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内控研究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在推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的诸多的风险因素,如果银行不能对自身的内控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将会使其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受到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银行发展的健康性和平稳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金融风险内控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金融风险内控研究论文 篇1:

加强银行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研究

摘 要:随着银行业的改革开放,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从而冲击着银行资金的安全。银行的内控机制是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措施,且随着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银行的业务活动也愈加复杂多元化,就需要银行加强其内控机制的建设,从而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保证银行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就银行建设内控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加强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银行;内控机制;金融风险

引言

金融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企业或着机构财务有所损失的任何风险,金融机构在进行交易时可能出现的风险,甚至威胁着金融机构的生存问题。而银行作为大型的金融机构,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其体系就会失灵,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甚至发生更严重的危机。所以,银行要对其内控机制进行不断加强完善,使内控能力得到增强,从而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一、银行建设内控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机制建设方面

在银行内控机制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内控制度不完善。其主要体现在:(1)内控机制建设显现滞后性。银行没有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制定规章制度,使其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甚至出现一些制度空白区。(2)对于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不够。银行内对于内控制度存在着责任不清等方面的问题,使内控机制无法落实,缺乏执行力度。(3)缺乏内控制度的激励机制。银行在执行内控制度过程中没有设立考核激励的制度,也没有进行考核的相关内容,无法发挥考核对于员工的作用,不利于银行员工对内控的参与感。

2.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银行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只重视防范信贷及传统的业务,而忽略了操作风险、资本风险等其他风险进行防范。就目前的风险管理而言,银行并没有将风险管理视为内控机制的重要成分,对风险因素的处理相对缺乏,并没有全面启动预警的功能,造成风险管理只在事后有所处理,在事前及事中没有任何处理措施。银行的业务主要是信贷业务,其他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所占比重并不多,所以,一旦信贷发生风险,很可能对银行造成严重的打击。另外,对信息技术控制方面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3.缺乏信息沟通的共享机制。就目前银行而言,缺少风险数据进行共享沟通的平台,分支机构内的数据都相对独立,从而使信息传递只是单向进行的,对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存在不利的,容易产生信息孤岛。同时,现有的信息并不能与业务的发展速度所匹配,从而对拓展业务的需求没有办法满足。

4.内控监督机制的存在只是形式。在银行进行内控机制时,对内控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督以及评价,无法为健全内控机制提出任何的可行性建议。具体体现在:银行对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没有进行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责;银行的内控监督部门要在执行监督责任同时受银行管理人员的领导,造成监督工作的独立权威性的缺失;对于银行高层管理者的监督存在一定的真空性;银行内的内控监督只存在于形式,进行监督检查及稽核的执行力不强,从而造成内控监督跟不上业务的发展。

二、银行内控机制加强措施的可行性建议

(一)对内控制度体系进行完善

银行内部机制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内控制度,所以,银行应完善内控制度,对内部控制方面加大执行的力度。具体对策是:1.对内控制度体系进行有效完善。银行对现有的规章制度的操作性进行研究调查,根据银行实际的经营状况及发展的要求,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统一其规章制度,保证规章制度能够全面覆盖到银行的经营资产及业务,让所有管理活动有章可循。2.加强对内控制度执行的力度。银行对内部机构应进行相应的完善,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让内控制度切实到部门及个人方面得到相应的保障,防止制度真空的状况出现。对违规现象加大处罚力度,借助典型事件,对内部制度做好警示教育,保证各部门及经济业务的管理中切实执行内控制度。3.对内控制度实行考核机制。银行对各部门和机构的内控机制执行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根据实际的考核结果执行相应的奖惩措施,让考核激励制度执行的透明合理性得以保证,以达到约束银行职工的目的,让其积极的参与到内控管理过程中。

(二)对风险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完善

银行应对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实施方面提高重视程度,让银行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为银行业务的经营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在执行风险管理的机制时,银行应对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健全完善,实行风险报告及应急方案等相关对策的管控,尤其是加强对资产负债等方面的风险管理,计量及監测方面的风险,对风险做好有效防范。与此同时,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而预警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资产质量的管理,应对资产质量建立限额评级等相应的制度指标,加强对风险的事先预防方面的工作。另外,银行应对风险管理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风险管理的目标进行确定,使风险定价及价值创造的能力得到提升,推动银行转变经营模式,让各项业务中都穿插着风险管理,从而使银行的经营的风险有所降低。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交流机制

银行对内控机制的重要实施手段是信息共享,为了有效传递银行内部各方面的信息,银行需要建立信息共享的沟通交流平台。在信息的共享平台之上,不仅要对银行的市场调查、监管机构等外部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还要对银行经营管理及财务会计资料等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传递,充分发挥出信息共享的实际价值。与此同时,在信息共享运行的平台上,分支机构要完全了解同一个客户的授信、担保及相关企业等信息,防止因为业务信息不合理而造成业务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加强内控制度的监督评价系统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法治经济,应符合规则才能进行运行,而规则则是由法律来确立的,并借助实践进行完善。银行同样也需要有一定的法律进行制约及规范。银行的正常运行的保障就是金融法律及法规。银行进行经营管理时需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作为保障,监督作为规范,只有这样制定的机制才能在银行管理过程中得到充分落实。而能够让银行的经营水平得到提高的基本就是将业务工作进行法制化,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对内控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银行的相关管理部门应从法律的角度对各机构及职能部门进行评价,让其经营管理做到充分合法,并以此来考核各个分支机构。对于不及格的分支机构,应对管理人员进行调整,并将职权责任落实到个人,让监督评价系统能够得以有效实施。

(五)培养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

目前银行中的金融人员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及工作方法,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发展需求,所以,银行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时需要有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各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市场的现代化发展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完善金融课程体系,学习专业技能,为银行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

(六)改革观念

对财务会计实行内控机制的关键在于保证全员全程的内控质量意识。有效实现内控机制的前提是对会计内控机制进行完善,而实现内控机制目标的关键在于让员工能够切实落实内控机制。内控制度的运行状况及效果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影响。首先,要树立正确发展观。银行高层领导与经营管理部门要达成一定的共识:银行的发展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发展,以银行实现最大化价值为发展目标,不能牺牲内控制度来完成短期利益。其次,对员工加强内控知识的培训,让其对内控制度的方式方法及手段有整体的认知。然后,建立内控文化。银行内控制度应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思想及情感上的沟通,员工之间互相支持和激励,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内,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热情,让员工自愿配合内控制度,进行自我控制及管理,根据制度进行自觉规范的工作,从而使银行的内控机制得到一定的加强。

三、结束语

总之,银行要根据实际的战略目标及经营现状,遵守制衡以及审慎的原则,对内控机制进行加强完善、加强信息共享及风险管理等部分,对组成部分的建设不断强化,从而使银行内控机制的执行度得到提高,进而推动银行健康稳定的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晓利.试析如何加强银行内控机制以及防范金融风险[J].时代金融,2017,(11):108+110.

[2]汪超.关于加强我国影子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8,(30):31-32.

作者简介:杨燕(1982-),女,宁夏,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或专业:金融,法律。

作者:杨燕

金融风险内控研究论文 篇2:

探讨加强银行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关键要素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在推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的诸多的风险因素,如果银行不能对自身的内控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将会使其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受到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银行发展的健康性和平稳性。所以,文章针对加强银行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要素进行讨论,对银行风险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加以了解,并对强化内控机制,实现金融风险有效防范的方法进行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为银行的平稳发展提供支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而金融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也纷纷开始进行新老体制的交替,以此来推动自身的转型和升级。但银行在进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而想要对这些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还需要银行对自身的内控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此为基础,对相关防范措施进行有效的落实,这对于银行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银行金融风险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一)管理理念有待革新

内部控制工作需要银行各层工作人员同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所以,要确保每个银行工作人员都能够对这一过程进行有效的参与。但目前很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还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内控文化,尤其是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甚至会出现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相对立的情况。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各项内控措施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无法对预期目标加以满足。除此之外,部分银行在风险防范方面走进了误区,片面的认为多控制一定比少控制的效果好,这也导银行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约束机制,导致工作人员难以对内控工作的关键点进行准确的把握。

(二)内控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

很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会计内部控制一直都处在被动的状态,而被动的进行内控制度的建设,往往会导致内控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此同时,制度分散,缺乏整体性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虽然在多年的发展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其中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很多制度的设置不够精细,导致部分关键点的控制存在遗漏,加之制度更新缓慢无法和业务创新、业务发展以及技术进步保持同步。除此之外,制度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衔接,导致内控网络存在疏漏,大大提升了金融风险的产生概率。

(三)责任追究机制不够严格

制度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人们行为的规范性,但各项制度的效用往往会受到人员执行力度的影响,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违法违规案件,却未能进行严厉的查处,责任追究力度严重不足,甚至存在处理灵活、避重就轻的情况,仅对当事人进行了简单的教育或者是责令其限期整改。却没有对各层责任人进行追究。部分案件查处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相关人员产生了侥幸心理。除此之外,部分银行未能对奖罚机制进行严格的落实,仍然存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差别的情况,工作努力,表现优秀者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导致其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四)对于职业操守的培养不够重视

价值取向存在极端化问题,相关人员思想意识不坚定,难以抵制金钱的诱惑。就银行当中以往的金融风险来看,虽然风险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却存在相同的诱因,即无法抵御金钱的诱惑。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越来越注重利润的最大化。而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竞争,很多银行都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业务创新和提高效益方面,但在此过程中,却没有对员工队伍进行有效的建设,导致思政政治工作落实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出现了信念及理想错位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银行的金融风险。

二、加强银行内控机制实现金融风险有效防范的方法

(一)对内控文化加强建设,树立风险防范思想

文化是一种力量,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如果一个部门或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对各项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将会在单位当中形成相应的氛围和文化,甚至会树立起一些恪尽职守的模范,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银行在对内控机制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工作人员树立“违规即风险”的理念,使制度的遵守与执行观念能够深入人心,以此来推动内部控制文化的形成。对于银行来说,其业务活动中也会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目前,银行当中出现的许多案件,基本都是因为银行内部风险造成的,所以,只有银行自身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文化和控制文化,并利用较高的标准来要求全体员工,才能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

(二)对制度建设进行强化

一些银行往往会在出现案件事故以后,才会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但对于银行而言,任何一次金融风险和事故的出现,都很难进行弥补。因此,必须要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建设,以此来提升风险防范的效果,尽可能的将风险损失降低。首先,在开展相关业务以前,要先对业务风险程度进行衡量,且在开展业务期间也要对风险进行跟踪监测,同时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从而将可能会产生的风险问题规避或者是控制。其次,银行要结合相关发展需求,对相关制度进行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起与新业务和新产品相对应的制度,使制度盲区能够尽可能的被消除。而各项制度建设需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制度建设的简洁性,明确各项制度的适用范围以及执行效力。第二,对于制度的立项、评审、发布、执行等环节,必须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形成合理、规范的权限和流程;第三,对于制度的反馈,要在制度使用過程中,对其使用效果加强信息收集和反馈,并且要提升信息传输渠道的畅通性,确保制度执行期间出现的各项问题能够及时反馈至制定者,从而为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支持。第四,对于相关制度要进行定期的评审和修订,确保相关制度能够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适应,保证制度的先进性;第五,在对相关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将人员软约束以及业务硬约束的情况改善,并且要对相关分离制度加以落实,也就是操作和管理分离、客户和银行分离。

(三)对监督检查力度进行强化

在银行当中,即便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也很难保证控制的全面性,因此,必须要抓住重点,在对各环节的风险进行全面衡量以后,选择风险频发和具有较高风险的业务进行控制。与此同时,银行应该对内部监管部门进行积极的建设,以此来监测内控制度的实施情况,并且要结合内部管理要求以及环境变化情况对内控制度进行适时的调整,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及合理性。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要对自身监管职能进行充分的发挥,尤其是一些风险较高的岗位,必须要进行重点监察,且对于检查出的问题不仅要对其进行管理问责,还要根据相关规定落实处罚措施,避免在管理当中出现情面关系,有效提升监督管理的效果。银行当中的监管部门还要和执行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以此来保证各项内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另外,负责纪检监察的干部,也要对自身业务能力以及政治素养进行不斷的提升,确保自身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方面,要从多个角度落实普法教育,将监督关口前移。另一方面,对于重要岗位要进行经常的监察,尤其是制度执行情况,应该作为监察的重点。并且要做到打防并举,不断强化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将制度法规的威慑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四)对监督制约机制进行建设

对于市场经济而言,其根本就是法制经济,也就是说,各项操作都要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但规则必须要通过立法进行制定,并且要通过实践进行完善。这一点对于金融业也同样如此,依然需要相关法规的约束和规范,这对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制度法规不仅是银行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同时也是各项业务行为的重要依据。因此,银行想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内控机制,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还需要对银行内部的业务经营以及管理操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规程和保障机制,以此来提升各项业务的法制化水平。除此之外,银行管理机构还要从法律角度入手对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使管理行为及相关成果能够更加科学、合法。而对于评价不合格的部门,则要对其负责人岗位进行调整。

(五)对员工团队加强建设

想要对内控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并将其效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银行还要认识到员工团队的重要性,因为,员工是确保相关制度有效执行的主体,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将会对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与应用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银行首先应该对高素质的员工进行积极的引入,使其能够利用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其次,要对现有工作人员加强培训,除了要对其业务能力进行不断的提升以外,还要对其加强法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相应的教育活动,对员工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进行不断的提升,并要让所有员工认识到,加强内控机制对于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落实相关强化措施,提升金融风险防范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内控机制进行不断的强化,能够使银行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银行一定要对该项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强化措施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为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历下支行)

作者:高嫄

金融风险内控研究论文 篇3:

建立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想

摘 要 金融是影响一国经济稳定与安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风险又是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安全造成重大破坏,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破坏,再次引起人们对金融危机的警觉和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金融风险预警问题的深入研究。在金融活动中,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央行本身的独特职能优势,因此应当由央行来承担金融风险预警制度的职能主体。

关键词 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 风险预警

事物的不确定性会带来风险,即一种损失或获益的机会。所谓金融风险就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使用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随机变化的影响,导致的金融机构或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不确定性及其财产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与金融活动天生就有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本属性,其存在具有普遍性。中国目前的经济正处于急速发展的时期,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枢神经系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正式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但在这个过程中积聚了不少问题,金融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金融风险,金融基础的薄弱使得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风险预警与金融监管的概念辨析

当要建立一个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想起金融监管,认为金融监管包含了金融风险预警,那么要分析金融监管能否代替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承担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功能,就首先必须厘清金融风险预警和金融监管的关系。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其目的在于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而所谓金融风险预警,主要是对金融运行过程中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和建议①。它是对金融风险苗头的信号捕捉,分析等一系列环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是更偏向于经济学领域的知识,是一系列指标的观测和分析,主要是指各种反映金融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的形式,指标体系和预测方法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②。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的首要前提,是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当局一系列风险控制政策和程序中首要的基本程序。由此可见,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为金融监管提供方向,金融风险预警制度当然也是金融监管制度的必要的基石。

二、金融风险预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虽然我国持续进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使得我国金融安全的环境良好,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有忧患意思,清醒的看到存在于我国金融领域的潜伏的风险。由于我国的体制、观念、机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并且存在着传统的合规性监管,金融管制过严,消极监管,事后监管等问题,这些已经严重扼制了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的有效空间,直接影响金融业整体效率的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应当要让金融监管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习惯同时符合我国国情。作为金融监管重要一环的金融风险预警更是刻不容缓。在金融活动中,风险不可避免,一般情况下,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是没办法保证自己的盈利或亏损的,我们称这种受到损失的不确定性为金融风险。但金融风险毕竟只是一种可能性的损失,只有当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金融危机,从而使得这些可能性的损失转化为实际性损失。本文在这里所要阐述的金融风险是指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为一家小单位的金融风险可能造成某家金融机构的破产,但却不会严重影响到全球金融,也不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而系统性金融危险一旦爆发,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因此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与防范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可能是毫无预兆的,它总是会先表现为一系列指标的恶化。系统性金融风险虽然具有传染性强、破坏能量巨大的特点,但其爆发却也有一个风险积累的过程,一般具有比较明显的征兆,如经济持续不景气、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出现流动性困难而发生信用危机、储蓄有提前支取的倾向等,这些在数据上就表现为一系列指标的恶化,因此通过对这一系列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就为我们进行金融风险预警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可以通过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对一系列经济、金融、社会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达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的。

三、对我国金融风险预警制度构建的思考

金融风险预警制度是金融监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完善金融风险预警理念、更新风险预警的方式、提高预警的效率,应当建立由“央行监管”、“自我约束”、“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构成的四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一)人民银行的职能优势

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肩负着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任务,而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决定了其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的核心地位,因此也奠定了其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优势地位。另外,我国分业监管的格局在提高我国监管金融机构的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必然导致了专职监管部门只能对其监管下的各类别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监管,无法顾及金融业的整体风险,也无法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有效监管,抑或者产生重复监管的问题。而人民银行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风险视野开阔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优势。如果为金融风险预警制度寻找第三方主体,如由社会机构来承担这个职能,是有欠妥当的。首先,如何赋予社会机构这个职权,又如何保障社会机构能够顺利的履行其职责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次,在社会机构出现谋私利等情况后,责任的追究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使社会机构能够获得相对完整的指标信息,但由此会引发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因此应当选择由央行来承担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能。

一般而言,维护金融稳定有三道防线:一是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审慎性监管;二是存款准备金制度;三是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③。中央银行承担金融体系稳定的最终责任,换言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但并不因为它是最后一道防线而使其成为一种事后的补救或者被动补救,人民银行应当提前参与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以避免造成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减少风险处置成本。因此,人民银行的风险分析监测工作应当具有超前性。

(二)中央人民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1.建立及时有效的分析监测机制

掌握全面及时的风险信息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因此建立相应的风险分析监测机制就十分必要。分析监测机制首先应当“及时”,例如中央人民银行应当建立定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例会制度,苗头性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调研,全面了解风险发展动态;其次应当“有效”,即中央人民银行应当建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专业风险监测分析。再次,中央人民银行应当建立与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信息交流与共享了解金融机构运行状况和我国的金融生态,形成良好的信息基础。

2.建立灵敏快捷的预警通报机制

中央人民银行通过对金融风险及时有效的监测分析,就会形成预警信号并向有关方面传递,促使有关方面及时采取有效化解可能扩大的风险。根据风险预警信号的不同级别,可以将预警信号的通报分为三个级别,若是金融机构自身能够防范和化解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信号,就向该金融机构通报预警信号;若是需要由多个金融机构共同协商才能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信号则向行业协会通报预警信号;若是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参与则将该金融风险预警信号通报金融监管部门。这就是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反应机制。

3.建立科学的处置机制

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爆发,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引发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动荡和社会不安,并且为此所付出的处置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因此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重在未雨绸缪。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种类是多样化的,对于不同的风险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目前看来,由于我国金融业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和历史包袱,以致金融机构的重组和市场退出是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因此,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是中央人民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时的重中之重,以保证支付体系的有效运行,维护金融稳定。中央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支付风险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中央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根据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当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可能引发金融风险时,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有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此外,中央人民银行在运用其最后贷款人职能时应当避免金融机构产生逆向选择而引发的“道德风险”,中央人民银行慎用最后贷款人的手段才能为实现金融稳定提供保证。因此,正确认识中央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建立科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中央人民银行只有在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才对金融机构给与救助,反之,对待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则可以不给与流动性支持,而由金融监管部门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中央银行不应再包揽一切,只要金融机构的倒闭不会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允许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作用。

4.建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调控机制

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是有效银行监管的基础和前提。宏观经济不稳,是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大隐患之一。人民银行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经济金融稳健运行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国际经验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容易产生泡沫经济,引发金融动荡。因此,人民银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责与其强化宏观调控的职责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民银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的过程中,必须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对金融运行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控,提高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通过确保经济金融稳健运行来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5.建立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基础设施保障机制

从全世界的经验教训看,一国金融体系维持安全运行有赖于四个基本条件:货币当局要有制定和操作金融政策的自主权,它不得承担为政府提供膨胀性融资的义务;金融基础设施必须健全,这里所说的基础设施包括先进的支付清算技术、法律法规、信息提供、会计审计、市场体系等;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机构及现代化的监管手段;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好配合④。因此,人民银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除了有效的宏观调控外,还必须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如支付清算体系的现代化建设、银行卡网络体系的健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

四、结语

对于金融风险预警制度的构建,还应当理顺四个关系:中央人民银行与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内部职能部门、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首先,社会稳定是政府的责任,而经济安全是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是政府主导型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的行政资源在来平稳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有着重大的作用。此外,我国现行的“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处理好中央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关系是中央人民银行实行其职能的根本,建立起“一行三会”之间的顺畅、高效协调合作机制是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再次,人民银行每个部门之间不同职责和工作任务的相互联系与配合,影响着防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成效,因此,各部门工作的配合协调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闭门造车是无法躲过危机的侵袭的,应该对各国央行的做法和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使我国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注释:

①曾文革,安稳.论我国金融风险预警制度的构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②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金融稳定课题组.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若干构想.南方金融.2005(2).

③白世春.人民银行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观察思考.2004(8).

④白世春.人民银行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观察思考.2004(8).

参考文献:

[1]王君.金融机构内部稽核应具有风险预警机制.内审专线.2002(12).

[2]李健宇.健全预警机制 防范金融风险.云南民族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3]吴景杰,吴瑕.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强化对内控机制的监管.金融研究.2001(1).

[4]谢庆健.对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健职能的思考.观察思考.2004(9).

[5]常静,姚兵,姚宗均.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金融财经.2008(8).

[6]王永贵.建立我国证券业风险预警制度的构想.金融市场.1996(7).

[7]白世春.人民银行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观察思考.2004(8).

[8]穆林.我国中央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制度安排.财经视线.2008(1).

[9]林晓峰.对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思考.南方金融.2005(1).

[10]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金融稳定课题组.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若干构想.南方金融.2005(2).

作者:林淑君

上一篇:会计岗位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护士进修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