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辅导观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初中生源普遍较差,学习态度、意识、方法差学生的比例较大。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便成为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辅导观教育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数学辅导观教育管理论文 篇1:

五年制高职数学命题教学策略研究

一、转变观念,提升执教能力

为了适应五年制高职对基础课程数学教育的全新要求,为了让数学教学更好地为高职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服务,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不断转变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执教能力。

1.教师专业理念的更新

首先,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传统数学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知识观: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遇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知识要基于自己的理解之上。

正确的学习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是认知结构的质变。正确的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哪怕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接触过,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教学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对问题的解释。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职高数学命题教育创新实践中来。正确的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应注意使机会永远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然后,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专业发展的需要。而“培养专业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职业生涯必要的数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另外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特别是专业方面,对数学教师来说,学生应该还是你的老师,这是数学教师必须承认和接受的一个事实。

2.数学教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新的高职数学课程,具备多样的选择性,在共同基础上设置不同的系列内容,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专业的选择。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有能力胜任不同专业的数学课程,既能教数学基础课程也能把握数学教学中的不同专业特色。教学时,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内容。

另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要不断更新,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教师按职业教育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高职学生,为其塑造良好的人格。

3.数学教师数学命题执教能力

由于五年制高职生是经过中考选拔后进入新环境的青少年学生,因此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差异会很大,再加上他们所学专业不同,因此他们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就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学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不同专业课程对数学的要求,从专业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不同专业的数学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个学生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让数学课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原则: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设计真实的任务;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可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二、高职数学命题教育要体现职教特色

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职校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对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既要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需求,也要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准备必需的数学知识,因此高职数学教学要紧扣学生所学的专业,高职数学命题教学要突出专业特色。

1.树立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思想

职业学校教育决定数学教学必须具有服务性,因此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要牢固树立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从教学原则到教学内容都要切实做到为专业课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在不破坏数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

在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对专业课的支持性。把数学课安排在专业课之前,使学生先掌握数学工具和方法,以利于专业课学习,如果数学教学经常落后于专业课教学,就会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带来很大的不便,就会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给数学教学带来困难。因此切实安排好数学课的教学时间至关重要。

2.正确把握数学课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地位

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做事,数学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取决于数学知识在该专业中的作用以及在专业技能实践中的需要,数学在专业课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质量;专业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学有依赖性,离开数学课的密切配合,专业课的教学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我们应该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实践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依赖程度来认识数学课程的地位和性质。从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践的角度来看,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质,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服务、服从于专业需要,这就决定数学课是一门预备性、服务性的课程。

但是由于职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以操作为主的工作,在一些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上都认为学生学好专业课就行了,从主观上缺乏对数学的重视,没有认清数学对专业课的影响,加上学生在以前中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等因素,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造成学生轻数学课而重专业课的现象,表面上看对专业课有利,实际上却不然。

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从思想上认清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认识到数学课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为专业课学习打好的基础。

3.数学课教学内容的构建应突出专业特色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不能认为是教学材料的简单堆砌。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是在选取内容、组织方式和阐释的观点、方法等方面都将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影响。

例如,职校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数学教学应该从数学的基本常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际需要来选编适合职校层次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了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通用教材,上册是所有专业通用,是职校学生在校期间所必备的基本数学知识,下册是与电工电子类专业相结合部分。这套教材基本符合了够用、与专业结合的大原则,但在具体上课过程中还要灵活应用,对教材进行适当整合。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的时候这些知识点就应该得到强化,作为数学课内容的重中之重,然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则未必在这些内容中投入过多精力。比如汽车专业中,我们学习几何体(包括汽车零件)的性质以及面积、体积的求法,斜二测画法、正等测画法;投影法的基本知识;三视图。这个时候要结合汽车发动机排量的计算,液压缸中活塞杆在工作台移动范围内的体积计算,学生对汽车资料和产品说明书能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烹饪专业的数学课中如果加入许多成本核算的内容,学生在轻松的数学学习中,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会计、经济管理专业,结合教材内容列举有关单利、复利、税收、利润、最小收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实例和练习题,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4.数学课在教学形式上要突出专业特色

职校数学应体现专业背景,在兼顾原教材实用问题的选取情况下,更应该在本专业中选取应用问题,教学中尽量实现数学课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体现专业特色,把简单化的数学应用问题,还原成实际专业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问题,加强知识应用的实践环节教学,在实践中尝试应用,让学生亲历一个再认识过程,训练学生运用知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新精神,针对一部分有专业应用背景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布置调查与实习作业。比如,如果模具专业、机械专业、装潢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的数学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制图软件,那么学生制图的速度会提高很多,制图效果也会更精确、美观。学生可以利用制图软件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创造一些新的模型,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充分领会到数学对于其专业的促进作用,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课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切实重视情境创设在数学命题教育的作用

高职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难学,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教师要运用情境认知理论,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营造民主、平等、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要积极营造宽松的课堂,达到以境育趣。

1.创设高职生数学学习生活化的情境

高职生所碰到的生活中的问题,是他最了解也最感兴趣的,因而生活化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尽量多举些与高职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例题,使高职生感到数学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讲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时,以“电子商务班的个子高的同学”为例,说明因为个子高的标准没有界定,所以不能构成集合。学生感觉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兴趣马上产生了。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多安排一些简单、易做的与高职生生活能够紧密联系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兴趣稳定或转化。

例如,了解数字背后的世界真相。电话号码的位数、汽车牌号的演变,这些看似孤立、普通的事件,其实质背后有着排列、组合的具体应用。例如,电话号码由六位数增加到七位数,电话号码的资源就扩大10倍;缩小范围来看,通过排列、组合的计算,我们可以了解和估算出本区域有多少部电话,汽车的保有量增加多少。在“排列、组合”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度发挥与知识延伸,让数学帮助高职学生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工作能力。

2.创设高职生亲身实践的教学情境

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演示、制作、实验等方法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高职生亲身实践,全方位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在观察看中学习立体几何。教学之初,可要求学生自己做立方体和长方体,通过做,让学生感觉数学、感觉空间、感觉体的存在,树立空间观念,课堂上可以带领学生动手自做空间模型如异面直线、空间四边形、二面角等,让抽象的立体图形活生生地展现在每个学生眼前,还可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所在的长方体,通过看长方体的8个点、12条棱、6个面,让学生深刻理解空间的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等各种空间关系。

在这亲身活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有成就感,师生经常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数学兴趣就得到了强化与稳定。

3.创设高职课堂质疑问题的情境

有效的质疑提问能强化数学知识信息的传输,调控教与学的进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创设一种恰当、精彩、饶有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好奇、神秘、疑惑,从而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让职高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对自己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的问题去想一想,或做一做,一旦当他们想出或做对的时候,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提一些让学生在经过动脑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的基础上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匆匆忙忙给出答案了事。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设置疑难,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以激活兴趣,启迪智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才能够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学生才会因体验思考的过程而更感兴趣。

有一次,我在进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前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穷人到富人家里借钱,原以为富人会不愿意,哪知富人满口答应,但提出如下附加条件:在30天中,每天借给穷人1万元钱,借钱第一天,穷人还给富人1分钱,第二天还给2分钱,以后每天还钱的数是上一天的2倍,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后,觉得很划算,本想定下来,但想到此富人是吝啬出名的,怕上当受骗,所以左右为难。请你帮帮他,是否划算。问题一提出,学生带着一份好奇、一份疑问、一份帮穷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愉快的去探索。

4.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化的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造富有形象、直观的模拟情境,如:在直线和圆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初升的太阳与地平线的关系,职高生顿时兴趣十足,个个抬起头,争着发言。他们能根据实际的形象,抽象出圆、直线,太阳徐徐上升的过程中,高职生明白了直线与圆的三种关系,相交有两个交点、相切有一个交点,相割没有交点,开心地体验了三种位置关系在每一天生活中不停地演绎。

5.巧妙创设数学教育的故事型情境

为了使教与学富有情趣,让全体学生自主抬起头来,动起脑来,课堂教学内容要延伸教材内容,适当的讲述一些数学发展史和数学故事,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数学故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更能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在教授排列组合时就通过一个有趣故事来引入:本班一个小组10位同学去一家餐馆吃饭,10个座位有先后顺序,10位学生谦让很久没有入座,饭店老板说:“你们在本店每吃一顿饭,就换一种坐法,等到所有坐法都坐过一遍之后再来吃饭,到时本店将永远免费请你们”。请问,若一天平均吃一顿饭,你们10位同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免费吃饭?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很快进入角色。这样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加快高职数学教育的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引下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它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艺术,更需要教师对学习规律的不断钻研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探究式学习有别于学生自发、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事实上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涉及的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有的是他们所不能独立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深入的反思。反思以往的教学;反思如何给学生提出问题;反思给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是否过大,要求是否过高;反思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是否充分;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反思是否脱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猜想、归纳、概括、推理等基本思维的轨道。如果脱离了这个轨道,让学生盲目回答问题、探究问题,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这不但不会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而会挫伤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们要意识到探究学习对于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从意识到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之一,即不断提高职校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不再被看做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问题、质疑问题,要让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主动权。

第二,营造积极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首先必须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性思维。心灵的自由,才会有思维的自由。同样我们可以说,一颗惧怕的心是提不出问题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具有高度民主的、轻松活泼的、互相理解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职校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挖掘与开发。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职校传统的数学评价体系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求其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创新高职数学教育评价体系

1.要淡化传统的以分数论高低

重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传统的数学评价体系就是通过考试或测验,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评比和排队。因此,分数成为我们甄别和选拔学生的工具。然而,我们的数学考试仅仅就是为了实行这一评价目标吗?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们所要构建的评价体系,旨在全面认识和发挥评价的多重作用,特别是通过评价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同时,诊断出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时的优势和不足,并且对他们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促进数学教育评价内容多元化

除关注学生数学成绩外,还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无可否认,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关心学生的数学成绩,这是当前职业高中学生评价实践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使职业高中的数学评价活动直接关注学生对数学书本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训练,而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更为重要的探究、沟通与合作、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等能力或素质的培养则被忽视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

当然,这一做法要具体落到实处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应彻底改变“以分评教”的教师评价体系,给教师“松绑”;另一方面,教师在数学教学评价内容上也应穿插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多种形式。

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的有机结合,除重视评价结果外,更应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在职业高中的数学学习中,经常进行评价的主体来自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教师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以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以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为主,难免要受到教师的经验、水平、评价手段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态度等以学习者内部因素为主的考察,其局限性不可小觑。相反的,学生在评价自己对某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时,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明白之处,对自己思考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成功、思考模式的优劣以及情绪上的变化,都较教师的评价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客观性。

根据五年制高职生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做好由传统的数学评价体系向多样性评价体系的过渡工作。

多元性评价体系是在标准化测验的基础上用实践等多种方式方法评价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并采用多样性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表现知识技能的方式。

通过测试内容与图片、身体动作、音乐作曲、会关系以及个人感受等方面相联系,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表达对于数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们看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在真实社会环境中的应用程度。

对于命题课(这里主要指定理)教学的教学,重点放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上,符合新课标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克服了传统教学只注重结论的倾向。

首先,要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通过验证,大胆猜想,接着进行证明了这个定理。在课堂上展示了定理的发现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了“观察—实验—归纳—猜想—证明”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符合新课标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

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体现了“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理念,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在命题课的教学中,要有效地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以命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感受“观察—实验—猜想—证明—应用”等环节,教学过程流畅,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陈爱兵

数学辅导观教育管理论文 篇2:

浅谈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农村初中生源普遍较差,学习态度、意识、方法差学生的比例较大。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便成为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各有优点和特长,都具有可塑性和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素质,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数学不突出的学生某些其他指标具有较高水平,只是未得到挖掘,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

数学学困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面对数学较差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这是做好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二、实施成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学生数学素质差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学生自尊自信的水平,逐步转变失败心态,形成积极的启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在指导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带领学生到河边测量河的宽度、测量山的高度,学生很感兴趣,尤其数学不很好的学生,动手特别积极,使他们在活动中找到成功感。事实上,每个学业不良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不过因各种原因未能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业不良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中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自己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达到转化的目的。

三、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学业不良学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让其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

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学困生的心情大多处在厌烦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劲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科学方法论的思想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在学困生的转化中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法:

1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通过“做一做”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正多边形与圆》时,教师与学生一道折五角星,然后设问:五角星与圆有何联?还可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以游戏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动手操作、探求规律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2 学生自主探究

“自学辅导”的教学法,就是以学生看书自学为主,辅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学困生最反对教师灌输,教师要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因为这些学生好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起具有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自主学习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让自学探究活动的内容鲜活起来。

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学习才会有兴趣。而数学学困生对生活等方面有特殊感情,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時,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脑独立思考,经过实验、操作、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活动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试一试”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提高有很多方法,值得教师更深地探究,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做好了此项工作,可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对农村初中教育带来又一春天。

作者:谢 祎

数学辅导观教育管理论文 篇3:

高校辅导员与新疆内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思考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其自身的思想特点与教育特色。随着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增多,充分发挥辅导员与新疆内派教师协同育人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日益成为增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选择。高校辅导员与新疆内派教师协同育人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实践中必须发挥二者合力,实现协同育人,这也成为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新疆内派教师;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是指高校各子系统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使新的序参量出现,从而形成各育人目标相互配合、各部门相互协调、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有序结构。[1]充分发挥辅导员和新疆内派教师的协同育人作用,发挥他们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果,在育人过程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新形势下,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需要辅导员和新疆内派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协同育人。由于辅导员和新疆内派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同,在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高校要切实厘清二者协同育人的主要内容,不断探索二者协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以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育人实效。

一、辅导员和新疆内派教师协同育人的优势

(一)理念上高度统一,有利于协同推进

协同育人首先要解决理念上的问题。理念认识统一是协同育人的前提。因为有了共识,才能确保约束力在互动过程中得到贯彻。[2]新疆内派教师和辅导员在思想上都高度认同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同大学不仅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重要阵地。他们善于从政治高度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因此,新疆内派教育与辅导员在思想认识和理念上高度一致,彼此信任,相互认同,可以有效指导实践,推进协同育人。

(二)信息上互通有无,有利于资源共享

通过对现有资源的优化组合,可以实现1+1>2的效果。新疆内派教师来自新疆,对新疆的了解要优于辅导员,对新疆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新疆当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好形势以及新疆各族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等都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内地高校辅导员,他们可以担当“新疆宣传员”的角色,讲好新疆故事、传播好新疆声音,让内地师生了解真实的新疆、变化的新疆、充满希望的新疆。而内地高校辅导员对新疆及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现状等了解不足,对宗教、宗教信仰、宗教极端主义的相关理论认识不够深刻,对少数民族语言掌握几乎为空白,知识储备不足。[3]同时,由于内地高校辅导员相比较新疆内派教师,更加了解内地高校的教学特点、教学状况以及内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因此,两者可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相互弥补各自知识的不足和缺陷,更加有效地开展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育人工作,推进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

(三)管理上协同合作,有利于齐抓共管

基于共性原则,新疆内派教师和辅导员需要共同建设。他们的育人目标一致,这些共性特点客观上要求高校从全局的视角共建两支队伍,推进二者协同育人的进程,将两支队伍的建设纳入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基于互补原则,两支队伍也迫切希望通过共建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优化知识结构,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内学生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的形式,加强新疆内派教师与辅导员的交流互动,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三級组织”,实现管理工作全覆盖:成立学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设立新疆少数学生事务服务部,由学工部直接领导,吸纳新疆内派教师参与,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关心关爱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建立各学院层面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小组,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以及辅导员等成员组成,动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实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确保协同合作,齐抓共管。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辅导员和新疆内派教师协同育人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在育人过程中,必须深入开展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积极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培育科学精神,确立无神论思想,不断提高认识真理、崇尚科学的能力。同时,要清醒认识宗教信仰自由及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也明确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宗教不得干预教育的内涵、实质以及要求,抵御和防范宗教活动向校园渗透,这既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也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性质和办学宗旨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原则

遵循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由于地域、文化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受教育水平有较大差距,虽然学习刻苦、态度认真,但是在学习专业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方面有实际困难,学习绩点整体不高。这就要求在育人的过程中,新疆内派教师和辅导员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必要的措施来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其学习成绩,同时又要做好德育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其精神家园,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打牢“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坚持关爱与严格相结合原则

在协同育人过程中,不能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身份的特殊性而降低人才培养的标准,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悉心关爱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强化日常教育管理,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工作中,既要做到关心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在学习上给予分类指导与帮扶教育,在生活上给予重点帮扶,在心理上给予有效关注,同时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建设好学校的清真食堂,确保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安全与饮食质量;又要严格要求,按照人才培养的标准严格要求,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同学,在管理上做到一视同仁,对违纪学生做到严肃处理,不能出现“特殊照顾”,从而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能力,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三、辅导员和新疆内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统一思想认识,推进文化育人

辅导员和新疆内派教师要认识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大学不仅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坚强阵地。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积极向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践行。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充分并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本质。把“五观”、“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其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唤起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激发大学生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道德追求,如组织开展“民族虽不同 梦圆中国梦”、“我从新疆来,新疆我代言”等才艺展示大赛等活动,寓思想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二)抓住关键时点环节,强化服务育人

在日常教育服务方面,辅导员和新疆内派教师都要学习相关政策法规,遵循“严、爱、细”的原则,“严字当头、爱字当心、细字把关”,对学生从严管理、严格要求,耐心细致、入情入理,体贴入微、做好服务;要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自觉融入集体,实行混班教学住宿,在专业学习、文体活动、助贷奖惩等方面,遵规守纪,与各族学生团结友爱、平等相处,让他们既不自卑,也不搞特殊,服从统一管理。

首先,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点做好服务工作,强化服务育人,重视重大民族节日的庆祝活动,每逢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学工部、新疆内派教师和辅导员可以与少数民族学生共同欢度节日,以主题晚会、文艺表演等形式寓教于乐,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师生之间的互动,宣传党的政策,在关键时间点做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服务育人工作。

其次,充分重视关键节点教育和服务。一是抓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新生的入学教育。在新生入学后,学工部以及新疆内派教师、辅导员以座谈会的形式把新生校园适应、学校后勤服务保障、学籍管理规定、学位申请办法等少数民族学生容易发生问题的方面作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教育及服务的重点,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讲解。二是抓好节假日返校教育,做好去向统计报备工作。学生放假期间会受到家庭宗教氛围的影响,亦会受到新疆大环境影响,可能会接触一些不良思想。

(三)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

关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坚决抵制“三股势力”和各类错误思想对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渗透和影响,做好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维护校园稳定安全。着力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定期以座谈会、宿舍走访、随堂听课等形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所思所想。

一方面,可以通过专题调研定期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態为专题进行调研,以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会的形式邀请新疆内派教师、辅导员共同研讨,及时准时地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就学生关注关心的问题向学校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协同育人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真正当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服务管理员”。另一方面,新疆内派教师和辅导员定期走访宿舍、深入课堂和清真食堂,同新疆少数名族同学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这种全身心地投入、大胆地探索、突出地服务,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增强协同育人实效。

(四)关注职业发展,践行组织育人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大多是由其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矛盾而引起的。因此,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育人实效,充分发挥组织的力量,着力解决好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是关键。

一是關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要坚持教育优先,培养优秀人才,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李克强总理强调,就业是新疆最大的民生问题,而民生牵着民心。要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增加就业为重点,加快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总书记和总理的指示高屋建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可操作性。[4]学校可以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端正就业择业观念、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协助联系用人单位,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毕业生到内地就业、到基层就业、到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同时,学校对已毕业少数民族学生,注重跟踪关心,了解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把民族友谊的感情纽带和学校民族工作的手臂进一步延伸。

二是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困难。学校可以优先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办理入学绿色通道,为他们发放各类困难补助、助学金、助学贷款以及生活补贴,并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经济上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学校还要注重精神帮扶,在心理方面给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更多地关怀,让他们走出封闭、走出自卑,变得活泼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三是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困难。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数学和计算机水平相对较低,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压力较大,成绩不理想。学校以及新疆内派教师和辅导员在学习上要切实帮助他们,如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服务与管理过程中,对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单独分班,让他们融入各学院、各专业之中,以鼓励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帮扶。培养过程中,不因少数民族学生的地域、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将来的就业方向的差异而降低毕业要求,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统一要求进行考核。同时,考虑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不高、知识结构等实际情况,学校要注重因材施教,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帮助,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基础课程学习困难的状况,对他们进行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的辅导。针对个别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欠佳的情况,可以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活动。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管理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不断提升自身。高校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队伍自身的建设,提升服务管理能力。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交流平台,实现新疆内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研讨工作案例,提升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全国各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孵化作用,开设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培训专题,定期为各高校进行专题培训,以轮训的形式为高校辅导员掌握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打下基础。此外,可以以省市为单位,选派当地高校优秀辅导员走出去,走到新疆,组成学习考察团,通过交流学习培训,让高校辅导员对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有明确认识,对坚持育人为先,培养优秀人才,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深刻认识。

参考文献:

[1]孙建.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实践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63.

[2][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1卷)[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86.

[3]娄春婷.从辅导员视角看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61.

[4]高欢.对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教),2016(8):30.

作者:孙传通

上一篇:某班子述职报告下一篇:社区团支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