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招商角度看DM经营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市场招商角度看DM经营(精选7篇)

从市场招商角度看DM经营 篇1

前面我们举了一个广告超市的例子,提到说客户在我们这里发布广告就好比是客户在我们的超市里租了一个摊位销售他的产品。那如何让客户花钱租我们的“摊位”呢?这里我们可以对应一下市场招商的过程来分析我们的DM经营。

招商的过程就是一个炒作的过程,炒作其实就是策划增长的一个过程,是我们投入资金最终产出效益的一个手段。通过不断的炒作,有时候也是不断重复的炒作,达到影响力和品牌不断增长的目的。

如何策划增长,这应该是着重阐述的一个问题,我们好多广告人都号称自己是策划人,其实只知道给客户搞策划,不知道如何给自己搞策划,不知道如何通过策划让效益更快的上来,广告大部分处于自然增长状态,包括很多已经成为品牌的DM广告,都是因为时间长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自然增长起来的。

如何策划增长,我们引用商场招商的例子,举一个建材市场招商的例证。某建材市场筹建大体完毕,招商开始了,肯定是大幅度优惠活动,比如说前半年租金减半,前十名入住的商户享受赠品等等,当然广告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这样逐渐的就有商户开始进驻的了,有了商户进来,肯定慢慢消费者就进来了,消费者多了,剩下的摊位也慢慢的有商户租出去了,商户越来越多了,品种也齐全了,消费者就越来越多了,逐渐的商场就进入了良性循环,形成品牌。这都是商场招商的一个普遍的过程。广告策划增长如同商场招商一样,只是在这里我们把它理论化了。

我们要是想炒作餐饮专版,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建造了一个餐饮市场,前期我们一定要通过政策上的优惠吸引一部分饭店上来发布广告,再通过具体的业务工作把这个专版在短期之内炒得越大越好。但是这里一定要理解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我们炒作时一定是炒量,而不是炒版面,版面小一点,量多一点,这才是炒作的核心所在,而这正是很多广告人看不到的一面,炒作时只是找了一两个大客户做成整版或是半版,这样做是没有吸引力的,对读者和其它的商户都是没有吸引力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引用商场招商的例子来解释,建材市场招商伊始,因为各种原因,不管是优惠的幅度不够,还是市场不景气,还是商场的地理位置不好,总之招商工作进行的不顺利,前20天只进驻了两个商户,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象,对那些后来想进驻的商户来说,他肯定要看看商场招商进行的怎么样了,有多少人进来了,结果一看,只来了两家,即使是进驻的这两家商户租用的面积很大(就好象我们的版面上只有两个半版的饭店广告一样),对商户的信心也是个打击,他会认为只有两家,显然是大多的商户不认可,只有两家显然吸引不到更多的消费者,他就会犹豫不决,那商场的招商工作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甚至会导致进驻的两家也撤走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就是商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个战略问题,就是刚开始无论如何也要把商户的量做起来,即使是租金更低,只有商户的量多了起来,才会聚集人气,才会逐渐的有更多的消费者进来购物,剩余的摊位也会慢慢的租出去,这样才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是因为锁定了消费者,才会更牢固的锁定商户,前期招商因为价位低损失的费用(可以理解为市场前期投入)在将来才会收回来。

我曾经有个客户,建了一个蔬菜海鲜批发市场,因为位置稍微偏一点,前期的优惠幅度也不是很大,所以招商工作始终没有做起来,整整停顿了半年,他也很发愁。后来我跟他分析说,我说你已经闲置大半年了,看现在的状况再过半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好转,干脆不如这样,把所有的摊位免费一年,发动几个业务员往下跑,在投放几期广告,先把商户拉一部分来再说。他说行吗,我说没有问题,他说现在经费紧张,广告费都没有,我说我可以给您半年的期限,有了费用之后再给我,他看我的诚意也很大,就采纳了我的建议。结果是,因为免费,逐渐的就有一些商户开始进驻了,而且越来越多。我又跟他说:你给他们开个会,就说因为我们一年之内没有收大家的租金,请大家把批发价降一降,这是政策。结果大家就全部执行了,产品降了价之后,慢慢的消费者就多了起来,因为价格低,后来的生意一直很火,逐渐的所有的摊位就都有商户进驻了。5个月的时候这个客户跟我说:现在的商户都是免了一年的租金,我这边也得需要资金周转呀。我说不要紧,你给大家开个会,问问大家现在生意怎么样,再说我们商场是本着诚意和大家合作的,说一年免费我们就是一年,但是我们现在的资金周转遇到了困难,想让大家帮个忙,把一年之后的三个月租金先交上来,让商场挺过这个难关,希望大家谅解、支持并执行。结果是所有的所有的商户都按时交上了钱。为什么大家会交钱呢,因为生意好了,这个时候你赶这些商户走他也不走了。

看了上面的例子我们应该有些思路了,我们接着讨论我们的话题。其实我们的报纸也是在建一个个人才市场,房屋交易市场,二手货市场,餐饮市场,教育市场等等,从商场招商成功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前期市场发展期,我们是先拥有了客户,有了足够多的客户,才会逐渐的吸引读者来看,等品牌成熟以后,是因为拥有了读者,才牢牢的锁定了客户。这就是品牌的威力,因为拥有了读者,所以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同我们竞争的时候就没有了平台,他可以抢走我们的某个或部分客户,但是他抢不走我们的读者,就是真想抢他就要付出我们曾经投入过的精力和资金的数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明白炒作到底是应该怎样进行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报纸上的广告具体是怎样炒作的呢?先从哪里入手呢?先从哪里入手,一个大前提就是,先炒作那些最容易出效果的广告,也就是最吸引读者的广告,那就是信息,招聘信息、房屋信息、二手物品信息、门市类信息,这是最容易出效果的几种广告信息,以这些信息作为一个基础,逐渐的再炒作其他的信息。刚才所说的这些信息有点类似于综合购物超市中的老百姓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菜米等每天都需要的产品,一个综合性超市中如果没有了这些东西,显然对吸引消费者来超市购买东西是没有足够吸引力的,甚至大多数超市在平时搞活动时多数就是在这些米和菜上做文章,用来吸引消费者进商场购物,消费者进了商场当然不只是购买这些米和菜,还要购买其他的东西,这样钱就被商场赚去了。我们刚才说的信息就是报纸超市中的米和菜,为了吸引读者来看,我们必须保证信息有足够的量,即使这些信息是不赚钱的,甚至是免费的,也要这样做。和商场中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的信息做就要做成最权威的,量最大,实效性最好,最真实,不只是有点信息就可以了。要是只有一点信息的话,那还不如某个小型中介的信息多,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这一点也是很多DM人看不到的一点,信息因为免费,舍不得更多的版面,只是做了一点点上来,也叫信息超市,这是没有竞争力的。信息只有多了,读者才会多,读者看信息的同时就有可能会看到大版面的广告,有可能就成为广告的受众群,这就相当于消费者进超市买了鸡蛋又买了一件衣服。

刚才阐述了炒作先从容易出效果的几种信息开始炒起,当然开始时也不是我们的报纸上就只有这几种信息,而是其他的广告和信息让他处于自然增长状态,时机合适的时候,马上开始另外的行业炒作或信息炒作。什么时候开始另外的信息和广告炒作呢?这里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了。如果你准备的资金比较多,一开始就计划的版面比较多,那就同时多开始几个炒作点,或者及早同时多开始几个炒作点,这就是相当于我们已经建了一个大商场,当然就要多多摆放一些货物了。但是一定要记住,用有限的版面做最大的广告超市,既节省了资金,又达到了超市的目的。做个假设,如果一个商场把一个鸡蛋的摊位摆放了很大的地方,占用的地方很多,因而挤了其他产品摆放的空间,导致有些产品摆放不上,这就是货物不全,而你的鸡蛋摆的再有花样,销售量也不会有质的变化,因为市场的购买力就是那么大,所以说每个商品所用的空间只要适合就行了,关键是有量,货物全才能吸引消费者。我们的报纸也是同样的道理,每条信息,每条广告只要适合这个客户就行了,关键是有信息的量,才能更好地炒作信息和吸引读者。好多DM人做的DM广告,每条信息占用一个小框框,一个版面容纳不了几个信息,这就是错误的思路,浪费了空间,加大了成本。

这个炒作的思路我在B报的时候还不能够熟练应用,到了C报时,C报因为有资金,经常免费引导上稿子,稿子有时都很大,一引导就是同行业的好几个客户。不是一个,是几个,这一点一定要看清。免费有时候连续刊登几期,直到有收费的上来替换那些不愿交费的。等到免费刊登过的那些再想上的时候就向他收费,这样就把一个行业逐渐炒作了起来,这种现象一直在重复着。起初我就是简单的认为C报的发行量大导致有效果,因为效果好客户就来刊登广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再后来我们深入分析之后,从超市的角度以及客户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发现还可以更深一步的应用,更有效的应用。后来我们就尝试用更小的版面去炒作更多的广告,大版面让它处于自然增长状态,发现炒作的效果更好,小版面要的价格比大版面要划算的多。这个时候我又提高到渠道建设的角度考虑广告的效果,像我们在春季婚纱旺季的时候炒作婚纱专版,稿子越多大家就感觉效果越好。现在我们在港城也基本上不间断的应用这些理论,因为港城版的影响力还小,所以炒作的效果不如C报那样明显,但还是明显能感觉到这样炒作带来的广告增长。

从市场招商角度看DM经营 篇2

关键词:《新闻报》,经营,竞争,赢利,受众观

1893年2月《新闻报》于上海创刊, 1949年上海解放后停刊, 该报从一创刊便和已经出版21年的《申报》展开竞争, 成为与之齐名的近代上海名报, 被张季鸾称为“东方之泰晤士报”。该报主编汪汉溪也与申报史量才、时报狄尹子、时事新报张竹平并称上海报界“四大金刚”。汪氏逝世后, 其子伯奇继任总理, 史量才时期仍由汪伯奇任总理, 《新闻报》和《申报》依然保持着对峙状态。“《新闻报》后来居上, 长期以来销量一直凌驾于《申报》之上, 成为旧中国发行最广的大型报纸……大约在1935年前, 《新闻报》曾请一位名会计师道馆监印, 证明那天的印数是十八万余……这个数字, 一直被认为是解放前大报发行的最高纪录”。 (1) 可见, 《新闻报》之所以能与《申报》齐名, 并且在销量上后来居上, 是和其经营管理分不开的。以下从新、申两报的竞争这一层面对《新闻报》的经营管理进行分析, 并揭示其“受众即市场”的受众观, 一分为二地指出这一受众观的意义与不足, 试图为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归纳出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的东西。

“受众即市场”———《新闻报》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做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 是一种很普遍的受众观。这种观点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认识基础之上的: (1) 大众传媒是一种经营组织, 赢利是办报的目的; (2) 要做到这一点, 媒体组织采取双重出售的经营手段, 即向读者销售信息, 向广告主销售版面和读者覆盖率, 以获取经济利润; (3) “传媒活动既然是市场活动, 那么各传媒机构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而竞争的对象自然是消费者。” (2) 从而, 媒介组织提供的信息就成了商品, 而读者成为消费者, 如此, 媒介组织必须使自己的信息产品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 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受众即市场”的受众观是由媒介赢利的经济性决定的, 其关键的环节就是如何争取更多的读者, 因此, 读者成为其竞争的对象和市场。虽然我国国人办报的开端以“立言”、“变法自强”为主要目的, 但当时也有些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中外报刊, 《申报》和《新闻报》就是例证。 (3) 《申报》和《新闻报》的赢利目的, 决定了其“受众即市场”的受众观。这两家报纸的经营特点及竞争手段无不体现这一受众观的种种特征。

“受众即市场”的受众观在《新闻报》竞争手段中的体现

以受众为竞争对象进行激烈的竞争, 是“受众即市场”的最大特征, 《新闻报》创刊后, 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与《申报》展开激烈竞争, 争取读者。该报采取低报价出售, 争取更多读者, 以获取更多的广告费, “报费每日售价铜钱7枚, 较《申报》便宜1枚”。 (4) 而且, 《新闻报》善于分析受众的心理, 提出了“不偏不党”四个字的办报方针以争取民心, 在1905年中国人民抵制美货运动时, 福开森将《新闻报》改成《英商报》, 在香港注册以掩盖其美商的面目。 (5) 此外, 还采取以下竞争手段:

选准发刊时机, 免费赠报三日, 最大限度地争取最初读者。《新闻报》利用《申报》、《高林沪报》两报新年休假之机, 于元旦发刊, 宁愿亏本, 也要免费赠报三日。“《申》、《沪》报皆大惧, 提前三日出报……迨至第四日取价之期, 已有订阅者千余户。” (6)

在准确受众定位的基础上, 以轻政重商的内容定位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 是其巩固和发展读者数量的关键手段。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和广告, 准确的受众定位是很重要的, 当《申报》以长篇论说号召读者的时候, 《新闻报》则以经济新闻取胜, 开辟《经济新闻》专栏, 以商情的准确来号召绅商, 而对言论及一般新闻的采访则比较忽视, 并以实事求是、明白易懂的短新闻、短评争取一般商人和小市民阶层的读者, 使《新闻报》最终成为绅商各界大至工厂、公司、洋行, 小至澡堂、理发店所必读之报。 (7) “这样, 在商界的发行面既广, 广告也就源源而来。《新闻报》能够在销路上超过老牌的《申报》, 主要原因在此, 而能够首先做到经济上独立, 原因亦在此”。 (8)

以各种手段提高其媒介产品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 以争取更多读者。媒介组织作为一种经营机构, 要想把自己的媒介产品以商品的形式出售, 就必须使自己的媒介产品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 这是对“受众即市场”受众观的一个基本认识。对读者来说, 报纸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主要指报纸满足读者对信息的质和量的需求, 对广告主来说, 则主要指报纸的读者数量。只要报纸尽可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就会争取到更多的读者, 从而就可以增加其广告收入, 实现其赢利目的。为此, 《新闻报》主要采取以下手段:重金广纳新闻来源———为争取本埠读者, 首先扩大新闻来源, 汪在法院、捕房、游乐场、救火会、医院等以重金特约“报事员”;设立国际电讯收报房———为了与同行争取时间, 实现新闻快速的口号, 《新闻报》设立国际电讯收报房, 直接收听到比较重要的国际新闻, 当晚立即译出, 翌晨见报, 美其名曰“本报国外专电”, 读者不解内幕, 也就信以为真, 以为该报电讯网远及国外, 可算国内独一无二, 《新闻报》的销数及声望的提高, 和这个“国外专电”很有关系; (9) 设立考核科———《新闻报》设立考核科的目的就是把沪京津广汉五大埠的报纸进行对比, 认真核对, 看别人的优点, 查出本报的缺点, 提出处理意见。 (10)

增加附刊, 以刊登更多广告;而报纸加量不加价, 深得读者喜爱。为了刊登更多的广告, 《新闻报》时常增加“本埠附刊”, 每逢节日, 广告增多, “本埠附刊”的张数增加是一笔可观的广告收入。 (11) 为了抢占杭州等附近城市的读者市场, 《新闻报》决定编印埠外附刊。两份附刊随包赠送读者, 不另加价, 深得读者喜欢。这一招大大打击了《申报》和上海附近的城市地方报, 争取了更多的读者和地方广告费。 (12)

为达到赢利的目的, 有时不择手段。“把受众视为市场的观点只能是传媒一方的观点, 只能使人从传媒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 而不是从受众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 (13) 为了达到赢利的目的, 报纸有时会不择手段, 在很多方面做出了欺骗或损害受众和社会的事情, 这是“受众即市场”受众观最突出的特征。考究媒介组织的受众观, 不仅要考察其所采用的经营策略, 而且要透过这一策略考察其动机。如果说《新闻报》以上的经营策略还不能揭示其赢利动机的话, 那么以下该报的不正当做法正好说明了其赢利动机和“受众即市场”的受众观。

一是“不偏不党”的办报方针只是一个欺骗性标榜。该报虽然提出了“不偏不党”的四字办报方针, 但其社长福开森是一名披着传教士外衣的政客, 1900年参与策划“东南互保条约”、“辛丑条约”等卖国勾当事件, 使八国联军顺利攻陷北京、侵略我国领土。 (14) 而当时“《新闻报》不断发表诬蔑义和团爱国运动的报道, 并鼓吹对义和团进行镇压”。 (15) “事实证明, 福开森的立场, 正如一切帝国主义分子一样, 总是站在反对派的一面, 来反对中国的前进与革命的”。 (16)

二是刊登黄色或虚假广告, 赚取利润。为了赚钱, 《新闻报》也登一些黄色的或者明目张胆欺诈钱财的广告, 把出售黄色书刊列入文化类, 把西洋美女画列入医药类等;如“艾罗补脑汁”的巨幅广告, 据称为艾罗博士新发明, 实则为上海著名的滑头商黄楚九所登, 即把“黄”字译音为“Yellow, 艾罗”, 如此类虚假广告, 不胜枚举。 (17)

三是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如“《新闻报》出版之初, 上海各剧场海报都只登于《申报》一家, 《新闻报》派人前往兜揽, 遭到拒绝, 乃故意乱派海报以假乱真, 造成混乱, 迫使场方主动送刊广告”。 (18) 如此类不正当竞争, 对报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一分为二看待《新闻报》受众观

我国的新闻事业是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统一, 这就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经营原则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因此, 我们的受众观应回归受众本位, 对《新闻报》“受众即市场”的观点应采取批判的方式加以扬弃, 而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或一概肯定。

《新闻报》“受众即市场”受众观的不足。《新闻报》的受众观是其赚钱本质的一种反映, “它容易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复杂的社会传播关系被简化为单纯的买卖关系”, 因此, “这种观点容易把商品销售量———收视率或发行量作为判断传媒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而把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标准放在次要的位置”。 (19) 当其自身利益与受众的利益冲突时, 放弃的则是受众的利益。“我们不能将受众简单地等同于物质商品的消费者, 也不能将传媒简单地等同于生产和提供物质商品的企业, 归根结底, 这是由精神产品和消费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 (20) 这一受众观决定了经济效益高于社会效益, 造成对报纸的真实性和格调品位重视不够, 而在竞争中不择手段, 也不利于报业的健康发展。

《新闻报》“受众即市场”受众观的意义。然而, “受众即市场”的观点使《新闻报》主观上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实现其赢利目的而采取的种种经营和竞争手段, 这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意义主要有:

一是其“受众即市场”的观点以竞争为最大特点, 极大推动了我国报业的发展。首先是《申报》挑起了《申报》与《上海新报》的竞争, 开创了中国报业的新纪元, 而《新闻报》的创办把竞争推向了高潮———为了在竞争中取胜, 《新闻报》在经营管理、新闻业务、发行印刷技术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展开竞争, 给中国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竞争使读者得到更多实惠。“受众即市场”的受众观要求媒介组织必须使自己的媒介产品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 如此才能在竞争中争取更多的受众。《新闻报》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主动出击, 采取以上各种竞争手段和经营管理办法, 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快捷, 内容更加丰富, 版面容量更大, 媒介产品更加优质, 服务更加到位, 以此来迎合读者, 其他报纸也相应参与竞争, 最终使读者普遍受益。

三是《新闻报》受众观对当今的报业经营和新闻业务仍有借鉴意义。在激烈竞争的当今媒介社会里, 我国媒介组织具有政治性和经济性的双重属性, 也要采取双重出售的方式进行经营。“受众即市场”的观点虽然存在不足之处, 但它不仅反映了传媒活动的经营性、商品性和竞争性等某些特征, 也揭示了受众作为消费者的某些行为特点。 (21) 《新闻报》的受众观及经营管理手段、新闻业务措施对现今的媒介活动有着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如该报准确的受众定位和内容定位为当今媒介组织在受众向分众化和需求多元化发展、媒介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条件下, 如何选择自己的目标受众, 如何创办自身特色风格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范例;《新闻报》的增加附刊也为当今不断扩版的报纸树立了一个榜样;《新闻报》对受众生活习惯及心理的把握、设立准备科并对广告主的服务和协调、设立考核科并对媒介产品质量的考核与把关等都是我们媒介活动应借鉴的内容。

参考文献

①⑦徐铸成:《报海旧闻》,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③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⑧⑨⑩郑逸梅:《书报话旧》, 学林出版社, 1983年版。

④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上册) 》,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⑤⑥蔡尔康:《创兴〈新闻报〉记》, 《档案与史学》, 2002 (5) 。

陶菊隐:《我所了解的新闻报》, 载于《新闻研究资料》总第6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 新华出版社。

从资金再配置角度看市场 篇3

不过,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节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一说。作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们,如果能够从资金再配置角度再来审视市场,心情可能会开朗些。

从直观的感觉来说,现在房地产作为投资配置已经看不到一个很好的收益空间了,如果股市的赚钱效应慢慢出来以后,外围资金、信托资金向股市流入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一些,所以虽然说货币政策目前相对比较紧,但是从资金再配置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市场上资金量是比较充沛的,往后整体市场的运行趋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可以预计这样一个数据,房地产市场被抑制了以后大概有多少资金量可能会出来进行重新配置。

截至2010年末,全社会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了30万亿。而居民存款按照大类来分可以分成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其中活期存款主要作为短期交易支付以及应急需要,这块资金按照统计出来的数据一般占到20%左右,活期存款作为短期配置,比如配置到股市上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资金再配置更多的可能发生在定期存款这一块。

而2007年大牛市的时候发生的情况对现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彼时,定期存款从06年大概百分之十几二十的增长率一度变成了同比负值,定期存款增速的这一变化导致了大概1.7万亿资金的再配置,而那时候全市场的流通市值大概在4万亿左右,最终再配置的资金推动股市上涨了1倍有余。

从今年的现有情况看,如果我们的预期相对极端一点,即居民储蓄中定期存款的增速由现有值降到负值的话,大概可以挤出的资金量在2万亿左右。2万亿的规模其实和07年的水平是基本相当的,但是目前股市的流通市值相比较07年增大4倍,这样如果简单的从资金再配置的角度来看,是足以支撑市场向上走20%-25%这么大一个幅度的。

从“三农”角度看两会 篇4

又到了两会的日子,今年两会上我觉得大家对“三农问题”的期许格外珍重。

中国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历经考验,完满收官。当中国经济稳步前行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也发生着很多变化。回顾“十一五”计划中,保障房、新医改、教育公平、低碳经济、农民增收,这些带着“十一五”特征的名词,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春天的温暖。

从2003年到2011年这7年时间当中,委员们提交了超过33957份有关“三农”问题的提案,这个比例是占整个提案的35%。可见群众的“三农”问题的关注度极高。如果说“十一五”期间,谁的幸福指数提升最快?我想很多农民朋友都会把手举得高高的。过去五年里,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人均年收入先后跨上4000元和5000元两道台阶,已经接近6000元。而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也顺利启动。千百年来,农民第一次过上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活。

就拿百姓住房的一个例子来说:地处我国西南的贵州省,有4000多万人口,这里山川秀丽、民族众多、资源富集。但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很多的农村百姓居住在偏远的山区、高寒地区,生活居住条件还比较艰苦。党中央、国务院,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人民的住房条件非常关心,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批示的,要把贵州农村危旧房的改造,列为全国农村危房改造的试点省,全面启动。如今贵州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危房改造的试点省份,从2008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以来,到2010年底,贵州省已完成60.1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目前还有130多万户危房需要改造。

在往年的“两会”中,人们关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三农”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有民革中央提出《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解决好土地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建议;也有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提案》、《在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提案》;同时不乏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健全农村土地承包调整机制的提案》;与此同时九三学社也作了题为《18亿亩耕地既要保数量更要保质量》的发言。由此可见,耕地质量建设、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等问题已成为焦点中的焦点。此外,民主党派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纷纷建言献策,农工党中央聚焦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今年的两会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调研部部长蔡玲日前表示,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民建中央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民建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今年将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38份提案。主要提案涉及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完善金融体系建设、“三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简历 篇5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简历,以下大学生个人简历网(www.YJSJL.ORG)为你推荐一份相关的个人简历英语技能为参考资料。个人简历时一定要真实与针对性写出你的专业水平,以个人简历中描述获奖经历这编为写作技巧参考。

我们在做事情之前肯定都会对成功率做一个评估,如果看到招聘信息里的硬性规定时,你发现自己不符合其规定那么此时就会感觉没希望,自然就不敢投简历去尝试一下。主要原因在于这种规定太死了,比如性别一定要是女性,年龄一定要大于二十八岁,工作经验一定要达到十年以上等等。这可是以明确的数字形式列出来的,而不是大致的数字,如果招聘信息上写的是二十八岁左右,那么二十五岁的求职者也会去尝试下,但是写了二十八岁以上就会导致这个年龄附近的求职者觉得自己投了也是白投,人家都说了就得二十八以上而我跟它相差两三岁,那我还投简历岂不跟螳臂挡车一样吗?本文信息来源于wWW.yjSJl.ORg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但是我们是否听说过幻想和现实是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每个人的目标总是比较高的,人往高处走,所以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异性、员工等。但是在实际当中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工作能力要完全达到企业要求的人有几个?所有硬性条件达到企业要求的又有几个?最后将所有条件组合在一起还有几个人可以进入面试阶段?所以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去挑选简历的,如果得到的简历只有一两份完全符合这些硬性要求,那企业肯定会将那些差不多的简历也作为备选。否则他们哪里还能够招到合适的人?

我们看看招聘条件上写在汽车制造行业担任美容师五年以上,事实上你在这个行业里只呆了三年多,企业也不会因此将你的简历先排除掉。因为他们获得的简历里符合这个条件的人并不多,为此只要和硬性条件相差不是太远,一般相差百分之四十以内,我们都不用担心简历会因此被企业拒绝。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投简历还不就几秒钟的功夫吗?你都看了他们的招聘信息为何让这个时间白费了?

从市场招商角度看DM经营 篇6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0

从企业经营角度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思考

摘要:2008 年9 月初,中国各地多名婴儿患上肾结石,由此爆发了“三鹿奶粉”事件,多家乳制品厂家生产的产品中均检出三聚氰胺,引发了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一次重大危机。本文试图从企业经营、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次“三鹿奶粉”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解读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影响,发现该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关键词:企业经营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

引言“三鹿”的破产重组让中国的食品企业真正意识到“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的重要意义。“三鹿事件”的发生从表面上是看是我国相关奶业标准制定得太低、检测手段落后问题,但从其本质上看是企业经营模式问题。因为,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技术固然可以防范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但是实际上由于食品中不能添加的有害物质达上亿种之多,我们对每种食品都进行有害物质的检测不现实也不可能。杜绝“三鹿事件”的再发生,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是:让食品企业构建可持续经营模式,使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储存贮藏、物流配送等都达到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

一、“三鹿奶粉”事件回顾

三鹿集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股43%。三鹿在其五年规划中制定了成为“中国发酵乳第一品牌”的目标,要在发酵乳业务赶超伊利、蒙牛。三鹿文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业初期企业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第二阶段:设计企业标识,认识企业文化,提炼企业精神,打造企业品牌,创立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人才。第三阶段:企业改制、资产重组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引发企业文化整合与重塑,印发企业形象手册和企业文化手册,出版了《三鹿人成功之路》一书,向广大员工推出一整套文化建设套餐。2008 年9 月,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被查出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导致中国各地多名服食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但三鹿公司之前对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实情进行隐瞒,事件曝光之后震惊整个中国社会。其后此事件涉及面不断扩大,愈来愈多制造商的奶制品被揭发也含有三聚氰胺。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当年9 月21 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 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 人,此

前已治愈出院1,579 人,死亡4 人,另截至9 月25 日,香港有5 人、澳门有1 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 个厂家69 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

二、对“三鹿事件”的深层次反思

1、食品企业要诚信经营,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产品安全责任是一种最基础的社会责任。生产公众消费类产品的食品企业,因其产品覆盖面广,他们天然地负有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责任。食品企业生产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疏漏,都有可能酿成波及千万公众的安全事件。如同温家宝总理所说:“三鹿事件”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在现代社会,食品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否则在法制日益健全、消费者日趋理性的今天不可能长久存在。

2、食品企业在扩张过程中要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也反映出近年来乳制品行业企业扩张太快,与此同时忽视了对供应链的管理,出现了漏洞,被不法分子借机违法谋取利益。奶农、乳制品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同组成乳制品行业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互利共赢,这符合现代企业竞争的趋势。但现行的“公司加农户”模式,由于加工企业与农户只是合作关系,一旦出现市场波动或其他风险,就可能出现违约问题,如拖欠奶农资金、降低奶价等等,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根本的保护。数据显示,以奶业为例,在整个产业链中,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乳品销售三个环节的投入比通常为7.5∶1.5∶1,但是这三个环节的利润比却为1∶3.5∶5.5,奶农环节成本最高、利润最低,风险也最大。投入收益的巨大差距使得整个奶业供应链出现了严重的不和谐(数据来源: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

3、食品企业要摆脱低价竞争,走品牌竞争之路在当前我国奶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三鹿等奶粉生产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升和市场价格上升空间小的双重压力下,不是思考如何依靠科技创新走品牌竞争之路,而是拼命压榨奶农的利润,导致奶农降低鲜奶的品质,双方共同受损,出现了恶性的连锁反应。三鹿、蒙牛、伊利等乳制品企业的这次危机完全是这些企业向上游奶农掠夺利润给自己酿成的苦果。这些企业因为问题产品而造成的各种损失恐怕远远大于提高自身科技竞争力的成本。当前食品行业作为完全竞争行业和微利行业,如果不走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核心品牌竞争力之路,还依靠以前的压低收购价格走低价竞争的老路就必然要被市场所淘汰。

三、我国食品企业可持续经营模式的构建

面对当前食品企业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有利条件和诸多困难,我国食品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构建可持续经营模式。

1、树立自身社会责任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突出表现为其对利润的追逐能力。但由于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企业行为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超出自身应有的边界,对社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产生可能是不利的影响。为了社会的繁荣与和谐,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并使企业的外部影响内部化。食品企业要可持续经营就必须超越企业单纯生产利润的做法,转向更加关注社会和环境,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自身的生存支柱。食品企业必须首先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创造出具有广泛社会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品牌。其次,食品企业还应主动创造机会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标准融入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之中,并把社会责任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把社会事业与企业竞争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有效途径。

2、加强供应链责任管理食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的源头,也是食品企业赢得市场优势的一个关键点。当前我国大多数食品企业还没有将社会责任管理延伸到价值链上,在“农业—工业—流通”的众多环节中,食品企业所能够控制的通常只是在加工制造阶段,而对上游的原料生产(种植养殖等)和下游的食品流通(仓储物流等)实际上鞭长莫及。从创造价值的角度说,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成员都对最终价值的形成产生影响。一个企业要塑造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仅仅管理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求价值链上的其他成员按照统一标准实施社会责任管理。当前,我国的食品企业供应链管理应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原料质量和降低成本三个方面考虑,形成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由目前的“公司+ 农户”模式逐步过渡到有种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食品企业等组成的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将生产、加工与市场销售连接起来,解决农民处于弱势地位的生存问题,实现社会、农民和食品企业的共赢。

3、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树立知名品牌。在食品行业中,产品同质化成为摆在众多食品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根据专家对国外市场考察表明: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食品企业充分竞争后的最明显特点就是整个行业的高度细分化和功能化。随着我国消费者的逐渐成熟,我国食品行业也必将进入一个市场细分时代。我国食品企业要通过市场细分,运用“产品差异化”原则,建立自己的产品矩阵,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需求,提升可销售额。还要不断的优化产品结构,要采用一定的标准对各个细分产品的投入产出进行严格监控,淘汰低

利润的产品,凭借优良的产品品质树立知名品牌。同时,食品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战略资源整合,要通过并购、虚拟联合等手段整合外部资源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食品企业在品牌扩张发展壮大过程中要加强运营管理,要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航空母舰,而不是松散的联合舰队。

4、加强产品创新力度提升附加值。当前我国食品企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如何在一个充分竞争、利润微薄、无法将成本转嫁给最终用户的市场上竞争和发展。如果企业不具备足够的提升品牌附加值的能力,或者说不能通过自主创新形成超过竞争对手的溢价能力,就只能通过价格战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事实上,在历次的食品行业“大战”中,我们能看到的我国企业的惟一应对之道就是生产、生产、再生产,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而尽可能挤占市场,之后就等着“待到来年回春时”。当前,我国食品企业必须加强产品创新力度,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企业科技创新,制定完善的研发机制和流程,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深入合作,加大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产品创新力度,逐步建立世界领先的食品研发中心,推出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摆脱目前食品市场上低端的“促销战”、“广告战”和“价格战”。

从市场招商角度看DM经营 篇7

一、商务英语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 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开放的贸易合作形式可以促进全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全方位、多领域与深层次的格局是未来贸易的必然走向。对外贸易的发展意味着需要更多人才, 因此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必不可少。随着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要, 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各个高校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商务英语学科特点

商务英语是国外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英语的分支。商务英语是一个交叉性的学科, 特点是在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的时候, 适当地融入商务知识。因此, 商务英语开设的学科除一些文化、交际与文学方面的课程外, 还开设经济学、商务统计、会计原理、管理学、国际贸易以及国际商法等课程。所有商务英语学科在老师的配置上, 对教师背景的复合性十分看重。

三、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本科课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其中语言知识与技能方面开设的课程一般为英语的听说读写、高级英语等;商务知识与技能一般开设的课程有商务英语口译、国际商务英语和商务英语翻译等;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开设的课程一般有跨文化公共关系、跨文化商务交际与跨文化组织沟通等;人文素养方面开设的课程一般有英语国家文化、文学概论以及英美文学史等课程。在课程比例设置方面, 本科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很多学校的商务英语学科都是以本校的经济类学科为依托来对商务英语学科的学生进行培养的。

四、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商务英语学科基础课学时少。

虽然商务英语学科基础课所占课程比例最大, 但总体来看, 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基础课仍然不够。专业课的总学时量得到保证, 学生的专业素养才有保障。因此, 学校在设置商务英语学科课程的时候, 应在符合《大纲》要求的前提下, 提高学科基础课程的比例, 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基础英语薄弱是商务英语学生的大忌, 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学校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2. 经营管理类课与语言技能课无法融合。

商务英语的重要目标就是在进行语言技能学习的时候将商务专业的知识融入, 但部分学校在初始的经济类的课程时候, 由于师资力量等问题, 经济类院系的老师是用中文授课的, 导致教学时商务专业知识的教学与英语基本语言技能的教学分割开来, 有的学生虽然英文技能是过关的, 但商务方面英语的词汇量却远远不够。

3. 复合型教师欠缺。

由于商务英语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很需要具有双学位或者海外背景的经营管理类学科的老师。但是具有这样的交叉背景的老师是很少的, 很多学校都是依托于学校本身的经济类学科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商务知识的教育, 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技能的额培养。而英语专业的老师却很少具有经济类专业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 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无法融入商务知识。因此, 复合类背景教师的欠缺限制了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五、商务英语专业经营管理方面培养模式改革

1. 专业课程和课程体系改革。

商务英语必须将商务知识和英语专业技能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的时候, 除了要注重课程搭配的合理性、课程比例的科学性之外, 还要注意授课方式的灵活性。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 可以将商务英语与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与网络营销等经营管理类的课程结合起来, 拓展专业的口径。同时, 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上, 可以丰富学生的选修课, 丰富学生的课程体系, 还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模拟一些商务场景,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师资力量与教学方法的完善。

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整体教师的综合素养, 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进行资源整合。针对老师进行跨专业的培训和交流, 尤其是英语、经济和管理类的教师, 可以通过合作项目或者就教学计划等方式, 增加不同学科背景老师之间的合作。定时的安排老师去进修。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突破, 将课程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在对理论知识深化理解的同时, 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并适当引入外教, 提高学生的英文技能水平。

六、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交叉性是该专业教学的最大挑战, 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师资力量都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为了使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更加完善, 要更注重经营管理方面的教学, 无论是教师还是课程方面, 都要注重英语专业技能知识与经营管理方面商务知识的结合。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最后一公里电影观后感下一篇:繁星春水初中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