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学习模式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本教育学习模式(精选11篇)

生本教育学习模式 篇1

前置性作业:

目的:结合旧知,熟悉文本,汇集资料,获得自我体验。方法:收集资料,诵读课文,独立思考,互通成果 原则:简约、个性

课前两分钟:

目的:交流故事或者对知识的理解。

方法:演讲、演示、表演

原则:活跃、新意

导入:

目的:引入课题、明确任务

方法:激发兴趣、悬念引入、问题引入

原则:激趣启思

自学

一、目的:熟悉文本、了解主旨

方法:自学、小组讨论、共享资料、小组总结

原则:任务明确 分工具体

展示

一、目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方法:讲述、评价

原则:概括性与具体性相结合。

自学二

目的:结合自己的关注点具体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读圈画评思、小组讨论

原则:突出个性 激发深入思考,鼓励大胆表达

展示二

目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方法:朗诵 表演、表述、评价等

原则:有序探究、逐一解决

质疑

目的:结合收集的资料和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拓展延伸 方法:自主提问、变换角色、转换角度、合作探究 原则:难易适度、注重实效

小结:

目的:总结学习成效、关注独特体验

生本教育学习模式 篇2

一、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性学习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小学教育是比较受重视的部分,也是教学改革重点关注的部分。一来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未能关注儿童的身心成长, 过多的给小学生施加了学习压力。二则是因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从学校教育最开始的阶段就进行教学改革,更容易促成和推进教育改革的成功。三则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更加容易,同时也会对学生今后长久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甚至可能终身影响学生。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合作性学习更加具有必要性。数学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是一般的加减乘除,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一个劲儿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很可能在考试过程中获得高分,但是学生会丧失学习过程当中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需要靠外界施加压力才会学习。而如果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又能够从集体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学生将会自发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性学习策略

(一)前置性学习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积极作用

所谓前置性学习,顾名思义即是在开始正式的学习之前,带领学生对即将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了解,有些类似于课前预习,但是与课前预习又有所不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独立去了解即将学习的课程, 标记出自己不甚理解的地方并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抓住重难点,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前置性学习是在预习的基础上产生的,要求学生在找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后,与同伴一起共同来学习,互相取长补短。通过相互的学习之后,个人预习过程当中的问题也许就得到了部分解决。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较为容易开展前置性学习的,教师应当抓住这个特点开展教学。

(二)以问题为引导支撑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

相对于语文、英语等学科,学生对数学的“问题”会更多,也更容易提出问题。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学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的开端,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考范围和学习经验都极其有限,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突出。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发现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学会在合作学习中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加减乘除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对加法运算更为敏感,而有的学生则在乘法运算当中更加敏锐。合作学习模式则能够促使学生向同学学习,并进行思考,全面发展。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促进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

部分教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因此他们会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团队中,虽然教师在团队中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快速且正确的解决问题,但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师“强加”到学生身上的,阻碍了学生去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生本教学理念。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进入“死胡同”时加以引导即可。

三、结语

生本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符合现在教育的发展趋势,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合作学习是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模式符合生本教学的理念,而生本教学理念在教学环节当中的实施需要依靠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缪兵.走向“儿童学堂”的教学变革——成都玉林附小数学“助学式探究学堂”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13,09:73-78.

[2]金丽,楚建平.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实施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性教[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4:91-92.

学习生本教育 感悟生本课堂 篇3

我们看到录像上,孩子是在快乐的状态下去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充满灵动的。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40分钟的课堂上,或合作学习,或观点交锋,或书写,发言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他们有时讲述自己的做法,有时纠正别人的错误……。而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做个指引者、服务者。特别是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活动真正起到了小组学习的目的,实效性特别强。充分体现出了生本课堂就是“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的课堂。为什么在原來的课堂有那么多学困生打瞌睡,而现在竟然变成完全不同的一种自信、竞技的状态呢,一下子变得那么有激情呢?

回想自己的课堂,为了激发学困生的激情,把最基础的留给他们,他们会很自信地展示已经学会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有自信有成就感了,老师也更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本的理念下慢慢树立起自信心,而且他们的自信心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释放出无法估量的学习能量。

通过生本的实施,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是感到生本给学生带来了自信、勇气,最重要的是带来了兴趣。信心是最好的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是感到生本中互相讨论,互相研究,互相鼓励,互相指正、互相监督的活动给师生、生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师生,生生之间和谐共处,共同进步。

三是生本给老师带来了课堂上的轻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展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老师不再一味的在课堂上讲授,而是真正的起到导演的角色了,实在是轻松。

刚开始时,凭着自己去听的几节示范课,感觉生本不过如此:教师布置前置作业——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吸收知识。后来,我发现情况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开始的时候,我按部就班提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举手到讲台前展示。但连续几节课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参与活动,而且音量很小。老师不断的强调学生声音大一点,不断重复学生的话,不断的鼓励。最终一节课下来,内容没有完成,效果又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根本没有一点生本的气息,这种情况使得自己一下子心情也开始烦恼了。课后问学生,他们都有完成作业,都有进行讨论,那为什么学生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做到呢?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做法有点急进。要想小组成员能积极的参与,声音响亮的回答问题,先要设置一个让他们感到充满信心的环境。于是我就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展示前先进行3分钟的讨论,然后四人分工,四人参与,这种做法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举手争答的同学很多,效果明显。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 篇4

郭思乐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刚刚接触生本教育时,虽然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对生本教育的具体实施环节还是比较陌生。于是我校通过请广州的专家到校执教,交流。本校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课,学校领导亲自讲解,观看课堂实录等方式对我们了生本培训。特别是这次晏校长亲自带队到广州学习,我收获很多,受益匪浅。现谈谈自己学习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去广州学习,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生本教育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前的师本教育,教师猛灌,学生被动接受。而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

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三、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两点: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这次到广外学习,刘欣老师,陈孝顺等老师给我们讲了布置潜质作业的技巧。一是不要太难,二是要有启发性。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

前做好预习作业,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这样做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得到了解放。在本次学习中,我们听了一节公开课《学会去看病》,在本堂课中,教师把生本教育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做得很好。

四、生本课堂看似简单:

1、布置前置性作业。

2、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

4、教师点拨指导。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是很不容易的。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了解学生,这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

学生自己学,教师只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五、在这次学习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驾驭课堂纪律时,这里的老师是以表扬做得好的来提醒做得不够的学生,这样效果非常的好,而我们以往就是批评不守纪律的学生,这样收效甚微。

学习生本教育体会 篇5

郑小松

把对“生本教育理念”的领悟融入最真实的体育教学的过程。最初,我刚接触到“生本教育”理念,纯粹是一个精神性的理念。

们不知从何入手开展“生本体育”。我尝试着运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的跨越式跳高 “生本”课堂中,尝试让一名学生可以设立一个适合于自己可以跨越的“足够低的高度”,紧接着第二人去尝试,第三人„„;如果有一名学生无法“跨越”,他又可以为自身设立一个“高度”,如此以往,整个过程从“潜在”、“未展开”状态,经过课堂实验进一步深入,凭借着学生自身本能的一种追求和探索,“潜在的”情况逐渐“展开”,出现了学生跨越“相同”与“不同”的高度集聚现象。出现了跨越“相同”高度的学生集合在一起自然组成小组、跨越“不同”高度学生自然分化成不同小组的分组模式,随之便产生了因学生 “跨越高度”的不同需求逐渐形成一系列不同高度的分组体育教学,这样就自然形成了量度、难度各异的阶梯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从学生自然选择跨越“足够低的高度” 技术动作练习开始,经历了“人的求知欲也是一种本能”的重新选择,再次去亲身体会“更高一级”的技术练习,加入了“新高度”小组,从而否定了原先的“高度”分组,经过了多次的再选择,高度标准逐渐向正式比赛标准靠近,依靠团体协助、合作能力,跨越式跳高教学逐渐呈现出比较统一的现象。“生本体育”的教与学的矛盾分化情况重新达到统一。“生本教育”的体育教学再进一步深入,各种各样现象的自然分化更加激烈,自发性的个人比赛、小范围的团体对比随之而生。比赛通常采用口头约定的规则,内容从比体能、比技术到比强度、比难度、比量度等不一而足。为了团体的胜利,出现了相互传授技能、激励行为、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增进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的演变过程寓含着哲学内涵。“绝对精神”范畴的“生本教育理念”尚在“自在”阶段,即“潜在的”、“尚未展开”的阶段。“生本教育”的对立面尚未展开,表现为直接性,犹如“一颗种子”自身包含生与亡的矛盾;随着“生本教

育”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化,“生本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进入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过程;“生本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能动性,它能自我演化和发展,到了“自为”阶段,即“展开、分化”阶段。潜在的教学区别和教学对立得以显现,特点是间接性;“生本教育理念”从最先的纯粹逻辑概念的推演,经历了“生本教育”的“自在、自为”体育教学活动过程,最后发展到“生本体育的‘自在自为’教学”概念阶段,就如“一颗种子开始生根发芽”,“生本理念”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得到了统一,这也就是“生本教育理念”逐渐演变成“自在自为”的、最真实的“生本”体育教学的过程。“生本教育”的体育教学再进一步深入,各种各样现象的自然分化更加激烈,自发性的个人比赛、小范围的团体对比随之而生。比赛通常采用口头约定的规则,内容从比体能、比技术到比强度、比难度、比量度等不一而足。为了团体的胜利,出现了相互传授技能、激励行为、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增进的自然现象。我们和学生在尝试着“生本教育”的体育教学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所开展的“生本”体育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生本教育”,即技术性体能型的“生本教育”。它是以动作技术练习、身体锻炼为主,不同于其他理论学科的脑力性“生本教育”。我们运用辩证法来阐述其过程。

体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竞技性比较强,在生本教育过程中,我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起他们的好胜、好奇心,让学生通过比赛展示他们的运动能力,同时也体念着成功的喜悦。竞技比赛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的课外活动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回想“生本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所经历过的三个过程,领略了“生本教育理念”从一个纯粹的“绝对精神”,自然演变成“自在自为”、“概念外化自然”、“返回认识自己”三个过程。

生本教育学习资料一 篇6

●国家督学 《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

我们《人民教育》杂志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有着不解之缘,2008 年第21期《人民教育》发表了一个长篇通讯,通讯的题目叫作《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用一位资深教育人士的话说,那是在全国刮起了一场“生本教育的旋风”。时隔半年多,我们在2009年8月《人民教育》合刊出版了一个专辑叫作《“生本教育”专辑》,用了60页的篇幅,来报道生本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再一次引起了全国对生本教育的关注。我经常引用这样一个例子,当时发表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之后,全国纷纷到广州去学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贵州一个市的教育局。他们看了这篇通讯之后非常激动,马上组织了校长们到广州去学习,他们先后派了两批,组织了70多名校长坐飞机到广州去学习,他们自己把这次行动称作是该市教育史上最大的“空运行动”。生本教育为什么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或者说刮起了生本教育的旋风?我有三点认识,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点,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理论需要,或者说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标志性理论之一。

中国教育处在一个转型期,最初的说法叫作中国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大概是2008年的一个说法,这个说法来自党的十七大,因为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讲中国的发展处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各行各业包括教育也同样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研制中,就明确讲到中国教育处在一个转折点、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是指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由数量的发展转变为质量的提高,这是转型的一个主要的内容:按照一般历史的常规,转型期有两个标志性东西。一个就是要出现标志性的理论,第二个就是要出现标志性的制度,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转变,那么它标志性的理论是什么?是邓小平理论。它标志性的制度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当然还要出现若干制度的转变,才是这个转型期的重要标志的实现,才能使这个转型成为一个“质”的转型的目标最终完成。

我们基础教育的转型,大家都知道,是要由数量规模扩张转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中国今后10年的两大任务,第一大任务是促进教育公平,也就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二大任务就是提高教育质量,这是今后10年教育的核心任务。

我认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只有时间表,没有路线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有一个时间表,叫作到2012年初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就是时间表。今年就是2012年了,初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的路线图在哪里呢?如:用什么指标体系来检测和评价呢?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路线图在哪里呢?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和评价的指标体系,尚未颁布。我的观点是,路线图就是到2012年的时候,重点解决的还是外部条件的均衡。因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很好,内地很多地方不存在条件问题,但是在西部,确实有很多很贫困的学校,我理解2012年的路线图在什么地方?应该在西部这些地方,在设备、条件上,中央加大财政支持。最关注的是,在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的路线图,恐怕主要的就不是设备和条件了,而是它内涵的均衡和质量的均衡,这是它的路线图。当然这个路线图还需要细化的。我赞成郭思乐教授讲的,生本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就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而且是促进教育的内涵的均衡,质量的均衡。

现在,中央给教育的钱是翻了百倍。我1982年初到教育部工作,我印象很清楚,那时候要向财政部要几十万元,几百万元,那是不得了的事情啊。现在变了,今非昔比,你说我要建设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中央说给你100个亿!今天中国投入教育的钱张口就给你100个亿啊。有很多教育项目,如用于贫困学生补助,中央张口就是85个亿。你还要做什么?再给你 100个亿。所以中国教育到了今天,经费问题不再是列在第一位。那什么问题列在第一位?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列在了第一位。

在这个转型时期,要有标志性的理论来引导,我想为什么生本教育在这个时期被广泛的认同和关注,就是因为这个理论反映了转型时期的理论需要,什么需要?促进内涵发展、促进质量提高的需要。生本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个理论。我强调过,生本教育它既是一个理论,它也是一个模式。但是它首先是一个理论,而且它这个理论具有科学性、深刻性、系统性,它不像现在热炒、流行的一些东西,只有简单的形式,没有理论。而生本教育,我首先强调的是它是一个理论,而且它这个理论是科学的、深刻的、系统的:马克思说过一句话:理论要说服人,它必须彻底。生本教育理论,我认为它是一个彻底的理论,2009年8月生本教育专辑里面,专门有一个理论观点介绍,虽然是很简单的介绍,却是很关键的介绍,它概括的几点非常关键,包括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等等。郭思乐教授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人类亿万年精华的结晶。儿童出生的第一天,不是“一”,而是“一亿年+一天”!这样的儿童观还不彻底吗?现在流行的一些教学模式,有理论阐述吗?没有,是凭经验的,经验是走不远的。只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才能走得远,邓小平理论为什么能走得远呢?因为它是深刻的,它代表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第二点,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

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发展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它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即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现在看来是很普通的事,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如此的。但是写在党的政治报告中,有其特殊的意义。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原来是不太强调多样性的,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苏联老大哥的道路,离开这个道路都是修正主义。不承认社会主义道路是多样化的。包括我们教育中也是强调统一性,否认个性。虽然关于多样性观点在十五大报告中只是一段,但是我认为非常关键,这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我认为从小就要告诉学生世界是多样性的,这是认识世界、认识我们身边现实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我们看待儿童的根本观点,也是生本教育的一个根本观点。如果你不认同儿童是多样化的,你还讲什么生本教育啊?

我们要承认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它也是多样化的。它也有多样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尝试教学、先学后教、情境教学,等等,据说有72种教学流派。但是,正如在我们社会里多元价值观的情况下有主流价值观一样,有核心价值观一样,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它也应当有它的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我认为生本教育是其中之一。为什么这样判断呢?一个教学流派是不是主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我认为根本的,要看它符合不符合我们当前的主流的教育价值观?我们主流的教育价值观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有两个:

第一个是教学价值观,教学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一个根本的变化就是以教 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这是我们主流的教学理念和主流的教学价值观。生本教育,主张在“教”与“学”的关系中,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主流的教学价值观。

第二个教育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是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或者说是教育规划纲要上讲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生本教育,主张以“生”为“本”,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责任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尤其强调培养思维品质,如一位参与生本教育实验的数学教师所说,数学教育缺的不是题目,缺的是思维。一个优质的教学流派一定是注重培养思维能力的。因此,生本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模式。

我们教育的主流价值观是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教学的主流价值观是由教转变为学,我认为生本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恰恰是体现了、代表了、引领了我们教育和教学这两个主流价值观,所以我认为,它是我国教育的一种主流理论 和实践模式。

第三点,生本教育的实践特征是本土化和特色化,或者说是校本化和特色化。

任何科学的理论,如果要在本地、具体事物上发挥它的效应,必须经过本地化和特色化的吸收。生本教育是一个很好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但是它在各地实施的时候,各地一定要把它变成是本地的和校本的,而且要和自己的实践紧密结合,否则的话,将违背生本教育

本身具有的活的生命。如广东省的博罗县,我看他们写的材料,讲到一个学生原来是厌学的,但是发现这个学生很喜欢看小说 《三国演义》老师就专门给他设置了一节课,让他来讲 《三国演义》。虽然这个孩子厌学,但是他对《三国演义》很感兴趣,为了讲好这节课,他就要充分地备课,还要穿插表演,整个课讲得绘声绘色。我想这个事不得了,这个孩子是否可能因此发展成为一个很有才华,很有文学水平的学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孩子从此建立了自信心,这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桶金。生本教育,不是说只在现行的学科中以生为本,即不是说在语文课原有框架中怎么发挥这个孩子的作用,而是根据这个学生的具体性,给他设计了一个适合这个孩子发展的平台——《三国演义》演讲课,我认为这就是生本教育本地化、校本化的生动案例。

生本教育学习模式 篇7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及职业素养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 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我校体育选项课的开展情况, 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重点强调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素质, 培养职业意识, 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 试图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能够真实反映学生情况、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用的中职体育评价方式。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从笔者任教的2007级男子篮球选项教学班中随机抽取1班和2班, 其中1班50人, 2班52人, 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查阅大量体育评价、成绩评价有关文献资料。 (2) 实验法:实验实施时间为一学期36学时, 教学内容以篮球基本技术、身体素质训练和教学比赛为主, 身体素质达标测试项目 (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1000米跑、坐位体前屈) 作为最后考试项目, 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调查。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的可信度, 两班的教学内容、课时数、场地、器材都一样。实验组采用生本的综合体育成绩评价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终极性评价方法。 (3) 对比论证法:将查取资料和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论证实验效果。

结果与分析

两个年级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 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1000米跑、坐位体前屈六个项目的再次测试, 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的变化见表1, 学生学期总评成绩情况见表2, 学生的调查结果见表3。

结果表明: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用新的指标评价体系评定学生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之后, 相对于对照班, 实验班的学生健康达标率、学期总评成绩的优秀率增多了, 不及格人数减少了, 课堂更加活跃了, 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学生自信心增强了。

在制定和实施学生成绩评定标准的过程中, 笔者根据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人为本, 关注个体差异, 重视学习过程评定, 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识、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 力求使评价更加科学、准确, 更加具有发展性、有效性、反馈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并采用了如下评价方式和手段。

(一)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体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 运用具体、可操作的手段, 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短暂、瞬时情况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在课堂中运用即时评价有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体育学习的潜能, 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要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倾听, 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 在评价过程中, 以生为本, 以激励为主, 尊重学生个性。在纠错的过程中, 绝对不能板起面孔呵斥或者挖苦学生, 而应运用艺术的批评、智慧的批评, 充分发挥即时评价的激励和纠错功能, 从而形成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气氛。

(二) 以生为本, 淡化终结性评价, 重视过程性评价

在学生成绩评定的过程中, 笔者并不看中学生运动技能多么出色, 而是看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 重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情况、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在实际操作中,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来评定学生成绩, 并有意识地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权重。这样才使学生的评价做到客观、公正,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重视运用体育学习的过程评价, 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过程,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三) 以学生为中心, 进行分组合作教学, 倡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体育课是为学生服务的, 教师安排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以增强学生体魄为出发点的。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只有切身体验才能正确评价, 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 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 都是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 只有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 才能真实地评价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充分发挥学习的时效性, 主要采用分组的合作式和探究式教学形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 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学习, 每一节课都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进行评定, 形成激励和监督机制。学生根据要求自觉做好考勤、仪容仪表, 教师把考试标准告诉学生, 让组长组织考试。这样, 不但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效果, 而且考试不限次数, 让学生在考中练, 练中考, 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加强自评、互评、师评,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定学生成绩

在体育教学中, 为了增强评价的科学性, 笔者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改变过去单一的定性评价, 并适当增加了定量评价的比重, 使定量评价占据主要地位。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 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 而这些人文因素如体育态度、思想品德、心理素质、锻炼能力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定性特征, 是难以量化的。忽视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的教育评价是不全面的, 是缺乏科学性的。因此, 在实际操作中应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评价学生成绩, 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 体育成绩评定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

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 应严格贯彻科学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真正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我校是职业学校, 体育课实行生本体育分项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运动项目, 因此在评定标准中应把学生体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职业意识等方面纳入了评价体系中。

体能评定发展体能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根据新《体育与健康标准》的精神, 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根据我校学生所学专业所需体能的特点, 笔者选用了立定跳远、耐力项目 (男1000米跑、女800米跑) 、坐位体前屈三个项目作为体能测试的内容, 而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指标由学校校医室提供, 参照测试标准和学生进步幅度进行评定, 并制定了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表。 (见表4)

知识与技能评定由于各个项目的测试内容不同, 因此我们对每个运动项目分别制定了评定项目和评分标准。评价也充分参照学生的基础成绩和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 笔者制定了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表, 如表4所示 (具体操作和计算方法略) , 具体的每个学期知识与技能测试项目由该项目任课教师决定。

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职业意识的评定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职业意识的评定, 本人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了学生课堂行为记录表 (见表5) , 由小组长对本组学生每堂课表现进行评价, 而组长从各组随机抽取两名学生对组长进行评价, 最后评价出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职业意识的成绩。 (评分标准和具体实施操作方法略)

学生最后体育成绩的评定在实际成绩评价过程中, 笔者制定了班级学习成绩总表, 学期总分由体能评价得分, 知识与技能评定得分, 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的评定得分构成, 并各自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得到。具体计算方法是:学期成绩=健康知识和技能综合评分×30%+体能综合评分×30%+ (学习态度得分+情意合作得分+健康行为得分+职业意识得分) ×10%。

结论与建议

采用生本选项体育课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绩,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 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 和谐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自信心, 促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制定学生的评价标准时, 要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生为本,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角度, 采用与实际相结合的评价类型, 合理地运用即时评价, 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要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关注个体差异,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监督作用, 不断让教师转变教学策略, 让学生转变学习行为,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大春.实验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 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生本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思想 篇8

关键词:教育模式;导学案;核心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具备以下教学思想: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决定前置性学习的效果,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能否进行好生本教育的关键

学生往往在完成学案时,不是先通读教材和资料,并且边阅读边思考,而是光为了完成学案而进行跳跃式阅读,思考少,只是为了回答学案上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常态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关键知识的摄取能力和整合能力,這是生本教育的第一步,这步走不好,其他地方都不用再谈,无法成功。

二、教师制定导学案时,问题的选取是学生有无思维碰撞和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

教师在设计问题和习题时,一定要了解学情,明白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能力发展水平,题目要少而精。题目太容易,轻而易举结果答案就出来了,学生思维水平原地不动;题目太难,学生烦躁、有挫败感,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思维拔高也很缓慢;只有出的题目所反映的思维水平,略微高于学生的最高水平,学生才有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每次思维提高那么一点点,时间一长思维就会有质的飞跃。

三、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数学教育必须把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我们教师要明白,当你把思维结果(如解题方法、解答方案)明白地告诉思维者时,思维就不必要了,也就不存在了。思维可以看做是建立未知与已知联系的过程,或者思维可以看成联系,而联系可以看做是已知与未知之间形成的一条通路。为建立这样的一条通路,需要志向的激励、数学知识的使用、策略的指导和借助探索去揭示。

在学校教育中,传授具体思路并不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但这并不排除在学生思维实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去总结策略思想、领会策略形成的本质以及所遵循的原则,从题目和人的记忆系统中去了解可能采取不同策略的原因。

数学课堂教学的金标准是根本抓住没?所谓根本就是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思想发生处和情感涵育处。生本教育给数学教学写了十六字真言“人人有网,网网有鱼,鱼鱼可比,皆大欢喜”。也就是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张网,“网”我们可以理解为工具、知识的线头、生活化、思维最近发展区的一些东西;学生可以人人用这张网去解决问题,但是解决的方法可能不同,这就是所谓的“网网有鱼”;“鱼鱼可比”就是不同的方法的比较、展示交流;“皆大欢喜”就是通过交流学习,学生都有成就感。

实际上,细细思考,这是符合学生思维成长规律的,坚持这种教育思路,相信就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生本教育学习体会(共) 篇9

姜振旺

这些天,我一直都和其他教师一样,在认真的学习生本教育,刚开始读时我有些茫然,什么是“生本教育”?怎样才能施行“生本教育”?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静下心来,非常认真地读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这篇长长的文章。通过学习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课堂效率低。

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由一名同学展示完成后,其余有不同观点的同学会抢着到黑板上讲解,无需教师点名指派,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同学争论问题的情景。做事情应该从小做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从小养成,由于改革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高年级了,要想让他们改变上课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得到的,所以教改革上困难重重。在我的美术课堂上,也曾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课前我精心准备了大量教辅用具(比如图片,实物模型等),课上还亲自带领学生动手,可我发现,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新授知识上,而是被各种教辅用具吸引了,他们忽略了学习知识。热闹的一节课上完后,真正掌握新授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

通过学习,‘生本’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他提到一个例子,让我感触很深。他说:牙牙学语的孩子有时候会犯一些令人发笑的错误。比如:他学着别人的口气,认真地把自己的爸爸称为“你爸爸”。这时,他会惊异地发现,周围的大人们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或许还有一个温柔的手掌,拍一拍他的脑袋。没有谁会生气、发火。我们都知道:这点错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过不了多久,这个走起路来还跌跌撞撞的小不点儿,就能学会全

套的、精准的、完美的母语,他自然会排除自己的错误而趋向正确。哪怕他说话比别人晚上一年半载,父母也不会着急。因为父母相信,他迟早能够学会,不过是略晚一点而已。我现在是一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学前时我很有耐心,然而,孩子上学了,我反而变得烦躁,失去了原有的耐心,开始否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只要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事情,我的孩子也必须做到,只强调自己的虚荣心,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切身的感受,使她变得着急起来,一旦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的斥责让孩子心惊胆颤!这可能十多年教学的职业病吧,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对待,何况是其他孩子呢!其实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他们小时候学习母语是相似的。

从模仿跟学,到尝试自己做,反复实验后才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并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的确有点扭曲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我们似乎很在意学生犯错误,希望他们能在同时间内掌握相同的知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不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评研”,正是体现了对儿童学习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了“出错”和“改错”的机会。

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一、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看到生本教育感到陌生,查阅了资料也都是理论,懂得的一知半解。今天真正懂得了生本教育的三部曲: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最重要的是今天的讲解是结合课堂实际进行的,深入浅出,让我理解的更到位。

二、一直以为升本课堂老师会更轻松,现在发现生本课堂对于老师来说不是更轻松,而是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本课堂上,学生自由发言,想法千奇百怪,很多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在课下备课时我们不可能备到,这对教师的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课堂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教师应该是知识博大精深,能力超群的。

三、生本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可以忽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倾听者,还是引导者、调控者。如果课堂上教师不注意引导,让课堂跑偏,那么是十分可怕的。

四、生本教育的三部曲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有学问。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要基础、简单、开放、把握重点。每一节课该如何去布置,需要教师深思熟虑。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该怎么去做,怎么去发现也是有学问的。小组合作展示中如何引导学生,引导到那个程度合适也是有学问的。具体这些都要从实践中去探索,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合作学习 篇11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通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为学生多创设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在自主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从而共同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只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2.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和内容。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是有所得的。但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组合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學习的积极性,课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于是学生一哄而起、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小组学习采用的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这说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作深入和细致的分析,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在教学中,往往教师提出问题后,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合作学习也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在选择好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准备、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辩论、修正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教师适时进行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时候会放心不下,因为课堂的小组合作会花费很多时间,担心学生不能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怕学生的讲解不够清晰、不够完整。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教师就要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什么时候出现点拨、引导比较好?学生出现什么样的语言教师才需进行点拨?(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和汇报时,教师一定要区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主导并不等于主体。

5.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参与。

小组在台上进行交流时,与台下进行互动,可以请台下的学生来点评,“你说得很正确”“你们组的方法很好”等等,侧重肯定、欣赏别人的优点,进行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小组间也进行评比,每节课评出最棒的小组,两周总评,并进行奖励。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重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有效的奖励。

6.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对各个小组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提供充裕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积极融入合作学习,参与学习小组的讨论,观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哪些学生没有参与合作、哪些小组的合作效果很好、哪些小组的观点很有见解,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帮助困难学生,使好的见解让大家分享。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总之,小组学习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在小组里面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思想,分享自己的发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临江仙,临江仙陈三聘,临江仙的意思,临江仙赏析下一篇:钢筋工主体班组分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