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教育分析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高中数学应用教育的现状如何贯彻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育者应该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然而,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普遍偏低,数学教学被应试教育的落后模式所严重束缚;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法相对落后;公民的科学素质教育也由此受到消极影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数学应用教育分析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应用教育分析论文 篇1: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分析

摘要:在教育不斷创新的背景下,高职教学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尤其是高职数学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理念,重视对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强高职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注重综合人才的培养。该篇文章主要研究数学应用教学的重要性,深入分析数学应用意识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应用意识;数学教师;教育;高职数学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数学知识在各个学科中广泛地应用,同时,数学知识还与生活紧密联系,因此,高职学校在创新数学教学时,应提高高职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高职学校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高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应用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课上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力,促进高职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一、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结合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

高职数学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并且数学是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因此,高职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生活中加强能动性的学习思维。高职教师还需要侧重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强高职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既可以这样理解,它是以人为主体意识。高职教师需要把数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需要高职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功。因此,高职学校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实践教学,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加强高职学生对抽象思维能力和事物的观察能力。

二、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

1、高职数学教学需要以生为发展教学模式

为了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在高职院校中,高职教师承担为祖国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责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高职教师需要不断对市场进行调研,依据企业的发展为企业输送人才,因此,优化高职院校需要保障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高职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我国传统教学理念中,高职数学教师主要教授高职学生浅显的书本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这也导致高职学生适应能力不强。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需重视数学应用意识融入到数学教学工作当中。高职数学教师想要保障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可以选择数学知识,合理地设计教案,从而进一步促进高职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数学应用意识。

2、灵活运用生活例子,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数学是对人们的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的科目,如果高职学生的逻辑能力不强,在学习数学时就会比较吃力。高职数学教师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培养高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推动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课堂的影响。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在教数学课以前,需要不断学习,有效扩展教学理念。通过实践教学模式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提升高职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微积分》这一堂课中,高职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实践生活紧密相连,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高职教师通过列举身边生活例子作为讲课案例,有效地帮助高职学校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边际函数与边际成本、收益、利润等数学知识点,通过经济活动的案例模式进行举例讲解,为高职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从而保障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真正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利用小成本、大利润等人们生活能够遇到的例子,进一步深化高职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的理解;高职教师通过数学课堂,有效地引导高职学生通过现实案例理解数学抽象知识,同时,高职教师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析案例,因此,高职数学教师把身边例子贯穿到数学教学当中,加强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灵活运用实践活动,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以后,在工作过程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学生在实践生活中,有效地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因此,灵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打好数学基础,高职教师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教学方向。数学的课堂抽象又了无生趣,高职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来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对于学生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情况,高中数学教师灵活地应用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想法,保障学生的成绩。学生真正把数学理论贯穿到生活中,是高职数学教师教学目标。例如:《函数连续性》这一知识点,高职教师可以依据《函数连续性》的知识点进行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并且有效引入动手实践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提出课后问题,如:“摆放桌子时,在不平整的地面可以摆放吗?”;高职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参加运动会时,通过摆放桌子来让学生们理解《函数连续性》这一知识,从而验证《函数连续性》这一知识点。

三、结束语

引入数学应用意识对于高职数学而言非常重要,教师应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到一起。高职数学教师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广大高职数学教师研究的重点。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左莉.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途径分析[J].国际公关,2020(08):125-126.

[2]吴训青,朱四清.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的策略[J].知识文库,2019(17):182+184.

[3]门亚玲.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的策略[J].农家参谋,2019(04):179.

[4]王旭.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288-289.

作者:吴笑雪 杨晔

数学应用教育分析论文 篇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一、高中数学应用教育的现状

如何贯彻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育者应该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然而,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普遍偏低,数学教学被应试教育的落后模式所严重束缚;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法相对落后;公民的科学素质教育也由此受到消极影响。因此,如何根据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新时代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应用意识的提高。

学生要有“用数学”的意识,首先得对数学感兴趣。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不强。当前的动机理论指出:动机是个体积极学习和成长的一种先天的能力和倾向,是人内部所固有的,只能被激发而不能被建立。所以,只有不必担心失败,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很有意义的,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尊重时,学生才会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为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多让学生收集数学应用的资料,定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比如:爱因斯坦是人们非常敬仰的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到他的时候,我就把他建立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介绍给学生。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以后,由于一直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而无法建立广义相对论。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黎曼几何。于是,黎曼几何便成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最主要的数学工具。1912年,爱因斯坦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在我以往的生活中,我的工作从来没有如此艰难,我变得对数学充满了崇高的敬意,与数学问题相比,我最初的理论就像小孩子的游戏一般。”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继承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才可能带着愉悦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知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

2.重视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就能完成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毫无帮助。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过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可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

(1)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例如,概念、定理可以通过实际问题或从实物模型中引入。如指数可从“细胞分裂”、“病毒传播”的模型导入;对数函数的概念可从“复利问题”模型引入;极限思想可从“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史例引入,等等。类似的,诸如在教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时,引用人口或其它生物增减变化的规律;教函数最值时,引用最大利益问题;教等差、等比数列时,引用银行的存款、借贷与投资收益问题;教直线方程时,引用线性拟合与线性规划的问题;教概率计算时,引用保险收益、彩票中奖问题……都有助于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知识,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切忌教师全盘端出,而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更多的可以应用的实际问题和场景。

数学结论往往是很抽象的,正因为如此,在多数学生的心目中数学是难的,是不易理解的。因此,在教學过程中,要挖掘抽象结论与现实背景的联系,给学生提供分析、评价、解释某个数学结论的机会。这种用现实的背景来反映的抽象的结论,比那种强化式的记忆、重复性的练习所给人的智力和能力上的训练效果要好得多。

(2)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和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

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其中的数学因素,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只有找出其中的数学因素,才能进一步地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以便寻求数学上的解答方法。数学地描述客观事物和现象,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3)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数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数学的应用不仅存在于生物技术、核能利用、石油开采、现代通讯、密码编制与破译等高技术领域中,而且在人口计划、资源开发、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市场预测等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也有涉及。这些未经抽象和转化的原胚型问题,以其丰富的背景材料所蕴含的刺激因素,对学生造成认知上的冲突和挑战,激起问题解决的动机与驱动力,并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跃的探究氛围,促使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而且,富有创造性的问题的解决能够强烈地吸引学生,大大缩短数学与现实世界在学生心目中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

(4)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师可通过设置多种类型的专题活动和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或模拟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比如:在学习“函数与图像”的内容后,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气象站,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又如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后,可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如调查本班每个学生家庭年平均收支情况,子女与父母身高的相关程度,等等,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使他们体验到用数学的愉悦,这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大有好处。

3.应用能力培养的当务之急是释放考试(高考)压力。

在学生看来,考试(特别是高考)是令人讨厌且又是十分无奈的事,他们从心底里对一切考试不抱好感。但是,只要考试存在,它就是学生必须面对的。另外,就当前来看,考试,特别是高考,对每个学生都无形中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不可避免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怎么释放考试(高考)压力,就成了培养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当务之急。

4.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

应用性问题的文字叙述较长,图文并茂、内容新颖、背景陌生。阅读理解成为解题的一大难点,所以审题在解应用题问题中尤为重要,只有读懂题意,明确背景,才能进行数学抽象、建模,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因此平时教学中要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养成表述数学思维的习惯,改变学生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问题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这也是体现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标志,是进行有效的数学化活动的必要前提。

5.加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

日常生活是应用问题的源泉之一,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如:家庭日用电量的计算、红绿灯管制的设计、住房问题等都可用基础数学知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选择贴近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深入分析,逐渐渗透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把数学作为工具来用的意识。这既能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又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以社会热点问题出发,介绍建模方法。如: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市场经济中涉及的诸如成本、利润、储蓄、保险、投标及股份制等适当地选取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类型的建模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商品经济观念,而且能为其日后主动以数学的意识、手段处理问题提供能力上的准备,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目的。

我在阅读相关文献并结合教育现状、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数学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后得出结论:培养应用意识是能力培养的前提;教与学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关键;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生活,如何联系实际是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走进精彩的数学是应用能力培养的催化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应用予以重视,配合现行教材,采取适当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第一版.

[3]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叶钢.数学应用与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中学教学教与学,2002,(2).

[5]张劲松.高中数学教科书中应用问题初探.中学数学教与学,2003.4.

作者:王晓玮

数学应用教育分析论文 篇3: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企业对社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深化了教育改革。主要从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原有的高职数学教学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和构建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意图、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

[关 键 词] 高职;数学教育;应用意识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高职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它不仅是学生完成专业学习的工具,而且在学生处理专业问题的时候还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数学应用意识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就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主要是由于受到我国整体教育大环境的影響。

一、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原有的高职数学教学观念

在实践生活中,人们对周围事物所形成的认识集合体就是观念,观念能够在人们分析、总结、实践、计划、决策等活动中产生引导作用,在正确的观念下,人们所做事情的正确性自然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一直以来,在数学教育中都坚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思想,而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教育教学观念特点是“知识本位”[1]。在这一教育教学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大多都是应该如何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不是从专业需求方面来考虑教学方法。这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在专业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进而导致难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而在数学应用意识中,就会将学生社会职业胜任力的提高作为教学观念中的基本目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将提高学生数学方法、技术、知识等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积极改进和完善原来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而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和构建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意图

数学教育教学意图指的是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获得与专业相符合的数学能力。在不同的教育教学意图下,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构建教育教学意图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在构建教育教学意图的时候,需要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需要根据专业基本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预期的教学能力[2]。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数学应用主要包括实用、应用、创新几个方面,其中实用指的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指的是学生能够根据相应的专业知识、模型解释、基本结论来处理相应问题;创新指的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具有创造性、新意的行为能力和精神意识,并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处理质量[3]。对于这三个要求来说,它们不仅仅相互依存,同时也相互独立,教学意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大大增强。

三、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而人才培养目标受到办学方向的影响。其中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第一线服务、管理、建设、生产需要,并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需要将培养应用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细化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对高职数学教师来说,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在自己的教学中凸显出来,并强调“应用性”,将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理清,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应用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4]。

总的来说,高职数学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主要载体,同时在不同的专业中也强调对数学教育教学意识的应用。因此,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这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欧笑杭.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106-107,110.

[2]田颖辉,宫莉.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4):98-100.

[3]徐梅.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学的结合研究[J].才智,2014(6):114.

[4]陈杰.渗透数学文化完善高职数学教育功能的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29-31.

作者:陆骞

上一篇:策划方案格式(精选2篇)下一篇:智障学生养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