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加深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试图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现状,并提出几点培养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论文 篇1: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的相关讨论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了物理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的重要意义,而后对目前物理演示实验在课堂上的现状展开了分析,最后指出了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改进的几个切入点,希望对目前的物理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

物理,是从初中阶段才进入到学生视线中的一门学科,其设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了解相关物理变化过程。在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演示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物理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的重要意义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相对抽象的理论比较难于理解,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实验就成了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相关的物理理论,对于物理学习有着积极地推荐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设备以及课时等的限制,很难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每个实验过程中去。对于那些无法让学生参与,又十分有必要呈现给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就有赖于课堂演示实验的开展和进行。

课堂演示实验可以有效避免精密仪器的损坏,减少不必要危险的发生,并且从一定层面上看,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通过感性和理性双重的认识,加深对于相关现象和理论的理解。演示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动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能否将相关的实验演示完善,能否配以合理的解说,对于物理教学效果而言至关重要。

二、目前物理演示实验在课堂上的现状

演示实验虽然重要,并且也得到了相关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演示目标不明确

演示实验的存在,是因为演示实验可以向学生展示出相应的现象,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在教学大纲中的位置,都是与相关的理论搭配出现的。目前主要存在问题是,教师对于演示实验认识程度不够,单纯因为大纲要求在某个地方有一个演示实验,而没有提升认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这个实验的层面。

这个问题的突出表现就是缺乏必要的说明。因为没有实验之前的说明叙述,因此学生在对实验进行观摩的时候,缺乏必要的目标,不知道应该关注那些地方,留意那些问题。而在演示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说明则会使学生难以和相应的理论直接联系起来。这些都不利于演示實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演示失败

虽然是演示实验,教师也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或者应该说给予更多的重视。因为普通的学生实验有学生进行操作,成功失败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对于演示实验而言,如果一次不成功,教师在学生眼中的威信就会损失一点,而同时损失的还有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在教学实践中,演示实验是常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每年都做同样的实验,每次都要给几个班演示同样的实验,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繁冗的工作。不断地重复带来的操作疲劳,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态度,而不断降低的工作态度却常常带来失败的演示结果。各种各样的理由出现在演示实验的失败记录上,没有检查好仪器,甚至可能会忽略某个操作细节,种种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失败的实验带给学生的影响是难以逆转的,不是附加上一些说明就可以推脱教育责任的。

3.单纯演示,完全忽略学生参与

演示实验在教师的眼中可能是完美的,声情并茂的,但是在学生的眼中可能是枯燥的。因为只是“看”,并不足以带动学生一起思考。最好的演示实验,是要能够带动学生一起思考的实验。

身为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用各种方法,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物品使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比如“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这个实验,教师就完全可以利用平常使用的直尺来让学生参与到整个实验中,无论直尺的质地。又如实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中,实验器具简单,完全可以鼓励学生自备实验器具,分组进行实验。由单纯的演示实验,演变为一种跟随教师的操作性实验,这将十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跟随和扩展。

三、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改进切入点

通过对目前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现状展开分析,可以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如下:

1.充实演示实验准备工作

对于演示实验,不能够因为教师很熟悉就不再准备。实验的准备工作必须进行,而且应当确保实验的成功,因为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远远比学生实验更重要。对于仪器务必提前检查状态,就算是上午刚刚用过的仪器,下午使用之前也还是要检查。最好能够在每次上课以前独自演示一遍,确保试验成功。

2.完善演示实验解说内容

演示实验的解说内容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决定着学生思路的是否顺畅,以及学生对于实验和相关理论的接受程度。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实验前的说明,应当对实验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有必要的话,对实验的细节和结果都要给予必要的说明,同时应当为学生点明观察重点,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是实验中的说明,对于实验最好的说明是紧随实验的,在每个环节都要加以解释的说明语言,这样的说明语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观察实验。因为演示实验可能会造成一部分学生观察不清晰的问题,因此这部分说明就显得十分重要。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在媒体设备上投影,方便学生观察。最后是实验后的说明,这一部分说明是对实验的总结,是实验的完善结尾,必须与相应的理论相联系,点明实验的作用和意义。

3.充分调动学生参与

前文中已经对调动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有所表述。身为教师,应当明确,演示实验之所以规定为演示实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演示实验仪器复杂,为学生和仪器的安全考虑安排成演示实验;其二,是因为演示实验本身结构简单,无需专门安排学生实验。给予这两种考虑,我们应当对于第二种原因的演示实验给予充分重视,力图能够变单纯的演示实验为学生的跟随实验,以加深对于相关理论的认知和理解。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必要元素,只有认真对待,才有可能取得圆满效果。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理解着想,才能找到教育发展的方向。

作者简介:

郎志英,女,1981-,汉族,河北邯郸市馆陶县人,现任河北省馆陶县徐村中学教师

作者:郎志英

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论文 篇2:

探析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

【摘 要】随着我国不断加深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试图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现状,并提出几点培养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能力;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所遇到的阻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单方面注重考点知识的灌输,教学重点只在学生的解题能力上,忽略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机械化学习,对于知识点总是理解不够深入。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实验教师为学生展示所有的实验步骤,并为学生讲解实验结果,学生只是进行一遍流程模仿,无法自主思考。这种情况使物理实验成为了一个空壳,无法教导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点。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探究式教学的真正意义

探究性教学重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获得结论的同时也就学会了知识点。但是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忽略了这个实质原因,很多教师打着探究式教学的旗号,实质上依然是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了不伦不类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连基本实验课程都无法完成。

(二)探究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很多教师确实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操作与结果探究,但是,却仅仅是以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探究。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众多联系,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教师仅以课本理论为实验对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脱离了实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无法学以致用,导致教学失败。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发挥实验课程的优势

物理实验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物理理论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良好基础。探究性教学主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物理实验也需要学生亲自操作。在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可以对学生循循善诱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在不断实验不断分析中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答案。

如,进行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并提出问题,如何区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感受不同物体的振动,并观察不同物体发出不同声音时的状况,学生根据仔细观察,回答教师的问题,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结论总结,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接着,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如何判断声音的强弱?学生再次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声音强弱时五的振动幅度,通过观察,学生探究总结,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教师再次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结论归纳,响度与振幅有关,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自主研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对于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这种教学方式,利用了实验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进行自主探究,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轻松地课堂氛围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情绪复杂敏感的时期,很多学生在众人面前有些小心翼翼,很在意外界看法。在进行物理实验过程中,如果课堂氛围沉闷,比较敏感的学生就无法顺利进行实验。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考虑学生的感受,加强师生沟通交流,缓解教师与学生长久以来的僵硬气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营造轻松的实验氛围,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大胆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去。

如,进行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构建出基础概念框架。接着,教师活跃气氛,为学生展示干冰,并请学生近距离感受一下干冰,激发学生对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兴趣,教师看到课堂气氛以及轻松自然时,引导学生进行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并请学生根据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自主实践,并根据实践自主探究出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教师对学生结论进行点评。最后,请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在下节课谈谈感受。

四、结论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兵.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李红霞.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白雪超.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高亚飞.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作者:沈克磊

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论文 篇3: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小实验的作用及实施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观察有关的现象,要大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

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三十多个课后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用应,各有特点和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这些小实验,许多教师往往不重视,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重视这些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实验的教学意义和作用

小实验一般都具有趣味性高,实用性强,内容叙述短小精炼,操作、制作简单易行等特点,根据小实验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加入小实验,可以让课堂更精彩,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更大,从而更容易接收新的知识。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他们的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学习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引入引人入胜的小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此在引入大气压强概念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完成四个小实验:(1)先把一只小烧杯杯口朝下放在酒精灯上略加热一会儿,再把一只吹入一定量空气的气球放在烧杯口,发现气球牢牢把杯子吸起来;(2)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后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封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吞入瓶内;(3)给茶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纸片都不下落;(4)给底部扎有几个小孔的空可乐瓶里灌水,在把可乐瓶提出水面之前问学生:水回流出吗?取出可乐瓶,通过控制瓶盖,使水一会流出来,一会儿又不流出来。通过这些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从实验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大气压强。进而引导学生讨论现象和结果,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下建立起物理概念。

2、加强物理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课后小实验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如:小实验“纸锅烧水”,在没有做实验之前,有的学生认为纸容易燃烧,用纸锅不可能把水烧开。多数学生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对该实验比较感兴趣,课后都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不但证明了用纸锅能把水烧开,观察了水沸腾時的现象、理解了液体沸腾的条件,而且加深了对燃烧的条件之一──“着火点”的认识。自己总结出在常压下水沸腾时温度为100℃,而纸的着火点为183℃,达不到着火点,因而纸不燃烧。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增加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在课后小实验中,没有现成的仪器和用品,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造精神。

4、巩固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小实验的原理应用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学生通过“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可以使学生分析、理解“塑料挂钩压在墙上”、“墨水吸进钢笔”、“人的呼吸”等。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使问题得到深化与升华。如小实验“木棍撬石头”学生们可亲身体会到杠杆的省力作用,并对杠杆的五要素在教师指导下有初步认识。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的效果都会大幅度提高。

二、小实验的实施

1、结合教材,随堂训练。教改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边学边实验的内容进行随堂训练。

2、配合习题,同步训练。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推理性习题,可适当配合同步小实验,使抽象习题形象化,推理习题具体化。例如,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弄懂教材作业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连接方法,我让每两个学生为一组在课后完成“利用铅笔芯制作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亮度”的小实验,找出定性规律,然后解答两个作业题,结果学生答题轻松、正确,并且还能顺利解释一些有关滑动变阻器的应用性习题。再如教材第一册作业中判断哪一根钢棒具有磁性的问题,如果让学生准备两根缝衣针,配合课文后的小实验,让其中一根磁化,然后亲手去摆弄一下,那么解答这个问题就会比教师的启发、分析效果更好。

此外,小实验也弥补了农村一般中学缺少仪器的现状,还能帮助克服某些演示实验中能见度较低的不足之处。因此,小实验不失为辅助教学的一个极好方法。

作者:舒春花

上一篇:幼儿园学年工作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个人德育工作总结优选3篇