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德育管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信息网络的发展为学校德育教育带来发展与优势,在开放的网络空间环境下,丰富了学生的德育生活,拓宽了特教学生与社会、他人交往的渠道,同时丰富了特教学校德育工作者的资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特教学校德育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特教学校德育管理论文 篇1:

以德育为核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摘要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特教学校德育应从4方面入手:加强研究探索,明确德育目标;完善德育队伍,构建德育网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德育;素质教育;特教

为了把残疾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时代需要的人,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有关德育大纲、规程,制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制度,研讨工作方法,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强研究探索,明确德育目标

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是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其主要原因:1)学生年龄跨度大,从4~20岁,要求教育形式多样化;2)在校时间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习时间长,而且多数学生住校,要实行24小时管理。根据以上特点,学校认真研究新时期残疾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分别确定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及不同残疾类别学生的德育内容和要求,按照“分层次,抓基础,重建设,求实效”的德育原则,以德性培养,道德内化,品德能力提高为重点,多渠道地探索德育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学校树立了以育人为本,提高全面素质的教育思想;确立了打好三个基础,培养八项能力的培养目标。

2 完善德育队伍,构建德育网络

学校建立和健全德育管理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德育力量的整合度,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近年来,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育处、团队负责人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党组织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领导、部主任、班主任、团队干部和校外辅导员组成的骨干队伍,并针对学校德育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

挖掘和运用社会德育资源,与交警支队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1名,法制辅导员1名。同时聘请专家为学生作各类德育讲座和报告,主动与教育局团委、市机关工委等单位联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劳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德育的内容和形式。

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会,制定家长接待日制度,举行“开门评教育”——家长一日开放活动,家长进课堂观摩教学,欣赏学生才艺,全方位评价学校的活动形式,激发广大家长极大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取得一定的成效。

3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班集体德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对本班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德育的发展起着导师的作用。因此,造就一支精良能干的班主任队伍,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1)建立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为了增强办主任的责任心,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开学初,与班主任签订班级管理安全责任书,实行班主任月考核制度,加强对晨会课、班队活动课的常规管理,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各项检查评比都纳入考评内容之中。

2)学校积极抓好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学校实行每月一次班主任业务学习,每学期开展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每学期开展一次班队活动观摩评比以及班主任理论学习笔记制度。

3)实施辅导员制度。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做辅导员,和有经验、工作严谨踏实的班主任“拜师结对”,开展传、帮、带活动,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安排老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给年轻教师做辅导员,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帮扶。这样,一方面为班主任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为规范班主任工作提供了保证。

4)建立科学评估的激励、评价制度。学校为了对每位班主任的工作作出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主要采取过程质量管理评价和终端效果质量评价的双重措施,把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制定并实施《优秀班主任评比细则》等制度,通过健全常规管理考核条例,促进班主任工作目标明确化、工作具体化、考评最优化,调动工作积极性。通过树典型,如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评比,开展班级工作争先创优活动,每学期开展主题班会观摩等,以点带面推动学校常规管理上台阶。

学生常规管理以“争创文明”为目标,以“流动红旗”评比为载体,以一日常规检查为抓手;注重方法指导,注重行为训练,注重习惯养成。平时注重阶段考核,进行形成性评估,即学校对班级卫生、纪律、做操、课间、参与学校活动、爱护公物等可测指标进行量化评比,做到日日检查、公布,月月评比。这样有利于及时反馈,随时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期末严格总体考核,进行终结性评估。即学校按班集体常规管理、参与学校活动情况、班风学风等方面拟定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先由各班对照细则自我总结和评价,再由校政教处拿出具体考评数据,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考核和评价,形成综合性评估结果和终结性结果。

4 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意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残疾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活动是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真正目的。

4.1 积极开展感恩报德教育,丰富德育内涵

学校把感恩报德教育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展以弘扬“感恩”美德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提出“认真学习,报答父母;遵守校规,报答学校;残而有为,报答社会”口号,利用开学典礼、每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助残日、技能节活动月、重大节日等有利契机,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4.2 抓住“六一”节这一契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坚持开展“六一”技能节活动

根据年级段的不同,低年级以自我服务为主,开展系鞋带、钉纽扣、叠被子比赛;中年级以劳动技能为主,开展包饺子活动;高年级以技能为主,开展缝纫、电脑、烹饪比赛。全校学生还参加字画、刻纸、小品、知识比赛,通过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和特长,帮助残疾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3 积极开展宣传,加强精神文明教育活动

利用助残日、国际聋人节等节日,组织开展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咨询服务、文艺演出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育的辐射作用,培养残疾学生遵纪守法、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争做好公民的高尚情操,加强残疾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展示现代聋人风采。

4.4 加强安全法制教育,稳定教育教学秩序

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稳定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宣传发动,提高法制意识,让师生充分认识到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加强防火、防盗、交通等安全教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定期组织校外法制辅导员为学生开设法制辅导讲座。开展校园防火逃生演习,从源头上杜绝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聘请消防中队的领导做专家,进行消防专题知识讲座。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于洋

特教学校德育管理论文 篇2:

浅析网络空间环境下如何对特教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摘 要:信息网络的发展为学校德育教育带来发展与优势,在开放的网络空间环境下,丰富了学生的德育生活,拓宽了特教学生与社会、他人交往的渠道,同时丰富了特教学校德育工作者的资源。然而开放的网络空间环境也给特校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在威胁,作为特教工作者,如何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空间环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本文结合特教学生实际,简要阐述了网络空间环境下如何对特教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关键词:网络空间环境;特教学生;德育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电脑、手机、多媒体逐渐在特教学生中普及,越来越多的特教学生熟练使用电脑、手机上网,获取大量的信息,直接与外界交流,然而我们在看到优势化的同时,网络信息化时代对我们的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些负面信息给我们特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网络空间环境下,面对接二连三的网络负面影响,特教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依托网络空间环境与资源,使之服务于特教学校的德育工作。

一、以网络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资源十分丰富。德育活动能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微课,组织微教育。增强网络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海量、平等交流的优势,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辐射力和针对性。例如,针对特校住校学生远离父母亲人的实际,通过网络视频、网络家长会等形式,发挥好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共建的力度,利用好网络媒介开展特殊学校德育教育。通过手机聊天群定期推送好的文章,注重知识的积累,使学生能通过手机媒介接受德育教育。发挥好学校校园网的功能,用好网络精品专栏,及时在网络发布调查板块,采集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需要和动态思想变化,为增强德育针对性提供依据。建设网上校史馆、组织网上学生英模人物、道德模范活动,共享励志读物、经典红色影片、益智游戏,使网络成为学生自主进行德育教育、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自我塑造的重要平台。

二、依托网络资源,创新特殊教育学校德育活动形式

网络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好的工具,在德育教育中要发挥好网络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运用网络开展教育的方法路子,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思维。着眼学生成长特点,开展群众性网络德育自主教育,通过在线讨论、互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形成“是非大家辩,答案共同找”的生动局面。要强化创新意识,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空间延伸广等优势,切实改变德育活动“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支讲稿念到底”的传统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好的方法路子,增强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借助网络环境,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德育教育资源库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好网络德育专栏,尽可能多的收集德育资料素材,视频动画,精品读本等资源,实现德育资料共建共享,师生互动互通,发挥好网络便捷、信息丰富的优势。在资源库建设中,也要注重网络信息的甄别。加强监督管理,保障网络资源的健康。要嚴把信息入口关,对收入德育教育资源库的音视频文字信息要进行实时动态监管,指派专人负责维护,严格信息删除权,确保网络内容导向正确、品味高雅、贴近实际、安全保密,让学生在德育教育学习提升精神境界。同时也要提升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信息鉴别分析能力。组织学生学习网络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健康用网、文明用网,杜绝沉迷网络游戏,远离“高压线”,在网络世界中不迷失方向。再者,也要采取进行必要的人保技防措施,按照必要的绿色软件,定期对网络防火墙、杀毒软件进行更新检查,切实打好网络主动仗。

信息社会,每个人都离不开网络。德育教育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我们必须积极适应新时代社会环境新变化和学生思想行为新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把准德育教育的方向。用好网络,同时要认识到网络的负面因素,加强监督监管。在德育教育中坚持好学生的主体地位,跟着学生现实思想走,围着学生转,改进教育模式,搭建学习平台,畅通民主渠道,努力把网络德育教育打造成提质增效的“倍增器”,教育培养塑造的大课堂,抵制不良思想文化侵蚀的“防火墙”。真正做到积极为我所用,为德育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金峰,赵秀文.网络文化对中学生负面影响的理性思考[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2]韩文根.网络视域下青少年文化选择与德育观构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06.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胡光.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相应对策[D].长春:吉林大学,2006.

作者:马颖

特教学校德育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对农村中小学弱智生的培养

农村中小学中大部分都离城市较远,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配置都相对薄弱。有一些弱智学生一般也都随班就读。弱智生随班就读促成了一种加快弱智教育发展步伐应运而生的办学形式。那么,我们面对现状,该如何调整我们的日常管理和着手我们的教学呢?今对此状,浅谈一下我的几点建议,以便和大家更好地研究交流。

一、两到位

1.领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思想到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管理,思想先行。首先领导要把弱智生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与普通教育摆放在同等位置。选配有较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在生活上能关心、爱护弱智学生、掌握弱智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善做巧做各类学生思想工作、有一定教学和管理经验、家长放心、领导信任的教师担任主管,拟定特教教师学习培训计划,订制特教教学的相关资料,以可行有效的思想、方法武装弱教领域的教师思想。定期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特教学校参观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形成一师多能、一师多用的常规格局,把特教工作内化为教育工作的一抹朝霞。

特教教学根植在普通学生的教育中,让学生理解、同情弱智生。他们在社会中是弱者,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去关心、爱护、帮助他们。他们需要微笑而不是讥笑;需要伸手而不是挥手。只要我们每人多伸一把手,献一点点爱心,那么他们身边就围满了幸福。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爱,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在享受着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大爱。

2.由普遍到个别,教学到位

弱智生与正常的学生一样,也要在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正常学生适用的教育方针、原则、方法、措施对弱智学生也一样适用。在课堂中可采用一课两用的方法(即形式上有同于复班制教学)比较有效。可以把第一教学任务分配在常规教学(即正常教学)上;把第二教学任务用来安排弱教教学。一堂课两个任务,参差安排,互不干涉。在同一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弱智生的教学要做到“五要”:一是教学内容选择要“适合”;二是教学目标要“适度”;三是教学方法要“适当”;四是任务分配要“适宜”;五是学生评价要“适中”。以确保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努力提高第二教学任务为原则。普遍教学与个别教学齐抓共管。

二、三培养

1.立足《意见》,培养合格人才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要推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品质,通过班会、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念,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加强对班级干部的培训,使之成为班级良好风气形成的中坚力量。要让学生一进入校园,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学校所做的点点滴滴都是为了他们成长,为了他们的明天,使他们自己愿意在这里接受教育,与学校形成合力,培植一颗我为社会、学校、家庭做贡献的善良之心,为明天成为和谐社会中合格的一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立足家庭,培养自理能力

在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上,学校努力培养弱智生的自理能力。父母不会陪伴他们一生,早日学成自理能力是学校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培养目标,也是每一位家长的希望和重托。平日里的生活起居和普通学生的管理要求一致。因势利导,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学生心理、生理的准确辨析能力,养成打扫公共卫生和搞好个人卫生的习惯。

3.立足社会,培养情趣

弱智生也将是明日社会中的一员,参与社会活动,立足社会生存,学会一项技能,成为一个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公民是我们最美好的愿望。学会了技能就能生存,学会了技能就可以减小对社会的负担,这也正是教育所独具的功能。对弱智生的情趣培养则成为了重中之重。首先要评估准确、任务分配要适度。在劳技课堂中更应该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协助他们达成教育目标。目标安排难易适度,个辅准确耐心,对这一群体有所倾斜,把弱智生全方位考虑周全。形式力求新颖、多样、有趣。活动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内容安排只要适合,基本能达到教学预期。情趣爱好建立起来了,为明天的学习储备了动力,为明天学习更复杂的技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孟凡刚

上一篇:街道表彰总结3篇下一篇:安全规章制度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