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企业文化课题组探讨提纲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企业企业文化课题组探讨提纲(通用9篇)

金融企业企业文化课题组探讨提纲 篇1

二、样本抽取:

民营企业主要分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选取合伙企业1个 有限责任公司2个作为调研样本

三、研究对象和提纲:

1企业管理者(主要是企业公关部门和管理者)

(1)了解企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企业的集权程度。是关注人的管理 还是关注效率的管理 还是人和效率相结合的管理。)

(2)企业的员工素质教育培训情况(培训的具体内容 目标 要求 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了解企业的价值观追求

(3)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工作活动和环境(活动具体内容,环境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态度

(4)企业的公益性活动

(活动设计的目的 要求 实际效果)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5)企业的远景和使命(企业的商标,标语,企业文化墙,了解企业正在执行的任务,企业最终的发展方向,企业的自我定位和价值追求)

(6)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经营目标)

2企业职工(每个企业至少15人 注意代表性:年龄 性别 部门 车

间)

(1)对企业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认识是什么?是否感到满意?原因是什么?(调查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了解,对工作环境的现状是否理解,了解熟知企业文化员工所占的比例)

(2)您对企业使命和远景有认同感吗?感觉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感觉?(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您参加了参加企业举办的哪些活动?是自愿的吗?感到愉快吗?有意义吗?(了解员工所体现的企业精神)

(4)您认为该企业价值观是什么?您是否认同该企业的价值观?

(了解该企业文化的影响程度)

(5)当前的企业文化是否适应您的工作生活?你打算在企业里长远发展吗?(了解企业文化的内化情况)3本地政府工作人员

(1)您对该企业所表现的企业精神印象如何?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和具体措施?(了解行政组织对待该企业文化影响下的企业运作的态度如何)

(2)该企业为社会提供了优质哪些产品和服务?带动了多少就业?(企业在企业文化影响下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程度如何)(3)您认为该企业的社会慈善活动和捐助时候感到满意,为什么这样说呢?该企业对环境影响产生了影响吗?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措施?(了解企业在企业文化影响下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4)政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什么样的环境?采取了什么样的引

导政策和具体措施?(企业文化建设中政府的作用程度如何)4本地消费者(注意性别 年龄 学历 层次)

(1)您是否了解该企业?您对该企业的印象如何?(了解该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和社会文化影响力的延伸程度)

(2)您知该企业有哪些产品?(不知道的话 可以直接说出该产品名字来询问消费者是否知道该产品也行)您对该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服务印象如何感到满意吗?原因是什么?

(3)你认同该企业的品牌吗?原因是什么?(了解消费者的价值导向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四、调研注意事项:

1、首先介绍调研目的,采取拉家常式的聊天,设法使受访者在宽松心态下接受访谈。

2、访谈注意选择场合,尽量不要受到外界干扰,如能做到一对一访谈最好。

3、访谈是否记录?如果受访者不介意,可以记录,若无法当场记录,访谈结束后应尽快记录(如有录用笔最好,但要注意不要让受访者发现,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影响访谈效果)。

4、最好是两人合作,一人提问,一人记录和补充提问。

5、注意要引导受访者的思路,在受访者长时间谈论无关话题时,要设法将其话题拉回。(如,您可以说:“对了,您刚才说到„„能不能介绍一下„„”)

6、进行双方沟通时,容易引起歧义的话要事先想好,避免到时引起

误解,要注意沟通的语言。

金融企业企业文化课题组探讨提纲 篇2

本论文在分析烟草行业的性质的基础上, 立足地方分公司的具体问题与特点, 提出了企业文化方面的改革方案。

一、烟草行业的特殊性质与社会责任

烟草公司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国有企业之一。每年烟草行业上缴国家的税收占全国总税收的重要地位 (2013年烟草行业全年实现工商税利9559.86亿元, 同比增加910.47亿元, 同比增长10.53%。全年上缴财政总额8161.22亿元, 新增近1000亿元, 增长13.9%) 。为国家富强, 民族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经济支持。与此同时, 烟草行业的改革, 促进了附属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烟材、烟机等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的机遇, 为国家增加了就业, 为维护了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烟草行业还打出了很多民族品牌, 例如我们湖南的“白沙”等, 远销海外, 在国际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可以说, 我们烟草公司在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同时, 树立和展示了规范烟草、责任烟草、效益烟草、和谐烟草、服务烟草的良好形象。这是我们烟草行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在肯定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我们烟草行业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

2014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报告提出的烟草行业“五大形象”特别指出:烟草行业应当全面提升行业控烟履约的形象。国家局作为国务院“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 承担着依法推进控烟履约的重要职责。全行业必须自觉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 坚决执行中办、国办《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 严格执行烟草专卖法律法规, 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国烟草控制规划 (2012—2015年) 》明确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积极做好《消除烟草制品非法贸易议定书》研究落实工作。

人人皆知, 吸烟有害健康, 身为一个烟草工作者, 对烟草的危害应该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更加应当肩负起劝道全民戒烟, 全民控烟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戒烟教育, 是我们整个国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某些监管不力的地方, 甚至存在向未成年人私下出售零散烟的现象, 这是十分不利于我们的形象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另一方面, 近年来, 市面上假烟流窜, 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烟草行业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如何打击假烟, 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与我们客户的利益, 也已经成为了整个烟草行业刻不容缓的课题。

作为沟通烟农与零售客户的重要桥梁, 我们作为地方烟草公司, 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这个责任不单单是在经济上规范烟农和零售客户的做法, 帮助他们致富, 也应该将这一份整个烟草行业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传递给广大烟农与零售客户, 真正做到整个行业都参与到全民戒烟, 全民控烟这个重要课题中来, 树立起烟草行业“全民提升行业控烟履约”的形象。

二、现有企业文化的意义与利弊

凌成兴局长提出的“三大课题”的中心是改革。但是我们应该往什么方向改呢?往常大家都会想到提升卷烟品质, 开发卷烟新产品, 优化卷烟销售网络等;这些都是好的改革, 但是考虑到我们整个烟草行业的社会责任, 我认为更加刻不容缓的改革, 是对整个卷烟行业的素质改革。通过素质改革, 进一步提升整个烟草行业的素质——在我们地方烟草公司的角度上来说, 不单单是公司内员工素质, 也是各个销售网点的零售客户、各个地区的烟农的素质。

而提升行业员工的素质的关键, 除了员工自我学习修养以外, 更多的在于我们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等方面, 可以说多且杂。但是最中心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也就是企业的中心价值观。用企业的中心价值观去影响、教育员工, 可以最迅速地、稳定地定向培养公司所需求的员工素质。

与此同时, 企业文化还能潜移默化的增加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对公司的归属感。尤其是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 虽然看上去很虚无缥缈, 但是正是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 才能让员工真正把公司当做自己的一部分, 自己最不割舍的家, 让我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会多问自己一个是或者不是。自己的行为是给行业抹黑了还是增光添彩了;是给公司带来了麻烦还是带来了便利;在获得了自我满足的同时, 有没有让我们的家更加美好了。

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开展的提升企业文化, 只局限在本公司的员工内部, 而忽略了其实我们的广大零售客户其实也是公司的一部分。而零售客户的形象, 其实是我们公司形象中很重要, 甚至是最具有群众基础, 最直接的一张名片。我们要做好企业文化, 应当在今后的活动中, 利用地方公司机动性大, 贴近群众的特点, 把我们的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广大零售客户中去。

三、企业文化改革的目标与措施

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能够体现公司理念和价值观;2、能够营造乐观向上的公司氛围;3、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4、能够增强员工归属感和使命感。

我们在烟草公司内部的活动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我认为今后的主要改革路线, 应该着重在让我们广大烟农与零售客户也参与进来, 营造整个地方烟草行业和谐工作、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

具体措施有:

1、加大健康吸烟理念的宣传力度, 争取做到各户自省自觉

比如可以定期向零售客户举办一些简单易懂的小型讲座, 说明焦油类烟对肺部的伤害;并在此基础上, 号召客户在零售点制作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海报, 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过多吸烟有害健康;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明了易懂的小标语和顺口溜, 例如“饭后一支烟, 快活似神仙;再多一支烟, 医生天天见”;更重要的是平时我们的客户经理在于零售客户交流的过程中, 就注意向他们宣传“健康吸烟、快乐吸烟”的概念。让客户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注意吸烟的危害。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尤其是要说明私下向未成年人销售散烟的危害, 做到各个客户自省自觉。

2、加大规范烟草销售的宣传力度, 争取从根本上杜绝非法胡乱销售卷烟的现象。

这一点还是主要依赖客户经理在与零售客户多宣传、多交流。向他们阐明违反行业规范的危害, 我们的客户经理也要时时多注意, 多反思。可以定期开展客户之间的交流会, 邀请示范店客户向大家宣传自己的成功经验, 由客户自己现身说法, 说明遵守行业规范的好处与违反行业规范的坏处。这样即不显得生硬, 也利于客户之间与客户和客户经理之间交流感情, 更加有利于公司工作的开展。

3、公司内部的活动, 在可能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让零售客户和烟农也参与进来, 增加他们对烟草行业的归属感

例如今后继续开展廉政短信活动时, 可以由客户经理代表公司与广大烟农和零售客户交流, 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向客户宣传我们公司的价值观与运营理念。公司举办的文体活动, 也可以增加季度表现优异的零售客户和烟农的名额, 增加地方员工与地方客户友好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号召客户之间增多交流活动, 适当组织一定的体育比赛或者观影活动, 增多客户之间相互了解, 相互关心的机会。

我们要带着真挚的感情, 多开展与广大烟农和零售客户的交流活动, 真正真正让他们体会到他们也是这烟草行业的一份子, 逐步培养广大烟农与零售客户对烟草行业的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 从而做好我们最基础也是最广泛的一张名片。

凌局长在2013年5月提出的“三大课题”——烟草行业改革的红利在哪里, 发展的潜力在哪里, 追赶的目标在哪里”——高瞻远瞩地指明了烟草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于不断改革, 是我们烟草行业工作者的指明灯。

文化提升:国有企业新课题 篇3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存在,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锻造企业的战略资产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创立者或领导者倡导,并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并制订适合企业文化传播的激励政策,从而使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逐步变化,成为全企业的共识,最终融合为全体企业人的默契、习惯和氛围。企业文化表现出从战略高度主导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体现着独立的企业形象、企业精神,显现出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所在。

新时期国有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没有理由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事实上我国的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曾经形成过具有重大时代影响的企业文化,例如:石化行业的“大庆精神”,军工行业的“两弹一星精神”,这些企业文化融合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所在企业、所在行业、甚至全国各个行业发挥了重大的激励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有企业的企业属性在不断强化,国有特征和社会责任属性在不断减退,国有企业开始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转向了利润最大化。在这个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受到忽视和削弱,甚至出现缺失。国有企业给民众的印象也急转直下,一提到中国的石化、电信、银行、铁路企业,民众心中感到的不是自豪和骄傲,而是垄断、腐败、低效率、唯利是图、态度恶劣。

新时期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和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国有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市场而且要在国际市场上和全世界的优秀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应该受到充分重视。

首先,建设积极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塑造商品品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离不开外在形象的竞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和社会美誉度,使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无形中贴上了“优质高效”的标签,有助于该企业塑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塑造企业文化,建立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黏合剂,使职工从心理上对企业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把全体员工凝聚成一个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铸成了企业的强大凝聚力。

第三,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

第四,企业文化为企业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从而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推行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之一,是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是它能够引导经营方向,促使企业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把握正确的方向,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二是通过打造良好的商誉,积累无形资产,保持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三是提高品牌附加值,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它是和消费者的情感相联系的;四是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内聚力。

国有企业文化现存的缺失及其原因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虽然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造就了“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等,但总体上与优秀的国内外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被忽视和缺失的现象。

新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流是向前发展,但在社会剧烈变革和转轨转型时期,由于受多元价值影响,也存在几大矛盾现象。一是继承与断裂两种现象并存。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传统价值精神体系被打破,旧破新未立,传统精神处于被质疑状态,有人说是真空状态,因而宗教、迷信等乘虚而入。所以我们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整合加强与碎片化现象加剧并存。精神体系的构建不清晰,内容不清楚。三是高调弘扬与缺失迷茫并存。四是经济高歌猛进与文化荒漠化现象并存。产品无文化含量,经营无文化特色,经营者无文化素养。五是振奋自信与恐惧不安并存。企业家精神信仰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据报道,在美国,16人中有一人有企业家精神;在德国,20人中有一人有企业家精神;在日本,30人中有一人有企业家精神;而在中国,200人中却没有一人有企业家精神。

而这些矛盾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理论上说,国有企业作为企业,本质上是要最求利润最大化,要求企业运行中“唯利是图”;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又要求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例如:保障就业和民生稳定,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在“为人民服务”和“利润最大化”两个神圣而正确的目标面前,经常会拿捏不好,并因此饱受批评,导致左右摇摆。例如:效益不好会被国民批评为无能和低效率,而重视盈利又会被批评靠垄断地位不正当竞争。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难以稳定而明晰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卓越而独特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

整体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把重点放到企业发展和盈利方面,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明显缺失。现代国有企业文化存在缺失的主要原因:

nlc202309011651

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长期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使得企业从领导到工人把企业文化越来越边缘化,甚至一些人员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只要有了很好的利润回报,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用关心。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国有企业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产业升级、技术更新等方面,而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研究和人员素质的发展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却让其处在发展缓慢甚至停滞阶段。

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和考核导向导致了国有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有着很强的优越感,感觉日子过得很舒服,缺乏必要的危机感和进取精神。国有企业领导的任命制和频繁换岗,导致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更像个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普遍存在,缺乏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简化为提高内部员工福利、增加工会系统文娱活动等,而对国家和人民则体现出信托责任的缺失和不应有的傲慢。

国有企业价值取向不明晰或者多元化,导致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迷茫或者碎片化。

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当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追求公平和效率的时代,是充满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时代,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有危机感,必须有进取精神,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国有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采取切实措施来培育、充实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在战略上或观念上要明确以下重点问题: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有层次和轻重缓急的系统工程。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简单提出一个口号那么简单,而是在核心价值理念指导下逐步凝练起来的一个系统工程,核心内容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也许会体现为一句简洁却内涵丰富的“厂训”或宣传口号。这个核心理念不能停留在口号水平,需要切实分解落实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要有制度和组织来保证和实施,并且要有监督落实和反馈改进机制。

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凝练和培育。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系统中是具有统帅作用的理念,结合我国的国情,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培育方面要确立九大精神,即(1)诚信精神。中国是低信用度国家,建立诚信尤为重要。政府和企业都要建立诚信体系,首要的诚信是政策之信、法律之信。(2)创新精神。(3)坚韧不拔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现时代仍然需要坚持。(4)科学精神。现在许多企业家不信科学信风水,不信苍生信鬼神。有个城市的区委书记,指责开发商建高楼挡了区委的风水,而他本人有博士学历。当今科学精神之缺乏由此可见一斑。(5)规则精神。中国传统是伦理型社会、人治社会,不是规则型社会。许多事情规则不明,而以“基本上”“原则上”“大体上”说明,没有可以操作的明确规定。(6)职业精神。要敬畏职业。(7)开放精神。要面向世界,谋天下之利而非一人一地之利。(8)积极进取精神。努力超越,追求卓越。(9)自觉奉献精神。

引导国有企业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有三个方面:职工原来形成的价值观,职工相互作用形成的价值观,以及企业领导的引导。西方企业讲的价值观包括绩效导向、人本管理、全局观念、控制制度、灵活性和开放性六个方面。中国企业还应加上自己的特色: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中国企业的文化管理要着重解决三大问题:其一是人本管理问题。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起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其次是要发挥人的积极性——关心全局、勇于创新。其二是质量问题。要真正解决质量问题,就必须在全体职工中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价值观。我们有个城市的代表团到德国的城市访问,问德方是如何处理违章建筑的,对方始终听不明白中方的意思,他们认为既然违章,就是不该建、不能建、不会建的,因而也不存在如何处理的问题。其三是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现在国际上不但发布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而且已经发布了社会责任标准。中国企业要担当起环境责任、社区责任,要关注弱势群体。企业文化管理的有效推进,需要全体职工与企业负责人共同努力。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摆正位置,树立信托精神和职业责任感。国有企业不是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财产,也不是国有企业员工的财产,而是国家的财产。国有企业领导和员工只是这部分财产的代理人和受托人,只是亿万个所有者中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这一小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这家企业就是他们的企业,他们有权不思进取,甚至认为可以靠收取垄断租金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国有企业领导和员工应该认识到,国家把这家企业委托给他们是信任他们,如果换一拨人说不定会比他们经营得更好。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内经营领域的逐步放开,国有企业垄断地位会消失;随着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员工只进不出的格局也会改变,竞争上岗的格局将会逐步形成。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出信托精神和职业责任感,要为国家和人民负责。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贯彻“客户至上”的观念,这是现代企业核心理念之一。在西方管理学中,经常说“客户是上帝”,足以说明企业运营的市场导向的重要性。且不说我国国有企业的绝大部分客户是理论上的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之一,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必须重视客户,重视客户的需求、偏好、变化趋势和消费感受,以此为导向研发新产品,改善服务,才能更好地赢得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不能凭借垄断地位,保持对客户的傲慢和优越感,在计划经济时期客户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还没问题,但在当代则很容易被客户抛弃,被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超越。

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和体现“人本精神”。“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有企业发展来说尤为重要。人是企业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实现企业发展、促进企业稳定、保证企业效能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管理倡导的人性化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中坚持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相互融合的。可以更好地提高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推行人本管理,把人看作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能力的“文化人”“社会人”,把人视为企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企业文化着重于精神激励和员工价值的体现,致力于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一步确立员工是企业主人的观念,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增强责任感。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它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大大减轻管理者的负担,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对内凝聚正能量对外提升美誉度,进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行动中切实贯彻落实,并且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让企业文化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使企业软硬实力均衡发展,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崔小花)

企业文化建设提纲 篇4

1企业文化建设1.1“文化”释义

1.2”企业文化“释义

1.3企业文化建设释义

1.4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1.5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2班组文化建设

2.1企业文化与班组文化的关系

2.2班组文化建设的作用

2.3班组文化建设的内容

2.4班组文化建设的重点

2.5班组文化建设的措施

2.6班组文化建设的目标

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3.1安全文化建设的由来

3.2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3.3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3.4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企业文化第一章提纲 篇5

企业文化是进入信息时代后在人本主义趋势下产生的一个新研究领域,也是专门研究对人的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

企业文化在我国被炒得很热,但是却很少有人认真探讨企业文化理论,我们应当加强对企业文化理论的探讨。

一、什幺是企业文化 1.什么是文化

人类社会的现像大致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类。中国不同的文化概念:

季羡林:凡是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

刘伟:文化是指人类的知识和心理两大系统,知识系统包括宗教、哲学、语言、文学、艺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心理系统则包括民族精神、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

《辞海》: “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三层次说”认为:文化外层是物的部分,即对像化的劳动;中层是心物结合的部分,即自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理论、社会组织制度等;核心层是心的部分,即文化心理状态、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

西方学术界的各种表述:

林顿将文化定义为“某特定社会的成员共享并互相传递的知识、态度、习惯行为模式等的总和”,吉尔兹认为文化是“具体表现在符号中的、富有意义的、历史的传统模式,这个符号模式是由人类传递、保存和发展他们关于生活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态度的一个继承性的观念系统。”

文化是反映特定社会成员的精神、观念、心理、性格方面的东西。2.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文化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文化是特定社会成员经过成年累月的知识积累和心理沉淀而层层累积成的,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文化对人的行为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机构和媒体来进行传播,对既定社会成员的心智实行渗透,从而使一定的价值观、知识、观念、心理代代相传,塑造社会成员的习惯性行为模式,使人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左右或控制,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

文化对人的行为造成的巨大影响,这可以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行为模式存在巨大差异的比较中得到证实。

由于文化的不同,可以造成各民族不同的饮食习惯。

文化的不同,可以造成各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如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表明,中国人擅长形像思维,而英美人擅长抽像思维或逻辑思维。

文化的不同,导致各民族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上存在重要差异,从而对其社会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在西方而没能产生在中国不是偶然的。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主张征服自然;而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是个人取向的;而中国文化是集体取向的。在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主张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中国文化则强调等级支配关系。

文化对行为的控制作用,生活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的人自己一般很难发现,文化经过碰撞和比较,才能发现差异。

文化可以是一种控制方法,一种管理方式,这种控制和管理是通过心灵说服和精神渗透完成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是一种软控制,它的代价小,控制的时效长。

3.中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韦伯曾指出,资本主义的根源在于新教精神。

中国人对于自己文化上的缺陷是在近代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之中认识的。鲁迅发表的《阿Q正传》是为改造中国国民精神而写的。

现代化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全方位进行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始于一九七八年的中国经济改革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与务实思想、开放观念的传播普及分不开。

文化的发展需要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保持自己文化的优点和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一味排斥外来文化和一味贬低本土文化的极端倾向都是不足取的。西方文化之长可以补中国文化之短,中国文化之长也可以补西方文化之短,东西文化虽各有长短,却并不存在优劣贵贱之分。

在医学上,西医擅长外科,但西医治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内科疑难病常常束手无策;而中医治本,药分君臣,除根为要,擅长治内科疑难杂症,但中医对于外科手术比较无能为力。因此中西医结合无疑是发展医学的一条好路。

4、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组织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或组成部分。

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沃特曼和彼得斯则把企业文化概括为“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策略,为企业员工构建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气氛,以帮助整体地、静悄悄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迪尔和肯尼迪却认为,企业文化应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企业环境;二是价值观;三是英雄人物;四是礼节仪式;五是文化网络。

层次论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具有企业自身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由企业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所构成的。

假设论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在生产经营过中培育和提练出来的一系列基本价值假设,用以指导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理念,它们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哲学。

企业管理模式论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一套系统的管理原则与方法组成的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由企业价值观、典范人物、企业的各种典礼仪式以及文化网络等诸多要素组成。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在《关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报告摘要》中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群体意识”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心理态势;行为规范指企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标准、习惯风俗等。

尽管很难找到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企业文化概念,但仍然可以给它一个一般性的定义,即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其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得到内部成员认同遵守的一套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在本质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方式和行为的指南,是企业的理念和方法的控制系统。

5、企业文化的功能

成功的企业是资本力、制度力和文化力三大因素的合理组合:

资本力决定企业规模,资本增值速度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率;制度力是企业赖以运行的基本框架,以保证企业有序而高效地运作;而文化力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促使企业成员行为与制度运作保持协调配合的重要原因。

具体说来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发挥以下的功能: 第一,凝聚功能,第二,激励功能,第三,规范功能,第四,宣传或传播功能,第五,指导功能。

二、企业文化为什么重要

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可以从其文化上见分晓。因为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内部隐含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这种价值观、态度和做事方式可以使一个企业保持相对长期的繁荣,也可以使一个全球性的大公司一夜之间破产。

[案例] 沃尔玛公司的企业文化

沃尔玛公司在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其业绩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6%,2000年,Wal Mart(沃尔玛)公司全球的销售额达到2200亿美元,利润额达到70亿美元,公司全球雇员超过100万,是世界上最大、而且财务和业务运营健康的企业。在Wal Mart的诸多成功驱动因素之中,企业文化被认为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比满意更满意原则

山姆·沃尔顿对其员工提出了要求,即:要向每一个顾客提供比满意更满意的服务。

沃尔玛公司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顾客对公司提供的超过期望的服务赞不绝口。沃尔玛公司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感谢信。

十步服务原则

十步服务原则:无论何时,只要顾客出现在自己的十步距离范围内,员工就必须看着顾客的眼睛,主动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忙。

这一原则是山姆·沃尔顿首创的,起源于他在密西西比大学读书的时候竞选校学生会主席。

后来,山姆·沃尔顿把这一成功经验带入他的商业帝国,并加以完善,最终使之成为公司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薄利多销原则

在早期的经营生涯中,山姆·沃尔顿发现:降低价格,刺激销售量,可以提高整体赢利水平。

拟定价为2美元的商品,他说50美分就可以成交!这种令人不敢相信的优惠价格使公众普遍认为沃尔玛公司购物是物有所值。[案例] 安然公司失败的企业文化

2001年,美国Enron(安然)公司因做假账,被迫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丑闻。

90年代末期,业务上的成功和华尔街的吹捧,使Enron公司开始变得自高自大。公司内部过于强调个人表现导致了空虚和贪婪态度的孳生;内部的互相评估制度导致了唯诺是从的文化,企业内部不再有反对的声音;由于追求漂亮的财务数字导致了内部的失控,内部交易、腐败和虚夸的营业收入以及隐藏的债务随之产生,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破产。

企业文化可以使公司产生凝聚力并且提供竞争优势,但过时的企业文化,包括核心价值观和管理原则及习惯,也可以扼杀一个企业。

企业文化还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寿命。在日本和欧洲,公司的平均寿命为12.5年。

在美国,有62%的公司平均寿命不到5年,存活超过20年的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10%,只有2%的公司能存活50年,美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0%能活过5年。

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前500强的大企业,从诞生到衰亡的平均寿命只有40~50年,到1983年它们中有1/3已经消失。

中国企业的寿命更短,大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在7~8年,一般的中小企业只在3~4年。

世界上能长寿的企业组织有如下的共同特征:

(1)企业组织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能动态调整从而焕发企业组织的创新和适应能力;

(2)员工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企业组织建立完善的社区关系和人际关系;(3)宽容或分权是企业组织生态意识的特征,反映了企业组织与内、外部实体建立关系的能力;

(4)保守的财政使企业组织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增长与进化。

为什么中国企业会出现短寿现象,不少管理学者认为问题就出在企业文化上,特别是许多民营企业无文化和缺少文化。

回过头看这些企业的重大失误,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一些低级错误,是企业家缺乏修炼,也就是说管理素质太差,缺少文化。

中国企业不要只吃“壮阳药”,而要吃“长寿药”,这个长寿药就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案例] “春都”现象

“春都”,曾经是中国肉制品行业的一面旗帜。

由于乱投资、乱扩张和管理粗放,春都的经营在后期陷入困难重重的境地。为了弥补经营管理能力上的缺陷,春都的决策者从全国各地物色了一批“算命大师”作为智囊团。

听起来荒诞的故事,但确实发生在曾经创造行业奇迹的企业身上。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的重大管理问题,都属于企业文化问题: 第一、管理上“有管无理”

中国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遵照80%:20%的比例,而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管”与“理”遵照20%:80%的比例。

“先搞乱,再乱搞”。

第二、战略上“有战无略”

在有关调查统计结果中,57%的企业不知道如何制定企业战略,69%的企业对战略管理是模糊的。

第三、文化上“有文无化”

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就像中国的公园一样,千园一面,似曾相识。

企业文化建设走向了狭义的文化活动,不知不觉地界定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制造新闻或糊弄上级。

第四、营销上“有销无营” 有关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64%企业主管认为市场营销与开展一场运动没有什幺差别。营销不外乎:广告轰炸、公关造势、价格争斗、人海战术、标王拼抢及黑色渠道等。

企业竞争进入了全方位、高层次的竞争。

过去企业竞争只涉及生产、服务的数量、质量、价格,而现在扩展到了文化、理念方面,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精神、管理风格、道德风气等。

有的人甚至认为今后企业竞争的中心就是企业文化,这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要素。

顺口溜:“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知识;超级企业卖文化”。

三、企业文化研究的与起 1.企业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

企业文化研究新奇兴起的背景是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给美国管理学界带来的反思。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美国人面前,即一方面美 国企业的活力与生产力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日本这个缺乏资源的岛国却经济急剧增长,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构成了对战后世界经济霸主-美国的严重威胁。

为此,美国派出了几十位由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前往日本进行考察研究。

通过美日企业管理比较研究,八十年代初美国出版了四本代表著作,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威廉.大内着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挑战》;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查理.帕斯卡尔和斯坦福大学研究院教授安东尼.阿索斯合着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美国哈福大学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卡齐咨询公司顾问爱伦斯.肯尼迪合着的《企业文化》;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合着的《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

这四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确立为管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管理学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

迪尔和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一书中说得非常清楚:“日本人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具有一种有持续能力的、可以在全国范围维护的一个非常强大而有凝聚力的文化。不仅日本的公司具有强大的文化,而且在公司、银行和政府之间的联系中也具有文化特色。”

日本经济的崛起的重要原因在于日本企业内部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因素在起作用,使得企业内部能够保持合作一致;而美国国民性格倾向个性自由、富于竞争创新和热衷多元主义,结果易在企业内部导致分歧和内耗,影响了上下之间的合作。

2.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学者森岛通夫在《日本为什么成功》一书中认为,日本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儒教的世俗化与日本的武士气概一起扮演了重要角色。

因此,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企业不仅吸收了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重视企业战略、市场分析、情报收集等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而且保持了东方的传统管理思想中的合理内容,重视企业成员的精神、心理建设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将“和”作为企业文化的最高目标,强调企业内部和谐一致、团结协作,建立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亲密无间、同心协力的集团意识。

第二,企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在员工培训方面不惜投入大量资金。

第三,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经营制度,日本企业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为企业三大支柱,称之为企业经营三神器,从不同的方面调整企业内部关系,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但是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后,日本一些大企业开始改变终身雇佣制的做法。3.美国企业文化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具有尊重个人、追求自由、勤奋工作、生活节俭等特征;长期与大自然搏斗,又养成了美国人勇于冒险、富于创新、注重实际、崇尚科学的民族精神;而泰罗的科学管理法、法约尔的经营管理理论和韦伯的权威理论,则使美国建立了一套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严格管理制度。

八十年代之前美国的企业文化具有另一些特征:

第一,企业重效率讲实际,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第二,企业鼓励员工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企业上下之间权责分明,决策偏重于个人决定问题。

八十年代中期之后的美国企业文化也开始注重人的精神方面的管理问题 4.企业文化研究在中国

中国在传统计划经济下也存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如提倡“爱厂如家”、公而忘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两参一改三结合”。

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始于一九八四年,现有资料反映当年四川长城钢厂首次提出了创建“长钢文化”的任务。

在此之后中国形成了第一次企业文化热,政府与企业都对企业文化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政府的提倡虽然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但是也容易产生搞花架子、做门面功夫的虚假现像。

最先搞企业文化的四川长城钢厂后来发展并不好。

“秀才写在纸上,领导说在嘴上,标语贴在墙上,风吹掉在地上,惟独不在我们心上”。

第二次企业文化热显示了我国企业文化正在向成熟和健康发展,开始与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

四、企业文化研究的产生标志着什么

企业文化研究的产生告诉我们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进入了 高层次、全方位的竞争阶段;二是企业管理进入了人本管理的新阶段。

1、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进入了高层次、全方位的竞争阶段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企业竞争主要是企业之间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方 面的竞争,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企业竞争从财力、技术力方面的较量,扩展到了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企业道德等文化力方面的较量。

顺口溜:“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知识;超级企业卖文化”。[案例]广西玉林柴油机厂

广西玉林柴油机厂在八十年代时在全国同行业中排173位,后来在王建明领导下,以“人为本、争第一、零起点”为核心理念,铸造企业员工 的灵魂。

产品质量完成三级跳,从3万公里不出故障到10万公里不出故障又到30万公里不 出故障的国际标准,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2、企业管理进入了人本管理的新阶段

管理学在其初期发展阶段注意的人是一个“经济人”,强调物质剌激的重要性; 行为科学出现之后,管理学发现人不仅是一个“经济人”,而且是一个“社会人”;企业文化研究的出现,表明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对像-人,不但是“经济人”、“社会人”,同时也是“文化人”,改变人的精神生活面貌更对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具有长期的影响作用。

机器工业时代的管理是以物为中心,因为机器生产要求人与机器一致,人服从机器,结果是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人变成机器人;

知识经济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成为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只有尊重员工,提高员工的素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这就是人本管理的中心思想。

人是受精神支配的,思想、观念、信仰、态度、做事方法等都影响人的行为,影响人的创造力和能力的发挥,最终影响到企业绩效。

所以从过去以物为中心、以机器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书法练到一定的时候,常常有“功夫在字外”的说法; 中国画练到一定时候,也有“功夫在画外”的说法;

赚钱也有同样的道理,钱赚到一定的时候,“赚钱的功夫在钱外”。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

[例案]:旭日企业文化

1.“裤王”杨钊与旭日企业有限公司

香港企业家杨钊是旭日企业有限公司董实长,旭日企业是其白手起家创立起来的。对于自己的成功,杨钊归纳为“勤、智、信”,认为是自己的“入世基本功”。“勤”是勤奋、肯吃亏和做事有头有尾;“智”是分轻重、随机应变和事缓则圆;“信”是诚实和信任。

勤、智、信的精神后来成为旭日集团立世的三大支柱,亦即“旭日三招”,这种精神以后就成了旭日精神的组成部分。

1971年杨钊与友人借钱合伙办制衣厂,1974年开始独立经营企业,这一年杨钊以别人愿出的低价获得了美国服装商的大批方格牛仔裤单,一下打开了市场,被称为“裤王”。

1976年起,杨钊着手向外部发展,今天旭日企业已发展成既是生产商、出口商、批发商,也是零售商,其服装连锁店“真维斯”专买店在中国大陆有数百家分店,并且业务横跨欧亚美,其资产估计现已超过百亿港元。

杨钊在企业办《旭日之声》报,自1985年起每月一期,期期都有他写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自己亲自动笔写的。

这里举其中一篇《最伟大的医生》:

当你感到极端愤怒时,最好的应付方法是什么?“忍耐”。当你感到无奈而绝望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忍耐”。当你事事不如意时,最需要的是“忍耐”。

“忍耐力”、“自然力”、“时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医生。它们的效用是没有一个医生能相比的。

“船到桥头自然直”,“难中有易,易中有难”,“天无绝人之路”,“物极必反”,便是自然力最好的写照。

“时间”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道理在“事缓则圆”。当条件未成熟时,要解问题往往很困难,并且效果不好。如果能把事情放一放,待人们的认识有所改变,人的需要有所改变时,那么条件便成熟了,刺手的问题却会迎刃而解了。曰“水到渠成也”。时间往往能医好人们的创伤,痛苦和悲伤往往会随着日子的过去而逐渐消逝。

记住,当你失去平衡时,又或找不到更好的医生时,不要忘记,世上还有三位伟大高明的医生呢!

浅谈新园公司企业文化论文提纲 篇6

论文题目:浅谈新园公司企业文化

论文摘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的特色和个性的反映,是企业特定的优秀品格。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是其他企业无法复制的宝贵资源,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从而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反之,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也会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演变和优化。因此,优秀文化与竞争力如影随形,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是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基业常青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创新

以新园为切入点:

新园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矿山设备加工制造企业,公司秉承“新园创新、行方思圆”的企业理念和“奉献、团队、专业、合作”的企业精神。新园的什么都可以复制,惟有新园文化是竞争对手所复制不了的。”如新园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新园理念是: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等。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文化管理的核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论文重点: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企业文化对企业凝聚力的促成机制。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石。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三、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倡导者和管理者

执行力诞生于企业的文化,并且也反作用于企业义化,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个系统,融入企业的各个角落 .提升执行力的根本性举措在于建立优秀的执行文化 .

四、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勇于创新才能建立创新性的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终身不变的,它要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不断地建设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核心地位

企业文化共性探讨 篇7

企业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影响企业发展的深层重要原因,并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败,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所指,世界500强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事企业文化研究长达20年之久的清华大学的张德教授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文化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走向“文化化”的趋势,对于一个成熟企业而言,作为贯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受社会主体文化的影响,但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国内外对此有多种解释,但其基本含义是确定的。笔者所谈及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经营思想、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特有且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1]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都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一个的有机体系,总体上可分为四个层次: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笔者重点探讨的是促进企业文化各组成部分有机发展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思想等,它们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

二、优秀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

大凡优秀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无论是位列世界500强的还是虽在500强之外但仍属国际知名的企业,多建设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分析这些企业的优秀文化,可以发现普遍具有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其中,最为推崇诚信、创新、以人为本、善于学习、开拓进取等价值理念,诚信和创新进取理念是核心。

(一)反映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深刻的民族烙印

企业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哲学观和文化素养,但经营者本人以及被经营企业都只是社会的一分子,无论是个人的价值观还是企业的价值取舍都只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反映。另外,但凡文化又总离不开传统,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底蕴均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背景不同,必然导致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具有明显差异。企业文化无不奠基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上,根植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离开传统文化的根基,企业文化就没有了文化底蕴,不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沦为形式。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使我国的企业普遍具有“拼搏进取、勇于奉献”的文化特点;美国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同样也是其国家传统文化的精髓。[2]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人们思维意识的影响十分巨大。北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同仁修德,济世养生”,以儒家文化的核心——“仁”为核心概念。中国航空业发展最快的海南航空公司,其企业标志以“生生不息”为创意,“生生”是佛家的本初理念。这些事例一方面证明,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协调和统一,也是企业文化协调属性的体现之一。

(二)坚持诚信,树立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整体观念和印象。在现代社会中,美好的形象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日益成为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形象力是文化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构成因子:一是企业信誉。把企业道德当作一种责任,从顾客或客户的关切点考虑企业的经营和服务,把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道德责任结合起来。二是企业美誉度,即社会对一个企业的认可程度,包括对产品质量、服务、企业经营理念的美誉等。三是市场亲和力。海尔的产品广为社会认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海尔的市场亲和力好。为此,企业应处理好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社会整体考虑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营销策略等。一个诚信的形象,将维系顾客或客户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历练,整个人类社会关于道德和伦理的思索,对于行为正当性的判断已经取得高度的相似和一致。孔子的“天下归仁”与耶稣的“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待人”隐含的真善美是一致的;孔子所说的“君子之道”与耶稣所说的“我们心目中的上帝”实际上也是同一的——人公正的灵魂。也就是说,公理道德具有世界的普遍一致性。作为企业运行所必须的一种重要的新型资本形态,道德对于企业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企业在竞争中可以凭借而获胜所必须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的第三种资本。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公理道德的尊重已经构成企业生命线的一个重要部分。

经济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3],而信用来源于理性人的自由意志对道德的尊重,具有普遍推广的一致性和持续性,也自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共性之一。在我国,无商不奸的传统经营理念占据着许多私营企业领导的头脑,这给一些领导以误导, 认为非奸不能赚钱。然而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长期靠“奸”发展,破坏道德秩序带给企业的隐性打击,其力度绝对是毁灭性的。文化作为经济运行的最终裁判,不允许有违背道德原则的经济形态的存在,诚信经济已越来越被国际市场所认同。在《财富》100强中,55%的公司声称“诚信”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香港富豪李嘉诚以拥有188亿美元跻身全球第十大富豪,他认为商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信”,他曾说:“绝不能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那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我国私营企业平均寿命在3-5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上述观念问题不容忽略。[4]

(三)具备创新、超前意识,追求卓越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之一。只有不断地使自己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而只有当自己的这些技术、管理和制度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当而且必须倡导创新、鼓励创新,以改革的勇气促进和实施创新,以制度建设保障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勇于创新、大胆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任何求大发展的企业必备的精神,特别是进入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发展力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和源泉。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和技术又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要想始终保持企业的先进性,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应地有较强的管理创新能力与之匹配。而所谓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以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经营要素的外溢效应。一个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还必须具有非凡的胆略和超前意识,具备勇于竞争、争创一流和追求卓越的强烈欲望。强烈的竞争意识、争创一流的精神是强烈危机意识的反应,它带来的是强烈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发展意识等,是实现持续和超常发展的内在动力。[5]

美国最权威的三家管理机构——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企业的跟踪研究后,在联合撰写的《关于企业增长的报告》中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它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不断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说过的“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创新文化是企业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包括丰富的内涵。[6]主要有:(1)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创新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其它创新的先导。最主要的是要求企业树立起知识价值观、竞争优势观、知识更新观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2)技术创新。瞄准科技前沿,调动广大管理者、员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革新,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这是技术创新的本质要求。(3)产品创新。“产品常新,企业常青”,这是众多企业的成功之道。(4)组织结构创新。由过去的高耸结构逐渐向扁平结构转变,以降低经营管理费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5)决策方式创新。由传统的决策模式向现代决策模式过渡,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降低风险性。

(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从而把关心人的需求、注重人才培养、全方位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等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该理论的本质就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下,管理的重心更注重人的因素,重点是如何发掘员工的智能资源,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7]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表现在管理上,把员工看作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决策上,重视员工民主参与;在奖励机制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领导和员工的关系上,把关心员工生活、改善工作条件、与员工平等相处放在重要地位。为此,要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8]另外还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五)把握准最佳的“度”

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最佳度的把握是优秀企业的共同特点,也自然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宏观上看,如同政治上改革与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样,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成本、规模扩张与稳步发展、创新与守成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无论企业的战略是阳刚的还是阴柔的,是鼓励风险快速创新的还是稳健发展老成持重的,本质上讲都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特别是对于尚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大做强,但是欲速则不达。对扩张速度的把握是决定企业生死的要素之一,对于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或相对成熟的企业而言更为重要。中国很多企业比如习酒、巨人、飞龙集团的失利,都有在取得成功后急剧扩张的原因。万科董事长王石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超过25%的利润不赚。[9]这个原则发人深思!从微观上讲,企业的管理同样需要注意度的把握。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团队设置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沟通反而增加冲突的可能性。很多研究也已表明,过快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比不创新更为不利。这些无不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也证明了古老中国的中庸思想并不是堕落的象征。

(六)注重实施国际品牌战略

我国许多企业缺乏国际品牌意识,许多产品在国内有很高的认同度,但在国际上知名度却不高。比如说龙井茶、乌龙茶,我国号称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印度、斯利兰卡、中国),但在茶叶方面最受益的却是生产茶叶很少的英国,因为它有一个国际品牌(立顿)把全球茶叶的相当利润拿走了。[10]加入WTO后,衡量企业业绩、企业实力的尺度被放大到整个国际市场。企业不能再停留在原有水准上来要求品牌建设,而应瞄准国际先进水准来重新调整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家来讲,是一种眼光、胸襟、智慧、意志力等各方面的借鉴和考验。品牌文化建设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创名牌的物质技术条件,更重要的还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

(七)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完善企业文化

国外许多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组织变革与文化变革。当杰克·韦尔奇带来新的理念时,通用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而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企业文化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或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导向和文化主流,企业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时势才能走上持续发展之路。[2]现代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既要了解企业是在发展变化的,又要具体地分析企业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企业文化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完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逐步走向“文化化”,作为贯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过程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现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世界一流企业或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具有共同特征,其中均推崇诚信、创新、开拓进取、以人为本、善于学习等价值理念。学习借鉴它们的经验,对正处于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企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文化,共性,启示

参考文献

[1]朱成全.企业文化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2]林毅.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特征及其启示[J].科技资讯,2006(31):236.

[3]骆玉鼎.信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

[4]淞泉.商道如水[M].吉林出版集团,2006:9.

[5]余大亮.论优秀企业文化的塑造[J].贵州社会科学,2001(04):46-50.

[6]吉福林.21世纪企业文化的八大特征[J].商业研究,2001(11):171-173.

[7]Terrence E.Deal,Allan A.Kennedy.CorporateCulture[M].American Academic Press,2001.01.

[8]韩铭珊.论中国保险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7.04:42-45.

[9]王石.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M].中信出版社,2006:1.

金融企业企业文化课题组探讨提纲 篇8

一、企业文化实务……(授课人:***)

3.1第一阶段:企业文化明确化1)文化观念沟通

目的:赋予全体职工使命感并全面启动整个计划,加强企业文化深度认知,将企业文化效果延续扩大。

项目:a、成立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厂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工作;b、组织培训班,编印有关宣传学习

资料;c定性定点调查,包括厂领导班子集体磋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座谈会,职工代表座谈会,举办系列企业文化研讨会。

2)企业文化定位

目的:将动力厂企业文化策略的结论归纳分析后,形成文字以建立共识与了解。

项目:a、编写动力厂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报告;b、策划厂企业文化活动,包括内部精神口号、集团企业标语等。

3.2第二阶段:企业文化深植化

目的:借宣传推广活动等有效载体将企业文化灌输给每一位企业员工,成为全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条和行为准则。

1)企业文化制定

内容:企业文化指标总结,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信条,企业组织管理。

2)企业文化传播

内容: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包括发行定期刊物(拟办厂情通讯),建立宣传专栏,设置员工反馈意见箱。

二、企业文化构建……(授课人:**)

三项文化建设

金融企业企业文化课题组探讨提纲 篇9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所学专业:行政管理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试本科生

二零一二年五月

毕业论 文自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型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其所在社会的认可,因此企业要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是我们在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时要承担合理的符合自身情况的社会责任,其社会责任应当来源于企业文化,通过从自身的企业文化中挖掘才能得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即现代企业要履行企业文化型社会责任。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下,在吸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先进的管理和策略所形成的,并为组织中的成员所共有的一整套具有明确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往往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并确定了该企业的风气和员工的行为准侧。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概念斯蒂芬•P•罗宾斯的定义是:社会责任这样一种企业意图,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情,按照对社会有益的方式行动。这一定义主张一个企业在遵守法律、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强调了企业要明辨是非。卡罗尔也将社会责任划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四项责任的基础性和强制性依次递减,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所作的事情的基础性和强制性越弱,那么它的社会责任意识越强。

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共同点在于:第一,二者的最终目标相符合,都是为了能够使企业持续发展下去。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符合社会整体的利益,企业在履行其经济责任的同时考虑到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努力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与社会及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都是企业给社会的一种不易改变的印象。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的,因此一旦消费者对其文化有了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易改变。第三,两者都要通过员工及企业的行为得以显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通过其行为,向利益相关者展示它是不断提高社会效益与增加消费者福利的企业形象,其行为符合社会的期望与价值观。真正的企业文化会深入到员工的骨子里,体现在他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外界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主要也是通过其员工的行为。

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看出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为每个员工所认同并反映在平时的工作中和企业的对外行为中;而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正是从员工的工作和企业行为体现出来的。一个有人文关怀,注重员工的自我发展,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企业,其员工也必然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文化有正向的强化作用。一方面,企业通过自己的企业行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在无意识的宣传着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样会使更多的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了解自己。另一方面员工通过积极地工作,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同事的支持,从而强化了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以及集体认同感和荣誉感,这也将有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三、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载体将自己的影响扩大到整个社会。此时企业是在创造自己的未来,创造社会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能是企业与社会形成和谐的发展状态。正如彼德.德鲁克指出,“一个健康的企业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很难共存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是紧密联系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真正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得以彰显。企业的长久发展就在于它是否如实的对自己的社会责任角色做了定位,因此通过企业文化来确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既不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即我们要努力建设的一种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型社会责任”。

二、建设企业文化型社会责任的原因

(一)、符合企业长远的发展利益。承担符合自身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可以使两者一脉相承,相互促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始终处于竞争中的主导地位。雅芳携手女性防治乳腺癌的运动就是在承担一种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信任他人、尊重他人、对他人有信心、谦逊、高标准。这就是雅芳企业文化的精神所在。雅芳的这项运动正是它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

(二)、能够持续的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影响力。也许一个企业偶尔承担一些慈善方面的责任,比如地震捐款之类的;企业的声誉和影响力可能有所改善,但这不是持久的。包含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就能够持续的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影响力。因为企业文化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稳定性,它对员工有很深的影响,包含企业文化的社会责任能使员工自觉地去承担,自愿的履行,具有持续性。这样不但可以给利益相关者一种持久的积极影响,而且正向强化员工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三)、企业文化型社会责任具有“预警机”的作用。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它对企业的要求也在变化。企业通过自己的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履行社会责任时可以观察到自己现在所履行的是否符合社会的现实要求,进而优化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预警机”的作用可以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

三、建设企业文化型社会责任的对策

(一)、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并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企业文化中体现出来。企业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员工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通过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创造员工积极主动和互帮互助的氛围,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将被动的履行社会责任转化为员工的积极主动的自愿性行为。当员工把履行社会责任变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成为一个“社会责任人”时,企业将进入良性运行的状态,企业与社会也将进入良性互动状态。

(二)、要明确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明确的目的是防止企业盲目的承担社会责任,关键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以及区别那些社会责任自己要承担,那些社会责任在自己的范围之外。因为社会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有一种“刚性”需求。企业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应该界定好利益相关方,不断动态地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协调好各利益相关方与企业的关系,达到企业与各社会群体的和谐共生。

(三)、对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进行“走动式”管理。不仅要在企业的利益相关群体中进行“走动式”管理,而且要通过非利益相关群体对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进行“走动式”管理。尽管深入了解自己的利益相关者非常重要,因为社会需求的变化最快的可能就在这个方面。但是根本性变化的最初信号却很少出现在利益相关者群体中,而几乎总是出现在非利益相关者群体中。在一个社会中,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利益相关者群体总是大于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因此通过非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进行“走动式”管理更能及早的发现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使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紧跟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四、参考文献

[1] 王兴.论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J].企业技术开发,2009,(10).

[2] 张凤.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2009,(04).

[3] 黄敬华.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J] .科技经济市场,2009,(07).

[4] 王宗坑,朱文娟.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的对策[J] .经济师,2010,(02).

上一篇:美国留学转学签证申请条件下一篇:区发改委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