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学教育中,越来越注重计算机教学工作,并且积极探索计算机教学的多种有效方式,其中学习环模式,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从不同角度,对学习环模式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计算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环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习环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1:

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在人们生活、学习、生产、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医疗及沟通过程中越来越普及,甚至在工作过程中很多岗位没有计算机就无法完成工作。因此,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计算机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体制的限制、教学理念的禁锢等,教师均习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们学习兴趣及综合技能的提升。教师在开展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们的计算机掌握水平、具体的学习情况等结合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特点开展多元化、创新的计算机学习环模式,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们计算机专业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学习环模式;中职;计算机教学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学习环模式主要是在认知心理学上发展形成的,以认知心理学为出发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依靠学生们自主的探究、学习及思考等获取相应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开展循环学习,逐步深入地对计算机知识技术的基础进行了解,最终掌握计算机新知识,促进学生们综合知识素养及计算机技能的提升[1],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为了分析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措施,笔者针对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 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绝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都属于初中学习成绩较差、难以管教的群体,在进入中职院校学习之后,学生们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较低,沉迷于电子游戏,大多数学生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属于“混日子”的状态,学生们感觉自己的专业技能掌握起来较为简单,对于教学讲解的内容并不十分重视[2]。加上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及教学形式,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计算机知识的状态中,教师未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及独立的空间,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讲解产生依赖,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意识下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使得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效率下降,不利于学生们综合计算机技能的提升。最后,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们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学,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计算机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们计算机实践技能较低的现象出现。不利于学生们综合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施学习环模式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 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学习环模式通俗来讲就是突出环这一个突出的环节,环主要就是指环环相扣,对于环的认识就是在学习及教学的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点相互联系后综合学习的过程。将上一节课的知识与下一节课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为下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对上一堂课的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们意識到学习过程中每一堂课的重要性,认识到只要有一节课没认真听将会影响后面所有的环节,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出现,不利于学生们计算机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学习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思考,促进计算机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3]。

2.1 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学习环模式主要是指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设自主提问及解答问题的环节。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记录好问题之后教师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及独立的空间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分析,最后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得出实验的结果。在计算机教学的学习环模式中对于学生们问题的收集较为重视,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答案,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问题提出、假设实验及解答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点或实践技能深刻记忆,促进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及计算机学习效率的提升[4]。在实施完学习环的教学之后教师应分析学生们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小组成员身上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完善及优化自己,让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产生一个较为完整及系统的认识,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

2.2 采用分层训练的学习环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学习需求及计算机教学目标等合理的安排及设计不同的训练方式、训练强度等。在学习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水平、实践能力及接受能力等将其分成A、B、C三个层次,针对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不同程度的教学与训练,时刻关注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应适当地降低学习难度,为其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教学目标及计划,强化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学习积极性。采用分层教学与训练的方式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与自身学习需求及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训练,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及能力的发展[5]。

如在进行“中文打字”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针对A层次学生安排相应的简码、词组、段落等输入练习,并要求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可以要求换成训练带有标点符号、中英文的段落等;针对B层次学生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简码、词组及段落的训练即可;针对C层次学生安排其输入训练字根、成字字根、简码输入训练等内容,由各个小组完成任务好的成员帮助基础技能掌握不足的成员,实现共同进步及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喜悦及成功的自豪,减少传统课堂统一教学过程中难度大、学生产生挫败感的现象出现,促进各个层次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3 学习环模式中分层评价的运用

在中职计算机的学习环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开展分层的教学模式、训练模式之外,还应对最后的评价方式进行分层。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不应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衡量学生们的学习水平,这样会导致学习认真、但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的现象出现。教师应转变传统评价模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教学目标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评价,如采用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定量评价及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而评价的主体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综合性的评价[6]。

3 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过程、采用分层训练的学习环模式及学习环模式中分层评价的运用等多元化的学习环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们计算机学习兴趣的提高,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促进学生们综合计算机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模式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7):255-256.

[2] 韩亚利."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17):175-176.

[3] 叶光辉.WebQuest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Inventor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2016, 12(4):41-42.

[4] 董曲珍.移动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22(5):143-144.

[5] 卢敏.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模式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26(76):125-125.

[6] 张秀丽.试论混合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7,30(5):166-166.

【通联编辑:朱宝贵】

作者:漆智勤

学习环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2:

学习环模式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学教育中,越来越注重计算机教学工作,并且积极探索计算机教学的多种有效方式,其中学习环模式,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从不同角度,对学习环模式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计算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学习环;计算机教学;应用探讨

近些年来,信息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教育在当下这个时代,也显得愈发重要。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改进,从而创新出一种学习环的教育模式。所谓的学习环模式,是一种学习的组织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对自身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具有十分强大的优势,因此,本文就将对此进行探讨。

1 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1.1 注重基础性

在我国义务教育进程中,初中阶段,应该是大多数地区的学生第一次接受计算机教学。因此在这个初期接触和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基础的培养。

首先,计算机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要求也就越高,很多后期学习中,复杂的操作过程,其实都是有很多基础操作组成的,因此,中学计算机的教学具有十分强的基础性。

其次,这一阶段的计算机学习中,教师要通过授课,向学生讲述计算机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科普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介绍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和一些专业名词,不仅提高了一个中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养,更是有可能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1.2 重视实际操作

计算机教学,更多的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要充分重视起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特别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更应该突出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性特点。

因为在这个阶段,如果以为的向学生填鸭式的强行灌输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一个理论知识点费尽心思大讲特讲,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丧失了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并且,即使教师费尽心思讲通了某个知识点,但很可能也只是理论上讲通了,但如果不实际去操作,很难发现學生的问题所在,学生并不能够实现对知识的完全把握。

此外,重视实践操作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操作中开拓思路,创新思维,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死的,但实际的操作过程确是灵活的,初中计算机教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就是要鼓励学生对实际的操作步骤进行创新,从而探索出最为方便的操作方法。

1.3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近些年来,信息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朝着纵深方向有了发展,并且渗入到了越来越多领域中,与多个不同学科进行有效结合,收获了十分重大的成果。

因此,在中学计算机的教学中,也是牵连到多个不同学科的,涉及的范围极广,学好计算机技术将为他们其他学科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此外,在中学阶段,正是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无限迸发的阶段,通过计算机的学习,将有助于他们不断开拓思路,把计算机技术更多的,创造性的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之内。

1.4 计算机教学的限制性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这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

首先,许多落后地区的学校甚至没有资金去投入建设计算机教室,购置相关计算机设备,而计算机课程,也仅仅是以理论知识的授课为主,这完全不符合计算机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硬件设施的落后,是目前阶段,我国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限制问题,使得计算机教学无法更好地开展下去。

2 中学计算机教学学习环模式的设计准则

目前在我国中学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学习环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基本的准则,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教学工作。

2.1 以目的性为准则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每节课的课程内容时,要注重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之后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就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难点。

2.2 层次性和过程性原则

学习环模式,就是非常重视知识的层次递进性传授,因此教师在应用学习环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时,应该坚守这个基本原则,在教学工作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层次性的课程安排。

同时,也应该重视计算机教学的过程性,要以一套合理的,科学的程序设计,来安排教学工作,在程序设计时,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教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教学开拓思维,充分激发出创新能力。

2.3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

无论计算机教学的模式如何创新和改进,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都是处于一个主体地位的,并且在学习环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则更为突出。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中,老师作为一种权威的象征,总是被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时候,学生提问,老师解答,似乎就完成了师生之间的一个交流,而在学习环模式下,教师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授课,讲解理论知识,要积极提问,听取学生的想法和问题,然后对于问题的解答,也可以交给学生去完成,而不是老师直接的正面的回答。总之,在整个计算机的教学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3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3.1 问题呈现环节

计算机教学中,对于问题的呈现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与过程,教师要不断探索问题呈现的方式,当前,学习环模式下,对于问题的呈现,主要是有三种方式。

其一,教师在进行正式授课时,要通过一些巧妙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的设置,来提出关于本节课的一些问题,也就是把一些知识问题化。第二种,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与他们共同交流,从而共同提出,和发现问题。

最后一种问题呈现的方式,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通过课下的自学环节,来提出问题,即对教材具体内容不太理解有问题的地方,并且让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适当的写下自己的解决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自主性探究。

3.2 解决问题的环节

紧接着问题的呈现环节,其后就是解决问题的环节,而解决问题环节却恰恰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足够耐心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一种引导者角色,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解决好问题,防止他们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大幅度的跑偏。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去开拓维,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新性的提出解决策略。

最后,在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后,教师要根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为下一阶段的反思工作打下基础。

3.3 对过程的反思和再思考环节

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往往忽视了这个重要的环节,认为对于问题,无非是提出和解决,这两个环节仅此而已,但是实际上,对于问题的反思和再思考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及时的反思,不仅巩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地方我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出来?是在哪个地方出现问题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自问,将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探索模式。

4 结束语

当前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学习环模式的良好应用,为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因此,应该坚持学医环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本文结合实际经验进行了深刻的,多角度的探讨,希望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德荣,张占栋.浅析在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 [J].教育信息:中旬刊,2011,(9).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六河中学)

作者:宋国忠

学习环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3:

学习环模式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模式被应用于教学中。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学习环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学习环模式 初中 计算机教学

1 初中计算机教学特点和现状

1.1 强调基础性

由于初中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不长,计算机理论基础薄弱、操作能力不强。结合这些特点,初中计算机教学应当强调的是其基础性,以满足日后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工作。

1.2 强调操作性

计算机课程本身就强调理论和操作相结合,初中计算机教学也不应当忽视其操作性。上机操作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计算机教育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环节。通过调查可以发现,22.39%的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课都非常喜欢,有49.58%的学生更乐于参加计算机操作实践。在计算机教材编写方面,操作实验也占相当大比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1.3 应用范围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各地学校也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计算机这门学科不仅包括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和其他学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于高科技技术的好奇心更加强烈,学好计算机无疑为初中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1.4 受限制性

计算机教学受到学校自身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影响,在软件方面学校教学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教师所采用的控制软件等;在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学校计算机的配置、网络带宽等。

2 初中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设计原则

初中计算机教学采取学习环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几个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去设定探究目标,根据设定好的探究目标来设计教学情境,当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问题时,便可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良性循环当中实现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2.2 程序性原则和递进性原则

学习环模式具有强烈的程序化特色,不管教学进程分成三环、四环、五环甚至更多,但都必须严格按照环节来进行。以五环学习模式为例,各环节分别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整理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假设,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评价结果,反思过程。计算机课程总体上来说是由简到繁的知识建构,前一知识点是基础,下一知识点是延续,两者联系紧密并呈递进性向下发展的,所以教师在设计中也应遵循递进性原则。

2.3 以学生为主体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得到充分体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再通过教学反馈来形成新的认识,积累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改变传统课堂主宰和权威的观念,努力将自己转换为教学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

2.4 “情境”性原则

自主探究学习离不开情境的设置,教师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质疑,引发更多的思考,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接近实际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假设、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3 初中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实施过程

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初中计算机教学应用学习环模式教学过程中,可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问题呈现、问题解决、过程反思这三个主要环节。

3.1 问题呈现环节

问题呈现主要分成三种方式:第一种,教师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让学生理解学习环模式。第二种由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第三种,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假设。在该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受到适当的引导,进而增强探究能力,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

3.2 问题解决环节

问题解决环节是问题呈现环节的延续,这个环节中步骤比较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教师为学生收集的数据分析验证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让学生掌握更多数据收集方面的方法。经过验证不管学生先前的假设是否正确,学生都要对自己先前的假设进行解释,形成一个总结性的结论。教师也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组织好知识罗列,供大家反思和总结。

3.3 过程反思环节

其实过程反思环节应当贯穿于整个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始终,这个过程完全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上两个环节的学习探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调节,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评价环节中教师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如制作评价表和学生互评表格等。

根据初中计算机独特的性质应用学习环模式,在设备、学生、学科等方面都具备很强的可行性。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应当注重以上四个原则,以改变学生传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终提高初中的计算机教学质量。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街道办事处小埠岭初级中学,山东 临沂 276134)

参考文献:

[1]董娜.浅析初中计算机教学[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9).

[2]佟鹏.初中计算机教学问题相应对策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作者:马宗辉

上一篇:行政区域安全工作报告下一篇:水务局财务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