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精选10篇)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学习变得更加重要,人们越来越懂得学习了,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时时感觉自己有被淘汰的可能。在几年的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匮乏和受教育的不足,也看到一批和我一样已在社会上工作的同学,放弃了休闲和娱乐时间,孜孜不倦的上课,所以我没有犹豫的选择了在电大的学习来为自己充一下电。人的一生,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社会在不断进步,所以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我所选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对于行政管理,我并没有很深的概念,面对厚厚的几本书我有点茫然;面对和异样的教学方式,我有点不知所措,对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方式下能否学好这个专业课程很是怀疑。但通过《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的学习,我了解了开放教育的特点,也进一步的认识到再教育的重要性:知识在更新,每个人都有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不想提高自己的人,不懂的自主学习的人,没有掌握一定学习技巧的人,就有被淘汰的可能。而电大的开放教育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继续学习的机会。

电大的学习,有别于普通高校校园内学生的学习,其最大的区别是:上课时间安排于晚上或者周六、日,学生以自学为主,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录音课、录像课,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同时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这样既不担误工作时间,也免去了普通学校教学的死板性。通过开放教育入学指南,使我对有关的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教学实施细则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能按照有关教学要求,结合电大教学条件和专业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自己的个人学习计划。在电大学习,需要具备或逐步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我针对自己的课程制定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还望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和更合理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按时参加每一次的面授学习。在老师面授时认真听讲,尽最大可能当时吸收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同时把一些重点内容用笔勾勒出来,并做好课堂笔记,以备当时无法吸收的内容课后查看、学习,这是关键的一条。我们的学习属于自主化学习,面授时间有限。大部分内容需要在课外抽时间去了解和学习,所以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其次要认真的完成每一次的作业。按时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平时作业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精心设计的,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习进度,为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吸收提供一个互相反馈的渠道。再有就是作业中一般都包含期末考试的常见题型,我们通过作业可以熟悉这些题型,考试时就轻车熟路,自然可以顺利通过了。最后,我们要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如何参加BBS讨论,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等。网络学习对我们来说既方便又快捷。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 篇2

一、分组联动学习模式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关注“知识”还是关注“发展”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 “关注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分组联动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它追求的目标不只是成绩, 而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分组联动学习模式, 其指导思想是要相信学生, 依靠学生, 解放学生, 发展学生。该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提供了合作探究的舞台, 满足学生展示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参与中被点燃, 核心能力和素质在参与中逐渐提高。伴随知识的获得, 学生越来越自信, 越来越积极, 越来越乐学, 从而达到减轻课业负担, 提高学习效益, 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分组联动教学模式能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课堂的主体, 讲课、提问、回答等基本都由教师包办。长此以往, 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严重依赖, 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意识大大被削弱, 形成学生依赖教师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恶性循环。通过对“分组联动学习模式”的研究, 使全体教师能意识到高效课堂在现代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分组联动学习模式, 强调教师的任务是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 在关键的地方画龙点睛。鼓励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每个过程, 伴随着知识的获得, 学生越来越文明, 越来越负责, 越来越有爱心, 越来越有教养。“分组联动学习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同时, 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分组联动教学模式能提升课堂容量和学习效率

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底下听, 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被授课教师所牵引, 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一旦学生自己思考某个问题时, 就有可能与老师的思路发生脱节, 导致后面的内容跟不上。这样一堂课下来, 教师是很好的完成了授课任务, 但是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东西却不知道了。

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升学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传统的教学模式效率不高, 为提高考试成绩, 教师常常采取“题海战术”, 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 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又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分组联动教学模式可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 优化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积极动手等良好习惯的形成。如今高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分组联动教学模式致力各种能力的培养

分组联动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分组学习过程中, 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小团队, 每一个组员都是小组的主体, 都是小组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时, 会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学习热情。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 篇3

【关键词】开放教育模式 成人 口语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9-0005-05

在开放教育模式下,要培养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

习,培养学生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利于他们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本文将以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理论为基础,研究开放教育模式下成人英语口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情况:主要使用哪些策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策略使用的差异,以及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以帮助在开放教育模式下从教的英语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员的学习潜力,帮助成人学员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成功的英语学习者。

1 历史回顾

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已发展了30余年,从最初的研究善学者(good language learners)的语言学习策略,到最近关于学习策略培训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国内的研究来看,既有全面的理论阐述(程晓棠、郑敏,2002;文秋芳,2003),亦有广泛的实证研究:有从宏观视角出发调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观念、策略的偏好倾向和变化趋势,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也有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各类学习群体听力、阅读、词汇等技能策略运用的情况,其中口语策略的实证研究涉及的问题有:①策略与口语成绩的关系;②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种类;③语言水平与交际策略的关系;④影响交际策略使用的因素;⑤交际策略训练的有效性(文秋芳、王立非,2004)。

Huang和Van Naerssen(1987)研究了学习策略与口语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操练策略在多元回归中对口语成绩有预测力,访谈结果表明尽管低分者使用高分者的策略,但成效不大。

Chen Si-Qing(1990)调查了12名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交际策略,以及策略的使用与英语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名学生共使用了220个交际策略。低水平组使用策略的数量明显多于高水平组,相反高水平组使用策略的有效性明显高于低分组。

王立非(2002)研究了交际策略训练的成效。研究结果发现课堂交际策略训练可以增加学生使用策略的频度和效度;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课堂交际策略教学的做法及产生的教学效果普遍持认同态度。

沈国环(2003)调查了武汉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口语很重要,词汇量小和害怕说英语时犯错出丑的心理是阻碍口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在六大策略中学生最常使用的是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而情感策略的使用相对来说得分最低。

沈翠萍(2009)调查了上海地区成人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上海地区成人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一般,学员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而使用频率最低的则是情感策略;不同年龄段的成人学员在口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及频率上有着一定差异;成人学员在学习策略使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学员在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的频率显著高于男学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调查研究的对象多以普通高校学生为主,而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成人学员。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及目的

本调查于2008年9月至12月在上海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进行。 随机抽取了61名07(秋)开放专科英语专业学员,包括40名全脱产班学员和21名业余班学员,分别从事文员、技术员、销售、出纳、客服、游戏管理员、汽车修理员等职业。61名被试中,其中男性学员19名,女性学员42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共发放问卷61份,收回有效问卷61份。

本研究旨在调查:(1)开放教育模式下成人学员使用口语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2)善学者

与不善学者策略使用的差异;(3)男女学员策略使用的差异。

2.2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口语测试的方式。

2.2.1 英语口语学习策略问卷。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接受调查者的背景资料,包括被调查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目前的英语水平、目前的口语水平、学习英语口语的目的等。第二部分源于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经翻译整理包括了六大类口语学习策略的45个问题,其中记忆策略4题,认知策略8题,补偿策略8题,元认知策略10题,情感策略10题,社交策略5题。答案采用的是莱克特5级分类,从1级的“这种做法完全或几乎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到5级的“这种做法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我的情况”。

2.2.2 英语口语测试。本研究所使用的口语测试形式主要参照了PETS(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内容和题型,着重考察了学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及得体性等方面。口试得分以10分计,9分及以上为优秀,6分以下为不及格。为确保测试的客观性,本测试选取了两名口试教师分别评分,然后将分数相加求其平均分。

61名被试首先参加英语口语测试,然后完成一份英语口语学习策略问卷调查。收回问卷后,笔者对61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再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统计中对成人学员口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男女学员的策略使用差异进行了T检验。

2.3 结果与讨论

根据问卷中关于接受调查者背景资料情况的分析,这61名被试中大多数英语处于初/高中水平,只有少数学员达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还有部分同学不清楚自己目前的英语水平。

大多数学员(88.52%)认为自己目前的口语水平不够理想,只有11.48%的学员认为自己目前具有良好的口语水平,没有人认为自己的口语水平优秀。这反映了我们开放专科英语专业的学员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大家对自己的口语水平都很没有信心。

调查发现,我们的成人学员学习英语口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或许只有一个原因,有的则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大约73.77%)学习口语是出于工作的需要,为了升职或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有些学员学习口语是为了日常交流或者社交活动。还有一些是为了通过考试。其中有39.34%的学员是出于兴趣爱好而学习口语的。

对于学习英语口语,学员们一般都有自己的方法。他们中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参加英语口语课程学习是学习口语最好的途径,比如开放专科阶段的必修课英语视听说(1-3)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影视欣赏能力,大部分学员反映上这一类的课程对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很有帮助。参加英语角也被认为是练习口语的不错选择。一些学员在调查中提到口语学习环境很重要,应该多用英语与人交流,多看英语电影;还有一些学员提出了一些自主学习方法,比如每天晨读,大声练习口语对话,背诵经典短文,多听、多记、多练等等。

2.3.1 口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

从问卷中收集了数据后,笔者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笔者首先列出了每位被试各个策略项目的得分,计算出该被试策略使用的总得分,然后得出其策略使用的平均分,代表了该被试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学员(大约70.49%)有时使用策略;只有22.95%的学员使用策略的频率较高,而6.56%的学员通常不使用策略。没有被试报告从不或几乎不使用策略。

学员们使用策略的频率高低不一,所以有必要来看看学员们最常使用的是哪类策略。如下表所示:

从表2反映的情况来看,以上六大类学习策略的平均得分在2.5-3.4之间,表明我们的学员只是有时会使用这些策略。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社交策略(3.27),其次是补偿策略(3.22),元认知策略(3.20),记忆策略(3.14),认知策略(3.03)和情感策略(3.03)。这一结果和沈翠萍(2009)和沈国环(2003)的研究结果有较大不同,她们发现上海地区成人学员和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记忆策略,而社交策略的使用并不频繁。其原因可能是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成人学员。在调查中,学员们提到他们每个班级都有由4-5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会在面授课堂或者在业余时间一起学习,共同练习口语。这种合作学习形式对于学员们提高英语口语是大有好处的。

此外,学员们还常使用补偿策略。这和沈翠萍(2009)关于上海地区成人学员的口语学习策略研究结果相符。这说明成人学习者普遍语言基础较为薄弱,在进行口语交际时需要用各种方式来弥补自己语言知识的不足和词汇量的缺乏,比如,在与他人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他们会有意避免比较难的表达或话题,转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相对较为容易的。对于一些不知道的词,会采取解释或者给出同义词的方法来表达,或者借助于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成人学员的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在本调查中,认知策略的情感策略是使用最少的两种策略。而在沈国环(2003)的调查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认知策略的使用居于第二位。认知策略主要是学习者为了更有效地识别、理解、保持和提取信息而采取的策略。认知策略和语言学习材料有直接关系,往往运动于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程晓棠、郑敏,2002)。在调查中,学员们较少使用“整理学过的语言片段,并在口语中运用”,“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练习并使用新学的语言知识”,“充分利用声像资料或者文字资料来增加语言输入”等策略。由此看来,学员们应该加强口语练习,增加各种语言输入。

值得重视的是,在沈翠萍(2009),沈国环(2003)的调查和本调查中,六类策略中使用最少的均是情感策略。情感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调整、控制自己情感的策略,比如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心理、敢于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和表达、监控并调整英语学习中的情绪等(程晓棠、郑敏,2002)。Oxford (1990)认为,一个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情感或情绪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通常是那些懂得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监控自己情绪的人。

调查发现,很多学员在课堂上不愿开口说英语,不敢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在学习中表现出紧张和焦虑心理,这些都是学习口语的障碍。因此,学员们应该有效地利用各种情感策略,比如:鼓励自己开口说英语;利用音乐来缓解自己在口语学习时的紧张或压力;放松并集中精力思考该如何用英语表达;随时注意自己的情感状态,并与同学或老师探讨学习口语的感受等。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感,以利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2.3.2 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策略使用的差异

在本调查中,善学者指口语水平高的学习者,而不善学者指口语水平低的学习者。参与比较的是口语水平测试中“优秀”(得分≥9分)的学员(10人)和“不及格”(得分<6分)的学员(10人)。

根据表3,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频繁地使用了各种策略,两者在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了善学者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积极,制定学习计划并评估自己口语学习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善学者也更善于协作学习,与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2.3.3 男女学员策略使用的差异

以往研究表明,性别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沈翠萍(2009)的研究中,

成人学员在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学员在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的频率上显著高于男学员。为了进一步说明开放教育模式下成人学员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本研究也就男、女学员在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检验,以对以往研究进行验证。结果见表4:

表4表明,男女学员在各类口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都有差异,但差异都不明显,女性学员在社交策略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男性学员。这个结果是合理的,因为我们通常都认为女性比男性在语言学习方面更具天赋。据调查,大多数女性学员喜欢和学习小组的成员用英语对话,一起练习口语,还经常一起参加英语角之类的口语活动。有些女性学员主动与老师用英语对话,和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口语的感受。还有的学员反映会主动找来自英语国家的人聊天,充分创造机会练习口语。

3 结语

从本研究来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成人学员或多或少使用了一定的口语学习策略,但都还没有达到经常使用的程度,说明他们英语口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意识还不强。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元认知策略,社交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学员在各类口语学习策略使用上都有一定差异,但差异都不明显,女性学员在社交策略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男性学员。本次研究在样本规模和其它变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开放教育环境下的英语口语教与学有如下启示:

3.1 开展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成人学员使用口语学习策略还不是有意识的行为,为了帮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有必要对其进行口语学习策略培训。而如何进行策略培训,如何将策略训练融入到口语教学中,以及策略培训的有效性问题都是未来值得研究的。

3.2 加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本次调查发现成人学员在口语学习过程中最喜好使用社交策略,这与上海电大近几年推广“学习小组”这种学习形式有很大关系。通过学习小组,学员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提高,增强了学习信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更好地培养了协作学习能力,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形式。在口语教学中,更应鼓励学员们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一起练习口语,把口语学习转变成有趣的事情。

3.3 鼓励学生敢于开口,正确对待学生的口语错误

调查发现,成人学员最少使用的是情感策略。很多学员不敢开口说英语,其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过于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而不顾语言的流利性,这样往往会使语言交际不能继续进行。因此,教师在组织口语活动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勇于开口,纠错时应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多鼓励,尽量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纠错。

3.4 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采取多种口语练习活动

通过调查,大部分学员认为英语课堂是他们学习口语的最佳场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进行交流;采取多种口语练习活动,如角色扮演、两人对话、话题讨论等;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自主学习,如:背诵短文、复述故事、描述图片、就某一主题发表看法,以及英语演讲等等。

参考文献

1 Chen, Si-Qing. A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production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J]. Language Learning, 1990, 40(2):155-87.

2 Cohen, A.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Huang, X., & M. Van Naerssen.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oral communica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7, 8(3): 287-307.

4 Naiman, N. et al.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Research in education series 7. Toronto: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1978.

5 O’Malley, J., & A.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 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1990.

7 Rubin, J. 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 [J]. TESOL Quarterly, 1975, 9: 41-51.

8 Shen Guo-Huan. A survey on learning strategies of spoken English-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English majors [D]. Unpublished master’s dissert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3.

9 Stern, H. H.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75, 31: 304-318.

10 Wenden, A., and J. Rubin, eds.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C]. Prentice Hall, 1987.

11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2 沈翠萍.上海地区成人英语口语学习策略调查[J]. 开放教育研究,2009,(15).

13 王立非.大学生英语口语课交际策略教学的实验报告[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14 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主动教育模式学习心得 篇4

刘淑玲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最深刻的体会便是:中国的学生学的太累了!上课双手背后,让闭嘴便不能在讲话,说错了就要换训斥,回家少有玩的时间,想学的轻松,那么考试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各种课外辅导班塞满了每一个周末。作为老师,作为一个妈妈,真的为孩子们心疼,心疼这本应快乐无忧充满自由与想象的童年,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心疼孩子们天生的创造力就此被抹杀了。

何时能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何时能还给孩子原本属于他们的东西?何时能停止捆绑与禁锢?

我曾无数次想过,有无数次以无奈告终—我的力量太微弱了,弱到连产生这样的想法都让人觉得可笑?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 篇5

[摘要]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学习方式。提出了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阐述了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内涵与网络多媒体环境功能优势,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给出了易于操作又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实施途径。[关键词] 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1.引言

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自主检测和评定学习结果并自我补漏和矫正。该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带着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进行主动探究、积极合作、超越性的自主学习。要实现该教学模式需要处理好老师、学生和网络资源三因素之间的关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已被大多数高等院校所采用。由于网络具有多种媒体的集成、教学过程的交互、学生地位的主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育情境的虚拟化等功能,它的运用扩充了教学内容,开放了教学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到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转移,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当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及时转变。如何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搞好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究、实践和总结。

2.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开展网络教学需要网上教学平台。目前各校网上教学平台多是基于网络精品课程网站。它比较较为全面的包含了教学设计工具、课程网站所搜引擎、BBS讨论区、内部电子邮件、FTP服务、学习自测管理、作业管理系统等功能。网络教学平台能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能进行在线学习、在线自测、网上提交作业、在线讨论和教师实时在线答疑,这为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合适的教学环境。

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去实践、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中的,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基于以往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协作学习阶段是学习过程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各个小组成员积极合作、相互探讨,共同为任务的完成献计献策。教师也可以以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互助小组,进行协作引导,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寻求任务的解决办法。在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引导、演示、辅导来组织学生学习,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改变,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成果的体现。毫无疑问教学效果应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该教学模式将更重视学生的学,教师应是帮助学生学习,方便学生学习的导师。因此,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更多地体现方便学生的学习,教师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学习组织工作,促进学生协作,方便学生学习,并对个别特殊情况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在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学习任务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其创造能力,使其真正做到是从个人的需要出发而参与学习。这使得学习的目标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需,将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潜能。

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主要有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基于协作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等。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给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该模式应主要采用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如下图所示:

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需根据所授课程的知识单元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为一个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索,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多媒体信息资源。学生则需要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参照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确立自己的课堂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互联网资源或图书资料,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并随时通过网络与同学间进行交互协作学习;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可随时通过网络向老师提出问题,接受老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学习成果进行评议,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3.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

根据《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笔者对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结合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课堂教学来说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3.1 明确总体学习目标,确立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设计除贯穿知识点外,还要强调创意和知识的运用。在学习新课程Word之前,要求每个学生都先设计一张排版美观且包括文字、图片、表格、图表等内容的小报框架,主题、具体内容和版式均由学生自定,针对版式要有明确的标志要求。比这综合学生提交的小报框架,再根据Word知识点为学生制定出总体学习目标,设计并在网上公布出学生需要学习的文档编辑、设置合适的页面、设置文档格式、表格的制作与应用、实现美观的图文混排等学习任务课件。以便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任务,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知识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确定教学策略,创设学习情境,设疑引学。

3.2 规划安排教学内容,基于任务自主学习

对Word每个学习任务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在多媒体网络机房笔者利用课件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分析,找出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笔者再通过演示和讲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重、难点进行精讲多练练。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进行任务驱动,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这些基本内容,为完成总体学习目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3.3 加强实训教学,培养应用能力

Word实训教学最适宜采用基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它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

在Word实训教学中笔者采用项目开发教学法,突出项目驱动,以实训为主,精讲多练。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Word基本内容,细化并完成自己设计的小报框架。学生在完成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可随时通过网络教学软件资源用于制作小报的素材,在教学平台上浏览如介绍文字框和图片的基本操作等示例,利用Internet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多角度地找出解决方案。通过相互讨论协作学习,思考、探究、发现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创作的时候,教师可在期间穿行,见机行教,对学生有较突出的表现时,就给以充分肯定。随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主动给予耐心指导、探讨解决方法。同学则在教师的激励下,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创新探索,切身体验自主学习的成果。

要求学生提交已完成的作品,在教学平台上展示优秀作品,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近3年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校学生在每学期末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获证率达95%以上。

4.结束语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 篇6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优”的学生。即学生没有差差之分,个个都是平等的。从教育的思路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教学上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行兴趣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1.从学生的生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教学没有兴趣,就会入门无路,课堂上无事可做,导致上课思想开小差、乱讲话、玩东西、打瞌睡、捣乱课堂纪律等等。教师的讲课内容等于对牛弹琴,更谈不上有效教育。如果学生对教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地参与到教学当中,课堂气氛就会活泼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去发挥学生的兴趣呢?我们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优带差,进行合作交流教学。

学生有了兴趣还不够,因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不同,基础差的学生会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差一些。如果我们不能想方设法去延伸他们对知识的欲望,就会导致这一部分“差生”的学习兴趣减下来,造成恶性循环,差的更差。怎样才能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呢?我们必须采取以优带差的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章时,在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的同时,让“最差”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探究《勾股定理》的内容,其实《勾股定理》的内容在课本已有,等他们答对后就鼓励他们说:“你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强,让我们全班同学向你们学习吧!”这样“最差”的学生获得鼓励后会继续保持兴趣学好《勾股定理》知识,从而达到把“最差”学生转化“最好”的学生。如果有些“最差”的学生说不出来,可以让中等生说出来,然后加以评定。对“最好”生,让他们去证明难度比较大一些的《勾股定理》,带动“差生”共同进步,防止“最好”生的骄傲情绪,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平等自由地均衡发展,这样达到以优带差,学生共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3.以鼓励为主。

“最差”的学生变成“最优”的学生。素质教育提出:学有用的数学,个个有成功,人人有进步。这也是创意法教育的精髓。要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寻找机会让他们成功,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尽量让他们进步。学习他们那种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他们得到表扬后学习兴趣大增,然后在小组讨论后又让他们分别代表小组进行汇报结果,最后带着鼓励的语气说:“你们真行,是全班最好的同学。”这样可以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

4.以学生为主,促进数学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改变过去一些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各个环节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化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改变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气形成,在课堂中创设新意。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教师在黑板上直接教给学生的标准答案,而是采用小组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实验,每人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它四条边的长度和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分组讨论比较各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各边有什么关系,各角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实验和讨论,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各人所画的平行四边形都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最后,又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探究如何运用几何语言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和对角相等的性质,教师在课堂上巡回主导。这样让学生个个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之中,个个有机会发言,有机会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参与教学,只对难度大一点的问题进行指导,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这样的教学,大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那么学生对知识就会掌握更加牢固。全过程都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创意法教学的创造新意之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 篇7

最早提及“学习型社会”相关主张的人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 他于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上提出: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 要以终身教育来满足个人及社会的永恒需要。从此“终身教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①。1968年, 美国学者赫钦斯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理想, 他认为社会的教育应使人格得到完善, 人得到全面发展。1972年,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学习型社会作了描述, 认为学习是终身性的和社会性的, 在未来社会里, 人人都是学习者, 每个社会组织都是学习型组织, 报告提出了“向学习型社会前进”的目标②。学习型社会必须是全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普遍建立才能逐渐形成。什么样的组织才算是学习型组织呢?赫钦斯和马斯克用7个C来说明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即: (1) Continuous (持续不断地学习) 。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 从群体中学习。唯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 才能使自己和组织不断地进步。 (2) Collaborative (亲密合作的关系) 。在组织内通过合作学习, 相互支持, 协调工作, 组织成员间产生良性互动, 以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 (3) Connected (彼此联系的网络) 。一方面可促使成员间的关系更密切, 另一方面组织与社会环境连接更紧密, 使信息的交流与资源的获取更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4) Collective (集体共存的观念) 。个人与小组间的学习经验相互分享, 凝聚成共存共荣的力量。 (5) Creative (创新发展的精神) 促进组织运作的改善与创新发展的多面性, 使组织随时注入活水, 增进创意。 (6) Captured and Condified (系统存取的方法) 。善用科技能力与方法, 方便摄取信息、应用信息, 建立良好的组织学习文化。 (7 ) Capacity building (建立能力的目的)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学习如何应用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促进组织不断地发展③。彼得·圣吉提出, 要把传统组织改造成学习型组织, 必须进行5项修炼, 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④。实质上, 这个修炼的过程就是人的现代价值观的建立和系统思维方式的确定过程。

学习型社会主要特点是: (1) 全面性。学习型社会应该是人人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都具有学习的愿望和需求。社会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享有学习的权利, 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2) 终身性。在学习型社会里, 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型社会拥有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能为每个人提供从出生到终老不间断的学习服务。 (3) 学习体系的社会性。学习型社会中教育功能不再为学校所特有, 而是广泛利用社会系统中各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构建社会化的学习体系。 (4) 以学习者为中心, 社会组织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服务。 (5) 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又有助于社会的进步⑤。

总之, 学习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英国伯明翰大学教育学教授所说那样: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从做中学”的社会, 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 学什么以及如何学习, 都要有学习者自身的主动积极参与⑥, 在学习型社会, 教育不是一种义务, 而是一种责任, 更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内在积极的需要;呈现出人人皆学, 时时在学, 事事可学的基本特征。

二、发展继续教育, 建设学习型社会

(一) 实现终身教育体系是继续教育发展的愿景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终身教育目标的确立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破除“一次教育”一劳永逸的思维, 变阶段性教育为终身教育已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必然。终身教育是指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形态, 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而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继续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 实现个性化服务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

在人类历史上,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 而人的全面发展中最为深刻的内涵就是人的“个性”与“自由”的充分发展, 继续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个性化服务的突出特点就是为受教育主体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所需要的教育服务。

(三) 继续教育发展是市场化的需求

继续教育是职后教育, 是在已有教育基础上的再次教育, 是在职人员为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技能而要求接受的继续教育, 那么这种教育就必须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

三、创新与改革继续教育, 适应学习型社会要求

(一) 创新继续教育目标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 继续教育应强化学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 重视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2) 重视培养学员的“信息素养”。在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形势下, “信息素养”成为信息化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成为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 (3) 重视提供社会教育。在开展目前已经形成体系的函授、培训等各种继续教育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继续教育的社会教育职能,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开办讲座、联合办学、网络教学等更多的形式提供社会教育, 建立高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二) 创新继续教育内容

终身教育要求人们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拓展、深化自身知识, 因此继续教育应创新教育内容。⑴突出综合性。在当前科学、技术、经济三者互动的形势和科学发展综合化的趋势下, 要让学员拥有更多的知识点, 综合性地掌握知识。⑵突出实用性。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地强调理论, 而应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⑶突出前沿性。继续教育应重视向学员介绍理论上的前沿知识, 包括反映当今科技成果的新内容、理论上的新成就等, 为他们今后开展对前沿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学习型社会”背景下, 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 要解决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关系, 找准继续教育的位置, 发挥继续教育的优势

继续教育应该是正规教育之后的再教育, 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进行的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的连续不断的教育。包括了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和更高层次、更多形式的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必须从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模式向非学历教育为主的方向发展, 加强以知识更新和提高技能为重点的培训教育, 逐步加大再就业、转岗和在岗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真正发挥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不断探索公司培训模式, 面向社会走联合办学的道路。

(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继续教育改革

学习型社会背景下,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加快调整继续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 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招生、教学和管理上, 针对成人学习的需求和特点, 合理确定学习形式, 逐步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建立宽进严出、灵活多样的招生制度, 在教育形式上要更加人性化。

(三) 加强管理创新, 提升服务水平

为了使继续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必须增强继续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意识。

(四) 改革课程设置, 提升教育质量

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编写教材, 教材具有新颖性、适用性和创造性, 并最大限度地吸收新观点、新知识, 以适应成人学生自学的要求。在课程内容上, 要树立继续教育意识, 应更加尊重学习者的个性, 努力做到适度超前, 保持高新水准, 紧密联系实际, 注重动态调整, 要拓宽课程领域。在课程设置方法上,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注意多媒体课程系统软件的开发, 使学生在学习中随时进入互联网, 获得指导和反馈, 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 继续教育自身的特点与学习型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 继续教育要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适应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针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 应创新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要开展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充分满足广大在职从业人员各阶段、各层次的学习需求, 促使继续教育朝着更加适应终身学习、大众学习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注释

1庄灵灵.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6, 1 (14) :10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 学会生存,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3汪凯.学习型社会和教育生态的转型.前沿, 2003, 9:79.

4庄毅.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 2002, 6:24.

5王青, 刘义.学习型社会中的成人教育模式分析.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 篇8

关键词:认知学习论;声乐教育

一、认知学习论的内涵与特点

认知泛指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认知论就是指导人类认识过程的方法。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因此,该派别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莫雷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认知学派理论的共同点归纳为三点:(1)从学习的过程来看,他们都把学习看成是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换言之,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非认知因素。(2)从学习的结果来看,他们都主张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3)从学习的条件来看,他们都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认知学习论与声乐教育的关系

1.格式塔学习论与声乐教育

格式塔学习论是学习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通过对似动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整体与部分理论,整体与部分理论认为系统中各个部分是以一种能动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仅根据各分离的部分无法推断出整体,并且整体不仅仅是部分之和。同时通过“图形与背景”的研究表明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的整体是一个可分离的整体,他们承认整体的可分离性。

声乐教育其实也是一个整体,它是由各个小的部分构成的,在目前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只注重声音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作用,这种只求局部不讲整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声乐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强调把声乐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层次的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步骤、有计划及侧重点,但是却不能把各个部分分割开来单独进行。片面强调单方面声乐表现,往往会阻碍声乐教育的效果和进度,这是不可取的。

2.建构主义学习论与声乐教育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就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吸收营养一样。顺化是与同化伴随而行的,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现有声乐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知识经验,而个体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容易造成学生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运用同化和顺化的原理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构成学生内部知识的重组,从而达到新的认识水平,是新的教育模式的着眼点。建构主义提出的的教学观、学习观、知识观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对于进一步推动声乐教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信息加工学习论与声乐教育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通过对选择性注意、编码、贮存和提取等信息加工过程的分析和对记忆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声乐学习过程的了解,这些都是传统的认知学派不能比拟的。我们主要是通过对信息加工过程和信息加工学习原理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人类学习的内部过程,掌握知识的输出的条件和信息贮存的方法。对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认识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还能使学生用更快捷有效的方法掌握声乐知识与技能,改善学生声乐记忆的能力。

三、声乐教育新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整体与部分”原则

我们将声乐学习的整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声乐演唱为第一级,它是一个大的整体;发声技巧、情感表达划分为第二级,他们是声乐演唱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级为生理、心理以及学生的知识范围这三个部分,他们影响技巧的形成和情感的表达。整体与部分理论指导下的声乐教学要求我们做到把声乐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层次的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步骤、有计划及侧重点,但是却不能把演唱者的声音、语言、情感分割开来单独进行训练,声乐演唱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结构、歌唱技巧、情感表达是相互渗透的,每一部分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教师应将这些部分进行结合培养,才能提高艺术的整体把握能力,学生才能恰当的运用声音技巧、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风格和积极地投入情感,声音才会更优美,音乐形象才能塑造得更加的完美和生动,才能实现歌唱艺术的整体。

2. “同化、顺应”原则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的指导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强硬的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灌输”,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把原有的正确观念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使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形成意义地建构,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时,为了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学习者必须能组织和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也就是在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元认知策略,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认识他们的思维过程,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掌握有效地学习策略,促进新旧知识内容的重组,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新知识成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新的认知体系,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3.“信息加工”原则

我们可以将声乐学习的信息加工主过程主要分为信息的输入、信息的编码与储存、信息的提取三个方面。在信息输入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短时间记忆加工信息能量的有限,那么输入的知识才有益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在编码和存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致性编码策略和组块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意识的扩大识记材料的单位,学会把音乐材料加以归类或系统化,提高音乐识记的容量和效率,将信息贮存在长时记忆之中。完成了信息的编码与贮存只实现了对知识记忆的一部分,信息的提取才是编码的最终目的。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回忆与新知识的学习,技能才能不断的得以提高。提取或恢复这些记忆痕迹,主要取决于记忆痕迹的强度和教师语言的表达有利于信息的提取这两个方面来实现。学生歌唱记忆的提高是掌握声乐学习中繁多技能技巧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掌握信息加工声乐教学原则对于提高声乐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记忆的保持和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实现认知学习论与声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声乐教育模式的一项基础性探索。我们相信,通过更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它势必将对声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声乐教育模式的科学创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雷莫《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3]B.M.捷普洛夫:《音乐能力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 篇9

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贯穿始终,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学生可以平等的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他们是不是将成功的在终点冲刺

值得讨论的是,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进行。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的资源和平台就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么?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多盲目性。另一个方面,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所用的平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各种交流平台更是不便于学生们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是没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平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建设和互联网现状,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平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引入资源中心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的信息协作平台。

开放教育模式下学习体会 篇10

关键词:

就业导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应达到四个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还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教育与实业联为一体,一方安插人才,解决生计:一方即是开发地方产业。”特别强调,“升学准备.就业准备必须合一”。他的这种大职业教育主义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实际上,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要完成历史与现实、国家与社会的使命与任务关键在于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实现途径——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何谓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学界尚无定论,但至少有两个方面大家已经达成共识.即人才培养总体上应包括两个方面,“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依据制定的适应国家、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制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等方面实施综合培养过程的总和。简单地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等方面。从培养目标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了明确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制度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制度已经形成体系并趋于完善。从培养过程看,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整体上是较好的.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层次,自国家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促进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位、办学指导思想的明晰,教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教学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教学改革继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一大批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

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市场预测和专家论证,以致专业雷同现象相当严重。事实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达l169所(2008年教育部公布具备招生资格的学校).却普遍存在“千校一面”现象.不少职业院校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或特色专业大类。其次,在课程建设方面,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课程结构不合理、不灵活,不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不自觉的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隔阻于课堂之外.以致课程内容与市场、生产脱节。第三,在教学实施方面。沿用本科院校教学模式,不少教材也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在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体系化和完整性,忽视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不结合职业和岗位的能力培养实施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迫切要求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二、国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纵观国际现代职业教育。当前流行且影响较大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

美国的“合作教育”。其实施办法大致是:学生自入学起授业半年后,便将企业的实际训练和学校的教学以2个月左右为期交替进行,到毕业前半年,集中于学校授课,最后完成毕业设计。主要特点:办学以学校一方为主,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合同:教学时间分配大致分为l:l;合作专业范围逐渐扩展等。

德国的“双元”制。“双元”是指企业和职业学校,其主要内容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实用人才,必须通过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学员要先向有资格招收学徒的企业、工厂报考,录取后与企业签订合同,当工厂、企业的学徒工.很多大企业里一般都设有教学车间和培训办公室,同时又在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学习。目前,德国的这种“双元”制做法主要发展为三种形态,即叠加式(理论与实践培训相继进行)、一体式(理论和实践培训平行进行)、交叉型(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交叉进行)。

英国的“三明治”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三段,即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1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2年或3年的课程.然后到企业工作实践1年,即“l+2+1”或“1+3+1”培养计划。

日本的“产学合作”制。日本的这种“合作”主要体现在与产业界在办学上的合作、科研上的委托、人事上的交流、资金上的资助等方面。其合作方式主要有:一是学校接受产业界的投资后,便按照产业界的要求培养人才;企业对在校学生提供“奖学金”.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二是企业与学校在人员上互相交流、互相兼职,接受学校教师前来实践锻炼,派员工进学校进修;三是企业委托学校搞研究项目。通过合作,结合二者的优点,形成优势互补。澳大利亚的“TAFE”。“rAFE”全称是TechnicalandFur.t}lerEducation.译成中文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之意,相当于中国的职业学校、技校、中专和高等专科学校的综合体。TAFE学院的前身是技术学院。澳大利亚最早的技术学院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优势和特点:学制短,学费低,以卜2年的证书和文凭课程为主.也有几周、几个月到半年不等的短期培训:灵活性强,部分课程可与大学学位课程转换和衔接;重实用.很多TAFE课程在设置上紧跟时代步伐和市场需求,在内容上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最新的技术要求;在教学中不断追求精益求精,以实用技能和专业训练为教学重点,从而使课程和教学质量得到完全保障。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模拟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课堂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结合。基本培养结构是:第1学年基础课;第2学年专业课;第3学年第1学期学习应用性课程,第2学期做项目设计。校企双方通过围绕着具体的、实际的生产项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这种产学结合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全面负责设计和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整个活动的中心: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导向,并围绕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教材、组织教学,在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面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习国际上这些比较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其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肩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扩大就业规模,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启示我们,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由行政型向校企合作型转变。具体而言,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着力于以下四个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首先.在专业设置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缺乏一个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经验,在职业学校成立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的专业委员会,负责专业设置与撤消前的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做好市场预测和相关专业设置、撤消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论证,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资源和市场灵敏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挥棒,形成深度校企合作的专业整合模式。

其次.在课程建设方面。为了改变课程建设、课程内容与市场、生产脱节的局面,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建立有企业方参加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教学大纲和培训大纲,确立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的内容、时间等。这样做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在课程建设时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充实进课程内容。在改革课程结构方面,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专业,可以改变目前国内职业院校推行“2+1”式的工学结合模式。既可以借鉴“双元”制中的交叉型,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交叉进行.也可以借鉴英国“三明治”模式。只要是立足于学生能力培养,不必拘泥于一两种培养模式,建立灵活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结构。

第三.在教学改革方面。深化校本教材建设,可以邀请企方专家参加。进行校本教研。针对教师,建立一种的以学校为中心并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校本培训模式。这种校本培训模式.有利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体化,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从而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和市场需求,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最新的技术要求。同时,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制。推进校企双方的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通过围绕着具体的、实际的生产项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互补共荣”。

上一篇:防晒广告语下一篇:醒着做梦高二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