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通用9篇)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1

新授课模式

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即导、学、讲、练、测等。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

1、设计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要侧重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掌握,要优化教学内容,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2、上课时,发下学案,导入新课。

二、学:

本环节包括两个步骤:

1、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独立完成导学案。具体过程是: ①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看书自学。

②教师巡回指导,便于准确把握学生不会的知识点,为突破重点、难点找准切入口。

③自学过程中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

④要求学生自学必须达到掌握基础知识熟悉新学内容后,教师再讲,便于互助学习。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学生讨论交流的重点。

讨论交流是在小组内部进行的。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和练习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完成,简单的题目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比较困难的题目可以让组内历史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讲解完成。如果整个小组有不会的问题,就写在黑板上,其他小组有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就站起来讲解,这样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进一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果全班同学的讨论仍然不会的,就等老师讲解点拨。

三、讲:

这一环节是主要内容是展示点拨,师生释疑,分成两步来进行:

一是以检查的形成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以此构建起知识的结构和体系。

二是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点拨。教师在点拨评价过程中,要求做到:点拨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应具有启发性,注重鼓励;语言精练。

四、练:

点拨后要进行针对性当堂训练,巩固拓展相关知识与能力,练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

(1)当堂训练的时间在 10分钟左右。

(2)选题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3)题目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4)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五、测:

反馈练习的完成,使师生共同明确了教学中的缺陷和问题。教师根据反馈信息,组织再次教学,查缺补漏,给未实现目标者提供第二次学习机会。然后再进行本节课的课堂检测。

复习课模式

复习课基本要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达标为主线思想,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通过“导、学、讲、练、测”五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实现高效课堂。

一、导:

1、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导学案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1)要特别注意优化教学内容,整理成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把重点进行浓缩,尽量做到复杂的变简单,使学生轻松掌握。

(2)把重点知识以表格或其它形式罗列出来,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学会比较、分析、归纳。

(3)设计针对以上内容的练习题。训练题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适当进行拓展训练。训练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

2、上课时发下学案,导入新课。

二、学:

按学案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⑴发下学案。(2)学生完成学案。(3)发下答案,学生检验自己做的。

(4)讨论合作。采取组内、组间等形式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解决个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为保证这一环节的效率,做题时学生要独立认真思考,不准讨论。做完后,再进行讨论交流。

三、讲:

根据所学的内容,针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分析,让学生在比较、归纳、分析中总结出规律,对历史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以利于记忆,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精讲进行点拨,并适度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1)释疑解惑

对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并逐一进行解答。

(2)典例精讲

通过典型例题精讲要启迪学生思维,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通理通法。

(3)点拨提升

对重点内容进行点拨,教师点拨的是学生共同存在的困惑点、重难点、易错点。教师主要进行六种讲解:补充讲解、更正讲解、点评讲解、归纳总结讲解、按顺序讲解、拓展延伸讲解等,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没有进行探究学习的不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

通过讲评,重点要抓三种能力培养:

审题能力。一是造成审题错误的原因:读题粗心大意,思维定势,知识不牢,过度紧张的影响。二是培养审题能力的途径:抓住审题的几个要点,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和点拨。三是审题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等。这是审准题、解好题的关键。

分析综合能力。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网络的构建,对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教会学生对各种历史题型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表述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用准确的生物学科语言表述答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题是做不完的,试题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讲不完的。只有通过练习和讲评,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方法技巧,对教和学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提高我们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练:

通过上一环节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带领学生做中考真题,进行训练。既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知识,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消化和自我巩固;又培养学生答题能力,在训练中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收到活记活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五、测:

对本节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试。测试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通过测试,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试卷讲评课模式

这里的试卷是指对单元或专题或阶段性测试或期末考试的试卷讲评,而非平日课堂检测性考试的试卷讲评。分为5个环节:

1、析:

教师首先进行试卷分析和总结。

试卷统计与分析,不仅仅是分数的统计与分析,更要对学生试卷中的正误情况进行统计。比如在选择题中,针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需要统计做对多少,做错多少;主观题方面,也可以统计学生的思维情况,有哪些答题要点回答出来了,有哪些要点没有回答出来,还有多少同学在回答主观题的思维方面存在偏差。在进行精心统计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分析,分析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是什么类型的错误。在统计和分析的时候,老师有必要记下来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是哪些同学出现了解题错误,以便对同学提供具体的帮助。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出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及防止解题错误的措施,使学生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

2、改:

(1)自主订正,解决试卷中的错题。

(2)对照答案订正。

这一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矫正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接到试卷后,首先关心的是分数,接着便会主动关注出错的题目。对于会做而做错(即粗心出错)的题目,学生多会为此懊悔和自责,教师不必多费口舌。那些当时不会做的题目,他们尤其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答案,以及为什么这样回答,所以在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的时候,发下答案,学生会急不可待地进行思考和改正。学生这种主动纠错的积极性,教师应十分珍视,所以不必急于开始讲评。因此,在试卷正式讲评之前,教师应该稍微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订正。

3、问:

提出不会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

4、讲:

有一些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也不得其解,这说明学生没有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有一些错误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时需要老师的讲解。

在讲解的时候,老师不能就题讲题,要找到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理解这个问题本质的方法,突破难点,强化关键点,注意让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规律性结论,包括总结知识规律或答题规律。

然后附上一些相应的类型题进行巩固训练,有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及延伸,跟进巩固。

5、思:

学生归纳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消化和自我巩固。

总结考试成败的原因,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改进,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利于考试时扬长避短。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2

为了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 达到预期的效果,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 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 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 增强取胜的信心, 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合作学习小组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 将全班分为13个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 记录员一人, 汇报员一人, 资料员一人。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开展讨论, 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 因此, 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 对工作认真负责, 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 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资料员应选跑校生且家有电脑, 家庭背景较好的同学担任。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 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 过一段时间后, 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 还可以互换角色。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 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 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 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改革开放》时, 让学生课前分小组分别调查自己家或亲戚邻居家承包土地、种植作物及收成情况。这过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其中一人设计问题, 两人负责调查记录, 一人负责整理并汇报, 让学生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 如果太容易, 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 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 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 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 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 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 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 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 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索的创造性问题, 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改革开放》一节教学中, 谈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问题时, 学生有一点了解但又不是很明确, 后经过小组调查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并进行讨论讨论, 小组内形成共识, 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 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 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 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 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 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 有浑水摸鱼者, 有“离题太远者”, 在交流过程中, 有的同学“随波逐流”, 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 又要突出讨论特点, 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 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

另外, 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 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 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想法写下来,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 然后讨论, 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 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 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 参与其中, 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 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及时点拨, 适时调控。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 所想所思, 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 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在《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节教学中, 组织学生进行台湾问题知识大比拼, 在抢答前先让学生进行讨论, 老师参与讨论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台湾地理还不很清楚, 于是,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下台湾地形图和气候图, 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再让学生进行讨论, 效果就完全不同。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科学划分;有效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有目的地将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促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一、科学划分合作小组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心理特征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划分合作小组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特点,要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才有利于每个学习小组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各小组合理公正地竞赛。在小组内可以根据学习成绩的不同,从而进行编号,通过分配,形成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之间在课下和课上可以通过讨论形式解决各类问题。小组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选出一位让组内成员都信任和值得组内成员学习的组长,这个组长要以小组为中心,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这要由组内自主选举,组长主要是负责组织和监督本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小组组织成长,是老师的一个好帮手。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因为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小组也会有本组的特点,因此要充分考虑自己组的特点,结合本组成员的意见,制订适合本组的教学方法,并且充分运用“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并达到学习的高效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程必修一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每组学生在熟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一起合作,总结出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一时间段所发生的所有重大的、具有重要纪念和转折意义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把这些事件罗列出来,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让老师总结每组得出的结果,并进行整合,把最全面的內容分享给整个班级,使大家共同学习,这样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把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入、彻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踊跃发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班级的凝聚力,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同时,这也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总之,在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帮助我,我需要老师的帮助。

三、有效指导学生预习

学会预习课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其内容应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对知识系统的梳理,也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教学问题。历史课程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有意思,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课,因此,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很好地预习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就会极大地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也会比较容易,同时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把预习工作带到小组学习中,也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把本节课的内容框架理清,也能使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前完成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做好作业。当然,光有鼓励是不够的,对于不完成作业的,除对本人进行扣分处理外,小组也要进行捆绑惩罚。

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爱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和家长负责及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要关注成绩差的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让他们自信地去学习,去和其他学生和谐相处,在“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小组和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2.激励学生,营造平等、宽松的氛围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扬,这样学生才更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优势,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不能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老是批评他们,而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创造展示机会,满足学生成就感

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学生一定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通过提问、做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有自己新奇的想法,都可以向教师提出来,并与全班同学一同分享,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给他带来的成就和满足感,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总体来说,中学历史“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具体通过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有效指导学生预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四个方面来更好地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周鲲.浅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8).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4

一、科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组建的小组之间力求均衡,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选拔和培养好小组长,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成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保证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基于问题,合作学习的动机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问题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学生,二是老师。学生在预习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老师要让学生大胆质疑,只有他们的疑惑得到解决,他们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老师要根据教材实际和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再提出一些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这样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认识、感受准备向他人呈现;带着自己的疑虑、矛盾、问题、期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如此,合作学习过程中显然就多了几分主动,少了一些应付,多了几分厚重,少了几分苍白,合作的实在、有效。

三、课堂氛围,合作学习的保障

我们习惯了程序化的教育生活,课堂上不准交头接耳,发言要先举手等等,学生若要违反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噤若寒蝉,合作学习就很难实行。因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沉闷的课堂。首先,开放学习的空间。座位上,变传统的“田秧式”为“圆桌式”为合作学习打开方便之门。其次,开放思维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要学生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不仅仅局限于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再次,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敢于、乐于参与课堂。在看起来无序的课堂中,却没有打闹,没有起哄,没有偷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思维活跃了,视野开阔了,素质提高了,合作学习就能得以顺利的实施。

四、教师,合作学习的引领者

高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教师不应成为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应成为积极的行动者;教师不是外在的专制者,而是内在与情景的领导者。“平等者中的首席”赋予教师角色多重含义:问题的设计,目标的引领者,探讨的参与者,动态的协调者等。教师的创造性体现为:通过对信息的有效重组、问题的合理整合,形成连续不断的兴奋的,促进合作的持续和深入,在动态发展中生成。教师要致力形成问题情景: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重组、综合、提炼,加工成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协同探讨。教师要善于制造障碍,让学生不断面临新问题,常处于“愤”、“悱”的不平衡状态,形成一种想说想做的“冲动场”,调动学生上下求索,经历从矛盾困惑到超越成功的过程。

合作学习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它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盲目的让学生合作探究,做表面文章,还有的把小组合作当成一个教学环节,为环节而合作,这就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它应该出现在教学内容重、难点的突破处;出现在知识点的易混处;出现在规律的总结处;出现在思想的升华处。

二、教师要充分备课,全方位把握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各种问题,也可能提出不同答案,这些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充分的准备,以免在课堂上难于应付。

三、度的把握,尽显教学智慧。切忌使合作学习浅尝辄止,不能一出现问题就立即纠正,急于求成,应尽量让学生多议一议、试一试;不能一出现争议或摩擦就立即中止,因噎废食,草草收场,而恰恰尽量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

四、分小组教学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是后进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集体中去,在交流中进步,在展示中提高,充分利用组内异质的特点,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5

1.1 学生实际情况所需

随着高中的逐渐普及, 高职生源的质量层次有了很大的差别。尤其是电脑课, 除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外, 有些城镇学生从小就开始玩电脑、学电脑, 家里也配了电脑, 而有些农村学生, 则还是第一次接触电脑, 电脑的操作水平从一开始就有了比较大的差距, 如果采用班级整体上课, 不是部分学生听不懂, 跟不上, 就是另一部分同学不要听, 不屑听。学生个体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采用小组合作教学。

1.2 新课改所需

新课改要求全面关注学生发展, 本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 并使人人都有所收获的原则与出发点, 有目的地把整个班级的学生分组。传统班级授课制也抑制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尤其是抑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合作"中增知, 在"探究"中创新, 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课堂教学应该引进小组合作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非常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个性。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学习, 会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情景。

2、"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 (又称合作学习) 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 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 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 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 (每组3-6人) , 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 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 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通过相互合作, 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 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 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近年来, 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 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 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3、教学实践与分析

3.1 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 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 增强取胜的信心, 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3.2 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 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 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 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3.3 布置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 如果太容易, 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 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 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 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 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 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

3.4 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教学实践证明, 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 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3.5 合理评价基础上的奖励机制

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 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评价可以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评价必须和奖励联系起来, 否则长时间的教学, 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持。

3.6 课堂实践

下面是本人在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节实践操作课的教学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 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资料、应该主动探究的新知识点、规定应上交作品、应该遵守的比赛规则、以及作业提交方式等。

4、通过实践后的几点想法

4.1 创设及贯穿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发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的课堂设计是创设一个任务, 让大家将知识点运用到任务中去, 并通过增设新知识点, 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与学生共同探索。

4.2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发掘学生的潜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意识同时也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 合作意识已成为知识经济高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 培养学生会学习,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会与他人合作, 对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4.3 以竞赛形式的小组合作,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天性好胜、好强, 适量的竞赛活动可以诱发他们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心理学家认为, 竞赛是激励动机、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最有效手段。为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 经常把带有竞赛性质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不但牢牢地吸引学生, 而且满足了学生喜欢通过竞赛完成自我表现欲望的心理。

5、结论

通过实践和反思, 充分证实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 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 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交往, 学会参与, 学会倾听, 学会尊重他人。

当然, 新课程离不开小组合作, 而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 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大班级中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合作学习教学中调控能力及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摸索。

摘要:文章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 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实践和探讨。提出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同时指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7月版

[3].杨宁.《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1月

[4].张东兴, 孙玉芬.《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0年9月

[5].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学科教育, 2000年2月

[6].盛群力, 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6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探索知识,基本具备研究事物的探究能力。文章在分析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在高中历史新课改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分类号】G633.51

走进新课程,感悟新课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新课程改革不仅使课程体系有了较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为此作为高中历史课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一般来说都遵循“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四个环节。通过教师统一讲授,学生统一学习,统一开展教学活动,最大化地利用教学资源,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但也暴露出一些缺陷:

第一,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处于“要我学”这种状态,即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欲望朦胧、学习激情压抑、学习方法僵化。他们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会独立思考、缺乏探索欲望、没有个性化学习方法。

第二,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大致体现为: 众多学生面对教师,由教师唱主角,通过教师的讲授,教师依次完成对历史的原因、过程与结果的分析讲解。其间添加些许师生的谈话与一问一答,再以不同的形式对历史因果发展来个小结。

第三,教学方法总体陈旧。尽管有讲述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但是教师在本质上处于主体状态,学生只是被领着在因果道路上游历一番,充当了教师的配角,师生空间位置呈较强的单向封闭状态。

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的缺陷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因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在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个有益尝试。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指在老师指导调控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和师生互动等形式,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都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笔者以为在实施前应注意几点:

第一,明确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首先,要明确的新的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结构要素组成,一是主题,把主体性教学落实在课堂上;二是目标,凸现学生的主体状态;三是策略,全面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三个方面的设计;四是程序,创设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尔后依如下次序进行:总体概括,设置障碍,记忆、理解与表达以清除障碍,深广分析,运用迁移。这种新模式以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为推动力,使学生拥有主体地位,获得并发展主体性品质,从而与历史教学的认知、能力形成、情感与个性表现四个过程有机整合。

第二,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以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从历史表象的感知与理解,科学完整历史概念的形成,历史结论、历史规律的理性认识。事实表明,如果教学内容低于学生的接受水平,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将表现出排斥情绪。因此教学内容中的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发展规律必须受限于在提供可接受前提下的最大限度的难度。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知识体系;二是基础知识;三是概念与结论。四是知识、理论与方法。五是材料与设问。这是在深入研究基本内容后提供新情景与新问题,可以是已知材料(教材)里的新视角,也可以是新教材下的新视角。

第三,明确教学方法。历史课程标准特别重视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确立主体地位提供正确手段与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予以操作,采取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克服学生思维单一性、浅显性与依赖性,并通过设置障碍与引导学生快速清除来实现。这对教师要求较高,注意设计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教学的“张驰”过程。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

综上所叙,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在现实中也取得过重要成就,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才能进步。

第一,选择恰当合作内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合作中展开的学习活动。开展合作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中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必要把所有学习内容都用来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和生活中挖掘合适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选择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层次性和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第二,借助网络实现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从学科特点上看,历史学科渗透程度高、趣味性强、创造余地大、资料和成果展示方式多。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优势转变学习方式,让學生有分工合作、思想交流、自主创造的机会。可以利用校园或学科网作为平台要求学生进行网络讨论,通过网络征集意见、完善自己;通过网络寻求教育的社会资源,历史课的学习必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网络上有大量的当年的珍贵资料,视频,这些资料,在学习中都可以利用,运用网络进行学习活动可以把书本上的历史变为生活中的历史。

第三,把握基础知识运用,强化学习问题拓展。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逐步由基础性向拓展性和探究性方向发展,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有思维深度和开放性的问题。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要逐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这对于搞好历史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改革逐步推进,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课程下只有以全新理念,才能适应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需要,才能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焕发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沈宇赤.高中历史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报,2012(5):69-73

[2] 惠妮妮.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素质教育,2012(2):46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7

合作学习,又叫“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者“分享学习”,是指通过学生间的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学生之间的彼此关注和互动参与,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同时,小组合作活动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特点、知识贮备情况来进行优化组合,最大化地使每个参与成员在课堂中的学习和体验是高效的、科学的。

二、积极创造学生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同班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知识水平和思想情感等因素,彼此之间更易于互相传递和接受,更易于共同鼓励和关注。这样的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和交往,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易于体现和有效。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掌握知识。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1.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做好小组合作的心理准备

教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用最真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在合适的时机中提供给学生体验成功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获得成就感,而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挖掘潜力,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树立起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

2.科学合理地设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引领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操作合作学习之前,应当对每个合作学习的任务终极目标进行明确和分析,锁定重、难点以及学习流程,设计不同的难度各异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为学生在合作中顺利搭建框架和平台,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四、组织贴近生活、社会和课程标准的多种小组合作形式

在小组合作中学习能够减轻学生在参与语言交际运用中的焦虑情绪,在组员的密切关注与配合下,顺利完成设计任务。所以教师应当设计不同种类的科学又合理的贴近生活实际、课程目标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每个重要知识点。

1.猜谜游戏

猜谜游戏可以是猜单词、猜内容、猜情景等,可以是小组中的个体独立完成,也可以是组内成员间的合作完成。这一类型的活动同时具有行动型和竞争性,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既锻炼了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又能在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应有的发挥。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或者情景设置是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很有效的办法之一。内容不同课文题材不同、话题不同,都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角色和情景,让学生来扮演,寓教于乐,同时可以借助音乐、道具等手段为表演增加效果,灵活多变地运用英语。场景可以是医院、商店、学校、课后等不同地点,这样就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切实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语运用能力。

3.自编小品或片段

这样的形式更加真实,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体现与运用。

4.生活调查

这一类型的活动可以使组内成员有不同分工,如,资料搜集、信息处理、实际调查等环节,也可以使全体组员活动起来,进行某个主题的学习和研究,从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使每个学习成员都有所得。

5.其他类型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除了之前提到的类型以外,还可以设计英语晚会、书写大赛、基础知识竞赛等不同的小组合作任务,以此来调动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动性、创新性和主体性,为高效的语言学习搭建平台,体现教育最优化。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活动和所得,值得每位英语教师继续思考与探索。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高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学习

在高中课堂学习中,借助小组合作模式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激发自身学习兴趣,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些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达到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和全面综合能力的目的。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已经逐渐成为了我们日常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根据国内外学者所做的各种界定,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归纳概括为:合作学习是指在高中课堂中老师在遵循相应分组原则情况下,结合教学中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上都提升一个层次。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1、自主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最大程度还原我们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既关注教师的教法,同时更加关注我们的学法。让我们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行使自我支配的权利,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2、平等性 。追求成员间的平等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最能体现[1]。因为,在这种学习中,没有权利高低差异,也没有优等生与后进生之分。每位同学处在同一起点,拥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发言权,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地交流互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且组内各成员的分工明确且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变换,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得到不同的锻炼和发展。

3、互赖协同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定向。个人的目标同小组的目标是彼此依赖的,小组目标的实现依靠我们每位组员的努力。个人的努力为他人的成功创造条件,他人的成功同样也为个人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持。小组成员之间的利益没有根本的冲突,旨在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学习整体。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自主学习中的必要性

1、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借助小组合作进行自主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探索思考解题的方式方法。这样,我们便可以主动将知识进行转化,从而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加以理解和学习。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体现了我们的主体地位,体现我们对高效学习模式的追求,充分贯彻实施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

2、符合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正是我们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对我们来说存在很多诱惑,因此注意力的稳定性往往较低。同时,高中生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够帮助我们克服这些弊端,这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激发我们产生浓厚学习兴趣,从而积极讨论、主动探求,学习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获得未解知识答案能够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增加知识在记忆中的牢固程度。

3、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我们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促使我们能够实现全面自由发展。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可以克服传统自主学习的弊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我们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因此,在高中课堂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自主构建科学完善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构建是否科学合理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2]。因此,我们在进行小组构建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小组的规模要合理。在确定小组规模时,要综合考虑自己和同伴学习特点、学习内容、学习性质以及每位成员的学习效率等因素;二是组员的选择要恰当。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成员时,应该根据每位同伴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充分考虑学习伙伴各个方面的差异,做到能够与同伴之间优势互补,获得共同发展。

2、树立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要想在高中课堂学习中开展高效课堂小组学习,首先需要我们自身树立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碰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够主动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除此之外,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领导,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个科学、合理、准确的认识,从而引导我们开展科学、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3 、正确认识自身与成员间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除了要注意选择正确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外,还需重点注意的一项便是正确认识到自己与其它成员之间的存在的个体差异[3]。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定位,认识到自己与其它成员在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角度的不同,并学会从同伴身上汲取优点、总结缺点,以此来促使自身不断完善,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之,实践结果显示,在繁重复杂的高中学习中,我们要想实现高效学习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与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的理念相吻合。并且,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显著提升学习成绩,对发展自身自主探究能力有着积极作用,这一学习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柯.教学方法改革应用探讨[J].理论探索,2015,(05):68-72.

[2] 孟飞.论合作型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06):80-89.

[3] 吕嘉琳.新课改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偏差及其纠正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5,(07):105-108.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9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07

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二)》中明确提出,为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宜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又可节省时间,还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本文就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探讨。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表现在,它可以为培养学生从被动的重复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条件,推动学生去发现事物和知识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其次,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运用智慧和能力去努力探究问题。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从中能得到充分锻炼与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现状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下一些情况:一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过于频繁。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一节课安排了四五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课堂上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就超过了五分之四。这样频繁的合作讨论表面上看很热闹,似乎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值得商榷。二是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缺少科学性。如果问题设置得过难,就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若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又缺乏探讨的必要性。这两种情况下,只有少数思维活跃的学生积极响应,其余学生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三是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分工不明确。讨论的时候可能很激烈,但在分享讨论成果时,却不能很好地呈现集体的智慧。甚至有些小组因为不知道该确定谁作为本组发言代表而迟迟没有发言,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

三、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学生能否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讨论,即小组合作学习能否达到高效,关键在于教师。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色,谈以下几点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前教师需要完成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合理布局

一是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设计好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是成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设计的探讨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但也不能太难。一个科学的合作讨论题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能力和教学要求,即内容的难易程度应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一般来说,探讨的问题要具有可辩性、开放性、思维挑战性和延展性。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本上的“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类型的问题,可供选择。在选择课本中的问题时,可以对问题的形式稍作修改。二是科学编排合作小组。改变传统的前后桌四人一小组的分组办法,尝试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作为原则,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男女比例等进行分组,保证各个小组互助学习的效率,保证组内各个成员能够取长补短,都得到提高。当然,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也非常重要。实际教学中较为合理的分工是(四人一小组):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记时员。这些角色分配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组内学生自己选择,并轮流担任,使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分工明确,既可以保证课堂活而不乱,又能让学生不断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中,教师应该履行好一个“导演”职责,把握全局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小组,时刻关注他们的探究方向,发挥好组织、促进、指导、帮助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独到见解与创新思路,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调动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的热情。

3.小组合作学习后阶段,教师应运用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与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在学生合作学习后阶段即汇报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另外,教师还应注重评价整个小组,而不是个人。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个成员的努力都应该得到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肯定与赞许。教师应该在完善评价方式上动一番脑筋,不能使用单一标准或方式进行测评,可以采用“他评与自评有机结合,而且应以自评为主”的方式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顺应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方法。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使之更趋合理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上一篇:宫腔镜电切术的护理体会下一篇: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