是在“五四”运动稍后,林语堂先生取音意结合的方式将英文中的humor译为“幽默”。从广义上讲,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能引人发笑或使人感到有趣的东西就叫作幽默,如某些话语、动作、面部表情等。但由于人们交际活动主要是依赖言语进行的,所以幽默多产生于话语中。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幽默给人的情趣感受亦各不相同,都会因给听读者以奇特的艺术享受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语言幽默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纯文学幽默、情景幽默以及言语会话幽默。人们的交际活动主要是依赖言语进行的,幽默多产生于话语中,因而言语会话幽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3.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

在多数日常会话中,人们总是恪守合作准则及四准则,但有时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故意违反上述某一条或某几条准则,因此,许多幽默就是由于说话者违反Grice合作原则而产生的。

3.1违反“量的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1)Conversation between two men: “1 understand you had an argument with your wife. How did it end up?” “0h,she came crawling to me on her hands and knees.”“Is that so? What did she say? ” “She said,‘come out from under the bed and fight like a man!”

刚开始,当朋友问到他和妻子吵架的结果时,他说他的妻子向他爬过来。为了不暴露出他懦弱的表现,他有意不提自己藏在床下的事实,即他故意违反了“量的准则”。听到这里,其朋友还以为是他的妻子认输了。最后直到他转述妻子的话时,朋友才明白原来他妻子爬向他,是为了把他从床下揪出来。

3.2违反“质的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2) Buyer: Are these four pairs of pigeons very good?

Salesman: Really. They all fly back soon after they are sold.

四准则中“质的准则”规定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在这则幽默对话中,当顾客问卖家鸽子好不好时,其实顾客是想知道这鸽子的健康状况有无问题,但卖家的回答很出人意料,但是顾客听了之后接着就明白这些鸽子并不适合购买。其实如果这则对话发生在朋友间的话,也没什么,但是在顾客和卖家之间,所以就产生了会话含义。

3.3 违反“关系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会话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要求会话双方所说的话都要与话题相关,即说话要切题。如违反这一准则,一方在“说东”,另一方却在“道西”,或一方所答非另一方之所问,交际势必难以正常进行,还往往引出滑稽可笑的结果。

(3) The professor r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 “Gentleman, 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ar!”

“Gentleman,order!”在不同的语境之下具有不同的含义,这一则对话的具体语境是课堂,老师要求学生安静下来。从“关系准则”来看,学生应该听从老师的安排,但是对话中的学生并没有这么做,因此他们的回答中就蕴涵了会话含义:学生故意曲解老师的意思,故意不听从老师的安排。分析至此,其幽默的意味变凸显出来。

3.4 违反“方式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要避免晦涩,简要明了,避免歧义,说话有条理。而幽默常常产生于说话人对方式准则的故意违反。

(4) a. Miss X sang “Home sweet home”.

b. Miss X produced a series of sounds that corresponded closely with the score of “Home sweet home”.

“方式准则”要求简练,避免罗嗦,这两句话实际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第二句话明显要比前句啰唆很多,由此其会话含义也就产生了,即Miss X 唱歌实在令常人难以恭维。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运用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及四准则对言语幽默做了探索。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言语幽默的产生与语境密不可分,在一定语境下,幽默中的角色不但可以在违反合作原则和准则的情况下创造出幽默效果,同时可以在遵守合作原则和准则的情况下营造出幽默的气氛。由于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或者说弦外之音,正是幽默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 Gillian Brown. George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Stephen C. Levinson. Pragmatics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何兆雄.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 篇9

安乐哲与郝大维的<中庸>英译本对于揭示该著作所蕴含的整体性的和动态的`世界观极具深意.通过用过程语言来诠释<中庸>,以取代以往译者使用的实体语言,<中庸>的核心命题,即将人作为与天地参的宇宙共创者卓立起来的意图,才能充分地展现在英文读者面前.然而,安乐哲与郝大维对形上学的强调,却也遮蔽了<中庸>里一个重要的层面--功夫指导的层面.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通过讨论安乐哲与郝大维对<中庸>的核心概念“中”、“庸”和“诚”的翻译,来说明其对他们的诠释的保留,然后说明,虽然他们的译著未能揭示这一功夫的层面,却为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作 者:倪培民 NI Pei-min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刊 名:求是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SEEKING TRUTH年,卷(期):200532(2)分类号:B222.1关键词:中庸 诚 功夫 过程 实体

★ 《宿建德江》孟浩然

★ 宿建德江翻译

★ 宿建德江孟浩然

★ 宿建德江古诗

★ 宿建德江孟浩然

★ 宿建德江 古诗

★ 宿建德江孟浩然赏析

★ 宿建德江翻译赏析

★ 宿建德江古诗意思

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 篇10

李家律师辩护人辩护词主要内容 一.非法证据排除

被告方律师认为此案存在非法引供、诱供、逼供行为,因而被告方律师认为李某等证言失实,请求证据排除。

二.杨某某陈述的真实性存在重大疑问

对于杨女士的身份,被告方律师质疑她使用假名。她本人对是否是处女供词也前后不一。她受伤的照片中,事发三天后面部仍有“明显鲜红”,被质疑是“新伤”。她在进入湖北大厦大厅未呼救,而且体内无李某的精子。

李某律师的辩词中称:“杨女士矛盾的陈述,我们不难看出其屡次在公安机关作出虚假的陈述,且体现出了严重的变态心理。而根据其所做的妇科检查也进一步揭穿了其陈述的虚假性,并间接地证明了未婚独身的杨女士有着复杂的夜生活、性生活。

三.证据矛盾无法排除,杨某某无法自圆其说酿造冤案

在杨女士的证词中,对事实的描述存在矛盾,而且也其他人的证言有冲突,因此,被告律师怀疑她“蒙骗了公安机关”。

四.关于本案的其他想法

被告人律师最后表示,早前已发生过特殊职业女性利用手段设局敲诈,本案证据薄弱,若被告人被认定为强奸罪,就等于赋予了所有妇女币不论目的、不计后果的来决定男性是否构成强奸的权利。

专业解读李某律师辩护词

总的来讲,辩护词就是辩护词,写无罪辩护意见,这让法官觉得你不专业,情绪化从专业眼光看目录也有问题。不专业体现在:首先,辩护词没有必要设置目录;其次,辩护词要点应按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能够排除合理怀疑以及法律适用、处理意见设置,也就是说围绕与定罪量刑有关的焦点问题展开;第三,应针对公诉词设置,有针对性地对公诉词进行反驳,避免造成关公战秦琼的局面,应该说,辩护人辩护词的要点设置脱离了这样的要求。

解读第一部分:非法证据排除

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法庭已经裁定本案没有非法证据。辩护词再谈这个问题,审判长也应该制止,提醒他已经裁决的问题不要再讨论。

解读第二部分:杨女士陈述的真实性存在重大疑问

杨某某顶多虚假陈述,意图陷害他人,但她本身不能酿造什么冤案,她没有决定权。前面第一部分属于质证意见的重复,也就是说他这一份也不是很专业。单就质证意见而言,也是混乱的,并没有说明侦查部门在取证中究竟有哪些违法的地方,只说供词与事实不符。供词本身就说明事实,哪有脱离证据的事实。而且,没有只有逼供诱供一说,没有引供一说。我不明白,辩护人为什么总创造一些非专业词,你专业人员总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词,这就不应该了。

而第二部分又出现客观证据的说法,没有这样的说法。而且,称杨为“所谓的被害人”也应该制止。杨某某在本案中的称谓就是被害人,这是法律用语,不能随意称呼,犹如不能称呼被告人为所谓的被告,称呼证人为所谓的证人,称呼公诉人为所谓的公诉人。

质疑杨某某真实身份意义不大

杨某某身份如何,与其是否被强奸没有关联性。李家律师意图说明,杨某某从事不正当职业,这个没有很大意义,对说明后来杨某自愿与被告人发生性行为帮助不大。

重点应放在杨某某的虚假陈述

辩护词中杨某某陈述虚假很重要,那么重点就应该放在杨某某的陈述哪些虚假,并提供反证而不是指责被害人品格。靠这样的逻辑证明被害人陈述虚假,以及被害人人品有问题,从事不正当职业,以此类推她说什么都不可信,这要被制止的。在美国的交叉询问中,公诉人要提反对,法官要警告。

指出了杨某某的陈述虚假的地方,主要是关于是否处女的问题,这个能够说明,杨确实做过虚假陈述,可以提请法庭对杨某某的陈述慎重对待,因为她在本案陈述中确实存在虚假陈述情况,这不属于攻击品格。但是,这不能说明杨某某其他陈述就是虚假的,但确实应该慎重对待。

辩护人攻击被害人伤情鉴定有意义

公诉人提交了被害人被殴打的伤情鉴定,辩护人攻击这个,有意义,但不会有效果,一般说来,质疑鉴定结论都不会有效果。

解读第三部分:证据矛盾无法排除,杨某某无法自圆其说酿造冤案

通过第二部分可以知道公诉人提交了带有精斑的内衣内裤等物证。证据链体系上已经完整,就是真实性问题了。这部分,辩护人再提出怀疑,这是对的。尤其是关于为什么不逃跑,不呼救,有一定合理性。但有证据指出存在暴力,这帮倒忙了。这恰好说明被害人是不愿意的,这也符合强奸案件被害人的正常心理。她不愿意,然后被强迫了,当然要保留证据以为后来的控告做准备。

当然,被害人解释这是在其他人提醒下做的,也是符合情理的,属于经验问题,但说明了她的心态。

最后一个要点透露,似乎内衣内裤内没有检验出精液、辩护人说应该能,但他最好提供专家证人,而不是他一个非专业人士说的。我不明白,内衣内裤怎么没有检验出精液,这样,公诉人提交它们意义何在呢?除非内衣内裤被撕破了,说明了强迫、反抗的过程。我没有看到辩护人提到的颠覆性证据,既然有颠覆性证据,怎么在法庭辩论中完全没有提及呢?

通过前面关于证据或者事实部分的辩护,没有看到辩护人提及了哪些证据。

总体说,关于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辩护是散乱的、欠缺说服力的,辩护词没有对法律适用发表观点,更没有明确提出定罪量刑意见。比如,你认为被告人无罪,应提出如何处理,无罪处理有两种情况,直接认定无罪,判决无罪或者证据不足,指控不能成立,这是有区别的。

对辩护词整体评价

凤凰娱乐问:以您专业的角度,给李家的律师打多少分?他们的表现是什么水平? 答:我不应该脱离具体问题评价其他律师,但是我要说,我在大学教律师实务,如果我的学生写出这样的辩护词,我可能给不及格。如果我们把它当做学生考试提交的考卷,我的评语是,辩护词至少有3个问题: 1.格式不对

题目应以辩护词称谓,不应有多余词汇。2.缺乏要点

内容应包括关于证据的评述、尤其围绕证据证明力展开,对已经被法庭裁决的问题不要再讨论。

然后是法律适用,本案中应围绕强奸犯罪构成要件展开,论述性行为不违反被害人意愿或没有证据充分证明被告人采取了暴力、胁迫或其他强迫发生性行为的行为,犯罪构成要件欠缺主要要件,最后是对案件处理的建议,到底请求判决无罪,哪种无罪?还是建议从轻,减轻处理?要明确,具体,至于对被害人如何处理,不是重点,或者根本不需要提及,你是来辩护的,不是来控告的。可以说,这份辩护词,内容不完备,或者说欠缺要点,三个要点,该辩护词只说了一个,不说你这一个论述如何,其他两个没有,你就不及格了。

3.用语不规范

使用冤案,引供、所谓的、等等词汇,尤其冤案一词,不能使用。案件正在审理,不能给正在解决的问题下结论,那样,法官非常反感,犹如,公诉人不能称被告人为罪犯,犯罪人。更不能说被害人品德有问题,什么社会闲杂人员,这会引起众怒,这样措辞不谨慎,而且没有必要。

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 篇11

反思一:“苏格拉底之死是可避免的,为何选择死”

若苏氏早点离开雅典,也就没有后来的死刑判决。当时的雅典法律规定任何成年公民,在认清雅典政治组织和法律性质后,若有不满,可以带着自己的财产自由离开。如果苏氏对雅典真的是恨之切,完全可以离开雅典;在他因 “腐蚀青年”和“亵渎神灵”两条罪状被判处死刑之后,也有机会选择逃亡,而且众多朋友和弟子已经安排好让他越狱,并准备好一大笔钱。据史书记载,很多急切判处他死刑的人并不是真心想让他死,只是想教训这个喋喋不休的人,因为他批评人的方式总是绵里藏针:“他不直指人家的错处,而且态度很谦和,像是毫无成见,只是一步步向你请教,结果你的错误自己暴露出来,这种情形是最为狼狈难堪的”。苏格拉底对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日益不满,但没有离开雅典,实际上就是默认个人与城邦之间的契约关系。他也没有屈服于陪审团:倘若他愿意装可怜的话,或许陪审员不会判他死刑,因为雅典法庭上允许这么做,也经常这么做。更令人不解的是在死刑判决之后,他也没有选择逃亡,而是坦然选择了死。

死刑执行前,好友克力同曾劝苏格拉底抓紧逃亡,而他却认为假定他准备从这里逃走,雅典的法律就会来这样质问他:“苏格拉底,你打算干什么?你想采取行动来破坏我们的法律,损害我们的国家,难道能否认吗?如果一个城邦已公开的法律判决没有它的威慑力,可以为私人随意取消和破坏,你以为这个城邦还能继续生存而不被推翻吗?”以上内容记载在柏拉图著作《克力同篇》,其副标题很有意思——“兼论义务—伦理”,可见城邦是靠一系列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契约组成。苏格拉底一生除了三次服兵役外一直生活在雅典,享受了雅典公民权和悠闲的生活,还不停与人探讨着各种哲学问题。权利已经享用,现在的问题是要用生命履行公民对城邦的义务。历史就是这么吊诡,他活着并没有促进社会正义,而他的死却暗合了他对正义的认知。苏格拉底虽针砭民主政治的弊端,却用接受不公的判决来践行对民主程序的尊重和法律精神的信仰。这对西方影响深远:2000年美国大选,小布什凭借在佛罗里达的争议选票以选举人票271︰266票微弱优势胜过戈尔,但是普选票上戈尔多了50多万张。戈尔虽不满,但“为了我们人民的团结与民主的力量,我作出让步”,接受选举结果——因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是间接选举,由选举人票产生,而非普选票。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宪法大体上保持了200多年的稳定性,而20世纪中国出现了17部宪法,也许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对民主规则与宪法精神的尊重上吧!

反思二:当自由与民主发生冲突时,何为正义?

“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自古希腊以来困扰西方的一个政治命题,即自由和民主的关系——正义到底是基于个人自由还是多数人民主。我们必须首先来界定“自由”和“民主”这两个观念,自由是个体概念,强调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如“天赋人权”;民主是群体概念,强调基于多数人形成的国家权力至上性,如“人民主权”。这两个观念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张力。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恐怖主义就是“苏格拉底之死”的现代版:罗伯斯庇尔说“法律就是人民的意志,而我们就是人民”,当以人民公意(民主)乱判死刑。据统计,在共和元年有3.5万人被处决,其中有85%的人只是不同政见而非反革命,这就不仅清除了精神自由,连生命自由也要剥夺。人类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几年前的美洲大陆就给人提供了平衡自由与民主之间张力的一种方法。美国学者罗尔斯探讨正义论时,提出一个词典式排序问题,他认为自由先于民主,因为自由是先验的(与生俱来的),而基于民主的公共权力是个人让渡的,是后天的,并进一步提出他的正义观:第一原则是自由,第二原则是机会平等(民主);两者相互冲突时,第一原则高于第二原则。虽然罗尔斯讨论的理论处于纯粹状态,但对认识古希腊与现代西方的差别有很大启示。

透过“苏格拉底之死”,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和多数人的偏见,还应该看到苏格拉底对民主法制的尊重以及对社会正义的追索。作为高中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内容和反思既成定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并改进教学。

从媒介语言的角度解读网络论坛 篇12

关键词:网络论坛,媒介语言,草根性,地方性,互动性,裂变性

数以亿计的网民在利用网络论坛进行个人表达和公共讨论时,网络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形式。于是,网络论坛中出现了不同于现实社会人际交流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同于报纸和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介的语言,如“给力”、“美眉”等,可以称之为“网络论坛语言”。网络论坛语言具有草根性、互动性、地方性和裂变性四大特点,这些特点改变了语言的使用和传播方式,扩大了网络论坛中人际交往的范围,增强网民间交流的主动性,这些特点提高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效率。

一、网络论坛语言的草根性

网络论坛语言的草根性主要体现在网络论坛使用者社会身份的草根性上。这些网民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聚集在网络论坛中。草根一族个人势力较弱,但是数量众多,工作时奔赴田间工厂一线,闲暇时长期活跃在网络论坛中。他们用所在群体特有的媒介语言交流互动,形成了特定思想和表达方式,不仅能将朴素又口语化较浓的民间表达带入网络论坛中,也能根据社会经历和现实生活创造出特有的语言表达,流行在网络论坛。他们多元化的语言文字大多跟日常的平凡生活有关,表达方式不太正规,甚至存在着许多语法上的错误,但由于近年草根文化的异军突起,部分“草根语言”约定俗成,由此在网上乃至现实生活中流行开来。

如天涯社区发帖《2012网络流行语——莫名其妙的流行》[1],评选2012年网络流行语,参加投票总人数为-1218人。其中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以731票高居榜首,当选年度流行度最高的网络语言。“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来源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剧中,神探狄仁杰大人胸有成竹的事情却总是喜欢问问下属,而李元芳的回答也固定化,“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

在各大网站论坛上,不管是什么样的内容,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引得网友们哗然不已!这种无厘头式的问候方式,为何会如此之红呢?不管是“元芳,你怎么看?”,还是以前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等网络热词,首先反映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网友调侃的心理特征。这些网络热词,其实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结构新奇、内容空洞,甚至可以说,它是无厘头的。这些词汇,它并没有一个很深的内涵,网友喜欢它们,第一个感觉就是好玩、有趣。同时也正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内涵,就可以让我们任意赋予它含义。当觉得有趣并加以相互传播以后,就产生了一种社会心理学上的“从众心理”,你说、我说、大家说,导致它变成了一种流行词汇,给了很多网友一种心理附着力。

紧接着,其它流行的网络论坛语言依次为:“你幸福吗?”——央视外场记者突如其来采访各色人群,收罗各行各业回答,该新闻最大亮点,就是把严肃的新闻话题做成了一出娱乐大戏;“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食品质量问题依然让人胆寒,在中日钓鱼岛争端升级的时候,反日游行示威之中出现了不少愤青砸日系汽车,很多理性的网友用这句话批评少数人不理智的行为;“我可以说脏话吗?”——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多跌少,有车族“喜迎”油价上涨,却有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愤怒;“2012皮鞋很忙”—酸奶、胶囊、果冻都是旧皮鞋的下脚料,每个人都有一双旧皮鞋,每个人都可能会和酸奶、胶囊打交道,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愤怒;“屌丝系列”——白富美、高富帅、屌丝、女汉子,这些人群都有其显著特点,网友将社会阶层重新划分,并且自行归队;“表哥房叔”——周久耕倒在“九五至尊”香烟,杨达才戴着一块名表倒在灾难现场。这些都是草根语言的典型代表,表达了底层百姓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网络论坛语言的草根性改变着传统话语权力中社会精英的主体霸权地位,有利于话语权力的“传播赋权”[2]。这些语言来自民间,集中了网民的智慧,表现力很强。这种语言即使不可能真正颠覆话语霸权,但至少可以对其构成挑战,消解精英文化的同时,使得媒介语言的传播不再是简单和程序化的自上而下的过程。

二、网络论坛语言的互动性

网络论坛语言在频繁使用中,由于互动性强,广泛流行开来。网络论坛使用者作为受众,是相关的社会成员,他们接收到信息之后,出于一定的心理需求和人际关系的考虑会向他人转述这些信息[3]。天涯论坛、强国社区、汉网社区等等,都有“发帖”、“回复”、“分享”这些功能,网络论坛使用者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语言向网友转述。在公共领域中,他们这样做也许是出于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国计民生畅所欲言,也许是为了与他人分享网络论坛语言带来的感官舒畅,也许是为了通过与他人交换意见来证实自己的判断,也许只是为了通过闲谈打发无聊的时光。

2013年8月,强国社区发帖讨论教育问题,标题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们的教育在造庸人?3天之内,这个帖子引发17918位网友围观,一共有75个跟帖。

当前哪些教育问题是您最关心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如此升学口号背后的教育理念如何转变?对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您的切身感受是怎样的?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家庭、社会都应承担怎样的责任?您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的是?面对网友,强国社区连发五问。有网友回复“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志不强者智不达”,强调志趣的重要性;有网友回复“学子强则国强,学子弱国将必弱”,强调学子成败对国家强盛的重要性;还有网友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反思现今不能大师辈出的原因;也有网友跟帖“教育不仅仅需要拼命学,还需要能够接受社会考验,拥有独立人格,对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能有用。”

在讨论中,强国社区不仅在主帖中附有小型问卷供网友填写,还设置“赞”和“拍砖”给网友直接表明立场的机会,另设有“回复”、“推荐”、“订阅”和“投诉”4个互动选择。网友选择“回复”,形成子帖之后,其他网友还可以针对子帖任意选择“回复”、“推荐”、“订阅”和“投诉”。同时,论坛还提供技术支持,可以将“回复”后的帖子,分享到“人人网”、“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网”等其它互动平台上。

由此可见,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中的公众是一个互动的概念,绝非是静止的、停滞不前的被动接受者或旁观者。作为公共领域,网络论坛实现了多向沟通,发表言论者同时也是阅读者,阅读者同时也是发表言论者。这种情况下,受众成为了网络论坛语言再次传递的中介。传者与受众接轨,进而产生互动,当传者与受众存在于同一个传播层次后,网络论坛语言甚至可以成为他们的“接头暗语”,成为两者互动的工具。网络论坛语言在这一社交活动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发展着更多的受众和传者。

无线网络不断升级,手机已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公共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而扩展。手机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网络论坛,同时也会将网络论坛中的语言普及到日常生活中来,于是,人际传播又进一步增强了网络论坛语言的互动性。

三、网络论坛语言的地方性

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不同的生产交流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语音特点。北方寒冷多风沙,说话时口型不宜太大,因此语音中多卷舌,鼻音重;四川多山,山上山下喊话,要着力提高语言尾音,更有山体回声,悠扬委婉;江南气候宜人,说话时可以细声慢语。而武汉话是漂在长江里、系在码头上的,它在三镇贩夫走卒的肩膀上晃荡,随着武汉商业的兴旺而发扬光大。

不同的社区有着各自的目标受众定位,例如,天涯论坛、强国社区是全国性论坛,而汉网社区则有着鲜明的武汉地域特色。汉网社区不仅是一家网站,还是一座城市的投影,其媒介语言深深打上了武汉腔的烙印。地方语言与网络论坛的结合,相得益彰,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力。

武汉独特的码头文化,使得武汉腔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汉网社区的语言表达中。汉网社区中,常出现“信了你的邪”,在武汉话中带有特殊讽刺意味;而“掉得大”,意为“很丢丑、很没面子”;用“灵醒”、“俏皮”、“耍拉(借音)”来形容人干净、整洁、能干、爽快等。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你吓我”,这是时下武汉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表示惊讶、不理解;“挑土”,暂时代替某人做某事,来源于麻将,因为打麻将又称修长城,打麻将手气不好时让人替打几把,好像帮人家挑土一样;“撮虾子”,指偶尔赚点小外快;“起篓子”,起网时捞起很多鱼,形容一下子发财了。

四、网络论坛语言的裂变性

新的媒介形态对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使媒介语言衍生出新的特点。网络论坛扩展了技术的应用形式,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媒介语言的属性,使得网络论坛语言具有“裂变性”。

网络论坛语言的裂变性可以理解为,媒介语言在网络论坛中使用时,旧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会消亡,而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不断演变和传播,“滚雪球式”的发展,也不影响语言原义的理解和接受。传统媒介语言和新兴的媒介语言并不是对攻的关系,两者在网络论坛中更多的是互恋的关系,即新的媒介语言不断地更新演变旧的拼读写习惯,旧的媒介语言不断主动与之会师握手,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且很少影响读者的视听和理解。

网络论坛中的每一个帖子都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公共领域,楼主发帖,网友接着抢沙发、拍砖,通过发文、评论、分享等方式,联动、聚合形成了特有的种群。同时,通过病毒式传播和社会性转评,媒介语言将最具公共传播价值的舆情事件推送至舆论场核心区域,并将不断递增的信息量扩散至其它论坛和媒体。这一传播过程中,网络论坛使用的媒介语言也随之裂变,演变出许许多多与本义相同但形态各异的语言形式。

网络论坛语言的裂变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音同形不同,一种是音不同形不同,还有一种是前两者的结合。音同形不同指的是,论坛中的媒介语言在拼读传受过程中,读音不变,拼写发生裂变传播的现象。如论坛中,“你禽兽不如”变“你琴受不如”,将略显粗鲁的语言用其它文字替代。音不同形不同指的是,论坛中的媒介语言在拼读传受中,读音和拼写都发生裂变传播的现象。如天涯最开始的发帖者,被称为“版主”,到后来的“楼主”,再接着“卤煮”,再然后的“露珠”;“研究生”一路变身为“研究僧”,再变为“烟酒生”,涵义不断丰富深化。另外,还有一种裂变方式,是中英文掺杂,读音字形变化比较大,但不影响其原意。如“好高兴”,在传播过程中裂变成“好HAPPY”,再后来,“好嗨森”(广东话谐音-好开心)又悄然流行了。

结语

网络论坛语言对传统媒介语言是一种解构,其语言表达方式更多地体现出语言学的反规则、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等特点。因此,草根性、互动性、地方性和裂变性成为网络论坛语言中常见的风格,并且能够迅速得到追捧和传播。如今,大量网络论坛语言正在从不同方面质疑传统语言权威,解构现有的语法规则和结构,同时也通过对不同字词、语句和语法的拼接再创造,形成一种新的立体式的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建构新的话语体系,散发出独特的语言魅力。

参考文献

[1]2012网络流行语——莫名其妙的流行:http://bbs.tianya.cn/post-free-2864337-1.shtml

[2]邱林川,陈韬文.《新媒体事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公共关系学案例题下一篇:体质健康测试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