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提高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在教学中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着重提出了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几点可实施性的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论文 篇1: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

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以及路径,以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与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意识;路径

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内涵

文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无处不在,包罗万象。自古至今,除了权力之外,文化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扮演着一个地位突出、显而易见的角色,而对什么是文化,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尽管这些解读存在着许多细节上的分歧,但总的说来,文化可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以及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的总和。英文“culture(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種、居住、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也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所以,通常来讲,我们所讨论的西方“文化”即指广义的文化而非狭义的文化。

目前,文化已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的生活的一切侧面,无不受文化的触动和改变。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层面,它与文化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同时语言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该民族文化的内涵,即语言之中隐含文化,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正如美国已故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这就体现在了解文化必须理解语言,而同时理解语言也必须了解文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的指导思想是外语教学理论,同时辅以各种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由于英语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密切相关,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

“跨文化交际”翻译成英文即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他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可指所有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交际或一种互动。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物质生活、社会及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因而语言环境的不同就导致了语言习惯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体现在交流沟通中,就是人们总喜欢用自己民族的说话方式或思维模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导致对非本族语者的话语做出错误的推论,从而产生矛盾和冲突。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即是通过对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达到交际者能够在跨文化这一活动当中自觉排除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惑和困扰,并进而有效、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1]。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国际化的需求,众多的英语教师开始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对它开始产生兴趣,这一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当前我们大学英语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因为语言错误顶多是表达不准确、不清楚而已,但文化错误则会导致两个人的误会甚至决裂。交际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力增加学生接触异质文化的机会,使其在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获得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

第一,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其实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此外,客观上,本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应试性的要求也让学生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学、宗教文化等经典名著,而这些则是语言学习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主动学习英语的目的。

第二,能够消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减少语用失误的比例,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并继而推进文化融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这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之主动学习他国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对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上,学生自身文化知识的丰富上,从长远观点看,它更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了学生对多元文明的理解,从而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途径是很多的,但最好的途径则是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到目的语的文化氛围当中,因为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而恰巧我们的学生甚至教师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到目的语国家去学习或生活,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根据现有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网络等教育资源手段,同时辅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提高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养

我们知道,教学相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因为教师在教学当中起着一个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方面的教育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文化素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如果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那么作为教师,首要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修养,或有必要参加一些跨文化教育培训[3]。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任务。

(二)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教材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并能够适当地让学生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其次,利用学生对目的语文化产生的兴趣,教师要适时地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观察、对比,并进而评价文化以及思考文化差异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比如,中西方颜色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节日风俗文化的不同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他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又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本国的文化习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身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了他们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和适应性[4]。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情景会话和角色扮演操练,即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中西文化,对学生进行实地、实时、生动有效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了解他国文化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模拟交际中加深了对本国以及他国文化的理解,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创造具有文化包容性的、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工具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室以及当前网络资源里面丰富的文化场景或事件,以之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以这种直观的观影方式来了解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所发生的时事政治文化事件或文化现象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并陈述自己理性的文化理解以及文化判断。再次,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政策去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比如,教师可申请开设与文化有关的选修课程,或者申请与文化相关的拓展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教师可自由且能充分地进行专业的文化教育教学。同时,学生也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中西文化差异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精心细致的规划以及长期的努力与坚持。教师要尽力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语言以及语言所带来的丰富的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言以及语言文化的兴趣。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教师则更容易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及最终达到语言的实用性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欣.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J].外语界,2012,(5).

[2]霍翠柳.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反思[J].中国

成人教育,2012,(3).

[3]郝平.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3:172.

[4]陈岩.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作者:李赞萍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论文 篇2: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 要:提高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在教学中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着重提出了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几点可实施性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由于社会背景、历史进程、种族等因素,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以汉语作为母语的语言学习者,要想学好、学通英语这门外国语言,就必须要了解西方的文化。束定芳(1996)认为: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该语言的语言结构、语言交际模式、篇章修辞原则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作为该语言层上文化观念的影响甚至制约。因此,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有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教学,打破传统教学中只侧重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模式,培养学习者所学目的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现阶段我国外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通过语言来传承和发展,因此,语言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语言和文化之间是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仅需要传授给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的纯语言知识,更应使学生们掌握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使其了解不同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意识,为学习者能够运用其掌握的目的语语言知识及其所对应的文化信息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目的语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对与其有着紧密关联的、特有的文化意识及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的现象。这使得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因对目的语的文化意识了解和掌握程度的匮乏而使用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更有甚者会因不擅长交际而缄默寡言。

1.大学英语教师缺乏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能力

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毕业于国内各师范院校,由于其接受高等教育及专业培训伊始本身就缺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其从业后仍然把外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层面上,而继续忽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近年来,虽然部分英语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但也仅局限于目的语的文化导入上。很大一部分教师依然不能从根本上了解东西方文化上的异同,无法掌握目的语与母语之间文化意识的根本差异,以致无法在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传授知识和语言训练中,就很难达到从语言中体会并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内涵。

2.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许多学生以为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熟练地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尽管有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强,但在跨文化理解能力方面依然存在普遍较弱的现象,如对交际策略、交际原则、礼貌规则等方面的知识相当匮乏。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种种不同的交往习惯,往往带有相异的文化特征,因此,很容易产生交际困难或误解。比如龙在中国是真龙天子、吉祥物的象征,而在西方则是邪恶的代表;另外在中国,人与人见面打招呼往往习惯问“你吃了吗?”“干嘛去?”在西方这是对人的不尊重,会被视为探听他人隐私的行为,在西方人与人见面时则经常会以谈论天气等方式来。互相打招呼。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背景,对隐含在深层的文化底蕴的语言现象和行为方式不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最终导致交际的失败。

在我国延续至今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使接受教育的当代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取文凭及各类证件。因此,各种形式的考试往往潜移默化的使教师和学生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外语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从而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即跨文化交际。此外,我国的外语教学远离目的语文化的环境。中西方文化传统、语言特征、包括语音、语法和文字系统迥然相异。学习英语的起点低,这也根本上制约着大学英语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多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比较注重语言教育,而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过多的注重理论上、语言知识本身的提高,淡化了实际运用中外国文化意识与本土文化意识的差异。四、六级应试教育成为了英语教学的重点。学习者把学习英语语音、语法、词汇以及能说上一口模式化的所谓流利的英语当作英语学习的全部。因此,英语考试成绩的好坏成为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这一误解不仅限制了学生们视野的开阔,同时也为日后走向社会进行涉外交流造成了潜在的障碍。所以掌握一门外语,仅仅是停留在表层的语言层面是完全不够的,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意识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一整体。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育者首先要熟知和处理好语言与文化之间内在的联系。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通过从谚语、格言中获取文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将价值观对语言的影响及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导入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内涵,使其在交际中能根据话题、语境等的变化,运用得体、恰当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而不会因缺少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而形成交际障碍。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特有的文化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掌握其与母语存在的差异,把语言基本知识放在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下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多来自西方各国,由于东、西方国家在文化背景、社会活动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对于在成长中一直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影响的学生来说,通过在听力中感受文化、词汇学习中渗透文化、阅读中领悟文化、语法教学中体会文化、课外英语活动中切身体验文化,了解西方国家古老文明和现代生活,了解不同的风俗和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接受有益的文化信息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学生通过所学的语言材料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一方面可以受到国外文化的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外文化差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只有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豪和自信,才可能在跨文化交往中更好地求同存异,保持自我,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文化交流都是在具体的文化意识氛围中进行的,不了解相关的文化意识,不仅会照成误解、产生矛盾,后果严重的会损害双方的关系,造成巨大的损失。因而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结合相关的文化知识对东、西方文化意识的差异进行阐述和导入。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1.日常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跨文化意识,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渗透与英语国家相关的各类的文化知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虽然大学都已开设了《英美文化概况》这门课程,但是教学重点倾向于英美两国历史知识的介绍,学生很难从教材中获取更深层次关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相似或完全不同于本民族思维习惯的文化信息,从而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语言教学中一定要融入文化教学。例如在词汇教学中应注重对英语词汇文化含义的介绍,避免学生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而导致误解。由于英美等西方国家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差异,表达同一概念的词汇必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比如,蝙蝠在欧洲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特别是vampire bat(吸血蝙蝠),提起来就令人恐惧。英语成语中的一些说法也说明对于bat的坏的联想,例如as blind as a bat,crazy as a bat等。如果说某人batty,意思是他(她)有些反常。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的形象与西方完全不同。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

2.创设仿真情景,从中对比中西文化,是学生在交际中习得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方法。适当地设立一些仿真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已掌握的英语交际知识,通过会话、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从而加深对中西文化内涵的理解。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能反映西方文化、风俗习惯的图片、视听资料等,比如让学生阅读能体现西方社会理念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介绍当前社会动态和社会问题的报刊,收听收看英语类节目,或英文原音电影,不仅可以掌握该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还可以了解其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从中领会各种文化信息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此外,校园中还应长期设立英语角并邀请外籍教师在英语角中与学生进行会话交流,定期举行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诗歌比赛及戏剧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目的语深刻的文化内涵。

文化和语言两者是分不开的,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两者是和谐统一发展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作者:薛丽

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论文 篇3: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摘要: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高。从跨文化意识的概念入手,探讨了阻碍大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文化素养

前言

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Hymes(1972)提出交际能力观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讨一直没有间断过,并且对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基本达成了共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也于2004年1月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为主要内容,然而目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仍然较低,中国式英语仍然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差,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欠缺等,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淡薄。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的概念,除知识向度外,还有思维向度、行为向度、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刘学惠,2003)。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人们常指的行为能力,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能力外,还包括了目的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Hanvey将跨文化意识视为一种对他文化的理解能力,这种理解力决定了学习者在复杂的交际环境中能否实现成功的交际(胡文仲,1990)。因此,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阻碍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一、跨文化意识

沃尔夫森(Wolfson)说:“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相反,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礼。”(毕继万、张占一,1991)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对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异文化成员的共情能力,也即跨文化意识。然而,目前一些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较为淡薄,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也较狭隘,这直接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跨文化意识的概念作进一步地澄清。

Hanvey(1979)指出,“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的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自觉性。”(贾连庆,2008)由此可见,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它本质上是一种能力,一种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判断能力和移情能力,跨文化意识培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他文化知识的传授。然而,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既使有些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但因课程进度的要求或自身能力有限,大都限于表面的异国文化特征的介绍,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此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须以英语学习者本土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基础,一个本土文化素养很低的学习者,很难培养其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因此,跨文化意识也包括了英语学习者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跨文化意识淡薄

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文化素质高、跨文化意识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动性。然而,目前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仍然将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总感觉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够强。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所教学生人数的限制和自身能力有限,很难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文化学习情境,因此,英语教学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以教师的教为主,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因此,以教为主的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体现在双重文化能力上,有些教师的英语文化知识不够丰富,汉语文化知识也较欠缺,甚至有些教师自身对中英两种文化共有的感情色彩和内涵特点缺乏清晰的认识,这使得他们在进行文化对比时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缺乏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情境

外语学习中常存在一种现象:即使学习者在获得了有关目的语语言、文化的客观知识之后,当面临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时,那些固定的、概念化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特征和行为规范等仍然会使学习者感到不知所措。原因在于,真正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要复杂得多,学习者没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建构主义认为,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到发展(甘成英,2006)。然而,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学中缺少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情境。体现在教材上,一些教材中的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得不够紧密,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在此情况下,教师只能偏重语言知识的讲解。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角色扮演、模仿表演或辩论等形式活泼自然、充满生趣的课堂活动很少被采纳,这使得学生很难经历真实的文化情境和文化冲击,也就难以培养复杂语境中的交际技能。体现在教学手段上,虽然多媒体教学已得到普及,但大都有其名无其实。首先,多媒体教室中,网络资源的开发比较滞后,教师根本无法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无法更直观地接触鲜活的文化情境。其次,许多学校无法为大学英语教师建立较为完备的语料库,由此,教师在备课时仅限于做一些有关语言知识的教学课件。因此,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效率低下,无法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也是学生跨文化意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学生的本土文化素养不高

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重任的中国学子的本土文化素養却不高。当代大学生对于异域文化大有来者不拒的胸襟,譬如说在语言、衣着等方面对西方文化的宽容性早已不成问题,倒是中国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视(韩红,2002)。比如,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知道圣诞节的由来,却不知道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年”的由来,也有的学生能列举许多美国文化的象征如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等,而一提到中国文化,不是列举不出来,就是列错。再如,有的学生在进行翻译时,遇到古代诗歌或典故时只能望文生义;当被外国朋友问及中国的儒家思想、书法绘画、气功八卦等知识时更是不知所云。此类现象在国内大学生中比比皆是。我们经常强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而同时又忽略了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交际”(贾玉新,1997)。交际是交际双方相互的传送和接受,如果只强调目的语文化而忽视本土文化知识,势必影响交际的平衡。此外,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自身文化素养所限,很少涉及中英两种文化的对比。由此,学生产生一种误解,似乎单纯学好英语文化就能把英语学好,而中国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漠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文化平等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大學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个体文化和英美文化的桥梁,其跨文化知识积累和意识的强弱将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及其最终的文化习得及运用(袁小陆,2006)。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要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文化素养为前提。首先,在大学英语教师的选拔上,要严格把关。在选拔的过程中,应加入对备选人员文化素养的考核,不能单凭一节课或论文发表的多少来决定人选,而且文化素养的考核要涉及中英两种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学英语教师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整体文化素养下滑的现象,学校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比如出国培训、学术交流、文化讲座等。此外,大学英语教师本人应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了解真实世界的文化生活,从而帮助自己树立客观、公正的文化意识和世界观。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任何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创设异域文化情景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从而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自身的社会文化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在课上,大学英语教师应用全英文授课,充分发掘课本中的文化信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如配音、辩论赛、讲故事、朗读比赛、短剧表演等各种活泼有趣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以此来真实地感受异域文化,培养其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文报刊,以此丰富学生的异域文化知识。当然,仅凭课上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多接触英语。英语角、英语广播、文化讲座、英文辩论赛、英语文化节等都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此外,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认真做好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使图书馆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内容丰富的语料库,使教师的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有趣。

(三)强化本土文化教育

Kramsch认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定位于提高意识,而非认同采纳。文化教学的目的并非是要让学习者变得越来越外国化,而是要通过外国语言文化学习的跨文化对话让学习者具备跨文化的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做到母语文化与第二文化的互动。”(Kramsch,1993)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必须重视中国本土文化的输入。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担当起中西文化传播者的重任。在课上,教师可运用对比分析、任务教学法等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异域文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审视本土文化,增强学生本土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本土文化积累。当然,校园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节、传统经典文化朗诵、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传统文化活动与各种英语文化活动相得益彰,从而给学生创设一种双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完善四六级考试制度

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然而,目前的四六级考试过于注重学生基本英语技能的考察,很少涉及中英文化,这不但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而且成为大学生跨文化意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四六级考试制度,增加对中英文化的考查内容。而且在条件许可的地区,应增加英语口试的内容,并将其记入学生的最终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考查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结论

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客观上,这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文化意识的提高是确保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师要注重自身双语文化素养的提高,根据教材、学生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文化情境,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让学生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或模拟交际中亲身体验文化的异同,从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Kramsch,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e Teaching[M].Oxford: OUP,1993.

[2]毕继万,张占一.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天津师大学报,1991,(5).

[3]甘成英.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谈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1).

[4]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J].外语教学,2005,(12).

[5]韩红.全球化语境下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J].外语学刊,2002,(1).

[6]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4).

[7]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8]贾连庆.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9]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12]袁小陆.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责任编辑/ 王建国)

作者:赵金凤

上一篇:公安警察忠诚教育演讲稿下一篇: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