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制金融管理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进步,企业发展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在不同方面为社会的经济效益贡献着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企业要想拥有长久的经济利润,并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提高竞争力、站稳脚跟就不得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作为经营管理重要部分的金融管理也密切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转制金融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转制金融管理论文 篇1:

试论金融管理对企业转制的促进作用

[摘 要]国有企业转制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该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制,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从金融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金融管理与企业改制的管理,提出促进企业改制的措施。

[关键词]金融管理;企业转制;积极促进

計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关键是要改变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的方面。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率低下,缺乏自主能力和活力,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推动企业进行改革,转变经营的方式,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经营制度。我国国有企业也需要顺应这种发展趋势,针对企业中的金融配套措施进行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1 国有资产的战略调整

国有企业关系着国计民生,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它与民营企业不同。民营企业不具有公益性质,不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全问题,所以应当允许民营企业在这些领域内进行自由竞争,而国有企业应当主动退出这些领域,将这些行业交由民营经济和合作经济来经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竞争性行业中相互竞争,不能充分体现国有企业的优势,也难以实现高效率的生产经营。国有资产应当从这些竞争性的领域中退出,要退出这些领域应当选择适当的方式。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拍卖、出售的方式将经营不佳的国有企业转变为私有企业,改变企业的所有权关系和企业性质,这不是单纯的产权关系调整,在改革过程中要结合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经验,在国有股出售前要成立独立于政府的私有化立法与政策委员会,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工作。国有企业还可以将自身拥有的经营网络和社会关系、客户群转让给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要收购这些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需要的价格要低得多。

经营较好的优质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职工集体筹资形式将企业转变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使企业成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企业的性质仍然是公有性质,但是产权发生了转变。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应当通过企业转制的方式将企业转变为合作经济或者集体所有制经济,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促进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转,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

2 企业转制的必要性

企业转制就是将企业的所有权从政府手中让位出来,实现以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听命于政府的命令,不能适应于市场的需求。企业转制能够促使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使企业的经营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能力。企业转制重新界定了企业的产权范围,建立了以股份制为主的不同经济成分并存的新型经济形式,使投资者共同享有企业经营成果。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应当与政府划清界限,减少上级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涉,防止领导的错误指挥导致企业遭受损失,最终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3 企业转制需要有关金融管理措施的配合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运营出现了比较多的弊端,且依靠自身体制已经难以使境况得到改善,致使许多企业权责不明,经营效率比较低下,企业内部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经营资金通常都是通过银行解决的,导致很多企业的资金运作机制难以与市场经济相配合。所以,企业要想成功实现转制则离不开有关金融措施的配合。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资金的运作机制不能完全配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转制前的企业资金使用率不高

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运作效率通常不高,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自身运作效率较低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难以对企业资金的使用形成有效的约束力。转制前的企业通常都存在或大或小的权责不清问题,企业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得不到有力的监督,并且转制前的企业资金一般情况下找不到合理的投资渠道,致使企业资金的使用率不高。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以往的企业需要改变其不合理的资金运行方式,从而为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做好铺垫。

3.2 转制前的企业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资金的运作一方面依赖本企业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则主要是依赖银行贷款。这使得转制前的企业过分的依赖于银行贷款。其消极后果就是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自身运作的自主性,企业稳定的资金流难以实现,这样下去必然会阻碍日后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同时,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也使得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来面对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调控所带来的风险,致使企业的经营状况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3.3 转制前的企业资本结构不甚合理

转制前大多数的企业的资本结构都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此外,转制前企业的新增资金贷款许多都是通过非正常的占用方式流失的。其危害结果一方面使得企业出现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在银行的呆账、坏账比例,给发放贷款的银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4 能够促进企业转制的金融管理措施

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企业依照市场要求来安排日常的生产经营工作,探索并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资金运作方式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企业之所以转制的目的正是要革新以往落后的企业运作模式,建立起一个权责明确,经营运作效率高,有着高效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管理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运用金融杠杆、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金融信贷和管理方式等手段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转制。

金融管理手段对企业转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4.1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上市融资与银行贷款相比,限制要相对少许多,如果企业选择上市融资,对于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是个非常适合的解决方式。通过上市融资解决了资金问题,企业则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有价值的项目中去。革新旧的融资方式需要金融管理的大力支持,加强直接融资渠道的建设将会大大地促进企业转制的进行。

4.2 革新计划经济体制下落后的金融调控方式

以往的金融调控方式是与计划经济体制配套使用的,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需要探索并确立新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调控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调控部门的任务主要是为市场运行提供完善、公正、透明的金融环境,其角色并不是市场的直接参与者,而是市场守夜人。

4.3 间接融资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摊机制

以往的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下,其信贷方式所受限制多,在相对复杂得多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贷款银行需要放松对企业资金使用上的过多限制,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若仍对企业资金的使用加以不必要的束缚,则难免大大地增加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对风险的难度。

4.4 综合多种融资方式

企业改制的资金运作方式对企業经营的影响十分重大,企业改制可以借鉴已经经过检验的其他有效方式,包含现代企业通过BOT、TOT、BT等经常运用到的资金运作方式,发挥金融管理对企业改制的促进作用。

4.5 建立配套服务

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金融措施的转变,还需要到位的配套服务,金融部门不仅需要转制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还需要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给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资讯服务、资产评估服务和方便的资金结算服务等,使企业成功实现转型,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5 结 论

企业转制能够让政府出让或部分出让企业的所有权,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转制是企业市场化的行为,国有企业能够通过金融管理方面的改革推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的调整,释放企业的活力,更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也能够实现更好的经济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蒋新宁.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管理观察,2014(5):52-53.

[2]尉敏.解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2(4):85-86.

[3]孟祥波.浅议金融管理对企业转制的促进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1(7):156-158.

[4]张皓.浅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2(1):46-49.

作者:邹影

企业转制金融管理论文 篇2:

浅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进步,企业发展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在不同方面为社会的经济效益贡献着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企业要想拥有长久的经济利润,并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提高竞争力、站稳脚跟就不得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作为经营管理重要部分的金融管理也密切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则对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希望我国企业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一直继续成长。

关键词: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应用

前言:

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一个企业最终或最初的目的,它伴随着企业的开办,生存以及发展的全过程,因此,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不言而喻。一个企业的金融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该企业的真实利润和发展前景。这就是说,企业要重视金融管理,要在现有情况的基础上弥补其不足,发挥其长处,以期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金融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内涵

金融管理即资金在市场中的流通。金融管理即通过发行、结算、兑换等各种手段对货币,资金的流通及信用活动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和规范规范1。企业经营管理则是对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方式、发展方向等进行的整体概括,它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改革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进行一定的调整,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二、我国现有的企业金融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的社会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仍可看到计划经济的身影,其缺点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总之现在的企业经营管理中仍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金融资本的结构不合理

1. 企业在金融管理中的融资管理方面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企业如果想成立并得到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经营资金,而且还应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工作运行。自身固有资金,银行贷款,以负债的方式向金融市场借款这三种形式共同组成了企业经营资金的来源2。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的整体融资方式有些单一,使企业的融资管理过于依赖融资渠道,不利于企业的金融发展。

2. 另外就是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的融资比例不合适。具有一定的自身固有资金是企业运作的前提,如果自有资金太少,那么企业遇到困难和波折时就容易出现崩溃甚至倒闭的情况。,即企业没有过硬的自救力量,不能通过企业自身的调节能力度过难关。其次便是银行贷款。现在的大多数企业都把银行贷款作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对这种融资方式的依赖性过强。而且有些企业没有清楚认识到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国家政策而任意、随意贷款,对企业造成了原可以避免的金融风险。这也会使企业在国家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时处于被动地位,动摇企业发展的稳定性。而企业在向金融市场的负债融资也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容易把企业置于风口浪尖,对企业的生产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资金回收的难度大

资金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它是一个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保障。而现有的企业金融管理中,企业资金回收状况不容乐观。企业在借出资金的时候不能对借款单位做出全面深刻的信用调查,也不能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合理的假设和应急方法,对借债单位的企业运营状况和资金流动不能做到完全掌握,对其企业项目的复杂性和时期性不清楚不明白,使企业在资金回收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很多企业也没有安排专门负责回收资金的人员,使资金回收过程中出现延期性,不够及时的资金回收也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估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的资金分配不合理

企业要想顺利运行并获取想要的利润就要对已拥有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能把每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现在的很多企业都不能在企业金融资本、企业运营所需资金、企业外借资金三者之间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这容易使企业造成资金周转不过来的状况,这是企业在资金作用上的一个重大缺陷。

(四)企业金融管理人才缺失

现今的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一个系统且完整的金融管理部门,而且很少有切合企业发展的金融管理手段。金融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管理素养,不能对资金运用和财务数据做出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他们只注重日常的资金核对,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三、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的方式方法

(一)成立专门的金融管理部门,培养专业的金融管理人员

企业的金融管理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应加大对金融管理方面的财力和人力投入。首先要成立专门负责金融管理的有关部门,并把该部门细化,聘请具有专业金融管理能力的人才专职负责。这些管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能看透企业的资金状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解决方法3,能有长远的眼光和专业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其次企业要分工到个人,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義务,要求他们能在企业借款时对借款单位的资金流动状况和资产负债比率做好全面的分析,以免出现资金不能及时回收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些工作人员就要对借款单位的负债原因做出分析,并采取一定的合法手段收回借款,以确保自己企业的稳定运行。

(二)把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做到规范、全面

企业预算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内资本,经营,财务等多方面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现金流的全部计划4。它不仅仅是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用资金数据的形式表达出来,更是能巧妙的对企业可能存在的不利变量做一个大体分析,并尽量让这些变量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了太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科学全面的财务预算能让企业稳步前行。企业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规范预算编制,使其能与企业的其他部门紧密联系,并指导其他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预算编制的各位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使参与预算的项目具体化,细致化,以便该项目的后期发展。

另外,对于已经编制完成的预算不能说改就改,要在多次核实的基础上拿出科学证据并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进行调整。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严格监督,不定期抽查,杜绝假公济私现象的出现。

(三)及时了解金融管理信息,完善企业信息系统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商机在上演着稍纵即逝的景象,企业要想在当今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更应完善、改进信息收集和管理系统,加强企业的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建,使企业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头。因为企业在金融管理中管理手段还不够先进,我们更应抓住科技,利用科技,以使企业快速发展。

(四)了解国家政策,拓宽企业发展途径

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提,企业要时时关注国家发布的财经信息和相关政策,并对政策进行合理、准确的分析,通过政策发现企业发展的新途径,新商机。企业也要大力支持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使企业和国家共同进步。

结语: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其重要性也众所周知。现在的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各类企业要把握机会,敢于挑战,使企业在这个国际竞争的大浪潮中扎实根基,持续发展。金融管理则是企业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它能给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有利的信息和快捷的途径,只有重视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企业才能发展的更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张皓.浅析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2(262)

[2]张勇.论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商情经济研究.2011(47)

[3]孟祥波.浅析金融管理对企业转制的促进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4]李全良.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作者:季竹霄

企业转制金融管理论文 篇3:

小贷公司归位

7月16日,温州市第二批小额贷款公司招投标工作结束,温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温州市招标投标网)公布招标结果显示,第二批原计划招标八家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最终仅四家招标成功,一半标的流标。

温州市金融办称之为“意外流标”,因多家企业投标文件不符合要求。参与这次招标的温州市金融办人士透露,实体经济减速,企业经营不佳,对未来预期不明,由此引发民间资本对小额贷款公司投资热情减退,才是流标的直接原因。

截至6月底,温州市开业运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共28家,注册资本总计72.2亿元。温州市报送国务院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总体实施方案(送审稿)》(下称《送审稿》)中提出,到2013年末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增至100家,覆盖所有乡镇。今年实现1家-2家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

7月中旬,温州市委书记等人员专程拜访中国银监会高层,希望银监会对温州“特事特批”,突破现有规制束缚,率先试点转制,但这一恳求未获首肯。一位接近此次拜访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银监会的态度是“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温州怎么做都可以”。

当前,温州小额贷款业务发展显现加速异化之势,如何准确定位和规范发展,是摆在监管层面前的首要难题。

2008年,央行和银监会联合推出小额贷款公司,经历五年超常规发展,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267家。外界寄希望于通过温州金改,探索出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健康发展的有效模式。

部分业内人士关注的是,全国范围内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会否朝着政策设计者担心的方向加速演进?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再三提醒,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规范是首要目标,创新是第二位,创新必须围绕着法规所给予的经营范围。

投资热情降温

温州7月16日的流标,距当地金改新政推出尚不足半年。

为配合温州金改,2011年末,浙江省政府将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审批权下放至温州市金融办,温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市级政府直接掌握和主导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地区。

全国范围看,小额贷款公司发起成立实行额度管理和申报审批制,审批权通常掌握在省级政府金融办、经信委等相关部门。

温州市政府还提出了《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计划2012年、2013年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分别增加至65家、100家,到2013年末,100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400亿元,比2011年末分别增加约4倍和5倍。

作为达成目标的配套政策,今年1月初,温州市政府创新小额贷款公司发起设立方式,推出主发起人招投标制度。其基本流程是:温州市金融办确定筹建名额和区域分布,进行潜在投标人资格初审,通过公开竞标,由市金融办组织进行评审,确定中标主发起人,后进入小贷公司筹备运营阶段。同时,对温商总部迁回温州的企业发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行定向招标。

根据此流程,5月17日第一批7家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招投标结束, 40家企业参与初审,21家参与招投标,中标主发起人多为温州当地民营中型企业,7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达20亿元。

“投资热情不减”,“投标竞争激烈”。温州市金融办关于第一次招标的官方总结称,投资小额贷款公司仍是目前民间资本投向的有效渠道。

进入7月,第二次招投标结果却截然相反。

此次招投标,原计划针对乐清市城东街道,苍南县金乡镇、马站镇,泰顺县罗阳中心城区都市型功能区,永嘉县黄田街道,瓯海区潘桥镇,平阳县昆阳镇,瑞安市陶山镇等八家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招标结果显示后四者流标。

四家流标的投标资格要求为:主发起人需为民营骨干企业、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且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近三年连续盈利、三年净利润总额600万元以上。

温州市政府相关部门未能预料到出现流标情形,也未做提前预案。上述温州市金融办人士坦言,流标的根本原因是受去年危机影响,当地小额贷款公司不良率急速上升,盈利能力普遍下降,再加上温州实体经济不振,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环境恶化,经营风险增加,导致民营资本主导发起热情减退。

爆发于2011年9月份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波及温州从事资金业务的各类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亦未能幸免。

根据温州市金融办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3月末,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逾期率为1.21%,而去年同期仅为0.09%,增速远高于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其中自然人和企业逾期贷款9496亿元、4199亿元,共计20笔,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形成损失1679亿元,分布在五家小额贷款公司。

受危机影响,原有股东资金链断裂,小额贷款公司股权转让现象显著增加,截至2012年3月末,共三家小额贷款公司出现股权转让,2011年全年仅有两家,目前个别股权转让正在进行中。

有分析认为,流标事件显示民营资本投资意愿趋于理性,并重新思考如何选择对外投资规模和方向。

受第二次招标流标影响,目前,第三批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招投标流程尚未正式启动,温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仍在商讨筹建数额、区域分布等具体细节。

异化求生存

逾期贷款规模迅速升高、股权转让频频显现,使得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普遍转向保守和稳健,随之业务模式也发生了较大转变。

2012年2月,浙江省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要求,规定其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向主要法人股东定向借款、在本市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之间进行的资金调剂拆借三种方式融资,比例合计可达到资本金的100%,比之前的50%,扩大了一倍。

这一政策放宽是小额贷款公司近几年一直希望看到的突破,但危机过后,今年的外部融资规模实际出现萎缩。全市最大小额贷款公司之一——温州鹿城区捷信小额贷款公司(下称鹿城捷信),截至今年6月末,该放大倍数仅为0.25倍,远低于危机前。

温州危机发生前,该市多数小额贷款公司达到50%融资上限,个别还会变相从社会融资、体外循环放贷,融资比远远超过50%。

该公司总经理符加嵘说,“因为市场对资金需求不足,因此主动降低了外部融资规模。”

外部融资需求下降的同时,温州当地小贷公司普遍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大量介入应急贷款业务。

以鹿城捷信为例,截至6月末,公司转贷规模达50亿元,其平均贷款利率约为央行基准贷款利率的3.1倍(以今年6月8日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31%计算)。

应急转贷的本质是过桥和垫资,需要的本金不多,其单笔额度较大、周期短、收入可观。不过,一旦银行收贷拒绝续贷,提供应急贷款的机构将损失惨重。

应急贷款盛行,导致小贷公司贷款“短期化”和“大额化”(下称:“两化”)现象加剧。截至今年3月末,温州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中,平均单笔贷款金额约100万元,期限在六个月以内的贷款占比高达88%。这一业务走向代表了小贷公司业务的全国走势。

小额贷款公司“两化”倾向曾是温州市金融办严格把控的监管红线,监管当局曾为此设置“两个70%”硬性指标,即小额贷款公司单笔1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超过70%,期限两个月以上贷款占比超过70%。然而,面对当前温州债务危机的深化,温州市金融办明确淡化此监管考核。

由此,小额贷款公司加速脱离政策设计初衷,从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转向专门从事过桥融资和垫资业务,一定程度成为民间借贷的替代者,乱象丛生。

今年4月,温州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形成的调研报告指出,当下,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存在贷款利率逆市上升、集中度超标、股东及股东担保多、不良贷款披露不足、公司内部治理不完善、会计操作不规范等六大问题。甚至有小额贷款公司违规将4000万元贷款,分拆贷给某房地产公司三名股东,资金间接进入房地产市场。

即使被视为较规范的小额贷款公司,但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温州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对鹿城捷信的间接调查显示,2011年末,其超过100万元的大户贷款中,明确贷给出险企业或个人的资金共计8160万元,约占全部贷款额10%。但该小额公司披露的不良贷款仅200万元。不良贷款披露信息不足。

温州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和经营的种种异化,是全国的缩影。目前,温州相关金融管理部门一直在讨论和寻找治理对策。

上述调研报告建议,应该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对“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账外经营”等实行零容忍,发现抽逃资本金、发放股东贷款或变相股东贷款超过一定比例的小额贷款公司,强制退出市场,以整肃市场秩序。

如何理性归位

一直以来,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被民营资金视为一项极具诱惑力的政策,表面上看,银监会提供了政策通道,但事实上政策出台五年来,尚未出现一家转制成功。原因在于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后,必须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控股,且持股比例不低于15%。

温州市在推动综合金融改革的过程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争取实现突破。 温州市政府上报国务院的《送审稿》称,2012年将争取实现1家-2家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

温州瑞安华峰小额贷款公司(下称瑞安华峰)和鹿城捷信,是温州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分别为8亿元。据了解,两家公司因各项指标都处在温州市的第一梯队,已被内定为首批转制公司。

对于转制为村镇银行后的经营前景,鹿城捷信总经理符加嵘态度谨慎,他认为,村镇银行相比传统大行存在天然的劣势,机构公信力不足,吸收存款压力较大,网点较少,结算功能不足,无法满足客户多元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银行经营方式、风险管控与小额贷款公司完全不同,业务模式的转变面临考验。

2011年下半年以来,温州市金融办、金改办等相关部门一直与这两家公司保持密切沟通,并与当地银监局协调,希望进一步明确转制细节。近日,温州方面与中国银监会沟通,期望能率先转制,但结果不随人意。

温州市有意在保持发起人主体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的转制。而银监会的一个顾虑之一在于,担心“地方银行出事,中央兜底”。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曾刚建议,温州可以考虑建立区域性存款保险制度,由地方政府出面提出民营银行在出现破产风险时的应急处置方案,并且提前设立相关风险缓解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转制面临的最大难题。

温州金改设计者在《送审稿》中明确提出,希望允许温州率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如果能在这一领域获得突破,区域性尝试将有望成为全局性改革样本。

当前利率市场化已实质性启动,未来银行经营更加艰难,银行倒闭破产或成现实,这令民间资本反向思考是否值得向村镇银行转制。部分小贷公司甚至认为,保留小贷公司的身份或许更好。

巴曙松建议,温州可以率先为小额贷款公司明确金融机构身份,并定位成类似香港市场上的有限持牌金融机构,允许其吸收一定金额以上的大额存款。

虽然尚未获得准确定位,但多数人认同小额贷款公司在吸纳民间资本,丰富中国信贷市场放贷主体方面的拾遗补缺作用。

吴晓灵认为,不吸收公众存款的小额贷款公司、吸收大额存款的金融公司、商业银行是中国未来法人类放贷主体的基本结构,而小额贷款公司定位于非公众金融机构,会更有发展前途。

作者:王培成

上一篇:市场营销实习报告(通用3篇)下一篇:医院年度报告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