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3篇)
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使我有幸与心理学教授、心理学博士零距离接触。几天的课程学习,虽说有点紧张,有点疲惫,但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到是那样的充实,那样的兴奋。
从教十几年了,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自认为算得上一个称职的老班主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有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为什么这些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教了?辅导员和班主任有什么区别?7月27日,我等一行23人有幸受学院学生处委派,前往浙江机电技术学院接受辅导员培训。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体会到要做好学生工作,必须要正确区别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地位,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班主任不能代替辅导员
教育部明文规定辅导员是高校管理队伍之一,是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的直接指导者,辅导员不是班主任,不是具体学生事务的处理者。辅导员主要研究和处理学生思想政治问题,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浙江机电技术学院现有学生6574人,辅导员
二、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三、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四、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通过心理辅导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心理辅导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的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心理学家只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 切实地抓住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理, 进行了合理的心理干预。
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也称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 对学生因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等方面进行辅导。
学生心理性问题一般表现为: (1) 自我概念欠佳。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导致情绪的低落、消沉、 自卑, 以及行为的退缩、自暴自弃等。 (2) 人际关系不良。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 出现人际关系的紧张, 导致情绪的孤独、压抑和无助等。 (3) 性格与行为习惯不良。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出现的性格缺陷, 例如, 胆怯、嫉妒、多疑、焦虑、恐惧、抑郁等, 以及学生某些不良行为习惯, 如, 吮吸手指等。
如何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和辅导呢?我根据心理学家的“花招”运用下面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纠正。
一、自信心训练
开篇所讲有名的心理学家及其实验, 就是由于树立起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自卑、胆怯的孩子, 无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还是作业辅导, 搞卫生, 或其他活动中, 我经常有意识地用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或用一些物质奖励, 对它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在对学生进行自信心训练过程中, 我注意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 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
二、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也称同伴辅导, 角色理论认为, 问题学生在教师、同学眼里往往是“嫌弃儿”角色, 他们在集体中往往不受欢迎, 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如, 我让班上的问题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辅导老师, 要求他们课后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数学课的作业辅导。结果, 问题学生在角色改变一个月后, 自信心大增, 语文、数学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与辅导还可以运用合理奖惩法、问题情境法、兴趣迁移法
对于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我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 切实抓住他们心理上的矛盾, 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 做好细致的辅导工作, 采取“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方法。如, 对开朗直率的学生采取直来直去的公开批评;对倔强刚毅的学生采取甜言蜜语的温柔式;对自尊好强的学生采取点到为止的点化式;对温和顺从的学生采取和风细雨的温和式;对毛手毛脚的学生采取警钟长鸣的提醒式;对粗暴急躁的学生采取避开锋芒的疏导式;对沉默寡言的学生采取避开指责的说理式;对骄傲自负的学生采取避长揭短的严肃式等。试图让他们了解自我, 善待他人;热爱生活, 乐于学习;努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例如, 我们六 (2) 班有一个学生王某, 他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比较特别, 性情偏激, 为人固执, 是学校里出名的“调皮大王”。但他很聪明, 接受能力很强, 喜欢踢足球, 而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可人际关系不大好, 他总是认为同学、老师、家长对自己不公平, 时常做出一些令人生气的叛逆行为。如, 时常动手打同学, 满口脏话, 同学们都不愿接近他, 甚至排斥他, 踢足球时总是不约他, 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为了深入了解情况, 我每周都和他进行一次谈心, 像拉家常一样, 让他知道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有一次, 他在与同学争吵时, 破口大骂, 不但侮辱了同学, 连同学的母亲也给侮辱了。课后, 我把他留下来, 对他说:“你也有自己的母亲, 你这样侮辱别人的母亲, 你觉得合适吗?假如别人也这样漫骂你的母亲, 你会怎样?”没想到我这一问, 让他突然号啕大哭, 并且一个劲儿哭诉他对母亲的种种不满, 怪母亲不让他骑自行车, 怪母亲不给他买这买那, 怪母亲阻止他玩游戏!他打心眼里憎恨他的母亲。于是, 他把这种憎恨转移到同学和老师身上。原来, 他的一切不羁言行都源于对家庭的种种不满。于是, 我向他解释母亲这样做的原因, 使他明白母亲独自带她, 是多么不容易!母亲其实是非常爱他的, 只是有时候恨铁不成钢……与此同时我采取了兴趣迁移、体验成功、合理奖惩等方法进行教育。在校足球比赛中, 我让他当队长, 他非常高兴。 各方面表现都十分积极, 球场上奋勇拼搏, 协调作战, 最终使我班取得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师生半个学期的努力, 这名问题学生再也没有出过什么大错, 而且对集体表现得十分关心。他知道 “买零食”“打骂同学”等行为会影响集体荣誉, 因此, 他再也不去做了, 相反, 课堂上比原来认真听讲了, 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期末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喜地发现:“‘调皮大王’脱胎换骨了!”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大学生 心理教育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研究”(2016ZC141)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82-02
一、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朋辈心理辅导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专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非专业心理咨询”(颜秋农,2007)。由于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的特点,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有教师两名,仅仅依靠两名教师的力量很难有效开展全校一万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成为必然选择。基于学校实际,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网络体系基础上,依托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选拔、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将考核合格者安排至院系、班级开展心理教育相关工作。通过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校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另外,推进朋辈心理辅导,还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转移到以“预防”为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思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铜仁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引导,强化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与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学生为中心在院内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一方面,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将心理委员作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主持人辐射至全校开展活动,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则监督、指导各学院各班级的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的过程监督、结果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了解整个活动过程开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思路。为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活动,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
1.培训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心理教育及心理援助骨干
每一级新生进校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知全校所有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根据心理委员的人数、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成为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及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等等。
2.招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深入培训
通过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一系列培训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从全校班级心理委员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等,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解析、游戏体验等方式,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掌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中注重朋辈辅导员自我心理成长,以“自助助人”的思路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准专业”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逐步获得对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知晓自己在助人行动中自我的角色与位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对自我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优化。
3.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心理督导
培训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培训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朋辈心理辅导员证书。朋辈心理辅导员接下来赴所在院系开展相关工作,每周将所开展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并接受相应的督导。
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强调创设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注重培养人的自觉成长(张淑敏,2008)。在后续督导中引入心理咨询成长小组的模拟练习:将所有成员分成三人一组,一人扮演求助者,一人扮演心理咨询员,一人扮演观察员。求助者扮演好个案角色呈现的心理问题,咨询员根据个案的心理状况进行咨询,观察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效果分析并给出相应意见。三个角色轮翻进行,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使大家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有了深入的感触,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会如何观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同理心,以及如何倾听、重复、澄清、反映、询问、自我开放、具体化等等。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模拟培训,使朋辈辅导员在训练中加强了对自己的认知、体悟,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反思培训过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1.总结培训过程,强化培训效果
每一次培训后,均要求心理参训者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将心得汇编成简报,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培训成果的收集、整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加强学生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内化。通过学生总结材料的反馈,使教师对培训效果加强了解,为培训反思提供了事实材料。从在他们的培训心得中,也体现出了参与培训的效果,如他们对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如何在班极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如何去发现班级同学潜在的心理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观察和帮助、如何进行干预工作理清了一些思路。endprint
2.反思培训过程,明晰工作方向
在培训中,虽然遵循“学生为中心”建构培训路径,将发展与成长的落脚点实践于学生,但一系列的培训后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学专业领域是零基础,理论讲解学时比预期的多,就使得实践练习的学时减少,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次,虽然将大家组成三人成长小组,给他们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心理辅导个案,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个案的心理失衡状态、探索可能的干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分身乏术并未能对他们的活动开展逐一进行查看,给予点评、建议。第三,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后将在班级实践中去获得经验与成长,在进行心理辅导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不丰富及自身能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自身心理能量的“枯竭”,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心理可能会受到影响,给自己带来一定困扰。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奠定现实基础。
3.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不断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值得继续深入探索、思考。现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相关提出一些思考。
深化“助人自助”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助人理念是“授人以渔”而非“以鱼”,只有使受助者提高认识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最终获取心理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助人行动时,需要秉持中立原则,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边界,勿过度自我卷入,在助人前选学会自我保护。
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的缺乏,导致辅导员的持续成长需求不能满足(苏英姿,2006)。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助人的责任,助人时可能会因为不切实际的助人目标、辅导中情感过分卷入或接受过多负面情绪而出现心理衰竭情况,这些问题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是极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为了避兔和减少这种现象,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讨论朋辈心理辅导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出现时给予疏导,或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处理自己出现的问题。
强化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积极心理学旨在从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出发尝试用积极的视角对各类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资源和优秀品质最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王芳,2013)。这与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均旨在挖掘求助者内在的积极因素以应对当前的困难。积极心理健康理念的渗透重在心理健康意识的引导,在于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拥有这些品质,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提高生活满意度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把握幸福的人。
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系统培训、督导还在于将这一批人打造成为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的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品质潜移默化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朋辈榜样教育。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时间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管理等环节,其中培训打造是最关键部分。今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夯实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打造具有较高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的“准专业型”的朋辈心理咨询辅导队伍,更大限度地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为学校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颜秋农.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206)
[3]程素萍.高教园区朋辈辅导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王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作者简介:
考核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心得体会
姓
名:___ 身份证号:
学
号: ___ 培训中心: 新疆泰能培训中心 考试日期: 2014-7-22 完成时间: 2014-7-21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个假期,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感触很深。前三天是团体训练,我特别喜欢,它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构成。在团体中,刚开始我们都不认识,几个陌生人在一起要在短时间内熟悉,需要“破冰”。从破行为到破心态就是“破冰过程”。杨老师是用“滚雪球”帮助我们这些参加培训的教师破冰的。还做了好多游戏,“大风吹”“乌龟与乌鸦”“水果蹲”“解手链”„这些游戏既有趣味性又有目的性。例如:“解手链”游戏,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手拉手围成一圈,让我们看清左手和右手分别握住了谁的手,然后放手,自由走动,突然停止,老师要求我们按照原来握住的手找到并握住,发现有许多结,这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把结解开,我们认真地做,发挥集体和个别人的领导的力量,刚开始我们担心解不开,到后来我们能快速解开手链了。不过几个小组合成两个大组的时候,另一个大组没有解开,游戏之后我们分析、讨论、交流。通过这些有趣的团体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合作能力,发挥有些成员的个人智慧,展现他们的组织才能。同时提升我们的能力,锻炼我们的意志,挖掘我们的潜能,使我们真正受益匪浅。
基础理论是对我触动最深的课程,魏老师的自信、睿智使我意识到,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精神支柱,恰当的方法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及时的反思、总结、提升是成功的延续。
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使我有幸聆听专家、教授的课程。在这几个月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并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我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虽说有点紧张,有点疲惫,但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到是那样的充实,那样的兴奋。
作为一名老教师,自认为了解学生们的心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教了?„„曾经,对于心理健康辅导一无所知。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团体活动,真正让自己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辅导。
一、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二、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三、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培训过程中的顾虑与思考: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专业、并特别注重科学实验的学科,很多结论地产生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与判断,而依赖于科学的测量与实验。心理学的知识也是非常庞杂、系统的,它需要学习者长期的学习和积累,需要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需要丰富的学科知识,忌讳武断与急于求成。而相当多的辅导员老师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如果仅凭培训几天所了解的知识与技巧在实践工作中生搬硬套,将在平时表现特殊的学生都装入心理问题学生群体,以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与视角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是非常危险,也是非常摧毁人性的。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首先是一名教育者,我们需要以教育者的心态与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将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正常的个体,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用我们纯真无私博大的爱去关心、引导、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人性的氛围中愉快地成长。如果确实碰到异常的个体,作为辅导员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同普通同学一样的关怀与爱,但在关怀中注意观察、注重信息的收集,准确辨别,及时反馈、寻求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对情况严重的及时上报,及时寻求支持,及时转介,从科学实效上关注我们学生的健康,避免将学生心理有问题作为我们逃避工作困难的借口。这样不仅会使我们的心理健康工作异化,更是对我们学生人性的摧残。经验可以参照、但决不能照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借鉴经验、勇于创新是我需要的工作态度。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届学生也都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我们必须能沉进去,也能跳出来,不能为过去的经验所累,不能为过去的思想所束缚。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则需要我将每一批学生都当作第一批学生,用最初最真最深的爱与热情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并在工作中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让我的学生能在学校这一沃土上健康愉快地成长成材。
近日,我参加了xx消防总队举办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班,培训过程中,我主要学习了基础理论、个体辅导、团体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培训中,授课老师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心理健康辅导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课下,学员之间积极开展座谈交流,我感到受益匪浅。
一是学习氛围浓厚,个人业务素质得到提升。
来之全疆15个地、州、市62名政工干部汇集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相互比拼。开训的第一天,新疆泰能培训学校校长、心理辅导专家杨再雄老师为全体参训学员讲述了心理学当前发展现状,心理健康辅导员在部队管理教育中的实际操作,并针对消防部队实际,专门设计了一堂信任之旅的心理团体培训。通过教员、专家教授的专门讲解、引导和启发,提升了知识层面、扩展了思维角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争分夺秒、集中精力,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次上课学习中,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认真钻研理论知识,努力吸收所学的内容,使自身对心理学基本原理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等方面知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自身政治工作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辅导员工作能力概述
对辅导员开展有针对的性的培训, 首先要分析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构成。2006年, 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并对辅导员做出了明确规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文件指出,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并对辅导员的提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具体工作要求[1]。从选聘标准中我们可以得出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要求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 需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精通的业务工作能力、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端正的工作生活作风以极相关的专业学科背景, 这是对辅导员工作能力最高水平的概括。
我国各学者在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理论研究的同时, 也对辅导员工作具体化工作能力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辅导员岗位工作职责入手, 对辅导员在工作中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徐莹、陈培中等自身实践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基础能力考核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辅导员在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六项基本工作技能[2]。一为政策能力, 二为教育能力, 三为管理能力, 四为协调能力, 五为学习能力, 六为创新能力。
二、辅导员培训模式研究
建设一支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不仅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也关系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从我国建立起高校辅导员制度之日起, 辅导员培训也日渐提上了工作日程, 因为这关系到高校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 辅导员队伍建设遭遇了诸多新的挑战, 做好高校辅导员的培训, 也是迎接挑战的一个重要手段究。
(一) 辅导员培训现状
国家育行政学院的梁金霞、徐丽丽2006年4月在对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的调研中, 就高校辅导员培训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内容涵盖了辅导员的训规划制定状况、岗前培训状况、专业培训状况和选拔攻读学位机制等。他们在调研报告中指出:“调查显示, 除了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达到了67.6%外, 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制订辅导员培训和培养的计划。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经常的专业培训, 有攻读与辅导员职业相关的学位计划, 没有脱产、半脱产和在职培训的计划, 更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机制。”[3]上海大学的卢吉超等人认为目前辅导员培训现状如下: (1) 培训内容丰富, 覆盖面广, 基本能满足辅导员的培训需求; (2) 辅导员培训途径有限, 与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3) 培训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形式, 实践性教学形式略显欠缺; (4) 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多元化培训师资受欢迎[4]。
(二) 辅导员培训面临的问题
自1953年清华大学率先在高校实施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历程。作为辅导员学习重要途径之一的辅导员培训制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2006年, 教育部颁布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 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建设, 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 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 加强完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规范了高校辅导员的岗位培训体系, 形成了辅导员系统化的培养模式。科学规范地推动辅导员培训制度, 并逐渐形成了辅导员“持证上岗”形式, 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现行辅导员培训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面个方面:一是培训制度方面, 主要表现为辅导员培训机制不完善, 没有形成辅导员培训统一机制, 导致参加培训人员少、培训系统化不够等局面;二是培训方式与内容方面, 主要表现为:培训方式理论重于实践, 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 “讲授式”培训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主要方式, “案例讲演”、“情景模拟”等实践培训无法全面开展, 使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 造成了部分辅导员对于日常培训缺乏兴趣, 不够积极;培训内容事务重于方法, 目前辅导员培训内容主要集中于一些事务性培训, 缺乏指导方法性的培训, 另外, 辅导员培训中缺乏系统的教材, 培训内容杂而不精, 对于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辅导员培训, 往往出现听过就忘的情况;考核方法形式重于内容, 辅导员教育部的目的在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素质, 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而现阶段辅导员考核仅用“考勤制”或“提交小结”的形式开展, 不仅不能考核到培训内容, 更不能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三、辅导员培训体系建设
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是提升辅导员胜任力的重要途径, 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深入探讨高校辅导员培训核心内涵, 构建完善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 强化培训内容, 实施真正对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有效的培训内容, 进一步强化辅导员培训的考评机制, 切实提高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稳步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
(一) 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要想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建设, 必须要有明确的辅导员培训领导机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组织领导机构应为如下建设:一般由党委统一领导, 党委学生工作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培训机构是依托于学生工作部 (处) 成立的领导小组, 具体实施可以委托社会专门的培训机构来进行开展。培训领导小组主要由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 (党委副书记) 任主任, 学生工作部门领导任常务副主任, 成员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学生工作领导 (党总支书记或副书记) 组成[5]。
(二) 完善培训体制
在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的组织领导机构之后, 辅导员培训还需要有完善的培训体制, 一项科学完善的培训体制, 它至少要包含以下五维内容: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培训对象、培训流程及培训形式等。
1、创新培训内容
高校辅导员培训首先要注重培训内容, 这是辅导员培训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 没有内容或内容不符合辅导员的需求, 培训是无效的。创新培训内容要求理论指导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辅导员工作是一理论性强但又要求实践操作能力高的工作, 因此, 在辅导员培训当中, 既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理论培训, 又要教会辅导员在处理事务性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方法, 只有这样, 辅导员才能在培训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2、分清培训层次
培训层次是指根据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参训者的接受能力水平而设计制定的不同培训级别, 其目标在于使培训更具适应性及针对性, 从而更能增加培训效果。辅导员培训只有在分清培训层次后,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培训, 从而更有效的达到培训目的。
3、明确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是指参加培训的人员, 在有各层次的培训体系当中, 并不是每个辅导员都适合任何培训, 它需要与前项培训层次结合, 对有需要的辅导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4、规范培训流程与培训形式
培训流程与培训形式是辅导员培训的组织方法与形式, 在内容与形式并重的情况下, 辅导员培训才能落到实处。在流程与形式当中, 辅导员培训应当特别注重辅导员培训的考评方式与方法, 现阶段我国辅导员培训只注重形式, 而对考评看得比较轻, 我们要改变这个观念, 通过改进辅导员培训考评方法, 注重对教训结果的评价, 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注释:
参考文献:
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肩负着引导学生思想进步的重任, 研究影响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及促进工作能力发展的辅导员培训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从辅导员工作能力概述为起点, 并分析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如何构建以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完善培训体制为核心的辅导员培训机制, 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辅导员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培训,创新
参考文献
[1]韩秀婷, 冯文凡.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5种能力[J].高教研究, 2009 (8)
[2]徐彦红.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3]卢吉超等.高校辅导员培训路径拓展研究[J].辅导员工作研究, 2010, 5
[4]黄利伟.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问题与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院报, 2009, 12
[5]张倩.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系统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我院在2010~2011年度的手足口患者病房,对家长实施疾病知识宣教、心理辅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操作流程:①对陪房的家长,有专职护士进行手足口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流程及疾病发展转轨,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对于比较焦虑的家长,会给予单独心理疏导,使其有足够的耐心和平静养护孩子。②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40分钟的患儿家长防病、治病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防治网络视频、七步洗手法视频、手足口病现场专家讲、心理治疗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亲子游戏设计等不同内容滚动进行。③出院随访:对于出院的患儿、定期随访,出院的第1周保证每个患儿随访1~2次,了解患儿健康状况,给予院外预防重复感染指导。
讨 论
本组患儿中,年龄2个月~8岁,平均2.8岁;平均住院天数6天,治愈率为99.99%,复发率为0.003%。结果显示,经过临床治疗和相应的扩大范围的心理疏导,家长消除了对手足口病的恐惧心理,让家长能安心科学的护理孩子,使孩子在家长稳定祥和的情绪中获得安全与愉悦。对疾病的康复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负性的情绪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适,正性的积极的情绪也会感染人,让人愉悦积极。特别是孩子,自我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够,但是他会通过对父母的观察来确定某个事情是否安全,如果看到父母表情凝重,情绪低落,动辄发脾气,孩子会恐惧不安,加上疾病本身的痛苦,孩子会哭闹,不安,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如果孩子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能更大程度的减轻对疾病痛苦本身的关注,把注意力转移到游戏、玩乐等事情上,不知不觉中疾病在愈合。
目前,在临床上会对成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愉悦、减少恐惧,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在儿科的护士也在不断地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患儿有良好的沟通。然而,目前现实的条件是90%以上的儿童病区都要留陪护,护士在孩子面前的时间必定有限,患儿与护理人员的熟悉也需要过程。在第一时间消除家长的恐惧心理,与家长建立信任与合作,是促进儿童康复的关键。本研究中运用的心理辅导模式在普通儿科病房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度明显改善。术前就能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及功能锻炼方法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配合功能锻炼,更好地改善髋关节的活动度,对早期下床活动做好准备,对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THR手术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病变后所采取的一种最有效的常用手术方式,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患者对康复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并在治疗中得到最大的益处,尽可能各种损害发生的可能性,促进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实施有效的术前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能减缓因手术不正确的活动给患者所带来的疼痛,使患者能早期迅速的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信心,对康复计划有效地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
骨科疾病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健康教育是促进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在髋关节活动度及满意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术前健康教育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提高疾病相关认识、形成科学的功能训练方法、建立积极自信的正性心理具有明显的作用。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高功能锻炼效果,从而使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好,住院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裴福兴,邱贵兴,戴尅戒.关节外科聚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
2 戴燕,裴福兴,沈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門诊康复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0(2A):31.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由李老师给我们上,第一天上午是初建团队阶段,我们开展了“青蛙叫”、“乌鸦与乌龟”、“找领导”、“滚雪球”等活动,下午是过渡阶段,我们又开展了“破冰行动”、“突出重围”、“信任倒”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我来说非常陌生,一直没有真正接触过,但是当我第一次听到这样优质、有效的活动课时,对我的触动很大,也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第一天的活动,使我与团队中每个人的距离缩短了,大家再配合中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培养了大家的团队精神。
特别是“信任倒”活动,活动一开始我非常紧张,手紧紧的抱在胸前,一条腿也不由自主的向后退去,这时,我们的组长董老师就不停的安慰我:“别怕,大家都会接着你的,大家要轻一点,慢一点哦!”来回推了几个回合,我渐渐地放松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时听到其他老师说:“瞧,把郝老师舒服的。”我不禁笑出了声,是呀,这个团体,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互相信任,这个过程发生了质的突变,使我感慨万千。
古老师为我们这个团体总结了四个特别:特别团结,特别配合,特别协作,特别关爱。
7月20日这一天是团队合作阶段,我们进行了同理心的训练——扶盲人活动,整个过程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使我懂得了感恩。
第一轮我的角色是盲人。当黑色的眼罩蒙住了我的双眼,我的心中非常不安,总觉得面前有一堵墙,我下意识的伸出手去摸,当老师说原地转三圈时,我就彻底地失去了方向,正当我不知所措时,一双柔软、细腻的手握住了我的手,我情不自禁地说(犯规了):“好柔软呀,肯定是一双女性的手。”她没有说话,但我能感觉到她一定对我微微地笑了笑。
她握着我的手引导我出了教室门,向楼梯走去。我心里很紧张,右手一直护在胸前。走着走着,她放慢了脚步,我估计是到楼梯口了,她拿着我的右手让我摸到一堵墙,哦,确实,该下楼梯了。有了这堵墙,我又有了一个依靠,这时我的心情轻松了一点。她引导着我一步一步走下楼梯,来到一楼大厅的门口,这时我听到了许多杂沓的脚步声和有人不小心撞到门的声音,我感觉我的周围很乱,这时我更加提高了警惕,伸出右手不停的朝前摸着,这时有一只手拿着我的手让我摸了摸门把手,哦,我清楚了我该经过大厅的门口了,我就不那么紧张了,在她的指引下,我小心翼翼的走出来,又下了许多级台阶我们来到平地上,这时我感觉到豁然开朗,火辣辣的太阳照在我的身上。她引导我来到一片草地前,把我的腿向上抬了抬,我慢慢地踏了进去,啊,软绵绵的的,似乎踩到了小草,她把我的手放到了树上、小草上、小花上,它们是那么柔软,那么孤独,但是似乎又相互鼓励着,整个过程是那么安静,那么温暖,我好像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触到了顽强不屈的生命。假如我是一个盲人,在我心情万分沮丧的时候,我触摸到了小草的柔弱与坚强,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生命呢?我感谢带给我生命的人,更感谢让我用心感知生命的人。
接着,她又带我来到一个地方,让我摸了一个铁箱子,我还以为这是垃圾桶呢,她又让我摸了车座与车把,哦,原来是摩托车,她又把我扶上车,让我摸了摸镜子,把双手让我放在车把手,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生怕我受一点点伤害,非常让我感动,接着她又扶着我返回教室,因为是原路返回,所以我就不那么紧张了,在教室门口设置了一道障碍,她拿着我的手让我摸了摸,还特地让我摸了摸抽屉,哦,这是一张桌子,我慢慢地爬上桌子下来,她带我走向凳子引导我坐下,我迫不及待的摘下眼罩,原来是任老师,我非常感激的对她说了声谢谢。
当交换角色时,我没有选任老师,因为我想把任老师给我的爱传承下去,传递给其他人。
心得体会
羊场乡中心幼儿园王雪梅
2013年7月9日至12日,羊场乡中心校组织全乡教师在羊场中学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盘县羊场乡教育系统2013年心理辅导技术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受益匪浅,并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我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虽说有点紧张,有点疲惫,但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到是那样的充实,那样的兴奋。
作为一名老教师,自认为了解学生们的心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教了?„„曾经,对于心理健康辅导一无所知。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真正让自己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辅导。
一、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二、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三、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培训过程中的顾虑与思考: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专业、并特别注重科学实验的学科,很多结论地产生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与判断,而依赖于科学的测量与实验。心理学的知识也是非常庞杂、系统的,它需要学习者长期的学习和积累,需要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需要丰富的学科知识,忌讳武断与急于求成。而相当多的辅导员老师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如果仅凭培训几天所了解的知识与技巧在实践工作中生搬硬套,将在平时表现特殊的学生都装入心理问题学生群体,以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与视角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是非常危险,也是非常摧毁人性的。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首先是一名教育者,我们需要以教育者的心态与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将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正常的个体,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用我们纯真无私博大的爱去关心、引导、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人性的氛围中愉快地成长。如果确实碰到异常的个体,作为辅导员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同普通同学一样的关怀与爱,但在关怀中注意观察、注重信息的收集,准确辨别,及时反馈、寻求专业心理老师的指导,对情况严重的及时上报,及时寻求支持,及时转介,从科学实效上关注我们学生的健康,避免将学生心理有问题作为我们逃避工作困难的借口。这样不仅会使我们的心理健康工作异化,更是对我们学生人性的摧残。经验可以参照、但决不能照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借鉴经验、勇于创新是我需要的工作态度。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届学生也都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我们必须能沉进去,也能跳出来,不能为过去的经验所累,不能为过去的思想所束缚。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则需要我将每一批学生都当作第一批学生,用最初最真最深的爱与热情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并在工作中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让我的学生能在学校这一沃土上健康愉快地成长成材。
关键词:辅导员;培训;教育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现状
当前,在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为了培养好辅导员队伍,应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针对性。目前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就其科学性、系统性等尚不能完全适应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员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目前在各个高校进行的辅导员培训主要形式是大班理论灌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其优点,能够让辅导员的深化自身理论以及扩展知识。但该模式重理论灌输轻启发教育,互动教学采用也不够,致使一些“案例教学”的教学环节辅导员不能够普及到自己日常工作中,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培训的内容上来看,辅导员培训也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的问题。其一培训内容脱离工作实践的需要,对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较少,类似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拓展培训机会更少。其二培训内容较狭窄,对辅导员分层次分阶段的适应性引导、职业能力提升、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辅导员工作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高校辅导员对培训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体系是指培训理念、制度、途径、内容、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系统。现在我们国家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健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辅导员培训机构不健全。目前高校辅导员虽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培训机构,但他们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层次和体系,这就造成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导致出现培训内容重复或缺失等现象。第二,辅导员培训内容不系统。当前辅导员的培训主要针对辅导员的常规工作开展,基本限于岗前培训和零星的工作培训,且没有一个完整的分层分级的内容体系,仅停留在对岗位职责的一般介绍、常规工作经验总结以及政策、规定的诠释上。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培训关系到高校辅导员能否成为专业人才、关系到辅导员个人的职业发展,最终关系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1.专业化培训是辅导员成为专业人才的需要。现在高校入校新生都是“90 后”。笔者总结了一下现在的“90后”思想具有以下一些特点:认知观念多元化;道德标准出现层次化;心理问题日益“现代化”。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在大学生群体的学业问题、情感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经济困难、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日益艰巨和复杂,这对教育人、引导人、服务人、管理人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所以,辅导员是需要不断学习,需要在思想、知识、理论等方面不断进行大脑的革命。
2.专业化培训能帮助辅导员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的“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这个表述中,实际上明确了辅导员的宏观职业定位和微观职业定位,宏观角色定位是:辅导员队伍属于教师队伍;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微观定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管理者;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健康成长的朋友。依据这一表述,我们可以将辅导员的身份定位予以明确:“政治辅导员”、“教师和管理者”、“教师、管理者和服务者”和“行政人员”。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是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导师、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引路人、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师,是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心理上的疏导者和学业上的指导者。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辅导员”这一职位。辅导员是“奶爸”、“奶妈”、消防员、杂务员、医生……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以至久而久之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低人一等。新任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更不能正确认识,很多都把辅导员当作职业的跳板,或是留高校的一个途径。通过培训,从业人员可以对辅导员的职责和角色的扮演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专业化培训是建立一支合格的辅导员队伍的需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如何教育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加大辅导员在职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增强他们适应新形势、战胜新挑战的能力。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逐步构建一支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化的基本要求;二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成为一种职业,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进入、考核、晋级、淘汰等机制;三是应规范高校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机制,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淘汰。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策略
1.树立合理观念,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什么样的辅导员队伍,如何去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核心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理念指导。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培训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培训结果。培训理念失之偏颇,培训工作就会顾此失彼,最终影响到辅导员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确立培训理念才能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给出了“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定义, 即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可见, 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在思想政治素养上有较高的水平。因此,笔者认为,培训工作的最前提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在实际的培训中,我们在培训的最先开始就应该是针对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让辅导员具备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较强的思想政治修养,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等等。这是一切之根本,在这些问题上弄不清楚,就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因此培训思想政治素质,这就是辅导员培训的根本。同时笔者也认为,高校辅导员培训应该是终身的,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培训可以分为岗前培训、日常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专题培训。笔者认为岗前培训重点是对新任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工作相关政策及学生工作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等方面的基础培训;日常培训重点是对在岗高校辅导员进行政治理论、学生工作业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强化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是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和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導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旨在提高辅导员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专题培训重点是根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发展变化对在岗高校辅导员进行特定方向、特定领域的专门培训。
2.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级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有关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大限度地将高校辅导员的培训纳入高校教师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培训过程中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与辅导员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两者相辅相成。其次,逐步形成宏观调控与微观协调相结合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我们知道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具有示范效应和传递效应,因此各高校学工部门领导要认真领会国家级培训的精神,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学校辅导员队伍实际的培训目标。再次,要不断拓展高校辅导员培训内容,寻求辅导员工作的突破和创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可变性。因此,要结合高校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基础和专业需求,积极拓展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最后,为确保高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落实,必须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专项经费制度,为高校辅导员培训提供经费保证。
3.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估机制。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受训辅导员的具体问题,包括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案例及个人发展提高问题。培训效果如何,是检验培训质量的最终环节。因此笔者认为,应当为辅导员培训质量评估建章立制,把它作为一种规范、准则或者规章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评估主要考察学员满意度以及学校的满意度两个方面。学员满意度,就是学员对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培训情况的感受,是学员对于培训工作的直接评价。学校的满意度,就是选派学员参加培训的学校的有关部门及院系,对学员参加培训后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与参加培训前的表现对比所作出的评价。前者在目前许多培训中已经做得比较好,但对后者的跟踪调查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丰捷.辅导员,大学生的贴心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报道之三[N].光明日报,2010-05-27(5).
一、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所谓“深度辅导”, 就是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关注大学生个性发展, 并依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业、情感、心理、就业、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深层次辅导, 以适应大学生发展多样化需求。由此可见, “深度辅导”强调的是以人为本, 是对新形势下, 由于大学生面临多样化发展环境, 多样化发展需求而提出的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要求, 是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
1. 强调辅导的科学性是“深度辅导”的本质要求
“深度辅导”就是要“依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进行深层次辅导, 其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有目的、全面的、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离开科学性, “深入辅导”就会因缺乏科学依据, 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是“深度辅导”的基本目标
在传统体制和教育模式中, 由于学生的趋同性较高, 辅导员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就可以较好地达到教育目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使得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也使得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日益明显。因此, 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就需要辅导员在做好整体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同时, 必须一对一的对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是“深度辅导”的根本要求
这是因为, 除了学校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之外, 每个大学生都会在思想、学业、情感、心理、就业、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和现实问题, 所以就需要辅导员从粗放的工作模式向精细化的工作模式转变, 这也是“深入辅导”的根本要求。而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目的, 深度辅导又必须具有针对性并能解决具体问题, 而如果失去了针对性, 深度辅导的作用将无从体现,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则易成为空谈。
二、心理辅导是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的基础和切入点
传统的“深度辅导”方式强调的是以谈心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手段, 其本质上仍是属于一种心理辅导方式。由于近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 使得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开始在心理学研究中得以运用和实践, 并取得较好地研究成果, 而这些成果又对如何开展心理辅导有着科学的指导作用。因此, 要想有效地进行“深入辅导”, 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 往往可以让辅导员在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开展“深入辅导”而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由于现在高校中的辅导员来源非常广泛, 涉及的专业方方面面的都有, 可又缺少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基础和工作技能, 尤其是心理辅导方面的技能较为缺乏, 因此容易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中产生分歧, 进而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据一项抽样调查统计显示, 辅导员对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是非常紧迫和热切的, 有55.0%的辅导员认为“非常有必要”掌握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有42.5%的辅导员认为“有必要”掌握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两者合计占受调查人数的97.5%, 所占比例极高。由此可见, 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已经认识到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是开展“深入辅导”的一项基本技能, 是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是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
2. 心理辅导是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的一把钥匙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 都是做人的工作, 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 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养成, 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没有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是很难实现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 面临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 大学生中出现的网络成瘾、学习问题、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就业升学等问题, 或多或少的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特征。辅导员虽然无法取代心理医生去为学生治疗这些心理疾病, 但是如果辅导员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却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 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预防、判断和疏导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 心理辅导是形成师生“心理契约”的较好途径
心理契约是“在组织中, 每个成员和不同管理者, 以及其他人之间, 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套期望”。从心理契约的角度看, 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期望, 其中学生对辅导员在学识、能力、为人等方面表现出的人格魅力的崇拜, 辅导员对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理想、纪律、能力等方面优点的欣赏, 都可能形成彼此间的心理契约, 而心理契约一旦形成, 良好的沟通渠道也会随之建立, 这恰恰是为“深入辅导”搭建了良好平台。因此, 辅导员要善于运用掌握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在日常的工作中、在细心的关怀中、在平等的沟通合作中去培育这样的“心理默契”。只要师生间形成了良好的心理默契, 那么“深入辅导”就可以取得较好地预期效果, 就能真正实现教育关系双方的良性互动。
三、以心理辅导为基础创新深度辅导方式方法
目前, 高校辅导员“深入辅导”工作还处于认识和探索阶段, 缺乏现成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 因此必须要在认真总结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经验和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深度辅导”的方式方法,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辅导员应将心理辅导广泛运用于“深度辅导”的各个环节
“深入辅导”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应该遵循一定的辅导模式和教育规律, 才能确保达到预期的辅导效果。这其中, 如何在“深入辅导”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和持续教育阶段等各个环节, 正确运用心理知识和技巧进行科学而有影响的辅导就是对辅导员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 学校要重视对辅导员心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与交流, 注意通过交流学习等形式对辅导员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并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 比如:心理辅导技巧、团队辅导技巧、职业规划技巧等培训交流, 使辅导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才能确保“深度辅导”持续坚持下去。
2. 辅导员要善于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辅导”
“深入辅导”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具有针对性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失去针对性, 就失去了深度辅导的意义。因此, 运用科学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通过“看、听、说”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 并根据不同学生面对的不同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辅导方式, 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困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就能较好地与学生形成“心理默契”, 从而达到深入辅导的根本目的。
3. 辅导员需灵活使用各种现代传媒工具开展“深度辅导”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 已经使辅导员在“深入辅导”的过程中可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辅导方式, 而是可以充分利用QQ、Email、手机短信、个人博客等新兴网络技术进行立体式的辅导。这不仅更加贴近青年学生的特点, 容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 而且可以获得更多地信息和交流渠道, 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因此, 要鼓励辅导员多运用各种现代沟通媒介构建“深入辅导”的立体网络, 真正形成深入辅导的社会合力, 才能切实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总之, 由于“深入辅导”的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就业发展以及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问题, 归根结底是涉及解决人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因此,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不仅可以推进“深入辅导”方式方法的创新,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辅导员“深度辅导”水平的整体提升, 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萌.辅导员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深度辅导初探.科教文汇, 2010.11月上旬.
[2]蒲晓业.谈心制度: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的必由之路.新西部, 2010.20期.
[3]王晓艳, 邹丹杰.高校辅导员心理知识技能需求调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11.
2017年中小学教师“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辅导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8月3日、4日两天我参加了镇2017年中小学教师 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辅导能力 培训,通过龙薇、蔡顺丽、范建和朱敏等四位教师的精彩讲学,使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复杂性。在这里,我想说:
如果没有这次心理健康培训,我或许还是会认为教师是没意思的职业,或许还是不会更理智更清醒地认识我自己,认识教师。现在我懂得了,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离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太远。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有着渊博的学识,还有着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应该乐意去接受生活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选择了做教师这个职业,就不可避免地要扮演着多重角色,变换着多重身份。要很好地调适这种不可避免的角色冲突,首先就要自强素质,让自己有能力去应对这些角色的需要。而不是总说现在的学生怎么怎么不好管,做教师有如何如何难。要学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因生活而影响工作,也不因工作而影响生活。当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能把自己工作中的各种事情处理好,那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怨言,自然就能更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职业和日常工作,就能在工作中有热情,有干劲,并最终有成就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地继续教育,不断加强各方面学习,让自己与时俱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不断变化的学情,做一个至少合格的教师。现将本次学习情况及学习中的一些感悟罗列如下:
首先,懂得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其次,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总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为学习,为人际关系等等,且有增长的势头,这就说明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健康教师力求 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时,就应该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再次,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由于工作在农村小学,没有更好地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另外,本次培训让我明白了很多,不仅仅是教学上,还有一些人生感悟: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要处理好与同事、领导、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的好赖是开心工作的前提,更是保障。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克服攀比心理。与人攀,与人比,那是自己气自己。要科学安排时间,劳逸结合。为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要科学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忙中偷闲,放松自我。要关注自己的外表,努力把自己修饰的高雅、大方、得体。关注自己的外表,首先就是对自己服饰的关注。教师服饰的最大功能不是让自己变的漂亮,而是提高教师的自信能力。每天出门前一定要照一照镜子,把自己简单打扮一下,挤出不到 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让自己优雅得体,干净利索,充满自信、精神抖擞的走出家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要调节家庭生活。建立和睦的婚姻家庭,婚姻始终是构成家庭的轴心,也是维持最长并且最重要的心理健康的条件。有闲暇的时间,读读书,提升知识素养,拓宽视野,我们的知识很匮乏,如果不及时充电,容易被淘汰。还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善于微笑也是调节心理的一种良好的方式。为了自己心情愉悦要强迫自己学会微笑,看到同事时要笑,看到朋友、熟人一定要微笑,在笑的同时就排遣了一些烦恼。
总之,通过这次心理健康培训使得我提高了认识,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最后,我感谢讲学的四位老师带来的精彩讲演,他们以自己智慧为我们点燃了一盏明灯;同时也感谢镇教育管理中心,为我提供了一次心灵洗礼的机会。
【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心得11-08
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总结10-08
科技辅导员培训心得06-16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09-11
辅导员网络培训班学习成果心得07-17
团体心理辅导个人心得体会09-12
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07-14
六枝特区青少年科技创新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07-11
辅导员培训有感06-11
辅导员心理工作手册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