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信息化论文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教育信息化论文(精选8篇)

数学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1

五(4)班 范晓晓

传统的教学媒体一般都是教师演示的工具,网络教学实现了动画、图形、声音、文字的整合应用,形象有趣,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网上备有各种概念、公式、单位、常用数据等速查知识库,即是学习工具,有是良师益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关,为了搜寻相应的知识点,不必再翻箱倒柜查课本,只需在网上查找,就能找到帮手。另外,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等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知识的相互联系示意图放到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形式和方法,增强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着更大的优越性,数学教学因鼠标而更精彩。

一、网络教学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原则

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管理软件,随时诊断出学生知识的缺陷,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找出知道的盲点,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为老师进行“发现式”教学,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创造了必要的途径。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在传统教育中尚未掌握的知识,让学习变的轻松,还可以避免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做或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生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网络课最善于解决目前班级授课制之中的分层教学问题、个性化问题。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因材施教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有的学生较容易就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的实质,而有的学生却对运动中两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难想象,特别是对为什么先求“速度和”很那理解。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将课堂设计成灵活性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二、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

网络教学使得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它为师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以发生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教学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效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教材上的知识点,都是以静态的形式出现,特别是一些概念的形成、规律的的出、结论的推导,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演示或口头讲述出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在网络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总结、概括出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

三、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小学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即自主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现代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网络教学正好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能将漫长的数学发展史、最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信息呈现给学生,风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从而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体。

四、网络教学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传统的教学媒体一般都是教师演示的工具,网络教学实现了动画、图形、声音、文字的整合应用,形象有趣,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网上备有各种概念、公式、单位、常用数据等速查知识库,即是学习工具,有是良师益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关,为了搜寻相应的知识点,不必再翻箱倒柜查课本,只需在网上查找,就能找到帮手。另外,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等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知识的相互联系示意图放到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形式和方法,增强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2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的现状分析

审视国内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个层次。

1.信息技术是教学的“控制者”

案例一:“多边形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播放PPT并提问: 同学们,这是几边形?

生(齐答):三边形。

师: 我们把三边形又叫三角形,我们来数一数,它一共有几条边。

生(齐数):一、二、三,三条边。

师切换PPT并提问:这是几边形呢?

生(齐答):四边形。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边?

生(齐数):一、二、三、四,四条边。

师(边讲边板书):我们把有四条边的图形叫作四边形。

师切换PPT:我们继续 ,这是几边形?

生(齐答):五边形。

师: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条边。

……

看起来教学过程很流畅,学生似乎在教师的“带领”下,也明白了怎么去数几边形。当然更要强调的是,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数学教育的“真相”并非如此! 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宰角色,教师利用图像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却把数学学习演变成简单的模仿与复制。多边形在老师那里有,生活中、学生自己身边其实也有;多边形不仅可以数出来,更好的方式是由学生自己“变”出来……这样的教学效果其实远不及学生用手边的纸折一折、变一变、认一认。这说明,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和工作原理,技术只是被当作人脑和纸笔的一个迅速的、方便的、可靠的替代品。类似的例子还表现在: 投影屏幕成为环保的电子黑板,几何软件代替三角板、直尺和圆规,成为作图工具,计算机成为快速的计算工具等,而没有把信息技术真正和数学教育整合起来,让教学成为技术的奴仆。在这样的课堂里,信息技术充当的是教学的“控制者”。

2.信息技术是教学的“合作者”

案例二:“扇形统计图”教学片段

师:昨天,同学们搜集了不少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这是我带来的扇形统计图。

(1)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 , 那么扇形A表示总体的多少?

(2)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我班的人数 , 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

(3)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3磅重的蛋糕 ,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磅的蛋糕?

师:(呈现自制的PPT)请大家看看,如果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扇形A表示占总体的多少 ?

生2:因为圆心角是个直角,而整个圆周是360度,所以占总体的25%。

师:你答对了。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我班的人数,那么你能算出扇形B大约表示多少人吗?

生:我班42人,33.3%约等于1/3,42×1/3=14,所以大约表示14人。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答案也是正确的。如果整个圆表示3磅重的蛋糕 , 那么扇形C代表多少 磅的蛋糕呢?

生1:我们要先算出C的圆心角,用360-90-120=150(度 );再算出占比,150÷360=5/12; 最后可以算出有多少磅蛋糕,3×5/12=5/4。

生2: 我来评价你与大家分享的材料。我觉得考虑得很全面,而且内容由易到难,有层次,你设计得很棒。

生1:谢谢你的评价。

……

学生从生活中、网络中获取资源, 调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技术的多种表征方式,与数学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设计学习内容,制成PPT, 课上开展 问题解决 、合作交 流和数学探究活动,因而,多媒体成为师生、生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课堂里,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的“合作者”。

3.信息技术是教学的“推动者”

案例三:“圆的认识”教学片段(张齐华执教)

生:刚才我们发现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八边形……随着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就越接近于圆了。

师:但我觉得还差很远,如果再怎么样就更接近圆呢?

生:边数越多越接近圆。

师:想不想一起来做个试验? 看屏幕,刚才是正八边形,现在你想看正几边形?

生:正十六边形。

教师演示。看看,很像了是吧?跟八边形相比———

生(齐):更像了。

师:还想看多少边形?

生:三十二边形。

师演示,生齐赞叹:哇,更像了。

师: 我们总不能老这样分下去吧?

学生喊:两百边形。

师:200就200。 (演示)怎么样?

生:真的很接近了。

师:不过你别惊叹,这才两百边形,如果是两千、两万,甚至两亿,那都不够。用画的办法已经不能解决了,但什么能解决?

生:我们的大脑。

师:对,就用我们的大脑来想象一下,当我们的正多边形一直趋向到无穷无尽的时候, 正多边形是什么了?

生:圆。

师:难怪有人说,我们将这些图形排队,说正三角形排第一,正四边形排第二,正五边形排第三,你猜猜,排在最后的应该是……?

生:圆。

师:你看看,明明我们排的是正多边形,结果曲线图形居然站在最遥远的尽头,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在遥远的尽头融为一体。

多边形通过不断地切割,会逐步接近于圆,这是超越儿童经验的。更为关键的是, 学生无法通过剪纸、折纸等方式来实现。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多媒体就有了用武之地,在教学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繁杂的计算、复杂的画图、学生无法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图形变换等, 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这个辅助手段,实现传统教学所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获得个体数学思维的延伸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里,信息技术发挥的是“推动者”的角色。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为学生创设蕴含观察探究、质疑猜测、尝试验证、归纳推广的数学学习环境,并让技术成为支撑这一学习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而广之,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原则就是技术的使用是否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即:技术的应用是否能带来不使用技术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与作用?技术的应用能否带来附加值?

计算机毕竟只是人类高科技的产物,它们不会主动思考问题,人脑的思维与智慧是其无法比拟的。计算机的作用,更主要的是代替人的机械的、大量的、重复性的劳动。尽管多媒体的应用对发展图形想象能力十分有利,但是,过多、过度地在数学学习中使用,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和推理单一化;软件开发的标准化可能导致平庸和照章办事;过度使用可能使师生间的交流隔绝;使用计算机的单调工作可能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包括他们的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理解能力等)。对于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把握的是:稳步向前,小心探索,及时总结,合理归位。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形态变化的现状分析

2007年开始兴起的与教育有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 数据、云计 算、高端芯 片等。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波的技术带动了教育的发展,把教育的根本变革跟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了起来。大数据时代的“潘多拉盒子”一经打开,教育变革的进程似乎就不再任由人们的意志而转移。从2011年开始,慕课、翻转课堂、颠倒课堂、“一对一学习”等新的教学形态层出不穷。或许人们坚信: 把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旦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内驱动力,一定能加快教育变革的进程。

但是,热闹的背后依然需要我们擦亮眼睛,进行冷静分析,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进行理智地择取,避免盲从和追风。

其一,微视频能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吗? 微课,或是慕课和翻转课堂所制作的微视频,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一个难点,解决一个难题。但别忘了,是教师突破了难点而不是学生;教师讲得精、讲得透,并不意味着学生理解得深、理解得透,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好的数学学习是重探究、重体验的,是“做中学”而不是“听中学”。学生一个人面对教师的视频讲解,不能误以为这就是个性化学习 ,其实这还 是讲授 ,还是“填鸭”,只是与平时课上的“填鸭”相比,时间短点、效率高点而已。这样的学习方式,与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生成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方式要是也被看作“教育信息化”,那我们只要在全国遴选一位最优秀的“讲师”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来授课,其余的数学教师则都可以“下课”了。

其二,碎片化的学习果真是未来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我们的确看到了当前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的现象,但这一方式是否真的应该成为青少年学习的主要方式,这是值得商榷的。一是“碎片化”会破坏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利用碎片化时间”变成“时间碎片化”;二是碎片化学习使人产生惰性和依赖,不利于形成有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习惯,对人们的认知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都构成挑战;三是新媒体海量信息造成的“抓眼球”特征,使得带有一定负面或灰色色彩的信息往往被人们第一眼“抓”到,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客观认知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正是新技术对学生学习形成的新的冲击。如果我们运用不当,误把废铁当瑰宝,就会贻笑大方了。

其三,建立了优质的可流动的资源库就意味着优质学习了吗?文盲可以到图书馆里拿到图书,但是拿不到知识,所以,图书馆不能叫“知识馆”。同样,数据库也不能叫“知识库”。如果有人认为搞了“云书包”“微视频”,建了资源 库就是“信 息化”了 ,就是“学习的革命”了 ,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优质资源的建设和优质资源的享用不是一回事儿。毫无疑问,建设优质资源的过程更具价值。直接享用别人研制的优质资源,无异于“拾人牙慧”, 既不能发挥出优质资源应有的效益,还给懒人以偷懒的机会,弊大于利。要知道,图书馆只对那些求知若渴的人有用。同样,教学资源库也只对那些对教育教学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教师有用。

其四,通过大数据能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一对一学习”吗?学生在哪儿会发生疑问? 哪些困难不能解决?哪儿的出错率很高?这些问题理论上利用大数据都是能解决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待观察。一个完整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包含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每一个学生都配备个人学习终端,并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通过加强互动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培养,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交互式教学。对于大数据,目前比较乐观的展望是这样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名学生的所有学习行为都会被自动记录下来,数百万学生的数据汇集成‘学习大数据’。人们通过对这个大 数据 (下转第9页)进行分析 和挖掘 ,了解和发现学生更多的学习规律,不断地改善教学系统。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优化,逐步形成全国性,甚至世界性优质学习资源。”憧憬是美好的,但道路不会那么平坦通畅。上海有一个区七年前就想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把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每一个动作数据都记录下来, 但最后变成“乌托邦”。因为数据太多,三天不到服务器就满了。所以目前我们能做的,或许是对那些明显的数据,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对还是错等进行挖掘,可能会更贴近实际些。还有专家提醒:教育系统做大数据,千万不要把“经”念歪,变成题库,这将比应试教育还严重。(上接第6页 )

分析造成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不当的原因,一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脱节,二是理论与数学教学实践的脱节。Ipad再薄,服务器再快,如果没有与教育过程结合,只能是IT产品的教育,而不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在日本,就有两种观点,而且针锋相对。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现在已进入计算机时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再花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纸笔计算能力是否有必要? 纸笔计算能力即便很强,能胜过计算机吗? ”另一种观点却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而计算机引进课堂却将成为培养思维能力的拦路虎。”为此,在日本中小学里,计算机虽然配备率很高,但使用率平平,一些学校的计算机仍在教学大楼里酣睡。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环境  数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大招标课题,课题编号:GXZJ2016ZD21,课题名称:提升民族地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23-0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正处于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涉及到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方式。其中教育方式受到信息化的影响较少,再加上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先进因素的引入和利用要经过很多环节,会阻碍和禁锢教育的发展,所以信息化教学发展较慢,而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只有信息化教学才能从促进教育的发展,所以继续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

1.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数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深蒂固,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形成了固定模式,大多是以手书的方式将进行教学,教师对于这种手书的教学方式比较熟悉,所以没有进步思想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的话,那么教育模式将固定下去。再加上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教学的信息化改革进程有一定困难。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高等数学教师由于大多数年龄较大,对于信息化改革的适应程度较弱,对信息多媒体技术掌握较少,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深,不能督促信息化教学的改革进程,再加上有些高校对信息化教育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影像学生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路径选择

2.1适当采用信息技术以优化数学教学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事业进行信息化改革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首先应该加强信息化硬件设备的建设,完善教学所用的基本设施的建设,提供教师的学习机会,给教师以充足的软硬件技术支持。除此之外,高校之间进行联合,实现硬件资源共享,也是一个有力的解决方案。这样既可以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加强彼此沟通学习、节省开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尽量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方面,可以将抽象话的公式和定义以图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切记不能直接把书本上的知识直接搬到PPT,那样既不能达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又不能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2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涉及到很多人,不仅涉及到学校,还有技术设备、老师和学生。所以要各方面进行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行。要进行信息化数学教学改革就使得教师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和工作,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建立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讲课的不足之处,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

2.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及学习能力

有些学校都成立了学习科学研究中心,追踪信息技术的发展,探索了不少先进的教学、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改进就需要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来适应,假若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跟不上教学改革的节奏,出现了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的断档,那教学改革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不管高等数学教师是借鉴这些教学或学习模式,还是自我设计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都应当在对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做好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而且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之下,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必然要普及进行的,所以要对于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学校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教师在平常教课过程中要适当渗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和理解,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进步。

2.4不断探索适合数学教学信息化的评价体系

新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理念的出现、过程的实施以及最后的评价。合适的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探索过程需要经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在评价中,应避免以往只重结果的评价,提倡介入发展性评价。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多种信息化的评价模式,如绩效评价、档案袋评价、多元智能的数学学习评价等等。随着高等数学教育信息化和数学教师专业化的推进,以往教学的评价指标也要作相应改变,并不断在实践检验中完善。

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高等数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高等数学教师应当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与学的平台,推进高等數学教育发展。需要说明的是,高等数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或学习的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合到高等数学中,以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数学教育的全方位发展,以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这对传统的教学是一个挑战,需要教育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教师作许多艰苦的工作,无疑,这个过程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莉.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杨艳萍,闫灵芝.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87-91.

[3]曲丽萍.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证分析研究[D].鲁东大学,2014.

[4]向洁.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综述[J].同行,2016,02:45-47.

作者简介:

数学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4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生活的每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们生活以及工作的效率,同时对于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使教学方法得到丰富,并且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多媒体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视频、图像以及文字等有效的有效的信息融合在一起,这对于提高教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针对于小学生,小学生在这个阶段有很强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用新型的教学手段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带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多媒体是一种集声音与图像相结合的传播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这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活跃课堂氛围

高效的课堂效率与良好的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关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静态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动态的过程,这样具有活力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的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比较有趣的教学内容,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有重要的作用。

(三)丰富教学手段

合理的教学手段对于促进学生们高效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原本单一的教学手段得以丰富,老师们在进行数学课的教学时,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课堂有效的措施

(一)创建学习情境增加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课堂上高效的学习效率与学生们对于数学课程有浓厚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教学的?^程中,老师们合理的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为学生们创建良好的情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枯燥的教学方式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在对六年级数学《认识比》的学习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短片创设问题情境:小红的爷爷今年60岁,小红10岁,问怎样借助于除法算式的形式表示小红和爷爷之间年龄的关系?之后就有学生提出小红爷爷的年龄是小红的几倍,借助于60??0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一情境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也会感到熟悉,进而引导学生跟随情境进行思考,最后探索运用除法算式进行计算[1]。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转化成更加形象具体地动态形象

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静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形象。如: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学习之后,为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和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老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借助于多媒体,以PPT或者是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视频将正方形道具转换成为长方形,并思考每一个长方形长、宽和面积,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最后猜测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最后对照视频进行结果验证,这样可以使静态的知识点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变成动态的过程,方便学生们加以掌握和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疑难问题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们掌握难以理解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积》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借助于对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圆柱形的厨师帽,高25厘米,冒顶的直径19厘米,问制作这样的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这是老师在像学生展示问题的时候,可以将厨师帽的具体形状以图像的形式在多媒体上表示出来,学生们在图像中发现这样的圆柱少了一个面,在直观的感受下可以将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2]。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老师们巧妙地提问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具有帮助的。比如,老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农夫有若干只鸡和兔,他们一共有50个头,140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这样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意识的扩散,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帮助的。[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去,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数学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5

武汉市汉阳区德才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课题的提出

人类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目前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成为当今世界崭新的生产力,信息产业也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在经济、军事、教育等社会各领域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

到90年代中后期,国际教育界认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美国教育技术论坛第三个报告中,第一次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营造来看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对整合作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这就表明整合的内涵、实质不是将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工具、手段,而是强调要营造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以外的都是环境,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依靠粉笔、黑板、幻灯、录音机等,通过讲授、板书、演示等来营造,在信息技术支持的环境下就能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这一种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但教师的地位不可取代。在我国中小学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分为五大类,一类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一类是以直接知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第三类是以情景渲染为主的教学方法,第四类是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最后一类是对前四类教学方法的综合。现代教学的方法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他们的三维目标,必须要深入分析理解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要因人因生因时因材而制宜,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呈现出一种模式化趋向,重情境的营造,忽视语言的运用与调节功能,重视人机互动,忽视师生互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容量可以得到极大的扩充,但这些资源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而用,不要强加给学生过多的不易接受的信息。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我们认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地组合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得以转变,教学效率得以提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必要进行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依据

1、各学科课程标准

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均提到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人本主义理论。海涅克认为,技术和人本主义可以以各种方式共存或各自独立存在,教学媒体能够有助于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因为处于某种压力下,高度忧虑的学生容易出错,学习的效率也就比较低,如果根据学生的需要运用教学媒体进行相同序列的教学,就可能减少环境带来的压力。

3、教育传播理论。教育传播是指运用媒体技术,传递、共享和反馈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一般教学理论将教育者、学习者和学习材料作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现代教育传播活动认为,媒体是构成教学传播系统的必然要素之一,从而产生了教育传播系统四元模型。

4、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等,他们认为学习是由于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行为的变化实质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行为主义的基本思想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设计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5、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他们认为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人作为认知主体,相互间也会不断交换信息。人总是以信息的追求者、传递者甚至信息的形成者的身份出现,人们的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6、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斯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通过经验和反思经验来建构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

(三)、有关概念界定 信息技术从广义上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从狭义上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像、声音、文字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中信息技术是指与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和执行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总称。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等。以信息技术为主或辅助手段构成的教学环境称为信息技术环境。

(四)、研究目标

1、利用信息技术建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建构者,学生能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2、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更全面、深入、准确理解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知识,研究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教学整合的规律;

3、研究传统教学方法如何在新环境中进行重新整合;

4、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5、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其它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借鉴。

(五)、研究内容

1、建构好的教学环境,使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主要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不再是一种教具,而成为教学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师生在这种环境中能一起参与知识的学习与建构过程,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自主、合作地完成学习任务。

2、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主要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规律。

3、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整合研究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吸收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将现代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效地进行整合。

4、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评价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程度。

5、信息技术环境下其它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三门学科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共性规律,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六)、研究方法

以“确定学科,由点及面,层层推进,普及推广”为原则,以行动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南,辅之以教育实验法、文献检索法、调查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前期和后期主要采用文献法为主,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规律,聘请大专院校和省、市、区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参与课题研究,结合校本培训,通过现状调查,提出问题,形成课题,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性教学,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二、前期研究工作

2006年10月,该课题经中央电教馆审定同意立项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青年课题。2007年11月我校又派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湖北省电教馆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明确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然后按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做好课题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分析等工作,每年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课题研究资料。

(一)规范课题研究过程

1.完善课题网络。本课题成立子课题组三个,子课题组长分别由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规范课题操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通过课题研究,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领域内的实际问题,着力点放在课堂,最后的落脚点在教师素质的提高上。

2.强化课题管理。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善于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过程研究,注重理性思考,及时总结,及时作好阶段成果汇报。

3.加强协作研讨。学校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总结、部署研究工作。各子课题组利用学习时间,采用各种形式,加强协作研讨。形成学校内多层次、多领域的科研局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通过科研实践的探索和锤炼,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4.作好成果汇报。为使本课题研究顺利地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我校遵循教育科研的运行规律,运用科学的决策、有序的计划、良好的组织、足够的经费等基本条件,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地发挥课题研究的重要作用,圆满地完成了课题前期研究任务。

(二)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1.加强理论学习研讨。学校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相关继续教育内容的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到校讲学或和外派学习,作为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促进了广大教师理论修养的提高。

2.构建各种交流平台。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全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修养,学校努力构建各种交流平台:校优质课竞赛、区“四优”竞赛、省市区“五优”竞赛等。

(三)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1.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是教育教学的第一阵地,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以课程改革实验为核心和重点,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索现代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强化新课程标准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了新课程标准内容和要求,积极开展课程实验研究活动。

2.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分别修订了一系列课堂教学规范、细则和制度。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教师们在教育思想、教学行为、课堂驾驭能力上得到了很大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学校教学质量也不断进步。

3.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新上岗教师汇报课。

三、前期主要研究成果

(一)培训与学习,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进行课题研究不企求在理论上有什么突破,主要追求的是将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加以消化和运用。通过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课题研讨活动,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教学法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有关理论,通过学习和实践探索,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2位教师课例获省级一等奖,2篇论文在国家级论文比赛中获奖,1篇文章刊载于《软件教育技术导刊》上,1篇文章收录于《湖北省教科研成果集》,我们还将老师们的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目前已完成一集《论文集》。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同时带动了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基础性、实践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是具有如此众多的特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包容性十分强,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还可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的实现渠道和更有效的交流方式,更可以使“生生”、“师生”、校内与校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则如下表所示: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指导求新→激励创新 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在这种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有效直至高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2、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筛选处理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是否具有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独特的优越性,让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供学生学习时自由查阅。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3、利用计算机工具,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

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创作设计,把软件应用融入到课件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

信息技术环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既觉得有趣、有用,但又觉得很难。经过研究,我们总结出数学学习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善于观察、及时归纳;深入思考,加深理解;突出重点、精益求精;自求自得;博约结合;举一反三;知行统一、善于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策略有:

1、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实现职能转变。

由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数字化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虚拟现实情境,改变教学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虚拟生动逼真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生活的体验,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3、探求创新,再现知识发现过程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如果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不但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4、合理利用CAI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本身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5、利用计算机的高性能,突破繁点

繁点是指传统方式下费时费力的教学部分,如复杂图形的绘制、繁琐的计算、冗长的板书,计算机的高性能具体指其强大的计算功能、作图功能、动画功能等,可以把教师从大量繁琐、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强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不能完全代替人的教学活动。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有效教学策略的优势

小学英语重在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有效教学策略具有很大优势。

1、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虽然有录音机的应用,但作用较为单一,易使学生厌倦,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内容,有文本、音像、动画,有静态的,有动态的,有分散的,有合成的,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英语信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情境丰富,把生活的实景搬到课堂,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

3、增大英语教学容量,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节省教师书写时间,呈现更多的知识,既清楚又规范,图文并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开拓获取信息的途径,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信息技术集声、像、动画为一体,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英语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从而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材料和学习内容。

5、提供英语交互性、个性化的训练方式。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教师设计全新交互性、个性化的训练方式供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在更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操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促进英语学习方式的变革。运用现代科技所创造的条件,对英语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改变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而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有效地促进各学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学习自由度的提高,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下阶段研究计划

下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具体落实研究任务,进行相关具体研究。继续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分析工作,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组织结题鉴定。具体工作为:

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科学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更多形式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学习、研究活动。

2.积极创设有利时机,鼓励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和比赛,丰富教师学习活动氛围,促使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内涵的有利提升,使教师充分课题研究带来的快乐。

4.利用学校各种学习研究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并进行探讨与交流;鼓励教师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使大家在自学与互动中不断感悟与提升。

小学数学如何信息化教学 篇6

新科技与技能的应用必然会对传统的模式造成一定的冲击,信息科技的引用,将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改变都是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及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将课程设计为影、音、图、文并茂的丰富课件,用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方式阐述抽象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则可以突破封闭的数学课堂,在广阔的互联网空间广泛涉猎知识。

通过对现有教学状况及教育机构引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虽然已经渗透到小学基础教育课堂,但并未完全发挥它的教学价值。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现代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并将之与现代小学课堂完美地整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教育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将先进科学技术的影音、图像、3D动画等技术与教材教学很好地结合,制造出丰富多彩,有趣、互动性的教学课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增强学生的学习与探索能力,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创造性潜能。

引发学习兴趣,关注情商发展。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并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学生的兴趣、态度、学习动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也是教学培养的重点之一。小学数学课堂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后,可以成功展现数学内存的科学之美,向学生展示数学的无限奥妙,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的整合 篇7

1.1 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的整合是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及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技术使教育正在呈现出信息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等。受此影响,数学课程也加快了与现代技术的整合步伐。近些年来,国外不少数学教材都增加了应用数学软件的内容。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由同济大学主编的面向21世纪的教材《微积分》中,许多精美的图形都是利用学软件绘制的,以提高视觉效果,增强读者对有关数学概念或方法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增加了数学实验和数学软件应用的内容。

1.2 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的整合是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

工科数学课程委员会在1996年提出的《关于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中,强调了计算机在工科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该《建议》指出: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数值计算、符号演算以及软件包等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但代替了许多人工的推导和运算,而且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冲击着传统的观念和方法。该建议将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实验 (包括数学建模、实用数值方法、常用软件包的使用、数据处理) 作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知识,要求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努力探索将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促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

1.3 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的整合符合数学课程的特点

工科数学的许多概念和定理都有较强的实际背景,传统的语言表述和图形描绘很难将问题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利用计算机可以生动形象地揭示理论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使繁复的定理、定义描述等文字信息呈现快捷方便;直观形象的平面和空间图形呈现有利于帮助学生的想象和理解;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可形象 (乃至动态) 地表达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1.4 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的整合是开展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的必要手段

数学实验课是使用数学软件 (如Mathematica, MatLab, Map等) 用实验的方法来掌握数学知识。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数学软件包,不仅增强了数值计算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符号演算和图形处理功能,其高度的集成性和可读性使原本复杂的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在某种意义上变成看得见的、赋予直观形象且能够启迪人的思想的“可视数学”。数学建模要求学生结合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是实现大学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而实现这一目的,离开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教学技术是根本不可能的。

2 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育的整合的三个关键环节

2.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前准备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应用于数学教学,而是课前充分考虑数学教材的内容,使教学中的适宜内容自然的用多媒体来辅助,让多媒体技术成为学习者重要的认知工具,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尽可能的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表现为师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原有知识水平或心理水平对数学教学活动的适应性,为此应当正确地认识那些促进或妨碍数学教学活动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认真做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准备工作,比如事先能熟悉媒体的操作,对媒体特性有较全面了解 (包括媒体结构和功能、媒体呈现信息的特点、媒体的教学特点等) ,明确所用数学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特别是课件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 ,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灵活地选择和应用媒体,并在数学教学中按照既定的程序把各种媒体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学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情感的效果层层推向高潮。

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要格外注意多媒体授课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课件。例如,我们在讲授偏导数的几何意义,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定义,微分法在几何中的应用,定积分概念,极限的定义等等都可以制作课件,如在讲解二重积分概念时,一个典型的例题是求曲顶柱体的体积,它体现的是应用极限论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将这一抽象的无限变化的过程具体地演示出来。难点问题是如何将平面区域的无限划分这一抽象的极限思想具体化,这个问题在黑板上是无法演示的,而利用微机程序成倍地增加区域的划分个数,同时注意色彩的变化,展现从有限到无限的质的变化,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在动态面不断变化中,看得见区域的分割似乎越来越细,各小平顶柱体似乎越来越窄,从而具体地演示出小平顶柱体体积越来越接近小曲顶柱体的体积的极限过程。这样通过动态的演示,把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这种优化机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优化数学学习环境,既有利于学生激发联想,唤起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利用自己原有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的数学意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可以有利于教师营造数学课堂的可教学时间,并能使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逐步成为可能。 (2) 优化数学认知工具,特别是利用数学软件开展数学实验,不仅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突破教学的难点,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条件,而且使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的平台上展开,使学生由。听数学。走向。做数学。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挑战性、主动性等特点。大数学家欧拉曾经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还需要实验。可见,利用数学软件开展数学实验是一种内在的优化机制.事实上,数学中的许多定理都是靠实验、观察法发现的,证明只是补充的手续,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特有的数学认知工具必将进一步优化数学活动的方式。 (3) 优化数学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上、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方法与观念意识的机会,丰富他们数学探索的视野,使他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参与协作学习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的数学学习需求。同时,通过有效利用现有人力和智力资源,能促进潜在数学学习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使数学学习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事实上,Internet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和功能强大的信息交互系统,可使数学学习活动的资源由静态的教材体系变为动态的信息传播和共享系统.

2.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优化拓展课后内容

通过学生的网络合作学习与师生网络交流,使数学知识得到加强和理解;通过学生网络活动,巩固应用知识;通过网络专题学习,加深与拓宽原有知识,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保证学生课余时间,在网络环境下,消化、巩固和扩展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近几年,借助学校购买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几年来,教学梯队在教学过程中研制开发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课程学习资源,如:高等数学的教学基本要求、考试大纲、常见错误与评析、常见及疑难问题解答、解题方法流程图及其应用、各章节的习题课或总结课的课件、历届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试题等。针对部分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经常提出:高等数学到底有什么用?等问题,我们在网上开辟《趣味数学》这个专栏,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史上的传奇人物和高等数学疑难问题解答等,以便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将一些应用高等数学解决的实际建模问题挂到网上,供学生讨论。由于高等数学的内容多,有些知识的传授具备可选择性,有时候学生不容易抓住重点,我们在网上及时公布课前导读,详细介绍每节课的要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听课的时候更能够体现出主动性与自觉性。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保证了学生在课余时间和网络环境下,消化、巩固和扩展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教育者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进行整合,不仅给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机会,而且给教师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活力,同时给高等数学课程注入了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丁石孙, 张祖贵.数学与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

[3]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3.

[4]潘小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误区透视[J].电化教育研究, 1999, (5) .

信息技术营造数学教育情景的措施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育情景      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与教学融合,逐渐充盈教学的体现方式,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更多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学生的教学课堂更加生动,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融合是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数学教育也随之得到更新和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老师的欢迎和重视,成为数学教育中的新趋势。如何更好地做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的融合,是目前我国教育需要继续发展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大多数学校都投入大量资金置办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设施,但是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上。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要真正走入数学教育的课堂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接受信息技术,善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要与数学教育进行融合,就必须遵守学科的特点,满足数学教育的基本需求。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多媒体的应用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直观的结果,将数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完美呈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强化感知,丰富想象,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更能促进学生理解。

二、信息技术营造数学教育情景的策略

(一)生活性策略

情景的建设是联系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桥梁,对教学的促进和改革都有重要的作用。问题情景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纽带,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受到数学教师的广泛重视。学生在理论学习状态中,对知识结构没有整体的概念,所以需要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我国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但是总能找到能够与生活相关联的地方。因此,在创造情景的时候,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设定一个有价值的、具有生活性的情景。

(二)启发性策略

问题是教学的中心,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够为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一种微妙的关系,把学生引入到问题情景中,优秀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好问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内容有趣,富有挑战性;第二 ,措手不及;第三,问题层次递进;第四,能够开拓思维,培养逻辑性。

(三)动态性策略

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突破学习难点需要建立适合的策略。动态性策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学生的各种品质,同时还能在现实生活与学习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具有动态性,能让学生自主地、轻松地学习知识,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直观性,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学教育情景,突破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和重点,题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方法是老师点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问题解答,解答后进行讲评。采用信息技术就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进行题组联系,学生计算回答后,答对了就会弹出激励性文字的窗口,如果答错了就会弹出鼓励性文字的窗口,失败三次后就会显示正确的解题步骤。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答题热情。

(四)探究性策略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思想。问题是教学中的动力,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对解决问题有足够高的重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实验课中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计算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积极进行探究和思考,最终解答问题。老师在数学实验课堂中,要深入每个小组参与讨论,观察每个小组的学习进程,遇到问题要及时为学生解答。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只有将教育与信息技术完美融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学生的教学课堂更加生动,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荣.基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关系研究初探[J].新课程(下旬),2014(1):37.

[2]王冉.關于信息技术与高师数学教育整合的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9):28-30.

[3]夏微.关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整合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63,265.

上一篇:小学教师反思周记下一篇: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