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煤炭工业经济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改善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能力,及时地对国内工作经济结构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有效的调整,有助于提高中国工业生产能力、改善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高中国工业领域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时期煤炭工业经济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时期煤炭工业经济论文 篇1:

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

摘要:在新时期的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尽可能进行各种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当前的煤矿开采变得相当合理。在进行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煤炭企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面地调整和优化,进而实现深层次的产业发展,提高实际的产业效益。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解决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希望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利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当中,需要适时推进整个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而加快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实时改善基础的需求结构,并优化基础的产业机构,形成良好的区域性协调发展,以充分推动当前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对于一些以煤炭行业为核心的区域,如何充分落实十九大所贯彻的新发展理念,实现良好的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必然会成为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新时期的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尽可能进行各种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一些不符合规定的煤矿,可以选择整改或者停采的方式,进而使得当前的煤矿开采变得相对合理。在进行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煤炭企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面地调整和优化,进而实现深层次的产业发展,提高实际的产业效益。

一、现阶段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产业结构的发展呈现出畸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煤炭行业一直以一家独大的姿态呈现在其他产业的面前,并且将煤炭作为唯一的产业资源,直接导致整个区域形成了以煤炭资源开发作为核心的经济格局。而在这些煤炭发展的重点区域,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往往不是十分良好,甚至没有达到煤炭产业的一半。在这样的经济结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严重的结构单一化现象,并且一些产业结构本身的资源消耗十分严重,直接导致工业经济的发展过于粗犷,对资源形成了相当高的依赖性。而在这个过程中,直接呈现出了许多的产业结构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直接覆盖整个煤炭区域,而这些产业所具备的抗风险能力往往较为薄弱,存在相当多的弊端。

2. 煤炭资源的开采成本较高。在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所进行的开采往往都是持续性的,其容易产生多种环境污染,不仅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形成了多种危害。比如水资源污染和大气污染直接导致人们的饮食和呼吸出现多种威胁,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伴随着煤矿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地表裂缝面积塌陷的状况,直接导致地下水位持续走低,水污染也在持续地加剧。而在相应的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消耗是十分严重的,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采成本,不仅涉及到基础的人力成本,还包括各种物力消耗和技术消耗,给煤炭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影响。

3. 开发水平相对低。许多煤炭企业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开采水平仅仅处于表层,因而严重缺乏相应的实践效率,导致产业的持续没落。从当前的现实状况来看,大多数煤炭资源覆盖的区域,在煤炭产业的联合上并没有做到太好,循环经济也难以在这样的状况下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煤炭资源也在这样的状况下不断减少,甚至接近于枯竭,相应的发展后劲十分不足。一直以来,以煤炭资源为核心经济能源的区域,所生产的煤炭产品往往都是最为初始的煤炭资源,其本身在资源转化和加工的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大多数煤炭资源甚至没有进行过合理的资源转化和深加工。即使有一部分区域进行了相应的煤炭资源加工,相应的加工内容也仅仅是进行基础的炼焦等,对于各种稀缺的焦煤资源往往会以十分低廉的价格直接运往外地,难以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形成最为科学的经济价值。

二、煤炭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1. 注重于采取节约型的开采方式。由于煤炭资源的储存量毕竟是有限的,因而当前的肆意开采必然是错误的行为,需要有节制地进行开采。但是对于当前大部分煤炭区域而言,其本身的开采方式是没有节制的,已然出现了许多煤矿资源被挖空的状况,如果在这个时候持续扩大相应的煤炭开采范围和开采量,很容易导致煤炭的开采期迅速缩短,使得煤炭资源直接进入资源的枯竭期。一些人可能会提出可以通过一些全新的开采技术进行开采,进而确保相应的开采量能够保持较为平衡的状态,不容易产生过多的浪费。但是现阶段的状况下,国内所拥有的煤炭开采技术,并没有达到开采不形成浪费的水平,实际的开采所形成的浪费和污染问题都比较严重。对于这一状况的改善,只能通过采取节约型的开采方式进行实时地改善。同时,煤炭企业需要抓好基础的资源利用工作,注重于从资源利用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出发,一方面可以规划设计一些合理的煤炭加工生产线路,也可以从相关的土地开垦规划出发,对矿井水进行重复利用,选择一些科学先进的开采手段和设备,并在这一时期提高实际的资源回收率,确保矿井开采具有较高的质量。

2. 加强对生态型矿井的建设。长期以来,煤炭资源的覆盖区域所选择的工业方式都是一条较为粗犷的生产方式,主要的特点集中在脏、乱、散、差,直接给煤矿周围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在新时期煤炭开发过程中,需要采取全新的开发手段,注重于对各种科学措施的积极采用,尽可能将整个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加以迅速地消除,从本质上解决当前煤炭企业存在的高污染和高风险问题。在一些较小的煤炭乡镇,已然形成了一矿绿化一山的开采模式,广泛采用了一些全新的工藝,实际的效果不言而喻。比如,在对煤矿开采所形成地面污水的处理过程中,煤矿企业需要实时建设科学的地面污水处理系统,并在井下建设相应的澄清系统以对矿井水进行实时地处理,在矿井水通过地面的过滤系统以后可以重新回到井下,并运用于各种井下作业,如注浆、洒水防尘等,都可以进行充分地运用。对于其他的水资源,可以在过滤消毒以后,压制到井田内的含水层,进而实现良好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识,无论在节能环保还是在绿色方面,都有着最为直接的效益,有利于维持矿井的稳定运行。

3. 采取煤矿深度循环的方法。循环经济是现阶段煤炭资源的最高端运用方式,也属于煤炭资源在新时期开展转型的主要方向和实践模式。从本质上而言,在煤炭资源覆盖的主要区域,其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开展科学的循环经济。首先,对于基础的煤炭产品需要采用全循环的策略,并且要持续抓好基础的绿色生产流程,重视煤炭行业的精细化发展,逐步增加一些煤化工产品的开发比重。在未来的发展时期,煤炭资源覆盖的主要区域需要努力实现煤炭产业的实时转型,注重于生产全新的煤化工产品,进而将煤化工工业与煤炭资源产区进行实时地融合,实现集约化的投资方式,形成良好的循环产业发展道路,进而深层次地实现资源的科学共享,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4. 综合培育一些煤炭产业的高素质人才。煤炭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实时地认识到,人才对于行业的发展而言,有着最为基础的推动作用,虽然煤炭资源在传统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对人才给予相应的重视,一直注重于增加相应的劳动力。但是在新时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产业必然需要更多地吸纳一些现代化人才,尽可能对人才开展全面的综合培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尤其是煤炭产业管理方面的能力,需要加以多方面地培育。同时,煤炭产业也可以实时成立专门的循环经济开发机构,积极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与产业链有着直观联系的技术内容,并进行实时的完善和拓展,实现高水平的煤炭产业发展过程。

总而言之,煤炭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相当多,有待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实时的优化,为了实现煤炭企业的合理化发展,需要煤炭企业对自身的产业模式加以持续拓展和完善,形成全新的产业链,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管馨,李文臣.我国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原因分析[J].煤炭工程,2015(01).

[2]安景文,张志强,孔德泰.“十三五”煤炭企业发展路径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5(01).

[3]仵明丽.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煤炭,2015(03).

(作者单位:晋煤集团金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马中华

新时期煤炭工业经济论文 篇2:

论国内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 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改善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能力,及时地对国内工作经济结构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有效的调整,有助于提高中国工业生产能力、改善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高中国工业领域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因此,文章将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真实状况出发,对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解决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3.065

中国工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差距,为了能够迎头赶上,积极地开展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地深化国内工业经济发展实力,就成了中国在新时期进行经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已经进入了十分关键的时期,此时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市场环境变得复杂多变。因此,只有有效解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才能提高相关行业的生产力及竞争力。

1 阐述中国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状况

基于国际市场发展状况视角研究,国际金融环境状况依旧复杂多变,在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世界经济格局变得越发复杂、多变,这为国内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新的风险。虽然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趋稳,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调控改善了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但是,全球各国都在迫切地寻找能够提振经济的新要素。因此,国外诸多发达国家将目光投到了工业经济结构升级及调整方面,并且产生了“再工业化”发展的理念。

比如,利用高新科技实现清洁技术的开发、利用,完成环境调整、控制、优化的发展目标。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对产业与贸易结构实施有效调整,推动绿色生态产业的建设及发展。积极淘汰耗能及污染高的传统产品,确保对生态环境实施保护期间,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势头。工业化及信息化等在国内经济的拉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夯实了工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1]受此类现象影响,中国在调整工业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反而压力更大。

因此,中央政府在确保调整国内工业经济结构科学、合理的过程中,结合国情制定、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从而提振国内消费及市场需求,支持社会投资,使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能够得到一个和谐稳定的融资发展环境。同时,通过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为战略价值突出的新兴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发展保障。另外,国家关注自主创新、技术完善的程度不断提升,为社会改革的稳定、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2 针对国内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遇到的相关问题分析

2.1 建设国内工业项目的速度十分缓慢

当前,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地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转变,该做法进一步优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效果。不过,结合当前国内工业行业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来说,市场中相对成熟的工艺相比其他项目较为严格,这样不仅导致中介以及评估部门的收费增加,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压力,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盈利能力降低,严重制约了各地区招商引资的发展。受到引入工业项目难度大等因素影响,国内建设、发展工业项目的速度十分缓慢。

2.2 企业获得的利润不断降低,导致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通过分析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基本状况,可以发现中国国内工业经济发展正遭受十分巨大的下行压力影响,从而使正在调整结构的工业企业面临了较大的困难。比如,中国煤炭行业,中央政府通过主动干预、调控煤炭的进出口税额、产量,确保了国内煤炭价格始终保持在涨幅态势,该做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炭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不过却影响了行业内企业的实际利润收益,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 国内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做好工业布局的调整优化

全国各地区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工业结构发展真实状况,对地区内部的轻重工业产业进行科学的结构调整,才能促进工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例如,对各产业间集中度进行科学调整,使产业链得到优化。大中小企业均应做好共同产业结构发展目标的设计、制定工作。要对国内外发展经验进行学习,打造与本企业特色有关的支柱型产业。与此同时,要积极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为企业工业园区改善整体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同时,国家要积极地为工业行业相关企业提供经济、政策帮助,推动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还要加大力度扶持效益稳定、规模大、声誉好的企业。最后,要为中小型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打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为其和大企业间的合作牵线搭桥。

3.2 对工业发展方式进行调整

国家要设计转变耗能突出、污染严重、投入较高的生产模式,要引导相关企业超耗能低、投入少、污染低的方向发展。比如,引导工业企业增加要素在生产过程阶段的投入,使工业经济结构升级调整得到保证,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于工业发展方式的调整,应主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企业技术的长期发展机制,将传统落后的产能尽快淘汰,以此推进节能减排。贯彻落实国家所下达的节能减排的任务和目标,在保证经济延误时间、产品标准生产时间、机器维修响应时间、物流运输响应时间、客诉响应时间都是成本管控的重要环节。用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及差异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生产活动实施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效率目标分解成KPI进行考核,各部门历年成本指标进行对比,料、工、费折成单吨指标,这样促进全员成本意识,从各个方面进行管控。效率指标分为单吨指标和单人指标,每年指标与上一年比,与历史最好水平比,这样才能找出差距的原因,并就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保证效率指标一直处于正常高位水平。

3.3 建立全面成本管控体系

全面成本管控体系包含三个方面:全部成本管控、全部流程成本管控、全员成本管控。全部成本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耗费,各个环节的料、工、费绝对消耗和相对消耗要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努力降低单位消耗。不仅要关注单位变动成本,还要降低固定成本。全部流程成本管控是指产品设计、工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整个过程都要进行成本控制;全员成本管控是指发动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生产员工树立成本意识,参与成本的控制。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涉及设计、技术、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各项工作,要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必须调动和组织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各项费用定额,费用开支标准,成本目标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应广泛发动全体员工讨论,使成本控制工作成为全体员工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付诸行动。

3.4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成本管控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克服了传统成本管理中数据与业务不集成、数据不准确、核算周期长、监控不及时等各种缺点。信息化把生产经营的各个流程虚拟地整合在一起,把各个流程的逻辑紧扣在一起,从而更高效、更及时地处理各种问题,节约时间成本。因各个企业类型、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也不一样。业务单一、品种单一的企业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系统,一套MIS或是ERP就可以解决问题。多品种、多业务的企业要设置多个不同的成本中心来核算并考核完成情况并及时反馈给管理层。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开展,智能制造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在信息化基础上的智能制造更关注整个流程的顺畅以及响应速度,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成本分析更能提供有效的决策和预测,成本管控更侧重于业务流程时间的管控。通过逻辑清晰的流程和数据的智能分析,用建模的方式来实现事前成本核算分析,更能准确预测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4 结 论

企业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的地位,除了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应外,更应该关注成本管控。特别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成本管控的边际效应会体现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企业管理者利用现代技术工具,优化整个业务流程,把效率作为成本管控首要要素,针对自身的特点,寻找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以便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與时俱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奥拓·布劳克曼.智能制造——未来工业模式和业态的颠覆与重构[M].张潇,郁汲,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71-174.

[2]梁静.全面预算管理下的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9(9).

作者:王汉宇

新时期煤炭工业经济论文 篇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衡阳市规模工业支柱行业研究

摘 要:工业支柱行业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主战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衡阳地区工业行业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明晰衡阳工业经济的支柱行业的现状、特点、变化及问题,并对其工业支柱行业的发展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衡阳市;规模工业;支柱行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民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衡阳市都将处于“四期”阶段,即工业化中期、经济转型期、前期宏观政策消化期、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过渡期,传统体制下积累的各种问题都将困扰着衡阳工业发展,也困扰着衡阳工业支柱行业的发展[1~3]。在衡阳37个工业行业种类中,能带来高产出份额、高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高就业的支柱行业不多。然而从近五年衡阳的工业发展成就来看,工业产值翻了一番多,上缴利税翻了两番多,从业人员也翻了近一番,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支柱行业对工业经济的综合贡献。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型分析了近五年衡阳工业支柱行业的现状、特点、变化及问题,对支柱行业发展路径选择提出浅见。

一、评价体系构建及支柱行业选择标准

主成分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是统计学上常用的一种方便、快捷、准确的量化评价功能的新方法,在经济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4~5]。本文按照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针对衡阳市工业大类行业,选取了工业总产值、企业数、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7个主要经济指标构建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2008—2013年衡阳市工业企业统计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单个大类行业的综合得分(见表1)。以综合得分为核心,总产值为重点,结合7个经济指标的匹配度,按得分高低排序,判断行业对衡阳工业经济综合贡献能力的大小。本文选取综合得分超过5分的行业作为衡阳工业的支柱行业。

二、衡阳市工业行业综合得分及支柱行业特点

(一)综合得分前十行业特点

1.电子信息业迅速崛起,是近五年综合贡献能力提升幅度最大的行业。2011年,富士康入驻衡阳,强有力地拉动了电子信息业的发展,使衡阳成为华南地区大屏幕电视制造基地和湖南最大的電子信息产业基地。计算机通信业因为富士康的拉动,其综合排名从2008年的第二十六位前进至第五位,迅速跻身支柱行业,成为近五年衡阳发展最快的行业。

2.传统行业引领衡阳工业经济。从上页表1看出,列表中的行业除计算机通信业之外,都属于传统行业。主要原因:一是传统行业基础深厚。2013年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市全部产值八成以上。二是政策引导明确。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要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优化矿产开发及加工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

3.钢铁、煤炭行业综合得分后移趋势明显。从综合排名看,四个行业排名后移,其中以黑色金属加工、煤炭两个行业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黑色金属加工综合排名从2008年的第二位下降至第九位,煤炭行业也从顶峰期的第一位下降至第四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宏观政策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等过剩产能,对于衡阳钢铁、煤炭行业冲击较大。二是市场影响。从价格方面看,煤炭市场价格由2011年700元左右1吨降到2013年400元左右1吨,下降幅度高达75%;钢铁也由于国际出口减少,国内竞争加剧,价格也一直低迷。从需求方面看,大量国外煤炭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煤炭需求持续减少;钢铁行业持续产能过剩,没有强有力的需求拉动,市场仍处于“寒冬”,行情不容乐观。

(二)支柱行业的特点(见表2)

1.化学原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是衡阳工业经济的稳固的支柱行业。近五年,化学原料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加工业综合得分均在5分以上,且排名均在前三名以内。不过,有色金属加工业综合贡献能力逐步下降,有退出支柱行业的趋势;化学原料制造业综合贡献能力增强,2012年、2013年连续二年居首位。

2.黑色金属加工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煤炭开采业分别于2009年、2010年、2013年退出支柱行业序列。以钢铁为主的黑色金属加工业和煤炭开采业,因为市场不景气均呈下滑的趋势;电气机械制造业因为没有强大的支撑及发展转型缓慢,仅在2009年进入支柱行业,未能保持排名。

3.非金属制品业在2013年首次进入支柱行业。2008—2013年,非金属制品业均呈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

4.支柱行业中综合得分最高、最低分值之差距呈缩小态势,行业发展均衡化。

三、衡阳市支柱行业发展现状

(一)支柱行业综合贡献能力较强,但运行质量还需优化

从上页表3中支柱行业的单个指标看,表现良好,排名靠前,形成了较强综合潜力的产业,是支撑衡阳工业经济的主要力量。但在运行质量上还有不足,如化学原料制造业在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吸纳就业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扩大税收还有一定空间;有色金属行业在提质增效、提升企业利润方面,还有潜力。

(二)支柱行业底子厚、运行稳,但行业属于“两高”行业

化学原料制造、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加工业历来是衡阳的传统工业行业,有着雄厚的行业沉淀,2013年,这三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达882.81亿元,占全市的26.5%。而且建滔化工、新澧化工、水口山等在国内同行业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这三个行业属于环保部明令排查的高污染行业(即化工、水泥、有色金属冶炼),从环评限制到国家政策管控,层层“紧箍咒”已缩窄了行业发展壮大空间。

(三)电子信息业受产业集群度不高影响,未进入支柱行业序列

从计算机通信业各指标看,产值、收入两个核心指标连续二年排名都居首位,说明该行业正处于强劲上升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但上页表3也显示出,该行业的同行业单位少,电子信息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影响了综合得分。

四、衡阳市工业支柱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实际意义上的龙头行业

与株洲的铁路运输业、常德的烟草制品业相比,衡阳缺乏真正的龙头行业。株洲、衡阳、常德三个市州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相近,但是2013年,株洲的铁路运输业已超过规模工业总量的20%,常德的烟草制品业已超过规模工业总量50%,而衡阳市总量最大的电子信息业仅占总量的11.7%,与株洲、常德相比,差距不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子信息业起步较晚,作为新兴行业,发展时间不长,没有形成雄厚的行业沉淀,在产业集群整合方面,表现不佳,行业综合实力还不强。所以,电子信息业要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龙头行业,还需要较长的发展时间。

(二)煤炭、钢铁行业难再成为支柱行业

煤炭行业:近几年来,国际煤炭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煤炭市场冲击较大,导致对国内煤炭需求下降,价格也始终处于震荡下行的态势,价格难以复苏。尽管耒阳煤炭行业逐渐整合完毕,陆续复工复产,但受市场低迷的影响,很多煤炭企业持观望态度,不愿低价出售,宁可主动停产或半停产。

钢铁行业:从全国来看,钢铁产能扩张还有待进一步遏制,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还将继续。从企业来看,钢铁企业“高成本、低盈利”的局面难在短时期内改变,整体经营效益提升有困难。从发展来看,稳步推进“城镇化”将提升下游需求,释放一部分钢铁产能,短期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钢铁行业面临的成本刚性和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环保政策加码的背景下,国内钢铁行业也将面臨更大的难关,衡阳钢铁行业也将承受同样的考验。

(三)支柱行业后备力量不足,有待加大培育力度

从2013年衡阳工业行业综合得分来看,有可能成长为支柱行业的分别是计算机通信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四个行业,但综合得分分别距离标准分(5分)低1.61分、1.73分、1.92分、2.46分。计算机通信业发展势头强劲,必然成为支柱行业;农副食品、电气机械、通用设备制造业既非淘汰产能的行业,又非高耗能行业,且在衡阳又有较坚实的行业基础,环评要求较“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低,可持续发展空间较宽松,如能在招商引资方面、生产要素配置方面,加以政策性鼓励和引导,可以成为衡阳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

五、对工业支柱行业发展路径选择和对策思考

2011年以来,为调整工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衡阳提出了要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这一目标,衡阳工业支柱行业就必须强化自主创新,优化行业结构。

(一)路径选择

1.进一步产品规模化、研发自主化。推动传统行业产品规模升级,对可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在园区或集群内,统一产品标准,规模化生产,实现产品规模升级。以现有的支柱行业为基础和依托,通过不断技术引进、吸收、改造、创新,提升竞争软实力,推动行业向上游研发设计环节、下游营销服务环节发展,抢占市场高端。

2.进一步优化结构、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培育装备制造、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疗、新材料、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促其尽快成长为支柱行业,以优化支柱行业结构。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环保、科技等,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对策思考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企业带动大行业。招商引资中,要着眼新兴产业,有重点有方向地抓大项目、好项目,尤其是处于产业链高端、带动力强的世界500强优质企业,由大企业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富士康对衡阳电子信息业的带动就是一个成功的事例。以优质企业为支撑,带动一个行业的迅速崛起,再辐射到其他相关联企业,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成熟壮大,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发展模式,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改善衡阳工业结构。

2.加大资源型企业治理力度,以短期调整换长远发展。六大耗能行业中除石油加工行业外,都是衡阳工业支柱行业序列中。治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资源型企业,既是衡阳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又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一方面,要降低节能减排,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大技改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消耗,加大节能降耗的技改力度;另一方面,要以提高工业附加值为突破口,转变发展模式,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同时,对于新引进企业,要提高进入门槛,不允许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进入。对于部分落后产能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加快推进落后产能企业的搬迁、关停工作,遏制部分产能落后行业盲目发展,为先进产能发展腾出空间。

3.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稳定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煤炭和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是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稳定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就要加大引导力度。

煤炭行业要实现集团化、创新化、洁净化。实行规模效应,有序开采,拉长、构建以煤炭为依托的产业链,多元化发展。在行业内部推行技术创新,培养高技术人员,减本增效。大力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加大煤炭转化力度,提高煤炭利用率,保障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钢铁行业要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创新经营理念,拓宽终端市场。建议将经营的重点放在终端用户上,主攻国内重大工程项目,为其提供工程项目所用的钢材,并按照工程需要的钢材进行加工、组合,形成的全方位服务。既为客户提供了增值服务,又提升了企业自身价值。创新经营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全市范围内,构造以华菱衡钢为核心的生产服务供应链业务体系,鼓励本地能源、原材料企业向华菱衡钢提供重点原料,带动本地能源、原材料销售;同时,鼓励下游需求企业向华菱衡钢购买钢材,购销互动,形成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4.加大后备支柱行业培育力度,提高重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围绕计算机通信、农副食品加工、电气机械、通用机械等行业的优势产品,巩固老企业,培育新企业。企业和政府必须紧密合作,通过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认知,激活潜在的市场消费需求,同时,提升产品服务水平,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政府还必须重视中小微企业的重要作用,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向重点企业提供种类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江,黄新建,万科.新时期江西工业支柱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4,(5).

[2] 谢浩覃.长株潭一体化对衡阳经济影响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9,(12).

[3] 李万兵.以服务化带动衡阳新型工业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6).

[4] 王忠奎,陈健,黄卓树.湖北省工业生产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J].消费导刊,2008,(17).

[5] 冯慧,马海霞.新疆区域工业竞争力实证分析及建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罗冬良

上一篇:弱电智能化酒店管理论文下一篇:专业见习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